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论文
❶ 09年上海高考试卷和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专家与通人
雷海宗
⑴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⑵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
⑶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⑷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⑸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 谈不到,广泛的博通 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其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但无论做学问,或是做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⑹凡人年到三十,人格就已固定,难望再有彻底的变化,要做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作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至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作一个活的网络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时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
《大公报》(重庆版)1940年2月4日 “星期论文”专栏
⒈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⒉下列对第⑶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⒊第⑸段中作者认为造成“学术界太专的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⒋联系上下文.为第⑸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3分)
⑴也 更 ⑵既 又
⒌联系全文,概述培养“通人”的重要性。( 5分)
⒍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他为什么是通人。(不超过45字)(4分)
鲁迅 朱光潜 马克思 爱因斯坦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春声和春深
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 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⑵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⑶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嗦什么呢,本来在针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时还有立锥之地。这些绝活早已铁案如山,咱们不抱没缝的蛋也罢。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
⑷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
⑸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我这里有过一刹那来去如闪电,闪电就够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雳。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我劝弟弟写诗吧,他一笑,无意于此。人到老时,血管会硬化,脑子却又会软化,弄得可笑。盖世英雄,也难免小丑般收场。落叶归根之思,我又以为那是软硬兼施的东西。若论固执劲儿,只怕是软硬不吃。
⑹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价响。“润物细无声”,“无声”两字不能接受。 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老来硬化或软化的时候,耳朵里苏苏不绝,那是春的回声。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⑺这是春声。
⑻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头连肩膀,无所谓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极壮健的人如拳击勇士,也可以是缩头缩脑如武大郎者。不过有那猛烈的春风在,漫天的黄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无可惜,不无可笑。春天就这样勇了,夏日炎炎怎么处,冰冻三尺的寒冬又怎么称呼。
⑼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一生困顿,现在是混得最好的时候,在乡下做机修生活。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 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的话。
⑽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那时候我们喜欢这样的诗。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由,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诗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不过也还有不同。
⑾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阳光只管照,细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映山红,满山红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鹃,栽在盆里,放在暖房里过冬,湿度、温度、光度样样伺候合适了,才开个五天八天。 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潆潆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这是长了。
⑿在艰难的岁月,我在北国风沙里,忽然遇上个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国画展。我没有了接受的兴趣,匆匆一走而过。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画灰蒙蒙,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一道漫坡,坡头一圈矮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又不够废墟,说不清。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当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么朦朦胧胧。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朦胧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
⒀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这是春深了。
⒎第⑴、⑵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⒏第⑸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⒐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6分)
A.拟声词“沙沙沙”和“苏苏苏”的不同表明作者听觉更细致入微。
B.作者对“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
C.作品叙述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京“春脖子短”。
D.写“手冷”和“手热”的用意在于揭示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生处境。
E.“春长”和“春深”一动一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
F.本文结尾意味深长,空谷回音中留给读者思考和相象的空间。
⒑从空司和时间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映山红的。(3分)。
⒒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⒓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评析。(4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⒔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⑷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⑸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⑺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⑻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尤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⒕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分)
⒖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⒗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人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⒛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⑴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 ) 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联系全文,概括壮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二 写作 70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答案
一 阅读 80分
(一)(17分)
⒈(2分)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1分,关注点1分)
⒉(3分)D
⒊(2分)大学轻基本课程,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一点1分)
⒋(3分)(2) “真正的精通”与“做深刻的专门研究”照应,“广泛的博通”与“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照应,根据后者的并列关系可以判定:作者主张要“广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虽然程度较深,却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据此判断。(选项1分,答对一点理由即得2分)
⒌ ( 5分)培养“通人”,有利于追求学问的全境,有利于做一个“十足的人”,有利于青年的长远发展,也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⒍(4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域有杰出贡献,在数学等领域也有独到发现,所以他是“通人”。(一点2分,两点3分)
(二)(20分)
⒎(2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答对一点即得2分)
⒏(2分)作者认为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一点1分)
⒐(6分)CF(一项3分)
⒑ (3分)空间上,作者选取多个地点,强调无论何处映山红都能绽放着;时间上,作者写出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再到盛开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突出映山红开放时间之长(一点2分,两点3分)
⒒ (3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憧憬未来之意。(一点两2分,两点3分)
⒓ (4分)本文描述北国之景为衬托江南故乡风情的美好,更好地抒发思乡之情;《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衬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一点2分)
(三) (6分)⒔⑴ 发愤忘食⑵所以游目骋怀⑶阴晴众壑殊 ⑷暮霭沉沉楚天阔
⑸往来翕忽⑹横看成岭侧成峰⑺铜雀春深锁二乔⑻清词丽句必为邻
(四)(8分)
⒕(1分)香山居士
⒖(3分)B
⒗ (4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五)(17分)⒘ (2分) (1)随便(2) 详细(各1分)
⒙ (2分)B
⒚ (2分)C
⒛(6分)(1)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21. (2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21. (2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
(六)(12分)
23. (2分)(1)使……干燥 (2)草率(各1分)
24. (2分)B
25. (2分)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
26.(2分)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1分)
27. (4分)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一点2分)
写作按高考一贯的分标准,就不赘述了。
❷ 急求关于一历史人物和另一政治文章
诸葛亮的主要著作
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
诸葛亮著名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或云后篇系后人托诸葛之名伪作,真伪存疑)、《诫子书》。
《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太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后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 先主传》。
《南征表》
初谓高定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生也。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纠合其类二千馀人,求欲死战。○《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
《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也。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指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迩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惧,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北)〔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章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追惟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蜀书》本传。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史书对诸葛亮的记载
详见《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 诸葛亮传》。由晋代陈寿撰。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历史评价
陈寿: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②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③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④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⑤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⑥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
人物评价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刘备:①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曹睿: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司马懿: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在历代武庙中的地位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
1,《新唐书-礼乐五》记栽:“开元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这武庙十哲是: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齐国的司马穰苴、战国时代魏国的吴起、燕国的乐毅、秦国的白起、西汉的张良、韩信、蜀汉的诸葛亮、唐的李靖、李世绩,而以太公望为武庙主祀。”
2,唐昭宗封诸葛亮为武灵王,并御赐庙堂于隆中。
宋代既把诸葛作为忠臣来祭祀(赐英惠庙加“仁济”),同时仍然把诸葛作为名将来祭祀,其地位仅次于独居首位的张良,还是和孙武、韩信、李靖等平起平坐。
《宋史》卷105《礼志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于是释奠日,以张良配享殿上。按照朝向不同分档:
一档:张良
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 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
四档: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金人遵唐旧制,但降低管仲和韩信的地位,剔除王猛和慕容恪等,诸葛亮的名将地位仍巍然不动。而且在《金史》的观念里面,谁要是说出“诸葛亮不知兵”这句话,那就证明此人“好为大言”。
元代武庙从祀规模大减员,很多人都被剔除了,但是仍然有诸葛亮,他的地位还是和孙武等平起平坐。
1.《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
2.元英宗封诸葛亮为戌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诞生后,三国演义故事在古代民间颇为流行。作者对诸葛亮进行了神化,诸葛亮被赋予了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为避免演义小说的巨大影响,故而此后的情况不列。
纪念诸葛亮的古迹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最早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与定军山武侯墓遥相对峙。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
❸ 中文图书和资料目录
阿尔汉格尔斯基(Архангельский А Д)著.1941.周裕藩译.苏联地质构造与地史[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9.
阿尔汉格尔斯基(Архангельский А Д)著.1954.陈良译.苏联铝土矿类型及其成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阿尔佩罗维奇 И М 等著.崔林沛等译.苏联石油勘探中的大地电磁流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艾桂梅主编,马文永副主编.世界主要产油国系列资料[M].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信息研究所,1995.
安特罗波夫(Антролов П)著.1956.赵承先译.苏联的矿产资源[M].北京:新知识出版社,1958.
奥夫钦尼科夫(Овчинников А М)著.1955.张介涛等译.普通水文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60.
巴基洛夫(Бакиров А А)著.1954.胡征钦译.利用基准井研究俄罗斯陆台结晶基底地质的经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58.
巴斯曼诺夫(Басманов В А)等著.1953.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编译.苏联地质部地质勘探工作统一生产定额EHB固体矿产取样[M].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编译出版室,1953.
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球化学教研室编译.苏联深部过程方面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情况[M].北京,1973.
北京矿业学院图书馆编.苏联矿业期刊论文索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彼得罗夫(Петров В П),斯特拉霍夫(Страхов Н М)合著.冯天阶译.岩石学、沉积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6.
别杰赫琴(Бетехтин А Г).1946.苏联的锰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4.
别里耶夫斯基.苏联地层工作的主要方向[M].北京:全国地层会议筹备委员会,1959.
布罗兹,朱拉杰等.1977.冶金部中国金属学会锰矿技术讨论会筹备组译.苏联锰矿[M].冶金部中国金属学会锰矿技术讨论会筹备组,1982.
昌大同,徐永元编译.西西伯利亚盆地含油气盆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巢华庆等编译.俄罗斯大型特大型油气田地质与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陈原.苏联的自然环境及其改造[M].北京: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4.
