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报流程
① 物理学报“刊出”是什么意思
物理学报一般一个审稿人。不断出现“专家初审”,你这种情况可以确定的说:是有人拒审!
慢慢等吧,一般接受审稿的话编辑部要求半个月内回复审稿意见的。
在物理学报的作者投稿登陆,有一个审稿流程的,你仔细看看就懂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② 物理学报状态“专家初审”是什么意思
物理学报一般一个审稿人。不断出现“专家初审”,你这种情况可以确定的说:是有内人拒审!
慢慢等吧,一容般接受审稿的话编辑部要求半个月内回复审稿意见的。
在物理学报的作者投稿登陆,有一个审稿流程的,你仔细看看就懂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③ 物理学报投稿流程怎么这样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回一些。这就答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④ SCI投稿方式和如何投稿
纸质投稿一般需要将稿件打印几份,邮寄给期刊编辑部,有的期刊还要求需要论文的软盘或光盘;EMAIL投稿就是将论文以附件形式发给编辑;网上投稿就是期刊有网上投稿系统,将论文在网上提交。一般国内期刊要求纸质投稿的比较多,而且还有一些国内期刊在纸质投稿后,同时还要将稿件EMAIL给编辑,国外期刊也有要求纸质投稿的,但似乎越来越少,毕竟航空信件来往费时费钱,所以逐渐被网上投稿所取代。EMAIL投稿国内国外期刊都有,但考虑到网络安全和技术的发展,EMAIL投稿也会逐渐被网上投稿所取代。网上投稿是国外期刊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有直观、迅速和方便的特点,但在网上投稿前需要在网站注册一大堆信息,第一次使用网上投稿会感到麻烦,但可以将你第一次注册的信息保存到WORD文件,以后再网上投稿时大部分信息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一定要记住注册的帐户名和密码,否则耽误你的投稿计划哦。纸质投稿的期刊国内比如有《微电子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国外的没遇到过,有知道的请告诉我。EMAIL投稿的期刊国内比如有《微细加工技术》,国外期刊比如有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网上投稿的期刊国内还比较少,如《半导体学报》、《物理学报》、《中国物理》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期刊,国外就比较多了,这里就不举例了。国内邮寄纸质文章用什么方式寄好呢?我以前用平信邮过的,没丢过,挂号和EMS当然安全迅速了,不在乎费用可以挂号和EMS的。
有很多水友问自己该如何投稿,其实大概是这些水友第一次投稿吧?如何投稿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着想:一是稿件内容和质量;二是找到适合的期刊;三是熟悉投稿要求和流程;四是经验的积累。稿件的内容自然和你研究方向有关了,这个不能去强求改变,但与稿件质量相关联的似乎分为好几种,比如研究方向冷与热、实验结果成与败、文章表达优与劣、图形处理好与坏,当中有些我们还是可有作为的,这在以后如何写好论文中进行阐述。作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请导师或别人评价,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和与文章相关的文献进行对比,看自己文章质量怎样,然后再决定适合投哪个期刊。有的作者受影响因子影响,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文章,好高骛远,喜欢投本研究领域影响因子高的期刊,这当然会导致后来的拒稿,拒稿是件痛苦的事,一是浪费了那么久的时间,二是打击了自信心,投稿热情受挫。在正确评价自己的文章后,那又如何找到合适的期刊去投稿呢?有几个比较好的方法:在自己查找的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文献中找期刊;在数据库中寻找;询问同院的XDJM。如何寻找期刊介绍,后文将说明。
⑤ 侯振挺的研究领域
马氏过程、马尔可夫骨架过程、运筹学、随机过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数理金融。 [1] 侯振挺,郭青峰,怎样使时间和运费最省—物资调运中的图上作业法,科学大众,(12)(1960),482-483;
[2] 侯振挺,排队论中的巴尔姆断言的证明,数学学报,(2)(1960),166-169;
[3] 侯振挺, 的展开式及其在逆序问题上的应用,唐山铁道学院学报,(2)(1963),1-12;
[5] 侯振挺,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中的概率—分析法,科学通报,(3)(1973),115-118;
[6] 侯振挺,Q过程的唯一性准则,科学通报,19(1)(1974),19-20;
[7] 侯振挺,Q过程的唯一性准则,中国科学,(2)(1974),115-130;
[9] 侯振挺,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的样本函数的构造,中国科学,(3)(1975),259-266;
