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素材 » 有关地震的论文

有关地震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3-15 07:18:40

㈠ 有关地震的小论文

二、地震的成因
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使一些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一旦岩层承受不了这种变化的时候,就会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引起强烈振动,这种振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距震源最近的地方叫震中地震的大小可以用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来衡量。震级表示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破坏的程度。
三、地震的种类
(1)
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地球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组成地壳的岩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倾斜或弯曲变形,
当地应力继续增强,积累到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沿着岩层构造薄弱的地方。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而引起地面的振动。
(2)
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而引起的。火山地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火山爆发时,
由于岩浆冲击地壳或使局部地区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而引起的地震。另一种是火山爆发后,
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小或地下深处补给不及,
出现空洞,从而引起上面覆盖的岩层断裂或塌陷而产生的地震。
(3)
陷落地震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而引起的局部地震。

㈡ 有关地震的优秀文章

灾难可以湮没我们的家园,但是我们紧挽的手,一定可以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题记

(1)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

裸露的钢筋,遍地的废墟旁散落着残缺的瓦砾,这就是从苍白的屏幕上反映出来的情景。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使时间永恒的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让一个那么和谐纯朴的家园,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伦为废墟。同时,我们的家人,却被掩埋在这些废墟下。

无论是白昼或者黑夜,我唯有祈祷,为以熄灭生命烛光的,为瓦砾中躺着的尚未安息的灵魂,我祈祷能有奇迹,我们在数着一分一秒等着你的消息——我的同胞。

坚持再坚持!不抛弃,不放弃。

(2)

灾难当前,总有英雄挺身而出,为我们撑起一片坚立的天。

一位名叫蒲斌的老师最后的拥抱,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在被埋28小时后,这位老师出现在人们面前,整个人呈拥抱姿态,双臂无法再合拢,而他身下护着5个孩子。

你说你不想你的小孩生下来就没有父亲。

你说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你说你不想放弃家里的任何一个人所以要坚强。

你说你……

陈坚,这个用爱温暖自己,鼓励他人的男人太累了,在坚持了80多个小时你已经出来了,但你却在担架上永远离开了人世。但是你坚毅的眼神和有利的话语却仍激励着我们,我们以你为傲。

(3)

因为有爱,可以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灾难对我们是一次挑战,一次考验。血脉相连的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在这次灾难中深深体现出来了。我们在一起,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汶川人!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爱的奉献》筹到15亿左右的善款。正在流的是汗水,正在温暖的是爱心啊!许多人奔向献血采集点,雪片般的慰问信寄往震中地区,无数官兵和志愿者奔赴险区。面对洪水疾病雪灾,我们一起战胜了无数灾难,这次,我们仍要坚强承受。让我们携手并肩,共渡难关。

(4)

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生活总是充满阳光,用希望来扶平心灵的创伤。

当灾难发生时,我们也在摇晃中奔向操场。尽管那天的阳光很和煦,但我也是一身的鸡皮疙瘩,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而我,想到的第一个人,不是自己,却在担心着父母的安危。那时多想有一个电话问问父母,多想倾听他们的声音啊!

这次的地震,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自己要学会感恩,感恩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如郑小琼说到的: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要对世界满怀。感恩与热爱,人生本有无法解脱的苦难。

我还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宽恕别人偶然的错误,避免每一次争吵。

只要我们坚信爱心之火不熄,精神不灭。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就一定能重建家园,明天更美好!

㈢ 有关地震的文章

动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对眼下抗震救灾这个“事例”,“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的是联想、想象、推理、论证,它需要的是“驾驭语言”把你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面对这场既揪人又感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的“灾难”,我们不能仅是感人情节的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的再现;不能似新闻报道,也不能像通讯叙述。

如果我们写这样带有议论的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抗灾”中的那些情节、故事,甚至感人的语言,作为我们有力、有利的论据。但是,一切为的只是“说明”你的道理,“论证”你的观点,也就是说“可以用”,但不是“必须用”或“一定用”。阅卷者绝不会是因为你“使用”了抗震救灾的内容而提高你的作文分数,他们评价的主要标准还是你的“道理”是否说清楚了,你的“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你说明“道理”、论证“观点”的语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的是,只有动之以真情,才能打动阅卷者。

四川汶川地震感人故事感想随笔:

重读孩子遗言:“我饿得想吃泥土”

泪水流得够多,要用笑容继续生活。全民哀悼日后,我告诉自己,不能再让悲情成为生活的主角。沉静的时候,理性的时候,要温习久违的笑,要慢慢找回欢乐,要用希望覆盖过去的一切。

但是今天,我再一次泪雨滂沱!那是一篇博客,作者“痕羽扬菲”在其QQ博客上辑录了地震灾区“最感人的十句遗言”。句句飞泪,字字泣血,那些话可是罹难者弥留之际的最后心声啊。

感谢作者细心收集了这些遗言,它让我们能够想像逝者最后的心境和状态。其实,更多的罹难者在咽气之前,都有话要说,他们说了什么,那些曾经为他们遮风挡雨、最后成为凶器的墙壁听到了吗?那块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听到了吗?那片曾经非常秀美、今后更加悲壮的山川听到了吗?

