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素材
Ⅰ 作文素材 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却又和谐相处 比如廉颇蔺相如,张良樊哙
一、写作是语文的综合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文基础的扎实。
二、学好作文是升学考试的需要。作文=1/2,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作文越来越受到重视。90%初中高中尖
子生们,都有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甚至有专家预言:未来中高考中,语文只考读写。现在,好多孩
子都在学习各种才艺,其实家长之所以花力气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就是为了在考取好学校时多个筹码
,随着这个政策的出台,家长和学生有没想过,有写作特长也可顺利进入理想学校。上初中后就在没什
么时间去学习写作,学好写作从娃娃抓起。从小打好基础。
三、学好作文,有过硬的文笔,将是未来就业的基础及途径。有良好的文笔功底,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
。比如专业写作、自由撰稿人、制片人等。有过硬文笔,就业渠道更宽泛。如律师业、广告业、策划业
,甚至向我们的作文指导培训……从方便生活角度来讲,无论在任何单位,从事任何职业,都会受到重
视。
Ⅱ 适合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都有什么
现代名人:
着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北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场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走上讲台,挂着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Ⅲ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
名人故事:用脚画画的杜兹纳
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参考;
http://www.jhzuowenfu.net/NewsInfo-6820.aspx
Ⅳ 如题所示,请高人整理项羽刘邦,韩信,韩信,萧何人物事迹为作文素材,力求简介明了高度概括并标出可用于
找点儿材料是不难的,评价也简单,毕竟打仗是靠他们的。咱们坐这知道论英雄靠什么?靠的是网络。望采纳!
咱先看看刘邦自己的评价: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的材料:胯下之辱
一饭千金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陷于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推陈出新
张良的材料:
反秦复韩 圯上受书
降宛取蛲 佐策入关
谏主安民 斗智鸿门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下邑奇谋 画箸阻封
虚抚韩彭 兵围垓下
劝都关中 谏封雍齿
假托神道 明哲保身
萧何的材料:参考
http://..com/link?url=zWhwkFTpZp6N6-_8KMTfSS4qK
曾国藩曾说,论人在见识为首,才能次之。
从以上故事看出,不论他们如何的牛逼,但打下江山后,竟然争先恐后的招数就是保命。而咱们还特牛逼哄哄滴写论文讨论谁更会保命这一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您说是吧。
这么一联系,就看出,咱社会主义xzg擅长保命的人更没几个了。想到此就特同情那些没什么廉耻的,混到那么大一位置,整天竟然要为保命而折腾。可怜啊!
东坡在评论历代牛人时曰:“大哉, 管仲 之相 桓公 也……恨其不学道,不自诚意正身以刑其国,使家有三归之病而国有六嬖之祸,故 桓公 不王,而 孔子 小之。”
不学道,看来就难不自诚意正身,无论多牛,都是危险的。
阿弥陀佛!
Ⅳ 作文800字高中 关于冷静素材
冷静是在修养的道路上一道许多人都过不去的鬼门关,就让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关于冷静的话题吧。
一件事,一个人沉着冷静,一个人惊慌失措,结果是大不同的。学会“三思而后行”,遇事考虑20秒,
你的生活就会变得与众不同。龟兔赛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兔子狂妄高傲,自以为技术超过乌龟,轻视对手,最后惨败而归,落得个后悔莫及;而乌龟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冷静地参加比赛,坚持不懈地走到终点,最终换来了胜利的喜悦。冷静的确是成功的阶梯。
为什么要学会冷静?因为遇到事情只有冷静才会想到办法。如果自己的头脑不冷静的话,头脑里会很乱,更容易出差错。“进一步鱼死网破,退一步海阔天空”,冷静就是扑灭烈火的水、化解冰雪的火焰。
再讲一个青年的故事吧:一名青年,阿奋一早要去县城,就去姐夫吴某家借摩托车,并保证说自己当天上午就能回来。因朋友的殷切招待和挽留,阿奋喝了点酒,直到当天晚上7点多才回到其姐夫吴某家。吴某本来有事要下午外出,但总是等不到阿奋回来,心里很生气,看到阿奋回来就说:“你小子要给我摩托车的油钱。”阿奋看到周围人很多,姐夫吴某一点面子也不给自己,加上又喝了酒,就驾驶摩托车撞向吴某,导致吴某重伤,阿奋也因此入狱。这件事和两人都有关系,要不是吴某说了一句“你小子要给我摩托车的油钱。”的气话,要不是阿奋气不过,把摩托车撞向吴某,事情也不会这么糟糕。他们就没有冷静处事、“三思而后行”。最后造成了吴某重伤,阿奋入狱的悲惨后果。
在这,我要提醒大家:冷静是成功的阶梯,“三思而后行”,遇事考虑20秒,让你成为扑灭烈火的水、化解冰雪的火焰。
Ⅵ 高考作文素材 历史人物
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然后,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2.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3.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4.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5.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却每天作画5幅。他说:“不叫一日闲过。”他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勉。1.唐代李贺,每次出去与亲朋同游,总是带着一个白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好放进袋里。晚间回家整理,几乎天天如此。
2.蒲松龄于大树下,准备好茶、烟,热情地邀过路人讲述自己的见闻。如此历二十余年,终成《聊斋志异》。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时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时间。司马迁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时间。4.西汉名将霍去病,抗击匈奴屡战屡胜,汉武帝赏他一座富丽堂皇的住宅,霍去病慷慨陈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句话展示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范仲淹为了读书学习,每天晚上煮一锅粥,把粥划成几分,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一块,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4、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辞官不做。
1.夸父逐日——可以论证追求奋斗、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可以论证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勾践卧薪尝胆——可以论证忍辱负重、愤发图强等。
