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
Ⅰ 公文材料怎么写很多人对政府公文颇感头疼
很多人对政府公文颇感头疼,其实很简单。首先要形成一个框架,就像写论文一样确定几个标题,要能通过这几个标题能把要求的内容表达清楚,这就基本构成一个材料了。其次,内容填充。在第一步做好后,这一部工作就显得简单了许多,因为日常工作是你所熟悉的,关键是要确定方向,而方向已在第一步做好了。最后,梳理语言。公民的语言严谨,在动用你的大脑后,要迅速对你刚刚形成的文字中口语化的部分作出调整。
Ⅱ 什么是公文材料公文材料有什么要求
公文材料规范用字及格式要求:
公文材料规范用字及公文格式是公文的门面和形象,必须保持庄重、大方的形象和统一、规范的格式。这不仅是公文法定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特定的效用在形式上的重要体现,也是公文处理手段逐步信息化、规范化的客观需要。公文材料用字是否规范、公文格式是否统一,直接反映了公文处理的水平和工作态度,应当切实把好公文材料规范用字及格式关。
国家行政机关部分公文材料规范用字及格式要求,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参考资料的形式印刷,希望能给各单位提供参考。本参考资料如有与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不符的,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
一、公文纸型和字数
公文用A4纸打印,每页24~25行,每行26~30个字。
二、公文字体和字号
1.标题字体和字号。一级标题用加粗2号宋体字;二级标题用3号黑体字。三级标题用3号加粗楷体字。四级标题用3号加粗仿宋体字。
2.正文字体和字号。正文用3号仿宋体。
三、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
1.“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用顿号不规范,应该用逗号,即“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
2.“一,”“二,”“三,”等用逗号不规范,应该用顿号,即“一、”“二、”“三、”。
3.“1、”“2、”“3、”和“A、”“B、”“C、”等用顿号不规范,应该使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即“1.”“2.”“3.”或“A.”“B.”“C.”。
4.序号如加括号,如(1)(2)(3)、①②③等不再加标点符号。
四、年份中“零”的正确使用
年份如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〇〇九年十月”,则中间的“〇”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的长“0”或英语全角字符“O”,而应该用圆“〇”表示。
五、公文文号的正确使用
印发公文时,年份外的符号应该用六角形符号“〔〕”(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中选择),而不应该用小括号“()”或中括号“[ ]”。
六、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1.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该使用“~”,不应使用“——”或“──”。如:2009年9月~10月。
2.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该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连线“──”,不应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短线“—”或两个短线“——”表示(选取破折号,一般在电脑“插入”栏“标点符号”中查找;在“word”里面,选插入菜单中的“符号”,选择“制表符”,你可以看到第一个符号就是“—”,连续输入两次)。
七、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的正确使用
拼音标准的依据是《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如果没有把握,宁可不标注汉语拼音。
1.大小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标题、标语可以全部大写。
2.分连写:词内连写,词间分写。具体很复杂,应该勤查《汉语拼音正词法》。
扩展阅读: http://wenku..com/view/bcee7c8dcc22bcd126ff0c03.html
Ⅲ 按下面给出的素材写一份公文。
hwdcnhoetr4360725470 关于b派组赴美国考察设备的请示0 **省人x民政府:我局去年4月6曾与o美国纽约市某设备公0司签订7了f引0进设备的合同,最近对方3电邀请前去考察。经我局研究,拟于mX年X月7X日7派副局长7XX等6人i赴美国就引0进设备进行考察,时间50天u,所需外汇我局自行解决,其他各项费用预算附后。当否,请批示1! 附:《赴美国考察预算详表》二j○○*年*月8*日0 关于k对市环市公6路实行封闭管理的通告因市环市公8路维修,为3保障行人z、车e辆安全,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经市公0安局研究,并报市政府批准,决定对该实行封闭管理,时间为8XX年4月250日1至2月160日3。封闭管理期间,经过该路段的车z辆可从1东港县路口u绕道行驶。给予4广x大q市民造成的不t便,敬请谅解。 特此通告。 二j○○*年*月7*日2
Ⅳ 以如下材料为素材,写一封公文
某小学
关于借用X X市体育馆田径场的函
X X市体育馆
为推进健身教育,开展学生活动,我校计划于9月20日-9月21日举行秋季运动会。因本校场地较小,难以满足运动会要求,拟借用贵单位田径场,请予支持。
一、租借时间
2009年9月20日-21日
二、请求协助支持事项
请做好场地清洁卫生;提供颁奖台,提供喇叭2个,音响一套。请提供田赛、径赛所需要的发令枪、起跑器、跳高架、铅球等体育用具。
运动会场地布置由我校负责,并请贵单位确定一人现场监督指导。
三、租借费用
租借费用按贵单位租用标准计费(以实计算),考虑到我校经费紧张,建议在我校举办运动会后一周内支付。
某小学(盖章)
2009年9月2日
Ⅳ 怎么写政府公文材料
公文写作要分种类。行政公文种类包括以下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事务公文包括:计划、总结、调查报告、领导讲话稿、典型材料等。公文的写作要求:结构力求简约,层次力求简化,语言力求简洁,在把事情、想法写清楚、写明白、写透彻的前提下,文字越简越好。
Ⅵ 写公文材料有哪些格式
1、重点掌握公文的概念和特点。
公文有公文的概念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中所用的文字材料。广义的公文专指法定公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列出的十三类公文。这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特点主要有:
(1)法定性;
(2)政策性;
(3)实用性;
(4)实效性;
(5)规范性。
2、掌握公文的基本功用。
公文的基本功用有:
(1)颁布法规,传达指示;
(2)反映情况,请示工作;
(3)联系工作,商洽公务;
(4)宣传教育;
(5)依据凭证。
3、掌握公文的分类。
(1)依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的不同,可将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种。
(2)按照紧急程度可将公文分为紧急公文和普通公文两大类。紧急公文又分为“特急”和“急件”两种。
(3)按照有无保密要求和、及秘密等级可将公文分为无保密要求的普通文件和有保密要求的保密文件两大类。保密文件
又分为绝密文件、机密文件和秘密文件三类。
(4)按照具体职能的不同,可将公文分为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报请性公文、执照性公文、联系性公文、实录性公文六大类。
二、公文的体式
1、了解公文的构成要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将构成公文的诸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
(1) 眉首部分又称文头部分,通常有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诸要素构成。
(2) 主体部分又称行文部分,通常是由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公文生效标识、附注等项目构成。
(3) 版记部分又称文尾部分,通常是由主题词、抄送机关名称、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等项目构成的。
2、了解公文的构成格式。
3、了解公文的印装规格。
三、重点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要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
2、要了解实际情况;
3、要遵循各项行文规则
(1)文种的选用要正确
(2)行文关系的确定要妥当
(3)制发程序的安排要合理。制发公文的程序主要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
四、各类公文的写作要领
(一)命令
1、了解命令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2、了解命令的特点:命令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极强。
3、了解命令的分类:命令主要包括发布令、行政令、嘉奖令三种。
4、了解命令的写法。
(二)决定
1、掌握决定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2、了解决定的特点:决定是一种重要的指挥性和约束性公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某些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都可以用决定。
3、了解决定的分类:按照具体用途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决定分为两类,一类是对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一类是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
4、了解决定的一般写法。
(三)公告
1、掌握公告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2、了解公告的写法。
(四)通告
1、掌握通告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2、掌握通告的写法。
(1)标题。
通告的标题有多种写法,一是完全式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二是省去事由,只写发文机关和文种;三是省略发文机关,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四是只有文种,也就是“通告”。
(2)正文:通告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开头概述发文的目的,主体写明通告事项,结尾写明执行要求等,惯用的结束语有“特此通告”等,结尾也可省略。
3、了解写作公告、通告的注意事项:
(1)要写得通俗;
(2)要写得具体;
(3)要写得清楚。
(五)通知
1、重点掌握通知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2、掌握通知的特点:通知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传达指示、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布置工作与周知事项时所用的一种下行公文,有时也是告知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的平行文种。通知用得最为广泛,因而使用频率很高。通知具有使用范围的广泛性、文种使用的晓谕性和行文方向的不确定性等特点。
3、了解通知的分类:按内容和功用的不同,通知可以划分为批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告知性通知、任免通知四大类。
4、重点掌握通知的写法。
(六)通报
1、重点掌握通报的用途:通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通报有关情况的公文。
2、掌握通报的分类:根据内容不同,通报可以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怀通报和情况通报三种。第一表彰性通报。是用来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介绍先进经验或事迹,树立典型,号召大家学习的通报。第二批评性通报。是用来批评、处分错误,以示警戒,要求被通报者和大家吸取教训的通报。第三情况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传达重要情况和动向,以指导面上工作为目的的通报。
3、掌握通报的写法:通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1)标题。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另外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人的王××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此外,有少数通报的标题是在文种前冠以机关单位名称,如《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也有的通报标题只有文种名称。
(2)主送机关。除普发性通报外,其他通报应该标明主送机关。
(3)正文。通报正文的结构通常由开头、主体和结尾等部分组成。开头说明通报缘由;主体说明通报决定;结尾提出通报的希望和要求。不同类别的通报,其内容和写法有所不同。
4、了解通报的特点:
第一, 严肃性;
第二, 教育性;
第三, 典型性
第四, 时间性。
