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后指导
『壹』 如何进行美术教学课后反思
1.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2.
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
3.培养兴趣勤学多练。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4.
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力 。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5.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小学生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贰』 浅谈教师如何进行大班幼儿美术活动指导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潜能,只要得到适时的科学的开发,就能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而且创造力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能越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适合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幼儿往往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这是否意味着每一次活动都要选择一个全新的内容呢?并非如此,我们提倡适度新颖。这是因为太新和完全陌生的内容,容易使幼儿一无所知而无法理解,难以入手,从而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无法有效地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相反,太熟悉的内容,只会让幼儿重复已有的经验,失去探索与学习的意义。因此,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末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让现实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美术教育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在美术教育中结合故事、猜谜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感、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例如;在活动有花纹的鱼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小鱼有的游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鱼在水里游的感觉,最后学习画鱼。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的发挥,而主动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条件有关。约束幼儿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画画只会死板临摹,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习惯听从他人,创造性思维埋没了,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幼儿可以自由交流和表现。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与教师、同伴讨论互相走动看一看,随时与他人交流有关上课的内容,互相学、互相启发。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如在幼儿画太阳时,教师带幼儿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去欣赏太阳的美景,早晨金灿灿的太阳披着朝霞,中午银光闪闪的太阳、白花花的云朵,傍晚红彤彤的太阳与晚霞,通过审美环境的体验,引起幼儿对美的事物产生了敏锐的感知,从而画出的太阳不再是一个模样、一个色彩。研究表明,让幼儿置身于审美环境之中,不但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美创造性的发挥。 三、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幼儿美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表达自己的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因此,老师的评价方法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再现与诱导很重要。首先,不能简单地用再现、写实、逼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应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对作品的评价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宜采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应从其个人的发展水平来评价。美术活动时,看着他们的作品总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忍不住拿过画笔,边说边画:这里应该这样!颜色要涂匀,不能留白!正当我为自己改过的作品而自豪时,一个怯怯的声音:老师,别帮我,我能行!在离园活动时,家长总不免要让自己的孩子带他们看看绘画作业,或者在一些美术作品展览时,他们总说:哪幅是你画的啊?这时孩子会指着自己的作品说:这是我的,这里是老师帮我画的。 这些小小片段,相信不只是我有过如此的经历吧?也许老师们会理解为孩子已经在我们的指导中明白了,领悟了。可细细想来,这似乎又提醒老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当我们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认为精彩的一笔时,孩子就觉得,那已经不是他独立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属于他了。这种现象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屡见不鲜,老师为了让幼儿的作品更趋完美,总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审美出发,为孩子的作品添一点,改一点。目的也是让展示的作品更好,但从幼儿的发展目标来看,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因为童年时代特有的想象、创造能力一经压制很难再萌发。因此,不管幼儿画什么,老师和家长都应鼓励幼儿独立想象和创造,尽量与众不同,尽可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因为一件作品
『叁』 儿童美术创作及教学的指导方法有哪些
一、在美术课的练习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单一的临摹或写生的过程中,再进行添画练习,穿插一些想象力和创造性设计内容儿童美术创作教育方法少儿美术。
二、在美术创作内容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在创作内容上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作为绘画创作的题材展开想象,便于学生开拓思路,创设情景。
三、在表现形式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文学语言和绘画语言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思维形式却是一致的。也可以利用剪纸、纸板、镶嵌、固体油画及编织,服装设计等多种方法来进行儿童绘画创作。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作愿望的重要方面,而美术创作的形式多样化则又是提高创作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措施。
『肆』 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如何指导
一、采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激发幼儿兴趣。
绘画活动往往需要参与者带有巨大的热情。对生活冷漠、缺乏热情的人是创造不出感人的作品的,幼儿也不例外。如果采用单一的方法导入课题,会使幼儿感到厌倦,不能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所以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努力创造一个美妙的充满感情色彩的、能引起幼儿情绪激动的情境与环境,使之亲临其境,产生追求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例如:在进行绘画“小金鱼”教学活动中,运用表演导入法。首先准备大幅的主体背景,有水草、卵石、各种生物等等。再画几条不同形状的小金鱼隐藏在水草里,并系上线以便随时拉出。绘画活动中运用多种导入方法来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如采用实物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儿歌导入、游戏导入等等,以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
二、采用多种作画手段,激发幼儿兴趣。
对于小班幼儿,如采用单一的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为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在一次绘画中,也用多种作画形式,幼儿不能掌握的,要帮助他们画,使画画更完美,幼儿尝到成功的愉悦,就会增强幼儿的绘画兴趣。
三、幼儿在主动参与中,增强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基本处于涂鸦的表现期,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在绘画活动中,先让幼儿通过观察,在情境中培养感情,激发兴趣。例如,幼儿学习绘画线条,先带幼儿去观察饲养角,看看里面的小动物,观察一下笼子的样子,在进行绘画时,为每个孩子准备一张印有大灰狼的白纸,用故事的形式开头:“动物园里的大灰狼跑出来了,会伤害我们的小动物,现在请小朋友把它关到笼子里去。”孩子们自然而然画了许多密密麻麻的线,把大灰狼关在里面。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四、在绘画过程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绘画过程中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无论是对绘画能力强还是弱的孩子,教师都应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意地接纳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例如:孩子在绘画中,把头发涂成绿色,不要加以指责,反而表扬他的勇于创作的精神。
『伍』 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有哪些