我听到了,我不是墙壁,我不是土地,我不是山川,我听到了。我是他们的同类,物伤其类,感同身受,我听到了。

1、“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陷的民宅上,女子死亡姿势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她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死者的手机屏幕上是这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我想说:伟大的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惮用血汗培养孩子、用生命保护孩子。这孩子不单是自己的,他是社会的,是国家的,是所有人的,你是用生命为社会、为国家、为所有人保护一个孩子。生命庇护了生命,一个生命延续了另一个生命,一个生命替换了另一个生命。你离去了吗,没有,不会的,永远不会,你的生命已经深深进入这个崭新的小生命。你说“如果你能活着”,他真的活着,因为你,他活着。你说“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是为了“记住”!是的,孩子他一定会记住,我们也会记住,所有的人都会记住。因为这是你并不贪婪却是最终的嘱托!

2、“坚强点。我们还有一个娃,你要把娃看严一些。要娃走上道,一足不慎,就全毁了。”

――5月12日,家住农行北川支行宿舍楼内46岁的妇女龚天秀和丈夫一同被压,丈夫叮嘱她。丈夫半小时后死去,龚天秀三天后自己锯断小腿后获救。

我想说:“坚强点!”你用尽最后的坚强鼓励亲人。最后的话语或许并不新鲜,此生已重复千万遍,“把娃看严”。这是亿万中国爹娘的共同心愿啊,这是守法百姓的默认“圣经”啊。一个本分父亲的最后念想,不是其他任何什么,而是叮嘱妻子继续教育好娃。“要娃走上道”,走上什么道,正道,大道,光明大道,平安大道。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啊,你就是这片土地的良心,就是中国的良心。

3、“苟科,你活着出去以后,转告我的爸妈,我这辈子做不成他们的儿子了,只好下辈子再做。” ――绵竹市汉旺镇一所中学高二学生张明建,在地震废墟下向最要好的同班同学苟科说。

我想说:孩子,你这辈子做了父母的儿子,做得很好,很好。你长大了,能够感受人生之艰,体谅父母之难,能够担当一个儿子的责任。这样懂事的孩子,和父母相守一天,都充实而圆满。“下辈子再做”,啊可爱的孩子,多少辈子父母都会疼爱你、珍惜你、器重你,多少辈子你都是父母的欣慰、骄傲和希望!

4、“我这把老骨头都还行,你要挺住。” ――5月12日,什邡红白镇,废墟中与儿子汤明一墙之隔的老父不停地鼓励儿子,40小时后汤明获救,父亲去世。

我想说:父母给予孩子,物质是重要的,而最珍贵的乃是无穷的力量和明亮的希望。生命的最后时段,鼓励孩子“挺住”,成了父亲最大的议程。一墙之隔,生死两路,父亲把生的希望毫无保留地传递给隔壁的儿子,自己放心走开。放心吧,伟大的父亲,你的儿子此时挺住了,今后,他也会挺住,因为他继承了你的力量!

5、“爸,我先走一步,我不行了。”

――5月12日,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简志勤被废墟埋住,当时已经快不行了,说了最后一句话。55岁的父亲简国云一直给他打气,但是砖块太重,搬不动。下午3点半左右,简志勤没了反应。

我想说:“先走一步”,是一个儿子对父亲最为遗憾的交待吧!他的心中一定非常矛盾,非常痛苦,因为儿子的天职要为父母养老送终,结果,自己却没有完成这一人生任务。那是多么无奈的事情啊!说出这一句话,因为“我不行了”,不能服侍您,不能赡养您了,原谅儿子吧,这不是我愿意的。

6、“我饿得想吃泥土。”

――5月12日下午,北川县曲山小学四(3)班10岁女生范泉滟在废墟中坚持了近60个小时,但救援人员把她从废墟中救出来仅仅10分钟后,她的生命之火却骤然熄灭,留下最后一句话。

我想说:孩子,你那么顽强,都坚持了60个小时!“饿”,这样的感觉比死神还要可怕,在死神还没有到来之前,它一直在折磨着可怜的小姑娘。一顿不吃都饿得慌,10岁的孩子却是饿了八九顿饭。我们没有保护好你,让你挨饿了,你得不到哪怕是一点点最最普通的食物。你最后的想像力,竟然越过食物、越过粮食,到达了泥土。泥土,它生出了庄稼,产出了粮食,也养活了我们,却不能抛开中间若干环节,直接驱逐你的饥饿!孩子啊,你魂归泥土前释放的幽默感,让我柔肠寸断!

7、“大家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门口去!”

――5月12日,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二老师方杰组织学生撤离,被埋在塌陷的教学楼深处,当晚去世。

我想说:尊敬的老师,你和从前任何时候一样,灾难来临仍传授给学生方法和原则:“不要慌”,“保持秩序”。“到门口去!”门口是逃生的出口,是生命的活口,你把门口留给同学们,而把自己留在了瓦砾的深处,留在了灾难的深处。老师啊,那也是同学们的内心深处,是国家记忆的深处。你用生命换来百花烂漫,换来生还孩子及其全家的幸福,那便是百花深处,那便是幸福深处。

8、“我坚持不住了。小雪,答应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聚源镇聚源中学初一学生小亚对同学小雪说。小雪和小亚被从废墟中刨出时,小亚已经去世多时。

我想说:“我坚持不住了”,可是孩子你已经坚持了很久。这样的磨难加于这样幼小的身躯之上,坚持一分一秒,都是不敢想像的奇迹。我理解你,孩子,那种放弃迫不得已。此刻,你却瞬间抛下遗憾和绝望,把全部的信念和力量递送给伙伴,“答应我,你一定要活下去”!孩子啊,你生命里从来充满阳光,最后时刻也不愿让忧伤和恐惧侵袭同伴,把自己的最后坚强点燃,照亮伙伴的生路!

