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论文
㈠ 谁能给我篇太阳能电池板的毕业论文
资料含有知识产权,不可随意发布····
http://www.xysti.com.cn/news/xz/ldk/81802%E5%BC%82%E8%B4%A8%E7%BB%93%E6%9C%89%E6%9C%BA%E5%A4%AA%E9%98%B3%E8%83%BD%E7%94%B5%E6%B1%A0%E6%80%A7%E8%83%BD%E6%8F%90%E9%AB%98%E7%9A%84%E7%A0%94%E7%A9%B6.pdf
这个文档你看看吧。也许有用
由于技术进入门槛高,投资收益高、持续时间长,电池新材料领域成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扩大利润来源、提升业绩的重点产品之一。电池正极、负极材料、电解液市场已相对成熟,而锂电池隔膜的国产化过程蕴含着较大的市场机会;太阳能电池市场发展迅速,技术不断进步,有机材料将是太阳能电池材料的首选,市场潜力巨大;燃料电池材料市场资金投入不足,材料制备和技术工艺有待突破。
全球市场现状
(1)电池市场增长迅速,带动电池新材料市场成长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材料需求增加,以及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汽车等产品对新型、高效、环保能源材料的强劲需求,全球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发展迅速,从而带动了相关材料产业的发展,电池新材料市场稳步成长。从市场规模看,2000年全球电池新材料市场规模为13.8亿美元,2004年达到24.4亿美元,2000~2004年复合增长率为15.3%。
(2)锂电池材料市场规模受价格变动略有波动,市场份额基本稳定
在锂电池市场增长的拉动下,锂电池材料整体市场呈上升趋势。2000年销售额为4.7亿美元,但由于价格的波动,2001年降为3.9亿美元,之后有所上升,2004年达到5.8亿美元,2000~2004年复合增长率为5.4%。在锂电池材料细分市场,价格的下降造成锂电池部分材料销售额的下降。从锂电池材料细分市场份额看,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离膜用材料所占市场份额基本稳定。
(3)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上升,对硅材料需求增长
在太阳能电池中,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全球太阳能电池的广泛应用,太阳能电池硅材料需求增加。在太阳能电池重要原材料硅片市场,全球市场继续保持上升趋势,2004年达到16.4亿美元,2000~2004年复合增长率为18.6%。
(4)燃料电池发展潜力受关注,关键材料和工艺有待突破
燃料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无须充电、长时间使用、低噪声、低污染等特点,目前受到极大的重视。由美国发起建立的氢能经济国际合作组织(IPHE),经过巴西、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加盟之后,成为协调氢燃料研究及技术开发的国际机制。2003年全球有超过1000家企业及研究机构参与燃料电池材料、组件及系统技术研发。2004年全球燃料电池材料市场规模达到2.2亿美元。
在材料方面,催化剂、导电膜和双极板的供应、材质是影响未来燃料电池市场成长的因素。以质子交换膜材料为例,全球主要燃料电池开发国家均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开发质子交换膜,但大多局限在几种过去已知的质子交换膜材料种类上。由于现阶段这些质子交换膜特性无法完全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目前技术的进展离大规模应用尚有一段距离。
未来产品趋势
(1)锂钴镍氧化物、纳米化碳材、有机电解液混合使用、薄型化隔离膜是未来锂电池材料的发展方向
在锂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可供选择的材料有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锰酸锂(LiMnO4)及上述复合氧化物等,未来锂钴镍氧化物有可能取代目前锂钴氧化物的正极材料。
目前常用的负极材料是中间相碳微球,具有球状结构、堆积密度大、具有层状分子平行排列结构,是锂电池负极代表性材料,未来可能采用纳米化碳材(Nano-sized Carbon Materia1)。
电解液方面,近年来主要发展趋势是将多种不同性质的有机电解液加以混合使用,例如低黏度的二甲基乙烷(DME)、二甲基碳酸盐(DMC)及二甲基亚砜(DMSO)等。
隔离膜材料一般采用聚乙烯、聚丙烯或其它树脂多孔膜,技术趋势在于薄型化。
(2)硅太阳能电池暂居市场主导,薄膜太阳能电池成为未来市场主流
由于光电能转换效率较其它种类的太阳电池高,硅太阳能电池现在仍然是太阳能市场的主流。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长期使用时稳定性有问题;CdS/CdTe效率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差不多,但有环保问题:另外CIS(Copper Indium Selenide)经济效益不高,短期内实现商品化有困难,化学太阳能电池使用期限及稳定性都有问题。由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低生产成本的特性,且具有适于大面积制造的优势,故长期而言,薄膜太阳能电池可能成为市场主流。
(3)燃料电池触媒材料:多孔结构、高效、高活性、高分散性
燃料电池的电极是燃料发生氧化反应与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的电化学反应场所,其性能的好坏关键在于触媒的性能、电极的材料与电极的制造等。燃料电池触媒材料的多孔结构能提高燃料电池的实际工作电流密度与降低极化作用,增加参与反应的电极表面积。以DMFC触媒为例。现阶段DMFC触媒主要是采用贵金属基触媒,而贵金属基触媒的成本高、催化活性不理想。因此,高效、高活性、高分散性是燃料电池触媒材料的发展方向。
㈡ 光伏发电技术论文1000字
总体设计思路:拟屋顶建设低压配电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所发电量接入内供电网络光伏发电自发自用实现光伏新能源电力示范应用保障光伏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光伏电池板采用固定倾角支架式安装朝向南太阳能电池组件阵列尽量避免建筑物阵列间遮挡并预留维护通道
根据客户初步提供用电32度根据佳角度进行太阳能电池组件铺设计算初步铺设太阳能电池组件205W(1580x808x50mm)16块总装机容量3.28kwp初步设计需要安装面积59.189平米
设计光伏组件安装倾角面设计32度安装式,32度倾角实现单位装机容量全发电量尽量利用屋顶效使用面积获较屋顶发电效率
预计发电量:北京市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预计平均发电量按32度倾角设计11.066KWh