一、引 言 美术欣赏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播知识,让学生看懂几幅美术作品。它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有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加强对美术欣赏教学中一些具体而微观的欣赏策略如感觉能力、描述能力、言语交流与阐释、美术评论短文写作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与作品的对话,与作品的交流,从而体现学生审美的发展,学生审美个性的流露,学生良好的审美情绪的表达。 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正蓬勃开展,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深度,但涉及具体的微观角度而又牵系学生美术素质根本发展的学习策略指导则较为薄弱,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这样的缺失表现在:1、美术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当作自己的职责,而审美能力首先是从感觉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理应是欣赏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现实的欣赏教学中,常有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存在,不给学生充分感觉的时间和机会,而是以教师的感觉作为结论,从而使欣赏教学变得简单、肤浅;2、过分注重对作品表现形式中色彩、形体、光线、线条、肌理等因素的分析和体味,缺乏欣赏过程中对作品整体审美意味的体验和理解;3、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欣赏,体现在一方面只听教师的讲解,另一方面总想以作者表达的思想作为理解的准则。如果年代久远无法查阅作者的想法,就以美术史论的结论作为依据,这种“标准答案”式的欣赏,忽视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忽视了对作品的有意味的品味和语言表达,更谈不上描述、对话、阐释等支柱性欣赏能力的提高,创造性欣赏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陆』 如何加强美术课堂教学的辅导
一、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而诱导过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优化,而设计的优化与否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是达到高效教学的关键。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三、引导学生高效的主体性实践
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 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要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象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柒』 如何发挥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美术的强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不仅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还会达到十分兴奋、欲罢不能的地步。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尽快兴奋起来,使学生在了解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调节者和控制者。适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由情入境,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我在上剪纸课《对折剪——螃蟹》时,我采用结合螃蟹走路的样子(横行)与当前日本明显地想霸占我们钓鱼岛来创设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先讲日本的各类暴行然后再讲螃蟹走路的特点(寓意横行霸道),孩子们当时就表示一定要“吃螃蟹”。我相机又把“吃螃蟹”另外一种意思告诉孩子们。大家都乐了。所以那一节课开展的特别顺利。不少孩子还把日本国旗剪在螃蟹身上加上纸的红色寓意被煮熟了。作品完成后学生们也体会到了胜利之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术课不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很高昂,原因是因为学生并非真正都很喜欢美术这一学科,学生对美术课表现出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没有像主课一样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能够随心所欲的放松心情。对于学生,只是喜欢美术课上相对宽松的环境和空间,这也是上美术课学生都喊喜欢,有时优秀作业并不多的原因。作为美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真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美术课,就应该从提高学习美术的效果上多下功夫。在美术课中采用竞赛、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不错的选择。学生荣誉感强,爱表现自己。在课堂上,采用竞赛、游戏等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在上剪纸课《喜羊羊》时,准备的是喜羊羊的造型。但是有的孩子剪的也像动画片羊的造型,但是并非喜羊羊。看了有点胖或瘦。于是在制作时,就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组的同学设计制作,最后分别展示评奖。这样一来,大家情绪高昂,都想争第一,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兴趣越来越浓。通过竞赛,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各种羊的样子。作品一多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剪纸作品《羊村》。这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卡通人物五官的造型特点和剪纸中的连接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中把握人物面部特征的剪纸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创作人物剪纸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延续学习兴趣。也是美术老师不断努力地方向。实践性强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因此,课外兴趣活动第二课堂能起到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如荥阳六小组织学生进行学生美术作品展、各班级版报评比、个人手抄报比赛等各种活动,都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学生们从美术创作中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他们自身的价值,从而延续了学习的兴趣。引入正确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评定,美术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美术作品评分应绝对公正、正确,一定要评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实际上,在艺术上是没有绝对的标准,在美术课方面,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有创新意识,能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他的作品就是优秀的。六一班有个学生叫樊子鸣,我个人认为这个学生的纪律性差,上课爱跑动,不好管理。在我校第二课堂兴趣班招学生时我婉言拒绝他的要求。谁知他大哭,并托金静教师向我保证一定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如今个性虽没有多大变化,但他的美术作品独特性、创造性和率真性的一面却发挥的很好。如:别的同学剪的喜羊羊造型手中是空的。他会剪出手拿礼盒、棒棒糖、大刀、火箭,人物有时会身穿蝙蝠装。让我感受到了他可爱的一面。所以学生应多元的去评价他们。美术教师就不能以好不好看,画得像不像作为打分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更挫伤了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教师应非常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美术创作,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查的基础上互相欣赏,然后教师再归纳评价。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可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水平提高,能增强学生自信心。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多发挥启发作用。要想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主动的学习,教师的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角色应转变,即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习的参与者。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应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要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尊重与关注。教师应不断充实自身的修养,要积累广博的知识,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美术教师还必须坚持进行美术创作实践,只有不断地拿出自己的美术作品才能让孩子们眼见为实。因为美术课涉及的画种很多,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多去实践,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预见。本学期我在剪纸教学中的人物头像和版画创作有所突破,让我觉得是件快乐的事情。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信心,我讲继续坚持以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地表现发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并通过适当地评价学习成果,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教师应该主动的学习、探索、实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散发出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