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杂志 » 产学研学报

产学研学报

发布时间: 2021-03-10 08:12:02

Ⅰ 冯锋的个人作品

(1)冯锋、司尚奇、李徐伟,我国跨省区技术转移差异性分析——基于1996—2007年各省技术转移数据,中国科技论坛,第11期,77-82页,2009
(2)冯锋、王亮,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培育机制分析——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中国软科学,第11期,82-86页,2008
(3)冯锋、李徐伟、司尚奇,基于无标度网络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功能及培育机制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9期,27-30页,2009
(4)司尚奇、曹振全、冯锋,研究机构和企业共生机理研究——基于共生理论与框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6期,15-19页,2009
(5)司尚奇、冯锋,我国技术转移机构服务项目与比较研究——基于国家首批76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分析,中国科技论坛,第8期,3-6页,2009
(6)司尚奇、冯锋,基于共生网络的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10期,48-52页,2009
(7)司尚奇、冯锋,我国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研究——基于38个城市合作网络分析,科学学研究,第8期,1165-1170页,2010
(8)冯锋、柳玉滨、司尚奇,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网络治理机制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2期,104-109页,2011
(9)冯锋、李天放,基于技术转移与产学研R&D投入双重影响的区域经济增效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6期,97-102页,2011
(10)冯锋、张雷勇、高牟、马雷,两阶段链视角下科技投入产出链效率研究——来自我国29个省市数据的实证,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8期,33-38页,2011
(11)冯锋、马雷、张雷勇,外部技术来源视角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第10期,42-48页,2011
(12)冯锋,马雷,张雷勇,两阶段链视角下我国科技投入产出链效率研究——基于高技术产业17个子行业数据,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10期,21-26页,2011
(13)冯锋、汪良兵,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区域科技政策绩效提升研究——基于泛长三角区域的实证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32卷,第12期,109-115页,2011
(14)Feng Feng.Leiyong Zhang,Yuneng Du,Lei Ma,MiaoFu.Research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Network of Cities inPan-Yangtze River Delta of China:Based on Social Network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Science,VOL.2(NO.20),2011:116-120.
(15)冯锋、汪良兵,技术创新链视角下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度研究——基于29个省区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科技论坛,第1期,36-42页,2012
(16)冯锋、吴勋波,产学研中基于熵的固定成本分摊及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第5期,217-220页,2012
(17)冯锋,李天放.产学研两阶段R&D投入链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增效实证研究,管理学报,第11期,1661-1666页,2012
(18)Feng Feng,Lei Ma,LeiyongZhang&Yuneng Du.Research on Instry University Institute CooperationInnovation in China from Perspective of Ambidexterity Theory[J].Asian SocialScience,Vol.8,No.2,February.2012.
(19)冯锋、马雷、张雷勇,外部技术来源对我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及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SFA方法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第42卷,第3期,243-251页,2012
(20)付苗、张雷勇、冯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模式研究——以T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1-38页,2013
(21)冯锋、张雷勇、肖相泽、马雷、付苗,产学研共生网络:概念、体系与方法论指向,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已接收)
(22)Feng Feng,Leiyong Zhang.Study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ability of In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SymbiosisPhenomenon:Based on the Logistic Model[J]Journal of Emerging Trends in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s,2012,(2).
(23)张雷勇、冯锋、肖相泽,共生网络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J]中国高校科技,第8期,22-23页,2012
(24)冯锋、张雷勇,学研机构技术创业活动与孵化机制匹配研究——基于过程视角,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70-74页,2013
(25)冯锋、张雷勇、马雷,基于结构方程测量模型的区域学研机构技术创新创业评价研究——来自2001-2008年我国省域数据的实证,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1期,2013
(26)张雷勇、冯锋、肖相泽,产学研共生网络共生效率测度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来自我国省域数据的实证[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43-49页,2012,(3).
(27)张雷勇、冯锋.考虑技术转移过程作用的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研究——来自我国29个省市数据的实证,服务科学与管理,2012,第1卷,第2期,13-20页,2012
(28)张雷勇、冯锋,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转移与我国区域创新绩效研究——来自2000~2008年中国省域创新数据的实证,服务科学与管理,第1卷,第2期,22-27页,2012
(29)Zhenquan Cao,LeiyongZhang,Fengfeng,Yuneng Du,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ng Path ofthe Instry-University Symbiotic Networks:Based on the Small-World NetworkModel and the Theory of Symbiosis[J].Asian Social Science,2012,9(1):15-21.
(30)Feng Feng,ZhouqingWei,Leiyong Zhang.Analysis on Convergence of Inn ovation Resource Attraction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in Chinese Provinc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wInput Allocation[J].Asian Social Science,2012,8(12):88-94.
(31)徐静、冯锋、张雷勇、杜宇能,我国产学研合作机制动力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第7期,2012