9、“爸爸,我在这儿,快来救我!”

——北川中学学生李王自国在水泥预制板缝隙处对爸爸说。救援人员救出了30多个鲜活的生命后,李王自国已停止呼吸。

我想说:我已经欲说无语。。。。。。

10、“我坚持不住了。小雪,答应我,你一定要活下去……”

——聚源镇聚源中学初一学生小亚对同学小雪说。小雪和小亚被从废墟中刨出时,小亚已经去世多时。

我想说:我已经哭无泪。。。。。。。

读同胞遗言,感生命之坚。念逝者之好,思生者之过。倾儿女之情,尽匹夫之责。不时流泪,是为了自我激励,偶尔脆弱,是为了更加坚强,回味嘱托,是为了高举承诺。当重建家园正在进行时,我们多一分感念、多一分理性、多一分责任,把防疫做好,把心理修复好,把新家园建设好,把逝者的心愿完成好。待到来年清明日,待到此灾周年时,待到此山又青、此水又秀时,我们要告慰逝者和他们植入大地深处的嘱托

特别推荐:

大地震后,让我们用热点词解读“汶川”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产生了一批被媒体和民间广泛流行的词汇,如汶川、坚强、坚持、感动、感恩、全国哀悼日、余震、堰塞湖、安置和重建等,这些词以成为人们议论大地震的热点。通过这些词汇,我们可以深刻的解读汶川的地震救灾,解读今天的中国。在这其中“汶川”当然的成为第一热点词,它是出现频率最高,也是点击率最多的一个词!

汶川,这个不知名的小县由于发生大地震,一夜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焦点。同时四川、北川、青川等带“川”字的地名也都成为热点。随着抗震救灾的不断深入,今天的“汶川”已不再单单是一个地名,而是具有丰富含意的特殊词。今天,“汶川”是中国和世界的关注点,“汶川”也是中华民族力量的凝聚地,一切中国的传统美德和精神都在这里集中体现!

在地震灾难面前汶川人选择了“坚强”。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汶川”人民在废墟里站立起来,掩埋了亲人的尸体后加入搜救大军之中。痛失亲人的干部、民警、工人、农民擦干了眼泪,又站在救灾最前沿,他们与前来救援的子弟兵并肩战斗。灾难吞食了他们亲人的生命,震塌了他们温馨的见,但震不垮的是汶川人坚不可摧的钢铁脊梁。

在“坚持”中,汶川人创造了许多的生命奇迹。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4天,无论是废墟中走出的幸存者、还是刚被抢救出来的重伤员;无论是前去救援的子弟兵,还是天真烂漫的儿童;他们几乎都经受过生命或体力的极限的考验,但是他们都以极大的毅力坚持下来。此时,“坚持”是一条通往希望的绿色通道,带来的是更多的生命奇迹。

“感动”,在灾难面汶川送给我们的是许多的感动。无论是留下短信的母亲,还是用身体保护学生的教师;无论是前来救援的子弟兵,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同学的学生;无论是积极投入救助的干部,还是坚持在废墟下等待获救的人;无论是灾难的幸存者,还是遇难的同胞!他们的事迹里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是催人泪下、令人感动!

汶川人是最懂得“感恩”的人。充满爱心的中国人,是一个最知道“感恩”的民族。地震发生以来,发自灾区民众内心深处的“感谢”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们感谢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感谢人民子弟兵救助,感谢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亲情和牵挂,感谢海外华人万里之外的关爱,感谢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援助!因为他们懂得“感恩”,所以他们也是充满爱心的人!

我国第一个“全国哀悼日”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而设立,五星红旗第一次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普通百姓而降半!实践将证明“全国哀悼日”会与汶川一起载入中国的历史。灾难面前,中国政府用这样的方式诠释了“ 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5月19日14点31分,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之后“中国,加油!”的呼声响彻了天安门广场,响遍了中国大地!这是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崩发出的最强音!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是空前的团结和坚强!“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已经传到每一个有华人的地方。这个曾经广泛用于赛场的词汇,已变成“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信念和支柱。

现在的汶川仍在与地震灾害做斗争之中,“余震”、“堰塞湖”等困难还在威胁着汶川人民,“安置”、“重建”是摆在汶川人面前艰巨的任务。但是汶川人知道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和他们在一起,人民子弟兵和他们在一起,全国人民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一定会取得抗震救灾斗争的最后胜利!

我们坚信:地震前的汶川已经成为历史,地震后的新汶川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巴蜀的大地上!