戴金星.苏联气田和天然气储量分布的若干特征[M].北京:石油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道波罗沃力斯基(Добровольский В В)著.安成译.苏联厚煤层采空区充填开采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58.
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编.苏联水文地质专家谈话汇编(1957~1958)[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9.
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编.一九五四年苏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家谈话汇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5.
地矿部中南地质局.苏联专家建议汇编(中南地质普查勘探工作)1953~1955 [M].
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局编.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地球物理勘探专家建议汇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60.
地质部南方地质总局.苏联专家建议汇编1957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9.
地质部情报所、矿床所编.苏联区域物探工作[M].北京:地质部情报所,地矿部矿床所,1980.
地质部情报所编.苏联地质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变革[M].北京:地科院情报所,1980.
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编.苏联专家建议汇编——非金属部分(1954~1958)[M].北京: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58.
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编.苏联专家建议汇编——黑色金属部分(1954~1958)[M].北京: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58.
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编.苏联专家建议汇编——煤油页岩部分(1954~1958)[M].北京: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58.
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合编.苏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家谈话汇编(1955~1956)[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8.
地质科学院情报所译.苏联地质测量方法指南(比例尺1∶5万)[M].北京:地科院情报所,1977.
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地质矿产部情报所编.地壳和上地幔研究:北美、欧洲和苏联深地震反射剖面测量成果及其定性定量解释方法[M].北京: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地质矿产部情报所,1990.
地质矿产部情报所编.苏联物探方法技术及其综合找矿实例[M].北京:地矿部情报所,1982.
地质矿产部情报所编译.1985.岩石化学测量与普查方法[M].北京:地质矿产部情报所,1987.
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编.苏联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中的遥感地质工作[M].北京: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1988.
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编.苏联矿产预测与预测普查组合[M].北京: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1988.
丁佩华.俄罗斯石油地位的博弈:基于21 世纪初的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有色金属编辑委员会.苏联采矿译文选集[M].沈阳:东北工业出版社,1952.
伏洛捷科(Володченко К Г)等编.1953.苏联地质部地质勘探工作统一生产定额EHB 钻探工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4.
高尔布诺夫(Горбунов Н И)著.熊毅等译.苏联土壤中的黏土矿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戈尔斯基 И И.苏联的含煤区[M].北京:全国地层会议筹备委员会,1956.
格里戈里耶夫 Д П等编.1957.赵其渊等译.苏联地质科学四十年(下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8.
格里戈良 С В,索洛沃夫А Л,库津М Ф编.1982.苏联固体矿产化探规范[M].北京: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1985.
格里戈良(Григорян С В)等编.1982.吴传璧等译.苏联矿产化探规范[M].北京:地矿部情报所,1985.
古勃金(Губкин И М)著.马万钧等译.苏联十五年来地质勘探与研究工作的成就[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贵州省地质局编.苏联专家建议汇编1954~1958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9.
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编译.苏联地震预报译文集[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9.
国家地质总局地质机械仪器设计院编.苏联砂金矿勘探技术和钻机[M],1977.
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编.俄罗斯、匈牙利的自然资源管理[M].北京:国土资源部,2002.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编.俄罗斯矿业投资环境资料汇编[M].北京: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2006.
哈里莫夫(Халимов Э М)等著.1987.金衍泰译.苏联高黏原油油田地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海科维奇(Хайкович И М)等编.汤三星译.铀矿普查和勘探的伽玛测井规程[M].北京: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国外铀金地质》编辑部,1993.
何裕盛编.赴俄罗斯、乌克兰遥感地质考察报告[M].北京:全国遥感地质工作协调小组,1992.
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四一三队综合组译.西伯利亚金伯利岩中钛橄榄石的发现[M].湖南: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四一三队综合组,1972.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苏联研究室编.苏联主要资源潜力的初步分析[M].长春:吉林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苏联研究室,1979.
纪忠元,项仁杰,刘吉成等编著.世界矿情,独联体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季开耶夫(Зикеев Т А)著.1957.高裕译.苏联煤炭及可燃性页岩质量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58.
加弗里连科(Гавриленко Е С)著.1975.孙杉译.构造圈水文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
加拉古丽娅 Л С,叶尔绍夫 З Д 主编.2000.苑惠明译.俄罗斯自然危险、冻土危险[M].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2009.
加利钦 M C等编著.顾承启译.前苏联地质部地质生态调查和制图的要求[M].北京:地矿部信息院,1996.
姜哲主编.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法律法规汇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姜哲主编.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姜哲主编.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政策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金之钧,王志欣编著.西西伯利亚盆地油气地质特征[M].北京:中国石化,2007.
金兹布尔格 Н И.1958.介绍苏联稀有元素工作经验及个人见解[M].北京,1958.
卡赞斯基 В И著.陆茂修,叶春兴译.苏联铀矿床[M].北京:放射性地质编辑部.
康多斯卡娅 H B,舍巴林H B主编.1977.冯树文等译.苏联强震新目录(公元前~1977年)[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科夫达(Ковда В А)著.许翼泉译.苏联漠境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科兹洛夫斯基 Е А著.鄢泰宁,王达译.俄罗斯矿产资源政策与民族安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科兹洛夫斯基(Козловский Е А)著.1988.汪熊麟译.苏联地质部门的改革[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克维亚特柯夫斯基(Квятковский Е М)著.王恕铭译.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8.
阔莫夫著.国家土地管理局外事司译.俄罗斯土地资源管理[M].北京:国家土地管理局外事司,1998.
拉德凯维奇(Радкевич Е А)著.1958.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翻译组译.苏联南部沿海地区矿床成因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郎格(Ланге О К),费拉托夫(Хпетов К В)著.1947.张志诚译.苏联区域水文地质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7.
李霞等编译.俄罗斯地球物理勘探前沿技术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李则新等编译.苏联矿床经济评价问题讨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梁光明编著.俄罗斯土地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刘放.苏联的石油工业[M].北京: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4.
刘枫.介绍苏联钻探工程的若干先进经验[M].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地质处,1952.
刘燕平编著.俄罗斯国土资源与产业管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刘燕平等译.俄罗斯联邦地下资源政策与法规汇编(1992.2~1994.5)[M].北京: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1994.
刘永年编.苏联对井下爆炸射孔设备的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58.
刘永山等编译.世界油气田情况.第一分册,苏联大油田[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2.
卢卡舍夫(Лукашев К И)著.1956.陈静生译.苏联境内风化壳的地带性地球化学类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
卢丽叶(Лурье М Л)等著.1952.赵福宁译.苏联几个矿区的岩石学和矿物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8.
鲁梦余著.苏联毕尔斯克盆地局部构造的成因类型及其与含油的关系(摘要)[M].北京:中国地质学会,1965.
罗永国,王立文译.迈向21世纪的俄罗斯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第一卷,基础地质[M].北京: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1.
洛巴诺夫 ДП等编著.1988.汤凤林等译.苏联建立和开发矿物原料基地的主要科研方向[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马克西莫夫(Максимов С П)著.1987.毛贻康,杨卫东译.苏联油气田手册[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1.
马立庚(Марягин Г)著.1951.张炎译.苏联石油工作者的贡献[M].北京:燃料工业出版社,1952.
马骧聪译.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和土地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煤矿设计管理局译.苏联国家标准:煤矿工业类[M].北京:燃料工业出版社,1955.
煤炭工业部地质勘探总局地质处编.苏联煤业专家建议和报告汇编——水文地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57.
米尔科夫(Мильков Ф Н)著.1956.吴翔等译.自然地理区及其内容[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米兰诺夫斯基 E E 著.陈正译.俄罗斯及其毗邻地区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莫尔多夫斯基(Мордовский В Т)等著.1953.何绍勋译.西伯利亚陆台南部地质构造[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8.
莫涅特金(Монеткин В А)著.1958.倪知英等译.苏联煤田钻探经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59.
莫伊谢也娃(Моисеева Г В)等编.1953.苏联地质部地质勘探工作统一生产定额EHB普查工作[M].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编译出版室,1953.
莫伊谢因科 В Г 主编.1976.李正忻等译.苏联远东金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
穆拉托夫(Муратов М Л).1952.张昌龄译.苏联罗斯托夫煤矿的采矿方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56.
纳利夫金(Наливкин Д В)著.杨金华,刘学琼译.苏联地质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奈焦诺夫(Найденов П И)等著.1955.煤炭工业部地质勘探总局生产技术处编辑.苏联煤业专家建议和报告汇编[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56.
尼古拉耶夫等著.丁国瑜等译.苏联的新构造研究(译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欧维奇金.苏联领土地层研究情况及今后任务[M].北京:全国地层会议筹备委员会,1959.
齐托夫(Титов Н А)等编.1953.苏联地质部地质勘探工作统一生产定额EHB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M].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编译出版室,1953.
裘新生,王国清编著.苏联石油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全苏地质研究所.苏联提高地质普查与地质勘探工作效率的方法[M],1958.
任弼绍.苏联的煤矿工业[M].北京: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5.
