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杂志 » 仙卡医学报告

仙卡医学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3-20 00:22:33

Ⅰ 肺癌的问题!!在线等~200分

抱抱!!!

对于这种病,我们家是过来人,非常能理解你的心情~~

所以无论如何,要在这里把多年来经历的一些经验,提供给你,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不是专业的,只是我经历的!所以仅供参考

并祝福你的父亲!

一、癌症的确诊方式,

1、血液检查(辅助):
如癌胚抗原等,癌胚抗原高的,说明体内癌细胞的含量高。

2、影像学检查(辅助):
B超、CT、核磁共振等。虽然这些方法不能完全确诊,

但能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如有没有肿块,肿块大小,形态特点等。

根据CT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和相关检查,可以作出接近确诊的“临床诊断”,

要确诊必须有病理诊断。

3、病理学检查(最准确):
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是目前为止最标准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可采用化验分泌物(痰等)、胸部穿刺吸取液(胸),

或者在摘除肿瘤的外科手术过程中做病灶切片。

二、关于症状

约有5%~10%的早期肺癌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体检时才得以发现。

90%以上的病人有症状,但不是早期特异症状,大体上可有4类。

①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约有2/3病人有此症状。

可以是轻度干咳,也可以是严重咳嗽,痰液多少不等。

②咯血:有一半的肺癌病人有此症状。

③胸痛:30%~40%的病人出现肺性胸痛,一般为间歇性不剧烈的胸内疼痛。

表现为钝痛或钻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④发热:肺癌的发热大多数是因癌肿引起支气管腔阻塞、引流不畅而致的炎症引起。

⑤胸闷、气短:除肿瘤阻塞支气管引起肺不张及肺部炎症可引起胸闷气短外,

一般多在肺癌的晚期比较明显,尤其是出现多量胸水时更为突出。

三、关于治疗

一般上面的确诊检查都是逐渐深入的,如果最后确定是癌,很可能采用手术摘取。

因为发现早,没有病灶扩散,病情比较简单的话,手术切除的效果是最彻底的。

2-3厘米的肿块,不算大,属于初期吧应该是,在手术过程中,大夫会酌情切去部分肺叶,

并且抽取病灶附近的淋巴结,做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化验,来判断癌细胞的扩散程度。

这种病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手术后,一般医院都会采用放、化疗的辅助性治疗,目的是尽量的控制癌细胞的扩散,

使复发的时间延后。

在手术取得的病灶切片化验中,可以明确是什么性质的癌,如腺癌,小细胞癌,或者肺泡癌等。

不同性质的癌发展的特性不同,将来的术后继续放化疗的用药方法也不同。

再之后,就是定期检查了。

癌症其实也可以算作一种慢性病,但是肺癌的成活率在所有癌症中不算高。。。。。。。

刚才所说的癌的性质,癌的发展速度,对于术后的生存时间,都有很大影响。

如果是发展比较慢的癌,术中切除的彻底,基本没有扩散的话,术后可能很多年才会复发,我父亲是术后5年后复发的。

复发的很常见的形式就是淋巴转移,还有其他器官的转移,这时候,基本就是靠化疗来维持。

四、关于饮食护理

一般家属从所能做的角度,最关心这个环节,其实我感觉,这个环节对于治疗没有作用的。

但是肺癌,尤其是外科手术切除后,比较忌讳肺部感染的,很容易引起扩散,

所以加强免疫保健,防止受凉很重要。

另外,也要注意饮食的营养,但是最好不用补品,因为正常的细胞会补,癌细胞也会同时补。少吃发物!多吃养肺的食品!

至于术后养伤口期间的饮食办法,问问大夫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答复了。

还有我个人的建议,父亲爱吃什么,只要不是对身体有害的,不是发的伤肺,都可以吃嘛,不必在饮食上太多的限制,老人喜欢吃的就是最好的。

总之,先作好检查吧,希望不是癌症。

五、关于病人的心理

人活一口气是绝对不假的!在检查过程中,一定要让病人放松心情,

多开解,多陪伴他,我感觉每个人对这种病,如果突如其来的发现,都是很难接受的。

但是时间一长,逐渐的也就能调节自己了。所以现在,一定要陪好病人,

对于检查的结果,万一不好,不一定如实告诉病人,病人的信心非常的重要!

毕竟病灶还小,切除的话,恢复得过程中老人肯定要吃苦了,但是术后,

一般恢复得都不错,完全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治疗早的话生活质量不会有明显的下降的!

先说这么多吧,我想起来再补充。

以前,我非常不解人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会得癌症,

觉得人生是不公平的。

但是后来也算逐渐理解了,所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必然有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另外,如果遇到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问天问地是没有用的,只会给自己增加痛苦,尽量快乐的生活是最终的目的。

作为老人,考虑这些生老病死的问题比我们做儿女的要多很多,当然,他们不会和我们交流这些思考。

所以,作为儿女,你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尤其在父亲的面前,
不要愁眉苦脸,亲人的心情对病人有最大的影响。

最后,再次祝福,希望不是癌。

Ⅱ 我在北中医学了八年的中医,结果只能去社区医院,我该怎么办

建议你看一看《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这本书,书中记述了新中国第一代的国医大师们的从医之路,没有哪一个是随便成功的、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也都是文字大家。

一个医生在那里并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真本事!古人云:酒好不怕巷子深!一个好的医生在那里都会闪闪发光的!患者的口碑就是你最大的财富。否则一个碌碌无为之辈在那里也只能生锈,没人知道你和理你!

中医是一们经验科学。那怕你八年读识中医药学理,你也只是个亳无临床经验的普通中医而已。在社区你才能样自己实质的施展中医的辨证。给于时日你才能成为各中医。往大医阮去钻。那你将废柴一个。莫说成为名中医。甚至连个民间中医都不及。

Ⅲ 关于肺癌的问题,请大家帮忙

肝内多发实性占位考虑转移癌病灶,腹腔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左锁骨上多发肿大淋巴结,同前考虑淋巴转移,原发病灶是不是在肺部?如果检查出来是癌的话就是超晚期了!你懂的啊?

Ⅳ 化疗的危害

化疗药物为细胞毒药物,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毒副作用,最常见的有:

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和便泌等。其中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反应之一,近年来一些强力有效的止吐药上市,使得化疗后的恶心和呕吐反应大大减轻。

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一般停止化疗后1~2周会自行恢复,部分较严重的骨髓抑制也有可以有效提升白血病和血小板的药物供使用,因此不必担心。脱发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导致脱发,但脱发是可逆的,在停止化疗后会重新长出新发。

大部分化疗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是可逆的,通过一些辅助药物的使用可以控制或者减轻毒副作用。但化疗毕竟是一种较为激烈的治疗手段,因此,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掌握化疗适应证、规范合理地制定化疗方案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4)仙卡医学报告扩展阅读:

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

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只对治疗部位的肿瘤有效,对于潜在的转移病灶(癌细胞实际已经发生转移,但因为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在临床上还不能发现和检测到)和已经发生临床转移的癌症就难以发挥有效治疗了。

而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无论采用什么途径给药(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因此,对一些有全身播撒倾向的肿瘤及已经转移的中晚期肿瘤,化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Ⅳ 关于肺癌的问题

得了肺癌可以活多久,需要通过对病情的实际评估来决定,还没有确切的时间来确定存活时间。如果及时发现肺癌,积极治疗可以恢复和改善。如果你现在处于中晚期,建议积极治疗症状,这样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存活时间也受个人的身体抵抗力影响。

Ⅵ 体检报告中的一些问题,请各位神医解答一下.

