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科学报道标题

科学报道标题

发布时间: 2021-03-30 10:51:23

1. 科学新闻的题目

科学新闻: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说,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的名字命名量子卫星,将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2. 五个字的科学新闻标题

科学定义论

3. 谁提供几个好的新闻评论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 ,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 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受。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1986年9月17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四、评论标题的反思性

创新从来就是超越常识,超越常理。凡是常理都是相对的,相对常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这种由此及彼的审视,用现行的话叫“反思”。这些年,反思式的评论往往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其标题每每标新立异,引人注意。

按常理,“鸡” 小而不用“牛刀”杀之。不然,小事大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得不偿失。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杀鸡”亦可用“牛刀”。清华大学研制出一种“炸鸡锅”,能自动调温升压,在市场颇有销路。科研院所,智力密集,自然可称“牛刀”。用现成的“牛刀” 杀一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鸡”又何尝不可?这不但不会使“牛刀”贬值而只会增加效能。作者以此为题材加以评论,制题为《“杀鸡”亦可用“牛刀”》,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全新的理性的启迪。

比如:《“失声”与掌声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3日)、《莫让“捐款”成“扣款”》(《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9日 第一版)、《“谢生宴”让人耳目一新》(《光明日报》2005年07月04日)等等。这些评论标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理性思考,使作者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五、评论标题的抨击性。

我们的社会,正邪并存,善恶同在。祛邪扶正,揭恶扬善,是评论肩负的政治使命,在报刊广播言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邪的恶的东西都是阴暗的反常的,抨击式评论的标题若直点其丑恶,便出奇制胜。

200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不要提前过年》。过年,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时间又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向改变,不是说你想把过年的时间改变就怎样改变。作为读者,你会立即被吸引看下去:“元旦过后是春节。中间的这一个月里,随着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有的部门和单位工作松松垮垮,电话没人接,事情没人办。一些应该迅速办理的事情,被推到了节后,前来办事的人们只能望门兴叹,徒劳往返。”由此可以看出,标题《不要提前过年》的内涵很丰富,深刻揭示了各部门不正之风的严重性,对此抨击十分有力。

像《人情酒里少人情》(《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6日 第一版)、《请柬别成“催款单”》(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第一版)、《“鲜奶倒进污水渠”,咋的了?》(《工人日报》2005年08月18日)、《莫让民工流汗又流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3日 第四版)、《挥霍浪费也是犯罪》(载《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0日第一版)、《“及时雨”为何落不到地里》(福建蒲城县广播电台1987年6月19日播出)等等,都是新闻评论者运用抨击式的创新艺术,勇于抓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抨击歪风与谬误所结出的硕果。

六、评论标题的文采性

标题的文采,是新闻评论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

(1)活用动词。通过观察主语和宾语的特点,来选用生动、富于个性的动词。在现代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动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精心使用动词制作新闻评论标题的问题,便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方新闻学者艾米利达斯说过:“不要醉心于那种华而不实、铺张描写,要挤掉水分,因为这些除了证明记者善于使用陈腐的语言和手法外,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段话警戒我们,在新闻语言中要尽量少用形容词。对新闻语言的要求是这样,作为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和揭示新闻主题的新闻评论的标题更是如此。比如:200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题为《“考后消费热”该降温了》。又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一个动词“走”,让整个题目都活起来。

(2)借用古文、古诗词、成语、俗语、流行歌曲等。无论古今中外,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拿来,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8月25日播出的评论题为《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论点:不要忽视起用本单位的人才),作者采取隐喻的、疏导的方式,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这个题目,富有生活情趣,能够发人深思。

又如:《匹夫不可夺志 国难见气节》(《人民日报》2005年08月23日 第四版),其标题语出自“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④读后真正感到:“当人们逡巡于旧战场之时,追忆于尘封史实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其中所蕴含的“气节”二字。这种宝贵的精神发于胸臆,见于行动,是支撑前人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我们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精神力量。”

