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王立群的评价
❶ 如何评价王立群
王立来群,是易中天火了后,央视源《百家讲坛》顺势捧出的学者,接棒了易中天解读《史记》。
王先生有种学者的儒雅之气,讲起史记来不疾不徐,和易中天的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解读的史记有点细碎,事无巨细,引经据典,喜欢看的是真喜欢,但是对于网络时代来说,又有点太琐碎了些。
王立群老师,有人也许感觉他不温不火,不如其他几个老师犀利激昂。其实你仔细看他解读的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跟刘邦《大风歌》,就知道王老师其实是一位非常睿智深情的学者。
❷ 能不能分享一下,如何评价王立群先生呢
博学幽默 会讲故事
❸ 怎样去评价王立群这个人那
听王立群老师的讲坛有十多年了,秦汉史听过N遍。也算是王粉。大事件讲的还是可靠,是一位有责任担当的文化学者,值得尊敬,希望老人家身体健康。
❹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事情,那个王立群教授的说法是从哪里考证来的
史书记载司马相如耍阴谋? 后世对汉代之前历史的研究多源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而按照王立群的观点,司马迁似乎是因为惜才在有意“包庇”司马相如,“这有两点可以看出,首先整个《史记》中,关于文学家的传记只有两篇,《屈原列传》和《司马相如列传》。在司马迁看来,司马相如文学地位等同屈原。其次司马迁破例将司马相如的作品全文引进,足见司马迁对司马相如作品的厚爱。”不过,王立群指出,司马迁在《史记》中还是隐讳地提到了司马相如诱骗卓文君的事实,“《史记》中,两次用到‘缪’,第一次是‘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指临邛令假装对司马相如恭敬,吸引富豪卓父注意,第二次,‘相如缪与令相重。’指相如假装为临邛令弹奏,其实以《凤求凰》打动卓文君芳心。这都是司马相如的阴谋。” 王立群说班固在《汉书》中直笔揭示相如追求卓文君的真相,直接点出司马相如虚假心态。“《汉书》中‘为不得不以而强往’,指相如在赴卓父宴时,假装不愿去,‘为’是‘伪’的通假字。” 司马相如的三宗罪 关于司马相如诱骗卓文君一事,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上来了个彻底的揭秘,司马相如也被冠以了三宗罪动机不纯、骗财骗色和涉嫌“包二奶”。 王立群说,司马相如当年是因为主子去世,辞官返回故乡成都,无奈家境贫寒只得投奔临邛县令王吉,并制订财色两得的妙计。关于王吉,必须交代的是这是一个司马相如的“狐朋狗友”。“两人携手来到客厅,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便向他说起,临邛首富卓王孙有个女儿卓文君,生得聪明无比,美貌无双,如今在娘家守寡,与相如是天生的一双。司马相如听了,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王立群认为,从这个细节和事情随后的发展可以看出司马相如就是个虚伪小人,如果说怀疑卓文君的美貌似乎还说得通,但对卓家的财富他应该早有耳闻,“穷困潦倒的他追求卓文君有情的成分,更关键的还是贪财。”关于那段“凤求凰”的佳话,王立群说那是司马相如用心险恶,“王吉佯装恭敬,天天拜访相如,相如托病不见,王吉更显恭敬。消息被人传扬,当地首富卓王孙(卓文君的父亲)中计,备宴款待两人,司马相如假装不愿去,席间弹奏《凤求凰》。卓文君闻歌被打动,与其私奔……” “卓文君当垆卖酒,那都是做给父亲看的,最后卓王孙没办法,只得送重金给他们。”按王立群所说司马相如就这样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至于“包二奶”,那是司马相如入朝为官以后的事了,“有钱有势后,司马相如有了抛弃卓文君的想法,并给卓文君写了一页无字信,卓文君接信之后明白了司马相如的意思,当即回了一首诗,司马相如接信之后,惭愧不已,这才打消了念头。”王立群所讲的这段野史,就是传说为卓文君所写的“数字诗”《白头吟》的由来。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从一到十,从个到万,卓文君巧用数字挽回了情郎的心。 争议四起先贤岂容戏说 司马相如成了恶男,你能接受吗?网络上已经听到了骂声。历史真是这样吗?记者昨日采访了成都的部分史学专家,对于王立群的讲述,他们的态度比较宽容,但也有人强烈反对。 一不愿透露性命的专家坦言,他正好完整地看了王立群的这期节目,对于其中的一些提法他只觉得很好笑,“演义的性质很重,这有点类同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关系。”该专家表示,由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历史记载并不是很详细,所以很多细节都成为后世文人乐于添加的重点,比如《白头吟》,“关于这个传说有很多,最普遍的观点是这是司马相如到长安为官5年后发生的故事,当时司马相如有意纳妾,便去信给在成都的卓文君,卓文君看后回信写下了《白头吟》。首先,司马相如纳妾一说根本不成立,另外,目前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说法是《白头吟》是唐代以后的作品,跟卓文君毫无关系。”有专家向记者强调,《百家讲坛》的定位是“通俗地讲述历史”,在这个背景下只要“把握历史的主线,为了讲得更生动些,适当的加一些渲染的传说也是可以的”,但如此的戏说实在不该。对于争议,王立群称,“美丽的爱情人人都想要,而历史的真实更为我所爱。” 链接:“凤求凰”爱情佳话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早年家贫,并不得志。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她的父亲卓王孙更是当地的大富豪,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认识司马相如时文君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某日,卓王孙在家宴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席间,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君文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己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没办法,还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笔钱给他们……
