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素材 » 围城的主题思想

围城的主题思想

发布时间: 2021-03-26 11:08:48

A. 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是什么

从小说的线索上来看,全书以方鸿渐留学归国后在上海和内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并以围绕鲍、苏、唐、孙四个女人的恋爱婚姻贯穿全书。客观地说,恋爱婚姻的探讨,确实是《围城》的主题之一。作者其实在书中就已清楚地说明了: 慎明道:“关于Bertie结婚离婚的事,我也和他谈过。他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eses,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鸿渐,是不是?”鸿渐摇头表示不知道。 有些评论者认为这两段话就是《围城》这本书的“题眼”,就是对“围城”这一意旨的最好解释。我却不这么认为。应当承认的是《围城》这部小说的题目就是原取于这两个国家的典故,愿意也确实是比喻婚姻的。但这两段话在全书中的作用仅仅是说明“围城”这个名词的来历,而绝对不是对全书意旨的最终解释。其实,作者在序言中就开明宗义地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社会是抗战时的社会;人物是指那些新老留学生与一些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群体;最后强调的“人类”就是提醒我们往深里去探索,不要停留在表面。也就是说,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它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作者阐释“围城”的含义显然不仅包含婚姻恋爱。 在书中,我们看到主人公方鸿渐从欧洲留学回国到上海,因恋爱的失败及与名义上的亲家不和边辗转至内地,进入三闾大学这座“围城”。在三闾大学这个龌龊的“大染缸”里,方鸿渐深感这里同样不是他理想的归处,只好又回到上海。然而上海此时已被日军占领,时局险恶,方鸿渐因不肯为日伪服务而丢掉饭碗后又与妻子闹翻。最终结果又是再次筹划离开上海。这就把“围城”这一种人的心理状态比喻扩大到“人生万事”。这是对婚姻如围城的一个引申、深化。我们在书中也不难找到,主人公方鸿渐在文中曾多次感慨: 事实上,方鸿渐在三闾大学、在上海这两座围城来来去去最后终究没能找到答案。恋爱、婚姻、职业的失败,犹如潜藏在他身上的魔障。这种对于生活、对于人生追求的苦闷与彷徨,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当时抗战时期中国这座大围城下,中国人民对于未来生活追求的苦闷与彷徨;或是二十世纪西方军事、文化、经济侵略中国社会的迷茫。 如果再细心深入地研究,我们还会发现,“围城”这一名词概念也可以上升为一种人生的哲理,超越了小说所反映的时代。它向人们探讨了人生的具体挫折,具体的失败,进而到人类精神困境的宏观展示。在《围城》的序里,钱钟书提醒读者:“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即《围城》的最终指向的对象是整个人类,是一种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小说的后半部,关于这一哲理的讨论就有很多。如在书中的第八章里,方鸿渐回上海的船上与孙柔嘉谈起人和人聚散是个缘分,同船相遇的人也偶然也必然,方鸿渐发挥道: “这好像开无线电。你把针在面上转一圈,听见东一个电台半句京戏,西一个电台半句报告,忽然又是半句外国歌啦,半句昆曲啦,鸡零狗碎,凑在一起莫名其妙。可是每一个破碎的片段,在它本电台广播的节目里,有上文有下文,并非胡闹。你只要认定一个电台听下去,就了解它的意义。” 而孙柔嘉则埋怨道: 在小说的最后一章,是全书哲理阐述最多的一章,也是《围城》这部书主题意旨的中心,对全书具有笼罩性。最典型的哲理是方老先生送给儿子的老式自鸣钟,每个钟头要慢上七分钟。在小说的结尾,当方鸿渐睡死过去的时候,它突然打了六下: 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的夫妇不欢;那时侯,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这则哲理寓言对现代人生的不确定性的表达,尤其深刻。那个每小时慢七分钟的老钟就是方鸿渐的象征,是中国历史的象征,也是人的某种象征。他是时间的自我迷失,也是人在时间中的迷失、停滞和无出路。 综上所述分析,我们就不难得出了《围城》这部小说的主题意旨:既表面上是叙写了关于婚姻、恋爱、职业等人生追求的彷徨与失落,进而暗示了人生如围城,人类因本身认识的局限性,对欲求的向往终究是逃不掉失望的结果,从而最终引导人们对于人生感受的哲理意蕴的探索。

B. 钱钟书《围城》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还有方鸿渐的人物分析

先用杨绛先生的一段总括:“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从这里便可略知一二,“围城”的含义是很广,太广了,广而透彻。
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锺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方鸿渐的人物分析:
方鸿渐被有些批评家称为“围城人”。
方鸿渐是一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围城人”的悲剧在于他的庸常,而“围城人”却跟我们一样,作为普通人徒劳于找寻解脱或依附。从如此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大多数平庸的矛盾的自我。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希望对您有帮助。

C. 围城的主题是什么

从小说的线索上来看,全书以方鸿渐留学归国后在上海和内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并以围绕鲍、苏、唐、孙四个女人的恋爱婚姻贯穿全书。

客观地说,恋爱婚姻的探讨,确实是《围城》的主题之一。作者其实在书中就已清楚地说明了: 慎明道:关于Bertie结婚离婚的事,我也和他谈过。他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

这两段话就是《围城》这本书的“题眼”,就是对“围城”这一意旨的最好解释。《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3)围城的主题思想扩展阅读:

《围城》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

一、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

二、文化批判的层面,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围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症,但骨子里还是传统文化起主导作用。方鸿渐是“新儒林”中尚有正义感的人物,他的出国留洋,目的是“光耀门楣”,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考,深