总胆红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根据你所提供的检测结果来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偏高。是胆囊有问题,并不是严重偏高,只是偏高 其他指标正常的化不是很大的问题,可以参考中医调理治疗一下。胆囊壁毛糙但胆囊壁没有明显增厚的情况说明有轻度的胆囊炎症但不是很严重楼主大可放心,平时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一些辛辣肥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中药方面可以吃些舒肝利胆的药物,如鸡骨草胶囊或舒肝利胆片!

补充:“B”超发现胆嚢粘膜稍毛糙,是否算病。应该看你有否右上腹胆嚢区不适、隐痛,并影响到饮食否。如果没有上述不适,即胆嚢粘膜毛糙只能作为参考,定期随访、观察。不作为病的处理。如果临床症状加重,那么胆嚢粘膜毛糙可以参考为疾病。就得进一步到医院检查。

总胆红素高是什么原因?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

肝炎时为什么会发生黄疸?
在胆红素(胆汁成分)的代谢过程中,肝细胞承担着重要任务。首先是衰老红细胞分解形成的间接胆红素随血液循环运到肝细胞表面时,肝细胞膜微绒毛将其摄取,进入肝细胞内,与Y、Z蛋白固定结合后送至光面内质网中,靠其中葡萄醛酸基移换酶的催化作用,使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色素I、II混合物);在内质网、高尔基氏体、溶酶体等参与下直接胆红素排泄到毛细胆管中去。可见肝细胞具有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功能。
当患肝炎时,肝细胞成为各种病毒侵袭的靶子和复制繁殖的基地,在机体免疫的参与下,肝脏大量细胞功能减退,受损坏死,致部分直接、间接胆红素返流入血。血液中增高的胆红素( 34.2umol/L)把眼巩膜和全身皮肤染黄,形成黄疸。

有黄疸就是肝炎吗?
有黄疸不一定就是肝炎。因为:
(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贫血、溶血,使血内间接胆红素过剩,造成肝前性黄疸。
(2)由于结石和肝、胆、胰肿瘤以及炎症,致使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就可造成肝后性黄疸。
(3)新生儿降生不久可因红细胞大量破坏,而肝脏酶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不足,而出现生理性黄疸。还有先天性非溶血性吉尔伯特(Gilbert)氏病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所造成。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及伤寒等,在少数情况下也可出现黄疸。严重心脏病患者心衰时,肝脏长期淤血肿大,可以发生黄疸。各种原因造成的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肝性黄疸。
由此可见,只要是血中间接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的浓度增高,都可以发生黄疸,肝炎仅是肝性黄疸的原因之一。遇到黄疸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体征、实验室检查、肝活体组织检查、B超及CT等理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找出黄疸的原因,千万不要一见黄疸就武断地诊断为肝炎。

无黄疸就不是肝炎吗?
因为从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多方面观察,有黄或无黄只是症状不同,其本质仍是肝炎。
肝炎有无传染性并非由黄疸的有无和轻重来决定,而是与有无病毒血症的存在和病毒是否正在复制、血和肝脏内复制指标是否明显有关。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例,只要乙肝病毒的复制指标e抗原(HBeAg)、去氧核糖核酸聚全酶(DNAP)及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NA)等阳性持续存在,不管临床上是黄疸型,还是无黄疸型,它们对易感者的传染性是完全一样的。实验证明,乙肝表面抗原有e抗原双阳性的血清稀释到千万分之一时仍有传染性。这说明只要e抗原阳性,不论有黄无黄,都有传染性。
从临床表现看,无黄疸型与黄疸型肝炎基本相似。只是无黄疸型肝炎发病隐袭,症状轻微,经过缓慢,这是因为患者免疫应答相对轻,所致肝细胞损伤程度及广度比黄疸型较轻微。

为什么有些黄疸病人尿黄而大便变白?
正常人血中胆红素很少而且基本上都是游离胆红素,几乎没有结合胆红素。因为在肝内生成的结合胆红素,直接从胆道排入肠腔不会返流入血。正常人的尿中有少量尿胆素原和尿胆原,这是来自肠道中的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重吸收入血后有一部分体循环,经肾从尿排出体外。尿中无游离的胆红素,因为游离的胆红素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也无结合胆红素,因为在正常人血中无结合胆红素所以尿中也就无此物质。当患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时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经肾从尿中排出,使尿液呈深咖啡色。
正常人粪便中有粪胆素原和粪胆素。因为排入肠道内的胆红素经过还原和氧化变成粪胆素原和粪胆素,大部分从粪便排出使粪便形成黄颜色。当有某些病因使胆汁不能排入肠道时,如胆道梗阻及肝细胞病变时,肠道内则没有胆红素可变成粪胆素原及粪胆素,这时大便就成了灰白色。

黄疸可见于哪些疾病?
黄疸是指皮肤与粘膜因胆红素沉着而致的黄染。发生黄疸时,血清胆红素含量常在34.2μmol/L(2mg)以上。
黄疸首先需要与服用大剂量阿的平及胡萝卜素等引起的皮肤黄染相区别。后二者的黄染多为单纯皮肤发黄而无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亦不增高。此外,黄疸还应和老年人的球结膜下脂肪积聚相区别,后者黄染在内眦部较为明显,球结膜多有凹凸不平的斑块状分布。
黄疸系一症状,常见于以下疾病。
(1)传染病:常见者有病毒性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变、伤寒病、败血症(合并细菌性肝脓肿) 以及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其中以病毒性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变最为多见。
(2)肝胆和胰腺疾患:如肝脏或胆管的肿瘤、胆囊及胆管炎症或结石,以及胰头癌等。由于压迫或阻塞胆管,影响胆汁向肠道的排泄而发生黄疸。如果胆管完全阻塞,大便可变成灰白色。
(3)中毒性肝炎:肝脏能处理来自胃肠道的毒物、毒素和药物,将之转变为无毒的物质排出体外。在处理毒物或毒素的过程中,可以引起肝脏的损害而引起中毒性肝炎。常见引起肝脏损害的毒物、药物有磷、砷、四氯化碳、氯苯(六六六)以及乙醚、氯仿、巴比妥酸盐类、氯丙嗪等。
(4)严重的心脏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全身血液循环障碍,使肝脏淤血肿大或发生了肝硬变,尤其发生肺栓塞时,易发生黄疸。
(5)溶血性黄疸:因某种原因例如错输血型不合的血液以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引起溶血时,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发生黄疸。
(6)对胆红素有先天性代谢缺陷:慢性特发性黄疸、幼年间歇性黄疸。
上述疾病中,临床上以前两项最为多见。

