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提纲
Ⅰ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下知识提纲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后迁都燕京,改为中都。
38、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9、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3、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4、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5、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7、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3、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4、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6、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7、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8、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9、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60、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61、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62、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 的作品《秋郊饮马图》被称为“神品”
63、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 (fU)、蔡襄。
64、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70、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71、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72、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狱”。
73、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发展台湾的经济。
74、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75、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
76、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7、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78、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79、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80、1771年初英勇的土尔扈特部,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清朝伊犁将军和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81、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82、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83、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84、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85、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房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6、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7、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88、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89、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四、列举题:
1、列举唐朝三位著名的诗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难》 杜甫 “三吏”“三别” 白居易《新乐府》
2、列举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党项,都城兴庆 金,都城会宁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材料分析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
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早期的资本家 早期的雇佣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 什么关系?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出现在明朝中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乾隆帝说的
(3)、这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三、补充材料
1.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3.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4.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什么是“贞观之治”怎么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5.唐太宗贞观新政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是什么?
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
6.怎么评价武则天?
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7.什么是“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8.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定义即特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内容: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P.20
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9.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10.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p.34-36
1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
12.赵州桥(平拱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设计者隋朝李春。
13.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的风格: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代主义精神。诗的内容多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14.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飞等。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P.61
15.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
16.成吉思汗的功绩: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农政策。
元代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和制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她的故乡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7.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重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8.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延续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使皇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设了军机处(雍正),并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19.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明朝戚继光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率清军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保卫了东北边境。这些斗争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而且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
20.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18世纪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伊犁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21.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
北京城的构造:有三重,由外往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叫故宫)。
23.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时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24.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此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网络全书”。
25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步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评价: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P.128
