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和课本
⑴ 教育学大纲和教育学教材有什么区别
大纲和教材还是有区别的:大纲是教材的浓缩。如果是考教育学的研究生,个人的经验是有一套教育学大纲就差不多了。当然,看教材有助于理解大纲。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把教材先看一遍,然后再弄一本大纲就行了。
是这样子的,论文的提纲事实上只是论文的一个整体框架,它里面不涉及对研版究方式、方法的论述,而开题权报告不同,开题报告不但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价值所在,还要就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做一定的介绍,包括您所说的基本的思路、论文整体框架,还有就是研究的方式与方法了,因此,可以说,开题报告研究内容里面的框架其实是论文提纲的一个初步,论文提纲可以此框架上进行填充、稍微完善。
⑶ 教材和教学大纲是什么关系
教学大纲,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编辑,印发的,标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对教学,教育评价具有法律效力的,旨在规范教学和评价环节的行政法规性文件教材,是由出版机构,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书籍。教材对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帮助作用。大纲具有法律特性。而教材不具备。
⑷ 教材的课标版和大纲版有什么区别
目前高中湖北、四川、重庆、贵州、河北、云南、内蒙古部分学生和广西、青海所有学生使用大纲版,其他地区均使用课标版。
⑸ 新课标版教材与大纲版教材相比各科增加了哪些内容
我认为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新课标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而且内容也增加了不少(有一部分内容高考不考),不过老师上课讲课的密度将增大,新课标注重基础知识,但是,学生学习的时候也要注重基础知识,因为自从教新课标后高考也注重基础知识了.新课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而大纲教材能更好的让学生自学,内容全面,更容易掌握,(如果要预习,最好还是选择大纲教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高二的学生,正在用新课标教材,不过我预习选择大纲教材,我认为还是新课标的教材好,它简洁明了,易于老师教学.
浅谈高中新课标教材使用的意见和建议
一、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的顺序
1、修一:在学习函数一章中,讨论函数的单调性,特别是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时往往要用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内容,但新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到模块5,我觉得不大适合。
2、 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与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内容安排上也不妥当,如记算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中就存在大量直线与平面垂直、平行,面与面平行、垂直等问题,学生就很难理顺其中各种位置关系,缺乏数学推理的严谨性。
3、容多与课时少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跟以往相比,现在一个学期学两本必修,高一一学年就要学4本必修,几乎把以往高中三年的内容并做一年学完,紧接着还要选修而部分内容是过去大学才学的,学生吃得消吗?一个科目一学期学两本,学生有九个科目再加上练习册各科配一本,我数了一下学生的课本一学期就要学四五十本,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了,对知识的理解只有“蜻蜓点水”学得不深入,掌握不牢固。
我建议:考虑学生初高中的适应过程与知识的衔接问题,建议第一学期开设的必修课少一些,学生学得杂实些,让学生有信心。
二、关于课后习题的设置
1、习题的难度比例题的难度大,导致学生普遍有听懂课但不会做习题的感觉,学完例题,很多学生不会做习题,这从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习题中有些涉及没有学过的内容,教师很难把握是否需要添加这部分的内容,不同教师上课,补充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课的难度与深度把握不一。
3、习题的层次性不够,虽然新教材大多数将习题分层A、B组,但缺乏适当的铺垫(这点B版教材做得较好)。
4、习题难度还无法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与学生选择的面不够大
5、习题与课时不配套,一节课上完后没有相应的习题,有时要上完一大节才有习题可作,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习题练习,上课的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巩固。
建议专家组织一线教师共同开发,习题中要有明显分层,基础题,能力题都要涉及到,课本多些例题教学。课标应详细指出每章节的学习要求,让教师明确把握课的深浅。
三.多举办新课程研习,多些示范课,多些对教学的指导,加强与新教材相关资源的建设。
如新课程必修一中函数模型的应用,这是新增内容,如何上好这块内容,我个人觉得存在城乡差异,乡下学生根本没有电脑等现代信息工具,如何有电脑作图,老师上课也没多媒体教室如何实施,“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高中新课标所提倡的一个理念,相关的技术设施跟不上,教师对操作的不熟练,还有许多的新课引入也要结合实际问题的背景需要一定的课件,这些问题说明了新教材更大注重城市的实际而偏离了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实际。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应多关心,加强农村相关资源的建设。
