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志吴均
㈠ 吴均的《山中杂诗》赏析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作者】 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家贫好学,曾任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免官,后奉诏撰《通史》,未成而卒。工于写景,文辞清拔,时人效之,号曰“吴均体”。 【品评】这是描写日落景象的一首小诗,清人沈德潜称赞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黄昏时分,山边暮霭弥漫,竹林中透出落日余辉——这是头两句所描写的画面。“山”而特意点出是“山际”,“竹”而特意点出是“竹中”。这别致的观赏角度使画面平添了几分幽谧气氛。在苍茫暮色中,倦飞的鸟儿纷纷归巢,栖息在茅檐下;山风吹拂,晚云飘浮,仿佛是从窗里飘出。整个画面透出一股飘逸出尘的韵味,展示着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 写意 漫步在铺满夕阳艳丽光芒的山路上,俯瞰山下,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油然升起。一层层朦朦胧胧的烟雾萦绕着山际边,随风飘舞。好似有什么气息钻进了鼻子里。
是炊烟!周身弥漫着从远处农家飘来的香香的刚煮熟的米饭味,很是诱人!
一丝凉风轻轻拂过,竹叶沙沙作响。站在被茂密的竹叶交纵包围的竹林下,仿佛这就是一个单独的清新的世界,“沙沙”的声音回荡﹑起落在耳边。
夕阳,她美丽带些耀眼的光芒无可阻挡地从竹叶的隙缝间透了出来。洒在叶片上,好似给它们抹了层亮亮的金色。瞧,竹叶又像得到了什么似的,得意的满怀喜悦地在那儿一起跳动。温和的风吹起,我抬头凝视着这个残缺的天空,满是红色的彩霞,看上去充盈了活力。
远处的房屋在夕阳的映衬下,留下了长长的影子。几只无名的鸟成群结伴,飞向栖在檐上的巢穴。
黑色的瓦片在屋檐末梢微微翘起,就像鸟儿的尾巴。矣,他忽然动了一下!我有些惊愕,乍一看,原来真是鸟儿。瞧,他扑打着翅膀,跃跃欲试地期望飞翔。
累了,便歇在山顶的亭中。一个人静静地望着苍穹,似乎还一犹未尽,想欣赏这尚未雕琢的纯自然气息。
云仿佛就飘浮在周围,若隐若现的夕阳余辉完完全全地落在了洁白的云端。很是美丽。又好像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似流水般从我身边悄悄划过,清澈而妖艳……
㈡ 山中杂诗 吴均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吴均(469—520),南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安吉县)人。他出生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梁初,柳恽任吴兴太守时,召为主簿,常与赋诗,后为建安王记室,又迁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写《齐春秋》时,不顾梁武帝萧衍的忌讳,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焚其稿,而遭迫害。后又奉诏撰写《通史》,皇自三始,迄于齐代,未成而卒。曾注范晔《后汉书》,著《庙记》、《十二州记》、《钱塘先贤传》等百余卷,都散佚。散文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如《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等,皆工于写景,清新秀逸,艺术成就较高,为六朝骈文之名作。诗亦刚健清新,富有感情,明人辑有《吴朝请集》。他还写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等。
㈢ 吴均写《山中杂诗》时的心境于历史背景
这里资料较全:
http://www.paiai.com/Article/Print.asp?ArticleID=3496
㈣ 吴均 《山中杂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
㈤ 山中杂诗 吴均 带拼音
山(shān)中(zhōnɡ)杂(zá)诗(shī)
吴(wú)均(jūn)
山(shān)际(jì)见(jiàn)来(lái)烟(yān),竹(zhú)中(zhōnɡ)窥(kuī)落(luò)日(rì)。
鸟(niǎo)向(xiànɡ)檐(yán)上(shànɡ)飞(fēi),云(yún)从(cónɡ)窗(chuānɡ)里(lǐ)出(chū)。
望采纳,谢谢!
㈥ 吴均《山中杂记》原文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㈦ 吴均的《山中杂诗》全诗的意思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㈧ 吴均的山中杂诗写作背景是什么
1、背景
《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
2、原文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注释
①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烟:指山里面的雾气。
③竹中:竹林丛中。
④窥(kuī):从缝隙中看。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
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
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4、作者简介
吴均(469—519),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诗文以描写山水景物见长,文体清拔,时人仿效而作,称为“吴均体”。[1] 家事寒微,好学有才,工诗文,颇受沈约赏识。官奉朝请。其文善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词清拔古朴,时人或仿效其体,称之为“吴均”体。明人辑有《无朝请集》。另有小说《续齐谐记》。尚有其他史学著作。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 (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㈨ 山中杂诗 吴均 意思是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山中杂诗
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日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赏析
赏析一: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赏析二: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