24.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影响:清朝实施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参考资料:什么都有
Ⅱ 九年级川教版历史总复习题纲 1、史前时期的人类 2、古代亚非文明 3、 古代欧洲文明 4、 古代文明的交融
近代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大量迷一般的人类化石、人造工具、人造建筑物等人类文明遗迹。这些文明遗迹遗留在地下、地面上、山上、山洞中、海底甚至天上,如2亿年前人类脚印、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埃及的大金字塔、玛雅文明、希腊文明、巨石建筑、月球起源的发现等等。通过现代科学方测定了它们的年代,结果发现,这些文明古迹具有极其遥远的历史,从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直到数十亿年。不仅如此,这些文明还具有极高的科技、艺术、文化水平。
在世界上的许多民族的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中,也流传着关于人类远古时期文明的种种传说,来自不同民族的传说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关于史前亚特兰蒂斯大陆文明的描述等等。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假说,我们人类由猿经过千百万年而进化成人,可是科家学至今却无找到这千百万年的中间过程,找不到猿与人之间的人存在的任何证据;按照通常的认识,人类从最原始的状态到发展到现在的高度文明不超过一万年时间,有文字记载不过5000年时间。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假说,几亿年前不可能有人存在,更不可能创造出高度的人类文明。很显然,达尔文的进化论根本无解释这些远古时期的人类文明。
同时,所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远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数万年到数十亿年前,如多个不同年代的石器。由此,可以推论,这些史前文明不一定属于同一个史前人类文明,很可能存在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即地球人类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着不同的人类文明。
从已出土的或发现的许多史前文明看,它们曾具有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如在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的链式核反应堆,印度发现含铁量达99.72%的铁棍等等都是我们本次人类科技所无达到的。史前人类在地理、天文、艺术、文化水平也有很高的认识和造诣。可以看出,每一个史前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非都一样,而先前的文明水平甚至可能超过后来的文明。
从已发现的或史书记载的内容看,每一处的史前文明的消失似乎都很突然,如大陆在地震和水中突沉海底,在许多大洋底下发现的高大建筑物,以及从地底下挖掘出的多处史前文明遗迹等等可看出,每次史前人类文明在一定时候因遭受毁灭性打击后消失,地球又出现新的人类并逐渐发展出另一次文明,每一次人类文明都似乎经历了一个从出现、发展、进入高度文明到淘汰这样一个过程。
关于史前文明的存在和人类发展具有周期性的看。《转轮》 在“气功是史前文化”一节中指出:“所以认为人类多次文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之后,只有少数人活下来了,过着原始生活,又逐渐地繁衍出新的人类,进入新的文明。然后又走向毁灭,再繁衍出新的人类,它就是经过不同的这样一个个周期变化的。”
本报告先列举了史前人类存在的直接发现,然后对史前人类文明作了较为详细的举例,接下来对史前人类的周期性发展,史前文明消失及原因,对我们本次人类的所应吸取的教训作了初步的分析。
2. 史前人类
考古学家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远古不同时期人类的直接证据,从几万年前至几亿年前的人类脚印到人体的骨骼化石。以下列出部分已证实的发现。
2.1 2.5亿至5.4亿年的人类脚印
三叶虫是2.5亿至5.4亿年前的生物,早已绝迹。美国科学家麦斯特(William J. Meister)在犹他州羚羊泉(Antelope Springs)的寒武纪沉积岩中竟然发现一只成人的穿着便鞋踩上去的的脚印和一个小孩的脚印,长约10.25英寸,宽约0.5英寸,嵌在岩层中,就在一只三叶虫的化石上面。经犹他(Utah)大学著名的化学家 Melvin A. Cook 鉴定这的确是人的脚印4 。
2.2 2.7亿年的人类脚印
1817年,考古学家Henry R. Schoolcraft和Thomas H. Benton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块石灰岩石板上,发现了两个人类的脚印,长约10.5英寸,脚趾较分散,脚掌平展,与长期习惯于不穿鞋走路的脚印相近。脚步强健有力,脚印自然,各种迹象均表明:其压痕是在岩石很软时踩上去的。据鉴定,这块石灰岩石板有2.7亿年的历史5 。
2.3 2.35亿年的人类脚印
在中国云南富源县三叠纪岩石面上发现有4个人的脚印。据考证,这些岩石已有2.35亿年的历史6。
2.4 白垩纪(6500万年前〕的人类脚印和手指化石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 Glen Rose 的拉克西河(R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在恐龙脚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时发现有12具人的脚印化石,甚至有一个人的脚印迭盖在一个三指恐龙脚印上。把化石从中间切开,发现脚印下的截面有压缩的痕迹,这是仿制品无做到的,显然不是假冒的。另外在附近同一岩层还发现人的手指化石和一件人造铁锤,有一截手柄还紧紧留在铁锤的头上。这个铁锤的头部含有96.6%的铁,0.74%的硫和2.6%的氯。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合金。现在都不可能造出这种氯和铁化合的金属来。一截残留的手柄已经变成煤。要想在短时间内变成煤,整个地层要有相当的压力,还要产生一定的热量才行。如果锤子是掉在石缝中的,由于压力和温度不够,就不存在使手柄煤化的过程。这说明岩层在变硬、固化的时候,锤子就在那儿了。发现人造工具的岩层和恐龙足迹所在岩层是一致的,而其它岩层都没有恐龙足印和人造工具。这说明人类和恐龙的确曾生活在同一时代1。
2.5 400万年前的人类上臂肱骨化石
1965年,考古学家 Bryan Patterson 和 W. W. Howells 在肯尼亚的 Kanapoi 发现一件经鉴定为400万年前的人类上臂肱骨化石。加州大学的 Henry M. McHenry 和 Robert S. Corruccini 教授称,此肱骨和现代人的肱骨几乎没有任何差别1。
2.6 200万年前的人类大腿骨化石
1972年在肯尼亚的 Turkana 湖发现的大腿骨化石几乎和现代人类形态十分相似,其年代是在200万年前。
2.7 340万年至 380万年的人类脚印
1976年,著名考古学家玛丽·D·利基(Mary. D. Leakey)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非洲坦桑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东线,一个叫利特里(Laetoli)的地方发现了一组和现代人特征十分类似的脚印,这些脚印印在火山灰沉积岩上,据放射性测定,那火山灰沉积岩有340~380万年的历史7 。脚印共两串,平行紧挨着分布,延伸了约27米。从这些足迹可以明显地看出,其软组织解剖特征明显不同于猿类。重力从脚后跟传导,通过脚的足弓外侧、拇指球,最后传导到大脚拇指,大脚拇指是向前伸直的,而猩猩及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直立行走时,重力从脚后跟传导,但通过脚的外侧传导到脚中指,且大脚拇指向侧面伸出。
2.8 100万年前的人类骨骼
1913年德国科学家 Hans Reck 在坦桑尼亚 Olvai 峡谷发现一具完整的现代人类骨骼,它处在约100万年前的地层中1。
2.9 30万年前的人类骨盆化石、股骨
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在该国北部布尔戈斯省阿塔普埃卡山区,发现了30万年前的史前人类骨盆化石、股骨及一些石制工具8 。
2.10 2.6万年前的135个人类骨骼
1998年5月年美国权威杂志《Science》报道,在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 的 Mungo湖、Willandra 湖附近发掘出2.6万年前的135个人类骨骼、壁炉等史前古器物。在Mungo三号坑出土了一具完整的3万年前的、男子骨架化石,涂抹着赭石染料,手臂叠放在胸前,是按照葬礼仪式埋葬的9 。
3. 史前人类工具和遗迹
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远古不同时期人类创造的劳动工具,如石器等,以及部分史前人类留下的遗迹,这些遗迹或已深埋在地下,或躺在大洋底,但也有直接暴露在地面上,它们具有相当遥远的历史。
直立人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170(或15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1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以上。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
200万年前的人类工具和遗迹
1998年4月6日中国的《人民日报》在第四版以“科学家对‘巫山人’遗址鉴定证实我国200万年前已出现古人类”为题报道:97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北京图书馆徐自强教授率领考察组,在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巫山人”遗址进行挖掘考察时,发现了大量旧石器。经过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院士等权威学者的鉴定,这些在与“巫山人”同一地层里发现的石器一样,都带有人工打击的痕迹,是古人类所使用的工具,这一结果,再次有力地证实了200万年前“巫山人”的存在。巫山人类化石首先是由黄万波于1985年在龙骨坡发现的。从1988年到1996年,美国Iowa学、北京大学考古系、中科院地质所等5单位先后运用古地磁、电子自旋共振、氨基酸测定等三种方法对这些化石进行鉴定,显示其地质年代距今约为200万年。1995年美国古人类学家石汉博士和黄万波合作在权威科学杂志《Nature》第6554期上发表了“亚洲的早期人类及其人工制品”一文,报道了他们的发现。由于当时只挖掘出2件石器,当时学术界对“巫山人”是古猿还是人存在争论,这次最新发现结束了这次争论。
200万~240万年前的人类工具和遗址
1999年6月2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以“我国发现迄今最早人类遗迹”为题报道,中国古人类研究又获得重大突破。中国考古学家在对安徽繁昌人字洞进行发掘时,发现大量石制品和骨制品。经专家联合鉴定,确认这批石器是200万年至24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遗迹,从而把人类在亚洲出现的历史又提前了至少30万年。新闻配发的评论指出,人类起源问题,多年来一直是考古专家和古人类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国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最早的人类化石;随着大量化石的出现,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在不断修正。
9千年前的人类城市遗址
1998年美国权威杂志《Science》11月20日报道了考古学家Tim Appenzeller、Daniel Clery等人在亚洲西部半岛安纳托利亚(Anatolia)发现一个九千多年前的城市遗迹。
80万年前百色古人类石器和遗址
