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与无用
在这个快餐式时代,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问:“这有什么用呢?”当这句话成为口头禅的时候,一种可怕而怪诞的习惯就养成了:于我有用者,亲之;于我无用者,弃之。而且这样的舍弃被视为理所当然。
有用,简单说来,就是有使用价值,对人有利、有益。重视使用价值,能使事物发挥其最大的功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当所有人都对“有用”趋之若鹜的时候,“无用”就被冷落了,它只能退回世界的一隅,蜷缩着。
显然,无用,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它似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用”难逃被淘汰的厄运。君不见,多少古老的小巷被推倒,有用的宽敞马路要取代无用的窄窄的胡同。君不见,多少无用的哲学书被束之高阁,有用的经济类书刊长期热卖。这个时代追求速度,追求立竿见影,要有用之用。无用之用,只能眼看着时代的车轮飞速滚过,却无可奈何。
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它急躁、轻浮,它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只好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物质缠绵交织。
但是,有用与无用的标准又是如何划分呢?它在时间、空间上又有怎样的定义呢?于今世无用,那于后世呢?于此地无用,那于彼地呢?我们似乎无从知晓,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深究,因为我们都被无形的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无怪乎,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只想生活。”谋生有用,生活无用。所以现代人都少了仰望星空、闭目感受生活的惬意心情。
舍弃无用,其实就是舍弃生活本身。当讲求实用、追求经济效益的温州商人把法国一条古老街道的咖啡馆、快餐店都换成“服装一条街”的时候,法国人不满、抗议,要求“还我咖啡馆”。他们需要“无用”,需要生活,午后休闲的咖啡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法国人对无用的浪漫有着一份中国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认真与执着。
有用之用,是生活必需;无用之用,亦不可或缺。有用是一抹粉黛,有浓浓的胭脂香;无用是一杯清茶,有淡淡的人生味。
E. 想写关于英美女性文学的论文,要看哪些书
我也是英专的啊
强烈推荐沃尔夫,
还有托尼 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
或者华裔美国文学的一些作家
比如艾米 谭(Amy Tan)的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
或者Kingston的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
女性文学主要是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啊或者在不同情形下的心境啊之类的的,而且我感觉基本上都是女人写的...
F.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中,哲理散文、抒情散文有哪些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中,哲理散文有:
1901 [法]普吕多姆(1839-1907)
孤独与沉回思
1902 [德]蒙森(1817-1903)
罗马风云答
1904 [法]弗-米斯特拉尔(1830-1914)
金岛
1908
[德]鲁-奥伊肯(1846-1926)
精神生活漫笔
1927
[法]亨利-柏格森(1859-1941)
创造进化论
1950
[英]伯-罗素(1872-1970)
哲学-数学-文学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中,抒情散文有:
1916
[瑞典]海顿斯塔姆(1859-1940)
朝圣年代
1990
[墨西哥]奥-帕斯(1914-)
太阳石
《诗与歌》
《诗之遗嘱》
《青春诗》
G. 沙粒带来的成功作文
我曾读过无数文章,可有一篇文章却令我掩卷难忘。文章说,有一个养蚌人想培养一颗珍珠,便到沙滩上询问沙粒,愿不愿成为珍珠,只有一颗珍珠答应了。这颗珍珠遭到了同伴的嘲笑。但在很多年后,这颗沙粒变成了美丽的珍珠,而其他沙粒已化为了淤泥。文章不足百字,文字也朴实无华,可却饱含成功之哲理。
如果我们是一颗颗沙粒,那养蚌人就是成功的机遇。在机遇出现前,我们如同沙粒一般,默默无闻,最终化为淤泥。但总有一天,机遇会降临,也许是吃饭时同伴的话语,或是一则比赛,只有有心人才会抓住机会。所以抓住机遇是成功的第一步。但很多人往往让机遇在自已身边悄悄溜走,而有的人却善于抓住机会。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林语堂先生当年有一段佚事:在一次宴会上,美国名作家赛珍珠女士知道席上有很多中国作家,就说:“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国出版社印行?本人愿为介绍。”座上人独林语堂一口答应,归而以两日之力集其发表于中国之英文小品成一小册而送之赛珍珠,请以斧正。赛珍珠因此对林语堂印象至佳,其后乃以全力助其成功。由这段故事看来,一个人要成功,要善于把握时机,要有尝试的勇气和实践的决心。
