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卫杂志
独立发行的有这些:
《威海晚报》(隶属于威专海日报社)属
《威海日报》(隶属于威海日报社)
《威海广播电视报》(隶属于威海市广播电视局)
《威海法制周刊》(隶属于威海日报社,因刊号问题,2008年初要停刊并入〈威海晚报〉发行)
《威海日报韩文专刊》(隶属于威海日报社)
《编采通讯》(隶属于威海日报社)
《中产者》(DM广告杂志)
《荣成日报》(隶属荣成市委宣传部)
《文登日报》(隶属文登市委宣传部)
《乳山时讯》(乳山市委宣传部与威海日报社共管)
2. 七子之歌威海卫的赏析,急求!
*这是闻一多 1925 年 3 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写作这首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这组《七子之歌》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写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
之后不到两个月,也就是 1925 年 5 月,闻一多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提前结束学业,就是为了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的行列当中。6 月 1 日,他乘坐的轮船停靠在上海码头,闻一多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上海的马路上仍然血迹斑斑。一个满怀热情回国实现理想的青年就这样被巨大的失望乃至绝望所笼罩。7 月 4 日,《现代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闻一多回国后的第一组爱国诗作,其中,就有这首《七子之歌-威海卫》。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派兵驻屯.
1898年,威海卫被英国强租,由英国海军总司令兼理,从1900年开始,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直接隶属英国殖民部。
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3. 《猛回头》原文
原文:
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伤心细数当时事,同种何人雪耻仇?我家中华灭后二百余年,一个亡国民是也。幼年也曾习得一点奴隶学问,想望做一个奴隶官儿,不料海禁大开,风云益急,来了什么英吉利、法兰西、俄罗斯、德意志,到我们中国通商,不上五十年,弄得中国民穷财尽。
这还罢了,他们又时时的兴兵动马,来犯我邦。他们连战连胜,我国屡战届败,日本占了台湾,俄国占了旅顺,英国占了威海卫,法国占了广州湾,德国占了胶州湾,把我们十八省都画在那各国的势力圈内,丝毫也不准我们自由。中国的官府好像他的奴隶一般,中国的百姓,好像他的牛马一样。
拿鼓板,坐长街,高声大唱;尊一声,众同胞,细听端详:
我中华,原是个,有名大国;不比那,弹丸地,僻处偏方。
论方里,四千万,五洲无比;论人口,四万万,世界谁当?
论物产,本是个,取之不尽;论才智,也不让,东西两洋。
看起来,那一件,比人不上;照常理,就应该,独称霸王。
为什么,到今日,奄奄将绝;割了地,赔了款,就要灭亡?
此文出自现代·陈天华《猛回头》
(3)威海卫杂志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猛回头》是1903年由日本东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陈天华。该书以通俗浅近的民间文学形式,控诉列强侵华罪行,向人民陈述中国面临的危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和“洋人的朝廷”,进而批判勤王立宪,宣传反帝救国和反清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本书用白话文写成,通俗浅显,富于激情,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勇气,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召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实行排满,“杀那洋鬼子”,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作者简介:
陈天华,别字星台,号思黄,又号过庭,1875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1905年12月于日本投海自杀。他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曾与黄兴等人组织了华兴会等革命性质的团体,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他还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书记部工作和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编辑工作。1905年,为了抗议日本政府取缔中国留学生进行革命活动的决定,因而愤慨自杀,时年30岁。
4. 求七子之歌 威海卫 歌词的意思
这是闻一多 1925 年 3 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写作这首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这组《七子之歌》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写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
之后不到两个月,也就是 1925 年 5 月,闻一多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提前结束学业,就是为了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的行列当中。6 月 1 日,他乘坐的轮船停靠在上海码头,闻一多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上海的马路上仍然血迹斑斑。一个满怀热情回国实现理想的青年就这样被巨大的失望乃至绝望所笼罩。7 月 4 日,《现代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闻一多回国后的第一组爱国诗作,其中,就有这首《七子之歌-威海卫》。
5. 威海市新闻记者求助电话
你可以打114查询,或报刊杂志新闻电视台会有的。最好去劳动局寻求立法保护。
6.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是哪七首
1.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3.七子之歌·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4.七子之歌·广州湾
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5.七子之歌·九龙岛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6.七子之歌·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地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地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7.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拓展资料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主题曲。此外,《七子之歌·台湾》与《七子之歌·广州湾》也被改编谱曲为现代歌曲。描写中国被侵犯的土地。
7. 北洋水师被灭之前(威海卫战役前)另两只海军没赶过来帮忙吗
当时满清只有两只海军舰队,即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大舰队,拥有当时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军舰。
而南洋水师相当于后娘养的,其编制不但大大的小于北洋水师,而且军舰大多老旧不堪,外购的军舰大多分给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战斗力太弱,是清朝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现代海军舰队。正式建立是在1875年,命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建立。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颇有规模,有巡洋舰、炮舰等十七艘约二万吨。1884年中法战争中,南洋舰队失去两舰,又因意外沉没一舰。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德国。由于清廷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故此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之相差甚远。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
而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的太过突然,北洋水师虽黄海海战初战失利,但是主力尚存,而后北洋水师失败的太过于戏剧性,南洋水师还未北调,满清就失败了,即使当时调过来,也是送给日本人的礼物。
因为根本原因是满清政府畏战惧战,实行避战保船策略,结果日本登录山东,北洋水师主力一炮未开,全部被日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