4.鲁班发明锯子——可以论证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5.孙武操练女兵——可以论证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6.商鞅变法——可以论证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7.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论证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可以论证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9.孟子母择邻而居——可以论证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10.庄子谈庖丁解牛——可以论证得其要道、掌握规律、迎刃解难等。
11.李冰修都江堰——可以论证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12.扁鹊见蔡桓公——可以论证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13.苏秦悬梁刺股——可以论证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14.廉颇与蔺相如——可以论证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15.赵括纸上谈兵——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事等。
16.毛遂自荐——可以论证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17.荆轲刺秦王——可以论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18.叶公好龙——可以论证言行脱节、崇尚自取其咎等。
19.项羽、刘邦鸿门宴——可以论证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20.刘邦约法三章——可以论证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21.肖何追韩信——可以论证珍异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22.张良与圯上老人——可以论证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23.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可以论证专心致志、发愤读书等。
24.司马迁撰《史记》——可论证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25.苏武牧羊——可以论证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屈等。
26.马援马革裹尸——可以论证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27.班超出使西域——可以论证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28.孔融让梨——可以论证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29.曹孟德老骥伏枥——可以论证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30.曹冲称象——可以论证少年英才、聪明过人、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31.诸葛亮七擒孟获——可以论证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32.周处除三害——可以论证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33.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可以论证修身健体、严于律己和不忘复国等。
34.王羲之临池学书——可以论证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35.李春修赵州桥——可以论证微贱者的才智、古代科技的昌盛等。
36.隋炀帝亡国——可以论证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37.唐太宗重用魏征——可以论证大胆起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勇于纳谏等。
38.鉴真东渡日本国——可以论证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者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39.日本派出遣唐使——可以论证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40.包拯刚正不阿——可以论证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不畏权贵等。
41.欧阳修三上苦读——可以论证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
42.王安石游褒禅山——可以论证敢于登攀、勇敢探索、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43.杨时立雪程门——可以论证求师的谦逊真诚、执着恳切的精神等。
44.梁红玉抗金兵——可以论证女性的爱国精神、顽强斗志等。
45.文天祥的正气歌——可以论证爱国、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等。
46.黄道婆改进纺织术——可以论证传播技术、致富乡里的无私奉献等。
47.王冕学画——可以论证勤奋苦学、坚持不辍、终获成功等。
48.郑和下西洋——可以论证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
49.海瑞冒死上疏——可以论证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执法等。
50.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可以论证忠于事业、不畏艰难等。
51.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可以论证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虚心学习先进技术等。
52.袁崇焕的含冤而死——可以论证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毁灭人才的严重后果。
53.东林党人关心国事——可以论证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谏言议政等。
54.徐霞客游历天下——可以论证执着、勤勉、不惧艰难险阻的实践精神等。
55.李自成起义的成败——可以论证兴亡盛衰、变化在自身等。
56.清初的文字狱——可以论证压制思想、扼杀文明的可悲等等。
57.林则徐“睁开眼睛看世界”——可以论证有识之士放眼天下、学习外国等。
58.武训办义学——可以论证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献身精神等。
59.太平天国内讧——可以论证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60.严复撰《天演论》——可以论证优胜劣汰、思想启蒙的历史作用等。
Ⅶ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
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中第二册学习了课文《鸿门宴》,让我们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文再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摘自《鸿门宴》
素材评析
从上段节选中可见沛公能亲自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能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适用话题
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包容”、“人与路”、“谈意气”等。
屈原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国的命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与黑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高中课文《屈原列传》、《离骚》、《湘夫人》等,都说到屈原。
【原文再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传》
