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指导
❶ 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应当立足儿童终身可持续发展来规划幼小衔接工作,不仅要考虑儿童入小学初期的适应问题,还要考量儿童小学后期及毕业之后的发展问题。
基于儿童终身可持续发展来规划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小学和社会教育机构应形成教育共同体,致力于提升那些对儿童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品质。
首先,成人应致力于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而不是让儿童提前学习小学学业知识。学习品质不是儿童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本身,而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式。通常,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等。
参与性活动,而非“小学化”的静听类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最好形式。提前学习小学学业知识很容易导致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兴趣降低和注意力下降。
(1)幼小衔接指导扩展阅读
幼小衔接不应该是“抢跑”,而应该为儿童一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教师和家长不应该只是在入小学前让儿童“为入小学”做知识先学和规则训练的准备,还应该借幼小衔接这个时机,慎重规划儿童入小学前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师和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确保儿童的全面发展,并努力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引导儿童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规则,增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❷ 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
一、积极与家长沟通,转变其观念,正确应对现状 一些家长迫于社会生存压力,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教学。而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也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过早地进行超容量的拼音、识字、英语、计算等教学。这样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幼儿一方面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上小学后也容易产生我都会的错觉,反而形成不专注等不良学习习惯,况且在幼儿园学得知识优势会很快消失。所以我们需要与家长积极沟通,邀请一些家长与小学的教师就幼儿心理和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开展讲座或座谈会,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愿望,把握分寸,趋利僻害,帮助幼儿开一个好头,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 二、组织学习活动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都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都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保教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小学实行义务教育,执行国家和省课程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落实新课程标准。 首先可以组织小学低年级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参加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时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使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同时幼儿园教师也给小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解决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学习,加强教师的思想意识。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教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要按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小学教育要按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要找到奠定阶段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环节。 三、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 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针对此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学习阶段的衔接。 (一)、时间上的相互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教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二)、注意力的衔接 注意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没有注意伴随的认知活动是不存在的。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这种注意主要靠环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引起。而小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他们学习时需要依靠自己意志的努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如果幼儿注意的水平比较低,他上学后要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作为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大力发展幼儿的无意注意,同时逐步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也就是说,从小班开始就要安排活动来训练幼儿的专注,这种专注不能靠教师的不断提醒或表扬去维持,而要靠幼儿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胜任感来维持,随着幼儿的成长,到了大班,教师要慢慢地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成为有意注意。 (三)、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这些活动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厕所。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四)、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包括起居习惯、餐饮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具体内容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得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入小学时丢三落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现在的孩子营养摄食丰富,运动偏少,因此更需要锻炼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习的根本。 (五)、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教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按教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尊重孩子的兴趣,一定要谨慎选择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图文结合得较好、使孩子学得轻松的识字法。 在幼儿阶段识字不是任务,而利用环境、自然习得则是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样,我们把这条经验介绍给家长。
❸ 幼儿教师怎样指导家长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看一看曾仕强的,《亲子教育》视频。
❹ 浅谈如何指导家长做好幼小衔接 家长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家长自己!家长应以身作则,1.从“坐、立、行”起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3.从课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幼儿阶段应培养初步的生活能力。
1.从简单的学习用品的整理入手,培养幼儿的收拾整理的能力。
2.从语言教育入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应主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要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教学内容、教法的衔接和。
❺ 如何在《指南》的指导下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
讲座上,彭园长结合《指南》对“幼小衔接”进行详细的阐述。从《指南》的颁布和要求入手,强调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转折的过程,从游乐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过程。从环境、跟风、观念三方面因素,指出当前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误区;希望家长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从鼓励激发孩子上小学的向往之情,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与班级老师积极沟通五方面入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彭园长还结合我园的校园文化“蕴生活之美,尚科学之品”的特色办园理念向家长介绍了目前我园的教育现状,以及幼儿园发展、育儿、教师发展三大目标。最后,彭园长以《德国妈妈的岗位说明书》为例,从问题与对策、行为准则、任务和应对细则,指出国外家庭教育的理念及信息,希望对我们的家长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让孩子快乐“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环节。
