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杂志 » 内蒙访古提纲

内蒙访古提纲

发布时间: 2021-03-04 12:04:42

『壹』 高中语文文章赏析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四、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五、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二。。。。。。。。。。。。。。。。。。。。。。。。。。。。。。。。。。。。。。。。。
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知识清单
一、常用术语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线索: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一般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和信度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再就是小说),因其分值高,难度又大,一直是学生语文高考的瓶颈。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基本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的高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的挫败感以及掌握答题方法不到位,使许多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节选自2003全国卷《乡土情结》)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六)几组手法区别
1、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2、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
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但是对比仅限于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而衬托还可以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对比通过对照落脚点不在于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而是从对照中昭示某种情感认识;衬托通过对照落脚点在于凸显相互对照的某一方。
3、衬托和烘托
不论哪种衬托,强调的都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
烘托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
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

『贰』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散文
1、散文基本特征:一,情感浓烈,选村广泛(富有抒情性,行散神不散);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三,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
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
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主题
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陆蠡的《囚绿记》、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二、小说(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基本特征:一,性格刻画丰富、细致;二,情节构造完整、复杂;三,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叙述方式: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环境: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和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小说线索
(二)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Ⅰ 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Ⅱ 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引用 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叁』 历史提纲

历史: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地理:

地理方位记忆歌

上北下南左为西, 右东两手来区分;

北东西南出新闻, 四方符号NEWS论

(即:北纬-N;东经-E;西经-W;南纬-S。)

其他:

1)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

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

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斯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

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

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

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

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

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2)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3)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4)

东北三省黑吉辽 北部边疆内蒙古

两河两山连京津 两湖三江接皖沪

南部琼台闽粤桂 川黔云藏加重庆

西北陕甘宁青新 港澳特别行政区

生物:

植物有丝分裂
记法一
仁膜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一分为二向两极,两消两现建新壁。(膜仁重现失两体)
记法二
膜仁消,两体现 点排中央赤道板 点裂体分去两极 两消两现新壁建
记法三
膜仁消失显两体,形数清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三现重开始。
记法四
有丝分裂分五段,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首先作准备,染体复制在其间,
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
均分牵引到两极,两消两现新壁建。
记法五
细胞周期分五段 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首先做准备 两消两现貌巨变
着丝点聚赤道面 纺牵染体分两组 两现两消新壁现
记法六
前两失两现一散乱,
中着丝点一平面,数目形态清晰见,
后着丝点一分二,数目加倍两移开,
末两现两失一重建。
记法七
间期复制看不见 貌似静止实多变。
前期两现两不见 染色分布很零乱
中期之时着丝点 整齐排列赤道板
后期丝点分两半 锤丝牵引到两端
末期三现两不见 新壁始于细胞板

=========减数分裂口诀=========
性原细胞作准备 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 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 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 再次质缢各西东
染色一复胞二裂 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 往后把题迎刃解

减数分裂记法二:
有丝同源不配对。
减二无源难成对,
联会出现四分体,
同源分离是减一。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原核生物的种类:蓝色细线支毛衣(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口诀
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肠胰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胃胰肠液变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和肠,化成甘油脂肪酸;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肠吸收六营养,水无维生进大肠。

伴X隐性遗传病:母患子比患,子常母必常;父常女必常,女患父必患。
其他的遗传都可以据此总结。

关于遗传系谱图的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伴性看女病。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伴性看男病。

DNA结构特点口诀:
双链螺旋结构
极性反向平行
碱基互补配对
排列顺序无穷

『肆』 江西省2009年三校生考试大纲

为了方便学生参加2009年“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复习,减轻升学考试压力,省教育厅职成处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编印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说明,在各科考试说明中规定了考试的范围、考试内容和要求、考题类型和题量、考分的分布结构等。2009年考试命题将依据考试说明的规定,确定2009年“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试卷
考试参考教材分别为:
语文:语文出版社的《语文》基础版第一、二、三、四册
数学:语文出版社《数学》基础版第一册(江西省教育厅职成处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版第一、二册
英语:高教出版社《英语》江西版第一、二册
计算机:高教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江西版、《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指导》江西版;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
语文科考试说明