任弼绍.苏联煤矿参观记[M].北京:燃料工业出版社,1951.
萨多夫斯基 М А编.张肇成等译.苏联地震预报研究文集.3 [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
萨多夫斯基(СадовскийМА)主编.梅世蓉等译.苏联地震预报研究文集.(二)[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萨多夫斯基(Садовский М А)主编.占巴扎布译.苏联地震预报研究文集[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沙拉坡夫(Шарапов И Е)等编.1953.苏联地质部地质勘探工作统一生产定额EHB山地工作[M].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编译出版室,1953.
沙里可夫(Шариков Л П)编.1978.龙期泰等译.苏联环境保护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沙依利科夫等编.1954.殷宁万译.苏联地质局光谱实验室工作经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6.
陕西省地质局秦岭区域地质材料大队编.苏联专家建议汇编——区域地质材料部分1956~1958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60.
邵方恒主编.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概况[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
石油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苏联油田开发专题综述译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87.
舒金(Шукин Ю К)等著.1987.林中洋,张魁林译.苏联弱震区深部结构[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
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苏联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M].北京: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84.
宋景义.转轨时期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及其对外经济联系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宋魁等.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苏联地质保矿部编.苏联最新钻探、山地工作经验汇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8.
苏联地质保矿部全苏地质科学研究所.1958.苏联全国及国内各区域地层对比表编写规范[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9.
苏联地质保矿部制定.梁运文,王同善译.苏联地质图及矿产图编绘工作规范(比例尺1∶200000)[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7.
苏联地质保矿部制定.苏联地质图及矿产图编绘工作规范(比例尺1∶1000000)[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7.
苏联地质部编.1950.苏联地质部地质勘探综合预算定额手册CYCH钻探工作[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编译,1954.
苏联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编.1983.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译.苏联磷矿储量分类规范[M].北京: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1984.
苏联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编.1983.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译.苏联菱镁矿、水镁石储量分类规范[M].北京: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1984.
苏联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编.1983.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译.苏联钼矿储量分类规范[M].北京: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1984.
苏联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编.1983.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译.苏联镍-钴矿储量分类规范[M].北京: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1984.
苏联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编.1983.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译.苏联铅锌矿床储量分类规范[M].北京: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1984.
苏联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编.1983.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译.苏联碳酸盐岩储量分类规范[M].北京: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1984.
苏联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编.1983.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译.苏联铁矿储量分类规范[M].北京: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1984.
苏联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编.1983.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译.苏联钨矿床储量分类规范[M].北京: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1984.
苏联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制订.1983.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译.苏联金矿储量分类规范[M].北京: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1984.
苏联国家矿山技术监督检查委员会及苏联冶金工业中央委员会通过,1981.周美玲译.苏联有色金属矿床开采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6.
苏联科学院地学部编.殷德钧等译.苏联沉积岩石学会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苏联煤炭工业部生产技术司制订.1953.姜桢译.苏联煤矿和油母页岩矿巷道掘进循环图表作业组织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56.
苏联有色冶金工业部技术司.苏联选矿研究设计院合编.1955.东北工学院选矿教研室译.苏联选矿研究设计院第三次科学技术会议资料汇编[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58.
索科洛夫.苏联晚期前寒武纪和早期古生代地层的某些一般性地层问题[M].北京:全国地层会议委员会,1956.
汤凤林等主编.岩心钻探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唐金荣.国外矿产勘查理论、方法和技术:俄罗斯勘查地球化学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11.
童晓光,徐树宝编.世界石油勘探开发图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瓦尔茨(Вальц И Э)著.1982.朱榔如,田树华译.苏联煤岩学:煤岩学原理和煤岩学研究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瓦赫拉梅耶夫.从古植物的材料来看西伯利亚东部或远东的侏罗纪及白垩纪陆相沉积地层及其年代[M].北京:全国地层会议筹备委员会,1956.
王立文,顾承启译.俄罗斯联邦1∶20万国家地质图编制和出版规范[M].北京: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2.
王立文译.俄罗斯联邦1∶100万国家地质图编制和出版规范[M].北京: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2.
王立文译.迈向21世纪的俄罗斯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第二卷,矿产资源[M].北京: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1.
王涛主编.中俄石油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王志欣编著.西伯利亚地台及其边缘坳陷油气地质特征[M].中国石化,2007.
维克托罗夫(Викторо С В)等著.1955.唐永銮,吴静如合译.地质调查时的地植物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7.
维诺格拉多夫(Виноградов А П)等著.吴风鸣等译.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地球化学过程地球化学图解[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7.
吴传璧,刘吉成译.迈向21世纪的俄罗斯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第四卷,地质调查新领域[M].北京: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2.
吴传璧等译.迈向21世纪的俄罗斯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第三卷,技术方法[M].北京: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1.2
吴凤鸣编译.苏联著名的地质学家及其在地质科学上的贡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吴凤鸣译.苏联地质科学研究机构[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6.
谢登科(Соденко М В)著.叶与煌,左全农译.苏联某些煤田的水文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7.
谢尔巴科夫 Д И等著.苏联地质科学四十年.上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8.
谢尔巴科夫(Шербаков Д И)著.周起秀译.苏联地质学的新问题[M].北京: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6.
杨申总编.1957.常承法等译.苏联及其邻区大地构造图说明书(比例尺1∶5 000 000)[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冶金部北京冶金地质研究所编.苏联新的矿产储量分类[M],1982.
叶利谢也夫 Э Н著.1959.张家骏等译.苏联主要硫化铜镍区的地球化学[M].长春:长春地质学院,1964.
叶罗费耶夫(Ерофеев Б В),克拉斯诺夫(Краснов Н И),瑟罗多耶夫(Сыродоев Н А)编.1981.梁启明译.苏联土地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伊萨钦科(Исаченко А Г)等著.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编译.苏联景观学的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伊万·费奥多罗维奇·格鲁莫夫等著.2004.王志欣等译.里海区域地质与含油气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尤登奇(Юденич Г И)著.余人译.铁锰选矿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60.
张大栋等编.苏联部分油田开发分析Q,KYY ky4.1-1-87 [M].大庆: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1987.
张志新,梁光明编著.俄罗斯矿物原料基地与战略矿产[M].燕郊: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1996.
张志新,梁光明译.苏联固体矿产技术经济评价报告编写指南[M].北京:国家矿产储量局,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1990.
张志新.苏联地质勘探工作科技进步与新技术、新工艺经济效益定量确定方法[M].燕郊: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情报室,1990.
张忠胤.俄罗斯地台东部晚二叠世红层的成因及该地层黏土质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8.
赵有芳编.苏联油气田储层工业标准调研[M].大庆: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情报研究室,1990.
郑羽,庞昌伟著.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郑羽主编.独联体十年[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中俄土合作研究项目组编著.中俄土天然气地质研究新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中国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编.苏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家报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5.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编.俄罗斯地质工作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区域地质调查处编.俄罗斯生态地质调查系列规范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区域地质调查处,2003.
中国地质科学院情报所编.苏联地质测量方法指南(比例尺1∶5万)[M].北京:地科院情报所,1978.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苏联黑色金属矿地质勘探概况及富铁矿特点[M].北京: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所,19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局编.苏联地球物理探矿专家谈话汇编(1954~1955)[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7.
中山大学地理系编译.苏联第一次景观学讨论会文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编译室.苏联地质部地质勘探工作综合预算定额手册[M].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编译出版室,1953.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局译.苏联“第二巴库”的钻井经验[M].北京:燃料工业出版社,1952.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译.苏联煤矿专家报告[M].北京:燃料工业出版社,1952.
中央重工业部地质司编.找矿勘探理论和方法(苏联地质专家讲课汇编)[M],1954.
重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院编.俄华黑色冶金工业辞典[M].北京:重工业出版社,1955.
周传儒.西伯利亚开发史[M].南京:正中书局,1943.
