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文化论文
『壹』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你想在网上找现成的么,哈哈,这样可解决不了问题的哦,学校有检测系统的,是过不了,还是整原创的。不会写可以找人代写的,花点钱,轻松过关很值的,还可以省下好多事。我的论文就是在一个叫脚印代写论文的论文服务网写的,他们是先写论文后付款的,不要定金,很放心的,你可以搜一下,他们好专业的,导师都表扬我了。现在我已经找好工作了,不然还在为论文苦恼。论文真的是最纠结的一件事。找不到还有什么比他更无聊的啦。唉!不讲了,希望我的意见可以帮到你,祝好
『贰』 关于广告的文化 论文
广告是经济和文化的结合体,它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传播着文化。这种文化带着明显的时代文化的痕迹。早在1927年,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就说过,“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无疑,广告在追求商业目的的同时,还蕴藏着某种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而这些文化价值和文化观念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成功的广告往往有其深厚的时代文化内涵,它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拟从一些广告实例入手,对部分广告所反映的背景文化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流行文化的展示
广告本身就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形式。广告必须在紧追时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创作,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因此,广告是流行文化的施展舞台。如利用名人效应、权威效应所做的广告宣传,表现了当代文化的特征。许多商家往往会借助名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树立商品或品牌的良好形象。宝洁公司的“舒肤佳”香皂和“潘婷”营养洗发露,分别以“中华医学会”和“瑞士维他命研究院”两个权威机构的认可向消费者推荐,很快使商品流行起来。这些广告的成功,无疑都巧借了当代人对名人的崇拜和对权威的信任心理。另外还有的表现为:标新立异的物质追求、自我完善的个性显示。如南京天纬无线寻呼台的报刊广告画面登载了一个十分聪颖的小伙子的头像,他的头上居然还有头的叠影,广告词让我们恍然大悟,“既然你目标更高,为什么在乎人家说你眼界太高?”这个广告是在消费者个性追求上找到了连结点,反映了富有朝气、不敢平庸的的年轻一族强烈的自尊、自信。再如,宝洁公司“飘柔”洗发水的广告主题为“表现最好,自然全国流行”,充分运用“赞赏”手段来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期望值,反映的是人们渴望在大众面前展露自己的优点,并获得众人的认可和赞赏。而非常可乐——“年轻没有失败,非常可乐,亮出你自己”;雪碧——“我就是我,晶晶亮”等饮料广告,更是代表了当代青年人突出个性,尽展个人风采的心理倾向。 二、地域文化与混合文化的碰撞
除了上面所讲的流行文化这个主流外,广告还反映了一定地域的特定文化。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许多广告以此为创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异。如“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的广告。“金利来”原名金狮,虽然在广告上做了一番努力,但领带的销路还是不佳。原来香港“狮”、“输”读者相近,与粤港澳人特有的“好意头”心理相悖。自从有了吉利的好名称“金利来”后,广告引起消费者心理活动的有选择地指向,“金利来”也就名扬四海。“雅戈尔”品牌从最初的“青春”到“北仑港”,都获过全国服装金质奖,但知名度并不高,最后更名为“雅戈尔”(英文younser青春的译音)后,才使“雅戈尔”一路高歌。原因是“雅戈尔”的名字符合人们心理,人人都希望拥有年轻人那样的朝气。
当然,广告业是跨时代、跨民族文化的融合。如美国HVM美健军系列高级补品的宣传口号是“一年之计在于春”,采用的是汉语成语;比如“内衣外穿不是从麦当娜开始”的广告口号,从当代性感女星的服装跳跃到一百多年前的《天鹅湖》中芭蕾舞演员的服饰,在古代与现代之间跳跃自如,反映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各类文化的糅合信息。 三、超前文化的演绎
广告向人们展示着一种超前的文化形象。这超前的文化形象从内容的角度,总是向人们展示一个新世界,并且是一个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新世界。例如“雀巢”咖啡。中国人素有喝茶的习惯,很少喝咖啡,但“雀巢”咖啡却敢于打进来,并且一举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味道好极了”这句话以及它的广告形象画面:如果你喝“雀巢”咖啡,你就能够得到一种高品位、高档次的生活。这就是“雀巢”咖啡带来的超前文化。这种超前文化从视觉的角度,利用“图底关系”,把要宣传的东西凸显出来,同时借助于摄影、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给人造成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种身临其境之感往往会被消费者误认为身同其境。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广告文化在推销利益的蛊惑下,呈愈演愈烈的不良态势。首先广告是一种消费信息,只有在循环反复的强化传播中才能与受众构建一种认同关系。广告商为了达到目的,势必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不遗余力地把广告展现在受众的注意力范围,在所难免夸大、扩张广告信息的本来含量,甚至以虚假信息混淆、干扰受众对广告的接受、使用和价值判断。其次广告传播为了迎合某一阶层人的“品味”,不得不可以破坏广告本身的价值内涵,而把它降低为一种媚俗化的时尚,引诱社会价值向媚俗靠拢。
总之,在广告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广告已日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凸现文化魅力的广告将拥有越来越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有更多的文化内涵等待我们去探究。
『叁』 企业文化如何增强,印刷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论文
写一篇关于以上话题的论文字数两千字问题补充:能否写到三千字数 啊 ...
