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杂志 » 钛合金期刊

钛合金期刊

发布时间: 2021-03-05 05:49:07

Ⅰ 乒乓球底板,马琳,钛合金+碳素

你说的就是那个 是6月的期刊

Ⅱ 求助《机械设计与制造》杂志今年8月份期刊的封面与目录图片或是PDF文件,急用!谢谢! 急 急!

1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义耳赝复体设计唐斯扬;李彦生;1-2

2

三次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插补算法的研究陈伟华;张铁;3-5

3

半挂车牵引座鞍体的有限元模态分析陈秀梧;何仁;5-7

4

基于嵌入式WEB多功能家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孙进华;蒋梁中;8-10

5

基于AutoCADVBA的直线度和圆度误差评定软件的设计李军;李苏红;11-12

6

基于曲率的二维弯曲回弹补偿计算方法朱寅;陈振教;阮锋;周驰;廖娟;13-14

7

SLM激光快速成型设备的设计与开发陈光霞;曾晓雁;15-16

8

基于Pro/E的多头ZA蜗杆的全参数化设计孙剑萍;汤兆平;17-18

9

散乱点云的拓扑结构重建算法的研究倪敏敏;何雪明;薛莹;邓杨;19-21

10

鼓风机叶轮过盈配合的有限元数值仿真陈启明;黄文俊;胡四兵;王鹏亮;于跃平;21-23

11

装载机侧置式油箱的有限元分析与改进设计王虎奇;何海钊;卢海燕;24-25

12

圆柱滚子轴承内圈在冷辗扩有限元分析中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闫素倩;杨伯原;张洛平;26-27

13

R型变压器铁芯裁剪曲线算法研究欧阳玉平;郭帅;戴乐寅;28-29

14

齿轮的参数化设计与三维建模的方法研究何幸保;高英武;汤楚宙;罗军;30-32

15

单缸柴油机喷油系统的模拟计算与试验研究徐振伟;尹必峰;刘胜吉;李菁;张新;程用科;32-34

16

顶驱动力水龙头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邱亚玲;贺敏;王维;杨德胜;莫丽;35-37

17

打结器试验台的设计布库;万其号;李岩;黄伟;37-39

18

剪刃侧隙对飞剪剪切断面质量影响的有限元分析王勇勤;吴沙;严兴春;赵才华;40-41

19

基于叶素-动量理论及有限元方法的风力机叶片载荷分析和强度计算赵峰;段巍;42-44

20

基于原型的义肢机构的创新设计周万春;周铜;王栋;45-46

21

一种小线段的非对称S曲线速度规划与前瞻算法陈光胜;梅雪松;47-49

22

ITER内馈线支承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傅丽莹;许贤良;宋云涛;陈永华;50-52

23

高精度超声波辅助珩齿装置设计张秀亲;王时英;吕明;53-55

24

衬套离散化建模方法在汽车悬架仿真分析中的应用柳杨;55-57

25

基于VC++的STEP-NC程序生成器研究及实现陈伟雄;姚锡凡;58-60

26

神经网络在冷剪机曲轴优化中的应用梁伟;王杰;王玫;60-62

27

喷炬新模型在平面喷涂轨迹优化中的应用研究龚俊;陆保印;曾勇;63-65

28

新技术在滚切剪机设计中的应用楚志兵;董军;黄庆学;66-68

29

基于NX的复合机床后处理器开发与应用夏爱宏;戈迎喜;69-70

30

微孔砂轮射流冲击内外冷却技术在钛合金磨削中的应用研究陈晓梅;张德明;靖崇龙;许建伟;周久兵;窦智宇;李志春;71-73

31

混沌粒子群算法在电液伺服阀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田婷;贺利乐;74-76

32

复杂曲面零件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邓海祥;诸进才;何超杰;76-78

33

三相分离器设计及其应用蔡金龙;韩永嘉;张鹏宇;郑志;79-81

34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作业车间调度中的应用研究孙华;戴跃洪;81-82

35

一种新型工业电加热器的开发与应用华同曙;丁建宁;谭克;李锦春;83-84

36

基于键合图的多能域耦合系统自动化建模与仿真王中双;刘德刚;85-87

37

三元催化器的消声特性研究张兆合;张浩;88-90

38

涡轮增压器用电液比例阀电磁铁的研究张宜华;屈盛官;宋现锋;李小强;夏伟;91-93

39

空气主动悬架自适应Fuzzy-PID控制研究陈立付;潘公宇;张庆庆;94-96

40

微矩形沟槽热管传热极限模型和实验研究练彬;欧元贤;97-99

41

点火线圈骨架导线接触片弯曲设备研制周潘伟;谈士力;周涛;100-102

42

一种新型的多足仿生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研究臧红彬;103-105

43

纵向拼焊板V形自由弯曲及回弹模拟研究齐麦顺;105-107

44

基于COSMOSWORKS的固定球阀密封比压的分析研究郝刘峰;彭龑;秦立林;108-110

45

基于UG平台的离心泵叶片的三维几何建模及优化王宏伟;余学军;刘小兵;张惟斌;110-111

46

汽车前轴制坯辊锻工艺分析与三维数值模拟李如雄;王金铝;112-114

47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案选择时高伟;王优强;孙文丽;114-115

48

基于ANSYS的轴向磁化磁环位置特性的研究贾东方;汪希平;李文鹏;田丰;钱婧;116-118

49

强化传热微沟槽圆管压扁变形过程研究邓大祥;118-120

50

端面法磨削玻璃时减振技术研究李晋;程全;武良臣;121-123

51

Ni-P-MoS_2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及自润滑性能研究曹剑;123-125

52

基于IMAGEWARE风扇叶反求与快速原型制作王小军;126-127

53

不同工质沟槽式微热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何中坚;周宏甫;128-130

54

基于组件元的机电产品多领域集成方法研究雷春丽;芮执元;131-133

55

沟槽式微热管弯曲变形特性研究陈伟彬;133-135

56

异形瓶分件供送变螺距螺杆的三维实体建模李军霞;史荣;姚云峰;高静娜;136-138

57

逆向工程实体模型重建技术研究慈瑞梅;139-141

58

干式串联铁心电抗器振动噪声控制研究刘旺玉;李静;张勇;朱江;141-143

59

多功能制孔执行器的研制罗和平;刘春时;李焱;林剑锋;闫海;张传思;144-146

60

基于电磁力反馈的浮力测量系统研制任丰兰;邵家云;146-147

61

汽轮机低压缸漏汽的原因分析与研究肖增弘;孟召君;王雷;王中利;148-150

62

风场风速特性的研究张舜德;高文元;王现青;褚金;150-151

63

基于MRDS的工业机器人仿真研究王宏;张东来;李兵;152-154

64

基于OpenGL的喷涂机器人喷枪轨迹优化仿真胡裕渊;赵德安;姬伟;李发忠;155-156

65

XK714G数控铣床经济切削状态下零件尺寸精度试验研究姜志宏;张晓莉;157-158

66

双足移动型爬壁机器人吸盘力学性能研究毛志伟;杨志斌;周少玲;张华;郑国云;159-161

67

移动焊接机器人滑模控制研究王武;赵正印;葛瑜;162-163

68

基于蚁群算法路径规划的收敛性分析刘军;刘广瑞;164-165

69

基于冷镦机理的绿色切削技术的研究朱红萍;李莉敏;陈沈融;阮和根;166-167

70

开放式机器人解释器的研究王浩;谢存禧;167-168

71

基于反演的机器人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薛小峰;高阳;田志祥;169-170

72

基于EMC2的并联运动机床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李滨城;杨丹;顾金凤;171-172