电网接入案:屋面光伏组件经定数量串联升压通直流防雷汇流装置别接至1台并网逆变器并网逆变器光伏所发直流电逆变与区域内电网同频率同相位交流电经交流配电柜(含防 雷保护、发电量计量等)接入配电间光伏发电路(原配电柜增加光伏路)两相220V低压配电网通交流配电线路给负荷供电实现光伏发电并入商场内部电网北京市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工程设计概算包括光伏组件、光伏支架(含基础钢架)、逆变设备、直流配电、交流配电、电缆、工程施工等
二、光伏发电原理简介及特点
()太阳能利用概况
太阳能各种再能源重要基本能源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自太阳能广义说太阳能包含各种再能源太阳能作再能源种则指太阳能直接转化利用通转换装置太阳辐射能转换热能利用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再利用热能进行发电称太阳能热发电属于技术领域;通转换装置太阳辐射能转换电能利用属于太阳能光发电技术原理图:
(二)光伏发电原理
太阳能光发电技术通转换装置太阳辐射能转换电能利用技术光电转换装置通利用半导体器件光伏效应原理进行光电转换称太阳能光伏技术光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指光照使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同部位间产电位差现象
(三)光伏系统发电特点
- 没转部件产噪音;
- 没空气污染、排放废水;
- 没燃烧程需要燃料;
- 维修保养简单维护费用低;
- 运行靠性、稳定性;
- 根据需要容易扩发电规模
㈢ 求一篇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 的伏安特性研究的毕业论文范文
留下邮箱 给你把范文发过去
㈣ 关于光伏发电的论文
是有的,你自己来拿吧,行不
㈤ 光伏效应论文一千字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当前利用新能源的主要方式之一,光伏并网发电是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光伏并网发电的主要问题是提高系统中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工作效率和整个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实现并网发电系统输出的交流正弦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1-2]。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它能充分提高光伏阵列的整体效率。在确定的外部条件下,随着负载的变化,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也会变化,但始终存在一个最大功率点。当工作环境变化时,特别是日光照度和结温变化时,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也随之变化,且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变化非常复杂。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转换效率较低且价格昂贵,因此,使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太阳能电池的转换能量,应是光伏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应用现状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特点 最大功率点 1 引 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量正在不断增加,世界上的化石能源总有一天将达到极限。同时,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太阳能作为一种巨量的可再生能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各国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政府正在逐步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1]。而在我国,光伏系统的应用还刚刚起步,市场状况尚不明朗。针对这方面的空白,本文着重于今后发展前景广阔的光伏并网系统,通过对国内外市场和技术的调研,分析了目前光伏市场发展的瓶颈并预测了未来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相信作为当今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特别是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将为今后的电力工业以及能源结构带来新的变化。
2 光伏并网系统应用现状 2.1 全球应用现状
目前,全球的光伏市场正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据solarbuzz llc.年度pv工业报告显示,2007年世界光伏市场比2006年增长了62%,2007年一年的安装量为2826mwp。其中德国2007年的安装量为
1328mwp,占当年世界光伏市场总量的47%,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西班牙安装了640mwp,为世界第二;日本安装了230mwp,世界第三;美国市场增加了57%,达到220mwp,世界第四。表1和图1给出了2006年和2007年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光伏市场份额[2]。可以看出,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市场正在逐步扩大,而德国在2006年降低了政府对光伏系统的补贴力度,日本也于2006年结束了光伏补贴政策,从而导致了两国的市场增速放缓。中国市场也略有增加,但对于全球光伏市场来说影响甚微。
表1 2007年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光伏市场及份额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图1 2006、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光伏市场份额
在国际市场中,光伏系统的应用形式主要分为离网系统和并网系统两大类,图2显示了1992年至2006年iea-pvps项目①成员国光伏系统的累计安装量。可以看到,并网系统已经毫无争议的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达到了90%以上,成为该领域的发展潮流。 j ka
图2 iea-pvps项目成员国光伏系统累计安装量
