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村论文
『壹』 求一篇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论文!
生态建设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区域发展的热点问题。
1、生态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前提是全面发展,中心是协调发展,根本是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建设生态市,正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提出来的。我们要通过生态市的建设,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使经济发展走上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之路,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在整体上的全面发展,在空间上的协调发展,在时间上的持续发展。
2、生态市建设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尺度。生态环境越好,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越强。从这个意义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市目前的产业结构以机电、化工、轻纺、建筑四大产业为主,其中机电和化工是我们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化工业的蓬勃发展,部分区域的环境恶化趋势日益加剧,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如果我们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随着经济总量增长,甚至高于经济总量增长,那么,离累积性环境问题的爆发将为期不远,到那时我们不仅将失去发展空间,甚至会影响生存的空间。
生态市建设的适时提出,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途径。坚持通过污染治理消除污染严重的劣势,发掘生态经济发展较快的“潜在优势“,保持杭州湾新区的区位与集聚优势。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我市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进行重新整合和配置,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从而紧紧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由龙山时代和曹娥江时代直接迈向杭州湾时代,呼应大绍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不断增强上虞区域竞争力,进而在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所突破,赢得先机。
3、生态市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
层次,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追求。开始注重城市的人居环境,普遍关心环境卫生、生态质量等问题,而且迫切要求这些方面尽快得到更大的改善。经过这几年对城市污染源的综合整治,我们上虞的生态环境与前几年相比应该说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我们这些党员干部,怎么去为人民服务?怎么去实践“三个代表”?贯彻“三个代表”,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建设生态市,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居住环境,是一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一项为民尽责、民为谋利、为民兴业的民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住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总之,生态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时代所期,人心所向。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建设生态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上虞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
:
1、发展生态工业
优化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生态优先,发展第一,强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意识。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拓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项目和企业,重点扶持机电、节能环保产业,改造提升轻纺等传统产业,适度发展化工业和新型建材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限制压缩重污染和高耗低效产业,形成以机电、化工、轻纺、节能环保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
合理空间布局,推进产业集聚。以企业规模化、产业集聚化、经济特色化、污染治理集中化、资源利用集约化为目标,加快实施“北工中城南闲”的市域发展战略。按照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市区——中心镇——一般镇三级城镇发展布局和高效、集约化的城市产业发展要求,按照梯度集聚、合理规划的原则和环境资源禀赋特点,优化全市工业空间和产业布局。建立工业发展严控区,做大做强杭州湾上虞新区,做优做高上虞经济开发区,做活做特乡镇(街道)工业集聚区。重点扶持杭州湾上虞新区、上虞经济开发区和丰惠劳保用品、崧厦伞业等一批重点开发区和特色工业集聚区,整合、压缩不规范的乡镇工业集聚区。采取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向工业集聚区集聚,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上三高速、329和104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杭州湾上虞新区和经济开发区为集聚发展区,以丰惠、小越、崧厦、章镇、上浦为发展点,符合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和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市域集聚态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引导废水、废气排放量较大的项目和企业向杭州湾上虞新区集聚,严格控制化工、印染等废水、废气污染较严重的建设项目在杭州湾上虞新区外落户建设,严格控制造纸、食品脱水加工等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建设项目在污水集中收集输送管网之外的区域选址建设,分散在城区内和虞中、虞南地区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大的工业企业限期转产或搬迁。
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园区。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审计,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鼓励选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生产工艺、设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业生态链,实现工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未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投产。组织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区域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完善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生态化改造
2、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特色优势生态农业。调整粮经结构、种养结构、品种结构,逐步提高经济作物、水产养殖、林特产品和畜禽产品在农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蔬菜、水产、花卉、茶果、畜牧五大产业,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形成稳定的生态农业经济体系。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的区域条件和比较优势,按照“开拓市场、优化结构、提高品位、增加效益”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名特优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在城郊和虞中平原水网地区构筑城郊型优高农业区,建设优质蔬菜产区、花木种植区、名优特色水果种植区、高档水产养殖区;在虞南丘陵山地构筑生态型农林特产区,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区、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区,建设“后花园”、“休闲区”。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
推行绿色生产经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推行绿色生产营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实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组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着力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生态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生态农业。突出发展茶叶、干果、水果、蔬菜、竹笋等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绿色有机名特优农产品。
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新品种。积极推广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动植物品种优化技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科学用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各类有害药物。实施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突出安全卫生指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检测体系。
3、发展生态旅游
全面整合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打造虞南旅游休闲基地,建设长三角都市后花园”的总体发展目标,着力构筑曹娥江滨水观览游憩带、春晖白马湖文化生态休闲区、洪山湖祝家庄古典风情休闲度假区、陈溪一覆卮山健身运动休闲区、四明一凤鸣山养生游览度假区、东山文化观光区“一带五区”的生态旅游框架,努力成为杭、甬旅游集散城市的副中心及浙东黄金旅游线上的旅游节点。切实加强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维护景区资源和当地生态系统,打造优美舒适的生态旅游环境。提高旅游区的文化品位,挖掘、包装具有上虞特色的“东山文化”、“曹娥文化”、“虞舜文化”、“英台文化”、“春晖白马文化”、“青瓷文化”和“名士文化”,打响生态旅游品牌,做大、做精生态旅游产业。
第三、加强生态建设。
