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造假
② 期刊论文中的数据造假能查出来吗
这个还是不要造假的好,现在牛人太多。。要查肯定是查的出来的
③ 李连达的论文造假
最近,在互联网上搜索“浙大”,出现了很多有关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涉嫌论文造假的帖子,甚至有网友用了很极端的词语:“李连达院士的研究成果=剽窃+造假+一稿多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昨天,记者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浙大校长收到两封信 “李连达院士论文造假”
第一封信: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学术造假
11月18日,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的祝国光教授在芬兰给浙江大学的杨卫校长发去了一封题为《提倡严谨治学,反对学术造假》的信。
信中祝国光告诉杨卫:有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有学术造假问题。
经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认真研究认为,论文作者不仅一稿多投,而且还存在严重造假。曾经刊登该研究小组论文的德国《NSA药理学杂志》、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英国《本草疗法研究》、波兰《药理通报》等先后公开发表声明,称这是“科学的欺诈行为”,并将这些已发表“学术论文”删除,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目前,国际上深入调查正在进行中。
祝国光教授在信中表示,“浙江大学一直以严格治学著称于世,我们一直引以为荣,想不到会发生这论文造假之事,并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名下。”
第二封信:一稿多投,损害我国中医药在欧洲声誉
正当浙江大学对此事展开调查之际,12月6日晚,祝国光教授又给浙大杨卫校长发去一封信。
信中说,我们又发现李连达院士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两篇文章,先以英文发表在国外期刊,然后隔数月或年余,又在国内以变换第一作者为李连达院士的名义发表,并且中文的论文没有提及任何该文已经用英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甚至在其参考文献中也未列上。“说明作者是有意避开已经发表的相同文章!”
祝国光教授表示,李连达院士研究组的造假论文一案,已经严重损害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在欧洲的声誉,损坏了我们中医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形象,影响了我们的中医药市场。 论文造假是其所带的博士后所为
浙江大学新闻发言人以书面的形式就此事对媒体公布了学校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称“论文造假事件”主要是李连达院士所带的博士后贺海波个人行为,其他作者并不知情。
文中说,“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收到某教授的邮件,投诉他已经毕业的博士生、原浙大博士后、时任浙大副教授贺海波在论文中末经他本人同意使用了他的研究组的数据,属剽窃行为。浙江大学药学院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十分重视,当即开始了调查。贺海波已向学院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向他的博士导师当面作了检讨。
“贺海波于2006年6月进入浙江大学药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7月被浙江大学聘为副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查明:贺海波在浙大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其论文存在剽窃、一稿二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文的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11月13日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撤销其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如发现任何与此相关的学术不道德的行为问题,都将一查到底。”
浙大方面还表示,国外的这些期刊并没有刊登,只是录用。
新闻发言人表示,抵御学术腐败,维护学术道德,是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高等学校的共同责任。浙江大学一贯十分重视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学校把此事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反面教材,加强对博士后和新进教工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教育,采取进一步措施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调查结果有疑点
不过,也有专家对该处理结果不满意。有专家认为:几篇论文中,其科研设计、思路、检测方法及项目,实验选择及搭配都有一定水平、英文水平也很好,不像出自博士后学生一人之手。而且,一个如此多项目的药学试验,并非一个人所能完成。而且,论文立项必须通过层层审批,其他作者不可能不知道,所获科研经费也不可能被某个人所用。而前三篇论文的中心课题,是李院士近几年最核心、最重要的课题,“不知情”有点说不过去。
不少专家认为,从学术规范来说,只要论文的作者对用自己的署名没有异议,一旦论文出问题任何人都难逃其责,而非一人承担。 与高校教授考核体系有关
事实上,有知情人士称,之所以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是高校对旗下老师的考核体系造成的,老师发表论文数量直接跟收入、晋升等有关。
在浙江某高校的考核体系上看见,申报正教授要求的论文基数是:文科8篇以上,理工科6篇以上,其中权威核心刊物2篇以上。其中,每一类刊物的发表都被分别记分。此外,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省、部级科研课题等也被分别记分。最后的总分将决定该教授在学校里的升迁。
因此,国内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学生在一些核心期刊上刊登论文,老师会要求学生带上自己的名字,有时候还是第一作者。“每学年论文数量这么多,教授根本无法仔细查看每篇论文,涉及一些试验数据等更无法短时间内核实真伪。”浙江某高校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说,也正因为如此,国内高校有不成文的规定,如果论文主要是学生完成的,无论指导教授名字放在什么位置,出了问题均只处理学生不处理教授。
④ 论文发表遇假期刊怎么举报
你好!