什么是阴黄和阳黄,与胆色素代谢有什么关系?
中医学在《内经》中对黄疸已有初步认识。《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指出:“目黄者,曰黄疸。”黄疸的分类,在《金匮要略》中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以后又有二十八候,九疸三十六黄的分类。说明前人通过实践,对黄疸这一症状的观察和描述是非常细致的。元代《卫生宝鉴》根据本症的性质,概括为阳症和阴症两大类,就是现代所说的“阳黄”与“阴黄”。此种辨证,对黄疸的鉴别诊断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常血浆中的胆红素(主要是间接胆红素),含量极微,约在1.0mg%以下(黄疸指数在6个单位以下)。如超过2.0mg%(黄疸指数在15个单位以上),则巩膜、粘膜、皮肤出现黄染,称为黄疸。根据血中胆红素增加的质的不同(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还是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可从发病机理上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三种。临床上对这三种黄疸加以鉴别,可有助于治疗。
从中医学对黄疸的病机、色泽、病程和治则来看,“阳黄”似应属于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包括溶血性和肝细胞性黄疸),而“阴黄”则属于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如阻塞性黄疸)。
中医学认为黄疸的发生均与“湿”有关。《金匮要略》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并根据湿的来源,分为“湿从热化”和“湿从寒化”。前者发为“阳黄”,后者发为“阴黄” 。
“阳黄”为从热化,与脾、胃、肝、胆有关,如功能失常,可导致内湿的生成。热为阳邪盛,正邪相搏而发病快,似属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由于肝细胞发炎,不能摄取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加以处理使其变成直接胆红素,加之肝细胞内溶酶体释出β-葡萄糖醛酸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可部分重新分解成间接胆红素返回血中,使血中间接胆红素增高,如超过2.0mg% ,则巩膜、皮肤黄染。由于间接胆红素较难通过毛细血管壁,此时透过表皮组织观察皮肤色泽鲜黄如桔色,似属于中医学所说的“阳黄”类,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如常用的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其中茵陈含叶酸,对于肝有好处,茵陈主要增加胆汁分泌,有退黄作用;栀子有利胆作用,可降血中胆红素;大黄有促进肠蠕动,不利粪(尿)胆素原的重吸收,而减少肝肠循环。
“阴黄”为湿从寒化。所谓“寒”为机体功能代谢活动过度减退所造成,使湿盛阳微,寒湿郁滞脾胃,阳气不振,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发病慢,病程长,似属阻塞性黄疸。由于经肝脏处理的直接胆红素不能经胆道排入肠腔而返流入血,此时血中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直接胆红素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初期组织黄染较深,为“阳黄”。随着病程延长,血中直接胆红素持续增高,黄疸进行性加深,在组织中的胆红素可被氧化成胆绿素,皮肤色泽晦暗,则属于中医学所说的“阴黄”。治疗原则以健脾和胃,温化寒湿为主;若脾虚血亏,则健脾补益气血。
可见,中医学所描述的“阴黄”与“阳黄”分类,从病机、临床表现到治疗等均非常详细。此处从黄疸发生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还是以直接胆红素高为主,以及造成黄疸的原因,与“阴黄”和“阳黄”作一联系,以助进一步研究。但必须指出,“阴黄”与“阳黄”是病变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现,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黄疸是怎么回事,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黄疸?
临床上把皮肤、巩膜和小便黄染称为“黄疸”,这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增多引起的。因为胆红素的颜色是黄的,所以会出现黄疸。那么,什么情况下血中胆红素会增多呢?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胆红素在人体内的正常代谢过程: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它们衰老死亡后,其所含的血红蛋白就会变成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被肝脏摄取,加工后就变成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由肝脏经胆管做为胆汁的重要组成部分排至胆囊,进食时再由胆囊排至小肠,帮助食物消化吸收;进入大肠后形成尿胆原、尿胆素而排出体外。尿胆素呈黄色,因此大便亦发黄。大肠中的部分尿胆原可被吸收到血液中(称为肠-肝循环),由尿中排出。故在正常下,尿中也有尿胆原、尿胆素。因此 ①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就会增加,从而引起“溶血性黄疸”。②如果肝脏有病,不能摄取、加工间接胆红素,则间接胆红素也会增加;且肝脏有病时,在肝内已经形成的直接胆红素不能排至胆道,则会逆流到血液中,使血液中的直接胆红素增多,发生“肝细胞性黄疸”。③如果胆道有梗阻,直接胆红素排不到肠道中,血中的直接胆红素也会增加,引起“阻塞性黄疸”。
临床上遇到一个黄疸病人,首先要弄清病人是否有黄疸,再判断黄疸的程度如何,进一步明确黄疸的性质,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检测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当胆红素含量超过正常值时,表明有黄疸存在,血中胆红素含量越高,就表明黄疸越重。

黄疸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根据发病机理,黄疸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破坏,释放的胆红素大大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而出现黄疸。血清中胆红素的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如新生儿黄疸、恶性疟疾或因输血不当引起的黄疸,都属于这一类。后者可有寒战、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尿呈酱油色,有血红蛋白尿,但尿中无胆红素。
(2)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广泛损害,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结果造成间接胆红素在血中堆积;同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致使血流中直接胆红素也增加。由于血中间接、直接胆红素均增加,尿中胆红素、尿胆原也都增加。肝炎、肝硬化引起的黄疸属于这类。
(3)阻塞性黄疸:胆汁排泄发生梗阻(可因肝内或肝外病变所致,常见为胆道梗阻),胆中的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出现黄疸。在临床上可检测到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含量增加,尿中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却减少或消失。由于胆红素等胆类物质在体内潴留,可引起皮肤瘙痒与心动过缓。胆石症、肿瘤等压迫胆道导致的黄疸属于这类。

为什么肝炎患者出现黄疸时皮肤、巩膜和小便发黄而唾液却不发黄呢?
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100ml),就可使皮肤、粘膜出现黄疸。临床上黄疸首先出现于眼结膜及巩膜,其次是口腔的硬软腭和粘膜。胆红素是一种黄染的色素,需要和蛋白质结合才能较持久地使体液、组织和脏器染黄。由于胆红素和含弹性硬蛋白的组织结合最紧密,因此巩膜、血管、韧带、睑板和皮肤等一旦被染黄,消退较缓慢。而唾液、脑脊液由于含蛋白量极少,胆红素与蛋白结合的量也极少,所以黄疸病人的唾液和脑脊液能够保持原有的颜色而不被染黄。小便发黄是由于部分胆红素要经过肾脏排泄而随小便排出的结果。

您的总胆红素确实偏高,但是不要气馁,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认为,每天有一个好的心情,是你现在最好的治疗。常规的东西你看看下面的,对你是很有帮助的,看你目前必须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你的交际,能不喝酒尽量不喝为好.有两句话你要 记住,久怒伤肝,久醉也伤肝》》》
你这种属于肝功能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1次,持续2-3年)正常,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传染性低。
小三阳患者的情况并不比大三阳简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乙肝小三阳应检查HBV-DAN及肝功能,如果HBV-DAN(+)且肝功能异常,说明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应该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治疗乙肝比较有效的药物有α-干扰素、日达仙、拉米夫定、泛昔洛维、胸腺-5肽等,但这种治疗结果大都限于HBVDNA阴转及减少纤维化,而对其它抗原(包括抗体HBcIgG,IgM)的进一步阴转影响不大。少数抗-HBe阳性的慢活肝,没有病毒复制证据,可能病毒已清除,但自身免疫反应持续发展。本类病人对抗病毒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均可能无效。

如果乙肝两对半为小三阳,HBV-DAN(应采用PCR及斑点法同时检测;最好经肝活检证实))为(-)且肝功能、B超及AFP等均长期正常,则说明病毒已清除,无传染性,只所以乙肝三系仍表现为小三阳状态,可能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的记忆性延续(有如愈合后的伤口留下的疤痕一样),这种延续甚至会持续终生。所以已无需隔离与治疗;因为目前尚无可在此类小三阳基础上进一步治疗乙肝的公认的而有效的药物;一味追求转阴而服用大量治疗性中西药物只会增加肝脏负担甚或招致不良后果。这类乙肝小三阳患者是可以结婚、生育与健康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所谓减少寿命一说是毫无科学根据的。鉴于此类型小三阳患者病毒虽已清除但体内可能存在着乙肝病毒易感基因,故若配偶乙肝三系均为阴性则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以期产生抗体[HBsAb]后再结婚、生育为妥。此前性生活男方应使用避孕套为上。生育后婴儿应在医生指导下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患者需继续注意自我保护及定期复查,以期病毒不能复制,争取完全康复。乙型肝炎病人“三分治七分养”,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适当的身心锻练,保持乐观的情绪,不吃霉变食物,饮食应清淡,并应富有维生素及蛋白质等,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止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你要记住以下几点:
1. 充足的蛋白质
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成与分泌血浆白蛋白。正常人每天约合成10~16g血浆白蛋白,分泌到血液循环中,发挥重要功能。肝脏疾患时,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乙醇和药物中毒等,均引起肝细胞合成与分泌蛋白质的过程异常,使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进而影响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功能。