再如:《新党登陆令人耳目一新》(《新华网》2005年07月06日)、《期待物权观念深入人心》(《法制日报》2005年07月20日),均用成语作题,显得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3)借用形象,化静为动。例如: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在《新语》专栏里,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叹老鼠偷权》,很形象,特别用了一个“叹”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老鼠偷权”行为的不满,不落俗套,非常引人。

(4)巧用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是标题常用手法,但用多了就难以出新意,因此,应该经常换换脑子。例如:《“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黑龙江省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1987年6月18日播出)。(5)用“数字”、“符号”说话。数字、符号可能带来“尽在不言中”的效果。例如:2005年07月04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暂行条例45年不变说明了什么?》(论点:让这些不合时宜、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老皇历”限期退出历史舞台。)读了令人喟然长叹,顿生愤概。

七、评论标题的情感性

评论主要是以说理为主要手段,从思想、概念的角度阐明对事物、事件的看法。而说理一般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决定了新闻评论无不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未免显得枯燥些。那这样很难抓住读者或听众,这就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⑤新闻评论的说服工作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一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这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给人以美感。

2004年05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为“保民用电”叫声好!》该标题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北京市政府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的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

比如:《白了少年头,真悲切!》(《羊城晚报》2005年05月16日)、《五壮士兮,归来!》(《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29日 第三版) )、《英雄精神怎样才能不被"删除"?》(《燕赵都市报》2005年03月26日)、《让孩子继续是孩子吧》(《中国青年报》2005年03月21日)、《设路牌心贴行人》(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日第一版)、《让“海上孤儿”回到母亲的怀抱——评解决台湾渔船被扣问题的途径》(福建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4月13日对台湾广播)等,都能使受众感到新闻评论有一股股温情的暖流。

八、评论标题的怪异性

新闻评论注重标题的怪异(可以吸引眼球),这样才可以抓住受众心理,吸引他们读下去,文章的好坏倒成了其次。 新闻评论标题若直指其怪,便出奇制胜。

200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锄头柄与互联网》。怎么锄头柄与互联网还有联系,真是闻所未闻,怪事一桩。作为读者,有欲望仔细读下去:“前几日,回乡省亲。一踏进家门,就发现屋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二叔见我一脸惊讶,笑道:‘这玩艺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咱家今年的二亩花木苗子能卖好价钱,就是沾了互联网的光。’过去只知攥着锄头柄在地里刨的二叔,如今也成了网民,并且从中受益。”由此可以,看出锄头柄与互联网这个怪异的题全面反应了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上述这篇评论如果标为《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或者《农民也用上了电脑》的标题,其吸引力就淡多了。这两个标题,一是太平淡,不一定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二是太直白,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评论要论什么,根本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这类标题有:《给发霉的“行规”晒晒太阳》(《新华网》2005年09月02日)《警惕思想“亚健康”》(《光明日报》2005年08月22日)、《体彩捐赠慷谁之慨》(《中国青年报》2005年08月25日)、《贫困大学生亟需“精神扶贫”》(《南国早报》2005年06月14日)、《博士猪倌与大学生就业》(《人民日报》2005年05月24日 第十一版 )、《文人和小偷》(载《新民晚报》1990年7月5日)、《“泼泠水”也是一种服务》(宁夏人民广播电台1988年10月26日播出)、《“没啥”?“有啥”?》(载《人民日报》1993年5月5日第一版)等等。上述标题确实很怪异,给人看了,不但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全文,而且在读者的记忆中难以消失。

http://www.welan.com/html/53/536253.Html

4. 人文 求一个响亮的新闻标题

学习实践结硕果
科学发展创辉煌

5. 找一则有标题、引题、副题的新闻

一、标题:对抗赛。

二、引题:自2005年郎平担任美国队主教练之后,美国队内曾经7次和中容国队交锋。

三、副题:均被冠以“和平大战”的称谓。

四、正文:

昨晚,首都体育馆上演女排第四轮焦点战役,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和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展开第八次“和平大战”。中国队在2∶1领先的情况下被美国队拖入决胜局,决胜局中国队不敌美国,最终2∶3告负,五局的比分为25∶23、22∶25、25∶23、20∶25和11∶15。