这是建设生态市的重点,也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突出抓好三点: 一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发挥城区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森林进城”,建设以山体为绿被,以河流水系、交通绿地为脉络,街道、小区、单位绿地为补充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区绿地生态体系。充分利用滨江优势,实施曹娥江“一江两岸”绿化景观带建设,营造特色鲜明的城市中心景观区,展现生态型城市的魅力。利用杭甬运河、百松河、西横河三河贯穿城区的自然条件,精心打造城区碧水绿林人文景观带。加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在人民路、三环路、四环路、南北中心大道、百松公路、百丰公路、329国道、104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建设纵横交错的绿色生态走廊。加强百官半山、丰山、曹娥凤凰山、峰山等自然山体的景观建设和森林、植被保护,建设城区生态休闲绿地,建设市民广场、青春广场,合理布置街道绿化,增强城市“绿肺”功能。二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整治村落环境。结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每年100个行政村的进度,开展“百村整治”示范活动。按照布局合理、设计科学的要求,全面规划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拆旧建新,改造“空心村”,植树绿化,整治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达到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布局优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等八化要求,以良好的居住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优质的社区服务实现农村城镇化。同时选择生态优势突出、经济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大力开展生态村建设工作,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三是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完善城镇排水系统。新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对现有合流制管道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并在道路改造、旧城改造中逐步建成分流制。近期重点加快建制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步伐,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尽快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截污范围内建制镇的生活污水纳管统一处理工作,保证至2007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60%以上。非城市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内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按照集中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予以实施,并尽可能考虑与工业集聚区合建集中污水处理厂。章镇、丰惠、汤浦等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较大乡镇可分别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其余南部各乡镇由于人口不多,且较为分散,应采取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池或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至2007年,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外的建制镇必须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加快建设和完善城镇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建设相应的环卫基地和环卫设施,积极推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近期加快改造、扩建位于城东驿亭镇的城市垃圾填埋场,以满足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需要,其它各乡镇近期必须完成现有垃圾填埋场规范化改造,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中期结合杭州湾上虞新区热电厂建设,建设生活垃圾焚烧设施,集中处置市区和道墟、崧厦、小越、驿亭、谢塘、盖北、沥海等乡镇及杭州湾上虞新区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一般可燃固体废弃物;并逐步关闭这些乡镇的小型垃圾填埋场,做好覆土、绿化和防渗等工作;同时在这些乡镇建设密闭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提高垃圾收运效率。在小型垃圾焚烧设施技术经济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在虞南的丰惠、章镇建设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其它乡镇因较为分散,仍以建设小型无害化垃圾填埋场自行填埋处置为主,或建设垃圾堆肥厂进行综合处理。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生态市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建设和渐进发展的过程,任务重、时间长、要求高。各级各部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不懈地把生态市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创建机制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建立以党政一把手为首,由分管相关工作的副市长、有关部门及重大工程项目的负责人组成的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实施,协调解决生态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问题,确定各阶段的重点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和处理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对各项生态建设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办公室要保证人员编制到位和资金保障到位。市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明确分管领导,明确职能科室或办公室。同时要加强市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之间的配合、联系和协调,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和交流制度,形成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推动机制。
建立生态市建设首长负责制,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将生态市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生态市建设工作中取得成绩的予以相应的奖励,对严重影响生态市建设或发生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的单位和主要领导给予必要的处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把生态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纳入对市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年度考核内容,并将生态市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逐项分解,下达到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建立生态市建设评估机制和行政效能监察机制,按照生态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制度,对全市及各乡镇、各部门生态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评估,科学地分析和评价生态市建设的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市级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生态市建设的职责要求,把生态市建设内容结合到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中。各乡镇(街道)要按照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要求,抓紧制订工作计划,切实抓好落实。使建设任务落实到基层,实现任务到人,措施到位,确保生态市建设工作卓成有效。
2、抓好项目,落实政策,保障创建成效
建设生态市,关键要抓项目。没有一定数量、质量的项目,建设生态市就是空中楼阁。抓住了项目,也就是抓住了生态市建设的“牛鼻子”。我们在招商引资活动中,要利用生态品牌引项目、争项目、建项目。重点是抓好生态项目的开发、筛选、包装、申报和实施工作,以生态项目推动生态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要选择对生态市建设、上虞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强、社会效益好、近期可以启动的项目,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拓宽思路,多思考、多挖掘。凡是可以利用生态条件,可以挂上生态市建设的项目都可以充分挖掘出来。环保、发计、经贸等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综合和筛选。 建设生态市,必须要有相关配套的政策保障。切实加大创建生态市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要优先保证用地、用水、用电,并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政策倾斜。到2012年,市政府计划安排295.15亿元的资金用于生态市建设,各乡镇(街道)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也要筹措相应的资金用于生态市重点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和对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坚持以改革的思路,运用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机制,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市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年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以及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拨出300万元资金,专项奖励、补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创建生态镇(街道)村等项目和在生态市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制定鼓励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加大退耕还林工作力度。建立自然资源与环境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对资源受益者征收资源开发补偿费和生态环境补偿费。
3、强化宣传,全民参与,营造创建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拓宽思想,创新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生态市建设的舆论宣传,进行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教育,使生态市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单位和市民明确自己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增强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加强消费引导,大力推行绿化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风尚。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培育和弘扬。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教育,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使人民群众像关注经济增长数字那样关注环境质量的改善,像关心社会稳定那样关心环境安全。在全市上下形成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是不具备现代文明意识和公民这样一种共识。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畅通交流渠道。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法律和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大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及群众的舆论监督力度,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建立环保问题公众听证会制度,不定期地公布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的信息,扩大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如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信息等,为公众关注环保、参与环境监督和咨询提供必要条件。把开展生态市建设切实转化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实现生态市建设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贰』 要一篇描写农村环境变好的文章