中、美等国专家最新联合测定出中国广西百色打制石器的年代在80万前。 人类起源计划署首席科学家理查德.波茨说,百色的旧石器是迄今为止在东亚地区发现数量最多、判断年代数据最精确的人类遗址。它的精巧程度和遍布整个盆地的情况,与同时期非洲的阿舍利文化发展的程度相近。它证明了8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的古人类制作工具的技术与非洲的古人类一样成熟。
5500万年前石器工具
1880年,地质学家J.D.惠特尼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波山(Table Mountain)地下300英尺的地方挖出的各种石器工具作鉴定,发现有类似现代的杵一样的工具。据测定,发现这些工具的地层年代是在五千五百万年前[1]。
350万年前的人造工具
1887年考古学家Florentino Ameghino阿根廷的海滨、一个叫Monte Hermoso的地方,发现了350万年前的燧石、雕刻的骨头化石及古代壁炉等,证明那时就有人类生活。
欧洲吸纳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古希腊的文明成果,这几个地区相距不远,没有大的地理障碍,曾出现的很多大帝国不断地使各自的文化得以充分地交流。从北大西洋到印度河的诸多灿烂的民族文化、诸多辉煌的大帝国,无不激发欧洲各民族的梦想和灵感。
古代欧洲文明发源地:
古希腊 ——希腊文明
古罗马 ——欧洲文明
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两种。其中,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是区域文明之间暴力冲突的典型事例,而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一个希腊化时代。马可·波罗的传奇故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又是长时间来和平交融的脍炙人口的感人事迹。人类不同区域文明正在暴力冲突与和平交融中由独自发展走向整合,其间,伴随着灾难,伴随着和平。它让人们领悟到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流中不朽的向往,暴力冲撞也同样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古代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明传播与交流主要是通过1.领土的扩张2.商路的传播.两种方式实现的. 唐朝跟西方的阿拉伯大帝国打了一战...(这个初中,高中的历史书是故意忽略的...就是历史上那个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大帝国....叫恒罗斯战役) 别说战争没有交流与转播啊.....唐人成为中国人的称呼就是这样来的.造字就是这样传入欧洲的...(马可波罗的书就是这个战争才有人相信.)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两种。其中,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是区域文明之间暴力冲突的典型事例,而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一个希腊化时代。马可·波罗的传奇故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又是长时间来和平交融的脍炙人口的感人事迹。人类不同区域文明正在暴力冲突与和平交融中由独自发展走向整合,其间,伴随着灾难,伴随着和平。它让人们领悟到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流中不朽的向往,暴力冲撞也同样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
主要有两种方式:战争与和平交往。
战争把历史上一些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强行的联系到了一起,从而加强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例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
和平交往有利于促进不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便于他们之间的借鉴互惠。例如:马可波罗东来、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阿拉伯数字。
1、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是由古代埃及人创造的,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2、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要人“忍耐服从”。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在位时,佛教由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
4、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5、伊斯兰教: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它们的经典是《古兰经》。
6、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7、《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的。
8、索福克勒斯是古代希腊著名的悲剧作家,他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
9、《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10、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是麦加大清真寺,位于今天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
11、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Ⅲ 七年级下册川教版历史复习提纲
第六学习主题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年号为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朝,统一全国。隋文帝统治期间,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2. 626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他以贞观为年号。他进行改革
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
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意义: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3.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重用姚崇、宋 等。
4. 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四为唐玄宗。他的主要年号是开元。开元年间,他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为官②采取措施发展生产③唐玄宗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④废除严刑苛法⑤倡导节俭。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 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隋朝建立和统一全国后,急需大批人才。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发展。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唐朝的科举考试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6.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把金成公主嫁给尺带珠丹,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
7. 南诏是彝族和白族的先民。8世纪初,蒙舍诏统一个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8.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唐玄宗册封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9. 唐朝时,日本派很多“遣唐使”来到中国,其中的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是为中日的文化做出了贡献。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难,六次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10.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唐朝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求取佛经,攥写《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page]
第七学习主题
1. 916年,生活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在首领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2.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 11世纪初,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4. 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5.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上京。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军灭北宋。1127年,赵构重建宋朝,以临安为都城,历史上称为“南宋”。在众多的抗金雄师中, 以岳飞领导的岳家军最为突出。
6. 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我过南方的农业得到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南方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到的提高②扩大了耕地面积③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和经济作物的大量栽培。
7. 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此后,棉纺织业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一个重要行业。南方的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8. 北宋时期一种名叫“交子”的纸币在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南宋时,发行了纸币“会子”。
9. 南宋都城临安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有广州、泉洲等。政府在这里设市舶使进行管理。
10.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②带来先进的劳动工具、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等③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④南方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多地开发和利用,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11.两宋时,麻布仍是主要衣料,不同的行业的人,穿着不同行业特征的服装,妇女服装 样式变化最多。
