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指导要点
1. 小班区角活动指导方法有哪些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幼儿能力相对弱一些,因此区域活动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方法,是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它既是幼儿的“游戏区”,也是幼儿的“学习区”。它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可以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在区域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幼儿园课程期望幼儿掌握的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多元的信息,促进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
以下是几个区域活动的阶段性目标供大家参考:
1. 角色区
第一阶段;
(1)具体教育目标:a.喜欢在娃娃家里玩游戏。b.认识娃娃家的餐具。c.认识娃娃家的卧室。d.认识洗手间和炊具。e.不损坏娃娃家内的用品。
(2)活动准备:a.向幼儿介绍娃娃家的用途及该区的规则。b.小房子,小床,布娃娃,炊具,餐具,小桌子,电话,台灯,脸盆架,毛巾,脸盆等物品
(3)活动指导:a.告诉幼儿角色区是让小朋友们玩娃娃家的地方。b.帮助幼儿认识娃娃家内的各种物品,并了解其玩法。c.告诉幼儿不能损坏娃娃家内的物品。
第二阶段:
(1)具体教育目标:a.学会正确的抱娃娃,哄娃娃睡觉。b.学会用小勺喂娃娃吃饭。c.喜欢给娃娃梳妆打扮。d.学会煮饭,炒菜。e.不争抢玩具。
(2)活动准备: a.向幼儿介绍角色的分配情况及注意事项。b.娃娃家内的物品。
(3)活动指导:a.指导幼儿如何抱娃娃,哄娃娃睡觉,喂娃娃睡觉,给娃娃梳妆打扮
b.指导幼儿如何煮饭,炒菜,买菜,浇水收拾餐具。c.告诉幼儿不能争抢玩具。
2. 阅读区
第一阶段:
(1)具体教育目标:a.喜欢在图书区看书。b.看单幅单画图书,知道书的封面,封底,会从头开始看。c.边听老师朗读图书,边观察图书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图画内容的联系。d.根据图书画面学习一些词汇,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e.能够安静的看书。
(2)活动准备: a.向幼儿介绍该区的活动规则及各种图书的类别。b.各种图书。
(3)活动指导:a.告诉幼儿阅读区是让小朋友们看书的地方及应该注意的事项。b.指导幼儿应该放正图书,从头到后一页一页的看。c.告诉幼儿看书的时候不能大声讲话影响别的小朋友看书。
第二阶段:
(1)具体教育目标:a.幼儿自己翻阅单幅单画的图书并用简单的语句描述。b.用较简单的语句讲述图形中出现的画面。c.讲述图书内容,能够较正确的运用动词和形容词。d.学习简短语言的讲述画面内容,较合情理。
(2)活动准备:a.各种图书。
(3)活动指导: a.指导幼儿用简单的语句讲述画面。b.纠正幼儿用词不当的地方。
3. 美工区
第一阶段:
(1)具体教育目标:a.喜欢在美术区里做手工。b.学会将一团泥放在手掌心搓的技能。c.学习用手掌将泥团圆后放在板上压扁的技能。d.学习在压扁的泥上用拼花印在泥面上做饼干。e.知道在捏橡皮泥的时候不能大声叫嚷。
(2)活动准备: a. 向幼儿介绍该区的规则及橡皮泥的特点。b.各色橡皮泥
(3)活动指导:a.告诉幼儿美工区是小朋友做手工的地方b.指导幼儿如何把橡皮泥捏软,搓圆,压扁,印上花。c.告诉幼儿捏橡皮泥十要保持安静。
第二阶段:
(1)具体教育目标:a.学会把橡皮泥搓长的技能b.学会把搓长的橡皮泥做成麻花的技能。c.学会把纸片撕成细细的面条的技能。d.知道橡皮泥和纸不能扔到地上。e.学会做完手工后把东西都收齐。
(2)活动准备:a.向幼儿讲述纸片的用途。b.橡皮泥,纸,小托盘。
(3)活动指导:a.指导幼儿如何把橡皮泥搓长,做成麻花。b.指导幼儿如何把纸片撕成细条。c.指导幼儿如何收拾工具。
2. 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他们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戏水平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分析小班角色游戏特征入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一小班角色游戏特征
1. 游戏情节简单而零散。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如“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或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或者是爸爸烧饭、妈妈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戏情节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间缺乏联系。
2. 游戏动作重复而简单。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所以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较少的系列动作是凭兴趣操作材料。如反复地做切菜动作、炒菜动作、反复做接水、饮水动作。但有时有感兴趣的材料也会出现一序列动作。如幼儿会假想娃娃饿哭了,于是连忙泡奶、喂奶等动作。
3. 游戏语言交往较少。
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无语。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的话,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旁若无人,有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如:锡凯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锐涵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4. 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
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但幼儿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的角色。有时扮演的角色也会经常转移。这是因为幼儿的角色意缺乏。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他当弟弟时,看到爸爸打电脑玩得特别高兴时,他就放下手中的扫把,也去打电脑。可当他看见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键盘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 游戏时是依材料而进行的游戏。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奶茶店的服务员,埋头配奶茶,对来买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二 小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依据小班角色游戏特点,结合小班角色游戏目标,我对小班角色游戏进行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是角色扮演、情节发展的前提条件。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孩子们自然玩得开心。反之,游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不能持续。教师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愿望。丰富的渠道很多。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因为小班角色游戏主题主要是娃娃家。