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导师指导 » 疫情期间学生心理指导

疫情期间学生心理指导

发布时间: 2021-03-08 08:20:28

㈠ 疫情期间,大学生可能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惑有哪些

什么时候开学,开学了可不可以出校门等等问题

㈡ 结合疫情期间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

好好工作,不要轻言放弃,克服外界因素做好自己。

㈢ 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现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者以来,短时间内,该病毒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其他省份中快速传播,防疫形势非常严峻。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疫情危机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必然会对情绪产生影响。一方面,大学生在浏览传统新闻媒体和新浪微博等自媒体时,会面对各种各样疫情相关信息的爆炸式流通,对心理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大学生需要适应全面的线上教学状态,完成学校安排的各种学习任务。在这样的情境下,大学生将较长时期处在有压力的情绪中,孤独、焦虑、沮丧、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就会出现,如果不及时关注并进行调适,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与障碍。因此,无论是大学生本人还是高校,在关注疫情和学业的同时,也应当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情绪健康,为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自我关怀作为健康自我观的新概念,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自我关怀,又称自悯、自我同情,指的是以友善和理解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失败和不足,并且意识到自己的遭遇是人类共同经历的一部分[1]。有研究已经显示,自我关怀能够在消极生活事件中保护个体,减少个体对自我的攻击,避免对消极生活事件的过度思考,从而会对个体的心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2]。因此,本研究拟考察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自我关怀和情绪现状,探究当前情境下二者间的关系,以期为重大疫情下大学生的情绪调适提供行动策略。

二、重大疫情下大学生情绪状态的特征



为准确把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的情绪状态,课题组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全国部分城市的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研。问卷调查在问卷软件上进行发放,由调查对象在网页上独立完成,共回收有效问卷1102份。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情绪和自我关怀现状,共涉及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自我友善、自我批评、普遍人性感、自我隔离、正念和过度沉迷等八个方面。受疫情影响,访谈采取了线上访谈的形式,通过QQ、微信等软件共计访谈大学生50人,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当前的生活状态、情绪感知和情绪调节措施。

在问卷调查对象中,男生425人,占38.6%,女生677人,占61.4%。从调查统计结果看,大学生总体情绪处于中等水平,体现出较大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的正性情绪得分低于男大学生,而负性情绪得分高于男大学生,说明在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女大学生的总体情绪状态比男大学生差。就所处受教育阶段来看,本科生约占84%,研究生约占16%,研究生的总体情绪状态优于本科生。结合访谈结果发现,疫情导致大学生负性情绪增加,且波动较大,并主要呈现出以下四方面的特征状态

㈣ 新冠疫情期间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建议

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受到疫情影响,青少年可能出现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和家庭应该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疫情影响下,青少年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

情绪问题

恐慌焦虑:面对疫情肆虐的新闻十分担忧、害怕,过分担心自己及家人身体状况,一旦身体出现不舒服就与新冠肺炎联系起来;担心延期开学、网络教学可能影响正常学业甚至导致毕业延期、就业推迟;白天过于紧张,无心学习,晚上又会觉得虚度时光,产生负罪体验。

抑郁绝望:因为疫情而感到人生无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一切失去兴趣;因为武汉或湖北户籍可能受到歧视,伤心难过;自己或家人已有明显症状,但无法及时就医而痛苦绝望,或者已经就医但担心无法治愈而绝望崩溃。

歧视心理:将武汉或者湖北等同于病毒,对武汉人或湖北人极为歧视,肆意调侃甚至恶意谩骂。

行为问题

长期居家生活,无法进行线下社交活动,容易导致青少年孤僻疏离或是过于沉迷线上社交;过分依赖电子媒介获取疫情信息,过分沉迷于网络视频或是过分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影响睡眠。

家庭问题

长期居家生活,由于观念、作息和行为上的差异,青少年与父母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二、建立政府、专家、机构、大中小学和家庭“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维护机制
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专家为引领,以社会专业机构为辅助,以家庭亲子教养为支持”的“五位一体”心理援助体系。

在政府支持和专家指导下,各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充分发挥专业的引导作用,指导和帮助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具体工作。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研人员及心理健康专家通力合作,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判,对学校心理老师提供专业的培训与督导、咨询和建议,增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家庭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应激反应的“第一战场”,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的协助作用,与家长共同指导儿童、青少年掌握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

三、大、中、小学要上好心理健康第一课
引导学生对病毒的暴发、传播、预防形成科学的认识。通过权威平台、权威媒体获取疫情消息,对于非官方渠道的各类信息理性批判,不轻信、不传播,切实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引导学生对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社会秩序树立坚定的信心。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各类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应对措施。只要我们增强防范意识、遵守防控措施,坚定信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同地区青少年受疫情影响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有所不同,学校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情况,对受到疫情直接影响最为严重的青少年群体给予特殊的关怀。

