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⑴ 七年级上册生物(济南版)重点知识点
显微镜各部分使用。细胞结构和功能。绿色植物的分类和3大作用,是重点。动物的分类,运动和行为,微生物的分类及作用。。。。。总体: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动物分为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植物分为藻类,蕨类,种子植物。微生物分为病毒,真菌,细菌。总体上就这些,重在理解记忆。。。。。。
⑵ 初中会考生物复习提纲 济南版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病毒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无细胞结构,营养方式寄生,只能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繁殖方式自我复制,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细菌结构,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有的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的能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胞质浓缩形成的,并不是繁殖结构,营养方式腐生或寄生,繁殖方式分裂繁殖,能产生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
真菌分为单细胞的如酵母菌,多细胞的如霉菌,蘑菇,结构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营养方式寄生,腐生,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五——1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食物的营养成分中包括
有机物——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蛋白质(肉蛋奶中含量丰富,由氨基酸组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维生素
无机物——水、无机盐(儿童缺钙患佝偻症,中老年缺钙患骨质疏松,缺铁患贫血症,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种类
含量丰富的食物
缺乏时的症状
维生素A
动物肝脏、胡萝卜、玉米、鱼肝油
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
维生素B1
牛肉、谷物、豆类
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
维生素C
新鲜的蔬菜水果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鱼肝油、动物肝脏、蛋类
儿童佝偻症、成人的骨质疏松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脏)
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胃壁上的胃腺、小肠壁上的肠腺)
消化包括:物理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食物被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和化学消化(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少量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食物的消化过程:
1.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淀粉被初步消化
2. 食物在胃中的初步消化:胃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消化作用
3. 食物在小肠内的彻底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利于脂肪消化;胰液和肠液都含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蛋白质——氨基酸
营养物质的吸收:口腔、咽、食道没有吸收作用,胃小肠大肠有吸收作用,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器官
五——2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呼吸运动包括
吸气时:肋间肌收缩向上运动,膈肌收缩向下运动,胸腔变大,身体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身体,肺变大
呼气时:肋间肌舒张向下运动,膈肌舒张向上运动,胸腔变小,身体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呼出,肺变小
体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肺泡和毛细血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气体由1进入2的过程叫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气体进入2时,2处于扩张状态,
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
在图中的4和5之间,遵循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氧气最终进入图中的5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从图中的5组织细胞
产生,请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氧气在人体内经过的
途径1---2---3----8----9----4---5.呼吸全过程的四个环节: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溺水死亡是呼吸的哪个环节发生障碍: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
五——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90%以上都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它的主
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血细胞
形状
细胞核
功能
红细胞
双面凹的圆饼状
无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因其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白细胞
呈圆球状
有
吞噬细菌。
血小板
形状不规则
无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3人的血液可分为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和O型,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
则,若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万能血型),AB型血病人
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自私血型)。
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包括血管和心脏,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4
血管种类
功能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较厚
窄
较快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较薄
宽
较慢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一层上皮细胞
最窄
最慢
5.血液循环的途径:
5.1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5.2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与肺循环同时进行,并在心脏处连通到 一起,构成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6.心脏结构包括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瓣膜(房室瓣保证心房的血流向心室,动脉瓣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五——4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肾的结构:肾的宏观结构皮质、髓质、肾盂、输尿管(图)
2组成肾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肾小管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3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4尿液的形成:
4.1肾小球的滤过: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4.2肾小管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这些物质被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吸收送回血液,剩下的物质,如尿素、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⑶ 初中生物济南版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济南版)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科学探究过程 (1)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设置实验的原则 (3)研究的方法
3.显微镜的结构 (1)放大的结构 (2)光线调节结构 (3)对光
4.显微镜的使用
5.细胞学说
6.临时装片的制作
7.细胞的结构
8.细胞的分裂
9.细胞的分化
10.组织
11.动物组织的种类
12.植物体的组织
1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5.生物圈的范围
1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17.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
18.探究活动: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19.藻类植物
20.蕨类植物
21.裸子植物
22.被子植物
23.蒸腾作用
24.光合作用
25.光合作用的公式——(1)判断是否进行光合作用,看现象 加碘液后是否变蓝
(2)光合作用的四要素
26.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
27.呼吸作用公式——(1)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
28.呼吸作用的产物和验证方法。
29.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的比较
30.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1.环节动物
32.节肢动物
33.鱼类
34.鸟类
35.哺乳动物
36.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
37.关节的基本结构
38.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
39.动物的社会行为
40.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41.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42.病毒的形态
43.病毒的结构
44.病毒的繁殖
45.细菌的形态
46.细菌的结构
47.营养方式
48.芽孢
49.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50.真菌的结构
51.酵母菌
52.真菌的特征
53.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54.病毒 真菌 细菌的比较
