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学术经典
① 汉代学术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是学术]
盖天,宣夜,浑天三种论天学说已成形.
盖天说认为天如一顶斗笠,地则如倒扣的盘子,太阳
绕北极旋转…….宣夜说的理论则为:'旧月众星,
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需气焉.是以七
耀或逝或往,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迟
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
也."(《晋书 天文志》)张衡是浑天说的集大成者,他
指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
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
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浑天仪图
注》)
西汉末年刘散在采用太初历数据的基础上建立
了三统历,收在《汉书 律历志》中,流传至今."太初
历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它
首次提出了以没有中气(雨水,春分,谷雨等十二节
气)的月份为闰月的原则,把季节和月份的关系调整
得十分合理.……太初历还第一次提出了135个朔
望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关于五星会合周期
的精度也较前有明显提高
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2、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3、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这一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价格贵不实用,东汉时蔡伦改进之,成为物美价廉的可用的纸.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
医学:<黄帝内经>编纂于战国,成书于西汉;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农业: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一种能一次完成多道耕种工序的工具)
三国:诸葛连弩,木牛流马(有人说是独轮车),马钧的指南车
古荥镇汉代炼铁炉渣的流动性良好,渣和铁完全分离,炉渣中含CaO25%左右、MgO2.5%、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中曾发现石灰石。由此可知,那时冶铁已采用碱性熔剂。
胆铜法 用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发明。这种工艺是利用金属铁将胆矾溶液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还原为金属铜,再熔炼成锭。早在西汉时就已有人觉察到这一化学反应,《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就提到:“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唐代已有人用这种方法小规模炼制赤铜。北宋时胆铜法发展成为大规模生产铜的重要方法之一,最高年产量曾达180余万斤。
4、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
两汉在文学史上居于继往开来的地位。它上接先秦,下启魏晋,在创作和理论方面都有可观的成就,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时期,文学开始出现与学术分离而走向独立的趋势,人们在观念上开始把文学和学术著作加以区分,出现了“文章”和“文学”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前者指讲究文采辞藻的作品,后者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司马相如、司马迁、王褒、刘向等以散文或辞赋著名的作家被看作是文章之士,在人们心目中与公孙弘、董仲舒、萧望之等以儒术进身的人有明显的区别。在刘歆《七略》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都设立了《诗赋略》,与《六艺略》和《诸子略》相并列,从而在分类上把诗赋与学术著作区分开来。通过总结辞赋的创作,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例如司马相如认为赋的特点是:“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葛洪《西京杂记》引);汉宣帝认为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并把它比作“女工之有绮縠,音乐之有郑卫”,能够“虞悦耳目”(《汉书•王褒传》)。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注意到辞赋的形式美的特点。魏晋时期,曹丕关于“诗赋欲丽”、陆机关于“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就与此颇为接近。两汉时期,人们对文学的兴趣空前浓厚,喜爱歌舞和辞赋成为一时的风气,出现了一些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例如辞赋家司马相如,景帝时曾任郎官,但对仕途不感兴趣,辞官不做,听说梁孝王喜爱文学,便投其门下,与当时著名文人枚乘、邹阳等人交往,后来因创作《子虚赋》受到武帝的赏识和任用。《史记》和《汉书》都曾为西汉著名文人立传。《后汉书》则在《儒林传》外另立《文苑传》,用以记载重要作家的事迹,足见当时作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身份。汉代特别是西汉的某些统治者非常喜欢文学。他们大力招揽文士,鼓励创作,形成了一些文学创作中心和较早的文人集团。在淮南王刘安门下,有号为“八公”的文人,梁孝王刘武门下聚集了枚乘、邹阳、严忌、司马相如等著名赋家;汉武帝、汉宣帝的宫廷里更是文人云集,东方朔、枚皋、司马相如、严助、王褒、刘向、张子侨、华龙等作家都先后受到任用。这些文人在一起同气相求,交流切磋,促进了创作的繁荣。
汉代文学创作的成就非常可观。散文创作继先秦之后又一次出现了繁荣局面,论说散文式样丰富、风格多样、名作如林;以《史记》和《汉书》为代表的史传散文为后代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因而后人有“文必西汉”、“文必秦汉”之说。汉赋作为一代文学的代表,高度成熟和繁荣起来。它的创作,丰富了古代文学的表现手法,深化了人们对文学特征的认识,对促进文学与学术的分离、迎来魏晋“文学的自觉”的时代,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诗歌领域,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写实传统,在诗体形式,表现技巧方面都作了重要开拓,尤其是大大发展了古代的叙事诗。自汉代以后,乐府诗就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五言诗也在汉代逐渐形成。汉末文人五言诗以浑朴自然的风格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抒发了当时知识分子内心的忧愤,展示了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新成就。它们如同在天边熠熠闪烁的长庚星,预示了一个五言诗的群星灿烂的时代即将到来。