正常人白蛋白的半衰期为20~60天。有试验证明:即使白蛋白产生完全停止,在8天以后,血浆白蛋白的浓度仅降低25%。因此急性肝损伤时(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不明显。但慢性肝损伤时(包括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每天仅能合成3.5~5.9g血浆白蛋白。因此,必须提供丰富的外源性白蛋白,才能弥补肝组织修复和功能,改善对白蛋白的需要。一般认为,每天至少提供蛋白质1.5~2g/kg。但不能无节制地摄入蛋白质。因为食物中的蛋白质可经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氨和其他有害物质,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所以肝硬化伴有肝性脑病的病人,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取,待病人清醒后,每天给予蛋白质0.5g/kg,若耐受良好,可增到每天1.0g/kg,每天40~50g。动物蛋白以乳制品为佳,因乳制品产氨最少,蛋类次之,肉类较多。目前推广应用植物蛋白来代替动物蛋白,这样每日摄入量可增加到40~80g。植物蛋白的优点:(1)含芳香氨基酸及含硫氨基酸少;(2)含纤维素丰富,能调整肠道菌丛对氮质代谢作用,促进肠蠕动;(3)植物蛋白质中某种氨基酸有降低氨生成的潜在作用。

2 适度的碳水化合物(糖类)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众所周知,1g糖在体内完全分解氧化,和产生4.1千卡热能。人体所需要的热能50~70%由糖氧化分解提供的。急性肝炎病人,消化道症状明显,进食甚少时,可给予一些高糖食品,甚者可静脉输入10%的葡萄糖溶液,以保证病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热能。同时肝脏可以将消化道吸收来的葡萄糖转变成糖原,丰富的肝糖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并能增强对感染和毒素的抵抗能力。但不易过多摄入糖类。因摄入糖类在满足了合成糖原和其他需要之后,多余的糖类将在肝内合成脂肪,贮存于肝脏。若贮存量过多,则可能造成脂肪肝。另外,糖类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胰腺β细胞负荷过重而功能不全,造成食源性糖尿病。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为谷类、薯类和豆类。

3 适量脂肪
肝脏是脂类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转运的重要器官。肝功能障碍时,胆汁的合成、分泌减少,对脂肪消化不良,出现厌油腻等症状。摄入脂肪过多时,尚可出现脂肪泻。故应限制脂肪摄入,尤其在肝炎的急性发作期。但入摄入过少则又影响食欲和脂溶性维生素A、D、K、E和β-胡萝卜素的吸收,所以又必须予以适量的脂肪。每天40~50g,占总热量的25~30%。要尽是少进食动物脂肪,应以植物脂肪为主,如芝麻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等。其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如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油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故称必需脂肪酸。在缺乏必需脂肪酸时,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肝内脂肪外运受阻,易形成脂肪肝。
4 充足的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低分子化合物。它们既不是构成组织的原料也不能供给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在物质代谢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水解,增加胃肠蠕动和腺体分泌,有助于改善食欲和消化功能。维生素C能促进糖原合成,增进机体免疫力,并有解毒和抗癌作用。所以病毒性肝炎病人应常规服用维生素B1和C。维生素E是强有力的抗氧化剂,有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及保护肝细胞膜与肝细胞内微器膜系统的作用。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必需物质。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病毒性肝炎时,对维生素需求的增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病人由于消化不良,食欲锐减,摄入维生素量不足;(2)感染发热等对维生素消耗增加,同时需求量亦增多。所以病毒性肝炎尤其病情活动时,必须从体外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包括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叶蔬菜中,由于蕃茄、桔子和鲜枣中含量丰富。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米糠、麦麸、黄豆、酵母和瘦肉等食物中。维生素E在植物油中如麦胚油、棉籽油和大豆油中含量丰富,核桃、南瓜子、松籽、木耳和蛋黄中含量亦多。维生素K1在绿叶植物中,如苜蓿、菠菜等及动物肝中含量较丰富。维生素K2是细菌代谢产物。人体肠道细菌能够合成。
5 严禁饮酒
饮酒后摄入的乙醇80%经胃和小肠吸收,90~98%在肝脏被氧化成乙醛,乙醇和乙醛对肝脏均具有损伤作用,可引起一系列的代谢变化,如高尿酸血症、低血糖症、酸中毒、脂肪泻和高血脂症,加剧了肝脏的代谢紊乱,加重了肝细胞病变,进而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中毒又可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影响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清除病毒的能力,使疾病迁延不愈,发展成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酒精还可能是一种辅助致癌物质,若再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细胞癌。因此病毒性肝炎应禁止饮酒。

2.适当的休息和适度的活动
肝炎病人肝功能发生障碍时,血中胆碱酯酶水平下降,引起神经肌肉生理功能紊乱。糖代谢紊乱使乳酸转为肝糖原的过程迟缓,又造成乳酸堆积,因此病人常伴有乏力,精神不振和双下肢酸软沉重等症状。病人常因此减少活动,则又可导致腹胀和便秘等。故应根据病情安排病人的起居活动。在肝炎症状明显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特别是有黄疸的病人更应注意。卧床时间一般要持续到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20~30μmol/L),方可起床活动。起初可在室内散步等,以后可随症状和肝功能的改善及体力的恢复,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时间。活动量的控制,一般认为以活动后不觉疲劳为度。卧床休息的目的,不仅是能减少体力和热量的消耗,还可以减轻因活动后糖原过多分解、蛋白质分解及乳酸形成而增加的肝脏负担。同时卧床时肝血流量明显增加,提高了对肝脏的供氧和营养,利于肝组织损伤的修复。然而,不能过分强调卧床休息。若活动太少,又营养过度,可使体重持续增加,则有形成脂肪肝的可能。
祝你早日康复! 你要知道,好的心情可敌万病 !~

Ⅶ 癌症真的是不治之症吗

对于癌症能不能治好,关键是看癌症的病理类型以及癌症的具体分期。如果是早期的癌症,比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早期,能够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将肿瘤根治性切除,这个时候癌症可以治愈。有些肿瘤如血液系统当中的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病理类型,通过化疗的方法或者免疫加化疗的方法,也可以治愈。有些癌症到了晚期,比如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等晚期,没有办法实施手术的情况下没有办法治愈,这个时候生存期很短,预后也很差,所以癌症能不能治好关键是看病理类型及分期。

