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素材 » 王紫娟论文

王紫娟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3-21 18:08:46

Ⅰ 请问谁有《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比较文章PS:(日语)或者相关内容。或网站!!麻烦了!!

《源氏物语》《红楼梦》比较研究

无可奈何花落去——《源氏物语》、《红楼梦》女性形象之比较研究
《源氏物语》创作于十一世纪初,是日本古典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品。《红楼梦》创作于十八世纪,是中国文学史上“从古至今第一部好小说”。它们虽然相隔几个世纪,但都同处于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作为现实主义的小说,《源氏物语》、《红楼梦》的主人公光源氏和贾宝玉都是男性。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以为男子中心的历史特点。然而与其它一些这类作品不同的是,两位作者都把着眼点集中在男主人公周围的女性上,将大量的笔墨倾注在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上。女性在作品中所占的分量和地位尤为突出。不可否认,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了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女性的态度。因此,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领悟这两部文学巨著的真谛,透视出作家对女性的基本态度。

一、女性观

两位作者都通过各自的作品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女性观。而且,其表达方式都是通过作品中男性之口道出的,这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以及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封建社会里男性对女性的评价就是社会对女性的评价的客观现实,当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某种倾向。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第二卷“帚木”中通过头中将、左马头两位男性之口,道出了如下女性观。首先,头中将把贵族女性的出身地位分为三等,“不管这女子的出身高低,但作为一个人们称道的好女子必须具备稳重和平、忠实勤勉、才艺超群的条件”①。左马头则说:“如此看来,还不如不讲门第,更不谈容貌美丑,但求其人性情不甚乖僻,为人忠厚温和,便可信赖为终身伴侣。此外,倘再添些精彩的才艺、高尚的趣致,更是可喜的额外收入”②。在其它卷中,源氏也认为:“女儿家最可贵的是心地柔顺”,“凡为女子者,特别专精一种学问是不相宜的,但尚对一切文艺一概不懂也是不好的。总之,只要心地稳重,思虑周密,对付万事自有主意便是好女子”③。在此,作品所体现的女性观是,好女子不仅要具备好的品性,而且还要具有多方面的才艺。因此,作品中的女子多是性格和平、温存、多才多艺者,如葵姬、藤壶皇后、紫姬、夕颜、空蝉、明石上等等。

无独有偶,曹雪芹亦在《红楼梦》第二回,通过冷子兴、贾雨村两个男子“演说荣国府”,讲述了这样的女性观:“‘女儿’二字是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瑞兽珍禽、奇花异草更觉稀罕尊贵呢”④,在宝玉眼里,“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见了女子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就觉得浊臭逼人”⑤。他认为“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灵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⑥。这里所说的“极尊贵,极清净”,“山川日月之灵秀”,“水做的骨肉”都是在宣染女性的纯真,女性的青春美,女性的花容月貌。女性的美较之男子,往往是更为鲜明突出。这在首回中也有所交待:“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⑦。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作品的女性观是竭力赞扬女性的韶华之美与才华出众。因此,作品中多是才貌双全的女子,如黛玉才思敏捷、宝钗博学通典,李纨和史湘云都是女诗人,探春和惜春工诗善画等等。

比较两部作品的女性观,各有其特点。作为女性作家紫式部认为女性形象要出身高贵,有娇好的容颜,有才气,有良好的内在品格。即评判女性的四个标准为门第、相貌、才华、气度。这如果对照作家的经历,可以说是她自己形象的流露。这种观点既反映了作者本人潜意识的标准,亦是代表了当时具有时代性的标准,即日本上层贵族社会对女性的评判标准。可以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贯彻了这一女性观,形象的丰满与缺陷来源于此,优劣的依据也在于此。

紫姬是作者笔下最有代表性,而且是最理想的人物。她的形象是源氏按照贵族阶级的“理想”教育出来的。她出身高贵、品貌端丽、富有才华,而且更主要的是她还具备男性贵族所要求的忍从的美德。以至后来她成为源氏的正妻以后,对源氏贪恋新欢表面上也未流露过一句怨言。源氏作为一个身分高贵的大贵族,结识了许多不同阶层的贵族妇女,作者描写紫姬对此是尽量不把内心的痛苦流露于外。尽管如此,源氏还认为她的为人虽近于完美无缺,但“只是一个缺点,嫉妒”。

夕颜是作者笔下一下等贵族女性的典型代表。她虽然出身并不十分高贵,但她却又着实令男性贵族喜爱。她的可爱之处不仅在于“体态轻盈婀娜、妩媚动人”,而且还在于“气度宽大,即使有痛苦之事、悲衰之事、旁人认为可耻之事,她也不十分介怀”⑧,她的态度高超而天真。难怪源氏得知夕颜薄命而亡异常悲恸。作者在第六卷“末摘花”的开头,便把出身低微的夕颜同出身高贵的葵姬、六条妃子进行了比较,表达了她对自己笔下女性形象的褒与贬:“别的女人象葵姬或六条妃子,都骄矜成性,城府甚深,丝毫不肯让人。只有这夕颜温良驯善,和蔼可亲,与他人迥不相同,实在很可恋慕”⑨。

作为女官出身的紫式部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主要从一个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人物,态度客观、含蓄。不同于《红楼梦》的作者以抒发情感,描摩刻画用功以求。

但是,作为男性作家,曹雪芹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基本上没有严格的标准。他没有表示出什么样的女子为人们所称道,他只是在着意刻画笔下那些“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异样女子”,她们“各具一心,各具一面”,栩栩如生。如宝钗的温顺敦厚、八面玲珑,黛玉的纯真率直聪颖,探春的敏捷果断,迎春的柔弱,史湘云的爽朗豁达憨厚,妙玉的高洁孤傲,秦可卿的慈爱孝顺,王熙凤的泼辣、笑里藏刀,尤三姐的刚烈,尤二姐的屈辱寡断等等。

作者是从一个主观者的立场上来塑造女性形象的,着意刻画,态度主观,理想主义色彩浓重,有时近于夸张,但方法明快,显露,场景和对话交互使用,人物特写,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例如,对王熙凤的塑造就体现了作者的这一写作特点。王熙凤是贾家的媳妇,但由于娘家的地位,受到贾家的特殊礼遇。作者写她出场时不是见其人而是闻其声。“我来迟了,不迎接远客”,在封建社会里,若大的贾府规矩严肃,她之恃宠无礼,一时俱见。这说明了什么呢?再者,在封建时代末期,若大的荣宁二府,几代主子、男的只知养尊处优,醉生梦死,而只有她不仅治理荣国府而且还协理宁国府,支撑着这一封建社会的豪门大厦。一个贵族少妇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无论有多大的才干本领也只是一个不受人重视的角色,又怎能去充当大管家的角色呢?这说明这个人物形象来源于作者的主观需要,她是一个概念化的产物。目的在于衬托他笔下女性的“奇”和“异”。

值得注意的是,《源氏物语》着重描写的是当时日本贵族女性(即上、中、下三等)的形象,因此,就日本社会的整体而言,其女性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红楼梦》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则涉及面较广,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女性观,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二、道德观

在女性观中具有决定性的大概要数道德观。在中国道德似乎从来就专为女性而言的,其中在婚姻道德方面最为明显。

中国自秦汉以后,道德往往以儒家道德为核心,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对日本有较大影响,但是在反映平安贵族社会的《源氏物语》里我们还看不到源于中国北宋景德年间的情道德,唯一相同的是男尊女卑。

