当前位置:首页 » 导师指导 » 2012历史学科指导意见

2012历史学科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 2021-03-30 16:18:18

A. 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清徐县徐沟中学 地址:山西省清徐县徐沟镇 邮编:030400徐沟中学好山西省徐沟中学是一所县办高级中学,创办于1946年,其前身是享誉三晋的徐沟县“金河书院”。历史上徐沟就有“文化县”之美称,曾以“县小人才多”闻名三晋。现今徐沟中学继承发扬了其优秀文化传统,人才辈出,教育教学质量享誉并州内外。徐沟中学现有教职工281人,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 52名。在校学生5000人,素以校风好、质量高、稳产、高产饮誉三晋。近年来,学校在以董振邦同志为校长的一班人领导下,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创建“徐中品牌”为依托,本着“育人为本、保证质量、改革推进”的办学思路,认真实施新课程试验方案,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经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连连取得优异成绩。近年来,徐沟中学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按照“扩容提质,经营徐中,打响品牌,独具特色”的建设思路,投资1亿元,兴建了占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 80000平方米的新校园。如今,被誉为“花园式学校”的徐沟中学,拥有高科技的网络办公中心、多媒体教学体系;拥有学生公寓、餐厅、超市、银行、医疗室为一体的优越生活服务体系;各种球类训练室、健身房为一体的体育馆;高标准全天候游泳馆;舞蹈练功房、乐队演奏室、影剧院、琴房、画室为一体的艺术馆;开架阅览、电子阅览、视听阅览为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人造草坪足球场、10000平方米综合球类场为一体的体育场;融景观、大型活动场地为一体的万人下沉式广场;集观赏、休闲、晨读为一体的校中游园。拥有远程教育网,宽带网,校园网,全国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高档次的视听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绿化面积达45%,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假山亭榭、曲径通幽,与学校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实为读书学习的理想所在。徐沟中学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德育为首,实施素质教育,以教学为主体,以育人为中心;始终坚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全优化课程结构模式,优化学科课程,强化学科课程;始终坚持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研究性学习”、“分层教学”引进课堂,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为理念,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分层要求,重视个性、发挥特长、追踪检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能,感受成功的喜悦。经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连连取得优异成绩,从1994年起办学质量稳居太原市前茅,在全面提升高考达线率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尖子生、特长生,如考入清华、北大的李舒渊、代瑞亮、张国英等。徐沟中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最优良的环境条件。2003年以一次性达本科线400人的好成绩位居太原市榜首, 2004年又取得了一次性达本科线526人的好成绩,多年的高考升学率保持在93%以上。徐中的成绩有目共睹,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1996-2003年连续八年被太原市政府、市教育局授予“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优胜奖”等荣誉称号。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模范单位”、“文明学校”、“课改先进学校”等多项表彰奖励。徐沟中学已成为享誉并州内外之名校。她将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率先在太原市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高中,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山西现代双语学校是1999年经太原市教育局批准,由台基集团投资1.8亿元人民币建设的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30亩,建筑面积11.2 万平米,学校分中、小学南北两个校区。系统建设有中小教学楼、行政办公楼、中小学生公寓、中小学生餐厅、实验楼、图书楼、多功能体育馆和教师公寓。配有现代化的交互式多媒体电视教学系统,视听语音教室,电脑网络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有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专业的音乐、美术、书法教室以及钢琴房、健身房等,有200米、300米塑胶跑道的体育场、草坪足球场和塑胶篮球场。学校环境幽雅,建筑风格炯异,是学生学习的沃土,成长的乐园。目前,学校在校学生4800名,教职工735名,是华北地区学生规模最大的寄宿制学校。学校以“精致教育”为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及教育的全过程,为学生的一生成功、和谐发展负责,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创造能力、鲜明个性和高尚人格的现代学生。鲜明的办学特色:英、汉双语为校园通

B. 求《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历史学科的解读

.........................................................................................................................................................................................................................................................................................................,...........................................................,...............................................................................................................................................................`...................................................``......................

