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素材 » 卫星论文

卫星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3-25 22:13:55

1. 卫星的工作原理论文

Logistics Sci—Tech No.10,2008
· 军事物流·
物流科技2008年第1O期
摘 要:现代军事物流是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重要支
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卫星定位系统逐渐应用于军
事物流领域,成为现代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文章介绍了卫
星定位系统概况, 阐述了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
用现状,对军事物流领域应用卫星定位系统的前景及思路进
行了探讨。
关键词:卫星定位系统;军事物流;应用
中图分类号:E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 f2008) 10—0071—03
Abstract: Modern military logist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ns of logistics under informationization war. Nowadays,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is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military
logistics gra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analyses its current and futur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military logistics,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applying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in the field of
military logistics.
Key words:satellite positioning sy stem;military logistics;application
军事物流是指军事物资经由筹措、运输、储存、包装、维修保养、配送等环节,从供应地向部队用户有序流动的过程ll】。
卫星定位系统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设施之一,是提高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强部队战斗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
在现代军事物流活动中,重视这~ 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将快速实现对军事物流的实时监控,从而有效提高信息化战争的后
勤保障效能
1 卫星定位系统概况
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地面控制设备和信号接收设备,对地面静态或动态目标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系统。
目前,全球正在运行或研制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GLONASS)、欧盟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GALILEO)和中国“北斗一号”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GPS是美国军方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军民两用卫星定位系统,军用加密,民用降低定位精度后在全球使用,在用户数量
上处于霸主地位。GLONASS是由原苏联(现由俄罗斯)国防部独立研制和控制的第二代军用卫星导航系统, 其建立目的主要
是避免在军事上受制于美国。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处于“半可用”状态,市场中GLONASS设备极少,产品多是内置GLONASS
和GPS两种接收装置, 以提高精度和可用性。同样出于避免受制于美国的目的.欧盟2003年也开始了GALILEO计划.建造世
界上第一个非军方控制和管理的民用』J星导航定位系统.预计2010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这3个系统都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
系统,导航范围覆盖全球。中国“北斗一号” 系统则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 目前拥有5颗导航卫星,除具有导
航功能外,还具有短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功能。在2008年南方抗击雨雪冰冻和四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初露锋芒.在北京奥运会
期间将为交通调度和场馆监控提供服务。
GPS导航系统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采用的是无源定位。定位数据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 因此不能提供通讯服
务。 “北斗” 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采用的是有源定位.定位数据由地面控制中心解算后提供给用户,用户需要通
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及地面中心站的传输;因此可以提供通讯服务,通讯不必通过其他的通讯卫星.实现了一星多用。
GPS、GLONASS、GA[ ILEO和“北斗” 系统对比见表1
2 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现状
卫星定位系统的建立源于军事目的,美国GPS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应用于指挥控制、兵力投送、精确制导、目标侦察、战
场救援、军事物流等各个方面,成为美军战斗力的倍增器。尤其在伊拉克战争中,超大量战争物资运输保障,战时补给,大兵
团诸军兵种的专用装备保障,没有GPS 的导航和定位,军事物流则难以实现适时、快速、精确的保障,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
结束战斗并取得战斗的胜利 。近几年,我国加紧研发中国“北斗” 系统,引进对GPS的应用.逐渐将卫星定位系统应用于军
收稿日期:2008~06—24
作者简介: 白 娟(1973一),女,山东济南人,后勤指挥学院研究生五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
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现状及前景探讨
表1 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 系统对比表
美国GPS 俄罗斯GL0NASS 欧盟GALILE0 中国“北斗” 系统
研制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中期 1999年2月 2000生
卫星个数 28 24 30 5
轨道高度(KM) 20 186 l9 l00 23 222 36 0o0
运行周期 l1:15:44 l1:15:00 14:22:00 l1:58:00
民用单频CA码 民用单频CA码 CA码
调制码 军用双频P码 军用双频P码
P码
定位精度 CA码约l2米 水平方向约l6米 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米 约30米
P码小于10米 垂直方向约25米
覆盖范围 全球 全球 全球 中国及周边地区
主要功能 定位导航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
. 精密授时 定位导航,精密授时 定位导航.精密授时 精密授时
优点优点:投资小、用户设
: 全天候: 全球覆盖; 三维 由于GL0NASS卫星发 该系统提供三种导航定 备价廉
。定速定时高精度缺点: 不能覆
:快速省时高效 射的载波频率不同. 可 位信号
率: 免费信号、收 盖两极地区. 赤道附近
系统特点 : 应用广泛多功能。缺点:信 以防止整个卫星导航系 费加密信号
、号存在易损性和丢失性满足更高 定位精度差:不能满足
. 抗干扰 统同时被敌方干扰. 因 要求的收费加密信号
, 能力差高动态和保密的军事用
: 定位精度受美国军方限 而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 供各种不同的用户使用 户要求
. 书1 力 用户数量受一
定限制
民用领域: 用于航空/航海导航、
大地测量、石油勘探、地震测量、 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处
野外救生、探险、森林防火、飞 于“半可用” 状态. 市
机播种、农田耕种、车辆自动导 场中GL0NASS设备极 2010年正式投入商业运 使用者基本是军队等国
应用现状 航监控、机场,港13'交通管理等诸 少, 而且多是美国产品, 行 家用户. 市面上很少有
多方面军用领域: 美军用于指挥 内置GL0NASS和GPS 北斗星的接收机出售
控制.兵力投送、精确制导、目 两种接收装置. 以提高
标侦察、战场救援、军事物流等 精度和可用性