㈣ 求一篇有关地震的文章

面对天灾肩并肩的我们就不是弱者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这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已经造成了巨大损失。尽管人员伤亡数字还没有准确统计,但它可能是近三十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自然灾害。我们期望这个数字能够小些、再小些。
我们为逝者默哀,为伤者祈祷,为平安者祝福。
从xxx总书记“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的指示,xxx总理当即赶赴灾区指挥,到国家有关部委、解放军,以及四川当地的紧急行动,汶川地震,正在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救灾动员。
自然灾害的力量巨大,但它从来无法动摇人类在这块大地上的生存意志。面对天灾,我们从来都不是弱者。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一是要集体式的自觉拯救,二是要基于个人的自发拯救。前者,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制度。在新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自然灾害中,我们通过制度的方式,实现了团结互助,也学会了在灾难过去之后,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在30多年前的河北唐山、四川松潘大地震中,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强决心,各非灾区民众无私支援灾区的团结协作,难关勇渡,家园重建。
那么,今天,当灾区人民不屈不挠、奋起自救之时,我们依然要发扬这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全社会紧急动员起来,与灾区人民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有了这样的同胞之情,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灾难便也能在分担中减小。
在任何灾难面前,挽救生命都是第一步的。当然,除了挽救生命,灾难更迫切要求我们建立一种良性的社会关系,用个人的爱心、集体的力量,去挽救更多处在灾区的同胞。因为每一次自然的危机,实际上都是一次社会关系的考验,也是一次民族意志的勘验。我们不愿意面对这样的考验,但是一旦考验来临,只有团结和爱,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加顽强。
与此同时,也要迅速普及抗震救灾知识,将他救与自救结合起来。而要想成功自救,必备的常识不可少。比如,发生地震后不要慌乱,应在短时间内根据所处环境选择避险场所。无法脱险时应尽量保存体力,耐心等待救援。许多人平时对防御震灾的知识了解很少,公共媒体应在这方面提供一个“公共课堂”,民众也要把这样的知识作为“生活必需品”。
面对天灾,我们从来都不是弱者。面对天灾,我们更该是有智之人。只有手手相牵,心心相连,悲痛才能化为无敌的力量。现在,就让我们携起手来,让灾区人民感受到,在家园重建、心灵疗伤的过程中,他们并不孤单。

㈤ 有关于地震的参考文献

国际地震动态

1986年12期
目 录

1986年5—7月上海地震谣言事件概况及对策
A GENERAL ACCOUNT OF THE RUMOUR OCCURRING IN SHANGHAI DURING MAY-JULY OF 1986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IT 苏公望 张君仪 李锦芳 王祖康
我国地震区划工作回顾与展望
REVIEW AND PROSPECT OF SEISMIC ZONING WORK IN CHINA 鄢家全
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研究工作展望
PROSPECT OF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UNDERGROUND WATER AND ITS RELATION WITH EARTHQUAKES IN CHINA 王铁成
1986年4—6月的全球地震动态
DEVELOPMENTS IN GLOBAL SEISMICITY FOR APRIL—JUNE OF 1986 吴佳翼
一幢装有滑动带的住宅 靳君达
1626年北京地区特大灾异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概况
A BRIEF ACCOUNT OF THE SYMPOSIUM ON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CATASTROPHE IN BEIJING AREA IN 1626 徐好民
1985年度上半年全世界破坏性地震灾害情况综合汇编
A COMPREHENSIVE COMPILLATION OF DESTRUCTIVE EARTHQUAKE DISASTERS ALL OVER THE WORLD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1985 李怀英 宋守全
《地震对策》专著已正式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THE MONOGRAPH“EARTHQUAKE COUNTERMEASURES”FORMALLY PUBLISHED AND OPENLY DISTRIBUTED AT HOME AND ABROAD 商宏宽
《国外地震科技情报》1987年度继续出版征订 董泰
希腊大地震临震前地电场的周期变化 迈耶 赵玉林
墨西哥地震的长周期波 竹内敬二 赵仕万
高加索的地震活动性特征与其地质构造的对比 雷姚镇 孔多尔斯卡娅
预测地下风暴 靳君达 马尔金
用空气代替混凝土作为水坝抗震防护层 科雷洛夫 靳君达
测试核反应堆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索洛 卓秀榕 许万通
“《国际地震动态》文集之三、之四、之五:国际震磁研究、国际地震学实验研究、国际地震预报警报和地震对策研究”将分别出版并征订发行 董泰
《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一书即将出版 姚家榴
《灾害学》杂志创刊 董泰
《自然灾害及其对策研究》文集出版并征订发行 董泰
零讯
《国际地震动态》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全国科技情报系统科技情报成果奖

往期检索

http://www.cnki.com.cn/Journal/A-A5-GJZT-1986.htm

㈥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论文

四川地震 作文 感想 2008年05月14日 星期三
19:5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大地震。据四川省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最新进展情况通报,截止5月13日下午16点,四川省内灾情为:死亡已超过12000人,受伤26206人,被埋9404人,损害房屋346万间。

