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实施
1. 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怎么写啊
实施方案其中最常要用到是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实施方案也叫项目执行方案,是指正式开始为完成某项目而进行的活动或努力工作过程的方案制定,是企事业单位项目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项目实施方案则将项目所实现的目标效果、项目前中后期的流程和各项参数做成系统而具体的方案来指导项目的顺利进行。
项目实施方案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实施的成败。项目立项之后,项目负责人要综合项目的各个相关要素来制定一份详实的项目实施方案。
研究内容
研究机构所提供的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程式,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部分:
1、项目目标,说明本项目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年度阶段目标;
2、项目详细工作内容,说明项目的工作范围、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等,在项目实施方案创建过程中,这一部分内容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
3、项目实施所采取的方法手段;
4、预期效果,说明项目完成时所达到的有形或无形的效果;
5、项目工作进度安排,详细说明各阶段工作安排的时间和项目工作内容完成的时间,这需要项目实施方案的负责人对项目有全方位的掌控和评估能力,尽力让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6、实施组织形式,详细说明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和各自分工的主要内容;
7、项目实施预算表,这是项目实施方案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够评估项目的价值和项目所能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具体到每一项目,则要根据项目的特点来制定适合的项目实施方案。
2. 如何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育科研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提高教育质量
3、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
4、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当前,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逐渐趋向一致。”
教育科研的过程:
理论构思——获得事实经验——对事实经验整理概括——广泛应用,进一步提炼——建立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一)四种研究水平
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
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
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
4.理论研究水平
(二)基本类型
1.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2.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一)确定研究课题
1、研究课题的特征
(1)属教育科学领域和问题,问题的解决能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
(2)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3)有明确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
4)要有解决的可能性。
2、选题原则
(1)需要原则
(2)新颖原则
(3)可行性原则
3、选题步骤
(1)确定范围,根据兴趣和教育实践需要。
(2)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3)论证课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是否适宜作课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4、发现问题——教育科研课题孕育的起点
A.问题的来源
从教育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中提出问题
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矛盾中寻找问题
从教育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寻找问题
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信息中提出问题
B.发现问题的策略
大胆怀疑
变换思考的角度
类比和移植
C.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
一是要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并经常关注教育科研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二是要有不满于现状、勤于思考、追求变革的意识
总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的一步,它不仅决定着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的科研工作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能否确定一个有创见有意义的问题,对教育科学的发展也将起积极作用。因此,选定课题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认真对待。
(二)设计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是完成研究任务的总体谋划,为课题研究和论证提供评价的依据,以及全面的、系统的工作程序。
1、课题的表述
主要是揭示课题的论点,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题目能明确地表述出研究内容、课题任务和科研方法。如:《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实验研究》。
2、课题的背景与目的意义的阐述
指课题的内外原因及要达到的目标、研究的宗旨及社会价值、理论价值等。
3、课题研究的范围与对象
所谓研究范围,有的是指课题研究的区域范围,有的是指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对象范围、时间范围。
所谓研究对象,一种是教育中的问题,如学生主体性问题研究;一种是教育中的事件,如教材问题、教学方法问题;一种是教学中的具体对象,如学生、教师
4、课题研究中的假设与概念界定
一个好的假设,在内容与表达上应达到四条标准
(1)以陈述的方式表达
(2)一个假设一般只能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假设是有待检验的,而且必须是可以检验的。
