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人物简介
㈠ 请问一下诗歌杂志封面人物介绍怎么写
人名 作品 荣誉 学业经历
㈡ 南方人物周刊的简介
创办《南方人物周刊》的设想是在2003年,正值报刊整顿时期,一大批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杂版志被停刊。权南方集团兼并了《广东审计》的刊号,想要创办一份新的刊物。当时南方周末的副主编徐列正做报纸的人物版,他建议创办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人物类杂志。目的是想通过记录当下中国人物的命运,来记录中国时代的变迁。以人物为切入点,以人物故事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同时,还加强政治方面的领导,把握办刊的方向。《南方人物周刊》利用《南方周末》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还有南方报业的品牌魅力,在2004年6月顺利创刊之后,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屡获奖项,如2004年欧莱雅“风尚媒体大奖”新锐奖。并且办刊的质量越来越高,发行量越来越大。
《南方人物周刊》融新闻性与可读性为一体,适合中高端读者的品味,使您在闲暇时光,翻阅一幅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一篇篇平实优美的文字,从他们的故事中感悟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魅力,为他们的故事而感动,为他们的命运而感慨,为他们的成功而感叹。
㈢ 时代的人物简介
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中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截止2009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中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
2004年年底,袁隆平获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
成就贡献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从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后发表论文60余(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㈣ 人物简介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美国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
1976年4月1日,乔布斯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1977年4月,乔布斯在美国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展示了苹果Ⅱ号样机。1997年苹果推出iMac,创新的外壳颜色透明设计使得产品大卖,并让苹果度过财政危机。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向苹果董事会提交辞职申请。
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经历了苹果公司几十年的起落与兴衰,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乔布斯同时也是前Pixar动画公司的董事长及行政总裁。
2011年10月5日,史蒂夫·乔布斯因患胰腺癌病逝,享年56岁。
主要作品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威廉·西蒙所著 讲述了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创业奇才
《史蒂夫·乔布斯传》 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 乔布斯一生的传奇经历。
获奖记录
▪2012 美国最具影响力20人 (提名)
▪2009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美国最佳CEO (提名)
▪2007 年度最伟大商人 (提名)
▪1997 最成功的管理者 (提名)
▪1989 十年企业家 (提名)
▪1987 杰斐逊公众服务奖 (获奖)
▪1985 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 (获奖)
㈤ 孙天平的人物简介
毕业后一直从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1978年任副处长,1989年自学入易门,从此将他导入了研究易学的人生道路,对上古三大奇书的《周易》、《黄帝内经》产生了浓厚兴趣,速读了几十部有关的书籍,两年后开始滚动写作,十二年过去了,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丰收局面。他遵循毛泽东的教导,运用“实践论”的方法,从自己和身边的人研究起,大量的预测实例,总结了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律,发现这些规律与大自然的固有规律如出一辙,在“天人合一”理论的指导下,与现代高科技理论相结合,终于实现了基础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把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阴阳五行”理论,继承发展为“阴阳四行”理论和学说,发展了易学理论;并提出“阴阳”是两个空间体系的理论,扩大了科学领域;首次创立了“气阴论”理论,为中医学理论的飞跃找到了突破口;系统的建立了“四行”易医理论,开辟了诊治“疑难病例”的新途径。除此外,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观点:如八卦是一种工具,而且是我们祖先用来计算人超级智能思维、以象数义理作出回答的计算工具,要比世界计算机的诞生早2000多年;地球结构理论,就是万物微观和宏观的结构理论,如地球是一个“1-2-4”三级组合体不可分结构,1代表地球、2代表阴阳、4代表四象,三者互相包含不可分割,故4是物质最小基本单位结构的极限(不能小于4),而64是物质结构最大的群体极限(小于64不足,大于64可化简);中医和易医的结合才是祖国医学的完整体系,而不是中西医的结合,中医是研究阳性理论的,易医是研究阴性理论的,两者的结合才能防止祖国医学理论的出偏等。由于他的理论新奇深,获得了“高级预测师”、“高级周易研究师”、“当代易学家”、“高级医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百名艺术英才”等称号,本人业绩已入选《中华人物大典》、《中国世纪专家》美国《世界名人录》等人物传记十余部,在国内外各种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获优秀论文及奖的八篇,2000年还获得了国际殊荣“紫荆花医学发展成就奖”。他的雄心是:在自己的理想实现以后,将会出现一个安泰的局面,而灵感成全了他的事业。十二年来,每日工作14-16个小时,撰写专著近十部,300多万字,工夫不负有心人,仅近五年不完全统计,为职工、家属免费诊治病咨询近万人次,凡是医院定了名的病免看,定不了病名的“疑难杂症”都在此列,治愈有效率达90%以上,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他认为,没有灵感就没有他的成功,他将用毕生的余力,为自己的理想而战。
㈥ 杨先一的人物简介
杨先一,男,1965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先一博士是第一个成功地提出了一个“受生物启发的神经网络系统(Biologically Inspired Neural Network Framework)”,该系统可用于各种机器人系统的实时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目标跟踪与智能控制,并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因此,他被认为是“将受生物启发的方法用于机器人学与控制系统”的先驱者之一。他于2002年主编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杂志的“受生物启发的机器人学”(Biologically Inspired Robotics)专刊;现正主编智能自动化与软计算(Intelligent Automation and Soft Computing) 杂志的“具有受生物启发的智能机器人与制造自动化”(Robotics and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with Biologically Inspired Intelligence) 专刊,以及在多个国际会议上组织过“受生物启发的机器人学”专题学术讨论。他已先后在各种学术刊物、国际会议及专著上发表近160篇学术论文。
