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杂志 » 八年级下生物提纲

八年级下生物提纲

发布时间: 2021-03-22 13:56:04

1.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提要
第五部分
第一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六、 生物的遗传现象: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动植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而遗传给后代的。
七、 染色体和基因:
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父方和母方)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人体细胞23对,人的生殖细胞23条),它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八、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当细胞内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隐性(a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否则(AA、Aa),为显性性状。
显性(大写A) 隐性(小写a)
九、 禁止近亲结婚
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
十、 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十一、 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十二、 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十三、 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十四、 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二章 生物的进化
一、 生命的起源:
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二、 生物进化的历程:
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
原始生命 原始苔藓类
原始藻类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类 原始被子植物
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鸟类
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哺乳类
进化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 人类的出现:
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人由森林古猿逐步进化而来。
植物从种子植物脱离水的限制,无脊椎动物从节肢动物脱离水的限制,脊椎动物从爬行动物脱离水的限制。
四、 生物进化的证据:
主要证据为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
五、 人工选择:
选择者:人 结果:满足人类的各种要求。 速度:较快。
概念: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六、 自然选择
选择者:自然界各种环境条件。 结果:适应环境,不断进化。
速度:形成新物种需要漫长岁月。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第三章 生物与环境
一、 环境的含义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主要还是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二、 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和非生物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三、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环境影响生物
2、 生物适应环境
3、 生物影响环境
四、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五、 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无机物光合作用 有机物)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使用有机物)
细菌真菌――分解者(有机物――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六、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如:草 兔 狐
七、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八、 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裸子植物的资源,占居全世界的首位。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麜鹿,植物中的银杉、金钱松、珙桐等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 许多野生动植物可以用作药材。
2、 能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
3、 为人类提供食物。
4、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九、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十、 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陆续建立了数百个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王朗和九寨沟等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银杉)。对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影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或停产治理等措施。从我做起树立环境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

2. 初二下册生物提纲

一、植物的生殖
1.无性生殖的意义: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选材
⑴扦插: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插穗),或插入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⑵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⑶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成活。既能在短期内获得大批同种植物,又能防治植物病毒侵害。
3.会判断有性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生殖,也称繁殖,生物孳生后代的现象,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殖方式可分为两类,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2.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3.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
4.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若虫经5次蜕皮,不经过蛹期,发育成有翅能飞的成虫。
5.防治害虫的最佳时间:幼虫时期。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只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一类动物
2.行为表现: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成蛙
3.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种类: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胚盘内含有细胞核;卵黄外的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2.鸟的生殖过程的行为表现: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五、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基因: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性状: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等。
3.显性形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交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隐性形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交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5.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西红柿的红果与黄果,兔的白毛与黑毛,鸡的玫瑰冠与单冠,人的直发与卷发,A型血与B型血。
6.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7.性别决定: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8.变异的特点: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但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因,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六、生物的进化
1.生命的起源:
无机小分子物质
生↓成 场所:原始大气
有机小分子物质
形↓成 场所:原始海洋
有机大分子物质
组↓成 场所:原始海洋
多分子物质
演↓变 场所:原始海洋
特点:原始界膜和原始的物质交换
原始生命
2.米勒试验:一种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详见《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P48)
3.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过度繁殖(现象)→生存斗争(过程)→遗传和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进化的证据:化石。
5.进化的原因: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6.自然选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一过程,叫自然选择。
七、健康生活
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接触传染病。
2.传染病特点: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4.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5.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6.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7.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8.免疫:
9.人体免疫的三大防线:
一、皮肤和粘膜 阻挡、杀菌,清扫
人的免疫 二、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溶解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人的三道防线) 吞噬细 吞噬
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产生抗体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
10.免疫的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产生;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11.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算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1.安全用药
⑴安全用药: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⑵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⑶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借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
⑷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2.急救措施
⑴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注意要通报姓名、急救地点、联系方式、病人目前的病情机应急措施。
⑵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包扎止血等。(详见《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P82-86)
应该对吧?望采纳

3.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的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

(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采用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葵则较远。