12.两宋时,北方人仍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人仍以大米为主食。
13.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城内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里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勾栏”。南宋都城临安也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城内供人民娱乐消遣的场所叫“瓦舍”。
14.12世纪时,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落。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5.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大京(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政权灭亡。1279年,南宋残余势力最后被消灭,元朝统一中国。在元军向南推进的过程中,遭到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
16. 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元朝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大批汉族人士为谋士,推行汉制,进行改革。①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增设宣政院,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度曲军政事务的管理。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③元朝还设置了澎湖巡检司作为管理琉球(今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④忽必烈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多次下令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人民开荒种粮。他向全国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棉布开始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⑤忽必烈统治时期,政府还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使因年久失修,不能贯通的南北大运河又畅通了。⑥意义:这些措施,巩固了元朝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都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17. 民族关系的发展:①原因: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②表现:原已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人同当地汉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在一起,被统称为汉人。一些由中亚、西亚迁到中国居住的各族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并且都信奉伊斯兰教的新民族——回族。
[page]
第八学习主题
1.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2. 明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军权。①废除丞相制,以谋杀的罪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②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明朝统治者还利用厂卫制度实施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
3.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皇太极继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打败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顺治帝迁都北京,逐渐建立对全国的统治。雍正时,建立了军机处,它是皇帝专权的工具。
4. 明清时期,仍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但考试的内容和文体的形式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题目选自四书五经的文句,考生答卷必须按照呆板的格式书写,所论述的内容须遵循宋朝朱熹的《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所谓的八股文,八股取士是明清同志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有力措施,它禁锢了人们是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5. 文字狱是同志者为了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在历史上以明清时期最厉害,清朝文字狱达到顶峰。在文字狱的威胁下,人们不敢谈论政治,惧怕作文写诗,大批书籍被焚毁,不少人死于冤狱。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命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05年,郑和率船队从刘家巷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最后到达印度古里后返回,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在以后的20多年里,郑和又率船队六次下西洋。他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7. 明朝中期,倭患严重,戚继光奉命到浙东一带抗击倭寇(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武装集团,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这些人被称为倭寇)。他组建了“戚家军”。1561年台州战役以后基本上扫除了浙江沿海的倭寇。几年以后东南沿海外寇基本平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彪炳千秋。
8. 17世纪20年代,荷兰殖民者霸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2万多人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攻破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据点赤嵌楼,并将荷军围困在台湾城长达数月。1662年初,荷军投降。被荷兰殖民者盘踞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民族英雄郑成功在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9. 郑成功死后,其子孙争权夺利,致使政治日益腐朽,势力大减,台湾又面临被侵略的危险。为此,康熙皇帝命施琅率军武力统一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10. 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建立城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两次派兵打败俄军,战后,沙俄政府与清政府就中俄边界问题进行谈判。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通过平等谈判,签定了《尼布楚条约》。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
11. 清朝时期,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先后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并且由驻藏大臣督办。驻藏大臣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清朝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2. 17世纪清政府平定葛尔丹叛乱和18世纪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以后,为了加强对北部和西部边疆的统治,先后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梨将军,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起了重要作用。
13.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在辽阔的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维吾儿等5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4. 清朝康熙到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出现在封建社会末期,盛世之中潜伏着危机。乾隆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腐败,军队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15. 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统一台湾后,“海禁”政策一度放宽,并开放广州、宁波等地作为对外贸易港口,到乾隆年间,面队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又加强了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布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章程和条例,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page]
第九学习主题
1. 隋唐时,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时,雕版印刷术进入了全盛时期。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刻印的《金刚经》。
2. 北宋中期,毕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更先进,很快得以推广,不久传到日本、朝鲜,元朝时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400多年后,欧洲才有活字印刷。