杨先一教授参与了多个国际会议的组织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并应邀到世界许多大学作过学术报告与交流。他还是加拿大和香港一些科研基金的项目评审人,以及许多国际学术刊物的论文评审人。他现担任“国际连续离散及脉冲系统动力学(Dynamics of Continuous,Discrete,and Impulse System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杂志” 和“国际信息获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杂志”的技术编辑。杨先一教授获得过多项奖励,例如获得加拿大安大略省材料与制造部的优秀新教授奖。
杨先一 Simon X.Yang
㈦ 沈继龙的人物简介
沈继龙,男,1953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医学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外事办公室主任,兼校港澳台办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安徽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2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
1990年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期间由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帝京大学研修。
1993-1999年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任教,任检验医学系主任,期间由教育部选派作为高访学者赴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从事热带医学研究。
1999年起于安徽医科大学任教。
近年先后在意大利Bari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短期访问研究和交流。
沈继龙教授主讲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层次专业课程,已指导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学生遍布国内外。他在教学一线长达30年,主讲人体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检验医学专业英语、医学日语、实验室生物安全等课程。在教学中始终把德育和专业知识教学放到同等位置。在各层次教学中,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创新思维,训练技能。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先后获得省“优秀研究论文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第三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省级学会“优秀论文奖”等。
沈教授任全国规划本科教材检验医学专业评审委员,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二版和第三版,并获“卫生部全国规划优秀教材奖”;另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加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国家规划本科教材编写10余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初审专家和第十一届、十二届终审评委;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检验医学会副主委;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委;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副主编;《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和《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安徽医学》、《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热带病杂志》等编委。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教育部 “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师德标兵”等称号。近年主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及其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课题多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细胞信号转导的干预;我国弓形虫株基因型、毒力与致病机制;结膜吸吮线虫及其媒介研究;基因工程疫苗与重组免疫诊断试剂研发等。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以及部分科普文章;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10余次,并多次应邀大会报告和主持分场会议。
㈧ 人物简介怎么写
1.首先介绍人物基本情况:要写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出生地或籍贯(祖籍),受教育情况,现在所在单位或所在地。
2.其次介绍人物身形特点,身高、长相,喜好等;
3.再其次介绍人物个性特点,憨厚还是奸诈,乐于助人还是小气吝啬,敢作敢当还是推诿责任等等等等。
㈨ 关信平的人物简介
关信平:男,1956年10月生,成都人。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系主任,社会学和人口版学博士生导师,《权南开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管理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小组专家组成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社会工作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及其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副会长、天津市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Global Social Policy”杂志编委、香港“China Social Work”杂志编委、《社会》杂志编委、《中国社会学年鉴》编委。
㈩ 施拉姆的人物简介
他建立的传播学研究机构有:衣阿华大学舆论调查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研究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施拉姆一生著述颇丰,是美国传播学的主要奠基人和集大成者,被誉为“传播学之父”、“传播学的鼻祖”。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那时候,人们还未受到媒介传播的影响,只有在教堂里面才有信息传播的痕迹;因此,施拉姆很注重大众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
施拉姆善于演奏长笛,曾在音乐学院学习,是马里塔学院的学士、哈佛大学的硕士、衣阿华大学的博士。毕业之后曾在《波士顿先驱报》和美联社做记者和编辑,后期转向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教学,曾任衣阿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
青年时期,他的成就主要在文学创作方面,在《大西洋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了很多短篇小说,曾经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中年时期,施拉姆将目光转向新闻传播学。1949年出版《大众传媒》。收录了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新闻学第一部经典教科书。1956年出书《报刊的四种理论》是对他研究的传播学的总结制作。6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要他写出《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的书籍。
晚年来到夏威夷,创建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人才,形成了“施拉姆学派”。在夏威夷完成了《传播学概论》是第一部系统的阐述传播学理论的著述,是他一生在构建和完善传播学体系的心血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