当时日本社会婚姻形态还比较落后,除了男尊女卑以外,还盛行一夫多妻制,婚姻中的男女关系亦极为松散,男女结合后,女方仍留在娘家,并无家庭这种形式来维系男女双方的关系。在一夫多妻制下,男女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感情,女性往往成了男人的玩物。《源氏物语》主人公正是利用这一制度,频繁娶妻,从女性形象来说,一方面是受侮辱,另一方面又构成她们的幻想依据。在《源氏物语》中最为突出的是“乱伦”事件的发生。一是源氏同继母藤壶皇后之间的乱伦。藤壶原为先帝的女儿,入宫前就有“容貌姣好”的名声。因她长得酷似桐壶更衣(源氏的生母),被桐壶帝迎入宫中做了皇妃,她仅比源氏年长5岁,在天皇面前根本得不到真正的爱情,于是她同源氏乱伦生下冷泉,桐壶帝还以为是自己的骨肉,老来得子犹为喜悦。倒是藤壶皇后深感内疚。一方面不断自我悔恨,另一方面又止不住对源氏的思念。二是源氏的妻子三公主(即女三宫)和柏木(内大臣之子)的通奸事件。三公主原是朱雀帝(桐壶帝的长子)的三女儿,当她嫁给源氏时,年仅13、4岁,源氏已过四旬,年龄相差悬殊。辈份也不对(源氏和朱雀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况且,源氏家中收养了许多妻子,朱雀帝让位给冷泉,为了拉拢源氏而一手造成的这个可悲的政治婚姻。当三公主与柏木之间生下熏君被源氏发觉后,柏木忧郁交加,郁郁而死。女三宫则出家为尼。

此外,作者在这方面对空蝉和浮舟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刻画也较为成功。空蝉是个中层贵族出身的女子,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几十岁的地方官做后妻,源氏看中了她的姿色玷污了她,她也曾在年轻貌美的源氏的追求下,一度动摇,但她意识到自己是有夫之妇,便毅然拒绝源氏的再次非礼行为。特别是在她丈夫死后,虽然失去了唯一的依靠,源氏又未忘情于她,继子又纠缠她,但她仍没有妥协,最终削发为尼,维护了一个贵族社会中一个妇女的情操和尊严,展现出她那“温柔中含有刚强,好似一枝细竹,看似欲折,却终于不断”⑩的人物形象。浮舟的父亲是天皇兄弟宇治亲王,他奸污了一个侍女,生下浮舟,遂又将母女一同抛弃。母亲带着浮舟改嫁地方官。浮舟长大许配人家后,因身世卑贱被退婚。后来她又遭到董君、匂宫亲王两贵族公子的逼迫,走头无路,跳进了宇治川,以求速死。

在《红楼梦》中,女性的道德观的总依据虽然已发展到“失命事小,失节事大”的程度,但是在婚姻形态上追求婚姻自主已成为人物追求的重要目标,象宝玉和黛玉固然这样,紫娟、金钏等奴婢也是如此。尽管在封建条件下成功的希望是十分渺茫的。

尤三姐以前虽是一个“淫奔女”,但自“改行”觉醒以后,对爱情忠贞不渝。她对贾琏把她说与贾珍一事表现得极为愤慨,笑骂贾琏:“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姐儿俩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她尖刻、泼辣地回敬了贾琏的无耻行经,拒嫁贾珍,思嫁柳湘莲,是一个性格刚烈、果敢冷静、憎恶淫奢、思慕英雄、追求美好婚姻的女性形象。

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与日本的婚姻制度不同。中国表现的是媒妁之言,前身注定,门当户对,一妇不嫁二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死后,必终守贞节。如《红楼梦》中的李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她“青春丧偶”,“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惟知侍亲养子”,守节到头。

三、审美意识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美与女性道德一样居于重要地位。《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女性观本身就体现着作品的审美意识。对《红楼梦》而言,由于作品常以“群体”场面出现,因此,其更突出女性个性美的塑造,使其复杂的群体形象更加丰富、更加完美。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热烈,风格照人。如: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个性强,自尊,具有“病态美”的特点;宝钗端庄冷峻,罕言寡语,素有“冰美人”之称;史湘云豪爽豁达,直言快语;妙玉气质如兰;凤姐毒恶酸辣,“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集中体现一个“辣”字;袭人“奸、贤”;金钏“烈”;香菱“痴”;晴雯“勇”;紫娟“慧”;平儿“俏”等等。

作者对史湘云的描写较为典型。她胸无城府、言谈爽快、行事果断,凤姐见了演小旦的戏子说“这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见”。宝钗心内也知道,只点点头不说;宝玉也点了点头,亦不敢说。独史湘云便接口道:“倒像林姐姐的模样”。宝玉听了,忙把史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她为此很不悦,于当晚便命丫头翠缕把衣服收拾了,说:“明早就走,还在这里做什么?——看人家的嘴脸!”?,以她的快言快行淋漓地表现出其爽快豁达的性格。她爱“大说大笑”,笑起来特别纵情放怀。如笑的“一口茶都喷了出来”,笑的“连人带椅子都歪倒了”,“笑弯了腰”,“伏着,已笑软了”,“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从她的笑姿笑态亦再现了她的爽朗、豁达的性格。

而《源氏物语》的女性则以“散居”场面出现为主,她们缺少集居往来。因此,女性间的语言对话不多,作者对她们的语言、行为、性格的描写也较为平和淡雅,缺乏活力。但直面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较多,而且很细腻,使读者一目了然。

明石姬是一个出身低微的贵族女性。她最初对源氏好的色行为便怀有戒心,当她看到源氏的第一封情书时“羞耻得手也伸不出来,她拿对方的身份和自己的身份比较一下,觉得相去太远,不敢高攀”?,但她再次看到源氏的来信时,“心念自己是个少女,看了这优美的情书若不动心,未免太畏缩了,源氏公子的俊俏是可爱,但身份相差太远,即使动心也是枉然。如今竟蒙青眼,特地寄情书,念之不禁泪盈于睫”。表现出少女情窦初开的羞涩、持重、多情。

紫式部还善于渲染笔下人物的肖像,对人物的姿容神情描写用笔较多,就藤壶皇后而言,作者就冠以“容貌姣好”,“倾国倾城之貌”,“盖世无双的美人”,“妩媚窈窕”,“昭阳妃子”,“娇艳可爱”等美称。而曹雪芹笔下的人物虽也个个有神有貌,却用笔不多。作者主要再现的是人物的魂。故“摹一人,一人必然到纸上活现”。