朱伟林.俄罗斯含油气盆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❹ 刘湘如的七:散文著作评价举例
——刘湘如散文集《星月念》序公刘
刘湘如同志要我为他的散文集写一篇序,同时送来了一部分作品,我答应了,也一一仔细读过了,因而引起了一点关于散文的思索。现在把它用文字表述出来,供作者参考,并向方家求教。
中心问题是:怎样才算得上一篇好的散文?我个人以为,似乎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即:诚实,真挚,质朴,准确。
诚实,指的是命题立意,它贯穿于构思的全过程,体现着严肃的人生态度。
真挚,是说感情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造作。不能“玩”散文。
质朴,当然是一种高技巧,或曰无技巧,或曰反对淫巧。
准确,就是反复筛选,炼字炼句,达到不可更易、不可替换的地步。
倘若再深入一层,又不妨指出,最根本的是诚实和真挚。
古人论文,素重“情志”。我觉得所谓情志,正是诚实和真挚,或记身边琐事,或状花鸟鱼虫,在有操守有抱负者的笔下,处处能够寄情明志。因为,情守实在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精神;有情有志,散文必臻于形加散而神不散的完善境界。
我还有一点认识,我相信,只要作者是有所悟而发,有所为而文,那么,对于质朴与准确的追求,就会不期然而然地实现。质朴与准确,乃是诚实与真挚的孪生姐妹。
于是,这便涉及到了一个品问题。有人解嘲道:人品与文品相分裂甚至相对立,如今比比皆是,讲较不了那许多!言下之意,仿佛可以论文不必知人,我却不敢苟同,恰恰相反,既然文坛风气腐败,倒愈发应该大力强调二者的统一。否则,对眼前,是贻害青年,对日后,真假莫辨,疑云重重,徒教治史作难。
杨朔同志的道德文章,我是一向敬重的,我遭放逐之前,和他仅有几次接触,了解不深。但后来听朋友们介绍,无不称道其作风正派,感人至深。十分可叹的是,他也有失误——六十年代初叶,名篇《海市》等等,其画面情调之幽雅,与当日饿死人的社会大背景,反差过于强烈,至今每为识者所诟病。
我想,这实在是一个充满悲剧气味的深刻教训,值得所有的同志引以为戒。
当然,必须说明,扬朔同志的这几篇作品,和包括已被奉为名流的另外某些人的刻意作伪、粉饰太平的玩艺儿,不可以相提并论。在我看来,那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某些人,本来就是一帮在各方面都不择手段的无行文人。
针对这一类败坏散文的恶劣行径,记得我曾经在一篇题名《月芽泉与伪散文》的随笔中抨击过。对于伪散文,至今我仍然坚决摒斥。即令因此而开罪于有权势者或有心机者,终也不悔。
不幸的是:散文界一直流行着一种害人的公式,说什么散文就是“美文”,然而,我却发现,在这个“美文”的幌子后面,擅长弄虚作假的人物往往得以大做其手脚。那情景,端的是与前些日子被揭露的假茅台“相差无几——掺滴滴畏制造香醇,旧瓶子冒充新瓶子。
一味堆砌华丽的词藻,岂能等于文采?一旦缺少肝胆与心脏,娓娓也未必动听。这便是我的信条,也是我警惕的对象。
上述标准假如得以成立,我就要说,刘湘如同志的《瀛溪小札》、《彗星》、《扇话》、《星月念》、《箫笛漫忆》以及《鱼花塘小记》、《苇念》、《却鼠》等等,都可能称作肺腑之言:动真情而不夸饰,寓哲理而非说教,由表及里,因小见大,笔尖上流着的是作者自身的真血,真泪,点点滴滴,必将渗入读者的良知,一如春雨之于土地。
只有这样的作品兴旺起来,散文得复兴的口号,庶几可望变成现实。
1987.6.14、合肥
(本文原载《散文》月刊 《作家》 ——刘湘如散文作品欣赏
郭 因
应该说,刘湘如散文风格的美,是一种“杏花春雨江南”式的阴柔之美。
他是那么心细如质,柔情似水;他是那么小桥流水,漫步行吟。
十四岁,小学六年级,刘湘如就在《儿童文学》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春天的翅膀》。
春天的翅膀,是说的他自己,一个正想展翅起飞,而还显得稚嫩的羞怯的少年。春天的翅膀,也说的那个时代,年轻的共和国像一匹初生小驹,正在昂首扬蹄,奔突前进。
刘湘如爱春天、爱大自然,爱飞翔于春天的大自然中的鸟。这起步,就注定了他将要成为一个诗人,一个散文作家;一个探寻美、发现美、歌颂美的诗人和散文作家。
正因为有着一个诗人对于美的敏感,他能“听见小喇叭花诱人的呼吸”;他能发现在“大自然坦荡的怀抱里,人的瞳仁又恢复了纯净、明朗。
正因为有着一个诗人对于美的痴情,他醉心于天上的“闪光的星星”,河畔的“清脆的蛙声”;他迷恋于“散发出清新而又湿润的芬芳”的“春秧”,“在远方缘树间缓移”的“白云”。他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爱”。
他探寻美的眼睛并不带留于山山水水、草草花花,他还把多情的目光移向了我们的社会。
社会是不像大自然那么单纯的,它比大自然更复杂、也更多变。
正是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他的“春天的翅膀”曾经被雨水打湿过“。应该说,打得很重。只是由于有个近亲是富农,刘湘如这个有才华的年青人,尽管高考进成绩优异、被北京大学录取,可还是进不了大学的门槛。也许是他那寻美心切,因而嫉恶不狠的性格和气质在发生作用;也许是他虽然未能进入大学,但却一直能当中学教师,并能不断发表作品的幸运遭际在发生作用,他先先后后发现的作品中,对于美的歌颂是很忠情的,而对于恶的增恨却说不是那和咬牙切齿。他好像是服膺“温柔敦厚,诗之教”的。
他歌颂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启蒙老师,这个老师在教他们认识人、手、足、刀、尺这些字时,说得多么好呀:“人有了一双手,两只脚、能创造,会行走,还怕什么呢?刀,可以披斩棘,开辟道路。尺,用它来丈量人世间的一切”。正是这个启蒙老师这样的启蒙,使得年幼的刘湘如从一向怀有的对于扫帚星的恐惧中解脱了出来。
他歌颂了蔡式夫子。过个曾经去过西欧的年长知识分子告诉他,西欧的习俗是把扫帚星也即彗星的出现看作人类幸福与吉祥的预兆的。刘湘如曾以这种知识,使得一个由于人们的迷信而蒙受屈辱的农村妇女,“眼睛忽然一亮”,“淡淡的哀愁中,有了一丝丝希望。”
他歌颂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这个农民和其他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向往富裕和幸福。贴春联,他要人写“五谷丰登,卞畜兴旺”。他知道幸福间是从哪里来的、因此,他也要人写“喝水不忘掘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可是,在十年浩劫期间,这个老农民,凭着单纯的直觉和朴素的忠情,坚决不贴“造反”春联,而要写贴“霜严竹叶翠,雪重梅花红”。虽饱挨批斗而“死不悔改”。
他歌颂了一个华侨的女儿。这个女孩在左倾路线统治下,受过这样那样的折磨的痛苦。“四人帮”垮台后,她出国与父亲团聚了。可是,她始卷恋祖国和留在祖国的年老的可亲。她每一次写信回国,总是重复地写上一首诗:“我是一颗单星、流落在辽远的天庭。银河迨迨相隔,扑梦见可亲的倩影。”她说她“厌透了光怪陆离的社会,发狂和膨胀的人性,为此而存在的生活。“她”渴望再回到田圆诗一般地故土生活。“她终于回来了,因为星儿的确离不开月亮,游子总是舍不得故乡。刘湘如还歌颂了祖国的一片土,他曾经长期生活的,为至今正在阔步前进的梁园。梁园,项羽曾经从此败逃。清代诗人王恕曾慨叹这里“衷柳仍长路,枯禾自瘠田”。现代诗人闻一多在军阀混战时从此经过,面对衰败的梁园景象,也曾“滚下一行热泪”。解放后,这里曾经繁荣过,可是在“史无前例”的年代,这里又变得“凄凄凉凉”了。只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里才又降临了生机逢勃的春天。而更美好的梁园,“现在才揭开第一页”。
作者也并没有使自己的目光专注于视国的一个梁园。而也曾上下五千年,纵横百万里,浮想联翩,忠情的触角向无限的时空伸延。一管箫、一支笛、他由此想到了祖国的大西南,想到了战国的伍了胥、晚唐的杜牧;想到祖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想到了日冠的侵略,挽日的英雄,岳飞的《浦江红》、……
作者,作者一家,和作者所酷爱的箫笛一样,经历了时而痛苦、时而欢乐的曲曲折折的无数个春秋。解放了,哥哥的笛子吹出了《祖国之春》,而把呜咽哽噎的箫冷落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可是,嫂嫂因参加悼念周总理而被绑架,哥哥又以热泪伴着箫声倾诉起不平、疑虑和悲哀。“四人帮”终于垮台了,太阳终于又出来了,发自哥哥的竹笛的《喜报》的乐声又充盈着大地。作者高兴地写道: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句、已不是以表现我们生活的盛景了。
作者对祖国,对一切善良的人和美好的事物的爱,是多么深沉、真挚、作者倾诉忠情的笔触是多么细腻、委婉而又坚实。
我不想赞美作者的文字技巧,我不想赞美作者那洋溢诗情画意的令人难忘的警拔的语言,因为,我觉得,那对于一个对生活、对人、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充满了深沉的爱的人来说,只顾赞美他的文字技巧和美丽辞藻,那实际上是一种不敬。
而且,对于有极高欣赏水平的广大读者来说,我也不必充当不称职的语文老师。
作者如今正值中年,可是已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十多部作品集。他又以其劳绩光荣地成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以及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几十个个文学团体的成员或理事。
走过的道路值得回顾,但要重要的是要在摆于西前的走向光辉未来的大路上疾步前进。
刘湘如正在前进。他将到达前面的哪一个高峰,我们难以预测。
诗的可亲可爱,他有多少伟大而深沉的爱,他就会有多少伟大而深沉的诗。
爱的火焰永不熄灭,诗的清泉就永不干枯。
写于1987年,原载《文学自由谈》收入《郭因美学文集》 ——兼谈刘湘如作品的语境美
马达
当刘湘如的长篇小说《美人坡》问世时,读者的眼光不禁为之一亮,这部在广阔时空背景上折射中国社会生活的小说,在道德、正义和邪恶、谬误并存的万象纷呈的历史镜面上,忠实而生动地映射出了20世纪后半期风云变幻云涌星驰的社会人生状态。不能不说他是大手笔。小说中动人以情的阐述,扑朔迷离的场面描写,勾心斗角的人物内心揭示,个性活脱的形象塑造,使之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一种由善良本性及爱美诗心贯注起来的文字,赋予了许多场景散文诗般的美丽,真诚地与读者分享着一个人为生存对世界所作的理想探索。作者对时代的把握和描摹场景的功夫,同那些鲜活的人物,呼之欲出的群像场面一起,极出色地绘画出一个个活脱脱的文学样本。
然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刘湘如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树一帜的文学语境。
