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原因
A.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因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带领人民反抗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党的胜利又是人民的胜利,是历史进程的合理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新时期,党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国家,富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客观性、规律性、目的性、可行性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都先后在我国流行过、尝试过,但它们都失败了,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
许多早期革命家,最初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目睹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惨状,在他们头脑中首先产生的是救国救民的意识。他们接触、研究过各种各样的主义,最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的许多进步人士,他们之所以能同我们党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就是因为他们有与我们党相近甚至相同的救国救民的思想起点,他们也是经过复杂的探索过程以后才信服马克思主义的。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时期,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B.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学性与革 命性的统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 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 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 级革 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 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 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 级革 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 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试金石.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 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 级团结起来,推 翻资本主义制 度,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C.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 之所以要始终坚持抄马克思主袭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最严谨、最科学的思想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决定的.
2 之所以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方向,是引导我们前进的思想旗帜.
3之所以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D.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
从政治上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关系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从而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毛泽东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是把党与党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政党从本质上说都有两个基础:一是阶级基础,即它代表哪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另一个是指导思想,即贯穿它全部政治活动的宗旨、目标一以贯之的理论指导原则。西方资产阶级政党都掩盖它的阶级性,自称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全民利益;它们也否认有任何指导思想,只有具体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诉求。其实,任何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无论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它们的指导思想都是以各种最有效的方式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坚持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它们的这一指导思想以各种方式贯彻在轮流上台执政的具体的方针政策中,往往是隐性的。政党可以轮替,但坚决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原则不会轮替。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情况完全不同。指导思想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是旗帜问题,是道路问题,必须毫不隐晦。《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就宣布这一点。列宁当年在《我们的纲领》这篇为创立俄国共产党进行思想理论准备的文章中就明确宣称:“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指出了继续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
列宁缔造的伟大的苏联共产党后来蜕变,自我宣布解散,丧失政权,社会主义陷于失败,原因虽然很多,但其中一个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由抽象人道主义泛滥发展到公开打出所谓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然后公开宣布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进行所谓“改革”。对于共产党来说,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必然改变党的性质;对于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来说,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必然会在失去理论领导权的同时,丧失政权。这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沉痛教训。
中国共产党公开宣布自己的阶级基础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明确宣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永不丧失的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到巩固、发展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不仅必须处于指导地位,而且能够处于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必须处于指导地位的问题,并不仅仅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因而它的思想理论“必须”处于指导地位。不单是“必须”,而且是“能够”,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自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决定它“能够”处于指导地位,“能够”指导实现中国共产党人承担的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并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伟大社会理想。历史和现实证明,在当今世界就其科学性和实践性而言,没有任何思想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处于同一高度。这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证明了的真理,也是从当代世界各种理论学说发展状况中得出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严整的科学体系。它的哲学世界观为我们科学地理解世界的客观本性,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理解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辩证关系,提供具有普遍规律性的论断。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揭示,使我们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刻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党规律。对这三大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为中国共产党不致重蹈苏联的覆辙,跳出“历史的周期率”提供理论保证。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不仅为我们观察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包括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包括正确处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关系,处理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以及关于如何保持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对我们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仰,以及对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观察,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马克思主义以其整体性和科学性,在人类实践和现实生活中以各种方式发挥作用。从意识形态来说,无论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对一个国家社会自身的发展还是国际交往,文化都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可是,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究竟是起着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国际间正常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软实力,还是单纯起着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和国际霸权的软实力,这是大相径庭的。在这种区别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贯穿其中的指导思想。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质和作用取决于文化的根本属性和内涵。软实力只能说明文化的作用,而文化的社会属性和内涵才能说明这种软实力的先进性。我们重视社会主义文化,正因为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关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问题,有过多次决议并采取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实际措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从世界范围看,文化是多元的;从国内来看,文化有多样性。既然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就有个重大理论问题,即文化的先进性是否存在判断标准?我们认为有。文化问题上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是片面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它不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本质,而且表现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以科学态度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吸收外国文化的积极成果,才能引领国内多姿多态多样的文化思潮,使其有利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国际国内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变化,各种思潮极其活跃。如果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既要发展文化产业也要发展文化事业。这两种文化实体有区别但也有共同性。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往往要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承载。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宣传它们的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它们的先进科学技术。这样,它们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有某种强势地位。西方文化产业,不单纯是牟利的文化企业,同时又是意识形态的阵地。对我们来说,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虽然它们在产权和管理方面存在区别,但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两种文化单位,因此文化企业的经营者和文化事业的领导者,都应该以不同方式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观念。在文化产业中,我们在谋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充分意识到文化产品的价值内容。即使在国际上,我们同样应该使我们的文化产品承载中国文化的特有价值观念;不能像西方政治家嘲讽的那样,中国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能出口电视剧。如果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不管社会效益,只管经济效益,以媚俗、低俗而成为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宣传员”,甚至伤害国格人格以卖丑为看点迎合西方的需要,这肯定背离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建设方针。这种文化产业不能称为文化产业,更不能称为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当然,。我们强调文化产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的是指导经营方针和经营者的价值理念,而不是说文化产品都是硬梆梆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如何使文化产品喜闻乐见和具有吸引力,同时又坚持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念,这是衡量文化产业经营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尺度。
