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杂志 » 文化生活提纲

文化生活提纲

发布时间: 2021-03-18 05:24:45

①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为什么说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重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B.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3)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②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的复习提纲

把你的邮箱给发过来,我给你发过去!

③ 写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能给个提纲吗

个人认为大学最主要的是生活方面
同室生活
校园生活
感情生活
交际活动..

④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提示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2、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①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世界;③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为什么?怎么样?)
(1)意义: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5、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
(1)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注意:理解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关系;能解答辨析题。
8、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9、文化创新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2)[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0、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1)途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根本途径)
②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重要途径)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重要途径)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2)方向:
①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②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附: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①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必要性):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4、发展大众文化:(为什么?怎么样?)
(1)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十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2)要求:
①(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应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
15、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在我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④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⑤ 文化生活提纲。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的影响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

⑥ 高中文化生活的提纲 知识网络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1、中华文化的特点:⑴源远流长。原因:⑴汉字的使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⑵史书典籍,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⑶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包容性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⑵博大精深:①独领风骚,独树一帜(独特性)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造成文化区域性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即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⑶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的特征。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22、多民族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⑴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文化特性。⑵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民族的骄傲。⑶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3、中华民族精神⑴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⑵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弘扬的意义: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⑶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各国人民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4、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⑴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⑵爱国主义的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⑶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4)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生活的喜与忧:⑴文化生活的可喜变化:①表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生产发展。②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⑵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①表现: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佚事”.
②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2、大众文化:⑴人们对文化的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⑵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只有先进的,健康有益的,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⑴落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腐朽文化对文化领域的冲击。③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⑵如何在文化生活中选择: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第一,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第二,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同时,提供多种风格和类型的文化产品,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4、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内涵和基本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基本特征: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5、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建设原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基本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的原因:①它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②它科学地回答了当今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③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④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0、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
(1)道德具有时代性特征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1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为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3)荣辱观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13、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14、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15、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6、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灵魂;共同理想——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荣辱观——基础。
(3)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