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改革开放
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有什么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而且还要质量和效益好。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在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好”字不断充实内容。从原来的“效益比较好”,相继增加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资源消耗低”等要求,进一步突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在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条件下,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存在的短缺状况基本改变,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我们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面前,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强度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度鼓励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推动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进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同时,党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视三农问题,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
㈡ 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产生或引用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在80年代施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
邓小平理论是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的时代特征提出来的理论观点。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概括。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谋求更快的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竞赛;也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处于有利位置的竞赛。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尽快发展起来。这就要求有一种能够指引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出许多新经验和新事物,这些,就是产生邓小平理论的源泉。可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就不可能形成邓小平理论。
(2)指导改革开放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㈢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有什么意义呢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既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其实践意义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时又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正是在这样一个对社会主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了一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回顾改革开放29年的历程可以看出,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我们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强化。从理论上看,共同思想基础是共同理想信念形成与强化的认识论前提,没有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强化是不可能的。而共同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强化,必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在当代中国,也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让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础上提出来的,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㈤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我国改革开放和抄设备主义袭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的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以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因此,我们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
㈥ 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先富带动后富
㈦ 根据材料,说出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十个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别作出改革开放阶段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从总结近30年改革开放整个历史进程着眼,紧扣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全方位、大力度地总结概括出“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深圳特区第一个结合说的是,中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关键是既不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这样的结合,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第二个结合说的是,中国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的结合,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
第三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既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尊重基层人民群众特别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这样的结合,使中国在改革开放导致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保持国家的和谐统一和社会的整合。
改革开放
第四个结合说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第五个结合说的是,我们既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又重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在的上层建筑变革;而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又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创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两种长处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个结合说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文明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结合,把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全面进步同意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第七个结合说的是,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适时地把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使中国社会既持续地充满创造活力,又有助于避免两极分化而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个结合说的是,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起来,既离不开参与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这样的结合,使我们能同时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趋利避害的平等竞争中达到互利、普惠、共赢。第九个结合说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注意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这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这样的结合,既避免了不少转型国家出现过的经济严重衰退和社会剧烈震荡,又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第九个结合说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注意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这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这样的结合,既避免了不少转型国家出现过的经济严重衰退和社会剧烈震荡,又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
第十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党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这样的结合,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不断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