抓住机遇,成功之路虽然已经铺开,但这条路上的困难也跟随着你,你将为之付出无数。珍珠是沙粒在蚌壳中形成的,诚如文章中说的“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新鲜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阴冷、孤独为伍……. ”所以,成功的第二步便是不畏困难,无怨无悔。当其他沙粒都嘲笑选择成为珍珠的沙粒,试想如果它打了退堂鼓,最后不也化为淤泥吗?所以,一旦确定了目标,就永远不要因困难而退缩,因旁人而放弃。这一点上我们的榜样是勃朗特姐妹。作为穷牧师的女儿,生活在英国北部一个荒凉的乡村,尽管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她们始终未停止过写作尝试,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虽然受到当时文学权威的嘲讽,她们仍孜孜不倦地写作,当《简爱》、《呼啸山庄》相继问世时,震动了英国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成功贵中坚持。成功的第三步便是持之以恒。爱迪生是科家界的传奇人物,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百次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完成了1099项发明专利。在白炽灯试验中,仅植物类的炭化实验就远达六千多种,试验笔记本多达二百多本、四万多页。
联想我自己,如果我终日因不能多玩游戏而耿耿于怀,因多做习题而牢骚满腹,因天天练小提琴而叫苦连天,那肯定不能成功。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抓住机遇,无怨无悔,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E智网为你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H. 这是赛珍珠的一篇表示她对狄更斯的感谢的文章,大意我懂,并且原文很多单词我有注解意思,现在需要大神们
300分
I. 韩陈其的科研成果
韩陈其教授,善于融会贯通,古今比较,研究内容涵容古今汉语的各个领域:羡馀现象论;语义结构论;音义关系论;文字训诂论;语法词汇论;《史记》语言论;《马氏文通》论;中国语学论;中国语史论;语言研究方法论。国学大师徐复教授《中国古汉语学·序》评曰:韩陈其“于语言文字各部门,均所擅长,凡有所陈,无不惬心贵当,卓然有所树立” 。
韩陈其教授目前在主持国家语言文字“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当代社会流行语综合研究》(2002年12月—2005年12月)。
(一)科研概况(语言学类成果共约830万字)
[1]、韩陈其《古代汉语教程》上中下三册以及与其配套的韩陈其编写的《古代汉语练习》一册和《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一册(凡共五册)作为徐州师范学院内部使用出版的文科教材——约100余万字。
[2]、韩陈其主编《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第七辑,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别于1995、1997、1999、2000年出版,共约150万字。
[3]、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古代汉语自学指导》,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撰写其中20万字。
[4]、至2009年发表语言学论文112篇,其中1.6万-7万的单篇论文约10余篇,共约为100万字。
[5]、古籍整理,约为100余万字。
[6]、正式出版独力专著七部(约310万字):
八十年代一部——韩陈其《古代汉语自学练习》,廖序东《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统一书号:7346·498 ;字数26万字。
九十年代以来六部,书名详下,共约为284万字。
(二)九十年代以来的独力语言学专著六部(约284万字)
[1]、韩陈其《中国古汉语学》(上下册),徐复《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版——约82万字
书号:ISBN 957-17-1386-4(一套:精装)
ISBN 957-17-1387-2(上册:精装)
ISBN 957-17-1388-0(下册:精装)
ISBN 957-17-1389-9(一套:平装)
ISBN 957-17-1390-2(上册:平装)
ISBN 957-17-1391-0(下册:平装)
[2]、韩陈其《汉语借代义词典》,徐复《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版——实际约66万字 。书号:ISBN 7-5406-3201-1(精装、平装)
[3]、韩陈其《中国语言论》,徐复《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
版——约50万字。书号:ISBN 957-17-1628-6(精装),ISBN 957-17-1629-4(平装)
[4]、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研究》,徐复《序》,许惟贤《代序》,齐鲁书社2001年版—约22万字
书号:ISBN 7-5333-0991-X
[5]、韩陈其《汉语词汇论稿》,徐复《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实际约43万字
书号:ISBN 7-80643-732-0/H27
[6]、韩陈其《语言是小河》,于根元《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实际约21万字
书号:ISBN 7-5017-6700-9/G1243
(三)八十年代以来的单篇语言学论文112篇(约100万字)
1981年
1-A.韩陈其《词的借代义》,《徐州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江海学刊》1982年第2期有评介
2-B.韩陈其《现代汉语词语中的古义》,《教学与进修》198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C. 韩陈其《报刊病句评改》,《语文教学之友》1981年第6期
4-D. 韩陈其《谈汉语成语中词的活用与词义变化》,《语文教学园地》1981年第4期
1982年
