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素材 » 零和博弈论文

零和博弈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3-08 10:06:38

㈠ 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3500字以上急求

“博弈论”
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但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
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可以说,
“博弈论”已
经改变了经济学的传统轮廓线。

我们先从经济决策上来看“博弈论”
。假如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总,你在决定
是否将自己的产品降价以及降价多少时,
必须首先要考虑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
消费者将会增加购买吗?大概会增加多少购买量呢?其他同种产品的厂家也
会降价吗?等等。
你只要是理性的话,
一定会在对这些问题考虑的基础上来作出
你的决策。
所以说,
“博弈论”
主要是研究各相关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假定条件下,
理性的行为主体如何决策、
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等问题
的。在这里,决策均衡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意味着最佳决策或最佳决策的组合。
因为只要决策是最佳的,
相关的行为主体就不会去改变它,
从而它处于稳定、

衡的状态。再简而言之,
“博弈论”就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博弈决策的一门科学

其实博弈现象不只现身于经济领域,
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的,

以博弈论的思想不仅仅能够用来分析经济从而获得最大的盈利,
我们也可以尝试
将博弈论的观点与日常生活联系,
将博弈论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从而获得
最优的策略。

比如,某一天你觉得应该是你太太的生日,但又不能肯定:如果是太太的生
日的话,你可以送一束花,太太会特别高兴;你不送花,太太会埋怨你忘了她的
生日;如果不是太太的生日的话,你可以送太太一束花,太太感到意外的惊喜;
你不送花,结果生活同往常一样。

在这个博弈里,
我们看到可以有两种策略:
确定今天是太太的生日或确定今
天不是太太的生日,但不论采取何种策略,你的最好行动都是买花。

夫妻吵架也是一场博弈。
夫妻双方都有两种策略,
强硬或软弱。
博弈的可能
结果有四种组合:
夫强硬妻强硬、
夫强硬妻软弱、
夫软弱妻强硬、
夫软弱妻软弱。

根据生活的实际观察,
夫软弱妻软弱是婚姻最稳定的一种,
因为互相都不愿
让对方受到伤害或感到难过,常常情愿自己让步。动物学的研究有相同的结论,
性格温顺的雄鸟和雌鸟更能和睦相处,寿命也更长。

夫强硬妻强硬是婚姻最不稳定的一种,
大多数结局是负气离婚。
夫强硬妻软
弱和妻强硬夫软弱是最常见的一种,
许多夫妻吵架都是这样,
最后终归是一方让
步,不是丈夫撤退到院子里点根烟,就是妻子避让到卧室里号啕大哭。

这些都是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博弈论在生活中较大的应


一、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

生活无处不博弈,
就衣食住行中的住而言,
就不得不提近年来成为社会经济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热门的房地产市场,
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可以用博弈论的观点来分析。
房地产市
场中存在两种博弈现象,
一种是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博弈,
另外一种是开发商
之间的博弈。

其实分析博弈的前提就是双方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
这场博弈中的两个决策
主体开发商和购房者的行为对这个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的影响都很大。
购房者有
买房的需求,
但其资产和收入负荷不了过高的房价,
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一个
漫长时期内等待房价的下跌,
等到房价跌倒一定的程度,
购房者才会购买。
而开
发商因考虑考虑收回投资成本而不可能一直将房价居高。
所以这两个决策主体就
会进行一场博弈。

另外一种要分析的情况就是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开发商间的博弈是多样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囚徒困境或是智猪博弈来分析。
在开发商市场中,
必然会有大
小开发商之分。
用智猪博弈的理论来分析,
我们可以把大开发商比喻成
“大猪”

而小开发商比喻成“小猪”
,在这个市场中,如果小开发商先采取降价的话,获
利最大的肯定不是自身,
而是大开发商。
而博弈论中对这两方面都是有一定要求
的,
按照智猪博弈的策略,
小开发商采取跟进策略,
做个智慧的小猪无非是一种
上佳的策略。
假如某房产市场资源和需求是有限的,
即存在两个开发商都想开发
一定规模的房地产,
但是市场对房地产的需求只能满足一个房地产的开发量,

且每个房地产商必须一次性开发这一定规模的房地产才能获利。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是对开发商甲还是开发商乙,
都不存在一种策略完全优于另一种策略,
也不
存在一个策略完全劣于另一个策略。
因为,
如果甲选择开发,
则乙的最优策略是
不开发;
如果甲选择不开发,
则乙的最优策略是开发;
类似地,
如果乙选择开发,
则甲的最优策略是不开发;
如果乙选择不开发,
则甲的最优策略是开发。
这样就
形成了一个循环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
甲与乙都不存在优势策略,
也就是甲和乙
不可能只要选择某一个策略而不考虑对方的所选择的策略。
实际上,
在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纳什均衡点的博弈中,其最后结果难以预测。