【素材评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受到奸臣谗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写的。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作诗《离骚》泄愤。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谄害,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马迁赞美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适用话题】
适用“肩膀”、“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责任”、“理想”、“执著”等等。
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我们学过的《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
【原文再现】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素材评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适用话题】
曹操爱惜人才,胸怀大志,杰出的军事才能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曹操狡诈多变,性格多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适用话题有“智慧与狡猾”、“理想”、“抱负”及“诚信”、“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人与路”、“谈意气”等。
诸葛亮
诸葛亮,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将鼎足三分,烧博望,借东风,擒孟获,无不显示他神机妙算的绝顶聪明。故与关羽之“义绝”、曹操之“奸绝”合称三绝。
诸葛亮执法严明,情义深重,勇于自责。有情而不枉法,执法而不忘情。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诸葛孔明,这才是真实可信的孔明!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我们才会由衷赞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我们曾学过《出师表》《失街亭》(《三国演义》)《蜀相》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涉及一个人物——诸葛亮。
【原文再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摘自《出师表》
【素材评析】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人们在甚赞诸葛亮的况世奇才的同时,也甚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自从自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生已任,正如杜甫所写“三顾频烦天下济,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襟”,无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适用话题】
诸葛亮博学多才,担任蜀相期间,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适用话题有:“忠诚”、“谦虚与成就”、“大智若愚与成功”、“肩膀”等。诸葛亮对刘备的忠信历来被大家传为美谈,此事例适合话题“诚信”;诸葛亮不听刘备临终忠告,最终导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适合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等。
司马迁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二十岁时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这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其父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击匈奴,乒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高中第六册第四单元,专门用一个单元来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及《史记》中的选文。
【原文再现】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自《报任安书》
【素材评析】
一个人,无论在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需要支撑的。司马迁之所以能在因他陵事件而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寻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们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和韩非等。而当我们的人生也遇上了难以跨越的坎时,是否也把司马迁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适用话题】
《史记》,是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为朋友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为了理想而放弃尊严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适用话题有“坚强”、“意志”、“忍辱”、“诚信”、“心灵的选择”、“肩膀”、“雕刻心中的天使”等。
杜甫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盼望为国效力,而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杜甫,学习过他的《登高》《蜀相》《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岳阳楼》《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原文再现】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素材评析】
此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诗中写到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适用话题】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适用话题“忧思与抱负”、“肩膀”、“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等。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我们学习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等诗,在高中第五册的第五单元还专门安排了李杜诗歌单元,学习了《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
【原文再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素材评析】
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在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诗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心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但诗句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适用话题】