乡风文明村容美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这是走进石门镇溪底村的第一印象,穿梭于该村的大街小巷,行走于田间地头,仿佛进入了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
听说我们是来村里采访的记者,村民们纷至沓来,告诉我们“乡风文明村容美,美在农家人人夸。”
垃圾桶越来越满了
村庄环境的变化,可以说保洁员毛庆阳感受最深。
“垃圾桶越来越满了是我感受的最大变化,”毛庆阳说。2005年以来,溪底村进行垃圾集中处理,要求群众将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但让毛庆阳感到难过的是,很多人不习惯用垃圾桶,他们习惯于将垃圾倾倒在自留地或是河边,有的村民甚至把垃圾扫到路上。
为此,溪底村按照热爱家乡、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创业致富、家邻和睦、生态绿化、勤俭节约、乐于奉献、卫生整洁十项要求,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将村民中存在的陋习搬上广播进行曝光,让村民在收听中提高文明意识,改变村民的思想,渐渐地,垃圾桶里满起来了。毛庆阳说,虽然垃圾多了运送起来更累,但心里却更开心了。
垃圾桶越来越满,带来的是村庄变得干净而整洁了。以前的溪底村,被形容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村民卫生意识极差,垃圾到处扔,污水随地流,村庄环境极为恶劣。而今,溪底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道路两边整齐有序,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眼下,“干净整洁”已成为溪底村民心目中衡量家庭文明的标准之一。
一溪清水惹人爱
贯村而过的溪底溪可以说是溪底村村民的“母亲河”,她孕育着溪底村民,也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看着涓涓流水,70多岁的老人王明花和记者谈起了一个小故事。
那是今年的3月初一天清晨,村里有一外地来的租住户姜某在溪里洗痰盂。“这条溪里不能洗痰盂!”王明花老人看到后及时予以制止,姜某认为老人故意欺负她这个外地人,就没好气地与老人争了起来。王明花老人并没有因此而生气,而是请来了一年轻村民向她宣传村规民约与村里的文明公约。由此,姜某也改变了她的这一“陋习”,并成为自觉保护溪底溪水资源不受污染的“新村民”。
一溪清水惹人爱。溪底村村民们常常在茶余饭后,围聚于波光粼粼的溪边,聊聊家事,其乐融融。
勇于奉献 扶弱帮困
乡风文明建设,造就了溪底村广大村民“勇于奉献、扶弱帮困”的“溪底精神”。无论是碗窑水库、白水坑水库建设的需要,还是黄衢南工程建设的需要,溪底村的这一精神都得以充分显现。
“支持政府工程建设是分内事。”在黄衢南工程建设拆迁征地期间,这是在溪底村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村民邹增交,因白水坑水库建设、黄衢南高速建设需要,3年内两次拆迁,每次都是先进,并成为黄衢南高速江山段的第一个动迁的拆迁户。平瓦厂地磅房、琉璃瓦厂部分厂房等也因项目建设主动拆迁。
扶弱帮困也是溪底村村民的美德。在得知周炉村修水坝缺少资金时,该村在资金上主动给予帮助,成为我市强村与弱村结对的又一个缩影。不仅如此,溪底村在岩河村硬化道路、集镇建设等方面都是出钱又出力。
乡风文明村容美,溪底的村民们感到生活十分惬意。如今,村民们都享受到房屋财产、意外伤害及相关的政策性保险等待遇。每逢“老人节”,村里的老人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还可领到50元至300元不等的慰问金。村民们由衷地说:“真没想到我们农村老百姓也过上了文明生活:垃圾不再乱倒,说话懂得礼貌,白天辛勤劳作,晚上读书看报……”
村居环境的领头羊
步入高淳农村,整洁的道路两旁繁花似景,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村居环境建设面貌一新。近年来,高淳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紧紧围绕“三农”,以强基工程为抓手,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围绕争创国家生态县,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治理污染为重点,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措施,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整合各部门的力量,用2—3年的时间,重点培育20—30个乡村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良、生产生活便利的典型示范村,引导全县村庄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典型示范和经验。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具体如下:
1、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统一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垃圾集中倾倒、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用薄膜回收、综合利用率达100%。
2、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建设,推广利用厌氧发酵和好氧降解工程技术。人畜粪便远离水源,动物的粪便、污水一律在养殖场或养殖小区指定区域存放,配备专门的粪便储存处理设施,禁止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污水污染环境。探索建设简易可行、适度集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清理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禁止露天焚烧,禁止抛入河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因地制宜建立示范工程,稳步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实现炊事燃气化、管道化,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青贮氨化养畜、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
4、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所有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河塘全部清淤一次,改造完善水利设施,保持水体流动,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要求。建立河道的长效管理维护机制,落实河道保洁、管护责任,禁止倾倒垃圾、粪便或者丢弃其他废弃物,禁止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确保饮用水安全。
5、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制度。严格按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布局,指导镇、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小区集中,并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彻底清理“十五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监督机制。
6、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庄容貌管理制度。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的违法建设全部拆除,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彻底清除,村庄内道路通畅,房前屋后整洁,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
通过上述“六清六建”、“三清一绿”活动,积极引导农民破除脏乱差等传统陋习,共建生态环境优良、文明气息浓厚的新型农村。以“无乱堆乱放、无杂草丛生、无露天粪坑、无污臭水沟、无裸露地块”为基本标准,发动群众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清洁家园;大力加强村卫生设施建设,兴建了一批垃圾箱、标准公厕,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处理办法,村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从2005年桠溪镇蓝溪村列入江苏省首批试点村开始,去年11个试点村达标,今年是10个村达标,共计21个行政村已经通过了考核验收。从镇一级来看,淳溪镇已经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其他7个镇也已经达到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通过这许多领导羊的示范,加之强基工程的有力推进,我县的村镇面貌正在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流市罗政村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
近日,在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住了一夜的记者,一大早起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自洁净的街巷里传来,令人赏心悦目。记者的内心里,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油然而生。
重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村民告诉记者,罗政村之所以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就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始终遵循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建筑与发展协调互进、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他们采取了几个做法,一个是严格新建房的规划布局,一个是着重抓好对旧房的改造提升。按照“玉贵文明走廊”生态家园建设的要求,罗政村发动群众在自家庭院建沼气池、卫生厨房、卫生厕所、标准畜禽舍,引自来水;在庭院内种草种花,实行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努力实现村庄楼房化、家具现代化、能源清洁化、行为文明化等“十化”目标。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随着村民们种植水果的增多,罗政村自然地形成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如今,该村农户新建或改建的楼房,每家每户的庭院自成一体,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全村9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池,100%的生产小组实现了道路水泥化;村里还完善了文化、旅游、休闲等各种实用的配套设施,村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
讲卫生,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建好村庄,还要管好村容。村民们告诉记者,在罗政村,有一支义务环卫队,它的存在使得罗政村从2006年起就保持了天天清洁。该村义务环卫队队长宁惠芬介绍,环卫队由10多位老人组成,分片负责村里的卫生清洁工作,工具则各自配备。每天早晨7点,环卫队就开始在巷道打扫卫生,从村里的文化广场,扩展到周边,再扩展到村里的每一条水泥路,他们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除了下雨天,环卫队每天都要将村里打扫一次,并浇花一次。他们清扫的垃圾,定时定点统一拿去烧掉。
为了保持村容整洁,罗政村还成立了公益事业协会、精神文明建设协会,以此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村民讲文明、讲卫生。在村容的管理上,提倡垃圾袋装化,实行户内户外清洁和“门前三包”。“在家可以睡地板,出门穿皮鞋不沾泥巴。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各种生活习惯,和城里人已经没什么两样了。”宁惠芬说。
随着城乡清洁工程在全区的实施,罗政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动全村群众都来参与城乡清洁工程。他们主动参与,人人动手,个个出力,使环境整治延伸到了村里的每家每户、每个站点、每个角落。为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罗政村全民在参与、在行动……
“走进新农村”-优化生产环境 塑乡村新形象
如今走在梁弄镇横坎头村,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柏油马路宽阔整洁,水库大溪清澈见底,幢幢楼房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特别是公园里老人、小孩们游乐嬉戏的情景,更是给人带来温馨、和谐的感觉,这是该村近年来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可喜成果的一个缩影。