3.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指南器具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的国家。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4. 唐朝时,炼丹家们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了各种火器。13世纪——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 隋朝时,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了赵州桥,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6. 隋炀帝时,在天然河道和前人开凿的运河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7. 元朝统一全国后,又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缩短了运河的距离。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8. 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多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多千米,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9. 故宫又叫宫城,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10.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全书图文并茂,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还流传到日本、英国、法国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11. 《天工开物》是明朝末年宋应星的代表著。全书广泛记载了各地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方法等,着重叙述了纺织、造纸、烧瓷、采矿、冶炼等手工业生产的过程和技艺,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这本书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12.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成的一部编年体史学巨著。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史料翔实丰富,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13. 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小说在明代繁荣起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称明代“三大奇书”。
14.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史书《三国志》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以魏、蜀、吴三国斗争为中心,曹操和刘备的矛盾为主线,出色描绘了三国时期大规模的政治、军事斗争,勾画出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时代风云,寄托着希望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理想。
15. 《水浒传》是施耐庵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写成的一部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他细致而生动的描写了农民起义曲折发展的过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英雄气概。
16. 《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17. 清朝时,小说创作继续发展。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全书以贾府盛衰为主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核心,广泛深入的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18.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的断崖上。至今保存着北朝、隋唐、宋元等时期的近500个洞窟,其中大部分是唐朝时期开凿的。洞中有大量精美生动的彩色塑像和壁画,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窟之一。
19. 云冈石窟屹立在山西大同武周山麓,石窟开凿与北魏中后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始大规模修建的,其中最大的窟龛是奉先寺卢舍不那佛龛。莫高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被称为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20. 唐朝时的张旭和怀素草书中代表,他们并称为“癫张醉素”,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讲究形式,严格规范,形成颜体和柳体。宋代著名书法家有苏轼和黄庭坚。元朝书法家赵孟 综合历代书法特征,创造出“赵体”。
21. 人物画在唐朝时进入黄金时期,著名的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有《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吴道子被称为“画圣”,他的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风俗画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是徐渭。
Ⅳ 中考历史提纲 川教版
http://www.jsyhzx.com:8080/lishi/Article_Class2.asp?ClassID=25&LayoutID=1
初中历史复教学网制 >> 文章 >> 教学设计 >> 课标川版
看看这些有用不?
Ⅳ 急求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一、知识要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后迁都燕京,改为中都。
38、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9、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3、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
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4、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5、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
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7、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3、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4、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
华景象。
56、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
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7、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8、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
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9、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
炮等。
60、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
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61、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62、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 的作品《
秋郊饮马图》被称为“神品”
63、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 (fU)、蔡襄。
64、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
伟大航海家。
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70、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
71、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72、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
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狱”。
73、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
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发展台湾的经济。
74、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
海防。
75、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
布津。
76、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
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7、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78、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
政府批准。
79、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
西北地区的管辖。
80、1771年初英勇的土尔扈特部,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清朝伊犁将军和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
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81、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
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82、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83、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84、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85、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
“机房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
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6、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