另外,两部作品都以强烈的悲剧美形式而告终。《红楼梦》和《源氏物语》的悲剧美,“美”在何处呢?如果说《红楼梦》的悲剧只是“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或是具体为“荣宁二府由兴而亡”的悲剧,那么又怎能唤起人们对“美”的无限喜爱与怜惜,对“花”的赞叹与感慨呢?同样,如果《源氏物语》的悲剧只是“豪门望族由隆盛绝顶至衰败崩溃”的悲剧,那么不可能使人们对“美”寄于无限同情。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在于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只有让人看到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才能唤起人们同悲同泣的共鸣,给人们以深刻反省。为此,作者用心勾画出的一个个“女性美的形象”,一群群“花一般的、多才多艺”的女子,在人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但这些美好的东西却随着“荣宁两府、豪门贵族的衰亡”而走向毁灭。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再美丽的女性,再有才能的女性,也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只是豪门大院里供男性所观赏的玩物,并不具有真正的社会性,她们只能随着以男性为支撑点的荣宁二府和豪门贵族的衰败而毁灭。这就是作者着意勾画出的“女性的悲剧美”,正是这“女性的悲剧美”将整个作品的主题加以衬托,使整个作品具有令人难以忘怀的美感。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及副、又副十二钗等女性,在太虚幻境里都属于“薄命司”。那些美丽而富有才华的女性更是与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封建社会无法相容。最美的黛玉固将毁灭;笃信封建礼教的宝钗虽然实现了“金玉姻缘”,但她并未得到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幸福,反而成为殉教式的牺牲品;妙玉身世不凡,是一个少小出家,带发修行的女尼,她心境圣洁,才气逼人,却落个“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探春则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她的悲剧在于“才高清明志自高”,她才大,具有男子般的风范,在品性上对于家庭的忠诚胜过于凤姐,理起家来更是尽心尽力,有条不紊,但由于她是庶出,始终不得发挥自己的才干,更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贵妃元春“富贵又何为?”却落个“湘江水逝楚云飞”的结局;那守节到头、教子成名的李纨,也只留下“枉为他人作笑谈”的虚名。甚至权倾一时、邪恶的凤姐,最后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以“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悲剧而告终。此外,还有秦氏、金钏、晴雯、尤氏姐妹、鸳鸯等等,一切美的,或稍美的女性也无一幸免一死。

《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同样是受侮辱、受损害、受蹂躏的形象。她们自身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尽管紫姬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但仍摆脱不了悲剧的结局:源氏一生放纵男女关系,使她身心交瘁,体衰多病,英年早逝;藤壶皇后自与源氏发生“乱伦”关系以后,常常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于自责之中,无奈削发为尼。出了家以后,她心灵的创伤并未得到愈合,最终抑郁而死;六条妃子原为皇太子的妃子,其“品貌端庄秀丽,更非一般女子可比”。她20岁时太子故去,24岁时与源氏结识,并把全部的爱情倾注于他身上,但源氏生性好色,不久另有新欢,对她逐渐冷淡,由此她十分妒恨。由于不堪忍受这种屈辱,终于36岁时便落发为尼;末摘花虽是亲王的女儿,门弟高贵,但她成人时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她相貌形体丑陋:“鼻子又高又长。尖端略略下垂,并带红色,特别教人扫兴。脸色比雪还白,白得发青。额骨宽得可怕,再加上下半边是个长脸,整个面孔就长得稀奇了,身体很瘦,筋骨棱棱,形甚可哀,肩部的骨胳尤为显露”?,又无技艺,常常遭受到源氏的嘲弄和讥讽;明石上是一个得到所谓美满结局的女性。她与源氏结合以后,源氏对她时亲时疏,有时长久不来访她,待她产下一女后,源氏欲把此女培养成皇后,才让她离开乡下,迁居六条院。六条院的物质生活虽然优越丰厚,但她精神生活却十分孤寂,不仅屈居人下,难得见到源氏,而且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要认高贵之人为正式母亲,一别多年无缘相见。直到女儿做了皇后,她还要处处谨小慎微,卑躬屈节,强作欢颜。所以,她那所谓的美满结局完全是充满辛酸和眼泪的。此外象空蝉、夕颜、葵姬、花散里、浮舟、胧月夜、玉鬘、落叶公主等众女性无论是出身上层、中层还是下层,不论是美的还是丑的无一能摆脱命运的安排。

两部巨著所产生的巨大的悲剧美效应,是两位作者都把自己的同情倾注了对笔下女性的塑造,表达了他们对“美的失落”“花的凋谢”无可奈何的衰愁。但是,《源氏物语》的悲剧结局在于作者抒发感伤的情怀,对现实只是逃避。当那些女性痛苦达于极点,或无法解脱悲惨的处境时,她们的唯一出路就是遁入空门,削发为尼,以求在佛教中得到永生。整部作品也体现了“物之哀”*的情趣。

而《红楼梦》的悲剧结局似乎更着眼于反思,即对封建社会反思,对封建社会的以男子为中心的家长专制制度下,女性悲惨命运的反思。在后四十回中以探春为首的众人,包括王熙凤都在寻求出路,这难道不是希望所在吗?就作品而言,其社会性、思想性较强。作者一方面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中国女性的摧残,一方面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对理想人世的向往。女性形象较好地配合了作品的主题,使作品更趋于完美。

总体而言,两部巨著结局一样,但作者创作目的则有所差异:《源氏物语》是为文学的;《红楼梦》则是把文学作为手段,更着重对社会、对命运的反思,社会性、思想性较强。女性形象配合作品主题,但结果都没有出路,悲剧式的结果不能看作绝望。

值得指出的是两部作品的时间差异,对作者的女性观、道德观、审美意识的影响至关。它使两部巨著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更多的是以表面式形为主,而她们的差异则具有本质性。