并网系统又分为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种。分布式主要应用在城市屋顶并网、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光伏声屏障系统等方面。这种系统占地少、安装灵活、投资门槛低。与离网系统相比,因为有电网电压支撑,可以不考虑负载特性而最大化的提供功率,且省去了蓄电池降低了系统成本。在德国、日本、美国等提供上网电价补贴的发达国家,普通居民均可投资建设并获取利润。而集中式则主要指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因为需要大量土地,一般建于大漠中,作为大电源直接向高压电网送电。由于成本较高,一般由政府出资建设。
由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实施了相应的措施鼓励居民投资屋顶光伏系统。如德国实施了《上网电价法》,政府购电的价格达到德国火电价格的十倍左右;美国则是通过抵税政策来支持企业和个人投资光伏并网系统。因此,分布式并网系统的市场份额要远远大于集中式并网系统。在iea-pvps项目成员国中就达到了14:1。 2.2 国内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光伏电池年产量已位居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0下载券 415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世界第一,且年增长率达到100%~300%[2][6]。而与之相对,我国的光伏市场发展相对迟缓,甚至可以说严重落后于光伏产业的发展。图3显示了自1995年以来我国光伏市场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光伏市场的发展相当缓慢,2002~2003年国家启动“送电到乡”工程,导致安装量有所突增,2004、2005年回落到年安装量约5mwp的水平[2][7]。2006年以后,由于国家大型并网工程的促进又有所回升。以2007年为例,我国当年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88mwp,但国内只安装了20mwp,其余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可见,我国真正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还远没有形成。
图3 1995年~ 2007年我国光伏系统的年装机和累计装机容量变化 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国内光伏系统的累计安装量只有100mwp,与全球近12gwp的装机容量相比所占份额非常小。其具体分配比例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这些装机大部分均用于农村电气化,以解决无电地区人民的生活用电问题,而并网系统仅占到了6%[2]。 图4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分配
对于我国已建成的几十个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其安装功率从几千瓦到一兆瓦不等,其中大部分都是政府推动的示范项目。由于我国电网技术等原因,这些已建成的示范项目大部分处于试验性并网状态,大多数都安装了防逆流装置,不允许光伏电力通过电力变压器向高压电网(10kv)反送电,而只允许在低压侧(380/220v)自发自用。 总体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建设并网系统的容量也在逐渐增大,目前有8座兆瓦级光伏电站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09年底可以完工。
另外,为了体现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的精神,北京在国家体育中心、丰台垒球中心等奥运场馆均使用了100kwp左右的光伏并网系统,用来降低建筑物能耗。这些示范工程在促进光伏并网技术发展、降低co2排放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就其经济性来讲,由于当前组件价格较贵,所以还是很不划算的。以首都博物馆新馆安装的300kwp并网太阳能系统为例,总造价约2000万元人民币。而北京每天的标准日照时间为4~5个小时,如果以事业型部门电价0.6683元/度计算,一年最多节约电费:53000.6683365≈36.59万元。回收成本共需要:200036.59≈54.7年。而电池板的寿命一般只有20~30年,这显然是不划算的。又如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1mwp并网项目,总投资6600万人民币,而20年运营期内节约的电费只有1360万元[8]。因此,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光伏并网发电仍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才能发展。
3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特点 3.1 主电路结构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根据光伏电池模块组合方式,可分为如05所示的四种主要方式:中心集中式(图5a)、组串式(图5b)、模块集成式(图5c)和多组串式(图5d)[9]-[14]。 图5 光伏系统与组件的组合方式
中心集中式是将多个光伏模块进行串并联的排列组合然后接入到一个逆变器上。这种结构可以直接向光伏逆变器输入高电压和大电流,提高了转换效率。而且装置比较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型的高功率
㈥ 你有关于光伏的论文吗还放着吗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其内置的太阳能电池(也可称为光伏电池)将其接受的太阳辐射不断地转换成为电能,这类系统被称为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也可称之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Chapin DM、Fuller CS和Pearson GL于1954年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实用型单晶硅P-N结太阳能电池,这标志着对太阳能光伏应用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随后,光伏发电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相应的应用。我国近期的光伏发电市场的研发和应用重点项目主要有: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家用光伏电源、微波通信中继站光伏电源、光缆通信站光伏电源、输油输气管道阴极保护光伏电源、铁路信号及通信光伏电源、航标灯光伏电源、乡镇及村落光伏电源、边防哨所光伏电源、气象台站光伏电源、卫星电视接收站及电视差转台光伏电源、公路设施及道班光伏电源等。