[10] 侯振挺,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构造论,科学通报,(3)(1975),130;
[11] 侯振挺,郭青峰,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构造论中的定性理论,数学学报,19(4)(1976),239-262;
[12] 侯振挺,汪培庄,可逆的时齐Markov链—时间离散情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1979),23-46;
[13] 侯振挺,汪培庄,概率流的分解定理,数学年刊,1(1)(1980),139-147;
[16] 侯振挺,郭青峰,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构造论的定性理论(II)(A辑),数学年刊,4 (3)(1983),345-348;
[17] 侯振挺,生灭过程由0+-系统的唯一决定性,经济数学,(1)(1984),15-27;
[18] 侯振挺,On A Conjecture of Kendall,D.G.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21(1)(1985),67-68;
[19] 侯振挺,费志凌,关于Q-矩阵问题的一个Williams定理的分析证明(待续),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5(2)(1990),230-242;
[20] 侯振挺,费志凌,关于Q-矩阵问题的一个Williams定理的分析证明(续完),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5(3)(1990),318-335;
[23]刘再明,侯振挺,含瞬时态生灭Q矩阵问题,科学通报,38(7)(1993),577-579;
[24] 刘再明,侯振挺,生灭Q-矩阵,数学学报,37(5)(1994),709-717;
[25] 侯振挺,邹捷中,袁成桂,QNQL过程在排队论中的应用(I):输入过程(独立同分布情形),经济数学,13(1)(1996),1-8;
[26] 侯振挺,刘再明,周弋,QNQL过程在排队论中的应用(II):输入过程(成批到达情况),经济数学,13(2)(1996),1-3;
[46]李俊平,侯振挺,SG(N,3)上的调和分析,数学物理学报(A辑),20(4)(2000),528-539;
[47] 张汉君,林祥,侯振挺,标准转移函数的多项式一致收敛性,数学年刊(A辑),21 (3)(2000),351-356;
[48]刘万荣,刘再明,侯振挺,Markov骨架过程的构造,经济数学,17(2)(2000),38-41;
[49] 侯振挺,刘再明,数学生态学随机模型,生物数学学报,15(3)(2000),301-307;
[50] 刘万荣,刘再明,侯振挺,Markov骨架过程的随机时变换,系统科学与数学,20(3)(2000),361-366;
[51] 刘万荣,刘再明,侯振挺,Markov 骨架过程的性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4(3)(2001),1-7;
[57]冯广波,刘再明,侯振挺,蔡海涛,服从跳---扩散过程的几种资产的最大值的期权定价,经济数学,18(4)(2001),36-38;
[58]俞政、刘再明、侯振挺,一个具有相互独立、不同分布服务时间序列的排队模型,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4(4)(2002),80-85。
[59] 唐有荣,刘再明,侯振挺,半马氏生灭过程,数学学报,45(3)(2002),593-604;
[60] 张汉君,林 祥,侯振挺, -过程的不变分布(II),数学年刊(A辑),23 (3)(2002),361-370;
[61] 刘再明、张飞涟、侯振挺,索赔为一般到达的保险风险模型,应用数学,15(1)(2002),35-39; [1] 侯振挺,郭青峰,《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科学出版社,1978,北京;
[2]钱敏,侯振挺,《可逆马尔可夫过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长沙;
[3] 侯振挺,《Q过程的唯一性准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长沙;
[4] 侯振挺,郭青峰,Homogeneous Denumerable Markov Processes,Springer-Verlag出版公司,科学出版社,1988,德国;
[5] 侯振挺,邹捷中,张汉君,刘再明,肖果能,陈安岳,费志凌,《马尔可夫过程的Q矩阵问题》,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长沙;
[6] 侯振挺,郭先平,《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长沙;
[7] 侯振挺,刘再明,张汉君,李俊平,邹捷中,袁成桂,《生灭过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长沙;
[8]刘国欣,侯振挺,邹捷中,《逐段决定马尔可夫骨架过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长沙;
[9] 侯振挺,刘万荣,刘再明,刘国欣,邹捷中,李俊平,袁成桂,《马尔可夫骨架过程——混杂系统模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