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素材 » 新闻史的论文

新闻史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3-06 21:08:10

Ⅰ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论文可以写什么

zi考365网上有论文免费指导

Ⅱ 关于新闻的论文

新闻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很大。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在新闻媒介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介的依赖又日益加深的时候,这种消极影响就愈加明显。因此新闻媒介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保障媒介本身的健康发展。

新闻媒介具有选择信息和解释信息的权力,因而也就获得了控制社会的能力。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闻媒介的权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面对媒介日益增强的权力,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就表示出极大的忧虑,他们认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

新闻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被新闻来源所利用,比如很多的娱乐休闲、房地产信息、饮食旅游等类的新闻稿件,就是由企业机构、经营销售部门提供,略经记者润饰加工的公关文稿;而一些关于影视讯息、文化动态、服装展示一类的稿件则往往直接被当作新闻刊发。商业影响公众舆论,最终目的当然在于促销产品。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控,他们的行为很容易沦为恶性的新闻“炒作”,即利用新闻媒介对新闻事件进行缺乏客观公正性的报道。

制造新闻和炒作新闻并非公关人员的专利,能够娴熟地使用这一利器者,大有人在。如广州一名自称影视歌三栖明星的女子推销自己也有高招,先是自曝拒拍三级片的新闻,随后又花10万元在报纸上登出整版的征婚启事,强力“轰炸”传媒,一时之间成为粤港传媒竞相追逐的目标。就连恶作剧也能利用新闻媒介取得轰动效应。

新闻事业是社会公众的事业,某些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制造和炒作新闻,利用公众对新闻媒介的信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实际上是对社会准则和公众利益的践踏,也是对新闻事业的破坏。但是,就此将一切归罪于新闻来源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新闻事件,新闻媒介应该向公众提供完整、公正、真实、准确的报道和评论,这是新闻媒介的责任所在。毕竟,新闻来源没有责任对公众负责,受众可能得到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这是由媒介“把关人”决定的。既然如此,新闻媒介能如此轻易地被新闻来源所利用,就必须对媒介把关人提出质疑:新闻媒介的媒介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何在?新闻媒介分析和甄别新闻事件的原则是什么?

作为社会雷达的新闻媒介,人们赋予它的首要职能就是监视环境,即要求新闻媒介必须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面貌及其重要发展。当今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人们已经很难直接去感知、理解和把握周围的现实世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实性世界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的”了;只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人们才能感受到这个“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的”世界。新闻媒介给广大受众提供的是一个可知可感而且仿佛也能够亲身经历的实性世界的投影———虚性世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人们把新闻媒介看作是自己的眼耳舌鼻身的延续,将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视为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如同信任自己的耳、目一般信赖新闻媒介。人们把新闻媒介当作自己的代言人,相信新闻媒介能够忠实行使监视环境的社会职能。

但是新闻媒介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的眼耳舌鼻身。受众不可能如同控制自己的耳、目一样约束新闻媒介,人们通过新闻媒介所感知的,终究也不过是无法亲历的虚性世界。而新闻媒介倒是可以利用这个虚性世界控制对新闻事件的传播和对新闻事件的解释,进而左右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判断。从这个角度看,新闻媒介又不简单地是人体的延伸。这个虚性世界是否能够成为实性世界全面、客观、真实的投影,并不是由广大受众的意愿决定的,它完全取决于由实性世界向虚性世界转化的最重要的中介环节,即我们所讲的媒介把关人。当媒介利益与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如果可以允许把关人将媒介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实际上就等于允许把关人利用新闻媒介,从媒介利益出发来解释世界和反映社会,操纵社会大众服从于媒介的需要;实际上等于允许把关人假借公众利益的名义谋求媒介利益。这样,对于广大受众,新闻媒介必然成为滥用社会所赋予的权利为媒介本身谋利的欺骗者,而不可能是准确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的社会雷达。

媒介组织同时也是一个营利机构,也要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赢得最多的受众,获取最大利润的商业经营原则。但是媒介的活动不能完全等同于商业行为,媒介组织的经济利益不应该成为衡量新闻价值的最高标准。

由于新闻媒介的商业利益主要来自广告收入和商界赞助,新闻媒介的经济活动能力全都表现在是否能将最大多数的观众带给广告客户,如果媒介组织把商业化作为其原则基础,以提高收视(听、阅读)率为媒介活动的中心,那么面向受众就成为迎合受众、面向市场、面向经济效益的代名词。如果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传播新闻信息,媒介所反映的现实世界必然是片面而扭曲的。

如果媒介组织完全把媒介活动看作商业行为,以提高收视(听、阅读)率作为媒介活动的绝对中心,以媒介组织的经济利益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那么媒介组织完