55.细菌 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1)促进生物圈的碳循环(2)促进生物圈中的氮循环
56.生物分类的单位
七下
57.食物的成分
58.维生素缺乏症
59.消化和吸收
60.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曲线
61.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62.营养物质的吸收
63.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64.呼吸系统的组成
65.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66.弄明白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和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67.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68.输血的原则
69.血管 心脏 (1)肺循环 (2)体循环
70.泌尿系统的组成
71.尿液的形成的排出的过程
72.肾单位
73.排泄的三条途径
74.主要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75.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76.神经系统的组成
77.脑的组成
7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79.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80.视觉的形成过程
81.听觉的形成
82.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类型
83.计划免疫
84.传染病的预防
老师都会发提纲,到时候背就行。初中生物没什么难的地方。
⑷ 求济南版初一上册生物知识总结(求原创)
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
1 新陈代谢(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如:______ ;不断排出体内的废物如:_____)
__________是生物进行其它生命活动的基础。
2 生长(生物由____到____,是说体积上量的增加)发育(个体成熟,是生物体各器官在功能方面的成熟程度)繁殖(增加了生物个体的数量)
3 遗传和变异(遗传是指亲代与后代之间的_______,变异是指亲代与后代之间的_______)
4 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二.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6________
三.实验分析:巴斯德实验:
1. 实验的目的(或要探究的问题)是:
2. 做出的假设是:
3. 单一变量是:
4. 实验步骤是课本上的________________步(用数字表示)
5. 实验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是:
6. 结论是:
7. 本实验有_______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练习题
1. 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 )
A. 生长发育和繁殖 B. 生长 C. 发育 D. 繁殖
2. 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的基础是( )
A 遗传 B变异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3.雨后的一天下午,小亮仔细观察地上的蚯蚓,想到一个问题:蚯蚓生活在地下的土中,
它们到底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做出的假设是:
②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③设计实验步骤时, 蚯蚓的数量应选用( )
A每组1条 B每组10条 C 每组30条
④根据你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预测实验结果是:
⑤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
七上一(2)严整的生命结构复习卷
知识点:1. 显微镜的构造:
(1)最主要的结构是: 和 (物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高.目镜相反)
(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和 。需强光时选用 (首先选用)和 。
(3)使镜筒升降的结构: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快速升降的是 ,调节物像清晰度使用 。
2、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的步骤: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对光时,用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使 、 、 、 在一条直线上,并转动遮光器,使_______________对准通光孔,由目镜可以看到 视野。
安放装片时标本要正对 的中心。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
(2)成像: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即平面旋转180°)
(3)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3. 细胞壁 起_____和______的作用
植物细胞 细胞膜 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细胞核 含有__________
细胞质 它的流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泡 内含_______
叶绿体______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______作用的场所
4 动物细胞没有_______,细胞质里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
5.多细胞生物体由小到大发育成熟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细胞分裂使细胞_______增多,、使细胞_______增大,细胞_____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
6.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将“b”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的是 。
2、体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原体细胞相比有什么变化?( )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比有什么变化?( )
A.是原细胞的2倍 B. 是原细胞的一半 C. 是原细胞的4倍 D. 与原细胞相等
3、恶性肿瘤的形成是因为细胞( )
A.不断分化而不分裂 B. 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C. 不断分裂而不生长 D. 不断生长而不分裂
4、从结构水平看,皮肤是( ) A.组织 B器官 C 系统 D无法确定
5、叶的下列结构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A 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叶脉 D 导管
6、若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应将玻片标本向 方向移动,才能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7、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由______到
________,细胞体积由______到________,视野的亮度由______到________。
8、植物的组织主要有:_______组织(如:叶的表皮)_______组织(如:叶的叶肉)_______组织(如: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_______组织(如:叶脉中的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七上一(3)生物的生活环境复习卷
知识点:1、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上下各 千米。包括 、 、 。
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是最大的_____________.
2、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4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____________ 等 因素,
另一类是 。
5. 同种生物之间既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如:社会性群居生活的昆虫在群体内部既有
_______又有_______;雄性羚羊在繁殖季节为争夺配偶而发生斗争。
6.生物在___________的同时,也能_________环境。
练习:1。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 )决定的.
A.土壤类型 B.温度 C.湿度 D.以上三项均是
2.柑橘在北方生长不好,影响柑橘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阳光 B 空气 C水分 D温度
3.一块农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 温度 C水分 D田间杂草
4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的是( )
A 可生殖范围 B可生存范围 C可生长范围 D一样大
5.下列现象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猫头鹰的利爪与肉食性生活 B 地衣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C 野鸭趾间有蹼与水中生活 D 仙人掌叶退化为刺,茎肉质
E. 在内陆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F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G 细菌等微生物及时分解枯枝落叶和动植物的尸体
H.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含量提高
6.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蚂蚁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关系;鳄鱼捕食鱼,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蜜蜂与花的关系是_______;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的关系是_________。
7.睡莲根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______,是为了满足_______的需要,仙人掌的叶退化,可以减少_______散失的_____。
8.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影响的实验中,确定的变量是_______,为确保变量的单一,
各实验组的温度、湿度、幼虫的数量等其他因素都要_____。如果,探究温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影响的实验中,确定的变量是_______,各实验组的光照、湿度、幼虫的数量等其他因素都要_____。
附加: 1.蘑菇属于哪一类生物?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__________
2.英国科学家_______发现并命名了细胞,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创建了细胞学说。
3.人体内的脂肪属于( )组织,血液属于( )组织?