四、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充分利用不同的平台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援助服务。

结合已有的在线疫情心理援助课程,教会学生简单的情绪调节方式,以应对恐慌、焦虑和无助等负性情绪,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援助。

充分发挥“健康中国”“12320”以及其他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作用,对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无法帮助的、需要更专业帮助的学生进行转介。

必要时利用已有网络直播平台,以网络教学的形式对学生开展远程心理健康指导。

五、重视心理辅导中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心理辅导工作需要由具有专业背景、专业资质的机构和教师来做,各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应该积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心理援助培训,组织专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督导。

在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时应遵循心理咨询的原则要求和伦理规范,不能把所有学生都视作有问题的学生,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咨询方法和干预策略。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要在能力范围内提供恰当的帮助,对于无法处理的个案应尽早转介至专业机构,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帮助。

㈤ 疫情期间 容易出现哪些心理健康问题可采取哪些简单的心理自助和疏导方法

疫情期间容易出现哪些心理健康问题?疫情期间要注意抑郁。抑郁症在心理上是最大的障碍。

㈥ 疫情期间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结构化面试

以初中生为例,谈谈我个人的认知。
首先:把握好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基本心理状态-对事物内是非曲直有基本认知,容接受外界信心较强
其次:具体到本次疫情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有疫情肯定会对学生心理状态有影响的认知,现在学校一般都建有微信群,针对本地区疫情(政府层面)通报的数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个问卷星调查,探访每个学生心理状态,每个人性格和家庭环境不一样,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把收到影响较大学生挑选出来,重点关注
再次:结合家长告知这一情况,毕竟疫情期间,家庭教育还是占主导,引导家长带领学生多关注正面新闻报道,按照专家提醒在家做好防护,让学生感受到有人关注,背后有依靠,一定会没事的,减弱恐惧心理
最后,疫情期间,大部分地区都安排了网课,结合家长,科学合理规划好每天学习,充实每一天,教师在每日检查作业中也多予以激励鼓励,通过学习转移对疫情的注意力。
总之,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辅导是需要老师,家长协力去做,做好勤沟通,多观察,把爱传递给学生。

㈦ 疫情期间假如我是班主任,我该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我觉得疫情期间虽然是无法到课堂上上课,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考验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每一个学生来讲都是一个考验,所以说班主任应该多让他们加强自我锻炼,提高阅读和自学能力谈体会写总结等等。

㈧ 疫情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及解决措施

疫情期间抄对学生的心理影袭响还是非常大的,因为由于这段儿时间尤其是去年过年那一段时间,疫情兼职的时间非常的长,好多同学获得数,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一直都在家里没有去学校里上学,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只有那些自律比较强的孩子,或者是家里条件比较好一点儿的孩子。才在那段时间没有落下课程。所以疫情对孩子的心理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在这段时间,由于放松的时间长了,就容易养成了一种懒惰的心理。做什么事情都比较怠慢了,这个时候要想改变他们这样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一些对孩子要进行引导,让他们重新进入一个紧张的状态,积极的状态,第二个就是父母,还有老师,一定要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要给孩子看到我也是和你一样在努力的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当然了同时也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说教,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好好的学习去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㈨ 根据网络课程所学心理学知识,谈谈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1、保持生活规律:尽量保持正常的状态和生活方式,吃饭、睡觉的时间要和平时一样,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2、转移注意力:通过看书,看电影,玩游戏等转移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学做一道菜,整理房间,室内运动等方式,既可以获得成就感,也可以转移对疫情的焦虑。

3、自我暗示:近期各种途径的疫情信息繁杂,人们很容易因此而产生负面暗示,放大了一些原本很正常的小毛病比如咳嗽,乏力不适等。

4、加强互动:疫情期间若是一个人呆在家里,非常容易产生孤独的情绪,并因此而产生更多的焦虑,不安全感等。这时最好能加强和外界的联系,多和朋友,家人联系,分享自己的心情,也可通过一些互动性比较强的游戏,和外部世界保持连接,都可以让心中的能量得以释放。

(9)疫情期间学生心理指导扩展阅读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认为,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压力往往来自对疫情和对自己健康情况的过度关注,且容易关注负面信息。此类人群缓解心理压力的重点包括三方面:

1、关注积极信息,特别是疫情防控进展的积极信息。少接触负面信息,提倡关注政府的权威信息。

2、关注自我防护和应对压力的科学知识,掌握调整情绪状态和行为的科学方法。

3、增强信心,让积极信息和科学知识发挥作用,认真配合社区和疾控部门的工作。

㈩ 疫情期间大学生会出现哪些心理困扰,应该怎么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论文

疫情期间大学生会出现的心理困扰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够疫情尽快的过去,第二个就是这个疫情会对自己有没有影响。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