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杂志 » 不求甚解的提纲

不求甚解的提纲

发布时间: 2021-03-21 02:35:25

⑴ 不求甚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不求甚解

【读音】: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出处】: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⑵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叙述新的立意。
1“见风使舵”新解
2“班门弄斧”辩
3“滥竽充数” 辩
论证方法;驳论。
300~400字请使用一个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叙述新的立意。
如(班-门-弄斧,形容人-不自-量力在鲁班(著名用斧专家级木匠)面前-摆弄斧头,但不-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向权-威学习的勇敢行为吗。)围绕它写一篇300~400字短文

“班门弄斧”原意为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借此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对于这个成语的理解,人们常会想到的是那种狂妄的人,但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班门弄斧”也并非都是坏事。一般而言,敢于在班门弄斧的人倘若不是自信之人,也许就是创新之人。为何这么说呢?试想,一个人若对自己都不自信,又怎敢到行家面前去献丑呢?正是因为他对自己有十足的信心,所以他才敢到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事。他只有这么做才会得到行家的指点,才会使自己得到更多的进步的机会。但这种自信也决非是盲目的,它需要你自身实力的支持。蚍蜉撼大树般的作风是万不可取的。姚明是“中国长城”的顶梁柱,当今NBA的统治者之一。但对于NBA中的众星而言,2002年初入NBA的姚明只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在那帮身经百战的“祖师爷”面前,他敢于去“弄斧”,于是便成就了如今火箭队的“姚核心”。同样的,除了有自信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使他们敢于在“班门”前弄斧,那就是具有创新的精神,敢于向世俗观念发动挑战。当代社会注重发展,倘若沉溺于世俗规程会使社会止步不前。所以我们需要创新。而那些所谓的“班门”内的人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一些陈旧的规程,他们不会去改变自己所崇扬的规则。而当人们研发出新的技术和事物后,就会有更多的手段和简便方式去做以前所谓的一些难事。而对于这种事,后起之秀只能摸索新技术、新方法,毕竟多年的经验使“班门”中人有足够的实力傲视群雄。在军营中,有多少士兵风餐露宿,刻苦奋斗,练就了铮铮铁骨。“硬骨头六连”更是以过硬的军事作风名威天下。而如今的连长却是彬彬一介书生。这是何故呢?他就是在发扬硬骨头精神的基础上,凭借着敢于创新的胆识,借着科技强兵的春风,以高科技武装的头脑去挥舞起最新的“斧子”,在“班门”前耍斧,让六连又有了长足进步,超越那些“英雄豪杰”。我们需要在自信与创新中发展,为了成才,更为了成功,何不“班门弄斧”呢?这就是我主张“班门弄斧”的理由。

⑶ 用原文概括《不求甚解》的观点

观点: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附原文:
不求甚解

邓拓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⑷ 《不求甚解》这篇短文阐述的主要观点

《不求甚解》这篇短文阐述的主要观点:
喜欢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⑸ 如何写看书让我疯狂的提纲 不少于200字

读书使我疯狂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而我觉得书籍更像是一个知己。
每当下课铃声一响,我总会将任何事置之脑后,一心只想着借书,看书。班级中的图书我都阅读得差不多了。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一篇篇感人的小说,都使我如痴如醉。一读起来便忘了时间,正因为这样,我的“课代表”工作便常常成了“传说”。等我想起时,就已经站在办公室接受“审判”了。
我不仅下课看书,连放学回家的路上也不浪费“光阴”——一边走一边看。我也知道这样的习惯不好,可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嘛!为此我走路总是磕磕绊绊,几次都差点儿摔了个“狗吃屎”,也为此挨了父母的不少骂。
回到家,作业做好,剩下的时间当然也不能空着——坐在沙发上,捧起我心爱的书,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地接着看。我看书,可不是一字一句精细地看,而是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读的书多了,知识面自然而然的就广了,好词佳句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集腋成裘,越积越多。正因为如此,我的作文水平也在徐徐上升。记得以前,我的作文老是写不通顺,标点的问题也老是困扰着我。可是现在,我的作文成绩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平时的习作还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这其中的一大功臣就是课外书了。
其实,读书还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是通过书我却可以领略到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书中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都是因为书,让我身临其境。
书,就是奇迹,我爱看书;书,是我的知己,我为书狂!!!我愿终身为书狂!

⑹ 《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1段,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段,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3段,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4段,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5段,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6段,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7段,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