(4)假设应全面反映课题所涉及的的变量的不同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5、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教学研究广泛采用观察、调查、实验总结、比较、文献等研究方法。
6、阐明实验因子与无关因子的操纵与控制
实验因子是指在实验研究中要加以比较和研究的假定引起某种结果的原因,也称自变量。
无关因子指不是实验中要加以研究的,但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些因素。
在实验设计中,应将实验因子具体化,设计为可以执行和操作的东西。
控制无关因子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消除,二是平衡,三是抵消。
7、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的时间安排,是一项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统揽全局的创造性的整、分、合的工作。一般过程为:
(1)准备——实施——总结
(2)起草方案——前测试——实验——后测试——撰写报告
8、课题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有研究报告、声像资料、计算机软件、教具、学具等等。
9、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1)统一课题,集体研究;
(2)统一课题,分散研究;课题负责人;子课题组;
(3)自选课题,独立研究;
10、课题经费预算及来源
(三)选择研究对象——取样
1、什么是取样
在教育科研中,通常是从研究的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这个过程叫取样或抽样。选取研究对象称为样本。
2、取样的意义
(1)是教育科研的入手点,对象众多难以入手。
(2)使研究工作更经济,节约人力、物力、费用
(3)能保持科研结果的准确性。
3、取样的方法
(1)随机取样,每一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均等。
A单纯随机取样
B机械随机取样,也称等距抽样法。
C分类随机取样
(2)非随机取样
A立意取样
B偶然取样
C质量取样
第二阶段:研究进行阶段
(一)实施科研活动的三个要素
1、必须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
2、要有缜密具体的计划
3、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研究资料的收集
1、真实性
2、典型性
3、充足性
(三)研究资料的加工整理
1、核查
2、归类
3、汇总
附:社会科学各项研究活动的时间比例
选题(7.7%)—情报搜集(52.9%)—科学思维与实验(32.1%)—学术观战的形成与信息加工(7.3%)
第三阶段:研究的结尾阶段(处理研究成果)
(一)撰写结题报告
立项课题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研究概况
2、研究结果材料(报告、论文、专著等)
3、提请鉴定
(三)建立课题档案
1、课题立项的文件。
2、研究方案、阶段实施计划。
3、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记录。
4、课题研究中经过整理的资料。
5、课题论证会、研讨会的材料。
6、结题报告、工作总结等。
7、课题成果鉴定书或评奖结论、获奖复印件。
8、课题经费计划、经费决算表。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一)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创造性原则
4、应用性原则
(二)方法
1、观察法
2、经验总结法
3、调查法
4、实验法
5、历史法
3.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如何进行选题: 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要留意构成本社区特色的东西 • 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务多问几个为什么 • 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务,寻找其中的差异 • 想想平时和同学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 从最喜欢的书籍文章或教科书中找一些关键词 • 最常用的方法是找一个“问题关键词” 找出一个最感兴趣的关键词,围绕这个词,给自己提很多问题,然后,你会发现每一个问题都是可以研究的内容。如: 污染——种类——空气、水、光、噪声、海洋、土壤 范围——某单位、某条河、某县、某地市、某省、不同地域之间 原因——工业、战争、核武器、污水、浪费、人为破坏 如何把问题变成你的研究课题? • 不妨就下列疑问词,自己对自己进行一次访谈,列出要问的问题: • 谁--谁做的?谁提出的?谁负责的?对谁说…… • 什么--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什么形状、性质…… • 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出现?为什么这样? •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间发现?…… • 哪里--在哪里发生?哪儿能找到?…… • 怎样--它是怎么演变的?它是怎么工作的?…… 在上述这么多问号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与你学过的知识有联系的、研究条件比较充分的问题,然后把它转化为你的研究课题。 • 我想研究: • 谁--我想告诉人们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 • 哪里--本地区 • 什么--确定研究水、空气、光还是噪声,其污染达到什么程度 • 为什么--导致这些污染的原因 • 什么时候--酸雨、反常气候、工业污染等最早从何时开始出现 • 怎样--现在应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找到你的关键词和你的研究方向 你清楚自己想研究什么问题吗? 一个问题确定后,可供研究的内容非常宽泛,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 去研究这个问题。因此,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从不同的角度拆分你想研究的问题。如有关污染这一问题,你可以这样拆分: • 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或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 从种类:水、空气、土壤、噪声、光 • 从地点:地区、省市、国家、不同地域比较(横向、纵向) • 从不同方面:社会、政治、环境、文化、军事、经济 现在,你可以问自己:我到底想研究么?你可以不断缩小范围,一步步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凸现出来—— • 问题--污染 • 地域--本地区污染 • 种类--本地区水污染 • 目标--本地区某条河河水污染情况 • 具体地点--本地区某条河某段河水污染情况 • 时间--本地区某条河某段河水近五年污染情况 • 要点--本地区某条河某段河水近五年污染情况及对策 • 题目:《近五年来我市某某河某段水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怎样表述你的研究课题? • 通常有两种表述方式:陈述式和问题式。 • 陈述式是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表述。如: • 回族历史与发展问题研究 • 银川市水资源状况调查 • 水火箭的研制 • 问题式是采用提问、反问、设问的方式来表述问题。如: • 我校学生喜欢哪些课外读物? • 减肥药品真的适合中学生吗?]