横坎头村是梁弄镇的一个大村,又是一个革命老区村。近年来,该村以“宁波市老区奔小康建设示范村”为契机,围绕“水清、路净、居新”的总体发展思路,投入资金215万元建成4级以上的通村公路两条,总长4公里,面积18000平方米,目前,全村主要村道硬化率已达到100%;为使山区村民喝上清洁、卫生、安全的自来水,投入资金40万元,实施了半山、百丈岙两个自然村的农民自来水饮用工程,受益农户218户900人,目前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全面消灭露天粪缸,新建公厕30余只,新增垃圾箱桶25只,逐步推行垃圾袋装化,还制订了《卫生公约》,配备4名保洁员工,建起了长效保洁机制;同时拆除破旧房屋和整体腾迁农户40多户,拆除面积1600平方米,在村中心地段沿溪建造小康型别墅56套,安置移民42户,形成下山移民新村,并安装了美观气派的路灯。
为提升村庄品位形象,给村民提供开展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该村投资120万元,兴建了休闲健身广场,添置健身器材两套,标准篮球场、停车场各一个。开辟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村落文化宫和农民公园,设置了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和棋牌室,并对红色景区、大溪两岸、道路两侧、村落文化宫、安置小区、休闲广场等公共场地投资50多万元进行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村里商业网点、超市、餐饮、副食、果蔬和医疗卫生也一应俱全,服务功能也日趋完善,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一般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
近年来,该村还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注重村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在村口显眼位置建起宣传栏,经常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尊老爱幼、互助互爱、邻里和睦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四型”先进党组织、余姚市“五好”党组织、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宁波市生态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200元,实现了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和谐发展。
胶东在线消息 随着“走进烟台新农村”的开展,记者看到,烟台的农村就像初春的原野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排排整齐的村居,一条条已经硬化的道路,都在孕育着新的希望。牟平区高陵镇马格庄村支书宫钦友的一句话让记者记忆尤深:“我感觉环境不好,什么也干不成。你包括住家也好,有个好环境,在家住也舒服。这个村过去脏乱差,从我们环境改善后,我们招商引资方面就有了新的突破,我们引来了三个企业。”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应该看到,在一些村民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低矮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的时候,也还有不少村子在为吃水难、行路难而犯愁。由于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遇到的难题几代人都难以克服。不改变这些村庄的落后面貌,就不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2003年起,海阳市在全市实施了后进村发展升级战略,每年倒排出70个左右最差的后进村,安排市直部门对口包帮。几年下来,过去缺水的村子修起了水利工程,为行路难而犯愁的山村铺上了水泥路;村里面貌的改变,唤醒了村民们发展经济的热情,发展种植、养殖业,引进资金、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古老的乡村焕发出青春的朝气。
结合自身实际,栖霞市开展了生态型文明村创建活动,鼓励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以苹果种植为主的高产高效农业,并以果业为中心,发展循环经济,在苹果废枝条上衍生出一个食用菌产业链,农民在果业生产中实现连环增值的同时,也给堆放在田间地头的苹果枝条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出路。令人听而生厌的人畜粪便、垃圾什么的,在栖霞农民眼里也都变成了可以再生利用的宝贝---沼气,不少农民家里做饭、照明都用上了这种绿色能源;在帮助村民消化了废物、净化了环境之后,沼气渣和液体又被当作上等的有机肥送回农田。
牟平区五里头村是一个城郊村,在村容整治中,他们高点定位,依靠城市化和工业化拉动,一步到位做好旧村改造,建成了一个花园式的村庄。
从各地实践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要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建设新家园,因村制宜就是最好的途径。对城中村、城郊村,要发挥他们的区位优势,依靠城市化和工业化拉动,抓好旧村改造,尽快使农村融入城市,使农民变为市民。对经济强村,要引导他们高起点搞好规划,使他们不但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面,在村庄环境建设上也要走在前面。而对面上大多数村庄,则要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有重点地推进环境建设,继续抓好村村通油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让村民在环境整治中受益。
应该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整治村容环境,也应该按照群众为主、政府帮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只有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让群众满意,新农村建设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在下仓镇农村改厕及镇容村貌环境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下面我就如何抓好这三项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 充分认识改善镇区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和改厕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居住和生产所处的环境状况是衡量一个村、一个镇乃至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前几年我们镇里也组织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前年、去年的改厕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按照市县两极对我们的要求,特别是与我们下仓镇作为蓟县南大门的地位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改厕、镇容村貌的整治工作,进一步深化认识。这既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表现,也是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还是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前年的非典、去年的禽流感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环境好了,苍蝇、蚊子少了,也就切断了病毒和细菌的传播途径,保证了农民的身体健康,不会发生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现象。务工、经商也就有了健康的体质做保证。我们把路修好了,老百姓嘴里不说心里也想:干部还真干点好事,就连串村做买卖的也乐意去路好走的村。环境好了,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经商者来下仓搞开发、办企业,像王指挥、西屯、大杨各、大李各、丰富村、后屯等几个村,路修的较好,还安了路灯,这说明他们思想很超前,认识很到位,也说明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所以我们要增强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深入宣传、广泛发动,使改厕及环境大整治在群众中达成共识。
我们各村回去以后可以利用广播、板报、橱窗、标语等形式,积极宣传卫生与健康、防病除害知识及改厕、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深入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活动,下大力量普及整改环境、卫生科普知识,努力培育广大群众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搞好环境卫生大整治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问题是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全镇干部群众和驻镇单位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有新的提高,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各片、各村要抓出好的典型,让群众看
环境整治及户厕改造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强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减少我们的工作阻力,加快工程进度,还可以巩固已取得的工作成果,有的村以前路修的标准很高,但因缺乏养护,现在道路两侧杂草丛生、乱堆乱放、边沟填满杂物,如果我们每家每户都自觉维护好生活环境卫生,改厕也好,环境整治也好,这一“民心工程“才能取得长期效果,百姓才能长期受益。
三、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打好改厕及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农村改厕工作按照市里精神三年完成,今明两年我们镇的任务数量分别是4360座,各村的道路标准及环境卫生特别是津围公路沿线的镇区几个村,给我的总体感觉还有再提高的必要,所以我们67个村都要马上行动起来,投入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基础好的村要提高标准,再接再励,路况不好或还没进行改厕的村更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全镇范围内掀起改厕和环境整治工作的高潮,各村要因村而议,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拿出切实可行的改厕的整治方案,象李四蒲、李四前、李四王、东片十几个村去年修好了各村公路,这为今年环境整治打下了良好基础,仓永路西段今年也将完成大修工程,希望乡村公路沿线的这些村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再努力、再提高、再完善在修好道路的同时,解决好村内环境卫生问题,搞好环境的美化,绿化,建成我们自己的样板路,示范村,典型村。大仇庄和干八里两个村就想针对本村养猪户较多的情况,结合改厕工作,建成沼气池用于化粪处理,这就是很好的偿试,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也可以提供燃气,变废为宝,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嬴。
四、 统筹安排,协调配合,确保改厕和环境整治工作齐头并进。
我们目前工作任务很多,又将面临春耕生产,各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要合理安排好各口各线的本职工作和各村的中心工作,在人员和时间上做到统筹兼顾,分清主次,打好时间差。我们的村干部也要把农村改厕、环境清整及道路维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这几项工作与小康村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及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结合起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镇里向县里负责,各村及各驻镇企事业单位向镇里负责,要认识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绝不能活多怕累就产生畏难情绪,或见道修好了,环境好了,各户厕所改不改也不防也不防碍大局的思想,各工职单位也绝不能有我干我的事,环境好不好和我们没什么关系的思想。.在各村改厕过程中,有的户改厕标准挺高,,但却把厕所建在围墙外
,影响到道路的铺设和环境的整治,再有,就是修路过程中,有的村干部把自己门前修的很好,那些修路没涉及到的户就会有意见,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制定出改厕和环境整治的方案,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争取几项工作能齐头并进。
五、 精心组织,保证质量,确保改厕和环境综合整治收到实效。
我们今年的改厕任务是4360座,各村的道路维修,及环境清整(特别是镇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量非常大,又面临春耕生产,所以我们要算好时间帐,及早动手。要弄好经济帐,做好工程预算,精心组织,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我们可以根据本村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抓好改厕及环境清整工作,比如北石庄、王指挥等村,就为改厕的户统一组织施工,免除人员费,这就极大调动了农民改厕的积极性,加快了工程进度。在具体施工中还要严格执行标准,注重工程质量,改厕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决不能贪快求多而忽略工程质量,造成渗水、坍塌。修路过程中要注意路基及排水问题的解决,不能只求路面一时整洁,偷工减料,造成今年修明年垫的豆腐渣工程,绝不能走过场,看表面,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再有,改厕修路却是耗资较大的工程,群众对各项开支很敏感,所以我们要为村开好群众代表会,发挥理财小组的作用,做到财务公开,村务公开,避免因财务问题造成干群矛盾,形成不稳定因素。