C. 历史学科上评价等于什么是影响吗还是意义

你好!
都是
因为影响近似于意义
老师在讲题时不是说意义就是说影响而做题时问的都是一个
如有疑问,请追问。

D. 2012历史学考研大纲

这里有你要的考研大纲,不止历史学的。里面还有数学(一,二,三)的考研大纲,政治的考研大纲,英语(一、二、三)的考研大纲。欢迎查阅,【【http://www.kuakao.com/html/54/n-442654.html 另外,还有一些考研的资料也供你参考使用的。
望采纳

E. 如何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实施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这是一个纷繁浩大的系统工程,也将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历史过程。面对这次新课改澎湃大潮,我们这些身处教学第一线“弄潮儿”一方面感受到新课程全新理念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经过系统“师训”和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也深切体悟到无论是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三维目标”落实等等都在悄然发生着新课程改革所期冀的积极可喜变化。
经过一学年的新课改课改学习和实践,笔者体会最深的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设想和计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作出的精心教学筹划,而不只是文本化的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之所以必要和重要,是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而课堂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可以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成败的关键所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和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也是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侧重:
第一,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严格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依托《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同时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高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法规。教师只有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是新课程理念方面创新的主要标志之一。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结合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实际情况,在研究相关文件、课程标准和教材基础上,制定的本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学生毕业及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从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上看,《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高度统一和关联的,都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牢牢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这一“标”和“本”,唯有如此,新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专题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目标(学习要求)是,“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理解美国的总统制;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相比而言,《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课程目标上一方面严格遵循《历史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又对《历史课程标准》目标进行了细化、扩充和升华,使新课程目标更加符合我省普通高中的教学实际。由于新课程特别关注和强调要改变传统课程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通过教与学要求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且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所以,在考量、设计此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因此,在《美国1787年宪法》“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时,笔者就相对比较侧重后二者,设计了通过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
)?”这一探究题,以此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设计了“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民主政治也是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是可以借.鉴.
的,从而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之,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这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有的课知识性强些,但不管什么课,教师对“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第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完整、准确地优化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化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所谓教学内容,具体可以分为课程内容、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内容等。《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课程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所选择的学科知识;新课程教材内容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将课程内容组织在教材中的学科知识;课堂教学内容:即课程资源,指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和教材,并结合各种实际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信息)。三者内容也是高度辩证统一的,其中新课程教材内容就是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而编制的,其呈现出观点新、材料新、结构新、内容新、要求高等特点。但是由于新教材教学内容是采取模块、专题形式,而每个模块、专题又是各成体系的。如必修Ⅰ政治模块“专题的排列采用了先中国后世界、先古代后现代,遵循着对学生而言先易后难、由远及近的方式,并不完全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时序”,因此在时序性上没有逻辑而“混乱”的,给人“形散”感觉。如何做到教学内容的“形散而神不散”,提高教学效率的高效性,那就必须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对各模块、专题内容进行完整准确地把握,并且加以优化,使其主题化、集约化(抓重点,大胆取舍)、结构化、层次化等等。
譬如,高中历史必修Ⅰ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政治与制度发展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制度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必修I 教学设计时,笔者就对必修I的知识体系重新加以梳理,重构三条主线来进行教学:主线一: 政治制度史(中国、西方) ,下辖四个主题,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专题1 )、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专题6)、近代西方代议制度(专题7)、科学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专题8);主线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史和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下辖三个主题,即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3 )、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专题4 );主线三: 现代中国外交史与世界多极化趋势,下辖二个主题,即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5)、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专
题9)。通过对必修Ⅰ政治模块知识结构优化设计和教学,其主题就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结构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实践也证明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再如在处理模块与模块之间关系时,有些教学内容也是可以加以优化的,如必修Ⅰ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必修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题单元、必修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必修Ⅱ的“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单元、必修Ⅰ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必修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单元等,由于这些专题之间内在联系密切,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往往能从其相互联系的特点出发,适当地相互参照、统筹兼顾,整合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则更加显著,学生更容易全面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从而提高了学习有效性。
而涉及到专题之下的具体课时,则要在对教学内容完整准确厘清、把握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且加以改造设计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使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化,即通过问题来解决重点和难点,这是笔者在教学内容设计时的一种经常性处理办法。
比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深层原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笔者曾设计了这样二个问题:“1895—1918年时期和1870--1894年时期相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试从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重工业发展不利条件和轻工业发展的相对有利条件。据此你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何主要特征?”。从课堂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来看,这二个问题是有利于学生来突破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当然,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注意科学性、挑战性、开放性、思考性、层次性、引导性。
第三,在教学形式设计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因此,我们的中心是如何处理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形式设计时,一方面必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地教。
在教学形式设计时,对学生无论采取什么学习方式,对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做一项基础性工作,那就是进行“学情分析”。科学、客观的学情分析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依据,是突出学生主体教学的前提。如笔者在为嘉兴市历史学科基地准备必修Ⅱ《发展的亚太》教学设计时,是这样分析学情的:“本课主要涉及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由于学生缺乏世界现代史知识体系和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同时学生们身处当代区域经济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中,而且已经学过必修Ⅰ的第九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加入WTO后积极地参与和融合到这一潮流之中,加之经过一段时间的新课程学习,学生的历史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所提高,为本课的自主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学情分析基础之上,在教学设计时就能因人而宜、有的放矢。
一般来说,笔者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大都采取这样的学习(教学)流程:即“提出问题(主题分析)——在课本或新情境中发现——从身边的历史中发现—— 拓展研究”。在上述必修Ⅱ《发展的亚太》笔者教学设计中设计的探究题(“2004年1月1日,由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3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已整整10周年。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墨西哥(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的利弊得失有哪些?中国加入WTO组织已有五年多的今天是否也有这些利弊得失?举例说明。”),也大致能够反映此学习(教学)流程。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不应眼光只盯住探究题本身,更重要的是应该侧重设计如何以方向引导、学法指导、动态地把握探究过程以便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等等(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在教学设计探究问题时,要注意防止下列不良倾向:什么都搞“探究”,否定接受式和观察、模仿学习;不顾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也没有具体目标,彻底放开,让学生凭空想象,无据辩论等等。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般地说常规的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讲授法、情景复现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法等等。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巴班斯基认为:“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很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对另一些条件、另一些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应的。”具体来说比如“讲授法”是一种最传统最基本的历史教学方式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方式仍然有它的特点和优点,在一些概念(如“半殖民地”和“资本原始积累”等)、制度(如“分封制”和“代议制”等)、或史学理论和方法(如“辩证唯物论”和“文明史观”等)或知识难点学习时,“讲授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教学方式设计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地求“标新立异”,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第四,在教学总结上,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善于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统一、曾至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课堂是动态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条不同的河”。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对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因此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没有反思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的设计,从此层意义上讲,反思教学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
例如,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调查,训练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贴近社会和生活,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因此,新课程也鼓励教师倡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式的学习。但是看一主题是否合适社会实践式的学习,一要看是否具备一些必要条件(如大量的时间、学生兴趣能力等), 二要看主题是否有价值。笔者在对《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教学设计时,曾借鉴采用了他人设计的四个社会实践式题目,“搜集家中的老式服装,搞一次老式服装秀,感受服装文化的魅力”、“调查嘉兴地区还保留了哪些传统菜肴?体验一次西餐”、“调查嘉兴地区目前保留的西式建筑” 、“参加一次婚礼,走访老人比较嘉兴地区百年婚俗变化” ,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句“我没钱吃西餐,老师你