(七)议案
1、了解议案的用途: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是指国家大会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本届大会提出,并请求大会予以审议的文书。
2、了解议案的特点:议案一般涉及重大问题,具有建议性、可行性特点。《宪法》第7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分别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3、了解议案的写法:
全文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组成。正文包括提出议案的案由、案据和方案三部分。议案撰写要目的明确,理由充分,文字简洁,忌用命令口气。
4、了解写作议案的注意事项:
第一, 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行文;
第二, 要言之有理。
(八)报告
1、掌握报告的用途: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了解报告的种类:按性质的不同划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呈转性报告
3、掌握报告的写法
(1)标题:报告的标题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咱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正文。报告正文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开头。主要交代报告的缘由,概括说明报告的目的、意义或根据,然后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语转入下文。 主体。这是报告的核心部分,用来说明报告事项。它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作情况及问题;二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意见。 在不同类型的报告中,正文中报告事项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工作报告在总结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大多都采用序号、小标题区分层次。建议报告的重点应放在建议的内容上,也可以采用标序列述的方法。答复报告则根据真实、全面的情况,按照上级机关的询问和要求回答问题,陈述理由。递送报告,只需要写清楚报送的材料(文件、物件)的名称、数量即可。 结语。根据报告种类的不同一般都有不同的程式化用语,应另起段来写。工作报告和情况报告的结束语常用“特此报告”;建议报告常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答复报告多用“专此报告”;递送报告则用“请审阅”“请收阅”等。
(3)落款:如果标题中有发文机关名称,这里不再署名。而一般情况下,要求在右下方署上机关单位或主要负责人姓名。之后,于其下写明年、月、日期,并加盖单位公章或主要负责人印章。
(九)请示
1、掌握请示的用途: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决断、指示、批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
2、了解请示的分类;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请示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
3、重点掌握请示的写法: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受理和答复该文件的机关。每件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
(3)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缘由。它是请示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上级机关批复的根据。原因讲的客观、具体,理由讲的合理、充分、上级机关才好及时决断,予以有针对性的批复。
2)主体。主要说明请求事项。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也是陈述缘由的目的所在。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另外请示事项要写的具体、明确、条项清楚,以便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批复。
3)结语。应另起段,习惯用语一般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等。
(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标题写明发文机关的,这里可不再署名,但需加盖单位公章,成文时间××××年××月××日。
4、掌握撰写请示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 要正确选用文种;
第二, 要做到一文一事。
第三, 要避免多头请示。
第四, 要避免越级请示。
5、掌握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第一,具体功用不同;
第二,内容含量不同;
第三,行文时机不同。
(十)批复
1、掌握批复的用途:《办法》规定: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下级机关遇有本单位无权、无力、无法解决的事项需要向上级机关请示时,上级机关就使用“批复”这一文种答复请示事项。批复的内容主要是对请示事项明确表态,或同意,或不同意,或部分同意,有时还对请示事项作出修正、补充。
2、批复同复函的区别
第一,行文方向有所不同;
第三, 重要程度有所不同。
3、重点掌握批复的写法
批复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几个部分。
(1)标题。批复的标题有多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批复事项、行文对象和文种构成;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第三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第四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原件标题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批复的主送机关是指与批复相对应的请示发文机关。授权性的批复,主送机关应当是被授权发布施行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下级机关。