进入南街村,呈现在眼前的是宽阔平坦的街道、林立的楼群、设计别致的公园、赏心悦目的 环境。在这里,你丝毫感觉不到内地农村贫穷落后的气息,一种清新、整洁、气派、优雅的 感觉簇拥着你,迫使你急切地去欣赏“豫南一枝花”的娇容,领略“乡村都市”的风采。
『叁』 急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论文!!!!!!!!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摘 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关键词】环境保护 战略位置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三)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二、当前必须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一是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要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三是要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重点,加强海洋环保工作。五是要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
(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要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二是要加强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四是要根据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地区的脱硫目标,制订并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五是要制订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加大烟尘、粉尘治理力度,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是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三)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
一是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要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三是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四是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四)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一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二是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五是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五)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辐射环境安全
一是要全面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国家对核设施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二是要科学制订核电发展规划,核电建设要充分考虑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处置等问题。三是要加强在建和在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快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步伐。四是要加强电磁辐射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剩余内容参考 http://www.studa.net/huanjing/091209/15050066-2.htmldfs
『肆』 急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论文3000字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 【摘 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关键词】环境保护 战略位置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三)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二、当前必须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一)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一是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要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三是要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重点,加强海洋环保工作。五是要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 (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要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二是要加强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四是要根据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地区的脱硫目标,制订并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五是要制订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加大烟尘、粉尘治理力度,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是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三)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 一是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要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三是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四是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四)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一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二是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五是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五)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辐射环境安全 一是要全面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国家对核设施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二是要科学制订核电发展规划,核电建设要充分考虑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处置等问题。三是要加强在建和在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快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步伐。四是要加强电磁辐射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剩余内容参考
『伍』 给一篇上虞生态环境的论文1000字
生态建设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区域发展的热点问题。
1、生态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前提是全面发展,中心是协调发展,根本是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建设生态市,正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提出来的。我们要通过生态市的建设,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使经济发展走上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之路,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在整体上的全面发展,在空间上的协调发展,在时间上的持续发展。
2、生态市建设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尺度。生态环境越好,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越强。从这个意义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市目前的产业结构以机电、化工、轻纺、建筑四大产业为主,其中机电和化工是我们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化工业的蓬勃发展,部分区域的环境恶化趋势日益加剧,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如果我们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随着经济总量增长,甚至高于经济总量增长,那么,离累积性环境问题的爆发将为期不远,到那时我们不仅将失去发展空间,甚至会影响生存的空间。
生态市建设的适时提出,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途径。坚持通过污染治理消除污染严重的劣势,发掘生态经济发展较快的“潜在优势“,保持杭州湾新区的区位与集聚优势。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我市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进行重新整合和配置,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从而紧紧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由龙山时代和曹娥江时代直接迈向杭州湾时代,呼应大绍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不断增强上虞区域竞争力,进而在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所突破,赢得先机。
3、生态市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
层次,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追求。开始注重城市的人居环境,普遍关心环境卫生、生态质量等问题,而且迫切要求这些方面尽快得到更大的改善。经过这几年对城市污染源的综合整治,我们上虞的生态环境与前几年相比应该说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我们这些党员干部,怎么去为人民服务?怎么去实践“三个代表”?贯彻“三个代表”,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建设生态市,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居住环境,是一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一项为民尽责、民为谋利、为民兴业的民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住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总之,生态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时代所期,人心所向。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建设生态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上虞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
:
1、发展生态工业