从昨日到今日,时间一点一点的消逝,每一分钟,都有着不少灾区人民因抢救官兵与医生的资源不够,而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在网上,最新的消息和图片以及视频不断传来,而其中一则视频,更让我难以忘怀:视频的第一画面,是一座已经坍塌的楼房,这个地方曾经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坍塌的瓦砾堆中,一张稚嫩的小脸出现在眼前。那是一个一二年级左右的小女孩。经过了一天的掩埋,小女孩的脸由于过度饥饿和缺氧,原本红润的小脸已经变成了黑黄黑黄了。在她的脸上,依稀可以看见哭过的泪痕,还有那淡淡的绝望。小女孩的嘴巴还在一张一合,可是在视频中却听不到她的声音,想来小女孩在被废墟掩埋时曾经哭喊、求救,嗓子已经变哑了。看到这个小女孩,我心中很是感慨。四川的大地震,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民围困在废墟中。他们和这位小女孩一样,在瓦砾堆之中无法自救,如果官兵不及时抢救他们,这些人民的生命将岌岌可危,受到死神的压迫。这时,只听一阵大喊:“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来,激动地实施抢救工作。小女孩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大声叫着:“快来救我!”一位官兵低下头,对小女孩说道:“小妹妹,我们正在救你。你不要讲话,好好待着,耐心等我们!”小女孩听话地不讲话了,眼巴巴地看着官兵们。由于小女孩在废墟的里层,如果动用一些抢救的机器,可能会使废墟再度坍塌,危机小女孩的生命。不能动用机器,官兵们就围成一个圈,趴下来用手来刨着瓦砾。此时已是凌晨一点,这些官兵们已抢救了多个坍塌地点,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松懈一秒,那么困在废墟下的人民就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为了受灾人民,自己苦点、累点,根本不算什么。官兵们就是秉着“早进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间断地抢救着受灾人民。这时,小女孩周围的瓦砾终于被官兵们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来。

四川7.8级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由中国地震局12人、北京军区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中国空军今天派出二十二架军用运输机,向四川地震灾区空运六千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挥车,执行绵竹、安县、北川地区的抗震救灾任务。民政部也紧急调拨2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其他救灾物资正在调集运输中。而社会各界人士、中国多家企业公司、中国红十字会,也在援助四川。

面对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任何灾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2.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的作文:让我们为所有死难者默哀

5月13日上午,笔者在课堂上提议同学们全体起立为四川地震中的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并祈愿天佑我中华。下课后,有名同学告诉笔者说:他开始听到地震的消息时,只是感到震惊,而这次起立默哀,则使他感到了悲痛,甚至都要流泪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起立默哀。

《礼记》说:“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面对死难者,内心的同情和哀悼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通过一些礼仪形式表达出来,以便给那些灾难中的人们以精神的慰藉和鼓励。此外,哀悼礼仪不仅可以提升悲伤的氛围,而且还可以感染民众,并净化自己的心灵。此外,它还告诉活着的人们:我们仅仅是灾难的幸存者,而在此后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中,我们也有可能无法幸免于难!

毫无疑问,灾难发生后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抢险救灾。但直接参与抢险救灾的人毕竟是少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默哀和纪念以及捐助活动可能是最好的参与方式。面对四川地震灾难,到目前为止,与网络上轰轰烈烈的纪念活动和社会上如火如荼的捐助活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似乎还没有看到或听说什么像样的哀悼活动和纪念仪式。这与中国素有的文明大国和礼仪之邦的美誉有些不符。在这里,其他一些国家面对灾难时的做法,或许对我们会有些启迪。

重大灾难远远超出地区政府及其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灾害救助能力,所以国家必然成为人们的主心骨和救护神。此时,国旗往往成为联系民众和国家的情感纽带。“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几乎家家挂起国旗、人人紧握国旗。与此同时,全美不但接连几天降半旗为死难者致哀,而且此后每年的9月11日,也会降半旗以示纪念。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全美同样是降半旗哀悼。形式虽然简单,但“我与美国同在,美国与我同在”的精神蕴含却不容小觑。

事实上,举国降半旗哀悼重大灾难中的死难者已经成为国际惯例。比如,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下令全俄,为别斯兰市劫持人质事件和车臣飞机失事中的遇难者降半旗致哀;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中,东南亚各国几乎无不为死难者降半旗。值得注意的是,为其他国家重大灾难中的死难者降半旗,还有可能演化为一种国际交往礼仪。比如,在东南亚海啸灾难时,美国以及不少欧洲国家,就曾为死难者降半旗。

当然,更多的哀悼仪式和纪念活动是由民众自发组织的。2002年9月11日,宾夕法尼亚州的数千名民众自发聚集在尚克斯维尔的一片野地上,纪念“9·11”事件一周年。年仅11岁的穆利亚尔波尔扎主持了纪念仪式,她说:“人们可以通过小的方式来行帮助人类的善举。即使是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微笑或一次挥手,祈祷或者为我们所爱的人默哀,这都会让人们感到欣慰,纪念我们永难忘怀的爱人。”