方面
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
定位原理 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航。定位数据由地面控
, 定位数据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 制中心解算后提供给用
事物流领域,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军事物资运输的监控调度
通过将卫星定位系统的用户接收机安装在军用车辆、飞机、舰船上实现对军事物资运输的监控调度。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和
电子地图GIS可实时显示出运输工具的实际位置与轨迹,从而对其进行实时、有效的定位、监控和调度。实现方式是运输工具
通过终端接收导航定位信息,经处理后,将数据按一定格式由无线电收发机传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收机将接收到的数据
输入计算机,经处理,在电子地图中显示运输工具和物资位置。
2.2 对军事运输路线的导航规划
选择正确、便捷的运输路线,是实现军事物流快速保障的前提条件。运用卫星定位系统的导航规划功能则充分满足了这一
需求。卫星导航系统的路线规划功能包括自动、手动和指令式3种。自动式路线规划是由驾驶员确定起点和终点,由计算机软
件按照要求自动设计最佳路线。手动式路线规划是驾驶员根据自己的目的地设计起点和终点等,系统在电子地图上设计路线,
同时显示运行途径和方向。指令式路线规划是指指挥中心对行驶站点的时间和路线能作出有效反应,提出路线的规划,并给运
输工具发出导航指令。实现方式是将卫星定位终端与计算机相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以电子地图的形式显示导航数据。
2-3 对需求信息的查询
在军事运输途中,卫星定位系统可以提供主要物标,在电子地图上根据需要进行查询,显示其位置。同时指挥中心可以利
用监测控制台对所在位置进行查询,车辆及物资信息则以数字形式在指挥中心的地图上显示出来。此外,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记
录和储存保障物资详细的运输内容和信息,消除了很多需要人工处理的环节,使得整个军事物流系统中所有程序及信息系统实
现信息传输的快速、准确、一致。
2 4 对险情、事故的紧急救援
72 {) ij¨P S t ~1 t lj 20~)g.{O
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现状及前景探讨
通过卫星系统定位和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遇有险情或发生事故的地方进行紧急援助。监控台的电子地图显示求助信息和报
警目标,规划最优援助方案,并以报警声光提醒监控人员进行应急处理。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在四JIl汶
JIl地震救援中不仅实时监测到了救援部队的行进状态,而且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其短报文通信的功能,保障了救援
的顺利展开。
3 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
3.1 应用于建立网络化军事物流保障体系
军事物流保障网络化是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是指通过多种信息技术将各个物资保障网点(如物流中心、
后方基地、仓库等)集成为军事物流保障网,实现物流配送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的“无缝链接”,从而在战争中以实时的快速
反应、精确的投向投量和灵敏高效的指挥调度实现适时、适地、适量的后勤保障。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网络化建设中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功能多、精度高、覆盖面广,是构建网络的最佳技术设施和应用平台; 二是构筑在卫星定位系
统的网络公共平台,具有开放度高、资源共享程度高等优点,无地域性限制的信息获取,提高了定位系统的利用率。
3.2 应用于军事物流资产可视化管理
信息化条件下,战场透明度越来越高,物资储存和运输的可见性变得至关重要。物流资产可视化管理是依赖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实现物资在储、在运、在处理全过程的数据跟踪可
视.使得部队指挥官可以不问断、可视化地掌握全部后勤资源的动态情况,全程跟踪“人员流”、 “装备流” 和“物资流”,并
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在运资产通常是装载于某种运输工具,如火车、飞机、轮船、汽车等。实现在运资产可视
化,首先要掌握运输工具的实时位置,而掌握移动中的运输工具的实时位置离不开卫星定位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资
产可视化的应用,集中在两个主要方面:其~ 。卫星定位系统用于提供运输工具的位置数据。其二,卫星通信可使控制站和驾
驶员实现双向信息交流。有效运用卫星定位系统,形成有力的统一组织指挥中心,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透明度,为优质、高效
的物流保障提供坚实的技术平台。
3-3 应用于实现精确主动配送式保障模式
精确主动配送式保障是指在精确预测部队需求的前提下,打破过去那种逐级前送、被动等待的后勤保障运行机制,通过将
所需物资主动配送到战斗单位乃至士兵,使补给速度发生质的变化,是现代化军事物流保障模式的研究方向。物流配送的过程
是实物的空间位置转移过程,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处理环节,对各个环节涉及的问题
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
和决策分析将有助于物流配送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卫星定位系统解决了物流配送过程中运输车辆调度
和投递路线选择、精确定位部队用户等诸多问题,有利于提高物资的补给速度,从而实现精确主动配送式保障。
4 军事物流领域应用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思路
目前.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这项技术的全面推广和运用.建立适应
我军后勤发展的军事物流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推广应用的组织领导。由总部牵头统一组织规划、统一技术体制、统一信息标准、
统一软件开发,并与作战指挥系统兼容,从研究开始就杜绝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中各自为政、互不统一、缺乏系
统集成等问题的出现。再就是加强军地合作,把军队的资源优势和地方的技术优势整合起来,共同研制、发展新技术,以保证
其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的有效性
(2)开展规划研究、突破关键技术。从顶层对研究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并根据我军现状确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卫星
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立足于新技术引进后的自主开发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组织科研力量协
力攻关,力争解决自主技术与外军技术相结合、抗干扰、精度限制、加密技术等关键难题,为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信息化
建设中的进一步应用做好准备。
(3)研发基于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军事物流应用平台, 建设相关实验室,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实际.跟踪国
内外、军内外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研究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卫星定位系统在我军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带动全军后勤信息
化的发展。
(4)在后勤保障部队试点后推广。选择部分后勤保障部队进行实验试点,使得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真正与部队建设的实
际结合起来,通过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建设的应用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整个
军事物流系统的保障潜力,使我军后勤保障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宗喜,徐东.军事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7.
【2] 谭建中.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3】戢觉佑,王京海.美军后勤理论与实践【M】.天津:海军后勤学院,2003.
f4】徐卫东.GPS+GLONASS+GALILEO三星跟踪技术【JJ_全球定位系统,2006(1):16—18
{ 《' ;H s ( {l 200S {f) 73