Ⅱ 《电子技术》是否为国内核心期刊或国外公开发行的外文期刊

两个
第一个:
刊名: 电子技术
Electronic Technology
主办: 上海市电子学会;上海市通信学会
周期内: 月刊
出版地容:上海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0755
CN 31-1323/TN
邮发代号 4-141
创刊年:1963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第二个: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
主办: 中国航空机电集团第二研究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英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4-4132
CN 11-3018/N
邮发代号 82-270

曾用刊名: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
创刊年:1990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Ⅲ 杜学元的科研成果

(一)著作
1、《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参加编辑。
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参加编辑。
3、《教育大词典?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
4、《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编(3),撰写3万字。
5、《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独立,67.8万字。1996年获第四届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6、《新中国教育改革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近6万字。1999年4月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编(3)。2000年6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8、《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
9、《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3万字。
1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3万字。
11、《女童教育实践与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执行副主编(3),参加撰写5万余字。
12、《中国现代文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约5万字。
13、《中国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1)。2001年5月获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14、《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2万字。
15、《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近8万字。
16、《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编(2),参加撰写2万余字。2003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17、《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独著,26.7万字。2002年7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18、《当代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回眸与前瞻》,2003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参加撰写2万字。
19、《外国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独著,78.6万字。2005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同年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称号。
2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5万字。
21、《杨贤江年谱长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写(1),撰著12万字。该书收入潘懋元、华长慧、宋恩荣主编,喻立森执行主编的《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
22、《戴续威教育论著选》,2005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编撰(1),全书21万字。
(二)论文
◆1986年
1、《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体系问题》,熊明安、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1986年第1、2合期
◆1989年
2、《试论教育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第59—65页。
◆1991年
3、《浅谈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6期,第25—30页。
◆1996年
4、《浅谈<福翁百话>的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8—124页。
5、《浅谈雷培鸿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载广西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会编《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997年
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第82—88页。
7、《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第89—91页。
8、《加强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女童教育发展——川北地区农村女童入学及辍学问题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1—55页。
9、《发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大巴山、米仓山地带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辉、汤泽生、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6—59页。
◆1998年
10、《对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报告》,《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56—59页。
11、《对川北某重点师范学校女生素质的调查》,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84—90页
◆1999年
12、《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23—29页。
13、《近代广西壮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署名“杜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56—61页
14、《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5、《试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6、主持承担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0年
17、《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页。
◆2001年
18、《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女童失学原因调查与对策》,洪显利、刘电芝、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003年
19、《贫困山区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刘伟斌、杜学元、黄魁耀,《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
20、《老年女性教育问题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学的调查分析》,范琐哲、杜学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cation (HK),2003(16).
22、《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杜学元、贾贵州,载叶上雄主编《教育强省——科教兴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004年
23、《民国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审视: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较》,杜学元,《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页。
24、《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杜学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9—102页。
25、《论小城镇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构》,吴立保、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页。
2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第4期,90—93页。
27、《高校教师聘任制管窥》,孙刚成、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0月(中),第75—77页。
28、《简论网络教育与教育机会平等》,何岸、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1月(下),第7—8页。
29、《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浅析》,何岸、杜学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页。
30、《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刘伟斌、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46—148页。
31、《张澜教育思想评析》,杜学元、龚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页。
32、《新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曾庆红、杜学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54—156页。
33、《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卢长娥、杜学元,《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