优化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生态优先,发展第一,强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意识。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拓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项目和企业,重点扶持机电、节能环保产业,改造提升轻纺等传统产业,适度发展化工业和新型建材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限制压缩重污染和高耗低效产业,形成以机电、化工、轻纺、节能环保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
合理空间布局,推进产业集聚。以企业规模化、产业集聚化、经济特色化、污染治理集中化、资源利用集约化为目标,加快实施“北工中城南闲”的市域发展战略。按照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市区——中心镇——一般镇三级城镇发展布局和高效、集约化的城市产业发展要求,按照梯度集聚、合理规划的原则和环境资源禀赋特点,优化全市工业空间和产业布局。建立工业发展严控区,做大做强杭州湾上虞新区,做优做高上虞经济开发区,做活做特乡镇(街道)工业集聚区。重点扶持杭州湾上虞新区、上虞经济开发区和丰惠劳保用品、崧厦伞业等一批重点开发区和特色工业集聚区,整合、压缩不规范的乡镇工业集聚区。采取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向工业集聚区集聚,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上三高速、329和104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杭州湾上虞新区和经济开发区为集聚发展区,以丰惠、小越、崧厦、章镇、上浦为发展点,符合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和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市域集聚态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引导废水、废气排放量较大的项目和企业向杭州湾上虞新区集聚,严格控制化工、印染等废水、废气污染较严重的建设项目在杭州湾上虞新区外落户建设,严格控制造纸、食品脱水加工等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建设项目在污水集中收集输送管网之外的区域选址建设,分散在城区内和虞中、虞南地区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大的工业企业限期转产或搬迁。
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园区。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审计,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鼓励选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生产工艺、设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业生态链,实现工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未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投产。组织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区域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完善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生态化改造
2、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特色优势生态农业。调整粮经结构、种养结构、品种结构,逐步提高经济作物、水产养殖、林特产品和畜禽产品在农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蔬菜、水产、花卉、茶果、畜牧五大产业,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形成稳定的生态农业经济体系。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的区域条件和比较优势,按照“开拓市场、优化结构、提高品位、增加效益”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名特优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在城郊和虞中平原水网地区构筑城郊型优高农业区,建设优质蔬菜产区、花木种植区、名优特色水果种植区、高档水产养殖区;在虞南丘陵山地构筑生态型农林特产区,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区、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区,建设“后花园”、“休闲区”。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
推行绿色生产经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推行绿色生产营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实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组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着力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生态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生态农业。突出发展茶叶、干果、水果、蔬菜、竹笋等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绿色有机名特优农产品。
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新品种。积极推广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动植物品种优化技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科学用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各类有害药物。实施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突出安全卫生指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检测体系。
3、发展生态旅游
全面整合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打造虞南旅游休闲基地,建设长三角都市后花园”的总体发展目标,着力构筑曹娥江滨水观览游憩带、春晖白马湖文化生态休闲区、洪山湖祝家庄古典风情休闲度假区、陈溪一覆卮山健身运动休闲区、四明一凤鸣山养生游览度假区、东山文化观光区“一带五区”的生态旅游框架,努力成为杭、甬旅游集散城市的副中心及浙东黄金旅游线上的旅游节点。切实加强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维护景区资源和当地生态系统,打造优美舒适的生态旅游环境。提高旅游区的文化品位,挖掘、包装具有上虞特色的“东山文化”、“曹娥文化”、“虞舜文化”、“英台文化”、“春晖白马文化”、“青瓷文化”和“名士文化”,打响生态旅游品牌,做大、做精生态旅游产业。
第三、加强生态建设。
这是建设生态市的重点,也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突出抓好三点: 一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发挥城区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森林进城”,建设以山体为绿被,以河流水系、交通绿地为脉络,街道、小区、单位绿地为补充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区绿地生态体系。充分利用滨江优势,实施曹娥江“一江两岸”绿化景观带建设,营造特色鲜明的城市中心景观区,展现生态型城市的魅力。利用杭甬运河、百松河、西横河三河贯穿城区的自然条件,精心打造城区碧水绿林人文景观带。加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在人民路、三环路、四环路、南北中心大道、百松公路、百丰公路、329国道、104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建设纵横交错的绿色生态走廊。加强百官半山、丰山、曹娥凤凰山、峰山等自然山体的景观建设和森林、植被保护,建设城区生态休闲绿地,建设市民广场、青春广场,合理布置街道绿化,增强城市“绿肺”功能。二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整治村落环境。结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每年100个行政村的进度,开展“百村整治”示范活动。按照布局合理、设计科学的要求,全面规划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拆旧建新,改造“空心村”,植树绿化,整治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达到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布局优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等八化要求,以良好的居住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优质的社区服务实现农村城镇化。同时选择生态优势突出、经济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大力开展生态村建设工作,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三是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完善城镇排水系统。新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对现有合流制管道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并在道路改造、旧城改造中逐步建成分流制。近期重点加快建制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步伐,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尽快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截污范围内建制镇的生活污水纳管统一处理工作,保证至2007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60%以上。非城市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内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按照集中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予以实施,并尽可能考虑与工业集聚区合建集中污水处理厂。章镇、丰惠、汤浦等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较大乡镇可分别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其余南部各乡镇由于人口不多,且较为分散,应采取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池或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至2007年,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外的建制镇必须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加快建设和完善城镇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建设相应的环卫基地和环卫设施,积极推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近期加快改造、扩建位于城东驿亭镇的城市垃圾填埋场,以满足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需要,其它各乡镇近期必须完成现有垃圾填埋场规范化改造,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中期结合杭州湾上虞新区热电厂建设,建设生活垃圾焚烧设施,集中处置市区和道墟、崧厦、小越、驿亭、谢塘、盖北、沥海等乡镇及杭州湾上虞新区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一般可燃固体废弃物;并逐步关闭这些乡镇的小型垃圾填埋场,做好覆土、绿化和防渗等工作;同时在这些乡镇建设密闭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提高垃圾收运效率。在小型垃圾焚烧设施技术经济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在虞南的丰惠、章镇建设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其它乡镇因较为分散,仍以建设小型无害化垃圾填埋场自行填埋处置为主,或建设垃圾堆肥厂进行综合处理。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生态市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建设和渐进发展的过程,任务重、时间长、要求高。各级各部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不懈地把生态市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创建机制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建立以党政一把手为首,由分管相关工作的副市长、有关部门及重大工程项目的负责人组成的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实施,协调解决生态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问题,确定各阶段的重点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和处理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对各项生态建设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办公室要保证人员编制到位和资金保障到位。市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明确分管领导,明确职能科室或办公室。同时要加强市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之间的配合、联系和协调,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和交流制度,形成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推动机制。