2. 有关中国卫星的论文

中国科学院披露载人航天实验内容
中国科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实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阶段)应用系统的目标是大力推进和发 展我国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技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有重要价值的贡献,同时为今后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打下基矗。
其中,“对地观测任务”是以与国际同步发展先进空间遥感器及开拓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为目的,确定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器、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包括微波高度计、辐射计和散射计)、地球环境监测和遥感应用研究等在轨实验和应用任务。地球环境监测包括太阳常数监测、太阳和地球紫外辐射监测以及地球辐射收支探测。遥感器应用研究为我国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成像光谱技术和微波遥感技术在海洋、陆地和大气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
“空间科学研究”安排了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包括空间材料科学项目,微重力流体物理研究项目),还有空间天文项目、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任务,目标是全面提高我国空间科学水平。“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制了多种空间实验设备,开展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空间蛋白质结晶、空间细胞培养、空间细胞电融合以及空间蛋白质和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等研究;“空间材料科学研究”研制多工位晶体生长炉和晶体生长观测装置,开展二元和三元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透明氧化物晶体、金属和合金等材料研究和空间生长,研究空间晶体生长动力学;“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研究可以建立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发布长期、中期、短期空间环境预报和警报,进行效应预测,保障航天员、载人航天器和空间设备安全。载人飞船构造:
1,轨道舱呈圆桶形状,是航天员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轨道舱调整了舱内布局设计以便安装应用系统设备及航天员食品和饮用水装置。轨道舱的后端底部设有舱门,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返回舱。轨道舱外部两侧装有两个像鸟儿翅膀一样的太阳电池翼,轨道舱所需要的电能就是由这两个电池翼提供的。
2,返回舱是载人飞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舱段,飞船起飞、上升到入轨及返回着陆时,航天员都在返回舱内。神舟六号的返回舱形状像钟,其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轨道舱。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舱内安装了航天员的座椅。飞船在起飞、上升和返回地面时,航天员躺在座椅上的。返回舱内还安装了飞行中需要航天员监视和操作的仪器设备,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可以随时判断、了解飞船的工作情况,还可以在必要时人工干预飞船的系统和设备的工作。
3,推进舱形状也是圆柱形的,舱内安装推进系统发动机和推进剂,其使命是为飞船提供姿态高速和进行轨道维持所需的动力,飞船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一部分设备也安装在这里。推进舱外部两侧也安装了两个太阳电池翼,为飞船提供所需的电能。
载人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舱段,舱内与外界完全隔绝,内部安装的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将为航天员提供一个与地球环境一样的舒适生活环境。另外,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察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察地面驾驶飞船。
长征2F运载火箭主要技术指标:
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0.97的可靠性就是说100次发射里,只有3次火箭可能出现问题;0.9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现1000次问题里,可能有3次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载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为0.91到0.93,没有安全性要求。
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它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比人体含水量还大。水通常占人体的60%到70%。
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神舟六号飞船比神舟五号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不少。
火箭芯级直径为3.35米:古罗马人使用两匹马拉的车,车轮在石板路上磨出两道沟。由于车轮宽窄不一样,路上留下了不同宽窄的沟。后来他们想把轮距统一起来,就把两匹并排的马屁股当成标准,即1.435米,后来英国人修铁路也把铁轨轨距定为1.435米,并被各国沿用。按照这个轨距修建的铁路,能够运输的货物最宽为3.72米,去掉车厢外壳,只剩下3.35米。因此,用标准铁路进行运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火箭入轨点速度为每秒7.5公里:这个速度是音速的22倍。我们通常说的“十里长街”,是指北京建国门至复兴门的距离,长6.7公里。每秒7.5公里的速度,相当于1秒钟内从长安街东头跑到西头。
火箭轨道近地200公里,远地350公里:地球半径6400公里,火箭轨道与地球的距离,仅为地球半径的几十分之一。如果站在地球外面看,飞船就像贴着地面在飞行。