34、《略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刘伟斌、杜学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页。
35、《略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王勇、杜学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15页。
36、《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王小红、杜学元,载刘重来主编《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
◆2005年
37、《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学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杜学元、沈堰奇,《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74—78、89页。
38、《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9、《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张晓琳、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99—101页。
40、《论我国助学贷款的改革与发展展望》,曾庆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03—105页。
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郑利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6—118页。
42、《从人的主体性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方式》,吴薇、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125—127页。
43、《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王勇、杜学元,《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页。
44、《教育劳动及其生产性投资》,郑海波、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第29—32页。
45、《浅谈在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范琐哲、杜学元、肖韵,《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60页。
46、《中学生学习压力源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合作(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页。
47、《外国教育史教学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杜学元、范琐哲,载杨孔炽主编、黄仁贤副主编《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8、《异曲同工——庄子与卢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孙刚成、杜学元,《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78—79页。
49、《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延安大学学报》(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页。
50、《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代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张军、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页。
51、《小城镇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观探析》,刘青秀、贾云鹏、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页。
52、《美日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杜学元、杜永红,《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页
5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低教育探究》,严敏、杜学元、金珺,《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页。
54、《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学元,《贵州民族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页。
55、《欧阳修教育思想探微》,陈元、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2005年第4期,第89—92页。
◆2006年
56、《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王新兵、杜学元,《教师教育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页。
57、《试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观》,王新兵、杜学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页。
58、《教育价值的回归——从功利到人格完善》,张忻、杜学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34—137页。
59、《试论我国观念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吴薇、杜学元,《教育现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页。
60、《浅谈民俗对女童教育的影响》,杜学元、吴立保,《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页
61、《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页。
62、《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杜永红、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页。
63、《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初探》,严敏、杜学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页。
64、《荀子和亚里斯多德音乐教育观之比较》,张忻、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18—120页。
6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21—123页。
66、《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反思当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郑海波、杜学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14—118页。
67、《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刘继强、杜学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2—114页。
68、《试论农村中学债务问题》,周兰英、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页。
69、《中国男女分校与同校之争的历程、主要分歧及启示》,杜学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85—90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页。
70、《曾国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学元、王新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页。
7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张丽、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页。
72、《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周兰英、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页。
73、《试论我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曹兆文、杜学元、苏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27—30页。
74、《凸现教师魅力型权威,构建和谐教育》,杜学元、张忻,《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2页。
75、《论胡宏的教育哲学思想》,陈小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页。
76、《行政导向下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陈小明、杜学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页。
77、《论大学校训》,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页;《高等教育研究》(西华大学),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2006年第2期,第16—19页。
78、《论高收费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市场化运作》,赵秋、杜学元,《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7期,第55—57页。
79、《高等教育收费制实施中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李敏敏、杜学元、赵秋、李江淘,《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年第6期,第6—7页。
80、《对现行高校生师比要求一致性的质疑》,易莉、杜学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页。
81、《徐特立教师论及其当代价值》,周兰英、杜学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页。
82、《唐君毅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杜学元、张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页。
83、《试论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周兰英、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页。
84、《浅谈我国高校应建立学术休假制度》,高建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页。
85、《经济转型时期确定教师合理报酬初探》,刘飞燕、杜学元、徐安兴,《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页。