游戏内容大多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照顾。所以我通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说的话,及爸妈对自己的关心,然后在游戏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对爸妈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其次,引导家长带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在生活中细致观察,获得感知越丰富,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越逼真。所以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便已向家长阐述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的意义及即将要开展的游戏主题。引发家长随机带幼儿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观察周围的生活。为本班开展系列主题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次,启发生活,归纳生活印象。通过晨问启发谈话: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过开心的事情:如爸爸带一家到XX地方旅游、拍照;爸爸妈妈为我过生日等。引发孩子把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运用到游戏中,孩子便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最后,渗透情境化的小游戏。如:情境教学“小猫做客”,为丰富游戏情节,提高语言交往埋下伏笔。孩子们把情境游戏中学会的动作敲门,使用礼貌用语,学会接客运用到了角色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反映“做客”的情节,这就是教学小游戏为他们引发“做客”反映。幼儿在游戏中也倒邻居娃娃家做客,主人礼貌待客。运用做客,请喝茶,推动游戏情节,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
(二)创设温馨游戏环境,提供适宜材料,萌发进入游戏的愿望。
1.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创设温馨、有意境而又丰富的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发展幼儿情感、动作、语言,有扮演角色的愿望和意识。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进入幼儿园成了小班幼儿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们伴有恐惧、依恋家的心情。他们需要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需要情感安慰。因此,小班的游戏环境不仅要考虑美观性、教育性、情境性,更要注意游戏环境的人文性,即游戏环境的情感倾向。以“幼儿熟悉,能给他们带来温馨、有意境感觉为原则,创造能够吸引幼儿,又让幼儿感到温馨、安全、萌发介入的丰富的游戏环境。如:教室里设置4个和区域整合的、充满意境而又温馨的娃娃家。每个娃娃家因地制宜显得既宽敞又温馨:有置电脑、电视,配备逼真形象键盘、遥控,铺着整洁鲜艳床罩的小床和茶几,迷你而大方的煤气灶台、可爱迷人的梳妆台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让每个孩子着迷。他们每天都会走进娃娃家去看一看摸一摸,随意摆弄或添置一些玩具和场景,从而不断积累经验产生游戏的灵感。
2.有针对性的投入适宜小班幼儿操作的玩具材料。
鲁迅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教育家陈鹤琴说:“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虽然游戏情节简单,喜欢重复而简单的动作,但是逐渐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主题之间也开始联系。所以,我供给小班孩子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稍多,如娃娃家的玩具4套。玩具的体积较大、颜色鲜艳、形态迷你逼真。还有许多现成的玩具,如奶粉、奶罐、茶杯、茶几等,使孩子见了这些迷你逼真的玩具就产生对游戏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满足每个孩子扮演角色的需求。例如娃娃家游戏时,我为孩子们提供每个一个绒布娃娃,这个娃娃就是孩子扮演角色的必须材料,它激起孩子想扮爸妈的愿望,让每个孩子学抱娃娃,学哄娃娃。然后,再逐渐投放与主题有关的操作材料,如自制的成品玩具电视机、茶几、煤气灶、电脑、洗菜盆、刀。这些自制的玩具都比较大而鲜艳、摆放平稳,便于孩子操作。这样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就表现出来了。由于环境的温馨、意境、宽敞而丰富,我班的孩子也能表现出系列的操作动作。如洗菜的系列动作:如开水龙头——洗菜——切菜——下油下锅——炒菜——上锅。以上主题材料的投放除了大大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还发展幼儿的动作,提高游戏质量。
(三)把握有效时机介入,关注幼儿活动,促进游戏开展。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是比较弱的,游戏目的性较差,操作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低。他们虽然扮演了角色,但不明确应该如何去做,在游戏过程中还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角色。教师应该围
3. 大班幼儿午睡指导要点
1、检查床的周围有无安全隐患。
2、被子是否盖好。
3、睡姿是否正确。
4、睡前有无服药幼儿,如有服药幼儿需要注意。
5、午睡时老师要不停的巡视。
6、幼儿睡前教师应该进行午检,仔细检查幼儿是否带有小棒、玻璃、扣子、硬币以及有尖角和刀刃的东西,以免刺伤幼儿或塞入鼻内、耳朵,吞入气管或肺内。 并让幼儿有秩序地入厕,避免幼儿之间打闹、推搡,发生意外。对午睡期间入厕幼儿,教师要及时协助上下床,不得让幼儿自己下床,以免摔伤 7、午睡时,教师应帮助幼儿脱掉外衣、外裤,鞋袜整理好后放在固定的地方,并且不要用外衣、外裤作枕头要密切注意幼儿上、下床的安全。
8、午睡值班教师在幼儿睡眠时不得离岗、睡觉、聊天、干私事、长时间接电话、发短信等。
9、幼儿睡眠时值班教师应经常巡视幼儿,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及睡眠情况,及时帮助幼儿盖好被子,以免着凉。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切忌让幼儿蒙头睡觉或爬着睡等,以免发生危险。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如发热、剧烈咳嗽、流鼻血、腹泻、呕吐等要立即采取措施、严重者与家长及上级领导联系。
10、要经常检查幼儿小床扶手、梯子是否牢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维修或更换,对寝室内幼儿能触摸到的插座或灯具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1、午睡起床后,教师要再一次清点人数,带领幼儿有序入厕,让组织学生有次序的回到班级上课,防止发生意外,然后按要求整理好被褥,保证寝室卫生,通风。
12、天气变化季节教师应督促幼儿加衣服,特别是容易生病的幼儿在午睡起床时教师应多注意幼儿身体。
4. 娃娃家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准备
三、活动过程
四、活动结束
5.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他们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戏水平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分析小班角色游戏特征入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一小班角色游戏特征