5-A. 韩陈其《“境壤界”是一个词吗》,《天津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
6-B.韩陈其《试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中国语文通讯》1982年第4期
7-C.韩陈其《〈说文解字〉义训条例举隅》,《盐城师专学报》1982年第2期
1983年
8-A.韩陈其《〈史记〉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
9-B.韩陈其《〈汉语成语词典〉读后》,《徐州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C. 韩陈其《从〈史记〉看介词“于”在古汉语补语中的有无》,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第6期
1984年
11-A.韩陈其《几种“所”字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分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5期全文转载
12-B. 韩陈其《再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
13-C.韩陈其《谈谈古汉语中的分数表示法》,《中国语文通讯》1984年第2 期
14-D.韩陈其《谈汉语成语中的数词》,《教学与进修》1984年第3期
15-E.韩陈其《古今同形的双音形式辨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9期
16-F 韩陈其《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11期
17-G.韩陈其《汉字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一》,《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
18-H.韩陈其《探求词的古义途径》,《语文教学》,1984年第6期
19-I. 韩陈其《论“修饰成分+人称代词”》,《内蒙古师范大学》1984年第4期
20-J.韩陈其《关于〈史记〉名词性补语的句子特点及其影响》,《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4期,
1985年.
21-A.韩陈其《论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层次》,《徐州师院学报》198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6年第5期全文转载
1986年.
22-A.韩陈其《三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汉语学习》,1986年第1期
23-B. 韩陈其《汉语词汇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5期
24-C.韩陈其《典型的望文生义》,《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
25-D. 韩陈其《古代汉语中与“月亮”同义的语词系列》;《大学文科园地》,1986年第1期
26-E.韩陈其《试论介词“于”字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规律》,《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
27-F. 韩陈其《是芭蕉,还是蜡烛》,《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
28-G. 韩陈其《古汉语单音假设连词之间的音韵关系》,《中国语文》1986年第5期
29-H. 韩陈其《错误百出的〈语言文字理论新探〉》,《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3期
30-I. 韩陈其《古代汉语单音假设连词的形式特征》,《赣南师院学报》198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987年.
31-A. 韩陈其《〈上古音与通假字〉质疑》,《中文自修》,1987年第2期
32-B. 韩陈其《论古代汉语中与“月亮”同义的语词系列》,《新疆师范大学》,1987年第1期
33-C 韩陈其《四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
34-D.韩陈其《语文随笔三则》,《汉语学习》1987年第3期
35-E.韩陈其《汉语语法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六》,《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36-F.韩陈其《百期纪念,读者评刊》,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第10期
37-G.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述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研究》1987年九总第九期
1988年.
38-A.韩陈其《论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源类辨证》,《徐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8年第6期全文转载
39-B.韩陈其《训诂零札两则》,《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
40-C.韩陈其《古汉语单音程度副词之间的音义关系》,《徐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
41-D.韩陈其《试论汉语语词的讹变现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教学研究》,1988年第4期
1989年.
