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结业考试提纲
㈠ 生物地理结业考试 复习提纲和重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 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
在活细胞中。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
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了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植物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①条件:光能、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
光能
②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储存能量)
③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①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②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能量)
③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④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保存蔬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充气;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第四单元
3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水:约占体重60%-70%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牛奶
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动物肝脏、菠菜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桔子
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牛奶等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胃蛋白酶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初步产物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
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淀粉酶
胃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①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②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③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吸气时膈肌收缩,胸腔上下径增大,肋间肌收缩,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由外界进入。呼气则相反。
吸气和呼气末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
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
送血离心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
送血回心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肺静脉连左心房,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保证血液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输血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尿液的形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瞳孔:调节进入眼球光线强弱;晶状体的作用:折射光线、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收缩,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的种类:
简单的反射——生来就有的,如:缩手、眨眼、排尿、膝跳等反射。
复杂的反射——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如: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谈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2)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
分泌激素
作用
症状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骨的发育,调节生长发育。
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
胰岛素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单元
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61.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62.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6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64.空中飞行的动物:
①鸟:1、身体成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有羽毛;2、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食物残渣很快排出。3、胸骨具有龙骨突,便于着生发达的胸肌。4、有发达的气囊,减轻体重,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5、心脏发达,心率快。5、体温高而恒定。
②昆虫:1、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2、外骨骼的作用:支持、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飞行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繁殖。
③节肢动物:1、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表由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2、如: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变态发育。如:青蛙、蟾蜍等。
65.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一组肌肉总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关节囊,及关节内外的韧带;
使关节灵活的结构:关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66.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有的还有等级制度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气味等。蝶蛾类昆虫可用性外激素通讯。
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减少污染等优点。
仿生:飞机——鸟的飞翔薄壳技术——乌龟的背甲 雷达——蝙蝠的回声定位
荧光灯——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宇航服——长颈鹿的脖子
第六单元
68.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培养步骤:制作培养基、高温消毒、接种、培养。
生活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生存空间,有的还有特殊条件。
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有的有鞭毛和荚膜。没有成形细胞核、叶绿体
生活方式:异养。
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70.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71.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孢子生殖。
7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③与动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
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氮)
7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①食品制作:
酵母菌——无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酿酒时。
有氧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馒头、包子、面包等。
乳酸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
②食品的腐败原因:由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
防腐:脱水法、腌制法、烟熏法、真空包装、冷冻法、罐藏法、巴斯德消毒法等。
③制药:抗生素和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药物
④净化环境:厌氧菌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好氧菌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73植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是重要依据。
动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74、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种。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生物类别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则相反。
7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是一个基因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等。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77、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㈡ 地理结业考复习提纲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㈢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用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5、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18、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0、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1、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2、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3、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三大人种的具体分布到P46图3-8识记)
25、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6、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8、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 特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29、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㈣ (人教版)地理结业考试复习提纲,要初中的四本书哦,快啊!
1.学习地理,重要的是可以给我们装上“地理的头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事物 B、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C、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D、便于学习和掌握电脑技术
2.以下现象正确的是
A.日本一些旅店把床安排在屋顶上 B. 沙特阿拉伯的选手在国际长跑比赛中总能取得好成绩
C.东非高原上的人们爱吃鱼,市场上海产品琳琅满目 D.我国江浙地区是世界丝绸的主要产区
3. 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的方向保持
不变,那么: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4.、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分界线
5.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东经和西经分别向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
A.度数增大 B.度数变小 C.没有变化 D.变化无规律
6.北回归线穿过梧州市区南部,小明家住23°N,每年太阳可照到他家院中井底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7.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8.家住梧州的杨阳傍晚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越洋电话,姨妈所在的美国纽约时间是
A.早上 B.中午 C.下午 D.晚上
9.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广西地图 D梧州市地图
10. 最能直观的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的地图是
A、等高线地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平面示意图
11.世界上第一个乘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A.马可
㈤ 我要初二地理会考的提纲!!