李白的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赐还乡期间,还胸怀坦荡,对未来充满信心,适用话题“仰望”、“抱负”、“肩膀”等。李白在皇宫期间,要求高力士为其脱鞋,因此而招来放逐的命运,此话题适合“谈意气”、“高洁”、“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阮籍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他兴趣颇广,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攻读儒家经典,也爱读老庄,并且学习击刺武艺,能长啸,善弹琴,还喜欢喝酒。阮籍蔑视礼教,尝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后期变为“口不臧否人物”,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阮籍为了躲避曹魏与司马氏政治斗争的牵连迫害而归隐山林,是魏晋名士风流的代表,也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他逃避现实,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无法实现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起舞的人生境界。
阮籍,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有篇文章写到《阮籍不拘礼法》。
【原文再现】
阮籍不拘礼法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素材评析】
阮籍的性格上尤为不群,一方面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在衰乱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从上文中在母终时的表现以及喝醉酒后的行为中,可以一斑。而他的这种有放有敛的性格还能得到人们的理解与信任。阮籍的诗写寓意遥深,他的为人之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为他有着两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能统一在他一人身上的缘故。
【适用话题】
阮籍佯狂而歌,蔑视礼教、洁身自爱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适用话题:“符号”、“走与停”、“雕刻心中的天使”、“路”等。
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如《归园田居》组诗的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我们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诗文,它们的作者就是陶渊明。
【原文再现】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素材评析】
本文从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适用话题】
陶渊明远离尘世,视功名如粪土,宁可穷困潦倒,住破烂的房子,也坚持只读书自娱自乐,而绝不为了温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适用话题“高洁”、“荣辱”、“谈意气”、“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李清照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
【原文再现】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素材评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适用话题】
即便在国恨家仇面前,李清照还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用来自律,此事例适合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铭记与忘却”、“专一与忘情”、“水的灵动”、“纪念”等。
苏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这些事例适合话题“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达与成功”、“宽容与成就”等
苏轼,《题西林壁》《明月几时有》《赤壁怀古》《江城子》《赤壁赋》等(高中语文第三册),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文。
【原文再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摘自《赤壁赋》
【素材评析】
《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选文中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适用话题】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这些性格特点适合话题 “丰碑”、“谈意气”、“沉稳与灵动”、“高洁与志气”等。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
Ⅷ 高中道理议论文 素材
闻一多
闻一多是湖北省浠水县人,早年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同时进行文学研究和诗歌创作。
闻一多个性刚直,有嫉恶如仇的气概,但是缺乏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斗争经验。在
他看来,越是好朋友,越不能容忍有什么错误。1945年春,有人造谣说:“李公朴
已被收买,即将赴渝出任要职。”一天下午,李公朴正巧到闻一多家,吴晗、楚图南也
在那里。闻一多就拍着桌子质问他:“为什么出卖民盟?”李公朴进行了辩解。但是,
在火头上,闻一多没有听进去。李公朴一怒之下也走了。当晚,李公朴找到张光年,告
诉他这件冤案。张光年第二天找到闻一多。闻一多没有等张光年讲完,就真诚地说:“
我们错了!我们向公朴道歉!”
1945年4月,李公朴的北门书屋翻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
府》。不料,有人拨弄是非说,北门书屋偷着翻印别人的东西,只顾自己赚钱。闻一多
听后受不了,他当着李公朴的面说:“办书店可以,不能有‘书商行为’。”两人大吵
一场。过后,冯素陶约了楚图南一起去看望闻一多,告诉他秘密翻印的是毛泽东的著作
。闻一多听了,马上说:“哦!那是我的不对了,错怪了公朴。”一把拉着他们一起去
向李公朴道歉。闻一多一进门就先说:“公朴,我又错怪了你,现在来登门道歉。”李
公朴马上迎上去,两个战友紧紧拥抱着。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战士、民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惨遭杀害,闻一多
处境极端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参加7月15日为挚友李公朴举行的追悼会,并慷
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几个小时后,闻一多也悲壮地倒在敌人的
枪声下,为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朋友洒尽了最后一滴血,年仅47岁。
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仆先生遇害经过报告会”上,他拍案而起,作了义正辞严、慷慨激昂的《最后一次讲演》,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当晚就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他是中国具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典范。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周恩来称到“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
(可用于“爱国”和“气节”的话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写作素材 我们爱祖国,爱祖国的山河大地,爱祖国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们更爱祖国的语言,祖国的语言是多么神奇!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远离祖国就会怀念祖国,这怀念既痛苦而又幸福。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们怀念。
(可用于“爱国”的话题)
山峡的江面,波涛汹涌,到处是急流,到处是险滩,但是人们只要掌握了前进的方向,就能战胜困难了。
(可用于“困难”的话题)