Ⅷ 仙人掌的观察记录卡

仙人掌的全身呈墨绿色,走近细察,你会发现它那椭圆形的厚厚的茎片上长着一簇簇白色的小刺。这小刺就是它的叶子,如果扎着了你,那你可得“哎哟”一阵子了。这可能是它保护自己的一种武器吧。别看仙人掌外表很丑,可它开的话赛过白牡丹,好像在装饰自己。一朵朵洁白如玉的小花还发出阵阵清香,真让人不由得想摘下一朵来。可这时的小刺就会提醒你“只许观赏,不许动手!”仙人掌的花期虽然非常短,只有一天花就凋谢了,但它的生命非常旺盛。无论“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只要把它栽在土里,几天放在那儿没人关都没事,即便是“天寒地冻雪花飘”的冬天,它照样不变色,顽强地生长着。仙人球是仙人掌仙人球是仙人掌类植物呈球状种类的总称,不仅品种繁多复杂,而且造型别致,多姿多彩,是百花园中一颗明珠。若讲究品位而言,大可种养一些“金琥”、“绯牡丹”、“龙王球”、“月宫殿”等一类的仙人球。不过,那一些普普通通的仙人球也很有“味道”,它们习性强健,容易栽培,花盆、泥盆、瓷盆、紫砂盆、塑盆都可以用,肥料也就是用草木灰、淘米水和酸奶的残渍等利用物。希望大家可别小看了仙人球,虽然品种普通平凡,但开出的花依然美丽,不会令人失望。不过,令人感叹的并不是仙人球美丽的花季,而是它大球生小球的繁殖期,看着那些吸附在母体身上的小球渐渐由小变大,深沉的母爱同样让人感慨万分。到了瓜熟蒂落时,这些仔球会脱离母体独自去开辟自己的天地,虽然是悄无声息,但对那些喜欢养植仙人球的人来说,当然不会对这一切熟视无睹(只是我愚钝,无法描绘它们罢了)。一幅横联是这样描绘的:生仔落地球。我觉得不仅栩栩如生,而且一语双关,充满妙趣。哈哈,其实仙人掌的品种还有很多,不过在这里我不可以一一介绍了!仙人掌浑身是宝,用途广泛,它的嫩茎可做蔬菜食用,加工成50多种仙人掌菜肴。仙人掌的茎片可以加工成片剂,胶囊、饮料等保健食品。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仙人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蛋白质、纤维素和钙、磷、铁、维生素C、维生素B,能帮助消除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起到降低血糖、降低血脂、降血压之功效,有清热解毒,排毒生肌,行气活血等保健作用。种植食用型仙人掌生产成本低,不需农药和化肥,无污染,属于绿色有机食品。仙人掌能在没有水,没有花草树木的沙漠之中生长,这是为什么?带着强烈的欲望,我认真探究着仙人掌能在沙漠中成长的“秘密武器”。我翻阅网络全书,知道了为什么在一向被称为“不毛之地”的沙漠里,仙人掌却能够傲然生存,繁衍不息:仙人掌在干旱的环境中,叶退化成针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茎肥厚多汁,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细胞贮藏丰富的水分;茎的表皮有厚而硬的蜡质作为保护层,或生有密集的绒毛,保护它不受强光的照射,降低水分蒸发。仙人掌的根分支多,根系庞大,能吸收降落不多的雨水。一遇降雨,它就会在表土层长出许多新根,大量吸水。它的大根有很厚的木栓组织保护,能在灼热的沙石上生活而不至于干死。有人实验,6年不给仙人掌浇水,它还顽强的生活着。据说一些大仙人掌的寿命可达数百年。世界上最大的仙人掌,高达15—18米,直径30—60厘米,重10余吨,里面可以贮藏上千公斤的水。行人口渴了,就可以随时挖取多汁的茎肉解渴。除此之外,我还调查到:食用仙人掌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加工成多种保健品,还是制作罐头、饮料、酿酒的上等原料。食用仙人掌的吃法很多可采用煎、炒、炸、煮、凉拌等多种烹制方法。它在欧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及日本颇受青睐。一般都说仙人掌植物的刺是仙人掌植物为抵抗干旱,减少水份蒸发,而由叶片退化而成。此学说显然是错误的。观察仙人掌植物的原始种之一的有叶的叶仙人掌(Pereskia aculeata),叶和刺都是它的器官,叶生于刺的下边。当叶脱落后,脱叶处不再长出新叶,而刺却不脱落。二年生以上的枝条上只有刺无叶。掌状的仙人掌新发的掌上,叶进化成粗短的针刺状叶亦长在刺下边。当掌长得比较厚实(一般新掌长出一个多月)时,粗短的针刺状叶就发黄脱落,在掌上只剩下刺.由此知叶和刺是仙人掌植物的两个不同的器官,刺非叶退化而成.刺是仙人掌植物防动物吞食的自卫武器。仙人掌的刺有保护自己和帮助繁衍后代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有刺。但也有一些种类没有刺的,,如星球、乌羽玉、龟甲牡丹等,但它们也有刺座。还有一些种类小时侯有刺,长大后就脱落,更有的幼时无刺,到老龄植株时刺却长出来了。

Ⅸ 帮我解释一下有关肺癌的病理报告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迅速上升,这是一个世界性趋势,很多发达国家中肺癌占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二三位。吸烟、被动吸烟、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是促成这一严峻现实的罪魁祸首,却又都 是一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今年的5月31日是第20个世界无烟日,可是无烟的日子仍然遥不可及,吸烟已被公认为引起肺癌的最重要的致癌因素。另一流行病学趋势就是肺癌组织学类型在男女性别中的显著变化。鳞癌的发病度在男性中占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导致肺腺癌的比例相应增加),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中继续增长。肺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人民的生命,但是迄今为止肺癌的治疗效果十分令人不满。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其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迅速与细胞生物活性有关。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左右。

【肺癌的成因】

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⑴ 吸烟已被公认为引起肺癌的最重要的致癌因素。在欧美各国,肺癌的发生归因于吸烟的危险度在90%左右。80年代,上海市区男性肺癌归因于吸烟的危险度在70%~80%;女性肺癌约30%归因于吸烟与被动吸烟。吸香烟者的危险性比吸雪茄或烟斗者高,也比吸竹筒水烟和长竿烟袋者高。吸不带过滤嘴烟或高焦油烟的危险性比吸过滤嘴烟或低焦油烟者高。开始吸烟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患肺癌的危险越大。烟龄60年者的肺癌死亡率要比烟龄20年者高出100倍左右。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物、存在于烟焦油中的多种致癌物质、放射性同位素,以及重金属元素等。烟草燃烧所产生的致癌物质有苯并芘、亚硝胺、β-萘胺、镉、放射性钋等。还有酚化合物等促癌物质。不吸烟的妇女因丈夫吸烟所致被动吸烟患肺癌的死亡率,要比丈夫不吸烟的妇女(无被动吸烟)高1~2倍。吸烟与职业的或环境的致癌因素同时对人起致癌作用时,其结果比单独因素所起的致癌作用相加还要大,称协同作用。吸烟与饮酒也起协同致癌作用。如果每天平均吸烟20支,吸了20年的烟民患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20倍。年龄小于20岁即开始吸烟者,死于肺癌的人数比不吸烟者高28倍。

■⑵ 职业性致肺癌因素:在70年代,我国有些工业城市,在工厂集中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高,当时有的城市已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认为与下列物质接触的职业与肺癌的发生有关:石棉、砷化合物、铬化合物、镍化合物、二氯甲醚、电离辐射、芥子气以及煤烟、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类。被怀疑与肺癌发生有关的因素有:铍、镉、铅、氯乙烯、丙烯睛、氯甲苯、硫代甲烷、玻璃纤维、矽尘、滑石粉、甲醛等,以及铸造、橡胶生产、电焊、建筑、油漆、某些农药生产和应用、石油提炼等职业。例如石棉工人死于肺癌者7倍于一般人群,而石棉工人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50~90倍,这是吸烟与石棉起协同作用所致。

■⑶ 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工业的废气如果处理不当,可污染厂矿内外的环境和大气。此外城市中每天燃烧的大量煤、柴油、汽油以及柏油马路的铺设和机动车辆的使用,均可导致居民密集区空气的污染。令人不安的是环境污染仍是导致城乡居民疾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城市中的肺癌发病有10%以上是由大气污染引起的。厨房内的油烟和煤烟污染,是引起不吸烟妇女患肺癌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室内装修所用石材、油漆、地板胶、塑料饰物、粘合剂等带来了室内污染。

■⑷室内氡污染:氡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中。它是铀、镭经衰变而成的产物。氡的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体。只要是有氡的地方就会伴存着子体,氡及其子体危害人的健康。氡可通过地基、建筑物的缝隙、建筑材料结合处、管道入室部位松动处进入室内,建筑材料中也可能有氡逸入室内。我国制定的室内空气中氡浓度标准为100贝克/立方米。1994年以来,我国调查了14个城市的1524写字楼和居室,发现氡含量超标者占6.8%,最高达596贝克/立方米。1990年,北京的地下室监测,有2.5%室内氡浓度超过200贝克/立方米。国际上认为暴露于300~500贝克/立方米氡浓度下的人群,其肺癌的死亡率是正常暴露水平下人群的2倍。有研究估计美国每年约有2.4万名氡致癌病例。认为在美国氡的危害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致肺癌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推算在各国所有的肺癌患者中,有5%~15%是室内氡暴露造成的。