4.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及注意事项
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研究探索阶段、后期成果处理阶段,每个阶段要做什么?注意哪些事项?我们来看一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选择课题”、“方案设计”、“立项申请”、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教育教学中有许多问题,要研究哪个问题呢?这就需要进行选择,选择是课题研究很关键的一步,选好题,起好步,课题研究就会顺利很多啦。
第二环节,方案设计,它是课题研究的“施工蓝图”。这里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何做”、“做什么”、“如何做”,它是课题申报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环节,立项申请。是课题主持人填写课题立项申报书,提交相关的科研主管部们,通过评审,获得立项。
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
第一环节,开题论证,课题立项之后,需要对课题研究方案做进一步的深入论证,确保课题能顺利实施。
第二环节,课题实施,在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后,课题就进入实施阶段啦。课题实施是课题研究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决定了研究的好坏和成败。
第三环节,中期检查,在课题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就需要进行中期检查,对课题研究加以诊断、指导,以便课题下一步能顺利实施。
第三阶段:结果处理阶段。
第一环节:这个阶段重要的任务就是撰写报告,研究报告就是要将我们的成果科学、严谨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别人学习和借鉴。
第二环节:成果推广,课题研究一段时间后,如果已经有了可以推广的做法,那么可以先进行推广,因为如果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这样结题鉴定会更容易通过,因为结题鉴定中成果的影响力,是占有很大分量的。
第三环节:课题结项,也称课题鉴定,课题组将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按要求报送到批准立项的单位,最后由专家对我们提交的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发放结题证书,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课题结题不代表着课题研究的结束,如果这个课题做得很扎实,提炼出来了很多好的方法或者策略,那我们就继续推广应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课题作为教育教学成果奖,继续申报,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课题影响力。
课题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方法的科学探索过程。上述三个阶段九个环节,它是环环相扣的,只有认真对待每一环节,才能做出一个好的课题!
5. 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先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然后进行讨论研究,最后做回出结论。
6. 请问怎样做好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一个厚重的话题,如何做好课题研究更值得我们去深思。追寻教育科研的根。从一个小学教师的角度去思考课题研究的意义。 把握课题研究的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的研究课题, 从而凸显教育人生的魂。如果将我们的教育生涯比作一次旅行的话,希望通过教育科研改变一个教师的行走方式。 根据学校这些年的课题研究和我自己的一点经验、感受,我认为要想做好课题研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教科研课题一旦确定,就可着手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计划的撰写必须在收集一定的材料和获得一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如何有效收集和积累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提和保障。教师搞教科研课题研究,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材料,到结题时只有一份简单的课题计划作参考,致使课题的结题工作无法进行,而要求延期或放弃课题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所以那么材料的积累可以采用 课题材料档案袋的办法。课题材料档案袋的材料,可以按以下的要求予以收集和整理。
一、要认真撰写课题计划。
课题计划是课题研究实施的指南,课题计划撰写内容要具体、明确,有关条款要齐全,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操作性要强。总之,要做到:要明确表述课题的题目;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要确定好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要详细指出研究中运用的方法;要设计好课题研究的步骤;要写出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二、要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
课题研究背景资料包括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或前测的统计数据,包括收集与课题相关联的一些概念、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是课题开展者和参与者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通过收集和学习有关的课题研究材料,能使课题研究者深入理解本课题有关的研究问题和方法,能提高课题研究者的科研水平,能使课题研究工作更加明朗化和有序化。收集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图书馆的资料查询,也可以通过网上的查找,还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的收取等。教师要做课题资料收集和学习的有心人,时时留意自己研究课题所需的资料,并对自己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
三、要经常撰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论文。
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感触,如一次问卷调查;一次课题访谈;一堂课题实践课;一次课题研讨会等,教师会从这些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一些启示。教师要像撰写教研、教学日记那样,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将课题研究中的体会写成访谈记录式的报告;或写成课题实践课的教后感;或写成课题研究讨会的启示录等。经常撰写课题的研究体会,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要将自己写好课题研究体会放入课题材料档案袋内,以备今后的使用。 如果是撰写课题相关的论文,则应慎重选题,选一些具有新颖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的论文题目进行撰写。如在做《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时,可以听听教师的课题实践课,听课后感到数学课堂教学通过例题的多解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那就可结合小学数学某一课的教学实例,写一篇小论文。另外教师在做这一课题期间,学会了制作数学教学课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想到发挥课件的形象、生动和直观性强的特点,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那就可选定《巧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一论文题目,并可结合自己做课件、用课件的教研、教学体会,围绕着数学课堂教学的复习导入、新知教学、巩固练习、发展练习以及课堂小结这五个环节,巧制巧用多媒体课件,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是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关键所在。撰写的论文若能得以发表,不但能激发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热情,而且能充实和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从而增强研究者的自信心。
四、要及时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教师认真按课题计划的要求去实施课题的操作要素,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研究,会逐步显出成效来的,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师生两方面的变化上。一方面是学生由于教师对其施加了研究变量(或采取了一些措施),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教师可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得出一些评价结论;也可通过一些统计数据来说明学生学业成绩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成效。另外,学生团体和个体在学科竞赛和特长比赛中取得的奖次和各级各类参赛评比的奖励,也可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体现。这些团体和个体的奖状、评语和照片,课题负责人要及时复印,并装入课题材料档案袋中。另一方面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开展者和参与者自身