论文红楼梦爱情悲剧提纲怎么写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述了贾、薛等家族的兴衰历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爱情感天动地,令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林黛玉之死,令无数人痛惜!可人们又觉得她并没有死,虽然她的生命短暂,可她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她的生活就像一首诗,虽然忧愁多过欢乐,可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的科举制度等新思想与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也反映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从反面也说明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的独特性及弱点。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集中表现了封建腐朽的旧思想与宝黛的新思想的种种不协调,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儿们的悲惨命运中,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主义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因此,对宝黛爱情悲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红楼梦》所描述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内容,“金玉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人的命运上天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早有定数。贾宝玉就曾说过,我偏不信什么“金玉姻缘”,偏信“木石前盟”。“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其内容的丰富,包含了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美感的深处,结晶了几乎全部的欲望和冲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林黛玉代表的“木”字和薛宝钗代表的“金”字,可以从中国文化底蕴来看:木近水,金近火,阴柔与阳刚,寂寞与活溢,虚无与实有,悲观与乐观,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宇宙人生两种不同的本质认识的体现。林黛玉体寒,虽多愁善感,可激情似火;而薛宝钗体有热毒,却“藏愚守拙”、“不关已事,高高挂起”。所谓“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的封建意识至今桎梏着人们的心灵。薛林两人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规范,人格理想和宇宙精神的化身,贾宝玉在爱情婚姻的天平上,他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他虽然深爱林黛玉,但他的力量是弱小的,贾府从上到下,一起来蒙骗他,他爱林黛玉已到痴迷的状态,在被蒙蔽的情况下,他是无法与封建的婚姻制度相抗衡的。
二、性格的独特性、缺陷性注定宝黛爱情是个悲剧
贾宝玉,爱红,“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这与当时“男尊女卑”的观点是相悖的。虽锦衣玉食,但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和哀愁,这点与林黛玉极为相似。宝黛爱情悲剧与贾宝玉的性格软弱多情有很大的关系。贾宝玉不喜走为官的仕途道路,却对社会最底层的艺人及丫环怀有深深的同情及友情,跟艺人称兄道弟,对丫环温柔体贴。贾宝玉对薛宝钗是“宝姐姐长、宝姐姐短的”,加之又有一个“金锁”的说法,因而林黛玉常和他怄气。”林黛玉曾说的我为的是我的心,”好一个“我为的是我的心”,何等单纯又何等执着,这才是林黛玉式的自尊,是不屈就社会规范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真正的自我意愿。她不像薛宝钗压抑控制自己的感情,迎合家长的意愿,这也许正是薛宝钗的高明之处,而这点也是林黛玉无法做得到的。林黛玉没有母亲为她的终生大事做主,林黛玉也不会像凤姐那样为了权欲财势而不折手段。假如贾宝玉的态度来得坚决点,以死要挟,我想视宝玉为命根子的贾母及王夫人也许会答应;假如贾宝玉这个贵族青年—封建家庭的叛逆,带着林黛玉走出家庭—大观园这片狭小的天地,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尽管宝黛充满叛逆精神,也还是从未想过走出家庭这个牢笼,因为那是不孝,所以宝黛爱情注定是个悲剧,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革命的不彻底性所导致的失败。
林黛玉的扬才露已在当时是犯忌的、是要遭人嫉恨的,这也是她性格的弱点,是导致她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今天,也还是行不通的。贾宝玉在痴迷的状态下,把该对林黛玉说的话,说给袭人听了,他不知道面前站的早已不是林黛玉而是袭人了。这就是为何现今社会网络如此发达的原因,对着陌生人才敢倾心交谈,把自己完全暴露在知情人的目光下,总归是要吃亏的,这也是目前许多人戴着面具生活的原因。林黛玉是红楼女儿中最珍惜自身价值并为实现自身价值而献出生命的人。“我为的是我的心”是林黛玉自主意识的坦率告白。在旧时代,要求被动的适应性,真正的个人意愿、个人感情会被视作异端邪念。林黛玉似乎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训诫抛在了脑后,总想展露才智,她悄悄地替宝玉写诗,自告奋勇地教香菱学诗,随口就说《西厢记》《牡丹亭》等文中的诗句,这些都是一种自由个性的流露,从尊重个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来说,是可取的。可她的锋芒太露,她的敏感、多疑,没有和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事在人为,她没有和上上下下的关系搞得融洽一些,以至她和贾宝玉的爱情面临绝境。
三、家庭背景注定的悲剧
林黛玉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幼年丧母,离父投奔外祖母,背井离乡,以后又奔父丧,在她的心里对人生,对生活留下了无尽的伤感。从春暖花开,到秋风扫落叶,花开花落,今年明年,花事人事,从眼前到永恒,林黛玉的思绪早己飞出了时空的限制,她知道和宝玉的婚姻困难重重,发出了“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问询“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哀音。林黛玉就是林黛玉,生不能为自己做主,死总可以为自己做主吧?在黛玉死后,紫娟看到一个和宝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不由又呆了……。试想就是林黛玉还活着,她会爱一个长得和宝玉一样,思想和宝玉不一致的人吗?爱不存在了,心就死了,林黛玉是用生命向婚姻不能由自己做主、封建的父母包办婚姻作最后的反抗、控诉!
林黛玉的诗人气质是令人赞美的,可她的多愁善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就是个例子。希望人们从宝黛爱情悲剧中得到启迪,在对待自己、子女的婚姻,一定要看重人品,性格、志同道合,注重爱情,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避免像贾宝玉、林黛玉式的爱情悲剧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创造美好的环境、生活,为幸福而努力奋斗!

Ⅲ “学习是探索求知的过程”为题写一篇作文

做真诚的人
常常流连在那虚拟的文字中,力不从心的抒写着自己以为天衣无缝的豪迈文章;常常徘徊在街头飞舞的广告中,在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下,想深夜网上那份虚拟的爱情,我们便丢了"真诚"这个背囊,虽说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但我们还是为自己的文章涂上了五彩的面具,虽满口一个"义气",我们还是习惯戴上伪笑的面具,在坚硬的水泥壳下忙碌!
真诚是什么吗?
难道只是当立下誓言时那份爽朗的笑声吗?
难道只是深夜网上那份虚拟的爱情吗?
不,都不是!
真诚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是对过去的肯定,是对现在的追求,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真诚"是君子最重要的美德,翻阅诗书,我们不难看到:刘备因以一颗真诚的心打动诸葛孔明,三分天下,成就霸业;而梁山上,那帮英雄好汉一诺千金,为一颗真诚的心而两肋插刀.
真诚的人,一分轻松,一片坦荡,一身磊落!
宝钗在贾府中做得面面俱到,却还特地送上让紫娟伤感落泪的旧物,她受到唾弃,承担罪责;黛玉虽荷锄葬花,楚楚可怜,但却以真爱让世人感动、怜爱.这一切的一切,不都只是因黛玉身上闪着一个字——真!
历史之书在告诫我们:只有做真诚的人,才能免受唾弃,只有做真诚的人才能受到尊敬,只有做真诚的人,才能名垂青史!
真诚是什么?是寒冬里的一缕暖阳,是盛夏中的一股清泉,是满溢热情的香槟,是晶莹剔透的水晶?还是蝴蝶翅膀里不经意的感动?
做一个真诚的人,生活中也多了一丝感动,一丝温暖!