■肺癌的其它危险因素:肺部既往疾病,如肺结核、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但比起上述四方面因素,既往疾病史所发生的作用是较小的。某肺癌高发区居民血内硒的含量偏低。国内外研究证明,一定量的硒对于癌症有抑制与预防作用。

■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人体内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多基因突变,使细胞多阶段受损和修复错误,最后引起癌变。已知癌基因ras、 myc、Rb 等和抑癌基因p53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居民接触环境中致肺癌因素后,大多数人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约20年~30年以上。医师们常用吸烟指数达400以上便进入了患肺癌的高危险期。吸烟指数=每天平均吸烟支数×吸烟年数,举例说,某人25岁开始吸烟,平均每天吸20支烟,吸了20年,(20支×20年=400),到45岁的时候便进入了患肺癌的高危险期。早期肺癌往往没有明显的、特殊的症状。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与慢性吸烟性咳嗽相似,引不起患者重视。癌瘤在肺内逐渐长大。

【临床表现】

最常的肺内症状按发生频率为:①咳嗽,多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占各种症状的67%~87%。以咳嗽为始发症状的占全体病例的55%~68.4%。②咯血,出现于31.6%~58.5% 的病例中,多数为间断发作,痰中带血丝或血点,大咯血少见。以此为始发症状的占病例总数1/3。一般人对痰中带血还是重视的,是促使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生务必小心诊断,X线、痰脱落细胞学以及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检等都属常规检查,切勿掉以轻心。③胸痛占病例中的34.2%~62%,多数为隐痛,24%的病例以此症状开始。如果疼痛剧烈应考虑胸膜种植肋骨受侵等可能。④气短,出现在10%~50%的病例中,约6.6%的病人以气短开始,原因早期系肿物堵塞支气管造成肺段或肺叶不张,经过短期适应气短可能减轻缓解。如气管严重则提示胸腔或心包腔积液、气管或隆突受压或病变有广泛肺转移,病程已晚。⑤发热,出现在6.6%~39%病例中,以此为始发的占21.2%。常为低热。原因是肿瘤阻塞支气管造成堵塞部远端节段、叶甚至全肺不张。如继发感染,也可发热不退。这种阻塞性肺炎,有时X线表现如大叶肺炎,消炎治疗有时也能见效,病肺复张因而误诊为单纯肺炎。但往往隔些时候,在原来部位炎症复燃。节段性炎症反复出现于肺的某一固定部位,应提醒医务人员警惕此种炎症乃是表象,由肿瘤阻塞支气管腔的本质引起。

肺癌病人出现剧烈胸痛,声嘶,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臂丛神经、交感神经、膈神经受侵疼痛麻痹,食管受压产生吞咽困难,心包填塞,剧烈骨痛,头痛,肝区疼痛等皆属肿瘤侵及各该脏器造成损害所致,均属晚期症状。

【诊断】

■1.X线诊断 为诊断肺癌最常用之手段,其阳性检出率可达90%以上。包括透视、平片、体层、胸部计算机辅助体层(CT)、磁共振(MRI)、支气管造影等多种方法。由于CT具有高分辨能力,因而被迅速推广使用。过去曾经采用的支气管造影、肺动脉造影等已渐被其代替。临床实践中的原则是按上述排列次序由简而繁、由费用少到费用多地进行检查。CT的广泛应用始于70年代,它在了解病变之位置、与周围脏器之关系,胸膜小种植或少量积液、节段性肺不张、纵隔各组淋巴结肿大、肺仙微小转移灶等方面优于普通胸片,但也有其局限性。因为肿大淋巴结并不一定等于转移,经常遇见炎性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5cm,癌性转移淋巴结小于0.5cm者,故对单个肿大淋巴结只能存疑不能据以为手术禁忌。当然已经融合成团时则应该确诊为转移所致。普通胸片显示之病灶比较大(比实际体积略有放大,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其密度、边界、胸膜改变、中心液化等改变,故一定先照平片,有弄不清楚处再作胸部CT。腹部CT对于观察腹内诸脏器如肝、肾、肾上腺等有无转移非常有帮助。

肺癌较早期的X线表现不①孤立性球形阴影或不规则小片浸润;②透视下深吸吸气时单侧性通气差,纵隔轻度移向患侧;③呼气相时出现局限性肺气肿;④深呼吸时出现纵隔摆动;⑤如肺癌进展堵塞段或叶支气管,则堵塞部远端气体逐渐吸收出现节段不张,这种不张部如并发感染则形成肺炎或肺脓肿。普通体层片除更清晰地观察肿物外形、密度、部位、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外,还可了解较大支气管(肺段以上)的阻断、狭窄、外压、管内肿物等情况。

较晚期肺癌可见:肺野或肺门巨大肿物结节,分叶状,密度一般均匀,边缘有毛刺,有时中心液化,出现厚壁、偏心、内壁凹凸不平的空洞。当肿物堵塞叶或总支气管出现肺叶或全肺不张,胸膜受累时可见大量胸液,胸壁受侵进可见肋骨破坏。

肺泡细胞癌也称细支气管癌,较少见,且较多见于女性,孤立型常呈小片浸润,缓慢增长仍易误诊为结核,但仔细追随观察极可发现阴影持续增长,不管过程多慢,这一点仍是诊断肺癌的重要依据,切切不要因为生长迟移瘤或粟粒型肺结核难以鉴别。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阳性检出率达60%~80%,通过光学纤维的照明放大图像使其阳性检出率远优于硬气管镜。检查时注意声带活支度、隆凸的外形及移动度以及各级(一般达4~5级)支气管口的改变如肿物、狭窄、溃疡等,并进行涂刷细胞学,咬取活检,局部灌洗等。这种检查,一般比较完全,也有报告9%~29%活检后并发出血。遇见疑似类癌并直观血运丰富的肿瘤应谨慎从事,最好避免活检创伤。

■3.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简便易行,但阳性检出率不过50%~80%,且存在1%~2%的假阳性。此方法适合于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确诊。为了提高检出率,从咯痰起始就要重视,首先教会病人从肺的“深”部咳出真正痰液,不是仅仅是唾液口水,必要时用药物刺激引痰。其次要在痰液新鲜时就挑样涂片固定,然后染色读片。

■4.经皮肺穿刺 适应于外周型病变且由于种种原因不适于开胸病例,其他方法又未能确立组织学诊断,内科多用。胸外科因具备胸腔镜检、开胸探查等手段,应用较少。目前倾向用细针,操作较安全,并发症较少。阳性率在恶性肿瘤中为74%~96%,良性肿瘤则较低50%~74%。并发症有气胸20%~35%(其中约1/4需处理),小量咯血3%,发热1.3%,空气栓塞0.5%,针道种植0.02%~。

■5.纵隔镜检查 1954年Harken等首先施行纵隔镜检查术,1959年Carlens等进一步完善技术,为现代纵隔镜检查术奠定基础。在胸骨上凹部作横切口,钝性分离颈前软组织到达气管前间隙,钝性游离出气管前通道,置入观察镜缓慢通过无名动脉之后方,观察气管旁,气管支气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们的肿大淋巴结,先用细长针试行抽吸证明不是血管后,用特制活检钳解剖剥取得活组织。综合大组病例部的阳性率39%。另有作者报道使25%的病例免去不必要的探查。但有的作者报告假阴性率达8%。这多半是由于转移淋巴结处于纵隔镜可抵达 观察的范围之外。目前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当CT可见气管前、旁及隆突下等(2、4、7)组淋巴结肿大时应行纵隔镜检查。操作在全麻下进行,约有0.04%的死亡率,1.2%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包括气胸、喉返神经麻痹、出血、发热等。

