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素材 » 成虎论文

成虎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3-26 03:04:46

㈠ 三人成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00字?
楼主是要~~写论文么?

㈡ 求一篇"三人成虎"论文,十万火急!!!!!!!

“三人成虎”出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可以看一看找灵感。

㈢ 模仿画猫成虎的议论文

文章的字数一般的单位是没有要求的,发表的文章一般是按版面发表。 杂志社也是按版面收费的,不过一般的作者都是发一个版就可以了。 评职称够用就行了,一般版面大概是2400字符-2700字符。 具体的还是要看杂志,期刊不同字符数也是不一样的

㈣ 议论文 三人成虎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 要陪同太子去赵国邯郸做人质,他担心走后朝廷上的小人会乘机造谣中伤他,所以临走前向魏王进言。他打了一个比方,问魏王如果有人告诉他墟集处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说一个人这样说他不会相信,但两个人也这样说他便会有点怀疑,若是有三个人这样说,他就会相信了。于是庞 立即指出自己将要远离魏国,由邯郸到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远过朝廷到墟集的距离,背后诽谤他的小人也不止三个,希望魏王能够明察。庞 离开魏国之后,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太子充当人质期满回国,庞 却未能再获得魏王的召见。

本节文字主要通过对话刻划人物。例如魏王三次答话,由开始不信而说:“否”,到将信将疑而说:“疑之”,到最终深信不疑而答:“信之”,一步一步写出他对谎言态度的逐渐动摇,寥寥几笔就把一个缺乏主见、昏庸无能的君王形象勾画了出来。庞 那一番说话,亦甚有战国时期人物的特色。当时的贵族大臣,已经不似两周时期的公卿那样温文尔雅,他们说话很多都是直言不讳。庞 直接说出他的处境,背后议论他的人,不止三人,三人成虎,谗言的威力更大。他一心希望事先向魏王说明,“愿王察之也”,但遇上魏王这样的昏君,结果庞 的忧虑终成事实。庞 的话,将他的思想感情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非常富真实感。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的无知,但后世人引申这故事成为成语“三人成虎”或“三人成市虎”,借来比喻谣言掩盖真相的情况。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涂说,否则“三人成虎”,假话传的次数多了,也能使人误信为真

㈤ 成语 “三人成虎” 就源本来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员的理解.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㈥ 三人成虎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三人成虎文章用的修辞方法:借代、比喻。
2、原文
《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3、译文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㈦ 大学思修课要写议论论文:主题: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立志为本。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志以目标为本

--------------------------------------------------------------------------------

2008-12-05 阅读:1382 出处:校园通讯社 作者:尹青华 编辑:陆世军 图:王炳营
“教书育人,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的主体”,2008年12月4日晚,行义楼报告厅师生齐聚, 2008年商院讲坛系列讲座之十六讲在行义楼报告厅隆重开讲。云南信息报社、云南云信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云南省印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云南省演讲会常务理事、学校客座教授冯书先生以“学好本领、学会生存”主题,为我校师生详细讲述了在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社会中,当代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本领,并在今后的自身发展中学会更好地生存。
兰靖董事长、各部门负责人、全体教职工以及法学院、会计学院、中文系等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由党政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徐红卫老师主持。
讲座上,冯先生首先回顾了云南信息报社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把成功的经验与在场的师生分享。冯先生指出,学校应当牢固确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和人性化的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更新陈旧滞后的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深化教材、考试评价等制度改革;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大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成为仁者,成为智者。冯先生从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知识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大学生的任务就是学好本领、学会生存、二十一世纪知识增值、人才涨价以及成功人生规划五个方面出发,并结合中国政治形势的多极化和全球化发展状况,为在场师生详细讲述了社会各界人士与当代大学生学好本领与学会生存的重要性。冯先生还强调,当代大学生应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用知识武装头脑,学好为国贡献、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过硬的本领;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之中,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参加各类活动锻炼自己;在课余活动中,多参加社会实践,重视创新实践,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全面成材;重视自身基础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开发思维,启迪智慧,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潜能。学会求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讲座最后,冯先生送给在场的听众一句警言: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遇到从各个方面袭来的劲风,然而每一阵风都会加快你的航速,只要你稳住航舵,即使是暴风雨,也不会使你偏离航向。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辨正作者:静女
春花秋月何时了,以讹传讹知多少。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砾金可奈何?

笔者读书时,常见此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句话表面看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人们常理解为:“立身要以学习为先,学习要以读书为根本”,并用其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然而,这句话真的没有问题吗?那么我们再来认真审视,“立学”是什么意思?如《礼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韩婴《韩诗外传》:“筑城而居之,别田而养之,立学以教之。”在古代典籍中,“立学”无一例外的指建立学校。那么,“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就应解释为:“安身立足以建立学校为先,建立学校以读书为本。”这显然是不通的!

要知道“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究竟,必须追溯它的来源。

对于这句话的作者、出处,有人说出自朱熹,有人说出自欧阳修,以后一种说法为盛。网络时代,大多数人遇到问题都依赖网络搜索,然而成也网络,败也网络。人们常常不自觉的以讹传讹。就如这句格言,网络一下,答案五花八门,甚至有人给定答案,说作者就是欧阳修!以讹传讹成为必然。缺乏一定工具,普通人很难找到正确答案。实际上,其出处既不是朱熹,也不是欧阳修,而是宋代的郑耕老!

郑耕老《劝学》中曰:“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今取《六经》及《论语》、《孟子》、《孝经》,以字计之:毛《诗》三万九千一百二十四字;《尚书》二万五千七百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六字;《礼记》九万九千二十字;《周易》二万四千二百七字;《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孝经》一千九百三字。大小九经合四十八万四千九十五字,且以中才为率,若日诵三百字,不过四年半可毕;或以天资稍钝,减中才之半,日诵一百五十字,亦止九年可毕。苟能熟读而温习之,使入耳着心,久不忘失,全在日积之功耳。里谚曰:‘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遂成丈匹。’此语虽小,可以喻大。后生勉之。”此段文字以《六经》及《论语》、《孟子》、《孝经》为例,劝勉后生:读书全在日积月累,倘能坚持每日熟读、温习,必成大器。虽言读书,其道理放之为人、做事亦准矣!

从郑耕老《劝学》中可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实为“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之讹。只一字之差,意思大相径庭!“力”是努力、致力之意,这句话意思应是:安身立命需以努力学习为先,努力学习要以读书为本。

用错这个句子的,不乏教师、学者。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在《光明日报》发表过《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一文,其中就写道:“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名人效应使学者的错误贻害甚广。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