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素材
Ⅰ 万能作文素材
1、牛顿忘记吃饭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4、王勃生命,对他太吝啬了!他却仍在身后留了累累秋实。他没有被时间谋杀,反而跨越了生命,永远灿烂于文学历史的天空。
5、李白一星升起,他灿烂的是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13.女中豪杰:武则天一朵深宫玫瑰却偏偏如此铿锵,一双娇弱的肩膀却担起天下的希望!三从四德禁锢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你的繁华。
Ⅱ 我要知道培根,了解人物!
兰西斯 ·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培根本计划写一部大书,名为《伟大的复兴》,分为六个部分,《新工具》是其中的第二部,但未能完成。
从 《培根随笔集》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散文作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
1561年1月22日培根出生于伦敦一个贵族家庭。1576年剑桥大学毕业,他被派往巴黎驻法使馆担任外交事务秘书,1579年因父病逝辞职回英国。1593年,他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617年,出任掌玺大臣,1618年,他担任詹姆斯一世手下的大司法官,并被授予维鲁拉姆男爵的称号,1621年晋爵为圣奥尔本子爵。1626年4月9日去世。培根死后,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
圣奥尔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
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是第一批意识到科学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人。他企图通过分析和确定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应用方式,给予新科学运动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培根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科学家。他一开始就探索实验方法的各种可能性,他说他要做科学上的哥伦布。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学术的进展》,这是解释他的见解的最早的一部通俗读物。
1620年,他主要的著作《学术的伟大复兴》出版了一部分,这部书到他死时还没有写完。培根把此书分为六个部分。
导论,即《学术的进展》
《新工具论》主要是对科学方法的分析,是书中最完整的部分
原定是关于工匠学问和实验事实的网络全书
第四部分没有找到,主要论述怎样运用新方法来分析事实。
讨论过去和现在的科学理论。
论述新自然哲学,把从各方面的事实提炼出来的假说和现有的科学理论最后加以综合。
这部书培根只写到了第二部分。但是他对十七世纪英国和十八世纪法国影响都极大。在这部著作里他提出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认识理论,作为归纳法理论逐渐为人所知。
他认为对自然的科学理解和对自然的技术控制相辅相成,两者都是运用科方法的结果。培根对印刷、火药和罗盘的发明非常重视。他以这三种发明为例,证明近代人比古希腊人的知识高明得多。培根说:
因此促进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科学方法,首先要求的就是去寻找新的原理、新的操作程序和新的事实。这类原理和事实可在技术知识中找到,也可在实验科学中找到。当我们理解了这些原理和知识以后,它们就会导致技术上和科学上的新应用。
培根请求詹姆斯一世颁布命令去搜集各种方面的知识。他认为把大量事实搜集起来是他的方法的首要要求,只要有一部篇幅六倍于老普林尼的《自然史》那样的网络全书,他就可以解释自然界的所有现象。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是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对科学方法上使用的数学和演绎法采取不信任态度。培根只是在他提倡的方法上有他的独创之见,但这些独创之见也没有立即得到应用。到十九世纪由于地质学和生物学中进化论的发展,培根的定性-归纳方法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马克思评价培根的方法论: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
在应用科学方面,培根感兴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术和工业生产过程,因而他被称作“工业科学的哲学家”。
培根还是一位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文笔非常优美,是值得一读的佳作。其中有很多名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
著作
《学术的进展》,1605年
《新工具论》,1620年
《论说文集》,1624年
《亨利七世本纪》
《论事物的本性》
《迷宫的线索》
《各家哲学的批判》
《自然界的大事》
《论人类的知识》
培 根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
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
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
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
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
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
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
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
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
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
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
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
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
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
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
--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
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
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
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
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
持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
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丧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
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
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
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
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
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
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
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
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
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
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
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
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Ⅲ 培根 论求知 原文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需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要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需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需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
Ⅳ 培根随笔集文章
培 根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
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
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
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
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
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
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
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
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
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
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
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
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
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
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
--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
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
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
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
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
持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
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丧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
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
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
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
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
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
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
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
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
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
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
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
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Ⅳ 培根随笔全文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
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
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
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
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
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
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
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
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
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
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
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
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
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
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
--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
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
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
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
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
持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
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丧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
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
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
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
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
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
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
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
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
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
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
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
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Ⅵ 作文素材
朋友你是想学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诗句吧,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
借得佳句成华章
古今作家都十分重视引用。可以起到开拓与深化、突出与升华、锦上添花之妙用。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谐,能融为一体。
例1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
例2 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而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常用的引用句可分两种形式:①直引式,如例1,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中心;②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
例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色彩,瑰丽、灿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形象,清新、明丽;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春天哟,春天,紫燕翻飞,柳丝吐芽的春天;万物兴盛,如花美眷的春天。走进春天,融进春天,你就会成为春天的一朵芽苞,一泓碧潭,一枝花叶,一个翩然欢翔的飞燕…… (《走进春天》)
在记叙、描写类的文章中,引用除了有与例1、例2相同的作用外,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为文章平增几分诗情画意。本段文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引用,才显得特别诗意盎然。
以上的直引式属明引,修饰式属暗引。此外,还有一种暗引的形式,它不是把引用的话作为定语出现,而是把引用的话,组织进了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了自己话中的一部分。为了便于掌握和操作,我们不妨称其为“镶嵌式”,例如:漫漫秋夜,冷冷秋风,你孤枕难眠,辗转反侧,“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思念远方的明诚,你多情啊!再回首,那携手穿行于菜花间的快乐往事;再回首,那临窗共饮酒赋诗的闲情岁月;再回首,……更不会忘却,“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的那场离别啊……你追忆这一切,“欲语泪先流”。你日夜盼明诚至,相思成灰,离恨成草,以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面对你,面对你的多情,你的柔弱,我无语,只觉心痛,心如麻!