73

移动机器人的准滑模控制研究高阳;薛小峰;田志祥;173-175

74

基于单因素实验的钛合金砂带磨削砂带寿命研究及分析肖贵坚;黄云;黄智;刘瑞杰;175-177

75

一类新型全解耦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构型设计石志新;叶梅燕;178-180

76

基于SolidWorks的巡线机器人机械本体设计及越障运动仿真余晓鑫;田联房;王孝洪;毛宗源;贾宇辉;180-182

77

基于单片机控制小型开放式数控平台设计叶健敏;高志;胡秀亮;王涛;183-184

78

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冯巧波;周佳骏;185-186

79

超声内圆磨削系统新型振子的仿真和实验研究殷振;李华;李艳;谢鸥;187-189

80

面向SolidEdge的参数化标准件图库开发方法王小虎;殷国富;徐雷;190-192

81

PEMFC系统数据采集性能研究李宗涛;刘小康;袁伟;潘敏强;193-195

82

高速列车轮轴过盈配合性能分析卢萍;崔大宾;王宁;196-198

83

铝型材挤压成形过程金属流动状态的数值模拟王尧;周照耀;潘健怡;刘亮;吴苑标;198-200

84

立式加工中心立柱结构动态分析与优选刘江;唐传军;张旦旦;201-202

85

货车保险杠低速碰撞性能仿真张立;钱立军;吴阳年;203-204

86

基于ANSYS滚动直线导轨副钢球制造误差的研究孙俊兰;姜大志;205-206

87

基于模糊控制的风力发电机组低风速时最大风能追踪控制仿真研究杨晓红;葛海涛;207-209

88

U型立体仓库系统的排队论模型建立及系统作业参数分析董皓;康会峰;赵春艳;杜亚江;蒋兆远;210-212

89

伺服曲柄压力机的刚性连接分析赵婷婷;贾明全;212-213

90

汽车前悬架总成的耐久性仿真研究王成龙;周震华;214-216

91

基于整体应力分析的定模板疲劳强度校核周雄新;欧笛声;216-217

92

用接触法模拟盲孔螺栓的联接作用夏卫明;嵇宽斌;218-220

93

大展弦比机翼结构拓扑优化研究刘洋;王富生;岳珠峰;220-222

94

基于FEM的超声电机设计研究陈兴洲;223-225

95

5BF-3型水果分级机动力学分析周晓蓉;黎培辉;杨坚;225-226

96

飞机柔性夹具的应用与研究吴灿云;王新乡;胡国清;唐实;范柄林;万世明;孙根娣;崔雅文;燕继明;刘明华;227-229

97

连接板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贺平;陶丽君;刘占军;王哲峰;230-231

98

可重构多功能冲压模具虚拟装配及工作过程仿真郭玉琴;辛贺义;231-233

99

冲压模架参数化系统的设计研究辛舟;曹兰兰;234-235

100

短间距正反拉伸工艺及模具改进王立志;赵宇;罗锡;邢记星;236-237

101

基于3DSMAX和VIRTOOLS技术的夹具虚拟装配系统研究范孝良;李玉珍;茅兴飞;237-239

102

特殊形状冲压连接的模具设计王江涛;申明倩;240-242

103

模具数控加工切削参数优化方案模糊综合评价龚肖新;芮延年;242-244

104

基于Pro/E的工业用低速齿轮三维模具设计董渠;王传洋;245-246

105

基于PLM的部队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李英林;汪永超;刘勇;余显芳;金轩;247-249

106

面向协同设计的产品信息模型研究许琦;250-251

107

混流生产车间布局研究王进;樊树海;252-253

108

基于Solidworks轿车门窗升降机铆压平台设计陈华;254-255

109

基于零件族的定制产品自动装配技术研究史俊友;付玲;孙一镔;刘军科;256-258

110

基于AutoMod仿真平台的有色金属立体仓储存放系统仿真分析蒋兆远;康会峰;黄新春;258-260

111

基于影像测量技术的工件主动寻位问题研究王庆霞;李蓓智;261-263

112

太阳能光伏发电二轴跟踪机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陈建彬;沈惠平;丁磊;危凤江;264-266

113

复杂网络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分析谌炎辉;赵辉煌;陈岳坪;胡义华;267-268

114

北京祥升行:光盘印刷刻录机使增值服务变盈利项目269

Ⅲ F35 厉害,还是F22厉害

我个人认为,他们各有千秋,而且不具备可比性! 原因有三: F/A-22A是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双发回,任务重点在对空方答面. F/A-35三型都是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单发,任务重点在对地方面. 要说性能,他们俩也是各有千秋, 虽然F22各方面性能都比F35强但是他的作战效能并不是全都比F35强. 现在社会对比任何事务都是比效能而不是性能.效能是全面的,而性能只是单方面的! F35有许多F22所不具备的功能如,垂直起降,可舰载等等. 所以综合所有已知因素来说,我认为F35比F22要强,主要体现在它的作战效能和任务完成能力方面! 还要说明的是F35并不是单纯的F22的低端机,它的功能是符合大家需要的! 它也不是F22的出口型,因为F22在3年内一定会向北约成员国出口! 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战斗机,F22可以叫歼击机,F35则可以叫舰载机或攻击机. 以上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Ⅳ 求几篇中国期刊网的文献