42-A. 韩陈其《从“所”字结构看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和言语使用的经济原则之关系---汉语羡馀现象综合研究之八》,《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43-B. 韩陈其《试论文言名词充当动词性谓语时的语义结构程式和语言环境形式》,《徐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2期
44-C. 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综论》,袁晓园主编《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12月
45-D. 韩陈其《话是如何被“砍”出来的》,香港《普通话》1989年第2期
1990年
46-A. 韩陈其《从香港故娘说开去——街头语法站谈之一》,香港《普通话》1990年第2期
47- B.韩陈其《论文言今译的科学原则和基本方法及现状》,《徐州师院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1年第1期全文转载
1991年
48-A. 韩陈其《我的他:他是谁?——街头语法站谈之二》,香港《普通话》1991年第1期
49-B. 韩陈其《佳丽的家族》,香港《普通话》1991年第2期
50-C. 韩陈其《论<说文>会意字》,《徐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4期
51-D.韩陈其《论文言判断句的历时层次》,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1年7月号
52-E.韩陈其《以今通古掌握词义》,《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11期
53-F.韩陈其《比较<刘氏语通>与申小龙“新说”》,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1年第32期
1992年
54-A.韩陈其《说“老”道“子”——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2年第1期
55-B.韩陈其《苹果树、女人街及其他——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2年第2期
56-C.韩陈其《数字的文化色彩》,《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4期
57-D.韩陈其《论<史记>复音词的意义特点》,《语文研究集刊》第一辑,语文出版社1992年
58-E.韩陈其《对文的比照和词义的推求》,《中文自学指导》1992第2期
59-F.韩陈其《五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
1993年
60-A.韩陈其《男驴?女驴?——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1期
61-B.韩陈其《牛奶与情话之类——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1期
62-C.韩陈其《数字的文化意义》,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2期
63-D.韩陈其《试论古代汉语同义句式繁化的规律性倾向——汉语羡余现象综合研究之十四》,《徐州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
1994年
64-A.韩陈其《汉字的男女文化》,《学习》(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期
65-B.韩陈其《新婚贺语的文化随想》,香港《普通话》1994年第1期
66-C.韩陈其《论连语的演变》,《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
67-D.韩陈其《透过古音洞察文言虚词》,《语文之友》1994年第3期
68-E.韩陈其《人名与文化——汉语专名文化要览之一》,香港《普通话》1994年第1期
1995年
69-A.韩陈其《论“所”字结构》,《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70-B.韩陈其《同名互指的历史文化义蕴》,香港《普通话》1995年第1期
71-C.韩陈其《街名与文化》,香港《普通话》1995年第2期,1996年第1期
合刊
1996年
72-A.韩陈其《论语词组合关系历时变化的理据》,《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
1997年
73-A.韩陈其《街名与文化》(署名:晓丹)《语言研究集刊》第五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
1999年
74-A.韩陈其《初读<马氏文通>》,《镇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第33——47页)
75-B.韩陈其《试论汉语词义:结构单位选择性》,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9年总第59期
76-C.韩陈其《〈经义述闻〉平议》,《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87——642页)
2000年
77-A.韩陈其《论〈马氏文通〉语法观--〈文通〉百年,乡人评说》,载《〈马氏文通〉与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54——83页)
78-B.韩陈其《〈经义述闻〉评介》,载《中国典籍精华从书语文名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22——187页)
79-C.韩陈其《〈马氏文通〉与中国语言学》,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七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7页)
2001年
80-A.韩陈其《论〈史记〉统括性范围副词》,载《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期(第197——206页)
81-B.韩陈其《汉语词汇学引论》,《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65——76页)
2002年
82-A.韩陈其《汉语词缀新论》,《扬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
2003年
83-A.韩陈其《论循境求义》,《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84-B.韩陈其《论汇比求义和文本诠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85-C.韩陈其《论〈经义述闻〉的语义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86-D.韩陈其《关于汉语史研究现状的若干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徐州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