Ⅳ 论文:《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分析。三千字。 希望有人帮忙。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1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点:通观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出中国古代封建家族、封建社会衰败没落,“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巨大悲剧;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只是贯串其中一支主要的咏叹调对唱,却也是注定的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由伟大作家曹雪芹栽培和浇灌,宝玉黛玉的爱情之花,具有一种永远的凄艳之美。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民主主义的萌芽,是作者真善美的寄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其爱情形象的悲剧魅力,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
本论: 总述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3、林黛玉小气多疑的性格特征。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结论: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有其鲜明的阶级烙印和时代烙印;她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并没有脱离封建主义的思想而独立。而后这种情况又是与当时虽有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但这种萌芽尚不能脱离封建主义经济母体而独立发展的状况相一致。
目 录
2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4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 林黛玉的思想性格,既有尊重自我、敏感、尖刻、孤高、脆弱的一面,又有尊重别人、 笃实、宽厚、谦和、坚强的一面。前者是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二者在她身上是辩证的统一。其内在联系是:从人生哲学上说,就是黛玉的谁尊重我,我就尊重谁的处事原则,这种处事原则饱含着近代平等观念的萌芽。从政治思想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叛逆本阶级给青年一代所指定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念。从婚姻观上说,就是黛玉的坚持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而爱情又必须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这三者,也就形成了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脆弱;坚强;叛逆;小气;宽厚;自尊又自卑;
[正文]《红楼梦》众多女性中作者塑造最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她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自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姐妹兄弟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字相伴,进入京城后,便长住贾府与宝玉相亲相爱。她生性孤傲,纯洁率真,小气多疑,是封建的叛逆者。她藐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真心相爱,但爱情被王夫人等残忍的扼杀了。林黛玉德才兼备,天生丽质,便到头来既在无奈中香消玉损,留下千古遗愿。为什么造成这样的悲剧?下面就分别从林黛玉的性特征表现等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
(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寄人篱下,因而什么事情都显得小心在意,唯恐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本来性格的外面有“小心眼”的一面。林黛玉的“小心眼”谁都知道,可她“小心眼”的背后是坦诚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真是相爱,但她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她把薜宝钗、史湘云看成情敌,说话刻薄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薜宝钗生病,贾宝玉去探望,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她来了,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薜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然而率真的林黛玉在表露着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畅开了她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的眼中,容不得半点微尘,但也不见前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就锋芒毕露地相对。但也就事论事,论过之后也丢在了一边,正是这种坦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不把她当外人。有时候缺了她,大家都感到空虚寂寞。她的灵魂是清澈的,“小心眼”、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瑕疵罢了。在大观园里,她把薜宝钗当情敌,但后来又坦诚相见,结为姐妹,谱写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薜宝钗的善意批评所感动,深情的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既太感谢激你,往日既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表面“小心眼”的林黛玉却能做到,再说小气是说不过去的。林黛玉不仅在十二钗面前表现很宽容,就是丫环面前也不例外,丫环紫娟就曾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经常闹别扭的事批评林黛玉:“宝在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不明就理的,但林黛玉也却一声也不责怪她。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心眼”,“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别人不知,还以为林黛玉真是个多心的人。其实,林黛玉怀疑薜宝钗是有原因的,薜宝钗确实对林黛玉奸诈过。林黛玉对她怀有戒心是很自然的。而当林黛玉处在孤苦、愁闷的心境下,薜宝钗给她捎来一点燕窝说几句悄悄话之后,就把心都全盘掏出来给薜宝钗,把内心的秘密都说给了薜宝钗。在这里,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薜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这一切并不是她幼稚不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直率的美德。
(2)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在林黛玉的丰富性格中,较为突出的是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等。其实,这些都是种表面现象,在其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着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林黛玉母亲去世后,进入京城寄人篱下。她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正反映了她那种强烈的自尊心。林黛玉之所心这样,是因为她曾常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而自己如今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惟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可以说,林黛玉就是带着这样的一颗强烈的自尊心来到贾府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说话尖酸刻薄等事情都是和她这颗强烈的自尊心密切相关的,它就像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微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在《红楼梦》的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难囊,贺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宝玉一时高兴把身上的所佩之物都给了众小厮们,林黛玉知道后,以为自己送给他的“荷包”也给了小厮们拿走了,就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完就赌气回房,把原来正替宝玉做的香袋儿“拿过来就咬”。后来宝玉跟她解释过后,她也知道了那“荷包”宝玉珍藏在怀里,可还是生气,当宝玉向她赔不是时,她还边哭边说:“你不用对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最后禁不住要宝玉“好妹妹长、“好妹妹”短的短赔不是。咋舌一看,林黛玉似乎真是太小气了,简直有些无理取闹的架势,但只要细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她的这种“小心眼”后面,遮住的正是她美好品德,正是她那要求爱情专一,要求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的强烈自尊心,是这种强烈自尊心的表现。[1]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林黛玉到怡红院敲门,刚好碰到晴雯生气,没听清是林黛玉的声音,而不开门,林黛玉就错疑在贾宝玉身上,就“独立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回去后,又“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薜宝钗史湘云都曾受过贾宝玉不留情面的顶撞,她们也不过是满脸通红而已,而林黛玉却只因一点误会受了点委屈就撕心裂肺的痛苦,实可见其自尊心的强烈了。要列举林黛玉为捍卫自己的自尊心而表现的事例太多了。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莫过于林黛玉在处理爱情问题表现出的尊严,生命与爱情皆可抛了。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林黛玉发现宝玉看的是《会真记》后,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并也笑道:“果然有趣”。可当贾宝玉借机说出:“我就是一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是,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顿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生气地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的胡说,好好的把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说到欺负时,早又把眼睛弄红了,;转身就走。这一切,可见林黛玉的自尊心是何等的强烈了。总而言之,对林黛玉来说,自尊和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所以,她时时刻刻在人面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3)林黛玉小性多疑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在性格上是有些缺陷的,使得她有时在贾府内不受一些人的欢迎,那她是怎么样小性多疑的呢?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有这么一段“二人正说话,只见紫娟进来,宝玉笑道:“紫娟,把你们的好茶沏碗我喝。”黛玉道:“别理他,你先给我舀水去罢。”紫娟道:“他是客,自然先沏了茶来再舀水去。”说着,沏茶去了。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共鸳账,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急了,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了。”一面哭,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逼得贾宝玉慌忙赌咒发誓:“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好歹别告诉去,我再敢说这些话,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明明是两人一同看的《西厢记》,书中这些言语,林黛玉早就烂熟于心。这时宝玉随口一说倒成了“调笑”她了。细揣林黛玉的心理,大概是因为当时有紫娟在场,不得不矜持一下,生怕被别人取笑了去。而紫娟对林黛玉却是忠心耿耿,甚至为了她不惜顶撞贾府“正经主子”。林黛玉对自己身边贴心的人尚且如此防备,可见其生性多疑。还有一次林黛玉夜访怡红院的时候,正遇着晴雯和别的丫头拌嘴,没听出她的声音,林黛玉叫门不开,便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只听见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林黛玉心中越发动了起,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告他的原故然后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久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在这里,林黛玉不仅多疑,想象力更是丰富,可以将完全不相干,不合情理的事情掺杂在一起,从而坐实了贾宝玉的无情的罪名。而在此之前,宝玉就对她说过,掏心窝子的话“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从小儿一处长大的,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远你的呢?这样掰开揉碎的明白话,都不能打消她心头的疑虑,可见林黛玉实在是一个不明白的人了。再从逻辑上推敲,就算是现在单元楼,站在门外也不可能听到里面人们正常的音量的对话声,再加上宝玉宝钗都不是会大声喧哗的人,林黛玉站在大门外,是绝对不可能听到。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两人,这些只不过是林黛玉疑心病发作引起的幻听而已。这跟林黛玉生性多疑是分不开的。
二、造成林黛玉复杂性格的原因
从上可以看出,林黛玉本来是个纯洁、率真、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的人,但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造成了各种复杂性格的特征。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夜间下雨,宝玉要从黛玉那里回去: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枝小蜡,递与宝玉道:“这个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了打破了,所以没有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这些开启黛玉的心扉之处,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息,其心地何等之纯净而美好!但黛玉又“小心眼”说话尖酸刻薄、小气多疑等。比如,第十九回“意绵绵静玉生香”一节中,宝玉闻得林黛玉袖中发出一股幽香,便拉住要瞧笼着何物,林黛玉说:“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说:“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的香”。林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霜儿,雪儿替我泡制,我有的是那些谷香罢了。”当宝玉识趣地避开话题后,她又说:“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害得宝玉一时解不下来,就问:“什么‘暖香’?”她却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后来还是宝玉解得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冷香”的就是薛宝钗一人,而林黛玉说的那个“人家”当然就是指宝钗了。从这里比方出来,一句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画出来了。亏他相的确良倒出快!”这一番明褒暗贬的话,倒是着实刻画出了林黛玉的小气多疑。从林黛玉这么多的生活事情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造成这样复杂性格的原因。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比如正是这种觉醒了的人的价值观念,所以她挚着地追求着实在的人生和真正的爱情,热恋着“心王熙凤“戏效彩斑衣”那样令人恶心的“孝心”。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勤和在作诗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面前的假慈悲,“薜姨妈的爱语慰痴颦”等封建社会的遗毒。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渠沟”的人生道路。这样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极傲世的性格就必然和世俗隔隔不入。因此,由于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因而就不见容于这污绰世俗的更大不满。就是这些原因,循环往复的作用,形成林黛玉性格与现实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就形成了林黛玉丰富复杂格特征。
三、林黛玉一生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允许他们之间的爱 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向他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今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大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作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毁灭了,林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没得到美满的婚姻。林黛玉毕竟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得到封建势必力的认可,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她没有贾宝玉那样自信,她担心着将来不知如何,更多是预感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显得无能为力。事实是有一团乌云笼罩在他们的爱情空上,而乌云的制造者是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林黛玉成为她安排中的一个牺牲品,林黛玉小心眼儿,在大观园中得罪了周围很多人,婚姻之事也没有替她着想,她的性格孤傲,对别人没有一点而顾忌,直率惊人,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她的叛逆思想,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是那样的勇敢绝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此外,她强烈的自尊心也是造成她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比如,在第二十六回“萧湘馆春困发幽情”一节中表现得也很充分。当宝玉当着林黛玉的面对丫环紫鹃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林黛玉是气得“登时撂下脸来”,还哭着说:“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哭着下床往外就走。林黛玉为什么这样大发作呢?当宝玉来时就明明听到林黛玉在床上忘情地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足以说明林黛玉心中对宝玉的爱恋是无限火热的。每日都为宝玉神昏不定,思曲缠绵,而且自己口中说的就是那所谓的“混话”。本来宝玉话中的内容、词语的实质是可以带给林黛玉爱情的喜悦的,但宝玉表达爱情的方式却伤了她的尊严,令她无法接受,可见,她这种强烈的自尊心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这样一个美丽、柔弱、勇敢的悲剧形象,永远铭刻在读者的心中,屹在中国文学史上。
总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特征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多侧面性。其性格特征是时代所赋予的,是在与污绰的世俗斗争中形成的。她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是成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说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成了千古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Ⅳ 我们如何看待金钱,如何支配金钱,如何合理消费,说说自己的观点并加以描述。