全有可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制造出有市场价值的新闻信息,从而创造一个脱离现实、迎合受众的虚幻现实世界。如果信息可以当作一种商品制造出来,这种信息只能是传染传播环境的噪音。如果新闻媒介的社会职能不是传播新闻事件而是制造新闻事件,新闻媒介实际上就混淆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使新闻信息成为隔绝现实世界和新闻受众的阻碍,不可能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地反映现实世界。如果新闻媒介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创造出一个媒介世界,那么,新闻媒介就已不再是纯粹为受众所利用的传播工具了,相反,受众却处在被利用的位置上。

新闻媒介具有选择信息和解释信息的权力,因而也就获得了控制社会的权力。它不仅可以左右人们的行为,而且可能控制人们的思想。因此,新闻媒介的“强权”必须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新闻媒介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首先,媒介要自律。我国有关部门制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指出中国的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二,要加强媒介管理。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政府,不论其代表哪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都会对新闻媒介进行管理和监督,要求新闻媒介为社会主流文化和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服务。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手段,一般是制定政策法规、建立新闻检查和分级审查制度、国家财政拨款等等。政府管理应该以不触犯和干预新闻媒介应具有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为前提。

新闻媒介更需要法律来规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新闻实行法治,以法律的形式监督新闻媒介,制定专门的新闻法或散见于宪法和各种法律中的条文可作参照。总的来说,世界各国有关新闻的法律都体现着保护新闻自由和限制滥用媒介权力两方面的内容。近些年来我国新闻立法逐渐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应该尽早制定新闻法,把新闻媒介的一切活动纳入有法可依的轨道。

第三,要加强媒介的教育和公众对媒介的监督。公众要对新闻媒介进行监督,首先需要的是社会对公众的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新闻媒介有责任允许公众接近媒体,并且应该向公众解释新闻采访与报道的方式;另一方面,公众有责任了解新闻媒介的动作程序,打破对新闻媒介的神秘幻想。面对新闻媒介的“强权”,社会大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私而自负的媒介工作者、惟利是图的媒介机构和不负责任的新闻来源,都有可能影响新闻媒介的客观与公正。对于新闻媒介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社会大众要勇于表达意见,提出批评。

最后,还要加强对媒介的批评。新闻媒介也需要专家的批评和理论的指正。媒介批评是政府管理和法律监督的有效补充,在那些行政力量和法律手段难以企及的领域发挥作用,利用批评和否定的武器对新闻媒介进行监督和制约。专家的批评和理论的指正能随时给广大受众提供某种忠告,提供一种理性的思考,使他们在媒介的摆布之下找回自己的头脑。媒介批评的基本任务是给媒介以压力,给受众以理性,给政府以补充。

新闻事业是社会的事业,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事业。新闻媒介在行使监视环境的社会职能的时候,不能把自己排除在被监视的范围之外,新闻媒介应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同时,也只有合理约束新闻媒介的“强权”,才能真正保证新闻自由。

Ⅲ 急求!跪求!美国新闻史论文+份!!!

美国新闻史上的“扒粪运动”2007年09月14日 星期五 22:33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把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挖苦为“耙粪男子”,记者们却把它接收下来,自称“黑幕揭发者”(muckraker,直译为扒粪的人)。这也是这场运动之名的由来。当时的揭黑幕斗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今天,众多记者、编辑仍遵循着先驱的脚步,为改良这个社会不懈地努力着。

[黑幕揭露运动的背景]

南北战争之后,被解放的黑奴和数百万移民投入到机器化大生产中,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却未惠及大众,财富高度集中,资本家垄断市场,还与贪官污吏沆瀣一气。美国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似乎正面临失去灵魂的危险。

工业化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旧城市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大型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当时松散联邦政府体制下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对州政府和大型工业企业听之任之,企业纠纷、劳资纠纷、城乡矛盾得不到解决,最后,是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报刊业给这些人创造了宽广的舞台。低廉、通俗的大众杂志报纸具有广泛的读者群,揭露黑幕的文章与民众休戚相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普通公民的关注、黑幕揭露者自身的责任感以及大众杂志所提供的宽松平台,催生了1903年至1912年这十年间轰轰烈烈的黑幕揭露运动。