A 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
4. 欲使显微镜视野光线减弱一点,应如何调节?( )
A 使用小光圈 B使用大光圈 C使用凹面镜 D 调整光源
七上二(1-1、2)植物类群、蒸腾作用复习卷
知识点
一、藻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的比较
生态环境 生殖 器官分化 对自然界的意义 举例
藻类植物 水 离不开水 孢子
【
细胞
】 单细胞或者多细胞,无根、茎、叶分化,无输导组织 完成地球上近
90%的光合作用 海带、水绵、紫菜、裙带菜
蕨类植物 阴湿陆地 离不开水 具有根、茎、叶,
有输导组织 遗体埋藏在地下变成煤 蕨、满江红、卷柏、贯众、芒萁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干旱陆地 不需要水 种子【
器官
】 具有根、茎、叶、种子
四种器官 种子裸露,
无果皮包被 松、杉、柏、银杏、苏铁
被子植物又名
【绿色开花植物】 干旱陆地 不需要水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 种子外有
果皮包被 玉米、小麦、桃树
二、蒸腾作用(四)
徒手切片法 上表皮(气孔 少 )
表皮 意义:
观察叶片 下表皮(气孔 多 )
结构的实验 栅栏组织
叶片的结构 叶肉 海绵组织
(比较两者的排列、叶绿体的多少;
解释叶片的两面颜色不同的原因并得出结论。
叶脉
概念:水分以 气态 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主要器官:叶
重要结构: 气孔是植物体失水的“门户”和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蒸腾作用 其开合受 控制(气孔:由成对的、半月形的 细胞构成,与表皮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影响因素: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
外界:增湿降温
意义:经蒸腾散失的
水分占 % 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 水分
自身 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
使植物体有效 散热
练习:
1、叶片的结构:
(1)雨后叶片表面有水珠滚动是由于[1]、[4]外壁上的 的作用。
(2)[2] 和[3] 合称叶肉,它们都是 组织。叶片上面颜色深是因为 ,秋天落叶时一般叶片 面朝下。
(3)起支持输导作用的是[ ] ,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8]中 运输。
(4)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它有一对[ ] 构成,与[5]开闭关系密切的物质是 。 [7]与[4]的主要区别 。
(5)[1]和[4]对比,气孔较多的是 ,有利于 。
2、不能说明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高等的是( )
A.靠种子繁殖后代 B.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C.茎内有输导组织 D.根、茎、叶发达
3、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都用于 。此作用是水分主要以 形式,由叶上的_______散失出去。此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对 的吸收;促进植物对 的运输;降低植物体的 ;增加大气 ,参与生物圈的 循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0%以上进行 ,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参与植物体的构成。
4、植物的根能从环境中吸收无机盐的动力是 。促进植物体内无机盐向上运输的生理活动是 ;促进水分向上运输的生理活动是 。
5、某同学根据学过的知识,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甲装置用带叶的枝条,乙装置用枝条,如右图),可用来验证植物的 ,置于 环境下效果明显。一天后他观察设计的实验结果发现,甲装置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较多的水珠,并且试管内水位下降明显;乙装置中塑料袋的内壁上水珠较少,试管内水位下降不如甲装置明显。请分析:
(1)甲装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2)乙装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3)这个实验还可证明: 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4)丙装置明显的错误是
6、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 。
(2)要使该实验效果明显,本装置应放在 环境中,否则
因为 而影响效果。
(3)如果在袋中放入一只小白鼠,拔掉连通管,扎紧袋口,则可以用来验证 ,但必须把这一装置放在 。
(4) 若要验证蒸腾作用,应如何改进装置
7、北方冬季常绿植物体内无机盐的运输减弱或迫于停止,主要原因
是 减弱。高大树木顶端叶片中的细胞能够不断地得到充足
的水分,在这一过程中 起主要作用。
五、七上二(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一复习卷
知识点
一、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要点:(1)光是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实验步骤:
(1)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
现象分析:
(1)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2)一个叶片不同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
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思考与讨论:按照实验中的4--6部进行操作,是否可以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为淀粉。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
实验步骤:取一些金鱼藻,反复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漏斗下有气泡产生,并沿玻璃管上升。
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
燃烧起来。
现象分析:
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因此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氧气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1)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对照实验——P66探究试验
注意:碳酸氢钠的作用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液面下降的越快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由上面的试验得知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分析出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浓度。
(2)补充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证明:绿色植物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出氧气。
4、其他延伸实验:
(1)在一个叶片的中间切断主叶脉—— 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2)银边天竺葵实验——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⑸ 生物济南版七上、七下复习提纲
、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相
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不
同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