2009年江西省高等职业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教育部2000年8月颁布)的教学要求和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为依据,以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版)一、二、三、四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重点篇目为主要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50分。
一、考试范围及要求
(一)基础知识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考察范围以第三册附录中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主)。
2、识记汉字的字形和使用工具书(考察范围以第一册常用汉语工具书及使用方法简介和第四册容易读错的字为主)。
3、正确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考察范围以第二册附录中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4、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考察范围以第四册常用成语使用举例为主)。
5、能辨析语句的含义修改语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累赘、结构混乱、表达不明、不合逻辑)。
6、能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夸张、对比、对偶、比拟、设问、反问)。
7、识记课本涉及到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了解与基本课文相关的文学发展常识。
8、识记记叙文(包括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9、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盖、则、而、故、于、为、之、以、已、则、其、然、也、者)。
10、理解常见文言文的句式及其用法(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11、默写基本篇目名句名篇。
(二)基本技能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把握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能理解作者的思路,能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3、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达方式。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5、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辨析文意及作者观点态度。
6、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三)综合运用能力
1、正确运用日常应用文知识写作通知、条据、启事、书信(含一般书信与专用书信)。
2、正确综合运用语言和文体知识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3、根据试题要求把握题意,联系实际、选取角度,谋篇布局、有所创新。
(四)考试基本篇目(35篇)
第一册:共10篇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6.《拿来主义》
2.《记念刘和珍君》 7.《包身工》
3.《胡园文化》 8.《诗经•氓》
4.《雨中登泰山》 9.《论语二章》
5.《内蒙访古》 10.《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第二册:共11篇
1.《药》 7.杜甫《登高》
2.《荷花淀》 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项链》 9.白居易《琵琶行》
4.《装在套子里的人》 10.《赤壁赋》
5.《群英会蒋干中计》 11.《鸿门宴》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职高语文第三册:共9篇
1.《简笔与繁笔》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灯下漫笔》 7.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荷塘月色》 8.《廉颇蔺相如列传》
4.《我的空中楼阁》 9.《石钟山记》
5.《灯》

职高语文第四册:共5篇
1.《眼睛与仿生学》 4.《劝学》
2.《南州六月荔枝丹》 5.《师说》
3.《雷雨》
(五)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以及名句名篇默写不超出基本篇目的范围。
(六)作文
分小作文与大作文两部分,小作文指日常应用文写作,字数限300以内;大作文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可采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的形式,字数限700左右。
二、试卷结构及题型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采取“分卷”模式。第1卷为单项选择题,占4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占105分。
2、试卷内容比例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约16%
名篇名句默写约4%
现代文阅读约28%
应用文写作约6%
文言文阅读约6%
作文约40%
3、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约35%
中等难度约50%
较难题约15%

数学科考试说明

2009年江西省高等职业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数学试题,以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为依据,结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第一、二册为主要内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本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为150分。
一、考试范围及要求
1.集合与数理逻辑用语
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法,理解集合、空集、子集,理解集合的相等和包含,掌握交、并、补运算,理解且、或、非的含义,了解命题,及“存在”、“任意”的意义,掌握复合命题(真、假),理解充分、必要与充要条件。
2.不等式
掌握比较实数和某些代数式大小的方法,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了解重要不等式和均值定理,掌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不等式在实际中的初步应用。
3.函数
了解映射,理解函数符号、定义域和值域,理解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理解反函数定义和图象关系,掌握一次和二次函数性质图象及运用,掌握待定函数法,掌握指数幂和对数的运算,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了解常用对数、自然对数及换底公式,了解指数和对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4.数列
理解数列及通项公式的意义,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公差与公比、通项公式、中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了解极限和运算法。
5.三角函数
理解角的推广,掌握弧度制和角的换算,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了解余切、正割、余割函数定义,掌握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符号、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倍角公式与和角公式,理解正弦(余弦)函数图像性质和周期,了解三角函数值求角方法、了解正切函数性质和图象、理解反三角、了解y=Asin(wx+Φ)性质和图象,了解三角函数实际应用。
6.平面向量
了解向量,掌握向量几何表示,理解向量共线、平行、相等,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律和交换律,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向量平行条件,理解平行向量基本定理、轴上向量的坐标及运算,了解平面向量分解定理,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了解平移公式、定比分点坐标,掌握内积运算、向量垂直条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应用。
7.平面解析几何
理解曲线与方程关系,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掌握二元二次方程曲线交点求法,掌握斜率和直线方程点斜式,斜切式、一般式,理解点向式、点法式和一般式,掌握两直线垂直与平行条件,理解夹角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掌握园的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标准方程及性质,了解移轴公式,了解曲线方程的实际应用。
8.立体几何
理解空间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平面基本特性,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理解三垂线定理,理解常用几何体(正方体、长方体、正四面体)空间距离和角的计算,了解斜二侧面法,了解立体几何实际应用。
9.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掌握分类与分步计数原理,理解排列与组合意义、掌握组合数性质和计算方法,掌握二项式定理、二项式系数性质、了解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实际应用。
10.概率与统计初步
了解随机现象、概率统计意义,了解样本空间、基本事件,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理解古典概率,了解概率性质,了解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互相独立事件概率乘法公式,了解古典概率的实际应用。
二、试卷结构及命题原则
1.考卷结构分为Ⅰ、Ⅱ卷两大部分。第Ⅰ卷包括是非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两种题型,前者设有10小题,后者为10小题,共计20小题,总分占70分。第Ⅱ卷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型,前者设有6小题,后者为6小题,共计12小题,总分为80分。
2.考题力求复盖教材主要内容,保持稳定的难易程度,着重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要求清晰而准确地表达运算过程,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处理数据,想象空间图象,熟练地解决考点范围内的数学问题。其中代数、立几与解几的分布比例大致为7:1.2:1.8,紧扣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局限于课本中的问题,有利于现行教学与选拔人才。
三、样题示例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小题 共70分)
(一)是非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3分。对每小题的命题作出选择,对的选A,错的选B。