五、结尾:

此战之前,中国队在上一轮在决胜局之争中输给了古巴队,而美国女排唯一的失利也是不敌古巴。本场比赛无论谁取胜都将提前锁定小组出线权,并有望在小组获得较好的名次。

第四局比赛成为转折点。在打成18平之后,斯科特的扣球得手,中国队连续三次进攻失误,美国队以22∶18领先,并顺势拿下第四局。 在决胜局中,美国队打出6∶1的梦幻开局。

6. 100个超强吸引人的标题

吸引人的标题介绍:

1、如何

一个以“如何...”的标题能快速抓住你的潜在顾客的注意力,因为它将告诉你的潜在的顾客他们将要学习到新的东西,将可以马上改变他的生活,让他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后面解释他们将获得到的利益和好处。

例如:

1、如何通过学习 xxx 博客上所有的知识,帮助自已打造一台互联网赚钱机器。

2、如何利用 xxx 教的人性控脑的课程,快速给你潜在的顾客进行洗脑。

3、如何利用这本约会秘笈上所讲的技巧,快速追到自已心爱的女孩子。

4、如何摆脱一直在互联网上都没有挣到钱的苦恼。

2、解密.....

“解密”这个标题能快速抓住潜在顾客的注意力,因为什么东西曾经人们不知道,到现在才会公开,这样会更有价值,后面解密,将是我们将带给我们潜在顾客的什么利益。

例如: 解密 xxx 不为人知的互联网赚钱秘诀.解密如何销售高价产品在互联网上。解密不为人知的拜神内幕,被神化的大师.

3、发现.....

一个以“发现”的标题能快速抓住潜在顾客的注意力,因为它使潜在顾客有一种冒险感.这就像,你讲一个故事,你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宝藏.你将要告诉他, 带有神秘、冒险的事情。

例如:

1、发现 1931 年不为人知的致富的秘密. 发现富人不想告诉你快速致富的方法。

2、发现被隐藏 100 年的快速催眠技巧. 发现 3 个简单的方法让你变得更加自信。

4、暴露.....

“暴露”这个标题能快速抓住了你的潜在顾客的注意力,因为它好像有人试图隐藏什么。你的潜在顾客想知道这个被掩盖了是什么。

例如:

1、暴露 7 个不为人知的流量的秘密。

2、暴露利用人性,操控人的不为人知秘诀。

5、重大新闻.....

以“重大新闻”的标题能快速抓住潜在顾客的注意力,因为重大新闻通常是因为它确实很重要,不般不能按正常的新闻节目播放时间,通常有重大灾害性的天气, 恐怖袭击,战争报道,让人们停止他们现在做的事情,收听新闻。

例如:重大新闻,科学家发现,每一天吃三个鸡蛋最容易致癌.

7. 怎么写新闻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 ,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 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受。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1986年9月17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8. 写一篇新闻报道 含有引题 主题 副标题

主标题:沪抄港将互派公务员
引题:取长补短,提高能力

新闻报道有主标题、引题和副标题。引题又称肩题、眉题。放在主标题之前用简明的文字引出主标题。阅读下面一则报道,请依据其内容为它写一个引题和主标题。
据《组织人事报》9月21日报道,今年,上海市政府将和香港政府互派政府公务员在对方机构任职工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大都市政府机关运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据了解,为了提升上海市公务员的国际化素质,人事部门将以强化科学行政决策能力为重点,继续推进MPA和EMPA的课程以及法律、WTO一般规则和现代行政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公务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适应创新能力。
另外,上海市有关部门将积极选派一批外语好、专业素质高的青年人才,通过友好城市交流等渠道到国外的政府机关、大企业和国际组织中去工作。

9. 新闻有哪些三标齐全的标题,急!!!

三樯标齐全的一来般是报方认源为重大事件的报道,下面是从最近的《人民日报》上选的:

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引题)
研究部署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正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副题)

2、7日,演绎生命灿烂 讴歌顽强精神(引题)
北京2008年残奥会隆重开幕(正题)
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北京残奥会开幕(副题)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