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十指导
Ⅰ 工作中如何指导下级护士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
如果你们的工作实在实在是闲着没事的话,可以考虑开一次培训,然后考核一下版,这是最快的学习方法,但权是你要落实的话,这些东西说白了都是面子工程,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也没有什么可操作性的。
设计到你们护士的安全管理能有什么,从医学专业角度来说既然能当护士,那么专业性应该没有问题,其他的安全问题无非就是防火防电,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等等。
真没啥用!
Ⅱ 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细目: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五)加强围术期疼痛管理。
(六)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管理,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和回报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与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指标并持续改进。
(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设施和有效的监管。
(三)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用品,遵循无菌操作要求。确保安全注射。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四)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和监测机制,制定多重耐药管理制度。
(五)落实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加强相应感染监测与反馈。
(六)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控,落实相应预防措施。
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建立医务人员间有效沟通机制,规范信息交接流程,保障相关医疗照护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跨专业协作,倡导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医务人员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渠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三)建立健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
(四)建立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及强制性报告的制度和流程,倡导从错误中学习,构建公正的患者安全文化。
(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关注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六)防范医院暴力,确保“安全的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中执行“安全的医疗照护”。
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一)加强高风险意外伤害人群管理,制定相关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二)落实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走失等意外事件的风险评估。
(三)识别具有自我攻击风险的患者,评估自我伤害、拒绝饮食、自杀倾向等行为,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四)完善意外伤害的报告及处置流程,有效降低伤害程度,改进相关风险防范能力。
(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意外伤害防范的教育。
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
(一)建立管路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流程。
(二)建立管路事件的监测流程,及时处置管路事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三)建立管路事件的报告流程并鼓励主动上报,对管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有效减少管路事件的发生。
(四)落实非计划拔管风险防范措施,建立相应防范和处置预案,并进行有效演练。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管路安全的培训,鼓励和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管路安全管理。
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照护过程重要性的认识,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信息沟通。
(二)为患者提供多种方式与途径参与医疗照护过程,协助其正确理解与选择诊疗方案。
(三)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患者身份识别、手术操作部位确认、输液输血、药物使用、患者转运等诊疗过程。
(四)引导患者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相关信息,注重保护患者隐私。
(五)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和指导患者建立更好的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
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
(一)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制度。确保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及时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二)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三)加强对医疗设备警报的管理,提升警报管理意识,制定警报设置制度和规范及警报响应和处置流程,评估医务人员对警报的敏感性及警报对临床工作流程的影响。
(四)鼓励监测并上报医学装备相关不良事件,鼓励评价医学装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一)加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安全等级管理。
(二)加强对电子病历系统的培训,有效避免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错误。
(三)加强电子病历系统的登录和使用者权限管理,强化患者隐私保护。
(四)确保录入内容的标准、完整及准确,避免由于复制、粘贴所致的错误。
(五)建立电子病历用药医嘱的闭环管理,建立电子病历用药医嘱知识库。有效应用电子病历信息进行医嘱合理用药规范化审核。
(2)患者十指导扩展阅读:
患者安全目标涉及领域:
1、改进病人的确认准确性。
2、改进照护者之间沟通的能力。
3、复述、口述或电话命令药物诊疗和危急值的测试结果报告。
4、不使用缩写。
5、测量而且估定报告危急值的测试结果。
6、改进药物的治疗的安全。
7、除去来自病人区域的电解物。
8、标签与容器的分类,及区分消毒与没消毒。
9、减少与传染保健有关的传染危险。
10、遵从手卫生保健指导方针。
11、持续性地医疗照顾、正确完善药物治疗。
12、准确的给予药物治疗时间、准确的停止药物治疗时间。
13、减少病人的伤害起因于跌倒。
14、落实管理计划(流程,避免错误的位置、错误的程序、错误的手术)。
15、手术前的确认程序、标记手术位置、术前暂停。
16、安全危险的识别。
Ⅲ 护理工作中的“十知道”谁告诉下~
姓名,诊断,病情,治疗,护理措施,并发症,饮食,宣教知识,心理状态,主要化验结果阳性检查结果。
四查十对根据卫生部2007年开始执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3)患者十指导扩展阅读:
护理工作注意事项:
护理工作必须勇于创新担当。广大护理工作者要积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医院全面提升、病人数量增加、新型医疗技术开展、用户医疗护理需求等新常态,勇于担当,大胆创新,承担起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的责任。
用户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护理模式,以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进护理服务为抓手,紧紧围绕中医院重大部署,认真实施规划发展、内涵建设、人才强院、学科兴院、中医特色、文化建设等工程。
医院需要建立健全整体护理责任制,对照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和中医院持续改进活动有关护理工作要求,全面落实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深化护理内涵,拓展护理领域,提高护理技术,把优质护理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全面打造中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品牌。
Ⅳ 患者十项安全目标是什么
不知道您说的什么
Ⅳ 护士对分管病人做到“十知道,内容是什么谢谢
责任护士要做到十知道,知道病人的床号,姓名,诊断,职业,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心理,家庭。这个是护士在工作岗位上必须熟记的。作为一个的护士,必须要有爱心和耐心,与用户沟通,争取为用户留下一个天使的影响。
急救药品管理的五定一及时: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定时消毒灭菌,及时维修补充
护士应知道重点病人:防红,防绿,防黄,防黑,防跌倒,MECT术后,饮食差,生活自理睡眠差,保护约束,特殊治疗。
(5)患者十指导扩展阅读:
护士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翻阅有关医疗及护理记录,了解分管病人的病情和诊治。
2、听取交班报告。参加分管病人的床头交接班。
3、根据病人护理级别进行晨晚间护理,评估病人。
4、负责病人(注射、给药、输液、雾化吸入等)治疗工作,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健康教育。
5、接待新病人、做好入院评估、入院教育,24小时内完成护理病历。
6、根据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评估。实施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
Ⅵ 什么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5年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目标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六、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
目标八、加强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
目标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目标十、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