『肆』 求有关印刷论文一篇拜托各位了 3Q
书刊印刷企业职工现状探讨 国有书刊印刷企业,近年来随着内部生产经营与外部市场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职工素质状况堪忧,具体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1、文化程度以初高中学历者居多。 国有书刊印刷企业职工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招工;二是复员转业军人;三是接班顶替。以上三个渠道来源的职工,往往占到现有职工总数的70%多。第四个渠道,才是大中专毕业生。这部分人,不仅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合理。主要在子弟学校或职工医院等企业办社会部门,真正坚守在生产一线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2、从业人员大量是中年人。 近几年来,许多企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隐性失业和人力成本负担。于是企业采取停止招工和提前退养的办法,一个萝卜两头切。结果是企业在岗职工中既很少有30岁以下的青工,也没有男55岁,女的甚至45岁以上的老职工,职工60%是40~50岁左右的中年人,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独特现象。 3、人才流失严重。 近两年来,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一是流向城市优势企业;二是流向体制、机制灵活的外资或民营企业;三是流向海外企业;四是流向其他行业。流失的原因不外乎追求更高的收入或寻找一个发展空间广阔而可靠的单位。流失严重的主要是经营技术人才等。几乎年年月月有流失,往往是一个辞职报告或不辞而别,便炒了企业鱿鱼。企业只能逆来顺受。 4、工作作风上习惯于计划经济。 40岁到50岁的职工,其思想成熟和工作历程,主要在计划经济时期。尤其是书刊印刷企业,是计划经济持续最长的行业之一。人们对计划经济的制度与习惯可谓根深蒂固。在经营上,习惯于等靠要,依赖出版社发印活件;在生产上,只满足于来料加工;在作风上,老大自居,慢慢腾腾;在管理上,一杯茶,一枝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什么市场竞争观念,速度周期,服务意识,成本控制,效率效益等,在思想深处比较淡漠。 5、特别短缺经营、管理、技术等拔尖人才。 书刊印刷企业一方面是一般劳动力过剩,形成巨大的人力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经营、管理、技术拔尖人才短缺。这三种人才,一是数量少,二是流失严重。经营人才短缺,直接影响到企业难以承揽到足够生产量的印刷活件,致使企业设备闲置率达到60%以上。职工一年仅干3~4个月活,其余时间关门歇业,企业效益自然下滑,有些企业,已经出现了严重亏损,职工工资发放十分困难。管理人才,尤其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的短缺,致使企业内部发展的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建立新体制、新机制的谋略不足,勇气不够。特别是决策失误较多,企业付出的成本太大,职工对立情绪严重。技术拔尖人才,既是企业生产的顶梁柱,又是职工劳动的领头羊。一般培养一个优秀的排印装能手或胶印机长,企业需花5~10年的功夫,但一旦成长起来,马上有外企高薪挖走,结果使企业成了印刷人才培训基地。只见播种,不见收获。常常闹人才荒。 6、外来务工人员数量迅速增长,岗位扩展,职级提升。 随着书刊印刷企业改革与发展,劳动用工制度进一步市场化。外来务工人员数量迅速增长。一是农民季节工。
『伍』 说印刷术作文600
阖上手中的书本,脑海里依然徘徊着书中隽永的话语,抬起头来,看看眼前这数以万计的书本摆满了书架,在这偌大的图书馆里,不知收藏了多少古今中外智者苦心 钻研的成果、人类智慧的结晶,究竟是何等的“魔法”,得以将世界各国不论文学、科技、天文、地理、经济、历史等等知识全网罗在这名为“图书馆”的建筑物里?是“印刷术”!是印刷术这项伟大的发明,使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起了划时代的巨大转变与影响,因此,在我心目中,生活里最伟大的发明非“印刷术”莫属 了!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印刷术发明之前,知识的传播仅能靠口耳相传或手抄。口耳相传容易造成讹误,而手抄既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因此知识的保存与流传相当不容易,如此不仅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更使文化的传播遭受延宕及损失。直到隋朝开始有了雕版印刷,至宋仁宗时,有个叫毕升的刻字工人,他用质地较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并在其上刻了反写的字,一个印一个字,放进土窑里烧,制成活字,然后再依文章内容依序排列文字,做成印刷版,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此种印刷术方法虽然原始简单,但已与现代铅字排版印刷原理相同,之后中国又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和泥活字,使印刷术愈来愈进步。
