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指导
① 甘肃有个著名青年诗人、诗词活动家崔文魁,在安徽省辞书学会某委员会担任古文指导,曾在杂志上有幸拜读
我学长,作品可在甘肃诗词品鉴
② 中国的公历和世界上通用的公历是一样的吗
是。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
公元即公历纪元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2)古指导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历法:农历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
农历以阴历(夏历)为基础,由于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夏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转换;但夏历可以反映潮汐现象,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的指南。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
③ 我国古代科学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建议你看看老子的道德经,那是一本纯中国哲学,哲学包括科学,指导和总结科学发展。
比方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论述有和无的,也可以理解成精神和实体。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可以理解成阴阳相克和相生的道理。中国从春秋时期就有此大作,并在之前《黄帝内经》中也注重阴阳调和。更早以前《伏羲八卦》和《周易》是指导人们耕种和医疗、天文等科学的绝世大作。可以说明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指导科学研究的中心。老祖宗的哲学现在还是实用的,而且作用更加广泛。
④ 农历的来历
了解农历的更多含义
历法简介
历史渊源
规则计算
历法补充
其它相关
目录
1摘要
2基本信息
3历法简介
基础历法
融合演变
4历史渊源
发展简史
历代历法
建正问题
5规则计算
6历法补充
干支纪法
二十四节气
7其它相关
闰月概览
月份别称
农历的优点
名称对比
问题解答
8参考资料
农历(nóng lì)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夏历、华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夏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
农历以阴历(夏历)为基础,由于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夏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转换;但夏历可以反映潮汐现象,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的指南。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朔望月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农历
别名
华历、汉历、夏历
外文名
Lunisolar Calendar
使用地区
中国
流行地域
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
展开全部
历法简介
基础历法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依历年、历月分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总看历法分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历。农历,其基础历法规则经历多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阳历。农历是在夏历(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
夏历,又称阴历,是月亮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夏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夏历只管朔望月,不管回归年,所以和一年四季无关。由于阴历(夏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不能反映季节转换用以准确指导农事。夏历虽不能反映季节准确指导农事,但其有一大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阴历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指南。远洋航海、海上捕鱼、海水养殖,海洋工程及沿岸各类生产活动等都受潮汐的影响。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它的发生和太阳、月球的引力都有关系,也和夏历(阴历)对应。在夏历每月的初一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夏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夏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1]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
干支历,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一部深奥的历法。它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中为一个月。干支历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节气。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节气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比如立春,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岭南地区,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黄道面划分出来的,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二十四节气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公历的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需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目前,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2][3]
融合演变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
农历是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成分的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农历。方法是在历法中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多一个闰月,因此一年平均有383.8978天,而农历平年平均有354.3672天。)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置闰法”,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平均为383.8978天,称为闰年。置闰规则为使用冬至作为计算的起点,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到乙年冬至所在历月(不含)之间,如果只有十二个朔望月,则设为平年,不置闰。如果出现十三个朔望月时,则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之后起算,将第一个不含中气的历月,设立为闰月,称作闰某月。
旧历、老历、阴历也是指农历。但旧历、老历只是相对新历(即公历)而言,并非正当称谓。而阴历事实上只按月亮的月相变化来安排的历法。不少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10.875天,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由于农历在阴历基础上加入了阳历成分,所以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4]
⑤ 高中课外古文指导书哪个好呢,我是山东考生。求详细解释的文言文辅导书(是课外)最好有知识点总结
可以是五三,试题调研。
前者是语文的全面题型,后者详细,精炼。
不过为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可以多读、多练,总结实词、虚词。
⑥ 佛经中的“颂古”是什么意思 “公案”“颂古”“经教”有什么区别各是什么意思呢
公案:禅宗将历代高僧的言行记录下来,作为坐禅者的指示,久之亦成为一种思考的对象,或修行坐禅者的座右铭。这种言行录就像政府的正式布告,尊严不可侵犯,又可启发思想,供人研究,并作为后代依凭的法式,故称【公案】。
颂古:禅宗将古人指导弟子所开示的公案(古则),以简洁的偈颂表示出来,称为【颂古】。
经教:即佛经及诸典籍,包含佛法义理的教法。
贤善成就,普愿吉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⑦ 古人指导我们学习的名言警句
很多,常用的如下:
(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易·乾)
意:君子通过学习积累知识,通过请教和讨论问题弄清道理。
(2),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
意:(学习)要像加工象牙、玉石那样反复琢磨。
(3),善问者,如攻紧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意:善于请教问题的人,象加工木材一样,先从纹理疏松处着手,然后才去剖析坚韧的部分。
(4),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礼记·学记)
意:善于解答问题的人,象敲钟一样。轻轻地敲,就小声地响;重重在敲,就大声地响。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意:广泛地学习,详尽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楚地辨析。切实地实行。
(6),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礼记·中庸)
意:君子射箭没有射中靶子,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7), 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意:喜欢学习的人,离聪明就很近了;知道耻辱的人,离勇敢也就不远了。
(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意:象每天洗脸一样清洗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每天都有一个新面貌,再一天还有一个新面貌。
(9),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没有尽力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温习吗?
仕而优则学。(论语·子张)
意:当了官,有余力就学习。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意: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意:教师举事物的一部分为例,学习不能类推其他部分,那就不值得再教了。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意:学到的东西能够按时去复习,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13),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意:好学的人,乐道忘饥,没有时间去寻求安闲。符合正义的事情就迅速行动,而言(14),谈却十分谨慎。谁有高尚品德就向谁请教,使自己能分清是非。能这样,就可以称为好学了。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论语·里仁)
意:看见贤良的人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向内心自我审察,看有没有同他一样的毛病。
(1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意:早晨得知真理,晚上就死都无遗憾。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意:温习旧的东西,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意:学习中不积极思考,就会罔然无所收获;只是自己思考而不向别人学习,就会使人精神倦殆。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意: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老实承认不懂,这才是真正懂得。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意:天资机敏而又勤奋学习;有疑难之处要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且不以此为耻辱。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意:知道它(知识)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意:学习,不满足;教诲另人,不知道疲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意:发愤学习,忘记了吃饭;乐道安贫,忘记了忧愁。那就会忘记衰老的到来了。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意: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其中好的向他学习,不好的,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