一、选择题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历史事件是: (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2人们划分五带的依据是: ( )
A、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B、有无太阳光的直射
C、有无四季变化 D、人为随意划分
3世界上面积最大、平均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当地壳板块发生张裂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
A、形成盆地或丘陵 B、形成高大的山脉
C、形成裂谷或海洋 D、形成大的高原
5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广州11月1日的气温为15~21℃。15℃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 )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日落前后 D、早晨8时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一般用什么指标表示:( )
A、人体舒适度 B、紫外线指数 C、污染指数 D、霉变指数
7、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 )
A南美洲 、太平洋 B南极洲、北冰洋
C亚洲、太平洋 D亚洲、北冰洋
8、下列现象中属于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有: ( )
①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子墙厚、窗子比较小,这样可以减少房屋内温度变化
②夏季时,冷饮热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高
③寒冷的冬天,中国东北的农民喜欢呆在炕上聊天
④近两个月没下雨了,农田干裂,无法下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9“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指的是: ( )
A、热带四季的气温变化 B、寒带四季的气温变化
C、温带四季的气温变化 D、五带四季的气温变化
10、右图,反映了哪个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洋流
C、海陆位置 D、地形
11、关于我国首都北京经纬度位置(40°N,116°E)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C、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D、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12一个南极科考队员站在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各朝着:( )
A、一个方向 B、二个方向 C、三个方向 D、四个方向
13每年北半球的12、1、2三个月是四季中的什么季?(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下列属于北温带和热带分界线的是:( )
A、南极圈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15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令世人瞩目,你知道吗?在这里,每天升国旗的时刻与日出同时。如果你去观看升旗仪式,下列几个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
A、元旦 B、“三•八”妇女节 C、“六•一”儿童节 D、国庆节
16下面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17五一节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北半球,往南移动 B北半球,往北移动
C南半球,往南移动 D南半球,往北移动
18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的水深为11034米,两者相对高度为多少米?( )
A、2186米 B、19882米 C、3152米 D、19852米
19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20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脉 D、尼罗河
21卫星云图中,表示云区的颜色是:( )
A、蓝色 B、绿色 C、红色 D、白色
22农业生产中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气候变化 D、土壤性质
23巴拿马运河沟通了( )
A印度洋和大西洋 B印度洋和太平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24有地图指向标的地图,其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般为 ( )
A.东向 B.南向 C. 西向 D. 北向
25下列气候类型,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6在1:500000的地图上,实地距离为20千米的两城市在图上的距离是 ( )
A. 5厘米 B. 4厘米 C. 3厘米 D. 2厘米
27某断崖处有五条等高线重叠,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50米,该断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99米 B200米 C259米 D380米
、28北京时间2003年1月2日19点小明在邹平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35°S、 59°W)工作的父亲打电话,语言表达正确的是( )
A、 爸爸,晚上好。注意防寒。 B、爸爸,早上好。注意防暑。
c、 爸爸,晚上好。注意防暑。 D、爸爸,早上好。注意防寒。
29.下列句子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 )
A.阴雨连绵 B.冬寒夏凉
C.风和日丽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0、在一平方米的墙壁上绘制某中学学校规划图,采用下列哪个比例尺较为合适 ( )
A、 1:50 B、1:50000 C、1:100000 D、1:15000
31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为 ( )
A亚欧大陆 B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32.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 B.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
C.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 D.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
33.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界线是( )
A.23.5°S和66.5°N B.23.5°S和23.5°N
C.66.5°S和66.5°N D.23.5°N和66.5°S0.