有了印刷术,人类的知识、经验、着作、历史等等得以更广泛、更正确的被保存下来,不致因为手抄的困境而谬误或失传,对于知识的传承发挥了绝大的功效,于是人类得以在前人的着作中得到知识、经验的传授与启发,累积前人的研究成果,继续发扬光大,因此印刷术成为人类文化得以承先启后的大功臣,是促使文化跃进的一大助力。并且活字版的发明和发展,使人类得以享受方便、迅速、较低成本的书籍及印刷产品,透过大量印刷复制的过程,使知识可以大量的流传,而透过这些人 类智慧结晶的广为流传,促使文化的交流更为普遍而频繁;并因为知识、书籍的取得更容易,使一般大众都有机会受教育,知识书本将不再只是少数权贵人士的权 利,加速了知识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可说为人类文化划亮黎明的曙光,为文化的广泛传播、交流与传 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而印刷术的发明之所以堪称“伟大”,乃因它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全球性的,对于全人类的文化发展皆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益,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在公元八世纪传入了日本和北韩,木活字技术则大约于十四世纪传入北韩、日本,后又从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使欧洲中世纪的科学从漫长黑夜之后继之以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因此印刷术的发明,可谓对于全人类的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新工具》一书中曾说:“我们应该注意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和后果。最显着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 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学术上,第二种在军事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诚如所言,印刷术对于世界知识的传播、文明的演进,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印刷术的发明,至今人类文化可能仍在封闭而错误百出的漫漫长夜里跌跌撞撞,知识的传播受阻,现代文明亦将会延迟几百年出现,那么世界就不会 是现在这种繁荣的局面了。
如今我们得以享有印刷术这项伟大发明所带来的丰硕知识、昌盛文明等成果,在心存感激之余,更应善加珍惜、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怀抱梦想,在前人呕心沥血的智慧成果中自我惕励,期盼精益求精,将人类文明继续向前推进。
『陆』 请大家帮忙写一篇文化论文
两千字很少啊,很容易就完成了。比如写“周”姓的起源:
1、先叙述周姓的起源、发展、迁移,现在的分布状况。
2、周姓有哪些祖训,崇奉怎样的信条。历代有哪些名人,名人的事迹可以根据篇幅稍微详细一点,详写三到五位,其余则列出朝代、姓名等即可。(古代、现当代的最好都有)
3、最后总结周姓发展的历程、取得的功绩,再展望一下未来,基本就可以结束了。
资料可参考:http://ke..com/view/3219180.htm
『柒』 走进大师与文化论文
你是我今世心跳的歌喉,你是我来生命脉的节奏,是否看见我走在街口的旋律,我不是没有看见风景,而你才是我每天的全世界,你是我生命的每个转弯,你是我灵魂的每次动听,有你相遇今世是我来生的期盼,奈何桥的再也不见啊,是那三生石的错,是那碗凄凉的汤,熬的让我等了千年的今世回眸,让我等了万年的今世买醉,夜凄美,心黯然,冷淡的星辰为你写不出我的名字,静静的月光已经绕过我相思的桥梁。
『捌』 文化产业论文
是要咨询?还是要人代写?
『玖』 急求3000字左右关于文化 习俗 风俗 的论文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