金钱在我们生活中一直都发挥着密不可分的作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金钱这种物质是在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快速进步,以及文化的普及。因而金钱又普遍被人们看做一种特殊的激励物。从物质相对匮乏的古代一直到科技发展迅速,精神得到极大满足的当今,金钱一直都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无论是身体上的温饱,精神上的满足,还是华丽的服饰、住所等都无一例是以金钱为前提的。因而,有人说,金钱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也有人说,金钱和其他物质一样,都有正反两面,也是一把双刃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金钱的看法不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金钱观,也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命运。为得到金钱,人们为了金钱也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所以有人说,幸福是因为它,灾难往往也是因为它。面对金钱,人们或痛苦或欣喜或忧伤或无奈或恐惧或迷茫或困惑,如何看待金钱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以下就是我对于金钱的看法。
当今社会没有钱举步维艰,但钱也不是万能的。我们不反对富有,不排斥金钱,只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通过正当的渠道挣得的财富是值得提倡的。但有了金钱不顾亲情,为富不仁,也会被世人斥责。金钱不是万能的,它买不到亲情,更买不到友谊。有钱不等于有了一切,有钱有时候也不能让鬼推磨。
钱,不能买到幸福,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虽然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是贫穷同样也不能换来幸福。有些人很有钱,然而还是苦于得不到幸福;相反,另一些人只有很少的钱却也满意地度过了一生,那是因为他们懂得最大限度的享受他们所拥有的。生活的目的不是拼命积累钱财,我们必须学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并且感恩已有的生活。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把房间里不必要的杂物扔去,房间就会让人感觉很空很自由。如果你认为幸福来自对财产的占有的话,那你就错了,要是一点儿财产就能让你感到满足,你也能获得幸福。我们的幸福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而是在于我们内心的满足感。
如果我们仅仅把钱当作我们生活当中很小的一部分,几乎不去想钱的问题,我们会变得很快乐。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尽量避免欠债,因为通常身负债务会很难摆脱。学会按你的计划而不是冲动消费,如果你确实要借债,首先得有一个完善的计划,然后选择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理的贷款项目。
尽量避免复杂的高风险的投资计划,这种投资可能有高回报,可是同样有很大的失败的风险。一个好的财政计划应该是简单的能保持平衡的,这样你就不会因为收益的问题而担心了。所以应该找一个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这样就可以放手不管了,也不用害怕深陷其中。
不管你有多少钱,你是不是仍然非常嫉妒那些有更多钱的人呢?最近的一项调查是询问人们是否愿意选择一份比国家平均水平高的薪水,他们本可以选择在某个国家获得一份较高的工资,但是这份工资是低于该国平均水平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绝大多数都选择在一个平均水平较低的国家拿一份并不是那么高的薪水,只是这份薪水高于平均水平而已。
我觉得这个没有道理,别人比你富裕不应该成为你不幸福的理由。别人过得很充实那是一件好事情,不要仅仅因为自己没有超过自己身边的人就感到痛苦不堪。
纵观古今中外,金钱二字在人间演出了无数的悲喜剧。扮演喜剧者身心愉快,家族兴旺,流芳千秋;充当悲剧者捶足顿胸,殃及家庭,悔恨千古。所以,我国的传统教育,把金钱看作是对人精神的一种污染,教人对它严加戒备。对它的称呼也不太尊,叫“绿锈”、“铜臭”、“孔方兄”、“阿堵物”。世俗对金钱却是另一种说法,“有钱能使鬼推磨”和“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以及“有了钱,万事圆”,一文钱能逼死英雄汉的金钱万能论。孰对孰错,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西晋时的鲁褒写过一篇《钱神论》:“夫钱,穷者使通达,寒者使温暖,贫者使勇悍”,“钱能转祸为福,因败而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福禄贵贱,皆在乎钱”。这段文字戏谑、幽默诙谐,嬉笑隐藏怒骂,淋漓着眼醒世,虽是近两千年前的人写的东西,今天读者看来还是有通感。天宝年间的进士张渭对钱有一首诗评论说,“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人。”张渭用尖锐、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世俗社会的友谊是建立在钱上面的,要相交情深,多多用黄金。外国的一些名人也发出同类的感叹。莎士比亚对钱曾说了洋洋洒洒的话语。“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棍,随随便便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模样,”他在《雅典的泰门》一剧中说得非常透彻:“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高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癫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这段文字对钱的论述入木三分,钱能扭曲人性。在金钱的问题上来看中西方文化是相通的。难怪埋头写史书的司马迁也发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人们在贫穷的时候,渴望物质和金钱,但一旦拥有了以后突然发现钱并不是万能的。法国的卢梭说:“金钱不能买到灵魂所需要的东西。”金钱能买到婚姻,但是买不到爱情;金钱能买到高级席梦思,但是买不到睡眠;金钱能买到书籍,但是买不到知识;金钱能买到贵重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文凭,但是买不到真才实学;金钱能买到仙丹,但是买不到生命。至圣先师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倡导的是一个德字,“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我国的道家讲究归返自然,不慕名利,“清风明月不用钱”,这一几分飘然出尘思维,唯恐受了金钱的污染变俗。也行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高不可攀的超逸的气质。对钱的褒贬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
但是不管怎么说,金钱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国家富强的基础之一,公正地说,钱的确是个好东西,关键是人对它的态度。我国有句俗话,君子爱才,取之有道,无道的财千万别去拿。原阜阳市市长肖作新贪欲无度,在省高院的法庭上,法官用肖家的合法收入减去其合理的生活用费等开支,肖作新家尚有12232638.26元、美元14243元、港币83880元等不能说出其来源。这些钱原来是财富,在法庭上却变成了罪证。有句俗话,“不见棺材不落泪”,肖作新终于对钱有了认识说:“人日求三餐,夜求一宿,我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这个认识真像紫娟姑娘说贾宝玉一样“宝二爷,你来迟了!”市长被免职,市民也当不成,锒铛入狱,苦熬重刑,一切拼搏、奋斗、荣誉、财富付之东流,恰似恶梦一场,钱啊钱,你害糊涂蛋们没商量。难怪玩世不恭的济公唱道:“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到手中。”
英国的思想家培根说得好,钱应当用正当的手段去谋求,应当谨慎地使用,应当慷慨地用以济世,而到临死应当无留恋地与之分手。金钱人人都需要,而且也都要有,但得到去爱你的方法却有很多,主要是看你选择了哪种渠道来获得,套用一句古话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单纯的对于金钱这一点来说,我们所要保持一种敬仰而又不钦羡的态度,又不能过于贪婪。为了钱而无所不用其极是绝对不行的,尤其是我们这些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有一个健康的金钱价值观。对于金钱,我们还要保持一颗淡定的心,不张扬,但也不退缩。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金钱就像内裤,人人都得有,但你却不能见人就说你有,甚至给人看,尽管别人也都知道你有,只是不知道你有多少而已。其实这是一个道理的。这就是我们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我也相信这会是大家共同的态度。