因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指导地位,才能体现这种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本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吸取了世界文明的积极成果。但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就无法区分社会主义核心规范与非社会主义价值规范的差异性,而只看到同一性。例如,爱国主义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不仅古代有,近代也有。但爱国主义之所以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因为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种爱国主义不是狭隘民族主义也不是民粹主义,而是与热爱社会主义不可分的。再如荣辱,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等等规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肯定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尽管自由、平等是普遍使用的概念,但社会主义自由观显然不同于资本主义自由观,社会主义平等观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除掉马克思主义指导而只保留一些抽象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失去它的质的规定性和导向性。
有些人之所以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普世价值,就是因为脱离每种价值观念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实在内涵,把它变为没有具体内容的抽象规范。的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类共用的概念,但并不因此改变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其实,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和谐、爱国、荣耻,都不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制度的共有的抽象概念,而是具体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每个概念都包含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实质和内容的尚未展开的判断。它的社会主义内容正凝结在每个概念尚未展现的特有的判断之中。因此,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指导地位,才不会落入西方普世价值的理论圈套。
E. 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为了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都先后在我国流行过、尝试过,但它们都失败了,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在内的我们党的许多早期革命家,最初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目睹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惨状,在他们头脑中首先产生的是救国救民的意识。他们接触、研究过各种各样的主义,最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的许多进步人士,他们之所以能同我们党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就是因为他们有与我们党相近甚至相同的救国救民的思想起点,他们也是经过复杂的探索过程以后才信服马克思主义的。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现了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8页)不仅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有人认为,当代西方国家不强调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这是不对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表明,极端个人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作为这种社会关系的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必然要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内容。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极端个人主义渗透和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不仅有力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统治,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上推行霸权的重要工具。
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党性”的虚伪态度,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的,明确宣布要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纵观人类历史,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
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实质是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有人认为,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应该放弃所谓的“正统”及一元化观念;有人提出,应该消解、废除“国家意识形态”或“国家哲学”,宣布“马克思主义只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马克思主义不应占主导地位;还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所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方法和社会科学有它的地位”,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意识形态。近来,有人把西方一些国家的民主、宪政观念鼓吹为所谓“普世价值”,主张中国应把这些“普世价值”确立为指导思想,与国际接轨,其实是与西方制度模式接轨。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多少种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种反映这些所有制和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形态不可能只有一种,而是多种,不是单数,而是复数。但是,这是就人类历史长河和世界范围而言的,具体到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来说,尽管也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在任何社会,有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就有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关系。在阶级社会,一定的物质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而阶级之间的关系又决定着阶级之间的思想关系。因此,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用意识形态的“复数性存在”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也是多样的。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性也。”不齐、多样是事物充满活力的表现和动力。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化的多样性是由人的文化需要的多样性决定的,不仅人与人的需要不同,而且每一个人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文化需求当然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党中央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任务,也正是为建设一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的多样文化。但是,各种各样的文化并不是平分秋色的,必然有主有次,必然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有了这个主旋律,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有了这个主旋律,才能保证文化的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有了这个主旋律,即使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些杂音和噪音,我们也可以掌握主动权,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看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与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并不矛盾,不仅不矛盾,而且根本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妥善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关系。列宁说:“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309页)由此可见,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关系,不仅可以防止思想僵化,而且可以防止各种腐朽和错误思潮的泛滥,从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真正形成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
指导思想多元化论者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发展民主。这是极其荒谬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是民主的积极倡导者和真诚的实践者。我们党始终把追求人民民主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民主从来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思想、一定国家的制度相联系。抽掉民主的社会内容特别是阶级内容而当作抽象的信条,是剥夺大多数人的民主、实行少数人特权的政治势力惯常玩弄的思想游戏。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揭示了民主建设的规律,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那种不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决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民主,因为那样的民主,最终必然要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而社会主义制度一旦解体,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及其他一切权利都将付诸东流。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和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在指导实践发展的同时而又不断发展自身中,才能真正实现。对我们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马克思主义一定不能丢,永远不能丢,丢了就失去党魂、丧失根本,但这绝不是要我们死抱着马克思主义的片言只语或个别结论不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坚持马克思主义,到头来必然要葬送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重在建设,妥善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不能缺位、不能含糊,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同时要坚持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最大限度扩大共识上取得最佳社会效果。正确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自觉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动态和文化发展趋势,着力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提高建设大众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完全可以肯定,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只要我们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就能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会坚如磐石,任何力量都不能把它动摇。
F. 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都先后在我国流行过、尝试过,但它们都失败了,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在内的我们党的许多早期革命家,最初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目睹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惨状,在他们头脑中首先产生的是救国救民的意识。他们接触、研究过各种各样的主义,最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的许多进步人士,他们之所以能同我们党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就是因为他们有与我们党相近甚至相同的救国救民的思想起点,他们也是经过复杂的探索过程以后才信服马克思主义的。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现了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G. 为什么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版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权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人们的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但不能倡导多元化。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H.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I. 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为了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党性”的虚伪态度,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的,明确宣布要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纵观人类历史,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和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在指导实践发展的同时而又不断发展自身中,才能真正实现。对我们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马克思主义一定不能丢,永远不能丢,丢了就失去党魂、丧失根本,但这绝不是要我们死抱着马克思主义的片言只语或个别结论不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坚持马克思主义,到头来必然要葬送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