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A.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一句话:习惯成自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出现的不倾听、不分享、开小差、固执己见等游离于合作团队之外的不合作现象逐渐成为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为此,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时,有目的培养学生形成七个学习习惯:收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并敢于质疑的习惯;积极主动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正确评价同学发言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善于总结的习惯。
二、少而精的选择合作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问题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平时的收集、积累和沉淀,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某种工具,通过某种途径、某种形式收集某种资料,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样就可能避免小组合作时因准备不充分学生们七嘴八舌没有中心的发言。)我注重了要选择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提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往往一节研讨课我们首先在组里先进行研究,特别注重问题的选择,一般每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都只提一或二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讨论的方向很明确,焦点很集中,所以能够比较快速而准确地讨论出结果;另一方面,我也注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思维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几次在讨论的过程中均出现了我们意料之外的答案,这也使每个小组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我们老师也受益非浅、教学相长。
三、使用小组发言卡
合作学习前,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课题要进行独立思考。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才有一定的认识,才能增强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否则,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会不平衡,学困生的“搭车”现象就不可避免。小组学习经常出现“搭车“的现象,即小组中的成员各行其是或合作任务被个别学生包揽,学生参与不平衡,出现了开始我们提到的现象。
对于任何一个小组来说,忽视小组中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都是得不偿失的。以学习时应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我尝试使用发言卡,即小组里的学生,每个人拥有不同颜色的发言卡5—6张。上课时,每人每发言一次,就要投卡一张,以表示自己的发言数量,直到这些卡用完为止,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会珍惜自己的发言机会,能力强的同学也会帮助组内不积极活动的同伴,小组内少了逃避责任的人,也少了“自由乘客”
四建立小组评价激励制度
我主要采用奖励牌,奖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小组。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按照小组的分工,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即可为小组得到一定的奖励。
注重奖励小组长。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收本小组每天的家庭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
B.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一句话:习惯成自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出现的不倾听、不分享、开小差、固执己见等游离于合作团队之外的不合作现象逐渐成为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为此,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时,有目的培养学生形成七个学习习惯:收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并敢于质疑的习惯;积极主动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正确评价同学发言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善于总结的习惯。
二、少而精的选择合作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问题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平时的收集、积累和沉淀,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某种工具,通过某种途径、某种形式收集某种资料,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样就可能避免小组合作时因准备不充分学生们七嘴八舌没有中心的发言。)我注重了要选择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提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往往一节研讨课我们首先在组里先进行研究,特别注重问题的选择,一般每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都只提一或二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讨论的方向很明确,焦点很集中,所以能够比较快速而准确地讨论出结果;另一方面,我也注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思维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几次在讨论的过程中均出现了我们意料之外的答案,这也使每个小组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我们老师也受益非浅、教学相长。
三、使用小组发言卡
合作学习前,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课题要进行独立思考。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才有一定的认识,才能增强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否则,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会不平衡,学困生的“搭车”现象就不可避免。小组学习经常出现“搭车“的现象,即小组中的成员各行其是或合作任务被个别学生包揽,学生参与不平衡,出现了开始我们提到的现象。
对于任何一个小组来说,忽视小组中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都是得不偿失的。以学习时应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我尝试使用发言卡,即小组里的学生,每个人拥有不同颜色的发言卡5—6张。上课时,每人每发言一次,就要投卡一张,以表示自己的发言数量,直到这些卡用完为止,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会珍惜自己的发言机会,能力强的同学也会帮助组内不积极活动的同伴,小组内少了逃避责任的人,也少了“自由乘客”
四建立小组评价激励制度
我主要采用奖励牌,奖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小组。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按照小组的分工,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即可为小组得到一定的奖励。
注重奖励小组长。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收本小组每天的家庭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我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评出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C.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答:一、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是前提版 。(一)组建学权习小组 。(二)营造合作氛围。
二、充分深入的前置性学习是基础。 (一)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二)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三)及时评价、反馈前置性学习情况 。
三、细致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是关键。
D.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理分组,优势互补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保证组内学生好、中、差搭配适当,以前后桌四人一组为宜,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学困生,两名是中等生,便于课堂合作学习。
二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与评比。每个小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组内一切事务的处理与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小组做适当的微调,尽量使小组之间减小差异,竞争公平、合理。组员间要有明确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形成合作,达到目标。
二、民主互动,体验合作
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在小组合作中,往往积极发言的都是组长。有些学生小组活动时,不与其他同学配合,只是做他自己的事。可见小组并没有很好地分工,学生参与度不够。那么,小组合作学习要怎样才能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呢?首先,小组合作前要先确立活动目标,即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个明确的方案,在整个小组中达成共识。其次,有的放矢,明确分工,让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三、方法引导,提高效率
1.教学组织中的引导。采取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
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执不休,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
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2.学习程序上的引导。应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3.学习方法上的引导。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①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的深入学习。A:启动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了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此时,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点睛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E. 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有序
一、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是前提
(一)组建学习小组
一般地说,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型”。组内有细致明确的分工,如:语数组长、纪律监督员、声音管理员、汇报员。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配合,发挥团队精神。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需前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全班交流时看黑板,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参与进来。孩子多是凭情感办事。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每个小组都创立小组标志和名称。看看我班学生取的小组名字:团结无敌、天使之翼、光荣梦想、雄鹰、必胜等,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诗意!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二)营造合作氛围
小组成员间要坐得足够靠近,这样他们能够分享学习材料,并且很小声地说话,不会影响其他小组。所有的学生都有编号──1、2、3、4,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码相同,都坐在每组的同一个位置。例如,所有号码是1的学生,都是语文小组长,都坐在小组的东南角。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不劳而获的“搭车”现象的发生。