已发送了 107

Ⅳ 世界最先进战机

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战机 并且已经装备的是美国的F22
F-22战斗机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波音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21世纪初主力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替换美国空军现役的F-15战斗机,在美国空军武器装备发展中占有最优先的地位。2002年9月,美空军正式将F-22改名为F/A-22,确立了F/A-22将兼顾制空与对地攻击双重任务。2005年12月,美国空军兰利空军基地的第27战斗机中队装备的F-22A率先达到初始作战能力(IOC),随后国防部表示F-22A已经达到战备状态。同时美国空军又恢复了F-22这一名称。在2007年进行的一系列演习中,F-22A创造了模拟空战击落144架“敌机”而自身无一伤亡的“神话”。尽管这一数字不可全信,但仍足以佐证F-22A性能的超前程度。
2007年初F-22已经完成交付一个完整的大队,并已开始部署到阿拉斯加和日本冲绳岛。尽管稍后F-22即退回美国基地,但该机已经成为美国干涉东亚事务的重要筹码。2007年8月,美国空军签订了总额50亿美元的多年采购合同,3年内共采购60架F-22战斗机。2007年底,F-22形成完全战斗力。如果预算经费没有大的改变,F-22将在几年内停产,也就是说在其他国家的第四代战斗机开始正式研制之前,F-22将已完成生产装备。
美国空军航空系统部建立了先进战术战斗机系统计划办公室(SPO)。SPO于1983年具体提出了ATF的概念,随后分别向七家主要的航空制造企业发出了各价值100万美元的设计方案合同,包括波音、通用动力、格鲁曼、洛克西德、麦道、诺斯罗普和洛克韦尔下属的北美飞机公司。在要求中,ATF应该能在未来空空、空地战场威胁环境中夺取空中优势,确保美军在全面或高技术的局部战争中夺取绝对的制空权。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要求:低可探测性、高机动性和敏捷性、超音速巡航、较大的有效载荷、具有飞越所有战区的足够航程。同年,通用电气和普·惠公司被选入ATF计划,为ATF研制新型发动机。美国空军希望凭借少量的先进的F/A-22抗击大量技术相对落后的敌机,取得制空权。美国方面称其为制空(Air Dominance)战机。
为了在技术水平上彻底超越F-15和苏联战斗机,SPO不断为ATF增加细节的明确要求。包括甚高速集成电路、主动变弯机翼、高压液压系统、不易燃液压技术、液压传动武器挂架、隐身能力、声控指挥控制、保形传感器、共享天线、一体化飞行控制与推进控制、短距起落、矢量推力、人工智能、先进复合材料、先进数据融合和座舱显示、集成电子战系统(主要包括AN/ALR-94电子战系统和AN/ALE-52箔条投放器等)、通信/导航/识别一体化、变速常频发电机、氧气发生系统以及光纤总线等等。1985年9月,美国空军开始发布招标。到1986年7月,七个竞争方案全部提交。经过空军评审,1986年10月31日宣布洛克希德/波音公司的YF/A-22和诺斯罗普/麦道公司的YF-23方案为优胜。1990年6和9月,YF-23和YF/A-22先后开始试飞。
经过半年多的对比试飞,1991年4月23日,美空军宣布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YF/A-22获胜。这就是F/A-22最早的原型机。91年8月,F/A-22战斗机进人工程制造和发展阶段。首架F/A-22原型机于1997年4月9日出厂,5月29日首飞,生产型计划于2004年开始装备部队。美空军原计划采购438架,现减为339架。
为配合研制计划的进行,许多空中测试平台也应运而生。其中最为特别的是波音757FTB“空中测试平台”。
F/A-22的材料分布图如下。在机身制造上,F/A-22有着许多独创的新技术特点。例如前机身的舭状边缘,世界上最大的钛合金锻件——中机身隔框,传统航空材料(铝合金与合金钢)仅占全重的20%,钛合金比例高达36%,复合材料也达到24%。该机的整体式座舱盖尺寸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米x1米x0.76米的规模,重达163千克,可承受以相对速度1018千米/小时正面的一只1.8千克重飞鸟的撞击。该座舱盖采用聚碳酸脂透明件,厚度达20毫米,强度达到117~196MPa。该座舱因为强度很大,弹射座椅已经无法使用穿盖方式,改为使用火箭抛射方式。F-22后机身前后梁采用了热等静压钛合金铸件的电子束焊接结构。
F/A-22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体、双发双垂尾布局,综合优化曲面外形,截尖菱形上单翼,V形倾斜双垂尾,全动平尾,S形进气道,使飞机的隐身性能和机动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折衷(见题图)。据介绍,F/A-22的雷达反射截面积约为0.1平方米,生存能力比目前的常规飞机提高18倍,作战效能是F-15战斗机的3倍。
F/A-22装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F119-PW-100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55.7千牛,发动机推重比达到10,飞机推重比达到1.1。发动机不开加力时,飞机能以M1.58作超音速巡航30分钟。这一特性对于高速突防、快速通过敌防空区极为有效,并可大大提高空中发射导弹的初始速度,使空射武器没有空带限制,这在双方迎头相遇的超视距空战中尤为重要。同时,超音速巡航能力还有利于快速追击,利用速度优势提高截击能力、扩大导弹的攻击范围和增加攻击机会。发动机装二元俯仰轴推力矢量喷口,可在俯仰方向变化正负20度,使飞机具有高的超音速机动性能和好的低速大迎角性能,最大迎角可达60度。飞机能在空中迅速变换自己的位置,使机头快速指向目标,并能在空中任一位置向敌机发起攻击。F/A-22的爬升率、盘旋角速度、滚转角速度、加速特性、盘旋半径、爬升特性、盘旋角加速度和滚转角加速度等性能都优于F-15战斗机。这些性能指标上的优势使F/A-22具有更强的空中格斗能力,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进行各种超常规机动作战。F/A-22的短距起降能力极佳,能在500米长的跑道上起降。
F119-PW-100在2002年9月获得美国空军颁发的初始使用批准(ISR),标志着该发动机即将投入现役使用。在4000多小时的飞行试验中,F119-PW-100发动机没有发生过一起空中停车或发动机失速的故障,这一极高可靠性的表现是航空发动机历史上前所未有。普·惠公司成功进行了F119的全面的部件和整机试验,其中包括相当于美国空军6年的服役期的耐久试验。严格的试验项目证实了该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全寿命期能力和其他所有部件的基地维修间隔寿命。所有的试验结果都证实了该发动机满足维修性、性能、操作性和结构完整性的要求。