Ⅳ 扬州大学和江苏大学哪个更好

扬州大来学和江苏大学各自有优势专业。

1、扬州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学、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水利水电工程、汉语言文学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一期建设:汉语言文学、农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车辆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

2、江苏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电气化、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医学检验技术和公共事业管理。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思想政治教育、复合材料与工程、工商管理、产品设计和药物制剂。

Ⅳ 袁辉的人物生涯

目前的研究方向:
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重组蛋白质药物等的开发,中试和规模放大;
代谢工程:例如有机酸、氨基酸和酶的代谢工程菌的构建,代谢途径的研究以及检测方法;
化妆品:化妆品活性成分的生产,化妆品的OEM;
饮料:功能型、运动型、减肥瘦身型饮料的开发;
软课题:我国的创新体制、机制、平台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生物质能规划等等的研究。
今年已发表的部分文章:
袁辉,李校堃,杨树林.2006,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改构体发酵的补料-分批策略研究,生物工程学报,vol22(2)322~327.
沈薇, 杨树林*,宁长发,袁辉, 2005,蓝色凝胶平板法筛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4):486~490.(中文核心)EI收录
袁辉,华子春, 2004,NADPH-依赖的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phbB)基因的克隆和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May ;23 (3) :172-176.
袁辉,华子春, 2004,重组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基因工程表达菌的表达条件优化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ul ;23 (4) :217-220.
袁辉,华子春. 2002,丙酮酸酵母菌发酵能力的提高,微生物学杂志, vol 20.3:23-26.
袁辉,华子春.2001,丙酮酸野生酵母菌的筛选与生理生化性质鉴定,微生物学杂志,vol 21.3:12-15.
袁辉.,固定化柠檬酸发酵,柠檬酸通讯.,1994.1:1-4
袁辉,李校堃.,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微生物学通报.,2005.vol32.(2).pp.141-143.
袁辉 李校堃.,基因工程制药教学实践与探索,微生物学通报,2004.vol31.(4),pp.125-127.
袁辉 李校堃.,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外比较教育.,2005.1.1.pp.10-11
袁辉 刘敏李校堃等.,生物质能对我国能源政策的影响,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vol5:55-56
袁辉,李校堃 孟欣欣.,中国生物反应器发展现状与对策,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vol7:43-45
袁辉,金利泰,谭毅,李校堃,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生物制药高素质和创新人才,健康大视野,2006.9,vol 112:(中文核心)
袁辉,李校堃,现代生物技术在美容中的应用与展望,健康大视野,2006.9,vol 112:(中文核心)
袁辉,刘笑迪,黄可新,赵璐,李校堃,全球利用废弃农作物及其残渣制造生物乙醇的可行性和现况,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vol9:- .
袁辉,李校堃,黄可新,叶发青,潘建春,产学研模式下的生物制药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健康大视野,2006.9,vol 112:(中文核心)
已编著和待出版的著作:
李校堃,袁辉.基因工程药物制备的原理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8.42万字
李校堃,袁辉.药物蛋白质的下游分离纯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 2005.3.60万字
袁辉,李校堃,现代生物技术与美容,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9,20万字
李校堃,袁辉,生物反应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11,45万字,执笔25万字
任贤达,袁辉等,非处方药家庭用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07,29万字,副主编
李校堃等,基因美容,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2(袁辉担任编委)
袁辉,李校堃,基因工程药物制备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07,40万字
袁辉,等,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的发酵,化学工业出版社

Ⅵ 请教《华北电力大学学报》投稿经验

有的。华北电力大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70年迁至保定市,后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河北省保定市,分设北京部分。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了“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专家验收。2003年3月划归教育部管理,现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建校以来,我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勉励。经历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学风,为电力行业和社会各个领域培养了6万余名毕业生,在电力系统及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现在,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以本科教育为主,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兼备,并与高等成人教育协调发展,以工为主,兼有理、文、法、经、管等多个学科门类,具有鲜明行业特色,面向社会服务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目前,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点专业、29个硕士点专业、8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44个本科专业(含4个二学士学位专业)。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全校共有教职工2451人,在编专任教师1163人,其中正教授181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54人),副教授384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数已占教师总数的46%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已占教师总数的11%以上。面对新世纪,学校积极构建并启动了“151人才工程”,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校外引进、校内遴选,形成了一支包括10名左右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5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100名左右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的人才梯队。这支人才梯队,以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学术骨干,政治素质好、群体实力强、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学校占地面积1132亩,校舍建筑面积51.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已达8.2亿多元人民币,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4145万元,图书馆藏书104万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29213人,其中,研究生2161人(博士生255人、硕士生1906人)、本专科生17559人、函授生9433余人、外国留学生60人。学校坚持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适应社会与经济改革和发展为方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并不断完善学分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九五”以来,学校共承担102项教改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5项。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一次签约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应届毕业生考研率年年上升,2003年达到24%,在近三年举行的全国性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共获60余项国家级奖励。在近几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总分均居河北省高校首位,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工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了丰硕成果。“九五”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高科技“攀登B”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奖励基金(含霍英东基金)项目等40余项,承担了国家电力公司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80余项,还完成了大批来自电力企业和社会经济建设的科研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申请授权专利2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5300余篇,被三大检索工具(SCI、EI、ISTP)收录500余篇。学校科学技术期刊有《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电力科学与工程》、《现代电力》、《电力高等教育》、《电力档案》、《中国电力教育》等。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形成了若干控股和参股高新技术产业,与若干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合作,组建了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基地。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被北京市认定为北京市级大学科技园。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与国际著名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培养的有效途径,先后和欧、美、日本、俄罗斯和香港地区的30余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建立了校园网和国际计算机检索终端,与国内外许多单位建立了情报资料交流关系。近年来,学校在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面对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校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学效益为目的,致力于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取得一批重大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造就一批站在世界学科发展前沿的学术骨干,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努力为社会经济进步和电力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力争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把华北电力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网址:

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机构名称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01.广东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01.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1.现代制造装备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02.土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03.畜禽疾病诊断防控技术中心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1.广东省畜禽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2.广东省草鱼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3.广东省土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4.广东省建材无毒害化学品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1.佛山市节能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2.佛山市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3.佛山市动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4.佛山市激光特种系统和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5.佛山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11个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01.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科研平台01.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02.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
03.陶瓷技术研究中心
04.佛山文化名城研究中心
05.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06.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07.广东省高等院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学科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2.化预防兽医学 研究机构01.佛山计算机学会
02.佛山物理学会
03.佛山自动化学会
04.佛山数学学会
05.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企业管理咨询研究所
0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证卷投资学会 (参考资料: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是由综合性本科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学术季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选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评为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佛山科技学院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立足于广东省、佛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佛山五区共同实施“校区联动”计划,与顺德区、高明区等13个政府部门、行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91个、联合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4个。
佛山科技学院在广东省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平台数”统计排名中,2010年排名第8;2011年排名第5;2012-2014年连续三年排名第2。学校科研经费2010-2013连续四年在全省排名第10。
佛山科技学院毕业生近三年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2008~2014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676个,其中国家级140项,省级536项。
佛山科技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5项。

Ⅷ 孔德政的主要成就

2009、2010年,获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2008年,获河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2007年,获河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园林苗圃学》获河南省精品课程
2006年,获河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最佳指导教师
2001年,获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2000年,《面向21世纪园林专业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通过省级鉴定
1996年,《世界名花一郁金香》获省教委电教成果二等奖
1995年,《观赏园艺学》获河南农大优秀教材二等奖 《碗莲花芽分化的解剖学以及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5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荷花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研究》中国园林2008.8
《河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河南教育2009.9
《8个碗莲品种的DNA指纹鉴定》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2
《超干老化向日葵种子吸胀萌发过程生理机制的研究》华北农学报2008.3
《不同贮藏方式下莲藕理化特性的动态变化》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
《铅、镉和锌胁迫对荷花生理生化的影响》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
《碗莲花芽分化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河南农业科学2008.4
《荷花花瓣自然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河南农业科学2007.8
《莲种子休眠解除与促进萌发的研究》河南科学2007.6
《荷花胚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河南科学2007.8
《莲花对铅吸收特性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河南农业科学2009.4
《城市落叶经济与绿地的可持续利用》 河南科学2005.6
《改良CTAB法对碗莲叶片基因组DNA提纯效果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5.4
《高分子树脂膜培养容器在文心兰原球茎增殖中的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 9
《基本培养基及凝固剂对文心兰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1
《施CO2时培养基糖浓度对文心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园艺学报 2003.6
《Effects of Culture Media and Light Intensity on in vitroGrowth of Oncidiumunder CO2 Enrichment Condition》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forth 2003. 3
《Clematis acerifoliavar. elobata, a new variety of the Ranunculaceae from Henan,China》植物分类学报 2005.1
《不同品种草坪草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河南科学2000.4
《不同前灭菌处理及激素组成对文心兰花梗组织培养的影响》通讯作者 河南科学2000.5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攀援植物资源与应用的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4
《组织培养容器环境因子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1
《碳源与有机添加物对文心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2
《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建设的实践和体会》 中国科技出版社 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论文集 2001.3 《庭院绿化与室内植物装饰》 主编 中国水利出版社 2007.10
《切花栽培技术》 主编 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6.2
《中州盆景》 副主编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5.6
《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网络全书》 副主译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9
《河南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9
《中国牡丹大全》 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2.3
《园林苗圃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3 《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在园林试管苗培养中的应用研究》2008.5河南科技厅鉴定国内领先,部分成果国际先进
《河南银杏种质资源调查与优良品种选育》2009.7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玉米秸发酵基质制备技术及成型工艺研究与应用》2010.12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4.10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分子树脂膜培养容器在文心兰试管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005.12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郁金香种球繁育规律及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1997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建立及基因资源鉴定研究 1996年河南省星火科技二等奖
王莲引种栽培的研究 1994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世界名花—郁金香 1996年河南省教委电教成果二等奖
面向21世纪园林专业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河南农大 2000年9月通过省教委鉴定,园林产学研一体化具独创性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