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是基础,对文化有决定作用,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材料看到了经济对文化的影响,所以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2)但是,文化和经济的关系还表现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所以存在不合理之处。
(3)同时,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决定文化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一致。所以,仓廪食不一定知礼节,衣食足不一定知荣辱。
『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这句话体现了文明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经济的发展决定文明的进步。暗示了在人们没有得到生存下去的基本保障时就要求人们知晓礼仪气节,荣辱是非是不合实际的空想主义。
(2)仓廪实而知礼节议论文扩展阅读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翻译: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 荣誉和耻辱。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辅佐 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 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3、“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概念,先实行小康的思路是正确的。小康社会是完全地集成了法家管子的治理方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这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叁』 作文题:司马迁《货殖列传》云:“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于无。故君子富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陕西韩城人。他继承父亲的遗志写作《史记》。大将李陵带兵5000和匈奴80万大军作战,兵败被俘。汉武帝将李陵全家杀死,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这可触怒了汉武帝,他被判罪入狱,受到仅次于死刑且极具侮辱性的宫刑,忍受了巨大的痛苦。
『肆』 仓廪实而知礼节
廪
lǐn
(1) ㄌㄧㄣˇ
(2) 米仓,亦指储藏的米:仓~。~生(即“廪膳生员”,中国明、清两代称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饩(旧指由官府供给的粮食)。
(3) 积聚,郁结:“~于肠胃”。
(4) 郑码:TGJB,U:5EEA,GBK:E2DE
(5) 笔画数:16,部首:广,笔顺编号:4134125251111234
参考词汇
--------------------------------------------------------------------------------
granary
详细注解
--------------------------------------------------------------------------------
廪
廪
lǐn
〔名〕
(1) (会意兼象形。从人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又作“廪”。“廪”是俗字。本义:米仓)
(2) 同本义 [store house for rice; granary]
亦有高廪。——《诗·周颂·丰年》
盛米曰廪。——《周礼·廪人》注
余刀布,有囷廪。——《荀子·荣辱》。注:“圆曰囷,方曰廪。”
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公羊传·桓公十四年》
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汉书·五行志》
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荀子·富国》注
父母使舜完廪。——《孟子·万章上》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廪囷(米仓。方的称廪,圆的称囷);廪粟(米仓中的粮食);廪庚(米仓)
(4) 泛指粮食仓库 [granary; barn]
昭侯令人复廪。——《韩非子·内储说下》
广蓄积,以实仓廪。——晁错《论贵粟疏》
(5) 又如廪人(古代管理粮仓的官吏)
(6) 米粟类;粮食 [grains]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明·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廪禄(官府供给的俸米和俸钱);廪库(粮仓;仓库);廪庾(粮仓);廪饷(粮饷)
(8) 俸禄 [salary]
廪食以数百人。——《韩非子·内诸说上》
(9) 又如:廪给(官吏的俸给);廪秩;廪俸;廪赐(俸禄和赏赐)
(10) “廪生”的简称 [scholars who live on government grants]
他家大老那宗笔下,怎得会补起廪来。——《儒林外史》
(11) 又如:禀贡(以禀生的资格做了贡生)
(12) 通“林”。林甸。树林与郊野 [secluded place]
桓公明日弋在廪。——《管子·戒》
词性变化
--------------------------------------------------------------------------------
廪
lǐn
〈动〉
(1) 收藏;储积 [collect;store up]
廪于肠胃。——《素问·皮部论》
群公廪。——《公羊传·文公十三年》。注:“廪者,连新于陈上,财气半相连耳。”
(2) 又如:廪收(收购入仓);廪藏(廪蓄)
(3) 公家发给粮食 [provide grains]
廪,赐谷也。——《说文》
既禀称事。——《礼记·中庸》
(4) 又如:廪食(公家供给粮食);廪稍(旧时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廪饩(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廪粟(同“廪食”)
廪
lǐn
〈形〉
(1) 通“懔” [fearful]
可以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廪廪(危殆,阽危;惊慌;危惧)
(3) 通“凛”。寒冷 [cold]
窃独悲此廪秋。——宋玉《九辩》
(4) 又如:廪秋(寒秋);廪泉(寒泉)
汉译英
--------------------------------------------------------------------------------
廪
granary
English
--------------------------------------------------------------------------------
廪
L ǐ n
Rice granary, also point the rice of the hoard.
Accumulate the 聚 , the knot of 郁 .
granary
『伍』 根据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写出自己的理解,自拟题目,600字左右
从“仓廪实而知礼节”说起
司马迁在写《史记·货殖列传》时,引用了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语。而今,管仲这段有关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再次受到关注。有人面对社会上的许多怪现象,发出了“仓廪实未必知礼节,衣食足未必知荣辱”物质决定意识的感叹。
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这句话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史记》在引用时将“则”改成了“而”,这个改动大有文章。
管仲所处的时代,仍然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社会公约仍然能够对各诸侯国的民众形成有效约束。当时全民的伦理观、道德观尚未受到挑战,对各诸侯国而言,“天下”的大环境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管仲用了“则”字阐述了“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之间的联系。管仲敏锐的政治触觉使得齐国占得了称霸诸侯的先机。
而司马迁所处的汉武帝时代,经历了文景之治,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汉武帝有个特别的诏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当时旧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没建立起来,社会矛盾突出。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觉得当时仍然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我们不难体会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遇到的困惑:经济发展的势头乐观可喜,但整个社会看起来却总是很不和谐。
从这个诏书可以知道:汉武帝已经意识到“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仓廪实、衣食足”只是个前提。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改动了管仲的原话,用“而”字阐述了“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之间的联系。从上至下,最高统治者与史官之间的默契,反映了当时高层形成的一种难得的共识,打造了一个至今仍然被人称道的辉煌时代。
衣食足是礼义兴的基础。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这段话虽短,却古今通宜。所以还是要两个文明一起抓。
『陆』 《仓廪实而知礼节》 关于辩论赛的,很急,我们是正方,需要正方论点,反方也需要,非常感谢
标准辩题具体是什么啊?
正方:物质决定意识
马斯洛需求原理,一二层生存与安全的需要满足了,才能追求更高的尊重等道德层面的东西
反方:古代与现代相比物质是比较匮乏的,但是更强调礼,所以与物质关系不大
人欲无限,保暖还思淫欲呢……
『柒』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没有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倒是体现了一个俗理。人只有吃饱饭再转转身说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