建立生态市建设首长负责制,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将生态市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生态市建设工作中取得成绩的予以相应的奖励,对严重影响生态市建设或发生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的单位和主要领导给予必要的处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把生态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纳入对市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年度考核内容,并将生态市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逐项分解,下达到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建立生态市建设评估机制和行政效能监察机制,按照生态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制度,对全市及各乡镇、各部门生态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评估,科学地分析和评价生态市建设的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市级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生态市建设的职责要求,把生态市建设内容结合到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中。各乡镇(街道)要按照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要求,抓紧制订工作计划,切实抓好落实。使建设任务落实到基层,实现任务到人,措施到位,确保生态市建设工作卓成有效。
2、抓好项目,落实政策,保障创建成效
建设生态市,关键要抓项目。没有一定数量、质量的项目,建设生态市就是空中楼阁。抓住了项目,也就是抓住了生态市建设的“牛鼻子”。我们在招商引资活动中,要利用生态品牌引项目、争项目、建项目。重点是抓好生态项目的开发、筛选、包装、申报和实施工作,以生态项目推动生态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要选择对生态市建设、上虞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强、社会效益好、近期可以启动的项目,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拓宽思路,多思考、多挖掘。凡是可以利用生态条件,可以挂上生态市建设的项目都可以充分挖掘出来。环保、发计、经贸等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综合和筛选。 建设生态市,必须要有相关配套的政策保障。切实加大创建生态市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要优先保证用地、用水、用电,并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政策倾斜。到2012年,市政府计划安排295.15亿元的资金用于生态市建设,各乡镇(街道)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也要筹措相应的资金用于生态市重点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和对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坚持以改革的思路,运用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机制,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市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年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以及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拨出300万元资金,专项奖励、补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创建生态镇(街道)村等项目和在生态市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制定鼓励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加大退耕还林工作力度。建立自然资源与环境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对资源受益者征收资源开发补偿费和生态环境补偿费。
3、强化宣传,全民参与,营造创建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拓宽思想,创新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生态市建设的舆论宣传,进行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教育,使生态市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单位和市民明确自己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增强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加强消费引导,大力推行绿化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风尚。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培育和弘扬。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教育,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使人民群众像关注经济增长数字那样关注环境质量的改善,像关心社会稳定那样关心环境安全。在全市上下形成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是不具备现代文明意识和公民这样一种共识。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畅通交流渠道。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法律和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大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及群众的舆论监督力度,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建立环保问题公众听证会制度,不定期地公布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的信息,扩大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如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信息等,为公众关注环保、参与环境监督和咨询提供必要条件。把开展生态市建设切实转化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实现生态市建设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陆』 日照生态村的建设资料,像政府的公示文件,地方的政策等等。做论文用的,越详细越好,谢谢。
需要的话我们为您效劳,创作团队阵容强大,毕业、职称及各类论文创作经验丰富,配以大量学校购买的数据资料库供查询,保证论文原创,质量过硬。
q我
『柒』 急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论文3000字 谢谢!!!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摘 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关键词】环境保护 战略位置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三)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二、当前必须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一是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要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三是要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重点,加强海洋环保工作。五是要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
(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要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二是要加强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四是要根据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地区的脱硫目标,制订并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五是要制订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加大烟尘、粉尘治理力度,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是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三)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
一是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要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三是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四是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四)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一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二是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五是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五)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辐射环境安全
一是要全面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国家对核设施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二是要科学制订核电发展规划,核电建设要充分考虑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处置等问题。三是要加强在建和在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快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步伐。四是要加强电磁辐射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剩余内容参考 http://www.studa.net/huanjing/091209/15050066-2.html