请客呀?!”才让我有所反思、体悟: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教学目标,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社会实践式的学习,而且实践的价值较浅层,而事实上这四题社会实践题也仅仅在课堂上“走过场”展示一下而已,更何况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已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社会实践。所以在课后教学反思过程中自己总结形成了以下几点反思:对这些实践主题建议删除或改为在直接呈现一些新情境材料基础上从而组织学生进行一般性讨论;要慎重使用社会调查;出现的上述问题,究其实质主要因为自己没有吃透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有点盲目地赶潮流,过分追求在形式上做文章。
所以,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成长。
综上所述,在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之侧重点应当将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反思教学得失上,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对新课程教学中情境式习题的编制和练习、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全面测评等等也要高度重视的。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没有一种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在新课改中, “不畏浮云遮望眼”,锲而不舍,不断地自觉学习、总结、反思、去伪存真,在创新中与时俱进,不断向益友型、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目标努力践行,那么新课程必然会结出丰硕成果。

F. 如何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

我国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一个大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不胜枚举。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要贴近教学;要贴近学生;要贴近课堂;要贴近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要与学生发展相结合;要与教师成长相结合;要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要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寻求一个具有统率意义而又简洁明了的原则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纵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种论述,提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我下面就“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尝试。
一、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情感的交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多地注重知识的链接、问题设计的梯度和密度、教师如何把问题讲解清楚,往往却忽略了学生“怎样想”、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众所周知,自尊心、自信心是成功的种子,正如某大学教授所说:“真挚的正向鼓励和引导,尤其要消除某些历史学习条件困难或基础差的学生的定势心理,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闪光点,促其成长。……教师不仅要对少数学习尖子寄予厚望,更要对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要予以关照、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所以,必要的情感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表达发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来学习历史,这才是提高历史教学的主要途径所在。
二、注重“形式的美观”,更注重“效果的突出”
历史这门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色,需要记忆、理解的东西特别多,尤其是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十分复杂,这就需要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多媒体就是个有效的手段。上课时一部分教师依赖多媒体,上课的时候老师点点鼠标,学生看看,必要的板书也没有,那么效果呢?很多同学课后都跟老师要课件,说来不及记。可见我们做好的课件虽展示我们教学的形式,而没有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点知识,可以简单的板书在黑板上,对于一些易混淆,易错的知识点,汉字也可以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这样,多媒体的使用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黑板的板书也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正是我们实行有效教学的目标。