综上所述,教师要过好课题研究的材料积累关,必须建立课题材料档案袋,且档案袋内必须有:①课题方案;②课题相关背景学习材料;③课题研究过程的体会及论文;④课题研究过程的典型个案;⑤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⑥课题活动的大事记。这六方面内容是或多或少要具备的,当然还可放入其它的一些材料,如调查测验量表、课题阶段总结报告等。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建立课题材料档案袋,使课题的研究能有条无紊地进行,使教师课题研究意识牢固建立,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使教师的教科研理论与实践水平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7. 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1、新课程的需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说:“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新课程呼唤小学教师要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和医生、律师一样已经成为一种专业,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变“教书匠”为“研究型”的教师,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的教科研素养,“教科研素养”是一个教师成熟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2、教师自身的需要 创名牌学校必须开展教育科研,同样,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投身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还得依靠教育科研。教师职业专业化已经使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教师通过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同理,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才有可能了解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种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其次,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由于了解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教师才有可能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我们的向校长已经为大家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不难看出,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中,教师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展。 3.评职、评优的需要。 二、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一)正确把握教育科研在学校的定位 1、学校是以“应用型”研究为主,重在实践,重在改造本校的教育现实,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本校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是一种教学研究(不是学术性的研究),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 学校教育科研有以下特点: (1)问题即课题。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也决定了研究的方式。 (2)教学即研究。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研究。 (3)成果即成长。教师通过研究专业素养得以提升,使得课堂结构更优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4)全员参与。(5)全程参与。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演练研究的能力。 (三)什么是课题研究:1、概念: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即教师以自身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一种研究活动。2、作用: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特色、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渠道。3、类型①按研究目的分: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属于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运用关于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一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应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践效益。②按研究深度分: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预测性课题课题研究一般由浅入深,先从描述性课题入手,然后逐步进行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的研究。③按研究级别分:规划课题、个人课题。规划课题一般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个人课题申报给各级教育研究部门得到批准后,也将成为规划课题,通过统一管理,更有利于课题的开展。(四)课题研究方法:每个课题都需要有一定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之分,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问卷法等。常用研究方法及其步骤为:1、调查法: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2、文献法: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3、实验法: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4、案例法: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基本步骤为: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归纳结论、得出启示。5、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6、叙事研究法: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一般可采用综合(多法并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补)的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这样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五)课题研究基本流程: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选择课题—确定课题—课题立项—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分析处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结果—结题鉴定。在此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以下方面:1、怎样选题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实验课题是实验研究的题目,它明确而集中地规定了研究的范围、目的和任务。课题的选择是实验工作的起点,它决定着教改实验工作的方向、价值和成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先生指出:教师参加教育研究的特点是“面向实际,重在应用”。其研究内容表现为“实践性”特征。所以中小学课题研究应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从教师自身课堂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等等方面进行选题。具体表现为:①从教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择课题。②从教育教学的困惑中发现课题。③从成功的教育经验中提出课题。④在理论学习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启发下形成课题。⑤从科研管理机构发布的课题指南中选择课题。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教育情境的不同,用反思的眼光去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以此为基础确立研究课题。选题时要学会“小题大做”,避免大题目小文章,并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2、怎样制订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教育科研在完成选题后,如何把握研究问题,理清研究思路,合理规范地设计好课题研究方案,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常常遇到的困难。研究方案主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①研究什么?