『捌』 关于海南农业发展的论文怎样写啊三千字啊。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按照比较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收2000例计划,搞好示范村结构调整规划与布局,加强指导和服务,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示范村农民人均增收534元,同比增长15%,大大高出全省平均增长幅度。加速发展优势产业,瓜菜、水果产值占种植业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以高效经济作物下水田和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制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及时召开现场会加以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冬季瓜菜实现面积、出岛量、产值“三超历史”的目标,其中产值55.7亿元,比上年增长54.1%,是“十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全省香蕉下水田新种面积达13万亩,香蕉种植总面积达65万亩,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产值达25.4亿元;推广甘蔗下水田15万亩。设施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省设施大棚栽培面积突破5万亩,西甜瓜下水田3万亩。积极发展制种产业,全省早造制种面积11万亩,生产杂交稻种子477.7万公斤,全年推广超级稻10万亩。以实施橡胶良种补贴为契机,加快发展优势热作产业,落实橡胶良种补贴资金496.38万元,民营橡胶良种补贴面积5.85万亩,充分调动农民种胶积极性,新种橡胶面积32.09万亩。依托“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的优势加快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实现增加值57.31亿元,同比增长6.9%。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全省建立177个养殖专业村,新增规模养殖户1万户。生猪出栏50头以上规模的比例达37.2%,肉鸡出栏2000只以上规模的比例达75.2%。实现生猪出岛38万头,同比增长82%;文昌鸡出岛量2000万只,同比增长66.7%,完成了生猪主要依靠进岛、岛内自给到批量出岛的重大转变。
[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产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49.2万亩,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205个,面积268.2万亩,组织申报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达26个。加强3个部级和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组织编制和实施37个农业标准化项目。加强20个省、市县级农药残留速测中心和99个乡镇农药残留速测站建设,扶持39家企业建立农药残留速测点,农产品抽检达标率为95.6%。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及毒鼠强专项整治等活动,加强农业生产源头管理。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运行机制,深入开展春秋动物防疫行动,落实全面免疫、预检制度和免疫责任人制度,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确保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达100%,连续3年实现全省无猪瘟、无高致病性禽流感、无新城疫等重大疫情。植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控东亚飞蝗,防控面积95万亩,确保东亚飞蝗“不起飞、不成灾”;加强三叶草斑潜蝇、螺旋粉虱、稻飞虱、黄龙病等防控工作,确保“控制位、不蔓延”。
[农业科技与农民培训] 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工程。制定实施《2006年海南省农业科技入户行动方案》,加强琼海、文昌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县建设,建设2000个科技示范户。引进推广农作物和畜禽优良22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85%,完成主推品种推广面积20.8万亩,推广杂交肉猪23万头,完成主推技术面积103万亩,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80%。以万宁、文昌、儋州三市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项目实施为重点,在瓜菜、水稻、甘蔗等作物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省发放施肥建议卡4万多份,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点30个,辐射带动农户5万户,推广面积达140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落实农机购机补贴资金790万元,补贴机具2587台(套),全省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户2450户,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全省农机市场呈现农机具热销局面。扶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机示范村。全省完成机耕面积262.5万亩,同比增长9.1%,完成水稻机收面积130万亩,同比增长33%,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2.4%。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就业能力,全省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和技术讲座4500多期,发放技术资料、VCD光盘10万份,培训农民70多万人次,安排阳光工程培训补助资金500万元,培训3.3万人,培训转移就业2.8万人,在阳光工程主体培训的带动下,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8.5万人。
[农产品保鲜加工] 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计划,逐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建设一批大宗优势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加工原料基地和专业加工园区,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新增13家,达到75家,实现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1.4%。抓好果蔬冷藏保鲜加工,落实补贴资金250万元,拉动企业投资1亿多元,年内新建、扩建冷藏保鲜项目16个,新增冷藏保鲜能力2万吨。新上一批槟榔等热作产品深加工项目,拉动槟榔产业快速发展。抓好定安塔岭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向加工园区聚集,目前进入园区的加工项目达19个,总投资4.08亿元。
[农村沼气] 编制完成全省沼气建设总体规划并分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有效地与改圈、改厕、改厨结合起来,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循环农业和节约型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抓好“四个一”沼气工程(一个猪场、一个果园、一个学校、一个村庄各建一个大中型沼气池)试点示范,取得良好效果。组织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新建农村沼气池3.63万个,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举办沼气技术培训班,年内培训人员5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沼气技工达2656人,基本满足沼气施工需求。积极推广“猪—沼—作物”生态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依法治农]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补贴政策,保障农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制定《海南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坚决遏制农村“三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在琼海市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开展村级债务债权摸底清查工作,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完善农业地方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农业立法的重点,把无疫区动物疫病控制、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强制性管理等优先纳入我省农业法制建设的重点。加强普法宣传,有2886人重新取得农药上岗资格。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符合条件的1011个执法人员重新换发新的执法证。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组织全省性农资打假大行动和农机监理大行动,查获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数量916769公斤、31690台件,货值金额487万元,查处756起,检查企业9174个/1084次,整顿市场2676个/613次,受理举报案件121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75个,挽回经济损失436万元。全年不断规范农业行政许可管理,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年审批许可项目317项。(供稿:厅办公室 陈月花)
『玖』 求山东日照建设生态村的相关资料,政府公示的文件,地方政策等等。做论文用的,越详细越好。谢谢。
山东日照已建成30个市级生态村山东省日照市农村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15个,市级生态村30个。有31个农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有38个产品取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这是记者从7月24日召开的日照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的信息。据介绍,为推动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日照市启动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新农村健康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已建成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15个,市级生态村30个,其中莒县城阳镇创建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同时,在全市实施了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两减三保”行动计划。逐步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的长效管理机制,目前日照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53%。
金秋时节,正是大姜收获的季节。霜降前后,姜农们纷纷满怀期盼地走进姜田,在大姜散发的特有气息中,迎来一年的好收成。日前,记者来到山东省威海市大姜种植主产地—乳山,实地探访2010年的大姜收成和市场行情。鲜姜:同比实现增收,亩产最高5000公斤午后时分,乳山市夏村镇西北庄村委会主任张青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去田里逛逛。“我们村水浇条件不错,土壤适合种植大姜。”张青指着自家的姜田告诉记者,“那3亩大姜是我家的,都快收完了。”顺着张青的手望去,数排绿油油的大姜成熟待采,周围几户姜农正在姜田里掘地、抖土、割秸,将刚刨出来的大姜剪掉姜叶、清除泥土后,整齐地摆放在筐中。
“‘一步一点,一里一碗’,非常艰辛,古时都没有多少人愿意来油坊工作,现在传统的手工榨油逐渐被机器榨油所取代,这种手艺也渐渐失传。”高飞向记者说:“我们一定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父子二人随后一致向记者表示:“奥运来了,我们现在有个愿望,希望来陕西旅游的外省朋友和国际友人能来看看老油坊,领略一下我们关中特有的传统工艺。”西安市群艺馆王升荣馆长表示:该老油坊是目前发现的关中地区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仍在运行的原生态老油坊,是清代光绪13年(公元1887年)修建的,堪称关中地区传统手工榨油工艺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全国也十分罕见。
在永昌路金客隆超市,“瘦”过身的农夫果园显得特别醒目,不仅一改往日的“笨重”,而且瓶身上还多了斜纹的凹位方便随手携带。该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厂家推出的“升级版”,很受消费者欢迎。但记者看到,这种换了新包装的农夫果园30%为混合果蔬汁,包装上标注的净含量是500ml,比旧包装少了100ml,而价格却与以前一样。同时,记者发现雀巢冰爽茶新包装净含量从原来500ml减少为480ml,市面价为3.0元。记者拿起其中一瓶新装的480ml雀巢冰爽茶发现,新装冰爽茶虽然高度没变,但就因瓶身的巧妙变化,容量上比旧装减少了20ml的容量。
希望对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