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7、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
,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88、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
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
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89、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
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
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90、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
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91、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郑板桥《兰竹图》、东洪绶《西厢记》画
的插图。
二、问答题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
(2) 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
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
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都长安规
划整齐,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4)、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第二:自给自足的
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三: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
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
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四、列举题:
1、列举唐朝三位著名的诗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难》 杜甫 “三吏”“三别” 白居易《新乐府》
2、列举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党项,都城兴庆 金,都城会宁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材料分析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
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早期的资本家 早期的雇佣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 什么关系?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出现在明朝中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乾隆帝说的
(3)、这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三、补充材料
1.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
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
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3.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4.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什么是“贞观之治”怎么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
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5.唐太宗贞观新政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是什么?
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
6.怎么评价武则天?
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
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
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7.什么是“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
、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8.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定义即特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内容:科举中常设
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P.20
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
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
,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9.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
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10.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
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p.34-36
1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
12.赵州桥(平拱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设计者隋朝李春。
13.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的风格: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
“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代主义精神。诗的内容多
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14.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飞等。
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P.61
15.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南方
经济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
16.成吉思汗的功绩: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农政策。
元代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和制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她的故乡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
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7.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重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
作《窦娥冤》。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8.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延续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使皇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废除了宰相制
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设了军机处(雍正),并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阻碍了
中国文化的发展。
19.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明朝戚继光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率清军
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保卫了东北边境。这些斗争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而且为经济
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
20.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18世纪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伊犁等地设
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
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21.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
北京城的构造:有三重,由外往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叫故宫)。
23.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
修筑的。长城时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24.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此书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网络全书”。
25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
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步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
小说的颠峰。
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评价:郑和下西洋加强
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P.128
24.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影响:清朝实施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
Ⅵ 有没有今年的七年级川教版历史的复习提纲啊上期的
就是啊
各位老师帮帮学生的忙啊!!!
学生是被自己的历史老师逼着整复习提纲的~~~
希望有的老师可怜下学生我啊~~
学生再此感激万分啊!~~
哎!!!