❺ 王立群和易中天谁的学问大
他们的学术水平是无法轻易比较的,因为摆在讲台上的知识只是普及类的,至于他们二人的学术成果。没有做过深刻的钻研。
❻ 谈谈对于王立群你有何评价呢
博学多识,德高望重
❼ 大家觉得王立群这个人怎么样
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王立群著作简介
本人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记研究和《文选》研究两个方面。
一、专著
1、《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现代〈文选〉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文选〉成书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二、代表性论文(10篇):
1、《文选》次文类作家编序研究 《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2、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 《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3、晋宋地记与山水散文 《文学遗产》1990年第1期
4、周贞亮《文选学》与骆鸿凯《文选学》《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
5、《文选》成书考辨 《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
6、《超越旧成说 开拓新领域——关于〈文选〉研究的断想》
《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7、先唐学士考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7辑
8、从綦毋邃注看宋刻本《文选》注的演变 《文献》2004年第3期
9、司空曙诗集版本考 《文献》1998年第2期
10、“昭明太子十学士与《文选》成书 《新国学》2005年
三、项目
目前正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02BZW023)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选〉学文献辑考与研究》(0329)的研究。
四、获奖
1、2004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02、2003年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3、2002、2003、2004、2005年连续四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附:学术兼职
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山水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文选》研究会理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会理事
王立群——河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名师
名师心得
教学是一项极其艰苦、极其认真的实践活动,每一节课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认真努力,才能讲好每一节课。如果我能获得某些成功,那么,百分之九十来自于认真,来自于数十年如一日的认真。面对学生,面对一张张求知的面孔,我只有全力以赴,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个人的得失荣辱都是小事,讲好每一节课才是大事。
教学的基础是研究。没有高水平的研究能力,高校的课堂只能重复他人的观点。大学课堂只讲他人的观点而没有自己的观点是耻辱!我的目标是国内一流:获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家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力争国内第一,取得本研究领域的绝对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国内学术界获得重要一席;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讲出高水平的课程。
教学与研究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研究是体,教学是用。体用结合,体用一致,才能使教学呈现良性循环。没有研究,没有深入的思考,很难讲出掷地有声的观点。
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掩盖见解的浅薄,深刻、独到,才能独树一帜。
文学教学与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每一位作家,每一位作家的每一篇作品,每一篇作品中的每一个字词。穿透历史时空,解读历史人物,用现代视角让历史人物成为鲜活的人,是文学教学与文学研究的目标。