1830年,波兰音乐家肖邦,为了替祖国争光,决定到外国深造。临行时,他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满装着祖国泥土的银杯。他辗转到了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增进了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民族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不安定的生活里,他得了重病。1849年,他的姐姐从华沙赶来,陪着他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天。临终前,他告诉姐姐,波兰发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去。”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它象征这个肖邦对祖国的强烈的爱。
(可用于“爱国”的话题)
爱祖国高于一切。 ——〔波兰〕肖邦
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仆先生遇害经过报告会”上,他拍案而起,作了义正辞严、慷慨激昂的《最后一次讲演》,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当晚就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他是中国具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典范。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周恩来称到“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
(可用于“爱国”和“气节”的话题)
文天祥既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又是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天祥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死不愧庐陵"的爱家亲情;"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的忧患意识;"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的统一祖国的宏愿;"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的爱国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气概.。
(可用于“爱国”和“气节”的话题)
文天祥是南宋进士,曾任刑部郎官、知赣州等职。1275年闻元军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收复许多州县。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随后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押解经过零丁洋时,他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痛说了国家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并表现了视死如归、为国牺牲的坚定壮志。元将张弘范要他写信劝降张世杰,他坚决拒绝,书写此诗作回答。次年文天祥被押送大都,屡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在狱中,又写下了《正气歌》,再一次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决心。1288年1月9日,文天祥在柴市从容就义。
(可用于“爱国”和“气节”的话题)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司马迁《屈原列传》
屈原以“自投汨罗以死”反抗黑暗的势力,当然,这种方式不可取;但是,他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浊世同流合污,这又是很值得赞美的。我们有些人,正是以“潮流如此”来作借口,放纵自己,结果身败名裂。(可用于“骨气”“品格”等话题)
——《屈原列传》
人生自古谁无死,爱国丹心文天祥。叛国通敌贾余庆,千古骂名吕师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如果“五人”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蚁民”之身,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而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为?(可用于“死”“价值”“正义”等话题)
——《五人墓碑记》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鲁迅《拿来主义》
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可用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
时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鸦片”,看到“烟灯和烟枪”,看到“姨太太”,还以为是精华,爱之心切,社会上那些腐败现象,不就是因为不辨美丑而形成的吗? (可用于“选择”“美与丑”等话题)
——鲁迅《拿来主义》
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可用于“胆识”“口才”“说话艺术”“综合素质”等话题)
——《烛之武退秦师》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善于应变,善于应对。忽然想起《鸿门宴》的场面: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景,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变,善于应对,结果使他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是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用于“善于应变”“适应环境”等话题)
——《鸿门宴》
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大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可用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话题)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可用于“持之以恒”等话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凡事应抓住问题的根本。 (可用于“根本”等话题)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可用于“谦虚”等话题)
——《谏太宗十思疏》
尽管后世对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各种议论,但不可否认,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
没有过人的胆识,怎可成功?(可用于“胆识”等话题)
忍让并非懦弱,并非无能,而恰恰是自信、坚强和识大体的表现。以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的官职,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已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这故事,实在很值得一再提到的。(可用于“团结合作”“忍让”等话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丈夫知人善任能屈能伸,莽匹夫优柔寡断有始有“终”。 友情私情胜军情,项庄项籍败项伯。 有情有义有心有谋,无私无畏无理无敌。(张良、樊哙)
Ⅸ 描写人物作文事例素材
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中第二册学习了课文《鸿门宴》,让我们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文再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摘自《鸿门宴》
素材评析
从上段节选中可见沛公能亲自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能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适用话题
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包容”、“人与路”、“谈意气”等.