美空军表示:F119发动在整个飞行试验评估中工作良好,满足或超过所有要求,期望F119在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仍保持优良的性能。目前,F119正在进行加速成熟计划AMP的试验,这一计划是F119部件改进计划的一部分。AMP将模拟F/A-22武器系统6到8年的运行时间以及其他恶劣的工作条件。例如,提高了最高涡轮前温度的工作时间,增加加力燃烧室点火器的数目和喷管矢量循环数以及加大发动机的不平衡量使之超出正常预计值。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F119发动机仍具备较好的性能、可操作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迄今为止,普·惠公司已交付36台生产型F119发动机。
F/A-22配备综合航空电子系统。配备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是第四代战斗机的主要特点之一。该系统的特点包括:通过数据总线进行信息传送,采用模块化结构实现结构的简化和资源共享,通过传感器数据融合获取更丰富、准确、质量更高的目标信息,所有作战信息通过平显和多功能显示器显示,为飞行员提供关键的飞行及作战信息,显著降低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通过机内自检和系统重构,使系统具有容错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高性能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使F/A-22具有良好的识别、选择、瞄准、快攻和帮助飞行员决策的能力。
F/A-22配装APG-77多功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AESA),对3平方米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200公里,可同时跟踪攻击30个空中目标,能探测跟踪16个地面目标,并能拦截巡航导弹。另外,它还有很强的侦察能力,所用的电子侦家设备可以比F-4G“野鼬鼠”飞机更精确、快速地测定敌方雷达的坐标位置。美空军还将为F/A-22的APG-77增加合成孔径技术(SAR),以改善其对地武器投放精度。SAR将在F/A-22形成初步作战能力后,作为首个重大改进项目。当SAR成功结合在APG-77上以后,F/A-22采用JDAM攻击时,将使误差减少约50%。由于用SAR部件替代AESA中老式的零部件,要比较便宜,所以从长远观点来看SAR能节省APG-77的费用。下图显示了相控阵雷达的优点,在极短的瞬间内可以进行多项工作。
AN/APG-77雷达可通过F-22飞机上的通用信息处理机(CIP)与其它的传感器和航空电子设备相联。该处理机可对天线的收/发波束方向图进行控制并对所接收到的雷达数据进行处理。这种有源电扫阵列由2000个低功率X波段收/发组件构成。每一辐射单元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是分置的,这种类型的天线可为支持F-22飞机的空中优势提供必需的灵活性、低雷达截面和宽带宽。较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对增加的复杂性、重量和采购成本进行补偿。APG-77采用了砷化镓(GaAs)技术,一个70mm×3mm的收/发组件可产生10W的射频功率。APG-77本身没有数据处理机。F-22上的两台CIP把雷达同F-22飞机上的其它传感器和电子战系统综合在一起。雷达同飞机武器系统的有效接口就是直接通过这两个CIP来实现的。
APG-77具有先进的抗电子干扰能力,预计装机后,F-22将在强杂波和多目标威胁的环境下具有全天候、全向、全高度空/空和空/地作战能力。据2000年期刊透露,APG-77除去具有聚束式合成孔径方式获得高分辨率外,还采用逆合成孔径技术获得超高分辨率(UHR)。由于其分辨率为约0.3米,一个30米长的目标就会有100个像素来确定目标的大小和形状。这种目标的形状识别能力加上回波频谱特征的计算机比对,使该雷达具有一定的“非合作目标识别(NCTR)”能力。
工作方式 空/空:空/空搜索与跟踪,空战机动(ACM,近程空战格斗),边测距边搜索(RWS),搜索高度显
示,边速度搜索边测距(VSR),边跟踪边扫描,单目标跟踪(STT),袭击群目标分辨,改
善上视搜索(远距搜索),战情提示,通过凹口跟踪技术。
空/地:增强实波束地形测绘,扩展地形测绘,多普勒波束锐化(选用地图“冻结”),信标,地
面动目标跟踪,地面动目标显示(GMTI)。
空/海:海面目标检测(选用地图“冻结”,中/低海情),固定目标跟踪,地面动目标显示
(GMTI),地面动目标跟踪(GMTT)。
作用距离 160n mile(用VSR方式对上视/下视迎头目标)
160n mile(用RWS方式对迎头或尾追目标)
80n mile(用增强实波束地图测绘方式对导航地形图和地面目标探测)
40n mile(使用GMTI方式对陆地和海面目标)
10n mile(用ACM方式自动锁定被探测到的第1个目标)
31n mile(用STT方式自动锁定第1个目标)
扫描范围 格斗状态:30°×20°(正常),10°×60°(垂直扫描)
跟踪能力 同时跟踪10个目标
波束锐化 8:1(DBS1),64:1(DBS2)
ISAR 像素的目标尺寸为0.3m,30m长目标有100个像素
天线型式 有源相控阵列
天线直径 约1m
T/R组件 2000个
组件功率 10W/组件
MTBF 整机 400h
天线 2000h
冷却方式 液冷
根据军方对F-22飞机的探测距离远的要求,雷达设计师对有源和无源阵列及其体积、重量和电源作了论证比较后选择了有源电扫阵列。虽然有源电扫阵列在技术和费用方面的风险较高,但能获得较宽的射频带宽并实现远距离探测。6位相移T/R组件设计本身代表了一种复杂的折衷,即对发射功率、效率和增益等参数作相互折衷选择后以得到一个可承受的T/R组件性能结果和可承受的最终成本,对GaAs芯片的多次研制评估后达到这种平衡。接收机使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作为中频接收机的基板,这种LTCC具有导热性佳和重量轻的优点。在激励器、采样数据交换器、通道形成器和阵列环流器基板/汇流环中也均使用了LTCC。在激励器中采用的大量振动隔离措施对频综器的离散频谱产生有效的控制。电源使用高密度电源并采用分布式设计,这样做大大提高了雷达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2001年5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提出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JSF联合攻击战斗机设计的有源电子扫瞄阵列雷达用于F/A-22战斗机的可行性。据诺·罗公司介绍,由于F/A-22的设计方案在该项目进入工程制造与发展阶段(91年8月)时即已定型。因此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JSF联合攻击战斗机的雷达远比F/A-22先进得多。正是由于这种技术上的先进性,使得JSF的雷达系统售价仅相当于F/A-22雷达的一半,重量更轻,作战能力相当,其中空对地目标定位能力比F/A-22雷达还要强。成本问题也部分导致了两种机型在生产数量上的巨大差异。然而,到目前为止,JSF上的系统还没有被批准用于F/A-22上。这是因为系统集成和测试的成本也很高,阻碍了系统被用于其它设计。