87-E.韩陈其《论〈经义述闻〉的语法观》,《扬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88-F.韩陈其《汉语四方方位词的成词理据》,《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004年
89-A.韩陈其《论汉语诗歌语言的语学释读原则和释读途径》,《徐州师大学报》2004年第2期
90-B.韩陈其《论因声求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91-C 韩陈其《论比喻义和借代义的释义》,《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
2005年
92-A.韩陈其《论诗歌语词的语义关系和语义关系网络——“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新释》,中国人民大会中文系编《语言研究的务实与创新——庆祝胡明扬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3月版
93-B.韩陈其《浅谈“ 几乎”类语词的形式联系和语义强度》,《汉语学习》2005年第5期
2006年
94-A.韩陈其《中国诗歌语言的语学释读欣赏系列研究苏轼词释读欣赏(之一)》,《文教资料》2006年第31期
2007年
95-A.韩陈其《韩中语言文化比较漫谈——2004年11月韩国湖西大学大学院演讲稿》,《庆祝廖序东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96-B.韩陈其《论中国诗歌语言的词汇-语义的视听类具象和感知:以苏词为例》,《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97-C.韩陈其《论苏轼词的词汇- 语义的视听类具象和感知—— 从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苏轼词之一》韩国《汉语教学与研究》总第7期,首尔出版社2007年5月
98-D. 韩陈其《关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7 年总第13期;又载韩国《汉语教学与研究》总第8期,首尔出版社2007年10月
99-E. 韩陈其《语言人视域内的关於韩中语言文化教育内省和外思的若干感性比较认识和理性认同思考纲要》,韩中建交15周年纪念, 第9次韩中文化论坛2007年8月
2008年
100-F.韩陈其 立红《论中国古代诗歌的语学释读》,韩国汉阳大学主办《第一届中国地域文化与语言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韩国】李光哲 吴秀琴主编《中国北方文学与文化》,第131---180页,韩国文化社2008年2月19日第一版
101-A.韩陈其《关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新乡学院学报》2008 年第3期;又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2期【说明:本文与韩国版同名文章, 同名异实】
102-B韩陈其.《尔雅》名义考论新说:尔雅=明义,《辞书研究》2008年6期
103-C.韩陈其《论汉语词典编写的理论原则和规范条例》,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8 年总第15期
104-D.韩陈其《中华汉族鼠文化研究》,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8 年总第17期
105-E.韩陈其《同义对称结构四字格所映射的词化现象》,《汉语学习》2008年1期
106-F.韩陈其《视野高而邃发掘深而精<文通>真知音---序刘永华博士<马氏文通>研究》,载刘永华《马氏文通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3月
107-G.韩陈其《关于<尔雅>研究的后瞻与前瞻的若干反思与正思》,载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语文论集》(第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009年
108-A.韩陈其《关于华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9 年总第20期【关于《华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作者的启事,刊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9 年总第20期】
109-B.韩陈其《古诗文言意传输的最新最佳的尝试-----序仲济民等<高中古诗文新课标导学>》,载仲济民等《高中古诗文新课标导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110-C.韩陈其《论苏轼词的“词汇-语义”的触觉类、味觉类具象及其感知》,《三峡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111-D.韩陈其《苏轼词的词汇—语义的联觉具象和感知及其变化和转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12-E.韩陈其《中国现行教育的“度”、“量”、“衡”》,《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四)九十年代以来的其它语言学成果(约120万字)
[1]、《古代汉语常识百问百答》(约20万字),载《古代汉语自学指导》(韩陈其主编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2]、《全唐文》点校本第794卷——900卷审订(约100余万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五)九十年代以来的语言学成果以外的部分散文创作
[1]、韩陈其《人:男人·女人》
[2]、韩陈其《花·人·街》
[3]、韩陈其《文身——图腾文化的映现》
[4]、韩陈其《服色与身份》
[5]、 韩陈其《壬申双春喜话猴》
[6]、韩陈其《汉字中的男女文化》
[7]、韩陈其《乡音的魅力和语言的势利》
[8]、韩陈其《花名与名花》
[9]、韩陈其《鸡:人化、神化和文化》
[10]、韩陈其《鸡子·孩子·君子》
[11]、韩陈其《山水咏叹调》(托名)
[12]、韩陈其《读书耦谈》
[13]、韩陈其《父母眼中的子女》
[14]、韩陈其《我的老师》
[15]、 韩陈其《人名与民风》
[16]、韩陈其《景名与游兴》
[17]、韩陈其《酒名与诗歌》
[18]、韩陈其《店名与社会》
[19]、 韩陈其《姓氏——古老文化的大厦》
[20]、韩陈其《新婚贺语随想》
[21]、 韩陈其《三“韩”缘——游韩咏叹调》
[22]、韩陈其《淑明“美”思——游韩咏叹调》
[23]、 韩陈其《韩国教育观“花” ——游韩咏叹调》
[24]、韩陈其《韩中女子名异同谈趣——游韩咏叹调》
[25]、韩陈其《秋色赋——游韩咏叹调》
[26]、 韩陈其《千禧之爱——游韩咏叹调》
[27]、 韩陈其《梦溪乡思》
[28]、 韩陈其《狗头狗脑----狗年的遐思和祝福》
[29]、 韩陈其《乡人赛珍珠墓前的祭思》
[30]、 韩陈其《华盛顿的樱花世界》
[31]、 韩陈其《三游美国费城》
[32]、 韩陈其《美国“牛友”麦乐尼》
[33]、 韩陈其《游祭美国葛底斯堡古战场》
J. 急急急`我想关于这样的一篇论文`
你去名城镇江网站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