英语科考试说明

2009年江西省高等职业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英语试题,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试行)》(教育部2000年8月颁布)的教学要求和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为依据,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第一、二册(第一册由郑淑媛主编,第二册由熊剑柳主编)为基本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本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为150分。
一、考试范围
词汇
1.掌握第一、二册教材中出现的单词和习惯用语,其中包括大纳要求掌握的初中已学过的基本常用词汇。
2.凡教材中带*号的单词在试卷上不作拼写要求。
语法
1.教材第一、二册中出现的全部要求掌握的语法项目。
2.大纲《语法项目表》中标有*号的语法项目不作考试要求。
日常交际用语
教材第一、二册中的听、说材料。
二、考试内容和形式
试卷由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组成。第一卷包括单项填空、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为客观性试题。第二卷包括情景交际、句子改错和书面表达,为主观性试题。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
Ⅰ、单项填空
测试考生在特定的语境语言材料中灵活应用所学英语基础知识的能力。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所需时间约为15分钟。
Ⅱ、完形填空
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卷上提供一篇200词左右与现行所学教材难度大致相同的短文,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Ⅲ、阅读理解
测试考生阅读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试卷上将提供5篇短文,每篇短文约180词,共25小题,每小题2分;两篇对话,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所需时间约为40分钟。
Ⅳ、情景交际
测试考生在特定的对话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技能。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所需时间约为10分钟。
Ⅴ、句子改错
本题错误类型包括词法、句法等,要求考生对所给句子中的错误作出判断,并加以改正,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所需时间约为10分钟。
Ⅵ、书面表达
测试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图表或提纲),用英语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本题要求:切中题意,语言表达准确,条理清楚。本题满分25分。本题所需时间约为25分钟。
三、试卷结构
试卷内容、题量、计分和时间安排如下:
题号 内容 题量 计分 时间(分钟)
Ⅰ 单项填空 25 25 15
Ⅱ 完形填空 20 20 20
Ⅲ 阅读理解 35 60 40
Ⅳ 情景交际 10 10 10
Ⅴ 句子改错 10 10 10
Ⅵ 书面表达 1 25 25
合 计 100+1 150 120

『伍』 求初中全册各科复习提纲 。。。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四、修辞: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解释: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标点符号:
1、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⑤特殊含义
2、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3、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八、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例:《海燕》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九、试卷题目常见的一些术语(问题):
1、有何作用 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2、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3、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课外阅读 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4、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5、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6、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7、注: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句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十、其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二种抒情:1、直接抒情 指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种事物或情况抒发感情,由于是作者直接出面,直接抒情时的语言往往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 (1)为抒发感情而选择某种形象 (2)针对形象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 (1)借人物之口来抒情。 (2)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连贯、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三种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包括六种:①一般←到→个别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引用。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以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陆』 内蒙访古 课文结构提纲怎么写

全文共两大部分,由26段组成,其结构为:
第一部分 “一段最古的长城”,共12段,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2)交代行踪,点明地域,写出关后的所见所感。
第二层(3-7)写大青山一带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战略地位和历史。
第二部分 “在大青山下”共14段,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层(1-9)写汉代城堡的形成和废弃,强调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期和平往来仍未间断。
第二层(10-14)写昭君墓,颂扬汉代的和亲政策。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