四、关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
数学的应用比以前重视了许多。但难度似乎大了一些,主要表现在:
1、 让学生感兴趣的应用题不多,教材很想靠近实际生活,但学生毕竟在高一年级缺少相关的背景知识,即“编者的重视与学生的重视存在相当的一段距离
2、 应用题或数学建模很大部分需要用到计算机或计算器才能完成,这本是一件好事,无奈山区的设施跟不上,在实施过程中不好操作,“如函数与方程这章,需用计算机来帮助画图或演示,学生没有,老师也没有,不好处理,老师操作不熟练等”
3、 关于数学建模的应用,耗时耗力,还有由三视图画直观图,有些比较复杂的组合体,学生要画出它的直观图还真不简单呢,那是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才能做的到。
建议:根据时代的发展,提供一些新颖可操作性强的应用性习题,选用的载体应更靠近一般学生的背景,应考虑到学生的水平是参次不齐的即应用问题应反应不同背景学生的经验,同时对教师也应组织相关的(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数学方面的应用)培训。
五.及时修改教材中不当的之处
必修2中册去了大量推论,如公理2的三个推论,但课本66页例6就明确用了公理2的推论:两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这样无形中就是给学生增加负担,又比如课本51页用观察法得出等角(或补角)定理,特别是补角的推导怎么能用特殊角来推导呢?在第三章的学习中,安排不合理,学生根本不懂诱导公式,那里会求钝角的三角函数呢,在推导两直线垂直时又怎么会懂,根本就不懂tan(900+a)= 。另外,在必修1中二分法的定义与许多的参考书都不一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必修2中课本74页例2是一道关于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问题,而且此例有一定的难度,学完后学生应有相应的练习用于巩固,可是整本书找不到一题关于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习题,不知编者有何用意?课本39第1题(3)(4)小题措词不严密。另外,编者是否考虑过学科交叉问题,如当前物理科中有些计算就要用到余弦定理。而新教材在必修4中才会学到余弦定理。
以上是本人使用新教材时的一些困惑,有些看法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如有不对请各位同仁谅
⑹ 列提纲和作文打草稿是在书本上写还是在课本上写
列提纲和作文打草稿应该是在验算纸上救我们说不要写在书本上书本专上是给你记录你听课属的一些重点,而课本上是应该按照一定的思路来整理你所学的知识,这两个就需要系统亲和整洁线,所以你需要格外眼霜的东西,应该在演算纸上。
⑺ 备课工作中的熟悉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内容要做到哪些
①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精神财富就必须在教学大纲精神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进而牢固地掌握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
②教学大纲规定了本学科总的目的要求和总的原则并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范围。因此教师必须熟知教学大纲并在教学大纲精神的指导下熟悉教材。
③熟悉意味着对大纲和教材要多次地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多次地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前后联系起来思考研究。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外延对一些规律性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法则、公式、原理等)要弄清是如何论证或推导出来的以及其运用范围等。熟悉教材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研究逐步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的过程。
⑻ 备课工作中的钻研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要做到哪些
①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是为了自己个人增长知识。教师在备课中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是为了教掌握知识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育人才这就需要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掌握大纲和教材所要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②明确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什么和解决什么。这里包括弄懂什么——理论、原理、定理、法则、公式、规律等学会什么——技能、技巧发展什么——智力、能力培养什么——道德品质、习惯形成什么——思想观和世界观。
③在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过程中掌握各部分知识与完成上述教育目的的内在联系尤其应注意切实掌握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重点。通过这一系列的备课活动为驾驭教材而创造条件。
⑼ 高中大纲版的教材与人教版有什么区别
“大纲版”跟“课标版”相对,
“大纲版”是目前还没有实行新课程(新课标)地区所用的版本。
“人教版”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版本。由于2000年以前,我国中小学教材基本都是人教社出版的,所以“大纲版”也就基本上与“人教版”成了同义词。
“课标版”就很多了,新课程以来,更多的出版社参与了教材编写和出版,所以目前不是人教社唯一一家在出中小学教材了。
当然,人教社是历史最悠久的,规模最大的,从很多方面看,人教社依然可以说是基础教育教材出版的专业队和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