是的,小小的哀悼活动或纪念仪式,不仅是普通民众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最能表达同胞之情和哀悼之意的好方式。希望汶川情况查实之后,政府能通令全国降半旗为死难者致哀。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为死难者默哀,并告诉仍在灾难中煎熬的人们:无论有多么大的苦难和艰险,我们都会与你在一起!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在5月12日中午,一个大地快被太阳烧焦的时间,大家都快乐的生活着。可是,一种突入其来的感觉打乱了这安祥的生活。让人民子弟兵投入了抗震救灾的新战役。
那时,我们正上体育课。一下子,操场上聚集了很多老师和同学,他们都说感觉教学楼有摇晃。老师们纷纷打电话通知自己的家人,我们问老师怎么样了,老师还不慌不忙的告诉我们:“演习,别怕。”
可,我们怎么相信呢?电话打不通,我们真想家啊,到灾难即将降临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亲情的宝贵。女生们都哭呢,生怕自己的家人出什么危险,想想看,平时在家里当“小皇帝”,不停的使唤家人,现在,恨不得和家人永远在一起。
这,也许是大地给我们的考验,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坚强的中国人民。你们离开呢我们,到了一可没有灾难,没有泪水的地方。幸存的同胞们,不要放弃,不要哭泣,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会帮助你们走出灾难,重建家园。
正如5.12那样说,我有爱,这是大地给我们的震撼,是大地给我们的考验。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灾难,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走出这漫长的黑夜,迎来新一天黎明的曙光。
四川,一个美丽而神圣的地方,在一瞬间毁于一旦,再小的爱乘于13亿会变成海洋,再大的苦难除于13亿也微不足道。每人一颗爱心拼成了一个中国地图,这些爱心,将奉献给社会,永远永远为国家效力。
天灾无情人有情,战胜灾难。汶川,挺住,我们相信这可爱的地方能恢复成原来美丽繁荣的景象。

我这篇是我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一定要给我分啊!

春暖花自开: 春暖花自开,是啊!只要风雪过后,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花儿自然竞相开放。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努力了,自然就会成功。

2008年5月12日,全中国的人民都无法忘记的一天。这一天,汶川大地震发生了,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带走无数的生命,更留下深深的伤痛。

血红的夕阳落下了,又过去了一日。时间飞快地逝去,时间的推移意味着生命的逝去。武警官兵已经坚持奋战了3天,救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可是还有更多人在地下苦苦挣扎。坍塌的是一栋栋教学楼,地震发生时,孩子们都正在上课。只有少数几个逃了出来,其他的,都掩埋在废墟下呀!地底下,有多少双忧伤的小小的眼睛,努力撑着,不要睡去。他们都在祈祷:“叔叔阿姨,来救救我吧,我还要上学,还要与家人团聚呀!”可惜救援人员无法听见,他们只好寂寞地等待,等待。

操场上,一具具小小的尸体静静地躺着,等待家人最后再来见他们一眼。“孩子,我的孩子,你还这样小,怎么就走了呢?”一位母亲抱着上幼儿园的孩子的遗体,仰头大哭。悲切的哭声让人为之动容。更多的家长,来不及哭泣,他们拼命挖着,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儿女。全然不顾眼中的血丝和手上源源不断涌出的血珠。

孤儿院,大家不叫不闹,坐着,他们想哭,但发红的双眼已挤不出一滴眼泪。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怀里,她们却与亲人永远地生死离别。一个小姑娘呆呆地坐着,痴痴地望着大山:“爸爸妈妈,你们这怎么还不来接我呀?我好想你们呀!姐姐说了,你们正在翻过大山来找我,你们快来呀!”

地震的噩耗传遍祖国大地,除了伤痛,大家更关心着灾区的人民。大家尽自己的力,有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献血的献血。国家也采取了措施,领导人查访,武警官兵搜救。交通堵塞自己挖路,实在进不去,空投伞兵。各处子弟兵乘船,搭车,坐飞机,赶往灾区。各大企业听说学校没了,也纷纷慷慨解囊,资助建校。1元10元,1万元,1亿元。不论多少,它们都是一颗颗爱心,在灾区据困难的时候,向他们飞去......

春暖花自开。在人们的爱心帮助下,灾区人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重建美好家园!让我们再次唱起那熟悉的歌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祝福灾区!