1. 游戏情节简单而零散。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如“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或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或者是爸爸烧饭、妈妈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戏情节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间缺乏联系。
2. 游戏动作重复而简单。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所以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较少的系列动作是凭兴趣操作材料。如反复地做切菜动作、炒菜动作、反复做接水、饮水动作。但有时有感兴趣的材料也会出现一序列动作。如幼儿会假想娃娃饿哭了,于是连忙泡奶、喂奶等动作。
3. 游戏语言交往较少。
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无语。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的话,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旁若无人,有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如:锡凯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锐涵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4. 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
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但幼儿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的角色。有时扮演的角色也会经常转移。这是因为幼儿的角色意缺乏。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他当弟弟时,看到爸爸打电脑玩得特别高兴时,他就放下手中的扫把,也去打电脑。可当他看见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键盘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 游戏时是依材料而进行的游戏。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奶茶店的服务员,埋头配奶茶,对来买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二 小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依据小班角色游戏特点,结合小班角色游戏目标,我对小班角色游戏进行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是角色扮演、情节发展的前提条件。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孩子们自然玩得开心。反之,游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不能持续。教师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愿望。丰富的渠道很多。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因为小班角色游戏主题主要是娃娃家。游戏内容大多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照顾。所以我通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说的话,及爸妈对自己的关心,然后在游戏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对爸妈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其次,引导家长带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在生活中细致观察,获得感知越丰富,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越逼真。所以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便已向家长阐述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的意义及即将要开展的游戏主题。引发家长随机带幼儿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观察周围的生活。为本班开展系列主题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次,启发生活,归纳生活印象。通过晨问启发谈话: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过开心的事情:如爸爸带一家到XX地方旅游、拍照;爸爸妈妈为我过生日等。引发孩子把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运用到游戏中,孩子便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最后,渗透情境化的小游戏。如:情境教学“小猫做客”,为丰富游戏情节,提高语言交往埋下伏笔。孩子们把情境游戏中学会的动作敲门,使用礼貌用语,学会接客运用到了角色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反映“做客”的情节,这就是教学小游戏为他们引发“做客”反映。幼儿在游戏中也倒邻居娃娃家做客,主人礼貌待客。运用做客,请喝茶,推动游戏情节,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
(二)创设温馨游戏环境,提供适宜材料,萌发进入游戏的愿望。
1.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创设温馨、有意境而又丰富的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
6.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他们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戏水平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分析小班角色游戏特征入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一小班角色游戏特征 1. 游戏情节简单而零散。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如“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或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或者是爸爸烧饭、妈妈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戏情节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间缺乏联系。 2. 游戏动作重复而简单。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所以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较少的系列动作是凭兴趣操作材料。如反复地做切菜动作、炒菜动作、反复做接水、饮水动作。但有时有感兴趣的材料也会出现一序列动作。如幼儿会假想娃娃饿哭了,于是连忙泡奶、喂奶等动作。 3. 游戏语言交往较少。 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无语。