姑且起身,坐于院中。折一剪红梅,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泪痕红绝鲛绡透”,我不想再见你,愁了.拿来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你“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啊!
你深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你也懂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也许,是你早已厌倦了这种离别的痛苦了吧! (苗萌《面对孤雁清照》)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句子,它不是直引式、修饰式,也不是“镶嵌式”,它不是把原句组织进自己的文章,而是将典故、故事或某种意境、片断性的镜头等组织进自己的文章,我们姑且称这种句子为化用句。请看一例:
例4 诗是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诗,是一支神来之笔,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炉峰的紫烟……
我爱诗,因为我难以抗拒自己的心灵在这美妙的诗行中与先哲们的心一起跳动的感觉,难以抗拒让自己忘情于呐喊者或低吟者所创设的一个个优美意境中的感觉。诗,让我体验屈夫子不能从俗的喟叹,让我领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壮心不已的豪情,让我沉浸于康桥边静谧的月夜,让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忧伤……(《诗心遐想》)
有时用引用,尤其是诗句来结构文章,也会给人一种形式上的新颖感。例如:
《名句书写情态,人生重在选择》 作文话题像一叶小舟,负栽着心灵在诗海游渡。
关于“选择”的名句珍珠,是这般感人至深、璀璨夺目!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诗人屈原,一生都在为富国强民而探索着,然而怀王昏庸,奸佞当道,屈原的种种努力都因“忠不被用”而无济于世。是随波逐流,从俗偷生,还是宁为放逐也不苟且?这两句诗如实地表达了屈原毅然决然的人生挟择:坚持我的追求,执著我的所爱,继续我的奋斗,即使为此九死一生也决不后悔!正因为屈原有此伟大的选择,他才能深思高举,正道直行,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英名业绩与“天地比寿,日月齐光”。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大诗人李白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长安三年,不过是个供统治者“歌舞升平”“浅吟低唱”的御用文人。“大济苍生”成泡影,满腹经纶无所用。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不为高官而奉迎,不图厚禄而谄媚,在去留、穷达的十字路口上,毅然选择了不“摧眉折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其正直、傲岸、潇洒,成就了他那豪放、脱俗、飘逸的伟大品格。
于谦:碎骨粉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题为《石灰吟》,但远远不止吟咏石灰。作者托物言志,设喻抒怀,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作者理想的追求、人生的选择。于谦少有大志,23岁中第入仕,直至担任兵部尚书之重职,如果他不能握好“选择”这把双刃剑,势必为剑所伤,成为罪恶的俘虏。正因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选择,才能具备“碎骨粉身浑不怕”的志节,才能秉持“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廉洁,才能成为忠勇如岳飞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瑞的一代清官。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面对列强入侵,朝廷昏庸,民族危亡,林则徐果断地选择了“虎门销烟”。何以有此决心和行为?这两句诗就是其人生追求、人格理念、价值取向的具体写照: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我就尽志而为,虽死不辞,怎能因为是祸就躲避,是福就争取呢?或许有人会说此诗写于“销烟”之后。不错,时间上的确如此,但这种伟大的情志早已根植于心胸,融会于血液,成为他人生的准则、行为的指南,并与其联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人生的伟大与不朽。
Ⅶ 培根随笔精彩片段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
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
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
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
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
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
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
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
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
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
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
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
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
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
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
--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
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
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
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
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
持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
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丧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
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
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
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
人堕落毁灭啊!
Ⅷ 培根随笔集的文章
培 根
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
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
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
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
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
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
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
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
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
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
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
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
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
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
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
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
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
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
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
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
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
--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笨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似乎本应努力追求高
尚事业的人类,却只应象玩偶般地逢场作戏。虽然爱情的奴隶并不同于那班只顾吃喝
的禽兽,但毕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隶,而上帝赐人以眼睛本来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
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它场合,同样的辞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的。”----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
骄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
持聪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会很
明显----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
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见,人们应当十分警惕这种感情。因为它不但会使人丧失其他,而且可以
使人丧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古诗人早就告诉我们,那追求海伦的人,
是放弃了财富和智慧的。
当人心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当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
窘困孤独凄零的时候,虽然后者未必能得到爱情。人在这样的时候,最急于跳入爱情
的火焰中。由此可见,“爱情”实在是“愚蠢”的儿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
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
地奔向既定的目标。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
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
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
人堕落毁灭啊!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
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
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
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
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
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
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
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
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秋色
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
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
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