(3)正文。正文是批复的主体,其内容比较具体单一,层次构成相对固定。其中除授权性批复与一般批复的写法有所不同外,其他批复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开头。通过引叙来文以说明批复缘由。首先点明批复的下级机关并写明来文日期、标题和文号,以交代批复的根据。主体。主要说明批复事项。应当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实际情况,针对“请示”的内容给予明确肯定(或否定)的答复或具体的指示,一般不进行议论。也有的批复,在批复事项后面概括提出希望和要求,进一步强调批复的主旨。 3)结语。一般用“此复”“特此批复”等习惯用语。
(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署名写上批复机关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成文时间写明年、月、日。
4、了解写作批复的注意事项
第一, 要态度鲜明;
第二, 要全面周详;
第三, 要迅速及时。
(十一)意见
1、了解意见的用途:《办法》规定: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2、了解意见的写法:
一般包括标题、成文时间、正文等几个部分。有时在成文时间前注明发文机关名称;如果以文件形式行文下发,还应有主送机关。
(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
(2)成文时间:可在标题之下或正文之后注明。
(3)正文:包括发文缘由和具体意见两部分,有时还有贯彻执行的要求。
3、了解写作意见的注意事项
第一,看法要明确;
第二,办法要具体。
(十二)函
1、 了解函的用法:《办法》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
2、 了解函的分类:按发文目的分。函可以分为发函和复函两种。发函即主动提出了公事事项所发出的函。复函则是为回复对方所发出的函。按内容的不同,划分为知照函、催办函、邀请函等。
3、 掌握函的写法:
(1)标题。公函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即受文并办理来函事项的机关单位,于文首顶格写明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其后用冒号。
(3)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主要说明发函的缘由。一般要求概括交代发函的目的、根据、原因等内容,然后用“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或“现将有关事项函复如下:”等过渡语转入下文。复函的缘由部分,一般首先引叙来文的标题、发文字号,然后再交代根据,以说明发文的缘由。
2)主体。这是函的核心内容部分,主要说明致函事项。函的事项部分内容单一,一函一事,行文要直陈其事。无论是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还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等,都要用简洁得体的语言把需要告诉对方的问题、意见叙写清楚。如果属于复函,还要注意答复事项的针对性和明确性。
3)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四)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商或函复的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商)”、“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结束语,如属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样,使用“此致”、“敬礼”。
(4)结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署名机关单位名称,写明成文时间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4、 掌握写作函的注意事项:
第一, 文种的选用要正确;
第二, 内容要简洁;首先要注意行文简洁明确,用语把握分寸。无论是平行机关或者是不相隶属的行文,都要注意语气平和有礼,不要倚势压人或强人所难,也不必逢迎恭维、曲意客套。至于复函,则要注意行文的针对性,答复的明确性。
第三, 措辞要得体。
(十三)会议纪要
1、 了解会议纪要的用途: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2、 了解会议纪要的种类:
按内容和功用的不同,划分为指示性会议纪要、通报性会议纪要、消息性会议纪要。按会议性质的不同,划分为日常行政工作会议纪要、大型专题工作会议纪要。
3、 了解会议纪要的写法:
会议纪要的写法因会议内容与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构成。下面主要讲讲标题和正文的写法。
(1)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1)单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如《全国城市爱国卫生现场经验交流会纪要》、《关于改革××局、××局管理体制的会议纪要》等。2)三要素构成的标题:发文机关、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如《××集团公司经理办公室会议纪要》。3)双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
(2)正文。公议纪要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前言。首先概括交代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要议程、参加人员、会议形式以及会议主要的成果,然后用“现将这次会议研究的几个问题纪要如下:”或“现将会议主要精神纪要如下:”等语句转入下文。这项内容主要用以简述会议基本情况,所以文字必须十分简练。 具体写法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平列式。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会议议程等基本情况采用分条列出的写法。这种写法多见于办公会议纪要。
第二种:鱼贯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段概述,使人看后对会议有个轮廓了解。
2)主体。是会议纪要的核心内容,主要记载会议情况和会议结果。写作时要注意紧紧围绕中心议题,把会议的基本精神,特别是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准确地表达清楚。对于会议上有争议的问题和不同意见,必须如实予以反映。另外,在具体写法上,不同类型的会议纪要,写法也有不同。决议型纪要,主要根据中心议题,着重把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的具体内容一一表述清楚。综合性纪要,主体内容则侧重于突击会议的指导思想,全面介绍会议的基本情况。常见的写法有三种:
第一条文式写法。就是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分点写出来。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第二综述式写法。就是将会议所讨论、研究的问题综合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谈一个方面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第三摘记式写法。就是把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记录下来。一般在记录发言人首次发言时,在其姓名后用括号注明发言人所在单位和职务。为了便于把握发言内容,有时根据会议议题,在发言人前面冠以小标题,在小标题下写发言人的名字。一些重要的座谈会纪要,常用这种写法。
3)结尾。属于选择性项目。一般是向受文单位提出希望和要求。有的则没有这部分,主体内容写完,全文即告结束。落款: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3)落款署名只用于办公会议纪要,写明召开会议的机关单位名称。一般会议纪要则不需要署名,不加盖公章。至于成文时间,如果在首部已注明,就不再写。
4、 了解写作会议纪要的注意事项:
第一, 要作好会议记录;
第二, 要突出会议要点;
第三, 要善于整理会议意见。
Ⅶ 如何把公文材料写实
要把文字材料写实,主要的一条是要掌握情况,就是对您要写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就一个具体工作或事件而言,不仅知道其本身,而且对其来龙去脉和政策、环境都充分了解,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要对事情进行梳理,进行分析,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失去重点和主题,使材料脉络清晰。第三是掌握环境语言,尤其是领导讲话,首先要注意领导平时的语言口味,其次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少说加强、加大、搞好等虚的话,怎么加强怎么搞好要有具体要求。
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多写就好。
Ⅷ 对公文材料有什么要求
公文材料包括形成公文主旨和表达主旨所依据的事实现象、统计数字、政策法规、上级精神等等。公文材料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素材和题材,也与一般新闻体、史传体或说明体、议论体等实用文章不同,它的范围要广泛一些。概而言之,公文材料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精神依据和事实情况。
精神依据是指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其他有关的文件精神。
事实情况包括直接发生的和间接转引的。公文中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指直接发生的、发现的、总结概括的事实情况,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遇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过程、动向)、工作的进程(作法、经验)种种。它在公文里表现为具体事例、现象概括、数字统计等形式。这种直接发生的事实情况,是第一手材料。此外,公文的事实情况里也包括间接转引来的事例、概述、数字、经验、成果等。
无论哪一类材料,都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可靠。“情况确实”,是写好公文的基本要求。这在新旧两个《办法》中是一致的。为了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我们在材料准备上一般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占有、筛选、核实、加工。
(一)详尽占有材料
写好公文必须详尽地占有材料。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事实、数字,这都是公文表达出来的“干货”,当然十分重要。“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清·刘大:《论文偶记》)写公文如巧匠有具有禾无材无料也做不成东西。以上是从形成与表达两方面说的。
所谓详尽地占有材料,一是要“尽”,就是尽可能广泛地占有材料,“贪多务得”、“竭泽而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二是要“详”,就是详细具体。一件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多种因素的干扰、正反影响效果;一件工作的动因、背景;一个问题的正反观点、来龙去脉,都要尽可能详细具体地占有,写出来的才有说服力。
占有材料,就公文写作而言,有三条途径:
1.平时积累,就是积学储材。平素注意学习、观察积累,用时才能厚积薄发。古人所谓“积学”,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袁守定:《占毕丛谈》;“占”,看;“毕”,简册),说的是一个道理。平时学习、观察积累丰富,知识面广,写作时其构思就容易触类旁通、思路开阔,择优而用,妙绪泉涌。
2.受领任务后,查阅文件,搜集资料。这样得来的材料,就是间接材料。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与撰写任务、与公文主旨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方向、范围。操作方法是首先学习相关的中央文件,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查阅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最后翻阅手册、年鉴等工具书及报刊、杂志上相关的情况报道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一过程中,始终应注意查阅、收集围绕本单位工作的各项统计数字以及信息、简报、总结、报告、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做到:上下通达,全局了然于胸,命笔瞻前顾后。
3.构思之前,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一般情况,也要调查了解,不仅可以核实已掌握的材料,而且可以发现新问题、新经验、新动向;重点情况,尤其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实践证明,组织召开座谈会、调查会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如果发现实际调查的情况与撰写者已经掌握的情况有出入,可以修正;出入较大,要尊重实际。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领导意图相抵触,也要尊重客观实际,采用恰当的方法,妥善协调。这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党性的表现。
(二)严格筛选材料
