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l期刊
⑴ 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的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211工程”建设全国重点大学,致力于为实现能源、电力的国家战略提供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支撑。为满足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在国家能源局、教育部和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界的支持下,华北电力大学通过对电气、动力、机械、自动化、水电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于2007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
学院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可再生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中国乃至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人才和科学技术支撑。
目前学院设有7个研究中心,即风力发电研究中心、水电能源与工程中心、太阳能研究与工程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光电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能研究中心、新能源与城市环境研究中心、水库移民研究中心。教职工86名,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22人、副教授27人,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98%。拥有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学术气氛浓厚,形成了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奋发上进的稳定的教学与科研队伍。
学院设有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能源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5个本科专业,其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有3个方向,即风力发电方向、太阳能光伏发电方向和生物质能方向。2014学院在校本科生1147人,硕士生298人、博士生23人。
学院在电气工程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博士学位点下,设置了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二级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近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获省部级奖3项,出版教材10部,获批专利5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SCI收录160余篇,EI收录300余篇。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973计划”1项,国家863项目5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项等,科研经费总量累计达到2亿元以上。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马拉达伦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英国斯莱斯克莱德(Strathclyde) 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巴斯大学、克兰菲尔德(Cranfield) 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丹麦科技大学、奥尔堡大学,法国电力集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EPSL)、韩国浦项工业大学、成均馆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德州大学阿灵顿校区,德国弗朗霍夫风能和能源系统技术研究院(IWES),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等多个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
⑵ 金双根的人物简介
金双根,男,1974年9月生,籍贯安徽,博士,百人计划,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士和分委员会4.6主席(2011-2015),国际行星科学协会(IAPS)主席(2013-2017),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行星科学部秘书长(2014-)和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CPGPS)主席(2016-2018) 。1999年获武汉大学学士,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2004-2010年,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和高级研究员、韩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联合)、比利时皇家天文台访问学者和美国Texas大学空间研究中心(CSR)研究员 。2010年入选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回国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空间大地测量研究中心主任和兼职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等。
长期从事卫星导航、GNSS遥感、卫星重力和空间行星探测研究及其应用,取得了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在国际地球与空间科学顶尖期刊JGR,IEEE,EPSL,GJI,Icarus,JG和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检索90余篇(第一作者50余篇),EI检索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科书7部,被Nature等引用1100余篇次,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项,国际会议特邀报告40余次。主持欧空局(ESA)、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和中国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16名和硕士17名,其中国外博士后2名和留学生10名 。
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主编(2010-),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副主编(2014-),Journal of Navigation副主编(2014-),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副主编(2013-),Journal of Geodynamics编委(2014-),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编委(2014-),《测绘学报》编委(2014-)和其他7个国际期刊编委,并多次担任国际大会主席和分会召集人/主席、科学委员会委员和美国NSF/CRDF、加拿大NSERC、卢森堡FRN、中国NSFC/973等项目和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以及JGR等50余种国际期刊审稿人 。获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特别奖(2006)、中科院“百人计划”(2010)、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士(Fellow)(201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2)、国际期刊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最佳审稿人(2012)、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13/2014)、中国科学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3)、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2013)、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2014) 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