Ⅵ 以四大名著中的一部或者多部为话题写一小论文

我找到了一篇,嘿嘿,不敢独享,献上给大伙看看。
《红楼梦》的宿命论分析
很多人看完《红楼梦》都说它是一部宣扬宿命观的书,那什么是宿命观呢?
所谓宿命论是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偶然因素造成,是不可预测,不可预知而又是注定的、不可改变的一种命运观。宿命论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它让人绝望,不仅嘲弄人类的尊严,而且也无情的打击个人奋斗的价值。《红楼梦》真是彻头彻尾宣扬宿命观吗?
我认为不是。
我读完《红楼梦》,细细想来,的确,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宣扬了宿命论,但它并没有向读者传达出那种听天由命的极其消极思想。在整部书里(主要前八十回)处处是叛逆的描写、页页是斗争的声音。以贾宝玉为代表的新生叛逆一代,在生命的延续过程中,并没有向天命低头,在言谈举止中每每突破封建桎梏,并不服从上天或者更现实的说是家庭长辈的命运安排。至于小说中多处为人物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这是一种宿命论的体现,但难道就不是对罪恶的封建体制的控诉吗?
在书中,尽管贾宝玉、金陵十二钗有天生的宿命,但他们并不真的心甘情愿的去接受。
林黛玉幼年丧母,而后离父进大观园,如果按照宿命论,她寄人篱下,岂不是要处处乖乖听话,对贾府的主子们(尽管是亲戚)唯唯诺诺,而自己就做一个“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深闺淑女?然而大家读完红楼梦都知道,黛玉并不是听话女,不然怎么会被宝玉的奶妈李奶奶说成 “不知哪一个没调教的,只管图你的好,不管别人死活”? 她并不听从,贾母给了个丫环鹦哥,她改了名字紫娟;让她无才便是德,她学成了诗人;让她不要招惹贾宝玉,她把贾宝玉认作知己!最后终于私传相思帕!她有着争强好胜的天性,却不慕荣华富贵,更不在乎外人的恩宠,面对“金玉良缘”,她的态度是“要有也该我有!”,面对元春的赏赐,她的态度是的态度是“你留着吧,我不在乎!”这是何等的斗争,尽管没有硝烟,却足以体现坚强叛逆。
还有香菱,也就是甄英莲,她四五岁时丢了,她接受的宿命定位就是面对拐子,而不是她原来的家。所以她面对再一次被薛家拐,她有了自己的反抗。虽被强拉了去,被迫认命,但不是主动认命。小时候的事情都不记得了,被拐子打怕了,她最终还是要香魂返回故乡的,这是认命吗?不是的。她看到大观园的女孩们都会作诗,她不甘人后,也拼了命的去学作诗,竟然还学成了!可不是她命里带来的什么“有命无运”,那是学来的,不是由天意安排她会的,而是后天拼搏而得的。
再如史湘云,她的宿命是在襁褓中就改变了,没了父母,她反倒接受了,虽然也感觉十分的委屈,但可以性情宽大!六七岁时,林黛玉的出现,抢走了她的“金麒麟”的地位,她不接受宿命!她就对贾宝玉说:“爱哥哥!爱哥哥!”,还当着林黛玉的面;她就拿林黛玉比做戏子,她就是正面反抗!
至于薛宝钗,有很多人都说她是始终安于宿命的人,其实也不然。虽然她接受的是正儿八经的三纲五常的教育模式,“马上就戴上了元妃的赏赐,还标示给大家看”, 也没有完全接受宿命,他还是有敢于反叛的一面的。四大家族本来是让她去选秀女的,她不能正面反抗,她消极反抗,她托病,不怎么认真地去选!薛姨妈也纵容,搞出个金玉良缘来!也是为了女儿着想。当贾宝玉拿薛宝钗来比杨妃时,她脑了,她不接受这个宿命安排,因为她不喜欢!
通过书中人物的事迹,我们可以发现《红楼梦》的宿命观是:宿命总是有的,也是可以改变的!甚至到了那封建王朝的“天”不可补的时候!那个腐朽的封建王朝的“天”的宿命,也必须改变!