名师寄语
站在三尺讲台上侃侃而谈是人生的幸运和幸福。我喜欢在课堂上答疑解惑,在这里我可以品味到收获的喜悦,在这里我可以忘却现实中的某些缺憾,在这里我可以体会到人生价值的实现。
专业的分工与细化使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成为本国、本校的形象大使,每一篇提交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每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对个人学术论文的点评,实际上都是国际、国内同行评价自己所在国家、所在学校学术水平高下的评审会。
名师名言
在科学研究中,我的目标是:写出一流的文章,奉献一流的成果,发表于一流的刊物,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稳做国际国内的一流学者;
在教学实践中,我的目标是:讲出国家级的水平,讲到国家级的课堂。
学校、学科简介
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的河南大学建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解放前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河南大学现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大学,拥有10大学科门类、72个专业,近200个博士、硕士学位点,4个国家级基地。学校占地面积3600亩,图书400万册;全日制在校生35000余;教职工共3800多人,其中专兼职院士10人。目前全校师生为把河南大学建设成为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学科有过辉煌的历史,李嘉言、任仿秋、万曼、高文、华仲彦等一代名师均出自该学科。该学科下辖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二级学科;其中,中国古典文献学于2003年申报博士授予权时获当年全国通讯评议第一名,并顺利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招收三届博士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1978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自1978年至今已招收28届研究生,培养了300多名研究生;他们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内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
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8人,已获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两个专业书库,专业图书8000多册。
❽ 易中天采访王立群
前天,央视《百家讲坛》录制了一期特殊的节目。“品三国”的易中天教授客串“主持人”,采访“读《史记》”的王立群教授。虽然第一次做主持人经验不足,问出“你13岁的时候是多大呀”这样的问题,但两个人的对话十分精彩,以至于易中天形容自己和王立群这两个学中文却在《百家讲坛》讲历史的人,都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在跟王立群的对话中,当王立群说起自己13岁打工的经历时,易中天认真地问道:“你13岁的时候是多大呀?”现场观众静了几秒后随即哄堂大笑,易中天赶紧承认错误,说自己其实想问的是:“你13岁的时候是哪一年?”
王立群的经历与易中天十分相似,两个人都是学中文出身却在《百家讲坛》讲历史。谈到这种情况,易中天问道:“你一个教文学的来讲历史,不怕别人说是公鸡下蛋吗?”王立群则很麻利地反问:“你不是下在我前面吗?”引得全场一片爆笑。易中天随即说:“我不仅下蛋,而且是公鸡下鸭蛋,还客串起主持人了。我也认了,那我们就下我们的蛋,让别人说去吧。我们都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在有关《百家讲坛》的争议中,主讲人如何反映历史的真实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一位观众就这个问题现场向王立群发难。
王立群表示自己讲述的是正史,但他坦承,正史未必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历史记载中可能会出现差异。真正的历史叫'第一历史',它是无法复原的。正史说的是'第二历史',其中可能存在记载人的误记误读,甚至主观避讳曲解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认为主讲人要学会区别真伪。“我们可以采用互证的方法。比如一件事情《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主讲人要从中有所选择。”但他强调,自己解读的《史记》只是他理解的真实,“比如司马迁对司马相如大加赞扬,但通过他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以及班固的记录,我认为司马相如并非情圣,他对卓文君是劫才又劫色。”
王立群是《百家讲坛》继易中天、于丹之后力推的主讲人,因此他有可能成为继易、于之后新的“学术明星”。有记者问他,如何评价易、于以及他自己的个人魅力。他说:“于丹本身就是搞传媒研究的,所以应对记者从容自如;易中天长期做文化普及工作,'触电'时间也比我早。我有什么优势,自己不太清楚,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可能我对人物的分析比较深入吧。”
❾ 如何评价易中天和王立群
这个得去问易中天才知道了,他似乎并无对袁做过任何评论。但是以他的圆滑厚道个性而言,恐怕是不会做什么批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