二、人际交往中的博弈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一种博弈关系。
矛盾
冲突的结果也有三种情况:
‘负和游戏、零和游戏和正和游戏。

“负和游戏”
,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游戏,故也称为双输博弈。在人与人的交
往时,由于相互的冲突和矛盾,不能达到统一,交际双方都不让步,最后使交际
活动不能展开,结果是交际的双方都从中受损,两败俱伤。如果是朋友,也会因
不断发生“负和游戏”而逐渐疏远;夫妻间经常出现“负和”现象,感情自然会
受到影响。交际中之所以经常会发生“负和博弈”现象,大多是因为心胸狭窄,
遇事爱使性负气,必然会出现“负和”局面。如果不使性负气,而是互相谅解,
与人交往采取合作态度,
便能使有矛盾和冲突的交际活动朝好的方向发展。
在交
际中,
如果遇到了和交际对象发生冲突的时候,
能够想着退一步海阔天高,
采取
一种和对方合作的态度,就一定能避免交际中“负和游戏”的发生。

至于“零和游戏”
,这种简单的“你输我赢”的思考方式往往会给人们带来
更大的麻烦。其实,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双方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你赢我
输”的对抗关系。双方可以都做得很好,也可能都做得很糟。制胜不是靠打击对
方、压倒对方,而是靠引导对方采取对双方都有利的行为,即合作的行为。我们
应当心存善良。如果说人际交往如博弈,那么“零和游戏”现象的发生翎大多是
因为有人见利忘义,
想吞并对方的利益,
这样的人从一开始便心存恶念,
自然便
会用欺诈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许多道德家们都认为假使一个人能够大彻大
悟,努力地为他人服务,他的生命一定闪烁着光彩,充满着喜悦与快乐。你要尽
量慷慨地给予他人以同情、
鼓励、
扶助,
因为那些东西,
于我们自身是不会因
“给
予”
而有所减少的;
相反,
我们给人越多,
我们自己所有的也越多。
我们把善意、
同情、帮助给人越多,我们收回的善意、同情、扶助也就越多。

而互利互惠的
“正和游戏”

则是一种双赢的博弈。
就像是一同爬山的两个
人,
A
只带了面包,
B
只带了水。旅途中
A
吃了些面包不再饥饿却口渴的很,
B
则恰恰相反,如果他们将手中剩下的食物与对方交换,这便是“正和游戏”了。
人和人正常交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相互适应,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如
果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
能从良好的愿望出发,
便能使交际达到互利互惠的
“正
和游戏”状态。就是说,人际交往要达到效益最大化,就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作为
和别人交往的准则,
而应该在取长补短、
相互谅解中达成统一,
达到双赢的效果。

总之,
交际就是一种特殊的博弈。
如果想让交际向健健康方向发展,
就应考
虑以非对抗的方式,采取合作的态度,使交际呈“正和游戏”状态,从而收到良
好的交际效果。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急功近利的例子,他们时常进行“零和博弈”
,甚至进行
“负和博弈”
,不能从长远利益出发,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结果是丢了西瓜捡
芝麻,
得不偿失。
每个人都盼望着自己的理想尽快实现,
但在很多时候盲目求快
换来的只能是失败,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得与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面对的博弈,
什么事该做,
什么事不该做,
什么利益必须争取,
什么利益敬而远之,
这些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后做出正确的
选择。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间走过的,金钱、荣誉、权势、爱情,我们得到后欣喜
若狂,但失去后又愁眉不展。其实,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坦然地面对得失才是
处世的最高境界,就像佛教中的这首禅偈一样:

富贵贫穷各有由,夙缘分时莫
强求。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

事物的得失都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如果有时尽力了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你可能会深感上天
的不公,
但反过来想想,
其实你更应该坦然地面对,
因为尽力去做的你已经无怨
无悔,
得不到不是因为你没有去珍惜和努力,
而是因为对方本不属于你,
所以在
人生中我们有时更要学会放弃,学会忘记。

㈡ 西方人为什么老谈零和原理

西方人为什么老谈零和原理:

西方人老谈零和原理,可以这些人,本质上仍然是持有西方至上观点的新帝国主义者。这些人认为别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崛起,严重损害了其自身利益,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经济旧秩序,损害了西方的权利。

零和博弈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双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的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但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㈢ 博弈论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零和游戏条件是什么

博弈论复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博弈制的参加者,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
2.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
3.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
4.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作出策略选择的先后
5.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作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