众所周知刘湘如曾经是以写散文为主的作家,《美人坡》似乎是他以散文语言写成的长篇小说。他曾经出版的散文集《星月念》、《淮上风情》、《十步芳草》、《瀛溪小扎》、《星光》等都曾受到过读者广泛的欢迎,欣赏他那深刻得美轮美奂的散文语言,常常使读者自己忘情。《星月念》、《鱼花塘小记》、《彗星》、《却鼠》、《被亵渎的善》、《境界》、《人生感悟录》、《老人和小巷》等等,都曾被很多读者剪贴下来传阅。读者对于他的散文是一种沉淀的熟悉,他不像有些作家被媒体炒作成炙手可热的人物,但我认为他绝非是一个普通的作家。他是在默默无声中让自己的一部部耐人寻味的作品悄然面世,让了解他的读者心灵受到一次次真正的文学熏陶。
刘湘如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语境美和思想美,正是这两者使他具备了很多人没有的风格。拿他过去写的大量散文来说,其实是一种个性化和别具风格的生活底蕴的流露。阅读刘湘如作品也就阅读了刘湘如。他是那样持重,温和,准确,细致;那样沉思警悟,睿智深遽;他又是那样地细心如尘,情发于衷,那样漫步行吟,不急不怠……那蕴蓄深厚的生活,温馨浪漫的文采,诗一般的语言氛围,画一般的渲染色彩,幽远纯净的意境,哲理性的提示和阐述,总是把读者带到生活真挚而丰富的内涵之中……
二、三十多年前,刘湘如先生从他步入文坛时开始,就以他那独特的文思风貌和语言风格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记得在80年代初,当那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作为优秀散文专辑特别推出的《星月念》出版时,新华书店里曾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许多青年文学爱好者和大、中学生到书店排队购书,这情景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读到《星月念》就如在广阔的原野上呼吸晨风,拾取美丽而不妖治的珍珠,生活本初的一切,被巧妙地折叠在优美的文辞里,洋洋洒洒地流出一条条形散神聚的河流。文笔优美,意境隽永,娓娓动人,像仙乐悠扬,若莺语嗝嗝。清新典雅的风格,给读者留下了久久难忘的印象……如果说他早期的作品注重艺术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一种美感,而在近期的作品中则是偏向探索现代社会的种种真实而带有典型意义的现象,用他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想去剖析人生和社会,我们从《美人坡》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
刘湘如前几年出版过系列散文,《庐山心理笔记》将笔触探进现代人的心灵深处,有生活于幻觉里的女大学生;有害怕菩萨的男青年;有每天要骂人上百次看不惯周围一切的老人;有自认为能当“世纪伟人”的“狂妄症”患者……现代文明使我们的生活节奏骤变,生存的空间拍荡起滚滚红尘,文明产生同时也产生人心中的幽暗。湘如先生用作家敏感触角去发掘引发产生它的社会根源,将“黑色思维”展现在人们面前,给读者的警示和震撼不可低估。他另有《情志卷》问世,那深刻的人性思考,真朴的语言格调,使读者如同聆听一个高贤智者的倾述。《佛国的岸》、《悟》、《春望》等等,在意趣隐幽之中向读者揭示了一个个真朴的人生道理。这类散文中不时流露出一种超脱平静,顺乎大道自然的境界……他在《情志卷》的自序和跋里简语道出心声:“人各有志,人各有梦,志或能成,梦有谁觉……”“不是为了寻求和得到什么,而纯是一种心性的自然,感情的流淌……”,“堆一座自制的金字塔,不炫照别人就炫照自己的心灵……”许多优秀的文字构成精妙之作,把作家自己连同他的思想收藏于铅字的著作中。有时是抑场起伏、迭宕多姿、淡妆浓抹、疏密相间的漫画式笔触,寥寥几笔就能画出生灵活现的场景;有时他又不直接去写,如云中藏山,秀峰逶迤,让人从美感中通过自身的感觉去琢磨,让你在有意无意间悟出另一层真正的人生奥义。“想想我们中国人,本有许多值得自豪的智慧之光,可惜许多方面被偏见的积习遮蔽了……”(《彗星》);“生活铸造了轰轰烈烈,显赫高贵……也不铸造了无声无息,很少奢求很少失望很少色彩平淡无奇毫无保留地献出一切的芸芸众生么……”(《苇念》);“人们把感叹留给昨天,人们把梦想留给明天……”(《夜的眼》);“世间之事,有时蝉翼为重,有时千钧为轻……营营苟苟为争身内一食,剑影刀光为争身外一物……我们所有的人不过是生活于一种过程中……”(《鱼花塘小记》“人的一生都在挣脱积习,挣脱困厄,再加上透惑,这都是人生的叠嶂险关……”(《天命悟》)“世界上充满了聪明能干的人,有轻而易举潜越人前的;有规规矩矩追随人后的……有以他全部的纯情,唤起人最初的真诚……”(《星月念》自序)。这类揭世警拨的语言在他的文章中随处可拾,以不容置疑的尊严,配以秀灵和浪漫,组织在作品和谐的乐章里……刘湘如用自己对文学和人生的体验,用独特的行文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文学与人生的双重窗口。当社会上一些伪文学以轻薄浮浅之风招摇过市时,作家不哂不谩不趋不躁,仍然默默无声地写那些属于他自己的真实的美文和力作,就如同一位安身立命饱经风霜的长者一般,他默默无声地从事自己辛勤而自信的耕作和收获,让一部又一部令人刮目相视的作品自豪面世,从不沽名钓誉,从不哗众取宠,更不包装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真实地做人,真实地做文。有位评论家曾说,读刘湘如的作品心灵就像在月光里陶醉一样,那样纯洁、深远,美丽得不容亵渎。
庄子文中有一种被称为高境界的人叫至人,刘湘如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至人”,但他的为人和为文,却是值得十分珍视的一种高境界,那里有高尚的艺术品味,有紧系的民族文化之缨,有久经考验的文学之魂。刘湘如用这种境界陶治和不断造化自己,修身修心,人文同品,这些才是最为可贵的。我愿像月光一样的刘湘如在未来的创作中写出更多深远而纯粹的佳作来。
写于2005年8月3日(原载《华夏散文》《中国文化报》)
❺ 王大平的教育科研
王问靖老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兼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国学选读”、“中华诗词欣赏”、“湖北旅游文化”和“书法”课程,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史”,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指导毕业论文45篇;先后担任了5届7个班的班主任工作。
王问靖老师结合教学和教书育人的实践,把古典文学研究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弘扬崇高道德结合起来,著有《论语箴言书法赏评》、《荆楚旅游文化论介》、《中国历代神童小辞典》、《双宫重心格名帖临习教程·毛公鼎铭文》、《颜体楷书》、《赵体楷书》、《百家草书》、《史晨碑隶书》、《泰山金刚经》等著作;发表有《孔子定诗未删诗佐证》、《兴法非诗歌之专利论》、《兴法八面比较论》、《有关屈原生平几个问题的考证》、《屈原精神论》、《宋赋与汉赋简论》、《先秦孝文化漫谈》、《漫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王恕评传》、《夹谷盟会 孔夫子忠心鲠骨——纪念孔子华诞2556年》、《中国古典诗文教学方法漫谈》等数十篇专业论文和书法作品,还取得1项有关书法教学的国家专利。
王问靖老师主编的《青少年品德修养千字文》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向全国推荐的百部优秀图书之一;合著的《爱国文学家的故事》(《爱国名人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三等奖;主编的《书写教程》,被评为“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07、08年,王问靖老师《论语箴言书法赏评》中的百余幅集字书法作品被镌刻在孝感双峰山旅游风景区的“文道”峡谷中。
多年来,王问靖老师曾获孝感学院优秀班主任奖、优秀教学奖、教学科研成果奖和“科研十佳”、“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❻ 爱国对联 古今对联欣赏
古今对联欣赏
春联小史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上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对联,以烘托新年的气氛,这也是古代遗风。
战国时,中原百姓在门旁挂“桃梗”堪称春联之“始祖”。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刻的木偶,据云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桃符也叫门神,是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这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chǎng)写的,现在公认是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名称的诞生是在明朝。据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曾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并微服出巡,观赏取乐。朱元璋还亲题一联赠予文臣陶安,联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经统治者这么一提倡,自此,春联之风流行民间。
(注:因对联最早源于春联。)
对联种种
春联:是对联中使用最广的一种节日用联,多数是悬挂或粘贴在大门两边。春联,有的地方又叫“春贴子”、“门贴”、“门对”、“对联”、“挥春”等。
婚联:即结婚用联。多含有祝福新人幸福、白头偕老等意。
寿联:祝寿的对联。多含长命百岁、赞颂德行等。自作寿联的,也有对自己一生作总结或对人寿、康宁等进行描述。
贺喜联:因亲朋有喜事而赠送之联,多有恭贺、祝愿之意。
题赠联:指题赠友人、晚辈、下级或河山风光等的联语,多有劝勉、赞颂等意。
集句联:将古文、诗词中的对偶句集拼而成的对联,又称作诗词集句联。
趣对:指游戏笔墨、具有趣味而雅俗共赏的对联,其内容一般活泼,诙谐有趣。
戏台联:旧时演戏,往往在戏台两旁贴副对联,或宣传戏剧的特点和作用,或指导观众观戏,或反映剧场的欢乐气氛。有的戏台联还借题发挥,寓意深长。
名胜楹联:是指风景名胜之处的对联。这类对联,有的写景咏物,有的抒怀叙情,有的评人论史,有的借景说情。其风格多样,或诙谐纤巧,或明快豪放,或庄严深沉。
口语联:指包括对联的口头创作、俗语对和白话对联。其特点是通俗、口语化,或富趣味性。口语对联中有相当部分还有斗智、试智的内容。