另外,还应该留出教师巡视教室的空间,设置评比栏,“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在教室的墙壁、黑板,张贴有关合作学习的标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如:“聆听别人的发言。”“人人参与。”“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众人拾柴火焰高。”……既美化教学环境,体现班级与小组的文化特色,又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二、充分深入的前置性学习是基础
前置性学习,是生本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学生在老师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应该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学习内容,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自学过程,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
怎样的前置性作业是有效且操作性强的呢?首先,它必须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其次,它必须能围绕教学目标,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分解,使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它必须以文本为基础,推进与文本相关的更多的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
(二)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前置性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是老师简单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而是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学能力。
比如,“走进文本”一类的前置性学习。首先要教会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向父母、老师请教等方法初步认识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通过多次诵读的方法达到熟悉课文内容;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找出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词句。
(三)及时评价、反馈前置性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前置性作业,老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并作必要的评价。在班级中可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比如,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检查,科代表对小组长的检查,小组长对每一位组员的检查,课任老师的抽查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对待前置性作业的习惯。
三、细致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是关键
实验表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不时会出现两种不好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我认为,在小组合作的初级阶段,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学生今后已经养成了习惯,形成了能力,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而,小组活动应该是教师指导参与下的活动,要不然,学生根本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一)指导内容
我经过亲自尝试,初步总结出教师在小组活动中有七件事情要做:
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
2、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
3、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
4、 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
5、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
6、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
7、指导学习小组怎样开展评价。
(二)操作举例
“团结无敌小组”合作学习“我会写”的生字过程介绍:
1、小组成员
语文小组长:1号 组员:2号、3号、4号
2、学习任务与要求
①学习任务:学写生字“翅”。
②学习要求:达到课标“四会”要求。
3、合作学习过程
1号(小组长):大家好,现在我们按老师的要求,合作学习书上28课“我会写”的生字。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完成学习任务。大家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
2号:我觉得“翅”比较难。大家同意吗?(组员手势认可)
1号(小组长):那我们现在就学写“翅”。请大家跟着我写“翅”,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关键笔画是捺,请注意它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2号:请大家跟我读“chì”。请大家注意这个字是翘舌音。
组员一起把“翅”读三遍。
3号:请大家把小手举起来,跟我数笔画:一笔横折钩,二笔点,三笔提,四笔横折钩,五笔点,六笔提,七笔横,八笔竖,九笔横撇,十笔捺。
组员跟着书空笔画。
4号:“翅”可以组的词有“翅膀、鸡翅”。谁还有补充?
3号:插翅难飞。
2号:双翅。
1号(小组长):现在请大家练习写“翅”。
组员在书上的田字格中练习写两个“翅”字。写完后,小组成员交换评价,写得好字的圈起来,旁边画上五角星。
1号(小组长):刚才我们合作学习写生字。大家都积极参与,谢谢大家的支持!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束。
四、多向互动的全班交流是依托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是生本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学习收获得到验证,学习信心得到加强,学习兴趣更是得到提高。只要我们根据学习需要营造不同层次、多种资源的“多向互动”课堂交流氛围,使小组汇报成为全班的学习经历,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交流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F. 如何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 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 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 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要求学生具体做到: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三是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学会尊重、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
四、 不要冷落了学困生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 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
其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
再次,从纵向发展的角度关注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 教师要转换角色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 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比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应用知识的情境。
六、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
1、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
2、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
3、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数学知识,给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释疑解难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
G.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一句话:习惯成自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出现的不倾听、不分享、开小差、固执己见等游离于合作团队之外的不合作现象逐渐成为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为此,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时,有目的培养学生形成七个学习习惯:收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并敢于质疑的习惯;积极主动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正确评价同学发言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善于总结的习惯。
二、少而精的选择合作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问题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平时的收集、积累和沉淀,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某种工具,通过某种途径、某种形式收集某种资料,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样就可能避免小组合作时因准备不充分学生们七嘴八舌没有中心的发言。)我注重了要选择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提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往往一节研讨课我们首先在组里先进行研究,特别注重问题的选择,一般每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都只提一或二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讨论的方向很明确,焦点很集中,所以能够比较快速而准确地讨论出结果;另一方面,我也注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思维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几次在讨论的过程中均出现了我们意料之外的答案,这也使每个小组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我们老师也受益非浅、教学相长。
三、使用小组发言卡
合作学习前,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课题要进行独立思考。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才有一定的认识,才能增强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否则,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会不平衡,学困生的“搭车”现象就不可避免。小组学习经常出现“搭车“的现象,即小组中的成员各行其是或合作任务被个别学生包揽,学生参与不平衡,出现了开始我们提到的现象。
对于任何一个小组来说,忽视小组中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都是得不偿失的。以学习时应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我尝试使用发言卡,即小组里的学生,每个人拥有不同颜色的发言卡5—6张。上课时,每人每发言一次,就要投卡一张,以表示自己的发言数量,直到这些卡用完为止,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会珍惜自己的发言机会,能力强的同学也会帮助组内不积极活动的同伴,小组内少了逃避责任的人,也少了“自由乘客”
四建立小组评价激励制度
我主要采用奖励牌,奖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小组。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按照小组的分工,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即可为小组得到一定的奖励。
注重奖励小组长。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收本小组每天的家庭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我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评出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H. 如何小组合作学习
讲读结合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须做出清晰、简洁的总结。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指学结合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教师的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克服困难。如果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割裂开,单纯使用一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弊大于利的。
问疑结合
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知识方法结合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看结论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如果想深入了解的话,可以咨询下苏派教育课改中心,他们机构是专门做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