■6.磁共振成像(MRI) 是新于CT的影像诊断技术,在肺癌的诊断和定期中它能更清晰地显示中心型肿瘤与周围脏器血管的关系,它无需造影剂,借助于流空现象,能良好地显示出大血管的解剖,从而判断肿瘤是否侵犯了血管或压迫包绕血管,如超过周径的1/2,切除有困难,如超过周径的3/4则不必手术检查。肿瘤外侵及软组织时MRI也能清晰显示。

■7.骨显像或发射型计算机体层(ECT) 由于骨病灶部血流增加,成骨活跃和新陈代谢旺盛,亲骨的99mTc-MDP(二甲基二磷酸)在骨病灶部位出现浓聚,它比普通X线片提早3~6个月发现病灶,故骨显像可以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如病变已达中期骨病灶部脱钙达其含量的30%~50%以上,X线片与骨显像都有阳性发现,如病灶部成骨反应静止,代谢不活跃,则骨显像为阴性X线片为阳性,二者互补,可以提高诊断度。

■8.正电子计算机体层(PET) 应用2[18F]fluoro-2-deoxy-D-glucose(FDG)作全身正电子发射体层像(PET)可以发现意料不到的胸外转移灶。胸外转移病例中无假阳性率,但是在纵隔内肉芽肿或其它炎性淋巴结病变中PET检查有假阳性发现。这此病例需经细胞学或活检证实。但是无疑PET能够使术前定期更为精确。

【肺癌的综合治疗 】

■术前放疗

其理论依据为:①清除手术区域以外的亚临床病变,如纵隔内的微小转移灶;②减小肿瘤体积以及与相邻结构组织间之浸润,增加榀资解剖的组织平面;③削弱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局部种植和远处转移之可能。其预期的益处是提高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但是临床实践结果事与愿违,上述两目的皆未达到。所以术前放疗综合手术可以说没有使病人受益,临床上已不全为常规采用。

■术中放疗

医用放射性同位素(125I,222Rn)植入开胸控查不能切除的肿瘤中,取得满意的疗效,已由美国Sloan Kettering纪念医院的Hilaris BS等医师报道。一组105例中,死亡率5%(52/105),两种同位素比较125I的肿物影消失率与局部控制率均优于222Rn。这种术中放疗的综合9组包括2128例的随机试验结果。表明术后放疗对生存率有重要损害,其风险率为1.21(95%可靠间距1.08~1.34),这21%的死亡风险相对增加,相当于对2年生存率产生7%的损害,使其从55%减到48%。这种有害性,在Ⅰ~Ⅱ期N0N1病例中表现尤为突出。在Ⅲ期N2病人中的破坏作用不明显,报告的结论是术后放疗对根治切除的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有害无益,因此不宜常规采用。报告也提到放射剂量及放射计划不影响结果,也就是说目前尚缺乏某一方案比其余的损害都小的依据。作者建议今后只需在Ⅲ期N2病例中继续试验研究。因为术后放疗在这些晚期病人中的作用。尚无定论,重复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病例中作相同试验已无意义。

■手术辅助术前、术后化疗

1.术前辅助化疗 70年代第一个实体瘤早期生殖细胞瘤应用化疗取得显著疗效,化疗后加用手术清除残存病变的综合治疗使生存率得到惊人的提高。这事实开启了肿瘤学家将生殖细胞瘤的治疗模式移用于其他实体肿瘤的尝试。多药方案治疗非小细胞和小细胞肺癌有效后,所谓“新辅助”方法的临床试验迅速展开。最早的新辅助方案由多伦多(Toronto)小组道德试用在少数小细胞肺癌病例。多药术前化疗继以手术及术后巩固性放疗。回顾性对比此种综合疗法可以改善很早期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美国肺癌研究组及其他医学中心将上经方法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多药术前化疗含有铂化合物还加术前妄自尊大,对象是ⅢA病例。回顾性对比综合治疗改善了中数生存期及最终的生存率。随着更多的有效药物问世,单一诱导性化inction chemotherapy)的有效率达70%,CR达10%。回性对比发现凡是有效且期别变早的病例,与过去相同期别的单一外科治疗病例比较其生存率均有提高。用诱导化疗作为试验组的随机分组Ⅲ阶段临床试验业已在3个小规模研究中取得结果。与单一手术组相比,其疗效有显著提高。

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在较早期临床ⅠB期(T2N0M0及Ⅱ期(T1N1M0,T2N1M0及T3N0M0)中诱导化疗综合手术是否有效。其次诱导化疗以多少个周期为适宜,目前尚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唯独对化疗有效,临床TNM分期下移(变早)的病例能得益。如果多药术前诱导的乐观结果在设计周密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将来大部分仍有根治切除可能的肺癌病例将接受此种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2.术后辅助化疗 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单药的尝试证明无效。用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组与对照组,5年生存相仿(环磷酰胺组24.9%,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组25.7%,对照组 23.5%),以后用CAMP及CAP联合用药方案证明在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延长手术后的无瘤生存期。尚待解答的问题是诱导化疗后,术后辅助化疗有无好作用

■中医配合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毒犯肺所致。故治疗上多以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或益气养阴,化痰清热为主。如,患者因放疗及化疗后瘀毒未清,瘀血与邪毒凝聚,结于肺脏,阻于气道的话,则气短、喘促、紫绀、胸部闷痛,肺失肃降则咳嗽不爽,热伤于肺络则痰中带血。适宜使用第一种治疗手法,行气活血,化痰软坚,“宣肺化瘀汤”治之。麻黄(9克)、甘草(10克)、鱼腥草(30克)、地龙(18克)宣肺化痰,丹参(18克)、赤芍(18克)、红花(10克)、全虫(10克)、川足(3条)活血化瘀;夏枯草(30克)、炒山甲(10克)、牡蛎(30克)、海藻(18克)软坚散结。若服药后6~8剂后,气短、胸痛明显减轻,仍咳嗽、痰中有血丝、心烦、口干、便结、舌红、脉细数。为瘀毒渐除。阴虚痰毒之象显露时。以“养阴救肺汤”治之。沙参(30克)、麦冬(18克)、生地(18克)、玄参(18克)、牡丹皮(12克)养阴清热,川贝(15克)、瓜蒌(18克)化痰散结,鱼腥草(30克)、夏枯草(30克)、川足(3条)、甘草(10克)清热解毒抗癌。若是痰血未尽,可加田七末(3克冲服)、白芍(12克)以收敛止血。如果患者是因为肺癌手术切除后真元大伤,而导致气阴两亏,痰热互结未消。适宜使用第二种治疗手法,益气养阴,化痰清热,用生脉散合化痰解毒之品治之。党参(30克)、沙参(18克)、黄芪(18克)、麦冬(18克)、五味子(18克)益气养阴,山药(18克)健脾补中,何首乌(18克)补血和阴,川贝(15克)、僵蚕(15克)化痰止咳,花粉(15克)、全虫(10克)、鱼腥草(30克)清热解毒。

【治疗的注意要点】

手术适应证

外科治疗已被公认为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根治性切除到目前为止是惟一有可能使肺癌病人获得治愈从而恢复正常生活的治疗手段。根据多年来积累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以下几条是肺癌的手术适应证:

■1.临床分期为Ⅰ、Ⅱ及Ⅲ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也就是T级不>3,肿瘤仅仅侵及膈肌、胸壁、胸膜、心包、接近隆突伴有全肺不张时。淋巴结上限为N2,同侧纵隔内有转移,而尚未扩到更远处时。M为0,尚无远处转移。

■2.小细胞肺癌的适应证要求更来即分期限于Ⅰ及Ⅱ期。至于手术中始确立的N2病变,如果尚能达到根治性切除,则不应放弃手术的努力。小细胞肺癌术后一分律辅助化疗。

■3. 尚无细胞病理佐证的肺内阴影,根据病史、体检、影像学等表现癌的可能性较良性病变为大时,应该劝说病人接受手术探查,如开胸后宏观仍不能肯定性质可作快速病理或细胞学检查。我们的观点是对诊断不定的肺内块影应该取比较积极的态度,尽早手术探查。术中快速检查可以提供确切诊断以及手术切除范围的可靠根据。即或是良性病变,予以局部切除范围的可靠根据。即或是良性病变,予以局部切除,既去了病又去了病人的思想顾虑,也是无可非议的。

■4.虽然病期已经偏晚,T达到4级N达到3级,甚至M为1(如孤立的脑转移时)则对于无法控制的肺内并发炎症高热不退或肺不张影响到换气功能产生血氧合低下时,为了减状也可以施行姑息性手术,这已是万不得已的例外情况。

手术禁忌证

肺癌的手术适应证已叙述如上,其手术禁忌证简言之即是超出了上述适应证期别的那些情况,如各种T4肿瘤已经侵入纵隔及于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椎体、隆突或同一叶内另有结节,或有恶性胸液。N级别达到3,对侧肺门,纵隔、锁骨上、腋下等处淋巴结转移。已有远处转移,达肝、骨脑、肾上腺等处,M为1时。病人有较严重的合并症如严重的肺部慢性感染、肺气肿、通气换气功能低下、心功能不足、心衰、3个月以内的心绞痛发作史及或心肌梗死史,3个月以内的脑血管意外等。

围手术期准备

从医生诊断肺癌可能性并建议外科治疗而病人又接受了医生建议之时,外科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术前准备就应开始了。

呼吸道护理

肺癌病人多数为老年,因长期吸烟而有程度不等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合并症。因此劝说病人戒烟是头等重要的工作。一般晓以利害与手术之成败相联系,病人会合作而坚决不吸的。当病人已有老慢支,咳嗽有黄痰是或因肿瘤堵塞产生部分肺不张甚或阻塞性肺炎时,则应及早针对致病菌种的药敏试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力争术前肺内炎症得到控制,体温不超过37.5℃。除了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雾化吸入的局部治疗也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有些病人肺结核感染的病人,术前应有两周的足量联合用药抗痨的准备,以免术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缺乏抗痨药物保护而引起结核感染复燃或低散。

心理护理

为了增强心脏功能,手术前可适当给予能量合剂(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维生素C、辅酶A、肌酐等),保护心肌。如有水电解质紊乱应予以纠正,心律失常病人,视失常之种类而予以区别对待,房性室上性的心律不齐首先用洋地黄类药物,如效果不明显再换用奎尼丁或维拉帕米,室性早搏应用利多卡因。根据情况加用硝酸甘油类、丹参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还要给予氧治疗。为了增加心肺功能,可以指导病人进行登楼锻炼,即令病人以中常速度爬楼梯,由少及多,逐渐增加负荷。一般如果病人能够不停顿的步上三层楼,上来后呼吸不超过20/min,心跳不超过100/min,则病人大概能够耐受肺叶切除手术。

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以下几个指标为手术禁忌或需慎重考虑:①最大通气量小于预计值的50%;②第一秒末努力呼气量FEV1<1L;③血气分析PO2<9.3kPa。当FEV1>2.5L时,病人应能承受全肺切除,FEV1在1~2.4L之间时,手术应慎重考虑。

【手术操作要点】

肺癌手术治疗取得成功,主要依赖严密周详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术者的熟练操作。在掌握肺门支气管、血管等解剖学的基础上轻柔准确地运用锐法为主的分离并妥善缝扎结切断相关血管及支气管。操作的原则如下:

■1.全面探查了解外科肿瘤情况 除了肿物的性状部位、外侵度,还要了解肺门、纵隔等处淋巴结有无肿大或融合成团。为确定有无转移必要时可行肿物及(或)潹 巴结冰冻活检。如有胸液或可疑的其他肺内或胸膜结节,也应予以重视作冰冻活检,必须排除肿瘤扩散的可能,也就是排除病变已达到ⅢB或Ⅳ期,不适于手术切除的程度。

■2.手术操作必须轻柔 避免挤压揉搓肿块造成医源性血运播散。

■3.静脉先扎原则 实践证明以前提倡的先结扎切断肺静脉,以杜绝癌细胞流入体循环,扩散到全身是有些过分小心。静脉先结扎的病例其远期效果与先扎肺动脉支的无区别,后者还避免了切除肺组织内血液淤积的缺点。

■4.血管分支的处理 不能死记解剖课本中叙述的肺动脉分支数,因为个体变异极大。术者千万不要满足于结扎血管支的数字已符合书本描述,惟一表示结扎分支完毕的现象是主干回缩到肺门根部。还要注意有时存在极细的分支,解剖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出血。

■5.肺静脉异常 有些病人缺少下肺静脉,肺部回心血仅有一条上肺静脉的通路。其确切发生率不详,多发生在左肺,故在行左侧上叶切除时,必须确证下肺静脉之存在,以免发生单一肺静脉结扎切断后,余肺循环有来无回,肺组织高度充血、肝化,病人咯血不止,非再次手术切除不可。

■6.支气管截端残余癌 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122例N2病例中有3例中有3例残端阳性,无一例活到3年,135例袖式肺叶切除组中,术后检查切缘不净3例,其切缘与肿瘤之距离分别为1.5cm,2cm,2cm。在随访中还发现吻合口部复发者5例,由于病理检查无法都作连续切片,估计残端有残余癌的比率实际还要高于病理报告的统计。这些事实说明切缘距离肿瘤最好应超过2cm,不<1cm,如肉眼判断有怀疑时,应即刻送切缘的冰冻切片,若确有残余,应进一步截除之长度。在肺功能可以承受的前提下,甚至施行全肺切除术,力争达到根治的目的。

■7.袖式肺叶切除术 以最常见的右上叶袖式切除为例,开胸后首先探查肿瘤的部位,体积及侵延程度。确证肿瘤位于叶口,尚未侵及主支气管或中间支气管分离纵隔无N2淋巴结时,可以判定从解剖学与肿瘤学角度适应袖式切除。医科院肿瘤医院的经驵有N2时(病理ⅢA期),其5年生存率为16.6%,明显低于Ⅰ、Ⅱ期的62.5%。解剖肺门,结扎切断所属肺动静脉分支。游离出叶支气管口部及其邻近的右主支气管,为了解决两个截端切法不一。主支气管应该垂直切断,中间支气则斜行截断。通常叶口部癌瘤侵犯总支气管或中间支气管的外侧壁,其内侧壁往往是正常管壁从外向内上斜行截断,就是多保留对开口侧(内侧)管壁,这样下截端之口径可以增大接近上截口的大小。

在吻合操作时应用细的可吸收合成缝线,先间断结节或外翻褥式缝合侧的膜部。由于此处离术者最远,只是在外侧部开放时能够显露,必须先缝。还因为吻合完毕后该部如发生纰漏,修补几乎不可能。在直视下进行,所以必须缝 合妥贴严密做到一次吻合成功。缝线间距约2mm,线结打在管腔外,对合松紧合适。其次缝合前侧。为了弥合两截端口径大小的不一致性,可以在吻合时调整两端缝线间距,口径大?/ca>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