调查、搜集、积累而来的材料,不是堆砌在写字台上,而是要不断地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爬梳剔抉,进行筛选。筛选材料,贵在一个“严”字,重在一个“新”字。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标准:
1.材料的相关性
这是以写作要表现的主旨,即写作意图和逐步形成的观点为依据来区别对待不同材料的。与公文主旨有关联的材料,取;无关的材料,舍。在已经选取的材料中进一步筛选: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十分有力、紧密相关的材料,要详,要具体、充分;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虽有关系、必不可少,但是关系又比较一般的材料,要略,要概括。有的论者提出“实则详,虚则略;新则详,旧则略;特点详,一般略”;或主张“重则详,轻则略;近则详,远则略;点则详,面测略”。这些来自实践经验的认识,是颇有见地的。材料的取舍、详略,对于公文构思十分重要。不经过这一步,就很难搭起架子。
2.材料的典型性
这是要求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典型一词,在不同领域里有不同的含义,在公文写作中就是指代表性强。一份材料,它在自身所属的某一类事物中,最能体现该类事物的总体本质特征,并且预示着该类事物总体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份材料就是典型性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只有筛选出典型性的材料,使用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使公文的观点鲜明,主旨突出,增强内在的说服力。所以,筛选典型性强的材料对于构思公文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公文的文稿在下笔之初就标定出质量的较高起点。所谓“七分材料三分写”,指的就是材料的质量对于整篇公文质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3.材料的新颖性
这是要求筛选材料时应先注重选用那些在现实发展中出现的新材料。这些新材料可以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可以是亟待重视的新典型、新经验或者需要摄取的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新见解,总之是一切新事物,特别是那种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对于已知的材料,采用新视点来“烛照”,也可能会发现它具有现实启发意义,这也是新颖的;“熟知未必真知”(列宁),从新的角度对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这同样是新颖的。应当注意到一个时期领导和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敏感点”,也往往是行政领导研究工作的“兴奋点”、“新鲜点”,作为负责公文起草的秘书人员、公务员都要重视选用这些新颖的材料。惟新颖,才引人。构思之初,就要考虑到这种“收视率”。
(三)认真核实材料
对于材料的核实工作,贯穿于材料准备过程中的占有、筛选、加工等各个环节。这里集中研究一下是必要的。
一切虚构的、生编乱造的、未经核实的材料,包括情况、数字、引文等都不能用于公文。新《办法》特别提出,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等一定要准确。一旦发现疑点就要更正或删除,这是件严肃的工作。否则一字之差,后果不堪设想。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
联系近年来一些公文中出现的差错,更会使我们认识到核实材料的重要意义,体会到核实工作要由始至终,要全方位,无论反复几遍但都须态度认真,抱着强烈的责任心,这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方法。例如,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其起因、背景、过程与影响,有多种因素与内在联系,这都要核实;一件工作的动因、作法、进程与效果,有其主观与客观因素,有其远因和近因,这在核实中也必须予以注意。再如,一个统计数字,不能仅仅停留在它的计算是否准确、精确度是否一致、是否能在公文中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而且还要核实一下真假与误差:它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合乎中国的当代的现实,用在某一地区、某一专业或行业是否适合,等等;它的统计口径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涵盖该种类对象特征,是否与实际情况不符,是否有所遗漏或隐瞒,等等;它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经常采用的“算术平均加权系数”的界定,是否准确合理,在反映差别上是否科学恰当,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够反映现实中的差异和问题,等等。无差异即无信息,信息量当然与信息价值成正比。一个材料无信息、无价值,用它干什么!而且,在数字的运用上,能否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则是比较复杂的核实工作了,那需要在审核文稿阶段进一步核实。应该提醒注意的是,当前有些上行公文以及工作总结、调查报告中,不仅情况不确实,而且数字也不准确,站在这样不可靠的材料基础上,很难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四)合理加工材料
选定材料经过核实之后,还应该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然后再用到文稿里去。实际操作中可以对材料进行三个方面的加工:
1.适体剪裁加工
通读材料,删削冗赘,化长为短,变详为略,将交待过多、议论过多的无关的描述、罗嗦的废话去掉。套话、空话,一律删除。
变换体裁角度,将描写、抒情及无必要的议论改写为叙述或说明,在表达方式上变“曲笔”为“直笔”,直述不曲才适合公文体式。 2.合并提高加工
同一问题,散见于若干材料中,可以摘取概括,变为概述,或者保留一个“点”的材料,把其他相似材料综合成“面”,点面结合。
同类数字,可以相加,抽取合并后变成一个综合数字。
变换角度“提高”原材料可用性。例如,某一活动,在工厂写的材料中是工人资金短缺,向银行贷款后“借鸡下蛋”,搞活全厂;而在银行的材料中是贷款给工厂,“放活水养肥鱼”,提高了使用率,盘活了存款。将这两个材料放在一起,针对同一活动,从行政机关角度去分析,则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效果。
3.文字润色加工
适体剪裁、合并提高之后,再审读材料,进行文字润色,从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质量。
Ⅸ 公文写作中的“素材”和“材料”有什么区别
素材,指有哪些事,材料是要有佐证的,比如要写申报了5项专利,叫素材,若果提交5分专利证书附上就叫材料,希望能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