Ⅶ 求论文: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张慧婷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摘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多年来,《红楼梦》的研究者对她的评价可以说是有
褒有贬,各执一词,本文从林黛玉的内在气质秉性和高尚的精神品格等方面来探究分析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
物,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造成她悲剧的原因,以期更深层的了解林黛玉这个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气质个性;精神品格;叛逆性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史湘云、林黛玉可以说是作者着力
刻画的三位女主角,但作者曹雪芹似乎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更加情有独钟,“潇湘妃子”无疑是曹雪芹对她的一种近乎神仙
般的仰慕,而潇湘馆的竹子更是作者对林黛玉人格的一种赞扬,
作者虽倾情如此,最后却给了她一个悲剧的结局,这就使得更多
读者对黛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众多读者为黛玉而狂,甚至为
她而死。由此可见,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那么,她
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儿,而她因何能在大观园的女性中脱颖而
出,又是因何而感动读者,成为古典文学长廊中青春永驻的人物
形象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对林黛玉进行全面研究,以
求得更为准确的结论。
一、林黛玉独特的气质个性
(一)绝美容颜
林黛玉容颜娇美,且天生一股神韵。“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
作者通过凤姐的赞扬和宝玉眼中所见,描绘了她天仙似的美貌。
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
了!”在宝玉的眼里:“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婉转
风流,娇美动人,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深深打动着他的心。
因此,林黛玉绝美的容颜也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思。
(二)聪慧心智
林黛玉秀外慧中,兰心慧质,是不可多得的聪慧女子,《红楼
梦》中描写她说“心较比干多一窍”,将她与拥有“七窍玲珑心”的
比干相比,以此来突出她的冰雪聪明。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
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
“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
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
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
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
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由于黛玉心智聪慧,
又加之她寄人篱下的生活处境,就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周瑞家
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
一天夜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
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
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
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
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
越发动了气,“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
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
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
却认为是在骂己,竞气得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
对自己的轻侮。她确是个“小性儿”,甚至有些“病态”。但是,如果
我们联想到她的身世处境,想到她极强的自尊心,就会觉得这是
非常自然的。
(三)率真胸怀
薛宝钗有些世故,城府甚深,能多方面地取悦于人,而林黛
玉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
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
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
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
菱讲解诗的做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
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
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
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
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
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
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
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
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
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从
中可见,黛玉非常单纯可爱,而其中也流露出对朋友的坦诚,即
使对自己的情敌也一样。
林黛玉不只为人坦率,而且也很谦和。她从来不会对人恶言
相向,即使对“下人”也从来没有耍过威风。她与紫娟情同姐妹的
感情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紫娟虽然是丫环,但是黛玉却从来不
摆小姐架子,两人就像朋友一样,互相关爱,谈心聊天。另外,每
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不计较高低。如与湘云凹晶馆
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
搁笔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林黛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
小性儿”等只是表面的假象而已,林黛玉实则冰心玉壶,晶莹剔
透,纯如赤子。
(四)诗人气质
林黛玉的美,还表现在她浓郁的诗人气质方面。例如《葬花
吟》、《桃花诗》等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
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
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
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
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
女如薛涛、李清照等人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
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
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堪怜咏絮才”、“冷月葬诗魂”,则
是将林黛玉比作晋代的谢道韫和明代的叶琼章。但林黛玉又完
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即曹雪芹赋予她的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
而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
现出来的。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远远高出于诸群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
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
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
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
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
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
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
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
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
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
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
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
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
自己熬煎。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诗作《葬花吟》则
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
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
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
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
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
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
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
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侬今葬
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
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
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
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
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
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吟》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
鸣,原因正在这里。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
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具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
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二、林黛玉高尚的精神品格
(一)执著的爱情
林黛玉的悲剧是爱情悲剧,爱情悲剧则源于她对爱情的执
著,这种精神层次的、高品质的爱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难
能可贵的,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的,属于未来的爱情。
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
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
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
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然而,他们的爱
情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因此,爱情势必伴
随着痛苦,又兼之她诗人多愁善感个性,就注定了黛玉悲剧的命
运。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泻。
总而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
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
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
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而这也正是她精神之美的闪光点。这
种美超越时代,超越生死,是她人生中的辉煌所在,也是她在读
者心中引起震撼的原因所在。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
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
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
不消的遗恨!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
原则,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
活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二)叛逆的精神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林黛玉不仅才情横溢、学
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
的脚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美吟》
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
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熟记《西厢记》、《牡丹亭》中的一些片段,
甚至还将其引为酒令,如此置家长们的教导于不顾,这不能不说
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不仅毫无顾忌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而且还和贾府
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__________臣逆子贾宝玉互为知音,结为同
心。她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
追求着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体现了思想上的叛逆性和进步性。
爱情,在当时她所处的时代,是不允许自由恋爱的,在择偶时考
虑的是家私、门第及父母的意愿,正如小说中王熙凤所说:“你给
我们家做了媳妇儿,还亏欠你么?你瞧瞧人物配不上?门第配不
上?根基家私配不上?哪一点玷污你?”虽是玩笑话,但也反映出
当时社会尤其是贾家这样大家庭的婚姻标准,黛玉既无家产,又
无父母兄弟,孤身一人,寄人篱下,又有一身的病,种种条件权衡
起来,她都不是宝钗的对手,她的爱情悲剧已经由此定局了。
封建社会,如果男女之间私下产生爱意,便被视为大逆不道,为
社会所不容,然而黛玉却表现出顽强的抗争力与叛逆精神。她也
正是因为这种叛逆精神而成为时代的悲剧,成为封建礼教的牺
牲品。
林黛玉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也是其叛逆性的表现
之一。在小说第三十二回中,湘云劝说宝玉多会会达官贵人,不
要成天混在女孩子队里,宝玉当即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
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接下来又称赞黛玉说:
“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
早和她生分了”,可见,黛玉从不说这些“混账话”,所以“宝玉深
敬黛玉”。林黛玉反对“仕途经济”,实质上就是否定了封建主义
的人生道路,否定了地主阶级的政权,这一点恰恰与宝玉不谋而
合。这种志同道合的爱情,其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对封建礼教和法
制的全部背叛。
我们从与生俱来的独特个性气质及高尚的精神品格两方面
简单分析了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纵观她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
在封建社会大家族里生活的她,个性张扬,率真坦荡,执著追求高
品质爱情,有异于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是大观园里一个特立独
行的人物。她的身上体现出一种前卫的、进步的民主思想,而这种
进步在当时社会却被认为是叛逆的,是被礼教所不容的,也正是
由于她的叛逆及对心灵相通的爱情的执著追求才引起封建家长
们的不满,作为一个异类,她的失败及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
这个悲剧形象中所表现出的个性解放、人性觉醒的思想和
叛逆性格,不屈服于强权的顽强精神,会随着这个典型艺术形象
而始终存在着,并且对《红楼梦》的读者产生一种激励、启迪的作
用,这也正是我们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作家出版社,2006.
[2]一粟.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资料汇编[G].中华书局,
2005.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4.
[4]江西大学中文系.红楼梦诗词译释[M].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
[5]曾扬华.红楼梦引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6]张庆善.红楼梦中人[M].中华书局,2008.
[7]周汝昌.红楼艺术的魅力[M].作家出版社,2006.
78__

Ⅷ 以真为题的作文800字

做真诚的人
常常流连在那虚拟的文字中,力不从心的抒写着自己以为天衣无缝的豪迈文章;常常徘徊在街头飞舞的广告中,在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下,想深夜网上那份虚拟的爱情,我们便丢了"真

诚"这个背囊,虽说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但我们还是为自己的文章涂上了五彩的面具,虽满口一个"义气",我们还是习惯戴上伪笑的面具,在坚硬的水泥壳下忙碌!
真诚是什么吗?
难道只是当立下誓言时那份爽朗的笑声吗?
难道只是深夜网上那份虚拟的爱情吗?
不,都不是!
真诚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是对过去的肯定,是对现在的追求,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真诚"是君子最重要的美德,翻阅诗书,我们不难看到:刘备因以一颗真诚的心打动诸葛孔明,三分天下,成就霸业;而梁山上,那帮英雄好汉一诺千金,为一颗真诚的心而两肋插刀.
真诚的人,一分轻松,一片坦荡,一身磊落!
宝钗在贾府中做得面面俱到,却还特地送上让紫娟伤感落泪的旧物,她受到唾弃,承担罪责;黛玉虽荷锄葬花,楚楚可怜,但却以真爱让世人感动、怜爱.这一切的一切,不都只是因黛玉

身上闪着一个字——真!
历史之书在告诫我们:只有做真诚的人,才能免受唾弃,只有做真诚的人才能受到尊敬,只有做真诚的人,才能名垂青史!
真诚是什么?是寒冬里的一缕暖阳,是盛夏中的一股清泉,是满溢热情的香槟,是晶莹剔透的水晶?还是蝴蝶翅膀里不经意的感动?
做一个真诚的人,生活中也多了一丝感动,一丝温暖!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