讽刺联:这是用于讥讽某种人或某类事物而用的对联。其语言往往尖锐泼辣,入木三分,令人深省。
格言联:这是格言、警语一类的对联。或用来自勉,或题赠他人,有的挂在中堂,有的置于座右。
挽联:为对死者表示哀悼而专作的对联。有为已故者作的,也有专为自己作的。内容或歌功颂德,或借题发挥,也有正题反做,讽刺或揭露死者。
行业联:指各行业专用的对联,如商业、服务行业等。
我国长联前十名
昆明大观楼长联,被称作“天下第一长联”,乃因其出现得最早,也被最早介绍(梁章钜《楹联丛话》,1840年)。其“长”实际只是清乾隆年间“之最”,现在发现比它长的又有一大批。且按字数由多至少,介绍长联的“前十名”。
1.清人钟祖棻(fēn字耘舫)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1612字。作者作于狱中。据说,江津有关部门准备将其镌刻悬挂起来。
2.今人华武赞长城联,1000字。此联获1985年春节全国征联纪念奖。
3.清人钟祖棻(字耘舫)六十自寿联,890字。作者作于1906年,时在狱中。
4.今人李芸青题长沙天心阁联,456字,为1983年天心阁重修而作。
5.今人马连明题辽宁千山山门,426字。
6.挽友联,412字,作者不详,可能为清末民初人。
7.清人张之洞题湖南洞庭君山屈原湘妃祠联,400字。《对联欣赏》引自《荩箧(jìn qìe)集》,原缺16字,后由史树青据《对联杂录》补出。
8.清人李善济题四川青城山山门联,394字。作者四川通江人,作于1910年。
9.挽昆明“12·1”惨案烈士联,392字。作者不详,作于1945年。
10.清人潘炳烈题武昌黄鹤楼联,350字。
这些是“十长”,而不是“十佳”。排前十名,可靠性还大些,再往下排,就必然会有“遗珠”之憾了。据资料看,昆明大观楼180字长联要排到50名左右了。
对联十七种
1.拆字。例一:“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此木”合为“柴”;“山山”合为“出”;“因火”合为“烟”;“夕夕”合为“多”。例二:“妙人儿倪家少女;搞弓长张府高才。”例三:“张长弓,骑奇马,单戈合;种重木,犁利牛,十口为田。”例四:“户羽石皮,湖北先生摇破扇;革圭不正,江南女子靸(sǎ)歪鞋。”“户羽”、“石皮”是“扇”和“破”的拆字,“革圭”、“不正”是“鞋”和“歪”的拆字。例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2.谐音。例一:“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例二:“师姑田里担禾上(和尚);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例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缺“一”,“衣”是“一’’的谐音,即缺衣;下联少“十”,“食”是“十”的谐音,即少食。横批意为没有东西。
3.回文。例一:“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反过来为:“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例二:“柳如是如柳;华来士来华。”例三:“秀气云山云气秀;山青霭秀霭青山。”
4.叠韵。相同或相近音的字紧挨在一起。例一:“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例二:“嫂扫乱柴呼叔束;姨携破桶叫姑箍。”例三:“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
5.异字同音。例:“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例二:“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6.同偏旁部首。例一:“泪滴湘江流满海;嗟叹嚎啕哽咽喉。”例二:“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7.数字。例一:“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幅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例二:“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相传为苏东坡与二位学友赶考时所作。例三:“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8.复字。一副对联上下联内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多次出现。例:“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9.叠字。例一:“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例二:“进进出出笑颜开,人人满意;挑挑拣拣花色美,件件称心。”
10.加词急转。在原有对联上加词,改变原意。例:“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11.藏字。对联中藏入人名、物名、地名等等。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曹锟出钱贿选总统后,章太炎题了这样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副对联把“民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 ”巧妙地藏于其内。
12.叠字读音不同。例一:“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例二:“长长长长长长长;行行行行行行行。”
13.反推。例一:“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例二:“无锡锡山山无锡;黄河河套套黄河。”
14.哑联。乾隆微服私访,对一锄地农民指塔出上联:“孤塔矗矗七层四方八角。”农民摇手而去,这个摇手动作就是下联:“双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东坡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所指处有一条大黄狗正在狼吞虎咽地吃东西。佛印顿悟,随即将自己手中的题有苏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就这样完成了一副双关哑联:“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
15.集句。将前人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按对联要求组成新联。例:“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由刘禹锡《陋室铭》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文句集引而成。
16.改字。古时某地主家父子用钱各买了一个“进士”,妻媳因而被封为“夫人”,于是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贫苦农民恨之入骨,夜里在对联上改了几笔,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17.连环。某地主过生日,有个富人出了一个上联:“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有个农民对了下联:“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起未打莫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对联风格五类型
对联与其它文艺作品一样,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由于作者的秉赋、性格、气质、素养、情思的差异,必然导致格调、气度、态势、风姿、神采、韵致、情趣的差异。下面介绍五种类型:
1.豪放这种风格表现在用词夸张,内容豪放,气魄宏大,无所拘束。如有一副写“虎”的对联:“云飞剑舞雄千里;目电声雷震万方。”
2.婉约这种风格表现在文词委婉,具有不失本意的温和与曲折感,常用比喻修辞格,如:“三春花满香成海;八月涛来水作山。”
3.浪漫这种风格表现在对联的诗意浓,充满着幻想,故意“言过其实”,加以渲染,加强读者印象。如:“抚动琴弦,适觉座中风雨至;哦成诗句,应知窗外鬼神惊。”又如:“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4.朴实这种风格表现在用语平常,直言快语,明白晓畅。给人一种直切、朴实,稳重的感觉。如:“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5.诙谐这种风格表现在语言幽默,意味深长。如:“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雌雄总姓乌。”又如:“母鸭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不梳头。”
皇帝年号嵌入对联
清文宗(咸丰)在位时曾举行大寿,有状元萧景钟将当朝及前六朝共计七个年号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分别嵌入上下联句首,作颂联云:“顺天心,康民物,雍和其德,乾健其身,嘉惠普群黎,道光绍虞夏商周,咸歌盛世;治宇内,熙政绩,正直洽朝,隆平洽野,庆云生五色,光华焕星辰日月,丰溢皇都。”
在我国对联中,以年号分别嵌入上下句首者,实为罕见。此对联用语精炼,对仗严谨,扣合工整,字句恰当,是名副其实的“绝对”。据传说,萧景钟因私行不检,遭受革职的处分,因作此颂联而获得文宗的赏识,遂又复功名。
藏 谜 联
谜语对联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藏意法:把谜底的意思隐藏在联语里面,例如:“秉公不偏三尺律;凿壁可偷一线光。”每句各打《三国演义》一人名。谜底是:法正、孔明。
2.藏形法:把文字的笔画、结构,巧妙地藏进联语内,例如:“远树两行山侧立;扁舟一叶水平流。”谜底:慧。这一副字谜联面底缀合、谜趣盎然,被谜界一致公认为藏形谜中的典型佳作。
3.组字拆字法:将联语中字的笔画、部位或增或减,另行组合或分解,例如:“苟不为非何所罪;皆因失口而伤吾。”上联谜底为“四”字,下联谜底为“五”字。
4.隐喻法:利用某些事物的特征来隐喻谜底。例如旧时一商号开业时某秀才撰来贺联:“公鸡鲤鱼母猪肉;木耳黄花酒曲粑。”从字面上看,此联没有写什么“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语,但联中列举的六种食物,普通老百姓都懂得是“发物”,对于这家店铺来说隐喻着“开业大发”的意思,可谓高妙!