Ⅳ 求关于外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论文,2000字

好的,我帮你

Ⅳ 中国新闻史论文,非专业出身觉得好难啊。请问有没有比较合适的论文题目,没人写过,但是又不太难写的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他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材料,可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几乎是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同步起始的。最早的文章应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1838年写的《京报分析》。较早对中国新闻事业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有:王韬的《论日报渐行中土》、1873年《申报》上的《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等。这些文章中只有相关的一些文字论及中国新闻史,既不全面更不系统。较为系统地论述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是1895年李提摩太的《中国各报馆始末》,1901年梁启超的《中国各报存佚表序》以及1917年《上海闲话》一书中姚公鹤所写《上海报刊小史》一节。这些文章都注意到了中国古代报刊与近代报刊的本质差别,启发人们去思考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变迁,关注尚很年轻的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由此而产生了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不过,作为起步阶段的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很粗糙,线索模糊,史料单薄。就是具有中国最早的新闻史专著之称的《上海报刊小史》,整篇文章很难找到报刊的确切创刊日期、发行数量等,大量使用的是似是而非的模糊语言。而李提摩太和梁启超的文章则更为简约,主要是提供了一些线索。总的来讲,1927年前中国新闻史研究尚处于零碎的非系统状态。
新闻学教育的兴起1920年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开始设置新闻学专业,最初叫做“报学系”。伴随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新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期间,虽然没有专著和代表性的文章问世,但新闻史的教学活动在客观上却明显地促进了新闻史研究的系统化发展,使之迈出了新闻史研究的史前期,而跨上了积累资料、总结规律的新台阶。
第一部新闻史专著的出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可以说就是这一阶段的历史积累所结出的硕果。在《戈公振年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25年)上海国民大学开设报学系,戈公振任教《中国报学史》……根据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资料,戈公振开始撰写《中国报学史》,将我国新闻史的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戈公振付出巨大而艰辛的劳动。为了证实史料的可靠性,他多次写信虚心向别人求教。为了觅得第一手报刊资料,除了在《时报》刊登‘访求旧报’广告外,还不辞辛苦地在上海徐家汇藏书楼等处消磨了大量的时光。10余年来,他一直不停地广泛搜集史料,致使摆设在他那书房兼卧室的4张高大的书架上,全部堆满有关新闻书籍和各种稀有报刊与剪报。他那如痴如醉的治学精神,使同事和朋友们都大为惊叹。”〔1〕

完成于1926年底的《中国报学史》于1927年11月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新闻史专著,“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2〕《中国报学史》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基本勾勒出了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大致脉络,确定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内容。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这在我国新闻史学史上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此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至少在形式上展现出全面铺开之势,通史、地域史、断代史、人物史、专题史等方面的专著纷纷问世。据统计,解放前,我国出版的新闻史专著不下50种,绝大多数是1927年后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新闻史研究,在新闻史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开拓,取得了不少成果,初步奠定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基础。”〔3〕

Ⅵ 请给一个世界新闻史论文题材。

伊内政部称涉嫌复辟萨达姆政权的安全官员已获释
中国网012月20日讯,据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报道,伊拉克内政部宣布,因涉嫌策划萨达姆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重新掌权而被捕的20多名安全官员已获释。
伊拉克内政部长布拉尼19日对美联社称,19名官员已获释,针对另外四名官员的指控也已被撤消。一位法官已下令释放这些官员,因为他们是无辜的,没有证据证实他们密谋让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重新掌权。他没有披露进一步的信息。布拉尼19日早些时候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针对这些官员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是那些试图破坏内政部的人士出于政治动机而策划的。
伊拉克内政部发言人卡拉夫称,在收到一些官员是奥达党(意为“回归”)成员的线报后,政府逮捕了这些官员。奥达党是一个逊尼派地下组织,成立于2003年,致力于复辟萨达姆政权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他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他们提出指控,为保卫国家安全而拘留人员是很正常的。这种行动不仅只发生在伊拉克,它可能在世界各地发生。当出现威胁国家安全的情况时,政府就会采取像我们这样的行动。”
二十多名官员在五天内因策划阴谋罪名而被逮捕,其中包括数位高级官员。不过,另外一些伊拉克官员坚决否认,被逮捕的人士在策划政变阴谋。内务部公共关系司负责人塔伊准将称,被捕人士并没有被控策划政变阴谋,他们策划烧毁内政部,企图销毁针对他们的证据。(萧熙)

Ⅶ 跪求新闻系高手!!!外国新闻事业史论文!!!求资料求思路!!!!!!

1、指说大众传播媒介上的新闻报道。大众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播,进入这一领域的新闻应该称为新闻报道,不过人们通常简称之为“新闻”。这种新闻报道,比一般人际传播活动中所传播的新闻,经过了更多的筛选和加工,因而具有更高的质量、更完备的形态。有些人设计新闻定义时往往加上“为公众所关心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广大公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等等限制词,其实他们所设计的不是一般的新闻定义,而是专指这些用于大众媒介上的新闻报道的定义。作为一般的、能够涵盖各种传播活动中的新闻的定义,是不应该加上这些限制词的。在一般人际交往中传播的新闻,只要是传受双方都感兴趣的就可以了,何必一定是“广大公众所关心的”呢?

2、指说特定的报道体裁。人们常常把新闻媒介上的作品,分为新闻、通讯、评论、广告等,其中的“新闻”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报道体裁。这种体裁也称为“消息”(为了避免混淆,称之为“消息”实际上更加妥当),通常由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组成,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一定的规范。

3、指说新闻事业。如“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指的便是“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

4、指说新闻活动或新闻工作。如“新闻竞争”指的是新闻活动的竞争,“新闻道德”指的是新闻工作(及其主体)的道德,“新闻自律”指的是新闻活动(及其主体)的自我约束等等。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