本次家长讲座,不但让家长了解实验幼儿园在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方面的具体工作,还帮助家长走出“幼小衔接”误区,解答家长急需了解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希望,让家长对孩子入小学学习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家教过程中不再茫然,对孩子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培养,为幼小顺利衔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❻ 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怎么教
幼小衔接家长怎么做
第一,作息时间完全不同。他在幼儿园三年养成了一套生物钟。忽然到小学,要形成一个新的生物钟。如果没有实现衔接的话,小孩子上小学会出现体弱、多病,其实是孩子不适应的结果。在孩子上哪个小学,你应该提前一到两个月按小学的上学时间来调整生物钟。
第二个是评价体系,幼儿园孩子不横着比,他是纵着比,你今天不比昨天差,老师就不说你了。评价一个孩子只要不差就可以了,好比我们上幼儿园迟到,就迟到了,上课说话就说话了。没有老师会抓住一点说你违反规矩。上小学突然一下就有一个小学生守则,从各个方面对孩子建立了一个底线。孩子可能适应不了。有的学校60分,有的学校不到90分就不算及格,他的评价体系变成了一个孩子和另外一个孩子之间比。很多孩子突然一下就不适应了。因为这个评价体系的不同,孩子不适应小学,会造成他很多的情绪和行为的不同。
第三个是传授知识的不同。幼儿园是玩中学,可以玩教具,玩着学,小学可不是玩的。叫坐中学,看着老师,老师传授知识,他必须要接受。现在突然一下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会造成很多孩子不习惯。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工作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❼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又到幼儿园大班孩子选择上学的季节了。一些父母,一谈及孩子入学准备就忧心忡忡,有的觉得自己孩子的年龄小,上小学吃亏,想再上一年幼儿园,但幼儿总是要长大的,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经之路是去上小学;另一些则认为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越早上小学越好,甚至要把这种压力下放到幼儿园,这也是非常错误的。其实上小学年龄只是参考,关键要看孩子是否已经达到入学成熟水平,是否达到作为小学新生应达到的要求。
由于当前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怎样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做准备呢?一、积极与家长沟通,转变其观念,正确应对现状
一些家长迫于社会生存压力,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教学。而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也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过早地进行超容量的拼音、识字、英语、计算等教学。这样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幼儿一方面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上小学后也容易产生我都会的错觉,反而形成不专注等不良学习习惯,况且在幼儿园学得知识优势会很快消失。所以我们需要与家长积极沟通,邀请一些家长与小学的教师就幼儿心理和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开展讲座或座谈会,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愿望,把握分寸,趋利僻害,帮助幼儿开一个好头,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
二、组织学习活动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都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都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保教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小学实行义务教育,执行国家和省课程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落实新课程标准。
首先可以组织小学低年级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参加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时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使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同时幼儿园教师也给小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解决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学习,加强教师的思想意识。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教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要按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小学教育要按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要找到奠定阶段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环节。
三、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
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针对此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学习阶段的衔接。
(一)、时间上的相互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教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二)、注意力的衔接
注意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没有注意伴随的认知活动是不存在的。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这种注意主要靠环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引起。而小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他们学习时需要依靠自己意志的努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如果幼儿注意的水平比较低,他上学后要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作为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大力发展幼儿的无意注意,同时逐步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也就是说,从小班开始就要安排活动来训练幼儿的专注,这种专注不能靠教师的不断提醒或表扬去维持,而要靠幼儿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胜任感来维持,随着幼儿的成长,到了大班,教师要慢慢地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成为有意注意。
(三)、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这些活动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厕所。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四)、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包括起居习惯、餐饮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具体内容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得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入小学时丢三落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现在的孩子营养摄食丰富,运动偏少,因此更需要锻炼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习的根本。
(五)、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教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按教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尊重孩子的兴趣,一定要谨慎选择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图文结合得较好、使孩子学得轻松的识字法。
在幼儿阶段识字不是任务,而利用环境、自然习得则是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样,我们把这条经验介绍给家长。
幼小衔接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期间,做家长的一方面要灵活主动的给孩子做好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应该抱一颗平常心,去引导孩子。作为幼教工作者也必须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强调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在入学时达到小学的起跑线,切不可揠苗助长。通过家长好幼儿园、小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稳渡过这个转折期,为今后的成长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