② 推荐几本关于汉朝历史的书籍
1、《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汉武帝传》
本书是汉武帝刘彻的历史传记,以详实的史料、生动的笔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汉武帝传奇的一生。书中对于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上的历史功绩做了中肯的评价。学术价值很高,可读性强。
5、《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
③ 请举例说明汉代文化、学术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汉朝在文学史上抄一般分为袭东汉西汉。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名的。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从文化上看,汉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因袭复古之风,此与整个汉代以五经为祖祢,以圣贤为准则,和重师法传承、章句治经的学术风气有关。这也就造成了后世一些文学史家批评汉代文学的双向模式
④ 举例说明汉代文化、学术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汉代在学术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也同样以儒为正统,受儒学影响,后来发展了公羊学,代表人物如董仲舒等,同样文学上多以仁为中心,多歌颂礼,文化上讲孝、仁、礼、忠等等。
⑤ 列举汉代科技、史学、教育方面的成就
汉朝的科学技术成就:
1)确切诞生了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可能火药的诞生也在汉朝;
2)瓷器也在汉朝诞生,这是中国对世界的礼物;各种手工艺品在汉朝发展很快;
3)纺织技术得到改良,丝绸等广泛使用;
4)冶炼技术得到改良,冶铁工艺已经非常发达(这要感谢张骞出使西域);
5)水利技术得到发展,汉朝治水比较成功,很少有水灾;
6)医学得到长途发展,出现了华佗,张仲景等名医,中医已经比较完备,也出现了“动手术”这样的“西医”,血液循环原理也被发现,这比欧洲早了将近1000年;
7)包括数学在内的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历法和天文。
8)很多机械原理被广泛应用,例如轴承,曲轴连杆,转动变直线运动的装置等等,这比欧洲早了至少500年;
9)建筑学得到完善,据说有了具体的建筑规范和标准,就好象现在的国标。
教育成就
西汉的教育,最突出的是汉武帝时代始兴的儒学教化,它深刻地影响从此以后的中国教育和伦理。
前140年,汉武帝对讲求事功的儒学大感兴趣,即重用儒者赵绾、王臧等为公卿,变寡欲政治为多欲政治,提升儒教,压抑黄老之学。大儒董仲舒乘机脱颖而出,援引“春秋大一统”之精义,提出著名的“天人三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继承儒家重教化的传统,认为子孙长久安宁应归功于礼乐教化,所以帝王必须以教化为大务。受其建议,武帝遂立大学、设庠序,罢黜秦朝所立各家博士,专立儒学之《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学术的道路从此限定只有经学一条了。武帝令丞相公孙弘等制定设立太学方案,规定五经博士教授的学生,每经10人,全国共50人。选择18岁以上,仪状端正者充之。期年后,可做文学掌故和郎中。这以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成帝时,博士弟子增至三千之众。
后来,西汉政府特许郡国县官挑选少年入太学旁听。同时在各地设庠序之学以“崇乡里之化”。至西汉末,全国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时的大创造,此后,孔子“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便作为正式的文官制度得以确立。道德教化为基础的察举、征壁与潜心攻经,成为入仕升官的两条途径和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巨大支柱。
东汉时,太学有更大规模的发展,太学士多达3万,《论语》、《孝经》是必修课,方式一是大班上课, 二是高年级辅导低年级,主要靠自学,年限不定,可兼习他经,鼓励通材,有的学生如张衡、崔瑗还研习科学。灵帝时设鸿都学门,是一所国立文艺专科大学,仅习辞赋、小说、绘画等技艺,为我国历代专门学校创建开了先路。
此外,汉代民间私学兴盛,学生多者上千。 有的相当于大学,称“精舍”或“精庐”,有的相当于小学,称“蒙馆”或“书馆”。教师中有不少古文经学派的著名学者,如马融、郑玄等,他们治学严谨,注重考据训诂,成为后世所谓“汉学”的主要代表。
汉初推行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局面,称“文景之治”
刘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推行了一些列新政策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颁布“推恩令”
汉武帝派遣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
⑥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盐铁论》的作者是桓宽。
⑦ 汉代家世传授最多的是什么学术
学术的家世传授首当推以经学。例如翟四世传《诗》。欧阳氏自西汉至东汉、八世为《尚书》博士。甄宇习公羊严氏《春秋》,子孙传学不绝。这样的经学世家在汉代相当多见。其他学术同样注重家传。如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班彪、班固、班昭父子兄妹的史学,蔡邕、蔡琰(字文姬)父女的文学,郭弘、郭躬父子的法律学,刘向,刘歆父子的文献学,楼护家世医学,任文公家世气象、灾异学,等等。
⑧ 汉代传统语言学主要著作有
汉代传统语言学主要著作有
只知道一些近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历史语言学论文集 作者: 周及徐;
2. 周祖谟语言学论文集 作者: 周祖谟著
3. 周有光语言学论文集 作者: 周有光著
4. 语言研究所卷(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 作者: 王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