英文
]为四川汶川哀悼作文
In the sound of the whistle, the May meeting of rain and tears. This is a sad moment: the mothers, fathers, sons, daughters, wives, husbands, lovers, teachers, students, friends, colleagues, neighbours… ... to at 14:28 on May 12 before the ll, busy, hope , Disappointed, sad, happy…… those beutiful days.
Today's Wenchuan Festivals, it is only a short farewell. Life, not just breathing and heartbeat. Man's bitterest sorrows are separation and death not the lives of the border. Pro-people did not leave, everything will continue. In the ruins of the baby crying sound, called a "Wenchuan" new life, born today.
在悠远的汽笛声中垂首默立,任5月的雨水和泪水交汇。这是挥别的一刻:向母亲、父亲、儿子、女儿、妻子、丈夫、恋人、老师、学生、朋友、同事、邻居……;向5月12日14时28分前的平淡、忙碌、盼望、失望、忧愁、欢喜……那些美丽的温馨日子。
今天的汶川祭奠,一定也只是短暂的告别。生命,并非仅仅是呼吸和心跳。生离死别,不是生命的边界。亲人们没有离去,一切都将延续。在废墟上嘹亮的婴儿啼哭声里,一个叫做“汶川”的新生命,今天降生。
汶川地震感想作文 6
May 12, 2008, let us all Chinese people always remember this day for it, our "national calamity,"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engraved too many disasters, but never the candidate of our national glories , One of the disaster, and again before loading the line, then let us bury the grief of all good, clean up all the ruins, was once their homes on the land, rebuild our homes, to live boldly, to live On a good living.
2008年5月12日,让我们所有中华儿女永远记住这一天吧,我们的“国难日”,中华民族的历史本上,铭刻了太多的灾难,但这永远也难掩我们民族的辉煌,一次次的灾难,一次次的负重前行,那么就让我们掩埋好所有的悲痛,清理干净所有的废墟,在曾经是家园的土地上,重建我们的家园,勇敢地活下去,能活,就好好活。
汶川地震感想作文 5
Broken heart, tend to become very fragil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he firm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ree minutes after we wiped away tears, we can not Zaiku, to bravely live, because their relatives in heaven We watched, Tongbuyusheng, sad to tactic is not their wish to see, good to live in, they are to our expectations, think about this, it has the ruins to life for the life of the mother, "Dear Baby, if Can you live, to keep in mind that mother love you "; think that in order to save the expense of four children and teachers, we go to these family members, in their own lives to give us an opportunity to a live, To them, we have to live better.
破碎的心,往往会变得相当脆弱,灾后重建,坚强就变得尤其重要,三分钟过后,我们要擦干眼泪,我们不能再哭,要勇敢地活下去,因为亲人会在天堂看着我们,痛不欲生、伤心欲诀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好地地活下去,是他们对我们的期望,想一想,那废墟中以已命换子命的母亲,“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要记住,妈妈爱你”;想一想那为了救四个孩子而牺牲了的老师,我们的走了的这些亲人,用自己的生命给我们争来了活的机会,为了他们,我们也要活的更好。
汶川地震感想作文 4
The deceased have to, toward the heaven, where there will be no more disasters, there will be no more tears, but for those who survived the disaster in the compatriots, alive to become a challenge, let them in an instant disaster Separated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death, the mother and son have deep moods, once the husband and wife loved each other, but now they had to be parting, the two separated, disaster, not only their physical destruction, destruction of their soul, flesh wounds over time slowly healing, can be the soul of grief, but not so far recovered pieces, post-quake reconstruction of their homes can, we can even build their homes more beautiful, but for us, more important is how to build their own spiritual home, how to ask The soul-deep scars.
逝者已去,奔向了天堂,那里不会再有灾难,不会再有泪水,但对于那些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同胞来说,活着就变成了一种挑战,灾难让他们在瞬间体验了生死离别,曾经的母子情深,曾经的夫妻恩爱,转眼却已阴阳两隔,灾难,不仅摧残了他们的肉体,更摧残了他们的灵魂,肉体的伤口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地愈合,可心灵的伤痛,却远没有那么块痊愈,地震后的家园可以重建,我们甚至可以把家园建设的更加漂亮,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如何抚平那心灵深处的创伤。
汶川地震感想作文 3
We all Chinese people, is a lifelong hard to forget the day, because today is the "national crisis," Sadness Wenchuan, the country was sad, we use such a way, to commemorate those in earthquake In the passing away of relatives, we used this as a way for them came in on the road toward heaven, I hope they will be well all the way, when they look back at the earth, will see tens of thousands of their compatriots hand-foot - , Look up to the sky pray for them, so they will not be alone, not lonely。
对于我们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终生难忘记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我们的“国难日”,悲情汶川,举国志哀,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纪念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亲人,我们用这样的一种方式,为他们招魂,在奔向天国的路上,希望他们能够一路走好,当他们回头遥望故土大地时,会看见成千上万的他们的同胞手足,在仰望苍穹为他们祈祷,所以他们不会孤独、不会寂寞。

㈦ 有关地震的文章~!

在弘扬民族精神中解放思想,推进工作

5月的四川,山河呜咽,草木含悲,万民哭泣,为我们在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为深受地震摧残的手足兄弟!灾情发生后,我们的总书记来了,我们的温总理来了,我们永远最可爱的子弟兵来了!废墟中,一个又一个频临死亡的生命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干部、各种部队官兵的大爱感召下奇迹生还,令国人感动,令世界感动。5月的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环境、不同收入的民众,在强大的地震灾害目前,伸出一双双十指紧相连的手,捧出一颗颗滚烫的心,捐出一分分带着体温的钱,汇聚灾区,汇成大爱,汇成海洋,汇成团结友爱,坚不可摧的民族灵魂,民族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弘扬和升华,中华儿女感受到了久违的力量和信心。
当前各级各部门自上而下正在广泛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社教”、“三讲”教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作风建设年、责任与创新等等活动,这些都是从上而下压下来的政治任务,下面被动接受,搞形式,走过场,而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层干部深恶痛绝。而这次的地震灾害,起初并没有多大号召,没有太多说教,人们自觉地、自发地踊跃积极捐款,真正献出的是一份份爱心,彰显的是团结友爱、自强不息、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发挥了全民族抗击自然灾害的强大力量。当前解放思想也好,责任与创新也好,大讨论大调研也好,目的都是为了凝聚力量,发挥合力,促进创新,推进工作。各种活动的开展固然必要,关键是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认为当前“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就应该从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抓起,从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抓起,从娃娃抓起,把个人灵魂凝聚成民族灵魂,把个人精神汇聚成民族精神。
通过这次汶川大地震,国人应该总结很多,思考很多,感叹很多! 多少年了, 这种民族精神曾经被金钱和势利所玷污,民族意志消失,民族信任危机,民族自豪感削弱。而今天,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手牵手,心连心,点点滴滴爱心汇成民族大爱的海洋,温暖着灾区,温暖着民众,温暖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国难当头,奥运盛会开幕在即,中国统一大业未尽。当务之急,我认为宣传思想工作应把弘扬民族精神与“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乘势而上,加大民族精神宣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民族互助、民族团结、民族友爱、民族自强精神永远传承,让中华震不垮,压不倒,不屈服,不退让,不低头的民族脊梁永远挺立于世界东方!让13亿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中形成起来的民族合力更加凝聚,倾其释放于现代化建设和强国富民的历史洪流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㈧ 有关地震的论文