零和博弈指的是所有博弈方的得益总合为零

㈣ 负和、零和与正和博弈讲了些什么

我们根据博弈论得出的不同结局,将其分为“零和”博弈、“正和”博弈、“负和”博弈。

所谓“零和博弈”就是指博弈最终的效用总和为零,保持在原来的水平,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当我们看见两位老者在下棋,其实就是在进行一场“零和游戏”。因为棋局的大多结果是有一方赢,另一方输,我们假设赢的人得1分,输的人得-1分,那么,当一方赢一方输的时候,两人的得分总和为1+(-1)=0。

股票交易也是一种“零和博弈”,人们投资股市,是渴望在炒买炒卖中赚取差额以获得投资回报。这样,当一个人在股市上赚到钱时,意味着别人因此受了损失,即盈利投资者总的盈利所得与亏损投资者总的损失之和相加为零。

如果我们将“零和博弈”看成一场游戏的话,那么这场“游戏”的基本要求就是:整个游戏必须分出输赢,赢的一方所得等于输的一方所失,游戏总体收益为零。在“零和博弈”中,参与者是自私的,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完全不顾及集体的利益,结果导致集体利益受损,自身利益也不能最大化实现。解决“零和博弈”的方式是必须要在各个参与者之间达成信任,并且对违反约定的人进行惩罚。

以上我们谈到了“零和博弈”,参与者的收益总和等于零。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取得收益,这比参与者单独行动带给参与者的收益更多,合作的总体收益也要大于参与者单独行动的收益总和,起到了1+1>2的效果,我们把这种博弈行为称为“正和博弈”。相反,如果参与人不进行合作,甚至恶意竞争的话,会造成总体资源的浪费,使得总收益小于参与者单独行动的收益总和,带来了1+1<2的结果,这种行为我们称为“负和博弈”。

“零和博弈”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归根结底是其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事情都符合“零和博弈”的表现。从社会到个人,从强国到弱国,取得胜利或是拥有财富,往往伴随着失败和财富的损失。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是如此,因为世界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财富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想要获得这些资源或是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伴随着对其他人、其他国家或是地区的侵占,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等,这便应验了进化论的道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虽然我们强调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了弱肉强食的“零和博弈”,但现代社会更多地是需要合作,使参与者达到“双赢”的局面。20世纪,人类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但伴随发展而来的还有“全球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现象,这时“零和博弈”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以合作形式实现的“双赢”。人们改变了以往损人利己的观念,通过有效地合作,实现各自的利益。而这种“正和博弈”使得参与者都从中获利,参与者更愿意参与。“正和博弈”使得市场上的资源被充分利用,交易有效地进行。

从“零和”走向“正和”,不是简单的合作,这需要合作双方真诚的态度和彼此互相信任,如果有一方在过程中不讲求诚信,想要侵占别人的财富的话,游戏就不能继续,“正和博弈”的“双赢”局面就无法实现,吃亏的反而是那个违反规则的人。

㈤ 零和博弈鞍点的意义

把具有鞍点的常和博弈称为严格确定的博 弈。二人常和博弈不存在鞍点,也就不存在纳什均 衡,该博弈结局是高度不确定的。

㈥ “零和博弈”又是什么呢

零和博弈
“彼之所得必为我之所失、得失相加只能得零”.
"竞争者此长彼消,回胜者之答所得加败者之所失等于零”。
所谓零和,是博弈论里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双方博弈,一方得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吃亏,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亏多少。之所以称为“零和”,是因为将胜负双方的“得”与“失”相加,总数为零。在零和博弈中,双方是没有合作机会的。
“零和游戏”就是:游戏者有输有赢,游戏参与各方的得失总和为零。,在一般情况下,玩者中总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获胜算为1分,而输为一l分,那么,这2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零和博弈属于非合作博弈,是指博弈中甲方的收益,必然是乙方的损失,即各博弈方得益之和为零。在零和博弈中各博弈方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既无法实现集体的最大利益,也无法实现个体的最大利益。除非在各博弈方中存在可信性的承诺或可执行的惩罚作保证,否则各博弈方中难以存在合作。
在金融市场实际趋势运行中,理想零和博弈的全过程接近于一个半圆。
股市零和博弈的定义可以表述为:
输家损失+现金分红=赢家收益+融资+交易成本。(等式左边是股市资金的提供者,右边则是股市资金的索取者)

㈦ 零和博弈是什么意思

零和博弈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它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内在严格竞争下,容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博弈论关于零和的模型,只是对抗性博弈在绝对封闭状态下的一种理论情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零和的现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是对人类社会利益偏好多样性的形象描述;西方谚语“棋盘外总是有东西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7)零和博弈论文扩展阅读:

零和思维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哲学判断基础上的。

因为预设人性是恶的,就武断地认为所有人的人性都是恶的,在社会交往中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所以必须把所有利益都攥在自己手中,“自己好处通吃,别人只能完败”。

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人性有恶的一面,但也可以举出更多人性为善的事实。人之为人,不在于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而在于面对善与恶的纠缠,可以作出顺应客观规律、彰显人性光辉的正确选择。

㈧ 博弈论的原理是什么

博弈论的概念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 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的发展 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正式发展成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初。1928年冯·诺意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意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的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谈到博弈论就不能忽略博弈论天才纳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的学科。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要素 (1)局中人: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人。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 “多人博弈”。 (2)策略: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 (3)得失: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payoff)函数。 (4)对于博弈参与者来说,存在着一博弈结果 (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所谓纳什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谓“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局中人B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采取b*,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那么局中人A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 这样,“均衡偶”的明确定义为: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之为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偶对(a, b*)≤偶对(a*,b*)≤偶对(a*,b)。 对于非零和博弈也有如下定义: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为非零和博弈的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对局中人A的偶对(a, b*) ≤偶对(a*,b*);对局中人B的偶对(a*,b)≤偶对(a*,b*)。 有了上述定义,就立即得到纳什定理: 任何具有有限纯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个均衡偶。这一均衡偶就称为纳什均衡点。 纳什定理的严格证明要用到不动点理论,不动点理论是经济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通俗地说,寻找均衡点的存在性等价于找到博弈的不动点。 纳什均衡点概念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论研究可以在一个博弈结构里寻找比较有意义的结果。 但纳什均衡点定义只局限于任何局中人不想单方面变换策略,而忽视了其他局中人改变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纳什均衡点的结论缺乏说服力,研究者们形象地称之为“天真可爱的纳什均衡点”。 塞尔顿(R·Selten)在多个均衡中剔除一些按照一定规则不合理的均衡点,从而形成了两个均衡的精炼概念:子博弈完全均衡和颤抖的手完美均衡。 博弈的类型 (1)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 (2)非合作博弈——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 (3)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充了解称为完全信息;反之,则称为不完全信息。 (4)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静态博弈:指参与者同时采取行动,或者尽管有先后顺序,但后行动者不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 动态博弈:指双方的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行动者可以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 财产分配问题和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 考虑这样一个合作博弈:a、b、c、投票决定如何分配100万,他们分别拥有50%、40%、10%的权力,规则规定,当超过50%的票认可了某种方案时才能通过。那么如何分配才是合理的呢?按票力分配,a50万、b40万、c10万c向a提出:a70万、b0、c30万b向a提出:a80万、b20万、c0…… 权力指数:每个决策者在决策时的权力体现在他在形成的获胜联盟中的“关键加入者”的个数,这个“关键加入者”的个数就被称为权利指数。 夏普里值:在各种可能的联盟次序下,参与者对联盟的边际贡献之和除以各种可能的联盟组合。 次序 abc acb bac bca cab cba 关键加入者 a c a c a b 由此计算出a,b,c的夏普里值分别为4/6,1/6,1/6 所以a,b,c应分别获得100万的2/3,1/6,1/6。 博弈论的意义 弈论的研究方法和其他许多利用数学工具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一样,都是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元素,对这些元素构成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而后逐步引入对其形势产影响的其他因素,从而分析其结果。 基于不同抽象水平,形成三种博弈表述方式,标准型、扩展型和特征函数型利用这三种表述形式,可以研究形形色色的问题。因此,它被称为“社会科学的数学”从理论上讲,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行动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论,而实际上正深入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等,被各门社会科学所应用。 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弈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 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 “出棋” 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面对如许重重迷雾,博弈论怎样着手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对作为现实归纳的抽象数学问题求出最优解、从而为在理论上指导实践提供可能性呢?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对于非合作、纯竞争型博弈,诺伊曼所解决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两个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个人赢一着则另一个人必输一着,净获利为零。在这里抽象化后的博弈问题是,已知参与者集合(两方) ,策略集合(所有棋着) ,和盈利集合(赢子输子) ,能否且如何找到一个理论上的“解” 或“平衡” ,也就是对参与双方来说都最“合理” 、最优的具体策略?怎样才是“合理” ?应用传统决定论中的“最小最大” 准则,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设对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并据此最优化自己的对策,诺伊曼从数学上证明,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对于每一个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够找到一个“最小最大解” 。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竞争双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随机使用某套最优策略中的各个步骤,就可以最终达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当。当然,其隐含的意义在于,这套最优策略并不依赖于对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话说,这个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体现的基本“理性” 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