D. 钱钟书《围城》 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围城》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围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症,但骨子里还是传统文化起主导作用。方鸿渐是“新儒林”中尚有正义感的人物,他的出国留洋,目的是“光耀门媚”,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他的懦弱的性格,悲剧的结局,正是传统文化所致。李梅亭、韩学愈、高松年等人的庸俗、卑琐、无聊、虚荣、争斗等劣根性,也是传统文化影响的产物。封建遗老方豚翁不用说了,就是于柔顺之下深藏心机的孙柔嘉,
在她的身上仍然可以看到旧式女性的面孔。作品通过这些人物病态性格的剖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和批判。第三个层面则是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层次,诸如对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的探讨,对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的探讨。钱钟书夫人杨绛在电视连续剧 围城!片头上写道:“ 围!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小说中也多次点明了”围城“的含义。它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是“围城”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存在着永恒的困惑和困境。作家在围城中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E. 《围城》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他是北平的大学毕业生,他从国人梦中的欧洲留学归来。
他的父亲是前清的举人,他的家族是倍受推崇的一乡望族。
他的岳父有自己的银行,即使尚未完婚之时女儿离世依然资助他留欧。
他暂时在岳父的银行工作,他相信自己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他很年轻,他有资本,他有魅力。
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都与他交好。
他是爱情的胜利者,他看不起追求苏小姐的赵辛楣、曹元朗。
他叫方鸿渐。
他不是你,他不是我,他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

他以为自己可以继续在爱情上胜利下去。
他以为自己不依靠岳父岳母能闯出一片天地。
于是他拒绝了苏小姐,于是他失去了唐小姐。
于是他和岳父岳母翻脸,于是他决定去三闾大学任教。
他的家族因战争而衰败破落。
他和同样失恋、同样前往三闾大学的赵辛楣结成了朋友。他才知道他的饭碗托的是赵辛楣的福。
他们和李梅亭顾尔谦孙小姐一起上路。
他看不起贪财好色的李梅亭、市井之徒顾尔谦。
他自诩和赵辛楣一路人,他被赵辛楣评价为“不讨厌,可全无用途”。
他自诩要照顾孙小姐,他在过桥时反受了孙小姐的照顾。
他在高校长的照顾之下和他看不起的顾尔谦一起成为了副教授。
他同样看不起的李梅亭、他自诩为一路人的赵辛楣成为了教授。
他被学生嘲笑水平不够。他被孙小姐牵着鼻子订了婚。
他没有被高校长留聘。
他在赵辛楣的帮助下在上海谋了差事。
他在父亲的资助下和孙小姐结婚了。
他和妻子被曾经追求自己、而后嫁给了自己看不起的曹元朗的苏小姐看不起。
他开始被妻子限制、约束。他开始和妻子吵架。
他回到了家。他离开了家。
他租了房子。他干着可有可无并无意义的工作。
他挣的钱比妻子少。
他被家人奚落。他被妻子娘家奚落。他被妻子奚落。
他和妻子彻底决裂。他离开了家。
他要在赵辛楣的帮助下重谋差事。

他叫方鸿渐。
他是你,他也是我。
他不讨厌,可他全无用处。
他曾年轻,他曾风光,他曾有傲气。
他以为自己能不靠别人,他以为自己能找到真爱。他讨厌一切的世俗。
他其实处处在靠别人,他最终走进了婚姻的围城。他最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世俗。
人人皆如此。
我们都在走入围城的路上。
这才是真正的围城。

F. 《围城》的主题思想,表达的意图。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锺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我从网上找到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G. 写出《围城》的主题思想,表达的意图.

《围城》的象征抄源自书中人物对袭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锺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我从网上找到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H. 《围城》主要内容及主旨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锺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
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锺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锺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但钱锺书并不是要简单地演绎这个比喻,他还要下一转语,不时地消除“围城”的象征。
钱锺书的夫人杨绛曾经说,如果让方鸿渐与理想中的爱人唐晓芙结婚,然后两人再积爱成怨,以至分手,才真正符合“围城”的字面原义;钱锺书在《谈艺录》中批评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误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方鸿渐想进入唐晓芙的围城却始终不得其门;苏文纨曾经以为已经进入了方鸿渐的围城,其实进入却等于是在外面,而当她与曹元朗结婚并过上真正的市侩生活时——那种生活在钱锺书看来是绝对应该逃离的,她却安之若素;她曾经似乎已经进入了文化的围城,但她只有在成为发国难财的官倒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处,你用枪逼着她也不愿意出来的。方鸿渐并不想进入孙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涂地就进去了;结婚后,他也有想冲出来的冲动,但他是个被动的人,不敢行动,也不会行动。从表面上看,方鸿渐去三闾大学的经历与“围城”的比喻是最相吻合的,但实际上,方鸿渐之无法在三闾大学如鱼得水,是因为他还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分子操守,或者说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高松年、李梅亭、汪处厚,这些人在那里舍得出来么?

I. 《围城》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围城概括一点说,整个故事就是写的方鸿渐和4个女人的故事!
它要表达的是婚姻方面的问题!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为这本书的题词:“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J. 《围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版葛,通过方权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围城》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解释“围城”的题义说:这是从法国的一句成语中引申而来的,即“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小说的整个情节,是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而这,正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 《围城》表现出了对世态人情的精微观察与高超的心理描写艺术。作者刻画才女型人物苏文纨的矜持与矫情,小家碧玉式的孙柔嘉柔顺后面深隐的城府,可谓洞幽烛微;而对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不无见识而又毫无作为的方鸿渐的复杂性格心态的剖析,则更是极尽曲折而入木三分。《围城》的描写,自始至终又都贯穿着嘲讽的喜剧情调。小说的基本情节,都围绕着方鸿渐展开,小说的诸多人物,场面也大都从方的观点展现,方的观人阅世的挪揄态度,以及隐含在他背后的小说作者的嘲讽口吻,交错交融,使《围城》的讽刺门手法别具一格。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