武器方面,F/A-22配备一门口径M61A2 20毫米机炮;可挂4枚发射后不管AIM-120C中距空空导弹和2枚AIM-9X近距导弹,还可挂HARM“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AGM-154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GBU-32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ASSM联合防区外隐身空地导弹,WCMD风修正子母弹,GBU-22“宝石路”III型制导炸弹等。炮口和弹舱门均装有能够快速开启的舱门,轻巧敏捷的弹舱挂架还具有快速伸出并弹射弹药的功能。使得这些开口都得到了保护,提高了隐身性能。
2002年4月美空军为使F/A-22具有悬挂标准重量250磅(113千克)的小型炸弹(SDB)的能力,计划将原本设计在武器舱内的环控系统导管去掉。SDB目前正在由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进行竞争。如计划实现,F/A-22战斗机可内挂多达8颗SDB,显著增强对地攻击能力。目前武器舱仅为内挂AIM-120C和JDAM设计,设计时环控系统导管穿过武器舱,不便于挂载其他武器,因此必须移走。环控系统导管的作用在于将发动机吸入的空气引到环控系统,为飞机的航空电子设备和飞行员提供冷却用气体。这项从武器舱内移走环控系统导管的工作,可能在2003财年开始进行。
F/A-22战斗机的空重为13.6吨,最大起飞重量27吨,最大飞行速度M2.1,作战半径1500公里。F/A-22战斗机的研制和生产总费用达到了700亿美元,出厂价格预计每架为7200万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贵的战斗机。
作为第四代战斗机,F/A-22战斗力倍增,而可维修性大大提高。F/A-22将比它所替代的第三代战斗机可靠得多。与F-15相比,F/A-22飞机保障所需的资源明显减少,作战能力却明显提高。这样F/A-22是真正意义上的战斗力倍增器。从F/A-22设计伊始,就注重保障性设计,目的是降低F/A-22的使用与保障费用,由此将使F/A-22飞机20年服役费用只有F-15同样使用年限的一半。过去保障性设计只是在飞机设计全过程的最后阶段才给予考虑;但在F/A-22的飞机部件或系统图纸设计阶段,维修人员就与设计工程师及制造工程师一起,参与飞机部件或系统的设计、制造及维修工作。设计、生产、维修三方在保障性设计方面需要通力合作。生产一线使用的工具,如果对维修保障有用,也推广应用到维修一线。例如,工厂生产线上使用的座舱盖安装吊车,已经应用在部队。F/A-22与F-15相比,可连续出动架次是F-15的两倍,可靠性指标也是F-15的两倍,每飞行小时只需要0.5个直接维修工时,再次出动检修时间是F-15的2/3。此外,部署一个F/A-22中队(24架飞机)值班30天仅需8架C-141运输机,而部署一个F-15C中队则需16架C-141运输机;部署F/A-22中队所需的车间设备(如机轮和轮胎、弹射座椅、飞行员装备等)和飞机备件也都比F-15明显减少。
F/A-22机身底部离地面只有0.9m,这样,几乎所有的部件或系统都在肩膀高的高度范围之内。模块化结构的航空电子系统,采用了目前民用计算机相当流行的即插即用(P&P)技术,排除故障既方便又迅速。机内自检技术可以将故障诊断系统到外场可更换模块(LRM)即可插拔电路板卡,实际上是一个可确定故障等级的专用电子卡。故障过滤技术系统可以确定故障危险等级以确定是否在座舱向飞行员发出提示甚至告警信息。重要故障数据记录使得维修人员知道什么时间什么部件发生什么故障。F/A-22飞机上拥有能为飞行员供氧的机载制氧系统(OBOGS),因此不需要地面液氧设备。为保证飞行安全,在油箱油量下降时,需给油箱充惰性气体。因此,F/A-22拥有机载惰性气体制造系统(OBIGGS),用其输出的氮气给油箱充气。F/A-22还拥有1个辅助动力装置(APU),因此不需要地面电瓶车。F/A-22的操作尽可能简单,例如,只需要4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使发动机启动。总体上看,F/A-22再次出动准备包括给飞机补充油料、弹药,以便飞机能再次升空作战。F/A-22允许航炮装弹和导弹挂装同时进行,而在其他战斗机上,则必须严格按先后次序进行。F/A-22采用单个加油点、单个耗材状态检查点。F/A-22采用气动液压伸缩式导弹发射架,以防飞机再次出动准备期间发生走火。
F/A-22系统具有可靠性高、保障备件少、空运保障量小等特点。它的航空电子系统采用容错技术,当某一电路板发生故障时,系统能自动进行重构。该电子系统应用液冷技术,利于延长系统寿命。此外,在研制期间,航空电子系统就经历了综合分析、研制测试和全规模测试,这些测试比传统的军用标准测试更加严格、时间更长。例如,电子设备测试的热循环次数是军标的10倍,高速震动的振动时间也是军标的10倍。
近期F/A-22武器系统有新进展。美EDO公司从洛克西德·马丁航空公司获得了一份940万美元关于其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发射器的合同,合同还包括140万美元的先进材料采购经费,经洛克西德公司批准,该先进材料将由EDO公司的船舶与飞机系统工厂生产。EDO的首席执行官称,这一合同巩固了EDO公司作为一个用于飞机上的气动发射机构的供应商的地位,这种气动发射机构将在21世纪装备部队。EDO公司的武器弹射产品是公司成长战略的一个核心产品,这种专用产品广泛用在国内和国际的飞机上,包括未来的联合攻击机。这种导弹弹射发射装置称为LAU-142/A AVEL,可使挂装在飞机内部的武器安全与飞机分离。AVEL使用了一种高可靠性、非化学能系统。当在飞行中接到发射导弹的指令时,AVEL系统充气,然后将导弹安全地推射出去,导弹非常迅速地穿过临界空气流动层。
2001年8月,F/A-22研制成功10年后,美国终于下定决心投入巨资批量生产F/A-22战斗机。国防部次长阿尔德里奇宣布,将正式投产F/A-22“猛禽”战斗机,以替代目前正在服役的F-15机群。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承接生产295架F/A-22的生产订单,如果价格成本令军方满意,五角大楼将会增加订数。
由于订购计划的确定,F/A-22的其他试验计划也开始加速进行。如近期F/A-22进行了被弹试验,即抗毁损能力的试验。试验中用高射炮弹向停放在实验室内的F/A-22射击,F/A-22的部分蒙皮损坏,但主要结构未受大的影响。这证明了F/A-22的机体结构可以顶住少量小型高炮炮弹的攻击。
目前美国空军已经为F/A-22战斗机的首支作战联队选定基地,即著名的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首批F/A-22计划于2004年9月进驻该基地,2005年12月将具备初始作战能力。之前美空军根据F/A-22战斗机作战联队驻扎的最终环境影响的声明中有关的信息、分析以及公众的态度,做了详细的研究报告。可见环保力量的强大。最终认为驻扎兰利基地符合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EPA以及政府关于NEPA中环境质量的规定。
具体工作包括:
·在基地建立三个战斗机中队,包括72架F/A-22战斗机和6架备用机。F-15“鹰”战斗机被替换。该工作将于2002年开始;
·在基地为训练和作战部署提供管理;
·为
全长 18.92m
全宽 13.56m
全高 5m
空重 13636Kg
最大起飞重量 27273Kg
超音速巡航时飞行速度 1590km/h
高空最大飞行速率 M1.35
海平面最大飞行速率 1482km/h
升限 15240m