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的话,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旁若无人,有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如:锡凯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锐涵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4. 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 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但幼儿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的角色。有时扮演的角色也会经常转移。这是因为幼儿的角色意缺乏。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他当弟弟时,看到爸爸打电脑玩得特别高兴时,他就放下手中的扫把,也去打电脑。可当他看见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键盘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 游戏时是依材料而进行的游戏。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奶茶店的服务员,埋头配奶茶,对来买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二 小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依据小班角色游戏特点,结合小班角色游戏目标,我对小班角色游戏进行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是角色扮演、情节发展的前提条件。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孩子们自然玩得开心。反之,游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不能持续。教师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愿望。丰富的渠道很多。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因为小班角色游戏主题主要是娃娃家。游戏内容大多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照顾。所以我通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说的话,及爸妈对自己的关心,然后在游戏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对爸妈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其次,引导家长带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在生活中细致观察,获得感知越丰富,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越逼真。所以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便已向家长阐述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的意义及即将要开展的游戏主题。引发家长随机带幼儿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观察周围的生活。为本班开展系列主题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次,启发生活,归纳生活印象。通过晨问启发谈话: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过开心的事情:如爸爸带一家到XX地方旅游、拍照;爸爸妈妈为我过生日等。引发孩子把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运用到游戏中,孩子便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最后,渗透情境化的小游戏。如:情境教学“小猫做客”,为丰富游戏情节,提高语言交往埋下伏笔。孩子们把情境游戏中学会的动作敲门,使用礼貌用语,学会接客运用到了角色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反映“做客”的情节,这就是教学小游戏为他们引发“做客”反映。幼儿在游戏中也倒邻居娃娃家做客,主人礼貌待客。运用做客,请喝茶,推动游戏情节,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 (二)创设温馨游戏环境,提供适宜材料,萌发进入游戏的愿望。 1.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创设温馨、有意境而又丰富的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发展幼儿情感、动作、语言,有扮演角色的愿望和意识。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进入幼儿园成了小班幼儿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们伴有恐惧、依恋家的心情。他们需要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需要情感安慰。因此,小班的游戏环境不仅要考虑美观性、教育性、情境性,更要注意游戏环境的人文性,即游戏环境的情感倾向。以“幼儿熟悉,能给他们带来温馨、有意境感觉为原则,创造能够吸引幼儿,又让幼儿感到温馨、安全、萌发介入的丰富的游戏环境。如:教室里设置4个和区域整合的、充满意境而又温馨的娃娃家。每个娃娃家因地制宜显得既宽敞又温馨:有置电脑、电视,配备逼真形象键盘、遥控,铺着整洁鲜艳床罩的小床和茶几,迷你而大方的煤气灶台、可爱迷人的梳妆台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让每个孩子着迷。他们每天都会走进娃娃家去看一看摸一摸,随意摆弄或添置一些玩具和场景,从而不断积累经验产生游戏的灵感。 2.有针对性的投入适宜小班幼儿操作的玩具材料。 鲁迅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教育家陈鹤琴说:“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虽然游戏情节简单,喜欢重复而简单的动作,但是逐渐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主题之间也开始联系。所以,我供给小班孩子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稍多,如娃娃家的玩具4套。玩具的体积较大、颜色鲜艳、形态迷你逼真。还有许多现成的玩具,如奶粉、奶罐、茶杯、茶几等,使孩子见了这些迷你逼真的玩具就产生对游戏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满足每个孩子扮演角色的需求。例如娃娃家游戏时,我为孩子们提供每个一个绒布娃娃,这个娃娃就是孩子扮演角色的必须材料,它激起孩子想扮爸妈的愿望,让每个孩子学抱娃娃,学哄娃娃。然后,再逐渐投放与主题有关的操作材料,如自制的成品玩具电视机、茶几、煤气灶、电脑、洗菜盆、刀。这些自制的玩具都比较大而鲜艳、摆放平稳,便于孩子操作。这样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就表现出来了。由于环境的温馨、意境、宽敞而丰富,我班的孩子也能表现出系列的操作动作。如洗菜的系列动作:如开水龙头——洗菜——切菜——下油下锅——炒菜——上锅。以上主题材料的投放除了大大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还发展幼儿的动作,提高游戏质量。 (三)把握有效时机介入,关注幼儿活动,促进游戏开展。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是比较弱的,游戏目的性较差,操作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低。他们虽然扮演了角色,但不明确应该如何去做,在游戏过程中还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角色。教师应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