4. 在生物学研究中,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5.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6.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7. 掌握P55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 100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2. 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 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5. 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6.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7.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8. 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9.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 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肝等。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 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篱笆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 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感染)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6.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7. 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8. 计划免疫、意义: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简称为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 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西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5. 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6.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7. 有效期为2010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10年7月31日。失效期为2010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10年6月30日。

8. 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和溺水等情况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但必须符合病情或伤情。

9. 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以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具体操作看课本84页。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具体操作看课本85页。

10.出血和止血:

(1)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胸部、腹部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2)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a.毛细血管出血最常见,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b.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c.动脉出血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3)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用手指或绷带压迫止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 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况。

4. 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烦恼、自我安慰。宣泄时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生活习性,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等。

2.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等)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探究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提出问题: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3)制定计划:

A. 供选择的材料:活水蚤、蒸馏水、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烟草浸出液、吸管、载玻片、显微镜、计时器。

B. 设计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a.如何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

例如: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500ml体积分数为10%的酒精的方法是:

b.如何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c.供实验用的水蚤共需要多少只?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A. 水蚤的正常心率为:100—350次。

B. 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起促进作用,因为烟草里含有烟碱(如尼古丁)等成分,有使神经兴奋的作用。

4.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5.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6.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学习并没有结束

生物新技术: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

生物学方面的变化:基因治疗、粮食的工业化生产、科隆人体器官、智能计算机、人造物种等。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 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

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系带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

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 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 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7.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5.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人,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2)实验材料:选择的是具有明显相对性状且闭花受粉的豌豆。(豌豆的相对性状:植株的高和矮,种子的黄和绿,种皮的光滑和皱缩。)

(3)实验方法: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

(4)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都是高杆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高矮之比为3:1)。用图表示如下:

(5)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为:

a.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

b.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c. 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2.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B)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种染色体称为 性染色体。后来,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 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2.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

3.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 XY 女:44条 XX)。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4.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精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

5.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3.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4. 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4.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详细一点的)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回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答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5. 初中八年级下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1.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6.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 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

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受精卵的胚盘(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色浓而略大)将发育成雏鸡,胚盘是鸡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胎,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 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 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7.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5.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人,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2)实验材料:选择的是具有明显相对性状且闭花受粉的豌豆。(豌豆的相对性状:植株的高和矮,种子的黄和绿,种皮的光滑和皱缩。)
(3)实验方法: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
(4)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都是高杆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高矮之比为3﹕1)。用图表示如下:
P:亲本, F1:子一代 , F2:子二代, ♀: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

(5)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为:
a.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
b.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c. 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2.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B) 无 有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种染色体称为 性染色体。后来,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 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2.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
3.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XY 女:44条+XX)。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4.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精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
5.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3.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4. 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
(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采用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葵则较远。
4. 在生物学研究中,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5.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6.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7. 掌握P55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 100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2. 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 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5. 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6.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7.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8. 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9.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 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肝等。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 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篱笆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 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感染)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6.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7. 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8. 计划免疫、意义: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简称为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 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西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5. 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6.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7. 有效期为2010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10年7月31日。失效期为2010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10年6月30日。
8. 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和溺水等情况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但必须符合病情或伤情。
9. 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以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具体操作看课本84页。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具体操作看课本85页。
10.出血和止血:
(1)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胸部、腹部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2)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a.毛细血管出血最常见,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b.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c.动脉出血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3)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用手指或绷带压迫止血。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 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况。
4. 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烦恼、自我安慰。宣泄时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生活习性,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等。
2.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等)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探究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提出问题: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3)制定计划:
A. 供选择的材料:活水蚤、蒸馏水、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烟草浸出液、吸管、载玻片、显微镜、计时器。
B. 设计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a.如何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
例如: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500ml体积分数为10%的酒精的方法是:
b.如何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c.供实验用的水蚤共需要多少只?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A. 水蚤的正常心率为:100—350次。
B. 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起促进作用,因为烟草里含有烟碱(如尼古丁)等成分,有使神经兴奋的作用。
4.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5.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6.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学习并没有结束
生物新技术: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
生物学方面的变化:基因治疗、粮食的工业化生产、科隆人体器官、智能计算机、人造物种等。