当课题确定后,该课题要研究什么,研究者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主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②为什么研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揭示课题研究价值;其次,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例如,本课题能解决哪些教育实践问题?研究该课题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③怎样研究?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时,要明确采用什么方法?具体有个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制订哪些措施?具体包括活动的形式、时间的落实,可能的情况下还有经费的支出等。④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明确研究成果的预期成效、成果的表现形式等。比如:在课题研究中,经过认真学习、讨论、反思后有所感悟,可以把感悟的东西通过“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反思”、“教育日志”等形式写出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些都属于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呈现形式要形成系列,便于其他教师的学习借鉴。3、怎样开展研究研究方案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落实好研究过程是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课题研究中的形式主义。根本原因在于过程没有得到落实,只注重立项和结题,却没有过程。①制定好年度研究计划。每年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将开展几次研讨活动、将形成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下一步该怎样做等等。②寻找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关键。将重点和关键问题分解,从而降低研究的难度。③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研讨活动。如: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课题组内专题研讨、外出学习与交流等,把日常工作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而不是把课题研究当作额外的负担。④做好年度小结,邀请专家进行阶段论证。⑤注意积累研究资料,如:会议记录、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研究数据、师生获奖证书等。课题组要建立课题档案。⑥经常发表成果,如:杂志发表、学术活动评选、网络发表等。4、怎样总结成果这是整个课题研究的终结环节,主要是进行归纳、整理和提升。①把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特别注重具体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用以指导他们以后的教学实践。②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以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③对课题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进行新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讲,课题研究的总结,又意味着一个新的课题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一份研究报告。(主要格式:题目、摘要、研究问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假设、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讨论或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六)结束语:教育有规律,科研有程序,只要遵循规律,按照一定程序,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定能取得预期效果。 以纯文本查看内容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8. 课题研究怎么开展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
1. 问题与课题
课例研究以课为载体,课题研究以问题为载体。何谓问题?陈桂生教授认为:“一是所‘问’之‘题’,或有疑问之事;一是指事物的严重性,如通常所谓‘成问题’。”正是这些“疑问”之事和“成问题”的事情,引发了教育科学研究者的探究心理,推动了教育科学的深入发展,因此,问题是构成研究活动的核心因素,是推进科学前进的内在动因。但是问题本身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来自研究者的询问、发问与追问。教师只有养成向教育教学日常生活询问、发问与追问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但是教师职业本身的相对封闭特性和教师日常生活的重复性特征却容易使得教师对他自身所面临的问题熟视无睹,当问题习以为常地不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问题就无疑成为天方夜谈或曰痴人说梦。课题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从不同角度可以把问题分为不同的类型,从问题指向和层次来分,有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理论问题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即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实践问题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即操作问题,实证问题。
从问题性质和意义来分,有真问题和假问题,其区分维度在于事实——虚构、有意义——无意义。在教学研究中,真问题起码应具有两个方面的属性:第一,客观性。即所说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是教师(研究者)“自己的问题”而非“人的问题”。第二,价值性。即所说的问题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说是具有意义的。问题探究有助于提示教学规律、深化教学认识,或有助于解决教学问题、改善教学实践。
课题的形成是一个由感觉到、意识到的问题经过概括、提炼、转化到确定问题的过程,确定问题意味着该问题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思考的对象,对问题的探究已经成为研究者的行为和工作。从教师角度而言,研究课题的确立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学科背景。课题要与自己任教的学科相关联,从而使课题研究活动与日常的学科教学活动合二为一,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教学化”的理念。第二经验基础。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凭空进行,教师原有的教学、研究的经验和基础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必备条件。第三,兴趣爱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兴趣点,有的教师喜欢探究学科本身的问题,有的教师乐意思考教学过程的问题,有的教师则对学生及其成长感兴趣,课题研究要是能反映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则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四教学意义。教学意义是研究课题的价值定位。研究课题应该围绕教学活动中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来确立,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在化解教学难点、重建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第五实际可能。课题研究对研究资料、人员素质、时间投入、学术环境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一方面学校要积极营造研究氛围、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研究课题的确立一定要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2. 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
规划课题一般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分为国家、省、市、区(县)级课题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规划课题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并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前瞻性和理论性,其研究偏重学术性、政策性和普遍性,与基层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一定距离,与他们的实际需要往往也不相吻合,因而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
“个人课题”具有以下特征: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我们研究的都是真实的课题和有生命力的课题,都是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课题”。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③从研究内容看,“个人课题”一般是小课题,小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④从研究方法看,“个人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⑤从研究成果看,“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又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