3. 求卫星通信论文

这个 真不会啊

4. 关于人造卫星的小论文(500字左右)

上网络找。 知道挨个字重新打麻烦。而且资料可能不全

5. 求一篇美国ION导航协会的论文,关于卫星的。

导航协会的论文 我给你

6. 哪位大虾有关于嫦娥1号卫星的论文

你根据这些资料写吧@~~~

“嫦娥一号”(Chang'E1)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概况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根据我国探月卫星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持续到2007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技术难点
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准备
探月计划酝酿10年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测试
中国探月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正样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联试,以确保科学探测设备将来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有效载荷总指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吴季16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有效载荷正样系统联试的最后阶段,各研制人员应继续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按质量要求完成正样联试,确保有效载荷设备顺利交付和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卫星有效载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务而异,在现阶段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的仪器和科学实验的设备。“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将包括微波探测仪分系统、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据了解,微波探测仪分系统将主要对月壤的厚度进行估计和评测,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手段对月表进行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3台设备组成,将探测地月和近月的空间环境参数。
“嫦娥一号”于2007年发射,而后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
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发射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200公里,最远为5.1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1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12.8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114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月圆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14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一号”发射倒计时
36小时:部分系统进行最后“体检”。
12小时:进入发射前功能检查状态。
8小时:进入发射程序,各系统进行辅助准备。
7小时:加注液氧。
5.5小时:加注液氢。
2小时:进入射前系统。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这时开始下发。
40分钟:3号塔架回转平台开始展开。
15分钟:最后一批人员撤离。
90秒:转电。从地面给系统供电,变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60秒:从塔架后伸向前塔的橘黄色电缆摆杆此时摆开,准备为火箭点火、发射。
40秒:01号指挥员开始报告倒计时。
30秒:牵动。是过去发射系统的专有命令,尽管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有关系统,但这一程序沿用至今。
10秒:点火倒计时。
0秒:点火。

7. 人造卫星的发展历史5000字论文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按用途可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三大类,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截止1992年底中国共成功发射33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8. 《人造卫星》科学小论文1000字

有趣的共振现象 唐朝的时候,洛阳的一座寺院里出了一件怪事。
寺院的房间里有一口铜铸的磬,没人敲它,常常自己“嗡嗡”地响起来,这里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口磬和饭堂的一口大钟,它们在发声时,每秒种的振动次数— —频率正好相同。

9. 高分!求论文,3000字。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试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遥感技术,即RS(remote sensing),遥感顾名思义,就是从遥远处感知,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人们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是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上,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已从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人造卫星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它超越了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可见光的限制,延伸了人的感官;它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环境的动态变化;它涉及天文、地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广泛吸取了电子、激光、全息、测绘等多项技术的先进成果;它为资源勘测、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概言之,遥感是运用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的现代化综合性探测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即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它是一个中距离圆形轨道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提供准确的定位和高精度的时间基准。该系统是通过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来完成的。最少需要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您在地球上的位置。所能接收到的卫星数越多,译码出来的位置就越精确。在汽车定位时,只需要在汽车上装一台比32开书本略小的“车载终端”就可以了。 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GPS技术的优势: 1.可直接按坐标确定样地的位置。 2.解决了小比例尺地形图找明显地形地物为引点的难题。 3.克服了地形图本身有误差、传统的罗盘仪引线测量引起误差以及其它因素造成样地定位不准的问题。 4.定位精度高于罗盘仪引线定位,大大减少了野外作业时间和工作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数字地球是遥感、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及仿真虚拟等现代高科技的高度综合和升华,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林业资源信息具有数据量大、种类多、来源广、结构复杂和获取成本高等特点,随着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数字林业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