7.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其它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磨制石器骨制耒耜 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住牲畜)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光石器
木制的耒和耜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学会纺织
大汶口原始居民 距今约四五千年 黄河流域 山东大汶口 农耕经济
原始手工业 磨制石镰
石锄 黑陶和白陶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的著名部落首领。他们在逐鹿一战中大战蚩尤。
二·相传,皇帝建造宫室,制造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鉴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属下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三·尧舜禹

尧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奴隶的智慧和劳动带来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世界最大△)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四、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争是什么?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作用: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初期,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孙膑)、马陵之战(孙膑)、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白起,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变法原因
生产技术的改进(铁农具广泛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出现了私田,奴隶主变为地主,奴隶变为农民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毛笔蘸墨、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古书记载的最早哈雷彗星(公元前613年)
古书记载的最早的天再旦(周懿王元年,公元前899年)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屈原(世界和平里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的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思想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北至长城,南达南海,东至东海,西到陇西)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①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②严酷的刑法 ③沉重的苛捐杂税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土地荒芜、物资奇缺。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赋税负担,重视农业发展 ②提倡节约,以身作则 ③提倡“以德化民” ④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树立一个重视农业的榜样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经济 国家实行盐铁专营,收回王国的铸币权
政治 颁布推思令,消弱王国势力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 开始反击匈奴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意义:东汉是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的历史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秦汉之际)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分裂,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政策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夺取了河套和西和走廊地区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的战役: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19年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但却被匈奴人捉住,扣留十年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与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进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班超是东汉人,关于他的典故: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东汉时候) 3.造纸术的传播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麻醉药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就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作战地点:官渡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史称蜀)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8. 八年级下册生物提纲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 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系带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
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 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 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7.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5.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人,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2)实验材料:选择的是具有明显相对性状且闭花受粉的豌豆。(豌豆的相对性状:植株的高和矮,种子的黄和绿,种皮的光滑和皱缩。)
(3)实验方法: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
(4)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都是高杆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高矮之比为3﹕1)。用图表示如下:
(5)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为:
a.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
b.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c. 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2.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种染色体称为 性染色体。后来,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 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2.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
3.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 XY 女:44条 XX)。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4.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精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
5.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原因:精子有两种类型,X或Y,卵细胞有一种类型X,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3.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诱变育种)。
4. 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
(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采用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葵则较远。
4. 在生物学研究中,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5.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6.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7. 掌握P55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 100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2. 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 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5. 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6.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7.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8. 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9.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 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肝等。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 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 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篱笆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 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感染)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6.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7. 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8. 计划免疫、意义: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简称为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 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西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5. 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6.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7. 有效期为2010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10年7月31日。失效期为2010年7月,说明该药可以用到2010年6月30日。
8. 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和溺水等情况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但必须符合病情或伤情。
9. 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以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具体操作看课本84页。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具体操作看课本85页。
10.出血和止血:
(1)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胸部、腹部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2)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a.毛细血管出血最常见,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b.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c.动脉出血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3)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大静脉(远心端)或动脉出血(近心端),用手指或绷带压迫止血。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 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况。
4. 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烦恼、自我安慰。宣泄时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生活习性,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等。
2.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等)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探究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提出问题: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3)制定计划:
A. 供选择的材料:活水蚤、蒸馏水、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烟草浸出液、吸管、载玻片、显微镜、计时器。
B. 设计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a.如何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
例如: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500ml体积分数为10%的酒精的方法是:
b.如何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
c.供实验用的水蚤共需要多少只?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A. 水蚤的正常心率为:100—350次。
B. 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起促进作用,因为烟草里含有烟碱(如尼古丁)等成分,有使神经兴奋的作用。
4.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5.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6.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学习并没有结束
生物新技术: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
生物学方面的变化:基因治疗、粮食的工业化生产、科隆人体器官、智能计算机、人造物种等。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