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民用住宅供电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很多偏远的农村或山区的供电设施极不完备,基本上处于无电状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往往因为电力的缺乏而无法顺利进行,但是如果这些偏远的地区有充足的日照条件,就可以采用比较先进的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以及相应的设备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用电、配电等问题。 虽然一些相对比较大的城镇地区的供电设施和供电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一些老旧的住宅区,由于规划和设计等问题所选用的负荷开关容量等都普遍偏小,造成了那些地区的居民用电系统经常因超负荷运行而出现跳闸的现象,跳闸现象会烧毁开关、电线等,产生安全隐患。而且,有些住宅的使用密度很大,为供电设施预留的空间很小,重排住宅中的供配电线路很有难度,加设供电线路更是不可能。因此,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电系统是最为理想的解决这类住宅用电难题的途径。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 按照应用类型,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与必亡光伏发电系统两大类型。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能够有效保障电网电压的稳定性。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通过对电网进行调峰发挥削峰填谷的功能,有效地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保证电网末端的电压稳定,进而防止电网杂波的发生。 (2)能够大大减少蓄电池组的投入成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将其所发电能高效并入电网,以电网为其储存电能的装置可以减少蓄电池组的投入成本。 (3)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电池能够实现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通常情况下,把每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的额定电压设置为1V~3V,在进行串联或并联后可将电压调到30V~50V的直流电,再将其与逆变器和控制器实现连接。这样,太能电池板既能够作为建筑设计的装饰材料,又能够发挥其发电作用,使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组合配置,可谓一举多得。 (4)能够保证出入电网的灵活自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民用住宅供电系统的电力负荷过大问题,保持其供电系统的负荷平衡,降低供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 (5)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太阳能资源,避免资源短缺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其次,太阳能光伏发电本身不需要任何燃料,也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污染物,不会对空气等造成污染;最后,太阳能光伏发电均采用自动控制技术,不需要任何机械转动部件,也没有任何噪声,不会对民用住宅环境产生噪声污染。 三、关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 1.太阳能光伏发电中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能量转换器是太阳能电池,又称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是光生伏打效应。当太阳光(或其他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上时,电池吸收光能,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在电池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光生电子和空穴被分离,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打效应”。 若在内建电场的两侧引出电极并接上负载,则负载就有“光生电流”流出,从而获得功率输出。这样,太阳的光能就直接变成了可以使用的电能。 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工作原理概括如下:第一,太阳能电池吸收一定数量的光子后,半导体内产生电子-空穴对,可称之为“光生载流子”,两者的电性相反,电子带负电,空穴带正电;第二,电性相反的光生载流子被半导体P-N结所产生的静电场分离开;第三,光生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分别被太阳能电池的正、负两极所收集,并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从而获得电能。 2.地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 地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离网运行与联网运行。 没有和公共电网互相联接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是离网运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可以称之为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这类发电系统主要用于那些远离其他公共电网的地区,例如公共电网覆盖不到的偏远农村、山区、海岛、牧区等。另外,还可以提供通信中继站、边防站、气象站等场所日常所需的电能。 那些和公共电网相互联接的发电系统是联网运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可称之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这类发电系统可以将其太阳能电池中阵列输出的直流电不断地转化成为与公共电网的电压相同的交流电,并且可以实现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公共电网的相互联接,源源不断地向公共电网输送其产生的电能。