三、注重“基础的夯实”,更注重“能力的提升”
无论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改的目的,还是从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来分析,抓好有效教学,都要求对基础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打好基础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在新课改下,我们采用情境教学,何为情境教学,就是我们在给学生展示本科内容的知识框架的同时,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以具体的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展示出来,让学生思考,提炼出观点,然后再回归课本。例如我们在上新课《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时,讲到欧洲联合的原因,必修一课本涉及一些,必修二书本也有具体的概括,内容比较散乱,因此在上新课时展示了四段材料,由学生自己提炼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概括展示,这样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呀!
四、注重“完美的过程”、更注重“缺陷的功效”
新课标要求给学生空间,多提供学生发展的平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好“有效教学”,不仅要注重视知识的教授,也要注注重知识的反馈;不仅要展示老师的思维过程,更要全面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作为老师要多问问:还有什么?还有补充吗?还有其他想法吗?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跟自己的“预设”产生矛盾“冲突”,就非得要强拉到自己的轨迹上来,更可怕的是,学生的“展示”还没有完全展开,就被老师给扼杀了,学生好不容易得到的思维成果,还没有出生就遭到封杀。这种看似完美的教学(教完了教学内容)却有很大的“缺憾”,还不如让学生展示“缺陷”,让我们和同学一起去分析为什么,即使这样导致你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而带来的缺陷比因你强拉过来的完美更完美一些。
五、注重“前进的目的”、更注重“后退的作用”
传统的历史教学,其主要特点是“前进”。教师把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分析的很细很透,学生也听得很投入,可一节课上完了,学生不知道这节课上了什么?整个一节课就像前进的火车一样,匆匆而过。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回过头来,回头看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把知识点以框架结构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了个整体的结构感,同时新课授完后一定要小结。这种看似“后退”,实际上是思维的“前进”的过程。
有效教学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意识,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还有不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呢?”反思的过程也是老师成长的过程。只有经常反思,才能更加有利指导你去更好的预设,更好的抓好“有效教学”。

G. 谁有《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全文,拜求!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函〔2011〕6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1号)精神,结合本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要求下,以建设高素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通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努力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目标任务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改进考试内容,强化职业道德、心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改革考试形式,加强考试管理,完善考试评价,引导教师教育改革,结合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 三、主要内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按照国家考试标准,全市统一组织,重点围绕改进考试内容,强化考试管理,统筹考试与认定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教师资格申请人身心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严把教师入口关,探索建立符合国家统一要求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国家标准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组织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确定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线。 (二)考试对象上海市内(含户籍或工作单位)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2011年及以前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启动后,即2012年及以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上述教师资格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三)报考条件 1.申请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2.申请初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申请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4.申请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5.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可凭学校证明报考。 (四)考试内容与方式1.考试内容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主要考核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主要考核申请人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本市根据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和教师队伍实际情况,适时在不同的教师资格种类中,增加相应的面试题目。在2012年的面试中,先在幼儿园教师资格的面试中加入钢琴弹唱、绘画等技能测试内容。2.考试科目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点期间,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申请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申请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两科考试。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主要结合面试进行考查,必要时进行笔试。3.考试方式笔试采用计算机考试(机考)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进行。采用何种考试方式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部署执行。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笔试各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面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4.考试成绩笔试成绩合格线由教育部确定。笔试单科合格成绩两年有效。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确定面试合格成绩。笔试和面试合格后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作为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依据。 (五)考试组织与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每年春季和秋季各举行一次,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统一考试标准、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时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并建立考官库。面试采取考官主考制度,考官须统一培训、统一派遣、持证上岗。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分别负责笔试与面试的考务管理和有关考务工作的实施落实,各区县教育局具体组织安排教师资格考试工作。 (六)考试收费按照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规定收取教师资格考试费,具体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和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另行公布。 (七)教师资格认定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依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申请受理期限内,按照教师资格认定权限接受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符合认定条件人员的教师资格申请,依法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书中“任教学科”栏目的填写应与申请人报考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学科一致。对于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应在其取得毕业证书后方可认定其相应的教师资格。四、2012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时间安排(一)颁布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等信息,考生可登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