1篇。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 应急要点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4.地震时切忌惊慌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人员密集场所,就地躲避最现实。我国有过地震并没造成任何破坏,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教训。 ○不要跳楼 ○要相互关爱 ○人员密集场所不要拥挤 ○学生要听从指挥 2篇一、做好地震预报。 地震之前是有预兆的。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这种预兆是:地下水变浑、翻花、冒泡、变味;鸡鸭猪羊乱跑乱叫;老鼠外逃,鱼儿在水面乱跳。这种情况预示着地壳将弯曲、摺皱断裂,就要发生地震了。目前全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准确预报地震,我国的地震预报可以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大多数地震预报能够指出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地震。1976年,在唐山地震前,辽宁省海城地区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临震前,政府多次催促把室内的人全部安置在地震棚里,并反复宣讲地震知只,结果伤亡人数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所以,预防地震的关键在于预报及时、准备充分、掌握地震时的救护知识。 二、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一旦发生地震,就可能使我们的供电、供水、供热系统,交通系统,生活必需品供应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医疗卫生系统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 首先要排除室内高处的悬吊物,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改变其摆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伤人。同时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窗上贴上防碎胶条。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为脱离危险,你也许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时间,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会帮你度过难关。这些物品中包括现金、饮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药品。 三、学校应做好地震前的准备。 在中、小学应该普及防震知识,震区学校应有防震训练的方案,若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老师应马上给学生一个简单明确的指令,让学生就地闭眼伏在课桌下。一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时。家庭和学校要经常沟通。震区有条件的学校应备救灾物品,如:急救医药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并按班级或教室分配,直到个人手中。 如果发生了地震怎样保护自己呢?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可见,学习地震知识非常重要。

㈨ 有关地震的地理论文如何写

1、写论文最忌讳开篇很大范围去写,应该“以小见大”去写。所以你可以从最近几版年发生的几次影权响巨大的地震去写,关于中国的地震灾害,影响严重的当属“汶川大地震”。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写“唐山大地震”。
2、以此为切入口,切入到中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就不难写到“地质(灾害)”这一块。地震只是属于地质灾害的一个方面。地震形成的原因很多:(1)大的来说就是板块的运动,汶川大地震属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唐山大地震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二者属于不同的地震带(位于板块交界的地方多发地震)。(2)小的来说,我国属于山地面积广泛的国家,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发生的灾害比较严重。并且会伴随其他的地质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等。
3、你可以去查“中国地质”、“国家地理”、“地震(成因)”等资料书。可以上CNKI等网站搜集论文。
4、数据、图片方面,你可以收集近百年来,我国地震频繁的地区的数据(图片)、地质构造或者板块交界地带的分布(数据)图,最好能找到合二为一的数据,这样更有说服力。

㈩ 关于地震800字论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截至5月16日14时40分,四川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2.2万人,受伤近17万人,同时仍有若干人失踪或被埋。血泪之地,生民之哀,家国之痛。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
“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如果说灾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们以“第一时间”的反应表达政治的良知。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和中央多个部委第一时间发起响应与联动,国外政要第一时间表示慰问与哀悼。
与此同时,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穿透灾难的屏障,以跑在谣言前面的方式抵达公众。而且就在灾难发生的次日,北京奥组委负责人表示,要把奥运火炬传递和抗震救灾结合起来。奥运火炬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缩减规模,简化程序,注重简朴,讲求实效。在火炬传递开始前,全体参与者将默哀一分钟,向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传递的起点、终点和沿途设立募捐箱,悬挂抗震救灾标语,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热情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摒弃那些政绩、形象与名声的负累之虑,为所有亡灵腾出一方静穆的祭堂,为现实的苦难留出一方净地,更为一切公共与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与最本质的立场。悠悠万事,惟“灾”为大。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让我们此心如焚。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断,灾难面前传递坚定,始能焕发举国同心的能力与勇气。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在那些被掩埋与被隔绝之地,依然隐藏着我们所有人的祈求与祝福。我们哀悼死者,更祈望生还者的名录上能够尽量多地增加一些鲜活的姓名。各级政府与部队在紧急行动,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迅速响应。“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总理所言即为灾难之下的国家表达,国民诉求,更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奥运之年,圣火经行之处点燃蓬勃爱国热情。然而灾难来了,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那些排队捐赠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的大学生,那些赶赴灾区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时刻关注灾情、为灾区祈福的人们,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书写最有力的爱国大字。这是大灾难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将是大悲痛后的大团结。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条迎风飘扬的黄丝带,高悬中国。这条上书SOS的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那些身在震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所要竭力寻找的离散于灾难、血浓于水的亲人。
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