Ⅵ 钛金色的cmyk值是多少

答:钛金色的cmyk值是C5 M15 Y65 K0

Ⅶ 关于钛金属方面的英语

Welding rolling tube,焊轧管
Welding drawing tube, 焊接拉拔管,
Austenitic, 奥氏体,
ferritic铁素体,

Ⅷ 期刊医疗装备2015年第28卷上半月第10期目录

CT和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斌 黎家强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曾庆海 张诗颜

鼻咽癌患者普通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比较分析
刘鹏 陈启文

超顺应性的可回收覆膜分段支架研制
冷德嵘

3D T2-FLAIR增强在儿童感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尹燕 李君伟 李璐 金科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应用
谈晓梅 朱旭明 樊浩翔

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设备的水处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李云 程捷 林宁

胎儿监护仪探头的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法
薛晨辉

早期肺癌CT诊断的特点及误诊原因
刘琼惠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的影像学应用
韩宇欣 闫建华

不同进样方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朱李登

岛津MUX-10型移动X线机故障检修
何金良

放射治疗中宫颈癌患者腹部体轮廓变化对于剂量影响研究
林兴福 王少锋 李奇欣 陈万泉 柏朋刚 陈开强 陈文娟 倪晓雷

迈瑞WATO EX-60麻醉机流量传感器监测失灵的维修
江鑫富

视野及影像失真测试卡的设计与应用
郑立夫 宋连有 姜涛

基于平台概念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
汤静

GEN’S血球仪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
陈善聪

万东高频GFS502型X线机维修实例
许忠 史志阳

医院医学工程师如何做好CT机的维护维修工作
鲍红生

纽邦E360呼吸机电路板维修一例
江鑫富

AK 200S血透机常见故障处理
赵杨

超声诊断仪的常见故障检修
孙宝奇

奥林巴斯CLE—E型胃镜冷光源故障维修
李丹 王瑞洋 甘沁密 陈扑梅 申开州

Vitros 36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反应杯运送模块故障维修二例
周利 陈剑 马明红 尹霜梅 冯磊

ECG-9130P心电图记录仪故障分析
焦进保 王秀容

自制简易呼吸器的储氧袋
李炎丹 黄顺红 邹佩珍

飞利浦64排Brilliance CT的维护与保养
张丽丽

Prospeed FII报错故障分析一例
王坦新 李生军 张东峰

医用冷光源的使用保养及维修
严刚林

A/B超声诊断仪故障实例分析与检修
李维秀 李冬 段爱根 杨立承 蹇林洪 刘云涛

医院X线设备的维护
王峰

消毒供应中心对眼科手术器械实行集中处理
郑培英 庄建荣 陈菊清

强化医学计量管理对保障医疗装备使用安全的影响
李杰

手术室腔镜类精密贵重器械清点表的设计与应用
陆燕弟 孙飚 何瑞冰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对医疗设备采购的影响
郭丽凤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和验收管理
叶海荣 杨智才 许旭光 谭宏峰

导医服务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李春梅 杨天煌 黄雅香

某市初中学生手卫生设施及行为的现况调查
王平 杨新民

医院医用压力容器的管理
冯俊佳

DR设备的日常维护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王建凯

常用化学试剂药品的分类储存管理
文彬 邱丹

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
王清 李玉琴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张翠红 杨柏青

夜光消防疏散通道序号标识牌的设计与应用
祝焕蕾

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及管理系统的开发
马勇

医院信息系统运用与完善
王茜

医疗计量设备的管理现状与改进
丁思德

中心供氧系统供应意外中断的应急演练
黄龙忠

品质管理圈在健康体检漏检弃检中的应用价值
郑晓艳 何冬梅 张湘萍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苏丹

医院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
王清 赵刚 王月虎 李玉琴

医工部组织化进程中的陷阱
陈翀

产科输血不良事件的回顾性分析
周鹏飞 邓芳 张妍 史玲翠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徐峰 王江 卢平 李阳 黄旭 周旋 吴娜

食物过敏症患者48例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
沈加贤

佛山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养老模式调查研究
黄翡翎 潘杰 付利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96例疗效观察
孙川

闽北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
毛惠琴 邓金枝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检测在诊断急腹症中的应用
张兴锋 徐文波 叶丹 毛星星 冯磊

产生外带输液的风险与预防
杨春悟

床边X射线检查的合理使用及辐射防护措施
叶海荣 杨智才 许旭光 吴卓诚

Pilon骨折切开复位胫腓骨双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
周仲侠 王涛 廖纪稳 韩小平 陈刚

婴幼儿先天性脑膜膨出与头皮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汤静 王海 李春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李艳红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未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临床观察
刘绮文 陈春香

CT与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金禄

轻比重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黄丽丽 赵文辉 张玲

输血前血液筛查中新型HBV基因突变及抗原分析的研究
孙玲玲 孙伟峰 张震

远程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
熊会林 何素群 吴燕冰 李丽娟

3.0T MRU在儿童UPJO中的临床应用
孟京志 朱宗明 路旭东

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徐文波 向秀华 张兴锋 叶丹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正压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
冯洁栈 曾金英 邹舒倩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刘佳

天然蜂蜜用于药物外渗治疗的临床效果
吕春梅 吴贞华 周俏华 聂惠敏 邝杏娥 张建华

家庭协作模式及改良式固定在儿童多导睡眠监测连线中的应用
袁远 丁玲

髌骨环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付乐良 苏有琼 吴志雄

氯已定擦浴对ICU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吕春梅 李绮慈 莫韶妹 李杏崧 周俏华 聂惠敏 马洁葵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
刘斌

一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
周俏华 李绮慈 李杏崧 莫韶妹 吕春梅

静脉使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胡玉萍 张舸洋 张强力

低钾血症的原因和治疗
赖正芬

右美托咪定在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毛克江 余志辉 方滨

运用床边核查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应用
李绮慈 吕春梅 莫韶妹 李杏崧

颈动脉线圈在3.0T磁共振颞下颌关节扫描中的应用
张玲霞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王靖 邵德荣 苗仲艳 杨翠珍 马福莲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治疗感染伤口的疗效观察
邓翠芬

曲腿式半卧位在纵隔镜T_(3-4)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应用
任杰平 张培 杨满芳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分析
宋桐杰

MRI化学位移成像对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价值
赵颖 薛晶

早产儿胃食管反流采取头高俯卧位的护理干预
李桂英

输液泵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
周立萍

化疗患者内置PICC管的护理
罗惠欢

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预防PICC局部皮肤过敏的效果观察
甘淑贞 李丽香 林丽婵

血细胞分离机行血液成分采集的护理配合
李碧云 罗晓华 王爱民 陈开松

急性脑梗死颈部血管超声(CUS)的诊断价值
高琪

心导管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邵亚新

应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26例的临床效果
董宝利

急诊宫外孕患者的护理
严波

128层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应用
赖长权

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方园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的手术护理
利雪珍 毛小英 冯结兰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在乳腺切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胡辉

心理护理对临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
宣凌萍

急诊输液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陈丽

人文关怀护理对膝关节镜下手术患者的影响
王艳丽

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需求及信息化管理
袁玲

实习护生责任制在普外科病房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朱红

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郭娟

新生儿胃管的固定方法和部位
祝一平

3M液体敷料和造口护肤粉用于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
曾金英 邓伟英 董娟娜

一例横结肠Dieulafoy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赖珊玲 张海燕 丁婷

护理干预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张瑛

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
高玉红 张赵峰 李冰清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陈简兴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调查
许逢非