目前,正规期刊的违规举报可以向期刊所在地的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举报。如果期刊本身就是非公开发行的期刊,这个举报目前来讲因为涉及的部门比较多,没有单独一个部门可以受理这个举报的。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⑤ 请问:发现别人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作者学历信息造假可以向该期刊举报吗
大学生毕业可以发表论文,研究生保研也可以发表论文,事业单位人员评职称也需要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也没有什么硬性条件,主要还是看单位要求,如果您是真心实意搞科研,有项目成果就可以找期刊发表,同行交流下;如果是评职称发表论文,看您需要是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普刊?核心期刊?
没大学学历可以发表论文的,发表论文没有什么学历要求!但是发表论文最主要的还是看文章质量——期刊通讯社
⑥ 中国医生论文造假是怎么回事
这次的论文造假主要是在同行评审上做手脚, 虚假同行评审视这种科研专不端行为揭示了目前很属多期刊杂志编辑面临的一大困扰:寻找同行评审人。当编辑向作者问询原稿的同行评审人名单时,作者一般都会提供相熟的同事、所带的学生帮忙评阅,另外还会向编辑提供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但是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给到编辑的是不正确或假的邮件地址,从而也为同行评审这一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⑦ 为什么中国顶级医院的四篇论文都被质疑造假
近年来,因为论文造假事件不断地出现,而顶级医院的论文,往往也会备受大家的关注。有一方面,合理的质疑对于某方面而言是件好事,有可能是真的出现问题,才会被人质疑;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有一些媒体或者网站会以此来炒作。这就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才能找到事情的真相。下面我对于这件事有几点看法。
一,论文质疑
1,如果我们生病了,或者有什么事情到医院去,经常可以观察到,在医院里面,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准备过去病人服务时,步伐总是匆匆忙忙,为了能够快速到病人的身边,及时得为病人服务。而且医院里,专科医生更忙,有时需要给病人看病,有时会有手术等着他去做,甚至看完病人要及时把病历记录登记在档案里。所以大部分医生忙完,已经非常疲倦,需要休息。所以医生也会被质疑平时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科研研究,其发布的论文遭到质疑,也不是不可能。
⑧ 请问研究生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中的数据的真实性如何验证
别太假了就行,数据的真实姓期刊是不会去调查的,但是最后如果出了问题,责任是在你身上,期刊对这个都会事先声明的。
⑨ 发表的论文有造假的吗
有假刊,但是只要自己多留心,收到用稿的时候去新闻总署查一下期刊号就行,有期刊号就是正规杂志。早发表网都是联系的正规杂志社!
⑩ 为什么中国的科研界特别是医学界经常出现造假的或者圈钱的
医学研究(包括医学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成果,一般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外正规的学术期刊上。学术论文包含了某个研究领域当时最新的研究进展,代表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各个学科与领域探索的最新知识。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学术造假现象。
人们一般说的学术造假,最直接的表现是论文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论文作者主观蓄意为之。学术造假最直接的受害人通常是该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因为他们在这些造假论文的错误结果或结论基础上开展后续研究,将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为何发现和揭露造假的人往往也是同领域的其他科研工作者。
去年,据媒体报道,美国知名学术出版机构BioMedCentral(BMC)撤销了43篇伪造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其中41篇出自中国作者之手,作者单位涉及38家国内知名医科院校及三甲医院。BMC发现,这些论文“伪造范围从作者推荐朋友使其获得积极的同行评价,发展到精心打造同行评审圈,在这个圈子里,作者相互评审,甚至假冒其他人的名义。”
经过调查分析,43篇伪造论文中有41篇出自我国研究人员,占95.35%。造假论文如此高比例并非第一次,似乎让国际学术界有点见多不怪了。2009年12月26日,国际《晶体学学报》杂志称,他们发现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7年发表于该杂志上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2014年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计算机科学家拉贝发现,在2008年到2013年期间,由一种论文生成软件生成的论文在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有16篇,而在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100多篇,其中大部分论文的作者标注来自中国的学术机构。
其实,也不只是去年,每年多多少少都会披露学术论文造假事件。为何我国学术方面的假论文会有这么多?对此,历来解释有两种。一种是,人的品行不好,朽木不可雕也;另一种是环境和机制使然,即环境决定论。近些年赞同后者的人更多。
国内研究人员的造假原因更具中国特色,即评职称。有了职称,则可以获得晋级、增加工资和奖金,并且能够获得巨额研究经费。当然,论文是评职称的必备条件。比如对医生来讲,并非是以其医疗技术高、治好了多少病人为标准,而是要求其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为标准来评职称和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