歇 后 联
有一类奇特的颇似歇后语的对联,以每联末字漏写或缺写。用缩脚潜尾藏意,或隐去联语本意,让读者去体会潜藏的另一番意味。这类联语,也有人叫“潜藏联”。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以难对试人才智。一次,小酒店掺水卖酒,朱元璋以“君子之交淡如”出联要秀才徐文属对,徐对以“醉翁之意不在”,联尾潜去“水”、“酒”两字。50年代,香港影星莫愁自杀,易君佐写一挽联:“与尔同消万古;问君能有几多?”上下联各有意漏去一个“愁”字,既切莫愁的名,又隐含深沉的悼念之意。古人作联嘲笑某庸医吉生:“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将“逢凶化吉”和“起死回生”两个成语中最后一字(也是庸医的名字)歇住不说,而字面又极尽嘲讽揶揄之能事。这类歇后联,往往采用古代诗词文章中众所熟知的句子。
有的与上稍有不同,不是用的集句形式。如旧时某地百姓送给一个外号“填不满”的贪官一副寿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粗看难知内里,略加咀嚼。拍案称绝,原来用的也是潜尾法,上联缺“八”,下联少“耻”,寓“王八无耻”之意。
另一种歇后联,用有意空字的手法,让人感到“无字胜有字”。相传明代诗人李东阳小时聪颖过人,一次与伙伴放风筝,不慎风筝线断落人了某员外的庭院里。李东阳大胆地入院讨取风筝。员外要李对课,对得上才还他。员外出的上联是:“童子六七人,毋如尔狡。”李东阳略思片刻,答道:“员外二千石,莫若公”。这个有意缺空的字,可用“廉”也可用“贪”,视员外归不归还风筝而定。
还有一种是歇去本意,让人思考猜测所含的真意,这类联语有的略带谜语联的味儿。郭沫若《少年时代》回忆录载,他就读四川嘉定中学堂时,该学堂监学丁平子等辈一次去游高标山的万景楼,撰联一副挂楼上,云:“六秀才同游一日;万景楼从此千秋。”老先生王兴岩对这种高傲、旁若无人的态度极为气愤,改联为“六秀才只通六窍,万景楼遗臭万年”。人有七窍,可谓“只通六窍”?
原来尚余一窍,正是一窍不通,歇去本意,叫人意会,极为诙谑。
“续字”联
在楹联中,有一种“续字”联别具情趣。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小时候在自家的大门上写了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面竹园的主人很不高兴,心想,我家的景色岂能让他借用?
便命家人把园中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笑着在对联下加了一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竹园主人更生气了,索性叫人把竹子全砍光。解缙则又在联上加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竹园主人只能佩服解缙奇才。
纪晓岚是清代有名的文人,有一次,乾隆皇帝与他对句为戏。乾隆说:“两碟豆。”纪晓岚对道:“一瓯油。”乾隆改口说:“我念的是——两蝶斗。”纪晓岚应对道:“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又说:“我念的是——林间两蝶斗。”纪晓岚沉着地答:“我对的是——水上一鸥游。”两人不禁欣然大笑。
据说有位教书先生嗜酒,并常撒酒风。一天,他出对让弟子对。先生说:“风。”弟子对:“雨。”先生又添成三字对:“催花雨。”弟子接着对道:“撒酒风。”先生又添为七字对:“园内阵阵催花雨。”弟子又对道:“席上常常撒酒风。”先生很不高兴,弟子说:“先生若是不改过,那我就是先生的先生了。”
清代有一官吏,贪且酷,正月初一,自贴一春联云:“爱民若子,执法如山。”有人夜晚在每句下面各添一行字,变成:“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清朝末年,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却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有一次康有为生日,各界人士赠送寿联,其中有一副:“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各是“有”和“为”,恰是康有为的名字。这显然是顽固派故意引用《礼记》、《论语》中的句子来进行侮辱的。因为原句的“有”字下面是“妖孽”,“为”字下面是‘‘贼”。康氏的大弟子梁启超看了不声不响地挥笔疾书四个大字,分别添在两联的卞面,使寿联变为:“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众人读后,称赞不已。
“无情对”拾趣
作对联必须讲究文字(包括词类和声调)与情理的对应关系。但“无情对”却只要求字面对仗工整,而不管词意阴错阳差、牛头不对马嘴。众所周知的“高门桃李争春日,美国荷兰比利时”便是典型的例子。
相传“无情对”由清代张之洞所创,有一天,张之洞邀几位友人在陶然亭饮酒赛诗,席上有一客人以自己所作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求征下联,张之洞对曰:“果然一点不相干。”另有一客人则以“萧何三策定安刘”为对。两个下联虽然与上联对仗工整,且能各自通顺成章,但联中之词依其本义,并不能同上联相对。这正是无情对独特之处。联中“树”、“果”、“萧”皆为草木类;“已”、“然”、“何”皆为虚字;“半”、“一”、“二”都为数字;“寻”、“点”、“策”可转义为动词,“休”、“不”、“走”为虚字;“纵”、“相”、“安”也能作虚字解;“斧”、“干”、“刘”则全是古代兵器。只有这样把上下联中相对应的每一个字作一番别解,才能看出其内在的貌似“无情”却“有情”的特殊关系。最后,张之洞又以饮酒赛诗地“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客人中有一人笑道:“若求无情,除非阁下的姓名。”众人一听无不畅怀大笑。原来这位客人是以“张之洞”应对“陶然亭”。
今有人春节偶得一联云:“蛇年初禁会海,马季方成笑林。”不过是模仿前人之作,不及下面的这一则有趣:某厂拟将电脑引入生产线,厂领导都同意请工程师李某作为攻关的主持人。但李因闲散日久,染上搓麻将的嗜好,颇令人担心。于是张厂长找到李某谈话,谈话时顺手写了一张纸条相送,上面写着两句话:“下铁心莫搓麻将,上电脑要选精兵。”当时张并无心作对联,但李看后不禁哈哈大笑,说:“这副对联真是太妙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此后李果然不负众望,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并且逢人便介绍这副对联,说它论文字属于“无情”,而论事实则不仅有情而且大有深情。
古代官衙匾联
我国自宋代以来,许多官员为了表白为官抱负、居官准则,喜欢采用悬金匾、挂楹联等形式,昭示于众。也称官箴匾联。
官匾,多悬于公堂之上,内容则以表白为官公正者居多。常见的如“公正廉明”、“明镜高悬”、“明察秋毫”等等。
官联,有的挂于公堂衙门,有的则贴在官署府邸。内容也任人各异:(1)表明不贪不贿的。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针对当时官场存在的以行贿为径谋求升迁之风,在官署大门上贴一对联,“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者为耻;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者为羞。”嘉靖年间藩司参议钱
,曾令所属官衙贴如下对联:“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清晋州州官陈景登衙门大厅有一联,“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2)以示法严法慎的。清代无锡有一位叫武承谟的官员,到任那天,在官府的粉壁上悬挂一幅楹联,作为就职演说:“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诈;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清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15载,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其大堂对联是:“我也曾为冤枉痛人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究害了自家。”(3)自警克己奉公的。清代赵慎畛,在桂林为官时,其府衙对联是:“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光绪初署贵州安顺府知府的文海,在府署二堂的“春熙堂”挂有自撰联:“一筹莫展,五载素餐,也算地方官,自问那堪称父母;百姓忠良,七属静谧,仅偿温饱志,试忍何以对君王。”(4)立志干一番事业的。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为:“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根本;文治彰矣,拔真才,加顺迪,勿懈功夫。”(5)表示爱民如子的。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署联为:“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清武承谟悬于大堂一联曰:“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光绪间知县王樾帆题遵义县署联:“到处皆称父母官,要对得自家父母,方可为人父母;此中易作子孙孽,须顾全百姓子孙,以能保我子孙。”(6)揭示官场黑暗以自嘲的。清道光年间陕西有一道台衙门的三堂堂上高悬着道台自撰的对联:“问此官何事最忙?冠盖遥临,酒醴笙簧皆要政;笑终岁为人作嫁,脂膏已竭,系朋僮仆孰知恩?”