紫杉醇过敏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一例
杜宜华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孔大英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及护理
刘春荣

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吴旭萍

健康教育干预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
赵盼盼

应用钛合金网修复胸壁缺损的护理
陈燕萍

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的影响
顾馨

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分析与针对性护理
袁园

一例毒鼠强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
张双美 吕春梅

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的风险管理
陈梦菁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合并宫颈功能不全的护理
杜燕平 孙美好 吴秀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家庭管理
张建

电话随访出院患者的满意度
陈筱凤 马菲菲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张永红

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熊勋爵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围手术期护理
吕肖霞

无创辅助通气撤机失败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琦红 史晓芬 余芳

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
吴少贤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王招英 域春莺 洪群慧

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应用生理性起搏的护理
过庆华 曹文君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的围术期呼吸道管理
周红琴 高佩蓓 陈潇君 王莉洁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
欧碧英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
殷丹

不同护理模式在顺产产程中的效果观察
李淑平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患者的护理
高红莉

舌下腺囊肿切除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骆佳音

Ⅸ 为保证钛合金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应采用的退火方法是

钛合金的热处理兼有钢和铝合金热处理的特点,原则上钢的热处理都可用到钛合金上,但回目前用得较成熟答的是退火、淬火和时效. 退火 退火的目的是消除应力(去应力退火)或消除加工硬化及稳定组织(高温退火). 去应力退火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以便消除机械加工及焊接残余应力.对于大多数合金,退火温度为450~650℃,焊接件保温2~12h后空冷,机加工件保温1~2h后空冷.工业纯钛再结晶温度采用550~690℃,其合金再结晶温度则选用750~800℃,保温1~3h后空冷. 高温退火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对于大多数钛合金退火温度为650~850℃,冷却速度决定于合金的种类.高温退火后,合金的组织稳定,并能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所以目前大多数钛合金都在退火状态使用.

Ⅹ 有关Ti合金(TC18)高温蠕变实验数据的确定

你的问题在这里可能是找不到答案的 【太专业了】
提供一个我个人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案供参考:
我会在TC18适用范围内找出个产品,以该产品的需求强度和操作温度作为第一阶段实验值,再由实验结果作调整
比如说我要用TG6来作为发动机材料,发动机必须满足 800 ℃, 500MPa的条件,所以我将800 ℃, 500MPa定为实验条件。【参考建议】

相关实验方法可依循
一. 蠕变持久试验机适用试验方法标准
1. 国家标准GB/T2039-1997《金属拉伸蠕变及持久试验方法》
2. 航空工业标准HB5195-96《金属高温拉伸持久试验方法》

一般将蠕变应变的控制在0.4%以下 【不是很正确印象有看过一篇paper 是这么写的,很抱歉不记得是哪一篇了】

节录【显微组织对近α型TG6 钛合金高温蠕变变形行为的影响】的试验方法:
在RDW30100 型电子式蠕变持久试验机上测试了TG6 钛合金在600 ℃, 200MPa 条件下的蠕变性能,试验采用圆柱试样,工作部分直径为16 mm,标距长50 mm,采用自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应变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的斜率计算出稳态蠕变速率(最小蠕变速率)。在Philip Quanta−600 型扫描电镜上进行TG6钛合金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预祝研究成功。

提供几篇最近曾看过的期刊论文【仅供参考】

TC18钛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与热处理制度的关系 材料研究学报2009年第1期
中文摘要: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两阶段退火热处理制度的三个温度阶段对TC18钛合金性能、组织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合金热处理温度变化对总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可通过提高中温温度、降低低温温度来提高合金的强度,降低高温温度、提高低温温度可改善合金的塑性,通过降低高温温度或中温温度可提高合金的冲击韧性,显微组织分析表明,TC18钛合金的强度主要受未转变β组织及在其上产生的次生αs相的总的含量、次生αs相的含量、形状的控制;合金的塑性受初生αp相形状及次生αs相的数量、形状控制;合金的冲击韧性受初生αp相的含量及形状控制.

TC18钛合金热压参数对流动应力与显微组织的影响 材料工程2010年第1期
作者: 沙爱学 李红恩
中文摘要: 通过在700~950℃和应变速率0.001~50s~(-1)条件下的热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TC18钛合金应变速率、变形温度对变形抗力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变形温度或降低应变速率,可显著降低TC18合金变形过程中的真应力,与单相区相比,两相区变形抗力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在α+β区变形时,α相和β相都参与变形,球状初生α沿形变方向略有拉长,β相沿金属流动方向形成纤维组织;β相变点以上温度变形时,β相沿金属流动方向呈纤维状分布,在950℃可以观察到再结晶的等轴β晶粒.

两种典型热处理工艺对TC18钛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钛工业进展2009年第6期
作者: 韩栋 奚正平 卢亚锋 张鹏省 杨建朝 毛小南
中文摘要: 采用两阶段退火和固溶强化两种典型的热处理制度,通过力学性能检测、显微组织分析和XRD物相分析,系统研究了整体热处理工艺对TC18钛合金大型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退火态的组织不仅满足强度和塑性匹配,而且断裂韧性KIC值可达75 Mpa•m1/2;固溶强化热处理后的组织虽具有比前者更高的强度,但塑性损失较大,断裂韧性KIC值较低.

BT18y钛合金等轴组织与全片层组织的室温拉伸塑性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第5期
作者: 杨义 黄爱军 徐峰 李阁平
中文摘要: 测试了两种温度固溶后锻态Ti-6.9Al-3.6Zr-2.7Sn-0.7Mo-0.6Nb-0.21Si(BT18y)钛合金棒的室温拉伸性能。 利用金相显微镜、 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该合金的室温拉伸塑性与显微组织的关系。 结果表明: 经920 ℃、 2 h空冷处理的材料为细晶等轴组织, 变形时晶粒间的协调性好, 具有优良的室温拉伸性能, 塑性尤其突出; 经1 020 ℃、 2 h空冷处理的材料为具有晶界α相的粗芯片层组织, 在拉伸变形时, 同时要求相邻晶粒之间、 晶粒内部的相邻α片束团之间相互协调, 增加了塑性变形的阻力, 但残余β相使得材料保持了一定的塑性。 多个视角观察表明: α片束团表现出了方向性, 与拉伸轴夹角较小的片束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 与拉伸轴夹角较大的片束内的β相中间层是拉伸时裂纹的优先形成区。

BT22钛合金及其大型锻件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2010, 24(3)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710016
作者: 韩栋 张鹏省 毛小南 卢亚锋 奚正平 杨建朝 HAN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BT22合金及其改型合金的应用现状,归纳介绍了BT22合金的锻造加工及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BT22合金在两相区低于β_转15~50℃的温度范围内多火次锻造,每火次变形量不低于60%.通过严格控制变形速率和终锻温度可制备出组织均匀、晶粒细小的锻件,经两阶段整体热处理后可获得强度、塑性和韧性的最佳匹配.针对我国的研究现状指出了BT22合金大型锻件制备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BT22钛合金简介 热加工工艺 2009, 38(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陜西,西安,710055;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钛合金研究所,陜西,西安,710016)
作者: 罗雷 毛小南 杨冠军 牛蓉蓉
摘要:介绍了一种高强高韧的钛合金新材料(BT22)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并列出了该合金的合金成分、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合金相变以及热处理工艺.