这类发电系统的应用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大规模发展、商业化发展的结果,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是未来电力工业发展的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当今国际电能发展的主要趋势。 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点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优点在于:无资源枯竭危险,绝对干净,(无污染,除蓄电池外)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在用电处就近发电,能源质量高,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供电系统工作可靠。 同时该发电系统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阳光照射的能量的分布密度较小,能够获得的能源的量与环境、季节、天气、昼夜以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很大的关系,造价比较高。 以上太阳能发电的特点决定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电系统在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民用住宅供电中的应用 1.可以被应用于高层住宅、多层住宅供电系统中 高层住宅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应用太阳能发电、供电系统可谓顺理成章。高层建筑中一体化结构设计与太阳能发电相辅相成。 大多数高层建筑住宅中,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光伏方阵都被安装在住宅的屋顶或者阳台,通常其逆变控制器输出端与公共电网并联,共同向建筑物供电,这是光伏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初级形式。 随着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将光伏组件与建筑材料融为一体,采用特殊的材料和工艺手段,将光伏组件做成屋顶、外墙、窗户等,可以直接将其作为建筑材料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实现其功能的同时还能起到装饰建筑外观的作用。 2.可以应用于农村住宅的供电系统中 我国农村的主要建筑物为平房,适合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安装时必须考虑住户的采光、通风、心理安全距离及消防需要。2010年6月,我国首个在农村大面积建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工程在宁夏中卫市永康镇开工建设,如图1所示,该工程采用太阳能组件与建筑物相结合的安装方式。 五、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民用住宅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起来,在近10年间,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数量平均每年增长33%。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范围内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世界各国都已经纷纷制订了短期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计划,努力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民用住宅供电系统的一体化建设。 由于我国国内建筑总能耗占到了全国能源总能耗的28%,而我国的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分布范围很广,因此,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于民用住宅供电系统中,能够满足民用住宅建筑供电系统自身的用电需求,将大大改变我国民用住宅建筑高能耗的现状。 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民用住宅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大力推广与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洁净、安全、可再生的绿色新型能源,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光伏组件的不断研制和开发,必将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民用住宅建筑供电系统当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与民用住宅建筑的一体化建设将会大规模兴起,太阳能将会成为发展建筑行业所必需的能源,也必将成为我国的常规能源之一。
㈦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及前景怎么写论文目录
参考《2016-2021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光伏发电相对比较成熟,近几年光伏市场装机量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光伏发电以太阳能电池技术为核心,目前太阳能电池从技术上主要分为3类:以晶硅电池为代表的第1代太阳能电池,以硅基薄膜、CdTe、CIGS电池等为代表的第2代薄膜电池和以GaAs叠层电池为代表的第3代太阳能电池。光伏市场主要是以第1代和第2代电池为主。
然而,晶硅电池成本较高,且由于硅材料本身性质的限制,其光电转换效率很难再有提高。薄膜电池本身效率偏低、投资成本较高,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第3代太阳能电池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光伏市场在稳定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总结了其中3种主流技术的指标及特点。从技术优点和环境利用优势来看,CPV技术因其光电转化效率高、规模化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小等特点,是未来大规模建造大型高效光伏电站的理想技术。而晶硅和薄膜电池更适用于较小型的家用、商用发电系统和BIPV等。长远来看,CPV、晶硅、薄膜电池技术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成本的比拼,它们将扬长避短,应用于不同方向并长期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