34麦哲伦船队自西向东完成首次环球航行,此次航行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二读图分析题
1读地球仪经纬网图判断
1)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
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 B地位于A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写出该图的比例尺:(1)数字式:
(2)文字式:
2)、在这幅地图上的定向准则是
。
3)、A和F两山坡较为缓和的是 。
4)、山顶甲海拔高度在 米以上,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
5)、地形部位D是 ;B是 ,B附近一般会有 。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3)、在图中A、B、C、D对应的节气(春分、秋分、 冬至、夏至)分别是:A ,B , C ,D 。一天正午,站在太平北回归线标志公园的人们发现不见自己的影 子,这一天应该是 月 日。今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大约在 。
4读世界海陆分布略图,请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给出图中所缺的大洲,并回答:
1)、请在图中填注出四大洋。
2)、读图判断:
①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个,赤道、北极圈同时穿过的大洲是 洲,赤道、南北回归线三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是 洲。
②大部分属于热带的洲是 洲和 ----洲;绝大部分属于寒带的洲是 。
③主要部分位于同一块大陆的两个洲是 洲和 洲,全部或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洲有 洲、 洲、 洲等。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A 3A 4C 5B 6C 7B 8B 9C 10D 11B 12A 13D 14C 15C 16A 17B 18B 19D 20B 21D 22C 23C 24D 25B 26B 27C 28B 29B 30A 31C 32B 33C 34A
二分析题
1 A(60ºW,60ºN)B(0º,0º)C(40ºE,80ºS)。B地C地A地。东南
2 1:500,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A。600米,100米。陡崖,山谷、小河
3 A夏至 B秋分 C冬至 D春分,6月22日,DA段
4 3,亚洲、非洲、非洲、南美洲、南极洲。亚洲、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㈥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一)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1 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1.2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
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海陆分布与气候: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地势与气候: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1.3地图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1 大洲和大洋
1、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3.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书本46面图3.6)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人类活动与气候: 气候恶化: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4.1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世界的人口问题(有社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世界的人种: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书本71面)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的宗教:基督教 教堂:高高耸立;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经典:《圣经》。
伊斯兰教 清真寺:星月照应;主要分布: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经典:《古兰经》。
佛教 庙宇:金碧辉煌;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道教:中国本土的宗教)
§4.3 世界的聚落
2、 国际合作
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当代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合作与经济合作化。
3、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行政负责人:秘书长。总部:美国纽约;主要职责:防止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贸易组织:缩写:WTO;行政负责人:总干事;总部: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二)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6.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8.1中东 (长期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
1、五海三州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2、丰富的石油资源: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8.2欧洲西部
1、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共有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8.4 澳大利亚
1、拥有一个大陆: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面积约769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语言是英语。
2、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西部是宽广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区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25%;东部山地北起的约克角半岛。
3、古老的动物:“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有很多特有生物: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等特有生物,是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
4、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和适宜发展农牧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中占有很大比重,即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美誉。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9.1 美国
1、美国的领土:997万平方千米;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国旗:星条旗。高度发达地经济: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工业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发展工业具有许多优势。美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进出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9.2 巴西
人口与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巴西的最大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冰雪世界,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三)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1.1 辽阔的疆域
1、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E);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曾母暗沙(4°N);
最北: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处(53° N)。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1.2 众多的人口
2、中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3、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南多西北少)。疏密不均划分线: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4、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3 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55个)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1、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灾害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
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4、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2.3河流和湖泊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呈“V、W”字形,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源头——宜昌(武汉);中游:宜昌——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海口。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注意:黄河的忧患如何治理请看笔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什么是自然资源:人们从自然界获得并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2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2、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等。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3 水资源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问题):⑴水资源短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⑵时空分布不均(①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解决办法有“兴建水库”)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即东南多,西北少(解决办法有“跨流域调水等工程”))
2、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有关。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3、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①兴建水库②跨流域调③节约用水④保护水资源⑤处理并防止水污染⑥植树造林等。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
3、目前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类型:单一型和综合型。
§4.3 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 工业生产: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2、 业生产特点:阶段性、关联性、计划性。
工业基地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辽中南工业区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京津唐工业区
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靠近山西能源基地,有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
沪宁杭工业区
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有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靠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很多地方是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工业,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四) 八年级下册
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线以南
(南方地区)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C
高于°C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
油菜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主要水果
苹果
柑橘
主要能源
煤、石油
水能
主要金属矿产
铁
有色金属
生活主食
面粉
大米
传统交通工具
马
船
住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保暖防寒)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通风散热)
运动项目
滑冰
游泳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两年三熟(华北地区)
一年二熟至三熟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4.3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1、“高寒”的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高:不仅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且在青藏高原上还有很多高大的山脉,有些山峰的海拔在8000米以上;
寒:因为高所以寒,这里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广布,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原因)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
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宗教:藏传佛教。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
字数不允许,见谅。
㈦ 初中地理会考提纲
学案里的填空题和填图题就是最好的辅导材料,你相信吗?如果你有认真去做的话,应该没问题的,初中地理会考很简单的,只要你那三本练习好好做,那份考卷只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