BT22钛合金固溶冷却过程中温降特性分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0年02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吴晓东 葛鹏 杨冠军 毛小南 周伟 冯宝香
【摘要】: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BT22钛合金固溶热处理后降温阶段温度场进行仿真,并绘制热处理工件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等值图,从温度-时间曲线和工件内部不同部位温度曲线两个角度分析温降的不均匀性。通过对比实测曲线和模拟曲线发现两者的相对误差在2%~5%,同时把实测降温曲线分为3个阶段:快速降温阶段、平缓降温阶段和慢降温阶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显微组织对TC18钛合金应力控制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材料工程2009年第5期
作者: 王庆如 沙爱学 冯抗屯
中文摘要: 研究了片状和网篮两种典型组织对TC18钛合金不同应力振幅下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TC18钛合金低周疲劳寿命对显微组织的变化不敏感.在相同的应力振幅下,双态组织和片状组织的疲劳寿命基本相当.TC18钛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N取决于加载的应力振幅,σmax与N之间呈对数关系,相关系数达0.99以上

不同W含量的片层状TiAl合金的蠕变行为研究 陈文浩 西南交通大学2009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三种含钨(W)量分别为0、1、1.4(原子百分比),具有全片层组织形态的铸态TiAl合金(Alloy 0W、Alloy 1W、Alloy 1.4W)在700℃、大气气氛、不同应力条件下的1000小时长的蠕变性能。在蠕变前后,对三种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显微分析。 研究发现,含W量分别为0at.%,1 at.%,1.4 at.%的三种全片层铸态TiAl合金中,蠕变性能最好的是含1 at.%W的合金,而含1.4 at.%W的合金蠕变性能最差。晶粒尺度对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的蠕变抗力有决定性的影响。细化晶粒度将明显降低合金的蠕变性能。W能起到稳定起到稳定γ和a_2片层的作用。在1000小时蠕变后,含有钨(W)元素的两种合金,其γ和a_2片层保持了稳定,不含W的合金其a_2片层出现了平行分解,a_2片层的含量有所下降。同时还发现一定量的B2+ω偏聚相位于晶界对全片层TiAl合金的蠕变性能是有益的。三种合金的晶内蠕变机制均为位错的滑移和攀移。在蠕变后,合金γ片层内部出现了大量位错,在生成后将向γ片层中心运动,并相互缠积,同时位错无法越过a_2片层运动。

Ti-44Al-5Nb-0.85W-0.85B高温蠕变行为研究
刘学勇 黄泽文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研究了细晶铸态TiAl合金Ti-44Al-5Nb-0.85W-0.85B(at.%)的蠕变行为。合金在蠕变前分别在1260℃和1340℃两个不同温度下热等静处理以得到两种不同的显微结构:经1260℃热等静压处理后,块状B2+ω沉淀相在板条晶界偏析,而在α单相区(1340℃)进行的热等静压处理完全消除了这种块状B2+ω偏聚相。 在700℃,150~300MPa应力下进行恒应力拉伸蠕变实验,研究并讨论了B2+ω偏聚相对合金在不同应力下的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状态的下的该合金即使是在700℃,300MPa应力下经历1000小时长时间蠕变后,仍处于稳态蠕变阶段,没有发生断裂现象。含W的全板条合金显示出了良好的蠕变性能。并且发现,含有B2+ω偏聚相的显微结构比不含该偏聚相的显微结构表现出更好的蠕变性能,在200~300MPa之间存在蠕变控制机理的转变。 对显微组织进行详细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粗大γ板条含有较高的位错密度,在板条尖端和反向畴界以及α2/γ接口发现了位错塞积现象。α2+γ板条表现出相对好的稳定性。偶尔发现粗大α2板条发生了平行分解,仅少量γ板条生成变形孪晶,没有发现板条断开和发生球化的现象。 研究表明,块状B2+ω偏聚相在1340℃下热等静压处理后被完全消除,但是,此有序相在蠕变后又重新出现在晶界。

粉末冶金TiAl基合金高温变形行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路新 王述超 朱鸿民 曲选辉
【摘要】:采用等温压缩试验,在变形温度为600~1050℃、应变速率为0.002~0.2s-1的条件下,研究了粉末冶金Ti-47.5Al-2.5V-1.0Cr合金的高温压缩性能与高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合金在高温压缩变形时,屈服强度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塑性趋于升高.合金在高温塑性变形时,峰值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之间较好地满足双曲正弦函数形式修正的Arrhenius关系,说明其变形受热启动控制.在800~1050℃/0.002~0.2s-1范围内,合金应变敏感系数m为0.152,高温变形启动能Q为376kJ.mol-1.

TC21合金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的低周疲劳行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第2期
中文摘要: 研究TC21合金应变控制和应力控制的低周疲劳行为.实验温度为室温,循环应变比和应力比均为0.1,载荷波形为三角波.结果表明,在应变疲劳的最初阶段,TC21合金循环拉应力时快速软化,循环压应力时快速硬化,随着循环进行软化和硬化速度降低.在整个循环阶段,软化速度与应变有关;背应力影响较小,摩擦应力一直在变化,循环应力的变化与摩擦应力有关.应力控制的低周疲劳结果表明,TC21合金循环蠕变明显,循环蠕变与应力大小有关,摩擦应力是影响循环蠕变的主要因素.

Ti-47Al-2W-0.5Si抗蠕变合金的高温力学行为和变形机制 金属学报;2001年08期
周兰章 郭建亭 V.Lupinc M.Maldini
【摘要】:研究了 Ti-47Al-2W—0.5Si铸造合金的力学行为和变形机制 结果表明,合金的室温-高温屈服强度和 650℃蠕变强度都超过 IN713LC镍基高温合金的比屈服强度和比蠕变强度,表现出优异的中温力学性能 在蠕变过程中,随着载荷和温度的增加,合金的最小蠕变速率随之增大,可用蠕变方程εm=A( )10exp(- )来描述.位错在接口处繁殖,并在α2/γ层片中缠结和塞积,导致合金的初始蠕变应变速率降低.当位错运动受阻时,可以通过孪生方式使内应力得到缓解.在蠕变第一阶段就可以发生孪生和剪切现象.在高温应力作用下,α2片层发生粗化和相转变 此外,还对合金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考核,并说明了该合金的发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