Ⅶ 四川版七年级下册中考历史复习提纲2013年
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一、隋朝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1、隋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年号——开皇。
(2)统一:时间——589年,隋军消灭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2、开皇之治
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
(1)政策:
政治: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分科举人)
经济: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
(2)影响: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二、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
1、618年春,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下杀死。
2、几个月后,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3、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三、贞观之治
1、626年(玄武门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贞观之治
(1)政策:
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三省六部指:门下省(审议)、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吏部、兵部、礼部、工部、刑部、户部】
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2)结果: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影响:“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第二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一、女皇武则天
1、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颇有政治才能。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功:
(1)打击旧的氏族势力
(2)发现、提拔人才,(姚崇、宋璟)
(3)重视农业,亲自组织编写农书
(4)轻徭薄赋
过:
(1)重用酷吏,滥杀无辜
(2)崇尚佛教,广修佛寺
3、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朝前发展。
二、开元盛世
1、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期间,主要年号是开元。
2、政策:
(1)任用贤能,亲自考核县令。(任用了姚崇、宋璟)
(2)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3)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4)废除武则天时期的酷刑苛法
(5)倡导节俭。
3、结果:唐朝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创立背景:
(1)原有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2)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2、创立标志: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3、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时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方式。
二、科举制的内容
1、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2、类别: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武则天开创了“殿试”的先河。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这一制度,前后沿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概况: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2、建立政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
3、唐与吐蕃的关系:(历史见证:布达拉宫、唐蕃会盟碑)
(1)通婚: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
唐玄宗时金城公主下嫁尺带珠丹
(2)结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会盟碑。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南诏概况: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建立政权:8世纪初,在唐朝扶持下,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3、唐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1、回纥概括:亦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唐与回纥的关系:
(1)回纥出兵助战:出兵灭亡东突厥,平定安史之乱
(2)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3)经济文化交流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来华
1、遣唐使:(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者)
(1)目的: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
二、鉴真东渡
1、鉴真东渡日本六次。
概况: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
作用: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使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称。
代表地:唐招提寺
三、玄奘西行
1、天竺概况:古称印度半岛为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
2、玄奘西行:
成就:
(1)把大量佛经译成汉文
(2)根据旅途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意义:玄奘为中国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最出了突出的贡献。
地位:玄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第六课、辽、宋、夏、金的并立
一、民族政权的并立
名称 建立名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族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党项族 1038年 元昊 兴庆府
金 女真族 1115年 完颜阿骨打 会宁
南宋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临安
中国历史上第二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1、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名为辽。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陈桥事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1、辽与西夏的战与和:
(1)战:澶州之战,1004年
(2)和:澶渊之盟,1005年,双方边境稳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
2、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1044年,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贸易市场,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
三、南宋与金的对峙
(1)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后人又另立赵构为宋高宗,建立南宋。
(2)南宋抗金英雄岳飞
(3)宋金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第七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1).南方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圩田、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
(2)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苏州、湖州
(3)原产北方的小麦、粟、豆在南方扩大种植
(4)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
(1)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2)南方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业中心
(3)南方的丝织业、造纸业、造船业都很发达
3、商业:
北宋时商业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纸币名称】交子 【发行时间】北宋时期 【出现地点】四川地区
【历史地位】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
【评价】纸币毕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荣的商业都市。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有广州、泉州等。
政府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
二、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3)南方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
2、过程:
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
三国——开始南移
唐朝中期以后——转移速度加快
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
3、苏湖熟,天下足:
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第八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衣 两宋时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妇女服装样式变化最大。
食 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北方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方吃猪肉和鱼多。宋代时,普遍食用植物油。饮酒之风,已十分盛行。城乡居民蒸煮食物仍以柴草为主,东京等地烧煤已普遍。人们已食用素食。
住 宋代农民多住在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
行 宋代富人外出办事,多乘各式各样的轿子或马车。一般百姓以牛车、驴车为交通工具,南方轻舟小船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南宋海外贸易发达,用指南针导航。
二、城市生活的剪影