Ⅹ 求些议论文素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290652/
忠实一件事,把这件事看作自己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这就是《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忠实、专注。
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引用了五处孔子的话,两处庄子的话,一处曾国藩的或,一处朱熹的话,一处佛门训言,一处老子的话,一处《礼记》的话。
唐朝名僧百丈禅师长教训弟子:“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并且身体力行,“言行相顾”。有一天,弟子帮他完成了他本应做的事,那一天他便绝对地不肯吃饭。——从切实行动出发,坚持劳作,言行一致。
“主一无适便是敬”这句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话告诉我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也不旁骛,这便是对事业的敬重。——敬业、精力专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曾国藩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不专一、摇摆不定(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庄子云:“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都是说的专一,敬业。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业、兴趣,做事的最高境界。
国学大师梁启超以自身的言行为我们做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榜样,他的著作等身,他与康有为的“维新运动”为中国的前进开辟了道路。
宋朝著名爱国将领李纲在其诗作《病牛》中写道:“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爱国、奉献、忧国忧民。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成才、责任。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国学大师、原北大校长胡适先生在中国公学十八级毕业赠言中谆谆告诫即将毕业的学子,无论何时都“不要抛弃学问”。——做学问与成伟业、书中自有成才路。
正是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国学大师胡适先生才会不顾自己身处“长安之居”(长安米贵,居之不易),仍然汲汲挂心于其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前途与命运。——责任感、个人与集体。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其文章《送徐无党南归序》中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理论,勉励后学要修身立德,施事立功。——建功立业、品德第一。
曹植在其名篇《白马篇》中写道:“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爱国、无私奉献。
宋朝著名抗元将领文天祥在其兵败被俘,有广州解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写的著名诗作《金陵驿》中慷慨抒志:“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爱国、献身。
诸葛亮做人总是不事张扬,他在其《诫子篇》中明确提出“静以修身,简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养、品德。
诸葛亮强调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立志与成才、学问的重要性。
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伯庐在其《朱子治家格言》提出了以下著名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感恩)“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不打无准备之战)“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节俭)“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爱心、感恩)“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志存高远,为国献身)
马寅初、蒋梦麟,同为北大的原任校长,同写“北大之精神”,同受北大的“牺牲精神”的感召,同于1959年,一个在大陆,一个在台湾,怀着对国家的责任感,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呼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一个言语铿锵:“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一个公开宣言:“我现在要积极地提倡节育运动,我已要求政府不要干涉我。如果一旦因我提倡节育而闯下乱子,我宁愿政府来杀我头,那么在太多的人口中,至少可以减少我这一个人!”(责任感,牺牲精神,国家与个人,远见卓识)
已届“望九之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这样阐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季羡林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以其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奋斗不息,战斗不止,为社会贡献了巨大的智慧财富。(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正是因为对真理的信仰,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希腊三贤”之一苏格拉底才能够蹈死不顾,拒绝朋友营救他逃离雅典,为正义辩护。(对真理的信仰与执着,对自由的追求)
为了维护科学、维护真理,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积极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受到教廷和宗教裁判所的迫害,即使被处刑罚、隔离、被判囚禁也毫无惧色,被爱因斯坦称赞为“具有超群的意志、智慧和勇气,是理性思维的代表”。(坚持真理的信仰与操守,为真理的牺牲精神)
“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骨头也不会酥软”的司马迁敢于为李陵辩护,忍辱负重著成信史《史记》,将一个知识分子的伟岸身躯,站进了《史记》,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刚正不阿,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气节、操守、人格、品质)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鄙夷卖身求荣,投靠司马氏做了高官的“竹林七贤”之一——山巨源的为人,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断然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用以明确表示自己的立场,成就了独立人格的美名。(人格,节操,执着的追求,不同流合污)
秦朝宰相李斯曾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谏逐客书》,使得秦王团结天下人才,统一了天下。但是一己私欲把他的心灵熏瘫了,在国家命运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屈服于赵高的利诱和威逼,弃国家利益于不顾,矫诏政变,让凶残的胡亥登基,最终堕落成一个与赵高为伍的小人。是“利欲”二字,把李斯从一个站立的巨人,变成一团跪着的侏儒。(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公心与私心)
苏轼面对接二连三的“飞来横祸”,没有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浓重的文化色彩。(乐观人生,笑对挫折)
刘邦、张良成功的事例表明:超强的忍耐气度,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坚忍与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