规划课题自上而下,个人课题自下而上。当然,规划课题和个人课题的划分绝不是截然的,规划课题进入学校层面,就会转变或分解为许多教师的个人课题;而个人课题经过发展、提炼、总结也可以升华为规划课题。对中小学教师而言,重要不是课题的级别和类型,而在于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校本课题研究的灵魂。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个人课题的立项标准主要看: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改进教学实践和教师教学行为有无积极作用?作用有多大?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 界定研究内容
准确界定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不管大小,一般都是可以也应当进一步具体化的。研究内容的界定不但将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直接着手的具体的问题,也规定了一定的范围,任何一项研究不可能也不必要将课题所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必须明了研究的内容,否则,研究工作将无从着手。如对“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我们界定的研究内容是:第一侧重理论方面的有,①自主学习的本质和特征,②自主学习能力构成和表现,③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第二侧重实践方面的有,①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②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③各学科自主学习的特殊性。这样的内容界定使课题具体化、明朗化,问题结构有层次也比较清晰,各科教师都可以选定其中的任一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突破点,任何一个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必然会引申新问题,从而成为研究课题的派生问题。
2. 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问题明确后,就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这里最重要的工作有二:第一,要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有效的研究都是以原有成果为起点的。教师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搜集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认真阅读和分类疏理,从而全面了解同类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方面的信息,明确已有的研究结论和经验,发现原有研究的不足,站在问题的前沿,寻找研究问题的理论支撑,保证研究工作在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部分。任何假设都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所谓假定性是说它具有推测的性质,即这种假设是现实中暂不存在的或未被确认的,或虽见于彼处却未见于此处的,它可能被实践证实,也可能被证伪,因此,假设决定了研究的探索性。但是假设又并非臆断,它以教育理论为导向、以经验事实为根据、以原有研究为借鉴,又经过研究者的论证和交流,因此,假设又具有科学性,正是科学性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假设也是一种走在行动之前的思想、一种先于事实的猜想,是研究者从思想观念上对未来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能使研究活动更富有预见性。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假设,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当然,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研究假设的提出是经过一个过程的,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研究假设。
3. 开展行动研究
研究方案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但是这种行动不是一般意义的行为和动作,而是一种变革、改进、创新,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验证性,检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证实或证伪研究假设。这是课题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二,探索性,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行动绝不是按图索骥的按部就班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在行动时,不应拘泥于原有的假设和事先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方案作出有根据的调整、变更。探索性是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第三,教育性,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任何行动都应该无一例外地遵循人道主义原则,体现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无条件地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行动的最高原则。验证和探索只有在完整地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的前提下进行才是有价值的、符合教育道德的。[6]教育性是课题研究的灵魂。行动研究不仅需要行动,而且也要求“写作”,教师应将行动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并形成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方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新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再记录新发现,形成新思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处于不断的重新建构之中.
4. 总结研究成果
总结在课题研究中既是一个研究循环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研究循环的中介。在总结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研究者主要要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整理和描述,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这是叙事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的体现,它会给教师的研究带来新的变化,教师作为研究者不再依赖于他人的话语而转向直接讲述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和教育生活体验,“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这是个人课题校本研究改变教师职业生活方式的关键。
第二,评价和解释,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
第三,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并付诸予实施,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改革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改正,它不可能停滞在一个凝固的“成果”上,而是一个不间断的自我修订、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任何总结,都只是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8]
在上述工作之后,教师应该撰写一份相对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其构成主要包括:①课题提出的背景;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③已有研究成果;④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⑤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⑥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这是一般的体例,切忌将其形式化和绝对化,写作过程也要避免“科学化”、“客观化”的纯理性论述,要积极采用生活故事和经验叙事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突显课题研究的人文性、个体经验性,反映教师的个体体验和个体实践知识,使研究报告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
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的趋进问题解决的复式循环结构。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http://www.hnxxyz.com/jxky/kyktlx/2011-09-13/15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