1、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有夜市、晓市,还有专门娱乐的“瓦子”,里面的勾栏还可以进行舞台演出。南宋临安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市内的摊点叫行或团。
2、喝茶品茶是宋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1、都市商业繁荣 2、经商时间长 3、娱乐活动商业化
4、方便商业贸易的纸币的出现 5、对外贸易活跃
第九课、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
1、成吉思汗病故后,蒙古先灭西夏,再灭金。
2、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南宋残余势力被消灭,元朝统一中国。
4、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5、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元世祖改革
1、治国措施:重用汉族人士,推行汉制。
(1)政治上:
A、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增设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的军政事务)
B、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C、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
(2)经济上:重视农业、推广棉花种植、治理黄河。
2、作用:这些措施,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都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都市。
3、在元朝,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的发展
1、原因:元朝的统一,为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2、表现:
(1)契丹族、女真族与汉族融合,被统称为汉人
(2)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信奉伊斯兰教)。
第十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和君权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秋,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2、加强君权的措施:
(1)朱元璋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取消了中书省,权分六部。使皇帝直接控制了国家的军政大权。
(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
(3)明朝统治者利用厂卫制度实施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
二、清朝的建立和军机处的设立
1、清朝的建立和入关:
(1)后金的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
(2)清的建立:皇太极继位后,将族名由“女真”改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3)入关: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打败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清顺治帝迁都北京,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设立者:雍正帝,乾隆时进一步加大权力。
(2)职能:跪受皇帝旨意,传达执行。
(3)特点: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4)作用: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三、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1、八股取士
(1)选题范围:《四书五经》
(2)行文观点:宋朝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3)实质: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
(4)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2、文字狱
(1)目的:为了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
(2)含义:是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
(3)危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第十一课、明朝的对经济文化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时间:明成祖,朱棣时
2、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
3、概况:
(1)时间:1405-1433年
(2)次数:7次
(3)第一次下西洋:
时间:1405年
出发地:江苏刘家港
路线: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最后到达印度古里返回。
(4)最远到达地区:船队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
(1)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2)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3)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5、郑和成功的原因:
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当时明朝前期经济的发达,政治的稳定,国力的强盛,郑和个人的优秀品质。
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1)概况:
最早的时间:唐朝
加速:郑和下西洋后,明朝后期超过10万人。
(2)贡献: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与当地人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三、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1、利玛窦(意大利人)和汤若望(德意志人)。
第十二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一、戚继光抗倭
1、倭寇的含义: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武装集团,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人们称这些人为“倭寇”。
2、时间:明朝中期
3、原因:明朝中期,朝廷腐败,边防松弛,推行海禁政策,以致倭患日益严重,致使东南沿海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4、概况:招募当地农民和矿工,组织戚家军。
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清浙江倭患。
5、戚继光抗倭成功的主要原因:
(1)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
(3)与军民密切合作。
(4)戚继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17世纪20年代,荷兰殖民者霸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
2、经过:1661年,攻破赤嵌城,又收复台湾城。1662年初,荷军投降,收复台湾。
3、意义: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三、雅克萨之战
1、背景: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
2、概况:1685年第一次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
3、《尼布楚条约》
(1)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通过平等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
(2)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第十三课、清朝对边疆的治理
一、清对西藏地区的治理
1、册封: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2、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
职权: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享有行政、财政、外交等方面大权;督办“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
3、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
4、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清对台湾地区的治理
1、收复台湾:康熙帝,1683年。(康熙帝决定用武力统一台湾)
2、设置台湾府: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省,隶属福建省。
3、作用:台湾府的设置,巩固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三、清对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治理
1、对蒙古:
背景:平定葛尔丹叛乱
名称:乌里雅苏台将军
管辖:北疆(蒙古)
2、对新疆:
背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名称:伊犁将军
管辖:西北(新疆)
3、作用: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清朝的疆域:
1、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南到南海诸岛。
2、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是拥有50多个民族的多民族统一国家。
第十四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一、康乾盛世
1、定义:清朝康、雍、乾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盛世表现:
(1)农业: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扩大。
(2)手工业:
①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艺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②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
(3)商业:商品流通更加广泛,商业更加发达。
二、社会危机:
1、表现:
①土地兼并严重。②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腐败,军队腐朽。
③阶级矛盾日益加剧。④对外闭关锁国。
2、影响: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三、闭关锁国
1、含义:清朝推行严格限制中外贸易交流的政策。
2、形成及原因:①严厉海禁: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②一度放宽:统一台湾后,外部威胁已解除。
③加强限制:为抵制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
3、影响:
积极: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消极: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多的添加附件了,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