当然,悬匾也好,挂联也罢,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大多数官僚是实不符名。据说,当初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曾把慈禧御赐的“清正廉明”金匾送往其家乡,挂于李氏祠堂。几天后,有人在李氏祠堂大门上写了一幅对联相配。联曰:“市屋千幢皆姓李,良田万顷属中堂。”真是绝妙的讽刺。
戏台对联
扬州赵园,有一副引人幽思和遐想的戏台联:“坐客为谁?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主人休问,有一管春风词笔,点缀扬州。”
贵州六盘山“江山一览阁”有三副生动有趣的戏台对联。传说,乾隆皇帝曾经到此一游。看戏时,乾隆心血来潮,要群臣为戏台拟联。某大臣才思敏捷,立即献上一联:“听律吕,点破世态炎凉;见衣冠,描尽人间冷暖。”应该说,这副对联生动传神地概括了戏曲的艺术规律,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但乾隆觉得它过于文雅。片刻之后,另一大臣交出了第二副对联:“似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这副戏联就像绕口令似的,也不太合律,难怪乾隆嫌它粗浅,要求众臣再想一想。此时,戏台上正好在演《空城计》。诸葛亮端坐城楼抚琴饮酒,司马懿率领大军兵临城下。老臣刘墉见此情景,灵感忽至,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三五人可做千军万马;六七步如行四海九州。”乾隆很满意,认为此联平易朴实,雅俗共赏。
有些戏联,肯定戏曲的社会功能及认识作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启示。最常见的如:“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妙。戏其戏乎,戏推物理,越戏越真。”它如:“看不清莫嚷,请问前头高见者;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人观。”“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都十分切合中国古老的文明与道德,教人以谦虚与谨慎,处处为人着想。又如:“戏剧本属虚,虚内寻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方寸地生杀予夺,荣辱贵贱,做来千秋事业,莫道当局是假;唱弹原为乐,乐中藏忧,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乐忧忧,顷刻间悲欢离合,喜怒哀惧,现出万代人情,须从戏里传真。”“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把戏剧教育作用与审美情趣相结合,既概括了中国戏剧的艺术特色,而且也把中国戏剧的教育意义阐述得十分清楚。
挂在戏台上让读书不多的市民看的对联,有不少是俚对,通俗而风趣,看似平平,实则语带讥讽,亦谐亦庄。如:“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两便;说好就好,说歹就歹,好歹只演三天。”“你看这班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他同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即费心机。”“市内客官们,也要关切些艰难时局;眼前尺寸地,不知淘汰了多少英雄。”“盛衰何常,吾人于热闹场中看惯了;贤愚同尽,大家从鱼龙队里混过来。”“蜉蝣天地,蛮触战争,大作小观小亦大;咫只江山,须臾富贵,无为有处有还无。”“既已上台,不怕大家在旁边看戏;自能了局,何劳诸位替古人担忧。”“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穿何等衣服,像何等人。”
书斋对联
三国时诸葛亮草庐有一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写出了他的高尚品性,为世人传诵。
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学识渊博,风骨更高,他宁可饥寒交迫,也不与清廷合作。晚年在衡州筑“湘西草堂”,其书房门前联曰:“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上联写他意欲冲破孔孟经书的旧传统,以拓展经学研究的新局面;下联表示其在国破家亡之际,愿以身殉国之志。据说王夫之当时不论雨天,还是晴天,出门都穿木屐,撑雨伞,以示耻见青天,耻踏青土“乞活埋”之志。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文长在其“青藤书屋”中,有楹联一副:“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入。”寥寥数语,一个放言高谈、落拓不羁的“狂生”形象,跃然纸上。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归庄自小有才气,但秉性怪僻,又喜骂人,早年曾在自己的书斋中题一对联:“入其室空空如也;问其人嚣嚣然曰。”晚年生活潦倒,与发妻结庐于墟墓之间,仍不改其性,在草堂上赫然写一联曰:“两口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四邻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
书斋对联中展示作者生活情趣的,当推现代散文家丰子恺。在其居室“缘缘堂”的书房中,挂有弘一法师的一副对联:“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梵音海潮音,胜彼此间音。”把个“缘缘堂”写活了。书房中还有他自己的墨迹:“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光话平生。”这是借用宋代王荆公之妹的诗句。据说丰子恺常邀老友在房内闲谈,清茶之外,佐以小酌,直至上灯方散。清代书法家篆刻大师邓石如,在其浙江怀宁县的“铁砚山房”中,撰有一副长联,曰:“泡海月,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彝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笔,薛涛笺,右军贴,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听其口气,其“铁砚山房”,不但是“合宇宙奇观”的美术馆,而且是“收古今绝艺”的博物馆。
字数超出最大允许值,有删减
❼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语文试题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专家与通人
雷海宗
⑴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⑵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
⑶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⑷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⑸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 谈不到,广泛的博通 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其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但无论做学问,或是做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⑹凡人年到三十,人格就已固定,难望再有彻底的变化,要做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作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至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作一个活的网络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时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
《大公报》(重庆版)1940年2月4日 “星期论文”专栏
⒈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⒉下列对第⑶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⒊第⑸段中作者认为造成“学术界太专的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⒋联系上下文.为第⑸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3分)
⑴也 更 ⑵既 又
⒌联系全文,概述培养“通人”的重要性。( 5分)
⒍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他为什么是通人。(不超过45字)(4分)
鲁迅 朱光潜 马克思 爱因斯坦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春声和春深
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 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⑵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⑶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嗦什么呢,本来在针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时还有立锥之地。这些绝活早已铁案如山,咱们不抱没缝的蛋也罢。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
⑷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
⑸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我这里有过一刹那来去如闪电,闪电就够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雳。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我劝弟弟写诗吧,他一笑,无意于此。人到老时,血管会硬化,脑子却又会软化,弄得可笑。盖世英雄,也难免小丑般收场。落叶归根之思,我又以为那是软硬兼施的东西。若论固执劲儿,只怕是软硬不吃。
⑹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价响。“润物细无声”,“无声”两字不能接受。 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老来硬化或软化的时候,耳朵里苏苏不绝,那是春的回声。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⑺这是春声。
⑻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头连肩膀,无所谓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极壮健的人如拳击勇士,也可以是缩头缩脑如武大郎者。不过有那猛烈的春风在,漫天的黄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无可惜,不无可笑。春天就这样勇了,夏日炎炎怎么处,冰冻三尺的寒冬又怎么称呼。
⑼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一生困顿,现在是混得最好的时候,在乡下做机修生活。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 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的话。
⑽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那时候我们喜欢这样的诗。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由,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诗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不过也还有不同。
⑾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阳光只管照,细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映山红,满山红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鹃,栽在盆里,放在暖房里过冬,湿度、温度、光度样样伺候合适了,才开个五天八天。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潆潆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这是长了。
⑿在艰难的岁月,我在北国风沙里,忽然遇上个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国画展。我没有了接受的兴趣,匆匆一走而过。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画灰蒙蒙,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一道漫坡,坡头一圈矮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又不够废墟,说不清。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当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么朦朦胧胧。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朦胧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
⒀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这是春深了。
⒎第⑴、⑵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⒏第⑸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⒐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6分)
A.拟声词“沙沙沙”和“苏苏苏”的不同表明作者听觉更细致入微。
B.作者对“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为下文描述春声作了感情的铺垫。
C.作品叙述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京“春脖子短”。
D.写“手冷”和“手热”的用意在于揭示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生处境。
E.“春长”和“春深”一动一静彼此呼应,衔接巧妙而且结构严谨。
F.本文结尾意味深长,空谷回音中留给读者思考和相象的空间。
⒑从空司和时间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映山红的。(3分)。
⒒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⒓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评析。(4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⒔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⑷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⑸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⑺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⑻不薄今人爱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尤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⒕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1分)
⒖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⒗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人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⒛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⑴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 ) 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
24.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25.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联系全文,概括壮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二 写作 70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答案
一 阅读 80分
(一)(17分)
⒈(2分)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1分,关注点1分)
⒉(3分)D
⒊(2分)大学轻基本课程,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一点1分)
⒋(3分)(2) “真正的精通”与“做深刻的专门研究”照应,“广泛的博通”与“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照应,根据后者的并列关系可以判定:作者主张要“广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虽然程度较深,却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据此判断。(选项1分,答对一点理由即得2分)
⒌ ( 5分)培养“通人”,有利于追求学问的全境,有利于做一个“十足的人”,有利于青年的长远发展,也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⒍(4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域有杰出贡献,在数学等领域也有独到发现,所以他是“通人”。(一点2分,两点3分)
(二)(20分)
⒎(2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答对一点即得2分)
⒏(2分)作者认为弟弟表面上没有思乡,而潜意识里是思乡的(一点1分)
⒐(6分)CF(一项3分)
⒑ (3分)空间上,作者选取多个地点,强调无论何处映山红都能绽放着;时间上,作者写出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再到盛开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突出映山红开放时间之长(一点2分,两点3分)
⒒ (3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憧憬未来之意。(一点两2分,两点3分)
⒓ (4分)本文描述北国之景为衬托江南故乡风情的美好,更好地抒发思乡之情;《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衬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一点2分)
(三) (6分)⒔⑴ 发愤忘食⑵所以游目骋怀⑶阴晴众壑殊 ⑷暮霭沉沉楚天阔
⑸往来翕忽⑹横看成岭侧成峰⑺铜雀春深锁二乔⑻清词丽句必为邻
(四)(8分)
⒕(1分)香山居士
⒖(3分)B
⒗ (4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五)(17分)⒘ (2分) (1)随便(2) 详细(各1分)
⒙ (2分)B
⒚ (2分)C
⒛(6分)(1)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21. (2分)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21. (2分)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
(六)(12分)
23. (2分)(1)使……干燥 (2)草率(各1分)
24. (2分)B
25. (2分)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对一点即得1分)
26.(2分)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1分)
27. (4分)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一点2分)
2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