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角课题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调查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学校所处不同地理环境,按我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我们分别选择了分属不同层次的陈家桥镇、回龙坝镇、土主镇、中梁镇等四镇,其中陈家桥镇属于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回龙坝镇、土主镇属于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农村地区,而中梁镇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地农村地区。在这些镇,我们随机选择了陈家桥小学、土主小学、保农小学、玉屏小学、新发小学、中梁小学等六所小学的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
2、设计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调查表时,我们参考了一些相关的调查设计,问卷内容分学生和家长两部分,共设计了30个学生问题(全是选择式),涉及学生课外阅读心理品质、阅读方向、阅读活动、外部影响和开展条件;共设计了5个家长问题(全是问答式),主要是了解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认识关注程度。
3、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2007年10月,我们向上述学校的有关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表,并说明了填写要求。历时一周,我们共发出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
4、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调查结果与思考:
一、学生问卷统计结果:
(一)课外阅读的心理品质:
1、主动性品质:
(1)关于兴趣:
“双休日,你最喜欢干什么?”选择“看电视”的学生占47.40%,选择“出去游玩”的学生占27.95%,选择“上网打游戏”的学生占11.23%,选择“看书”的学生占13.52%。
(2)关于动机:
在如何看待课外阅读的意义上,51.00 %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14.2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22.47%认为可以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作文水平,20%的学生认为可以扩大知识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
(3)关于态度:
对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程度,选择“很喜欢”与“喜欢”的占51.78%,选择“喜欢,但很少读”的占38.90%,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占9.32%。
平均每天坚持读书一个小时及以上的12.05占%,坚持半小时左右的占40.82%,偶尔读一读的占35.62%,一点不读的占11.51%。越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坚持读书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越大。
(5)关于阅读心理需求:
从学生关于课外阅读的愿望来看,15.34%的学生希望得到关于阅读内容的推荐帮助,53.98%的学生希望得到阅读方法的指导,6.58%的学生希望得到来自长辈或老师的监督,26.03%的学生希望有一个读书交流场所或环境。100%的学生希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2、专注性(注意)品质:
区别不同年段阅读能力,每个年级段每天阅读量按200或300字级差为准,低段达到200字及以上的为32.73%,中段达到200字以上为37.80%,高段达到500字及以上的为53.95%。
总的来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课外阅读的专注性品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高段每天阅读量不到200字的达26.75%,而六年级尤甚,高达34.53%。
3、持久性品质:
(1)以能否读完一本书为例,随便翻翻的占14.52%,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的占47.95%,能认真读的仅占37.53%。
(2)从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总量来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要求,调查反映,各年段(以双年级为准)已达到阅读量要求的百分比分别是:低段9.4%,中段22.5%,高段17.27%。而六年级阅读总量在30万以下的,高达65.47%,距离小学毕业应该达到的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相去甚远。我们还发现,在自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较好的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班级的学生。
4、探索性品质:
(1)关于读书方法:
89.86%的学生会用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圈点批注、讲述、边读边思考想象等读书方法,但选择方法比较单一,尤其是写内化程度要求较高的读后感的学生仅6.30%。阅读中遇到问题,63.29%的学生能查阅工具书或是问身边的人。
(2)关于阅读理解:
29.8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但能读懂,还有自己的想法,60.82%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能读懂,而只有9.32%的学生表示不认识的字太多,读不懂,且主要集中在本身识字不多的低年级段。这反映出学生识字、理解等阅读的基本能力整体较好。
(二)课外阅读外部影响:
1、给予学生课外阅读影响的人:
影响最大的依次是,教师,为27.94%,父母,为27.12%,同学,为16.99%,伟人、名人,为13.42%。
2、学生反映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否定的为11.51%,不介入的为11.23%,赞同的,占77.26%,其中表示会主动为孩子筛选或购买的的仅23.29%。
父母最支持看的课外书依次为作文选,为59.45%,名著,为17.26%,网络全书,为14.79%,其他诸如上网阅读、报刊杂志,为12.33.%,卡通漫画,5.75%。
(三)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
1、关于日常课外阅读:
18.63%的学生反映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读课外书,68.22%的学生反映老师偶尔要求读课外书,13.15%的学生反映老师没有要求课外阅读。
2、关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18.08%的学生反映班里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64.93%的学生反映班里偶尔开展过读书交流活动,16.99%的学生反映根本没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四)课外阅读方向:
1、关于图书图文形式:
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低段喜欢读纯图画的图书或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占78.19%,中段、高段逐步转向喜欢读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或纯文字图书,分别占75.60%和85.53%。
2、关于图书内容类型:
读教辅作文类的占36.71%,读文学故事类的占31.51%,读科普类的占21.64%,读卡通漫画类的占32.87%,读报刊杂志的占7.40%,读其它类型的占10.14%,其中读教辅作文类的高居榜首。
(五)课外阅读条件:
1、关于课外书的来源:
自己买的有54.79%,向学校图书馆或班里图书角借来的有21.92%,来自其它方式的有25.21%。
2、关于家庭读书氛围:
家里订阅报刊杂志(包括《少年先锋报》)一份以上的有52.33%,而订阅两份以上的仅29.04%;家里父母能平均每天读书或报刊杂志半小时以上的有39.45%,能读一小时以上的仅12.60%;有书房、书橱或其中之一的为59.73%;拥有课外书不足10本的高达59.18%,实际上,一本课外书也没有的大有人在,而拥有课外书30本以上的仅占15.34%。
二、家长问卷统计结果:
(一)关于孩子课外阅读习惯:
作为孩子课外阅读的观察者,25.5%家长认为孩子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47.12%的家长反映孩子有课外阅读行为,27.38%的家长反映孩子没有读课外书。
(二)关于课外阅读活动意义:
96.99%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有益的,只有3.01%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对孩子没有什么明显帮助。但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学习成绩的家长高达58.08%。
(三)关于亲子阅读:
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只有13.42%,偶尔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有35.34%,没有亲子阅读经历的有51.24%。大多数家长反映自己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
(四)关于课外阅读困难:
69.32%的家长认为孩子课外阅读最大的困难是理解能力不强(而低段多反映学生识字量不足,影响孩子阅读),40%的家长反映孩子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五)关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93.97%的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明确表示支持,只有1.10%的家长明确表示不赞同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三、结果分析: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态度积极。调查结果反映出真正不爱读课外书的学生并不多,不到百分之十。100%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对我们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关键是能否长期坚持。不过,我们调查发现,二年级选择“一点都不喜欢”的学生比例高达20%,这是令人忧虑的。它提醒我们,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从小抓起。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调查表明,我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缺乏,表现在年龄差异上,越到高年级,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越少。另外,遇到困难,有相当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放弃与逃避,不能正视。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为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二是家长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片面认识与要求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家长要求学生课外时间看作文书的高达59.45%),三是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特别是动画片的巨大影响。我们还发现,尽管地处农村,网吧对学生的影响虽然还不是很明显,但所占百分比已经超过了选择读书的,这尤其表现在中高年级,是我们需要引起重视的。
(三)学生课外阅读意志品质不强,阅读量小。调查发现,我区农村相当部分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专注性品质即注意力,不爱读课外书,且有愈来愈烈之势。直接导致课外阅读总量小,无论哪个年级,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很少很少。而且,相当多学生现有的课外阅读量距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这说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意志品质的锻炼,提高其自控能力。
(四)学生课外阅读畏难情绪较大,能力较低,方法不多。调查发现,尽管不少学生能够用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但是思考程度不高,能够综合运用的很少,即使是高年级,相当多的学生也不愿采用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语言内化与思考程度要求较高的读书方法。家长们反映,很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差,不认真,怕吃苦,持续时间短,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五)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单一,种类少。在内容选择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是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和漫画卡通类课外书籍。对于其它书籍,比如《网络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经典名著以及其它史地、人文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他们阅读,他们也不会主动选择来读。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家长只关注孩子成绩,忽视孩子全面发展的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二是受自身对一些直观性强的、能调动各方面感觉器官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
(六)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片面。相当大部分家长急功近利,希望课外阅读能立竿见影,迅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或是作文水平。而不少学生受家长影响,对课外阅读同样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他们就是冲着能提高学习成绩、作文水平而读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支持孩子阅读卡通漫画类纯视觉读物。
(七)学生课外阅读文化氛围差,无书可读。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家长普遍缺乏阅读习惯,亲子阅读经历极少,不能给学生树立身边的读书榜样。同时,由于农村生活习惯与经济限制,大多数家长也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因此,学生普遍缺乏来自家庭的文化熏陶。另外,家长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阅读比较陌生,也不利于孩子阅读视野的拓展。而更严重的是,学生无书可读。几乎所有被调查的班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图书角(挂上三五本或是几张报纸,那不叫图书角),学生个人藏书严重不足(不少学生把家里所有课堂以外的书都算上了,数量也很低)。
(八)学校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课外阅读活动贫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校不够重视,图书室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做到向学生全面开放;二是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三是任课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很少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各种书籍。所以,几乎所有被调查学校都很少或是根本没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尽管学校都配备了大量的图书,但实际借阅率并不高。这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丧失、阅读积累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九)广大家长支持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从家长的反馈来看,这次调查起到了一个认识引导作用,激发起了家长们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关注与思考,家长明确表态支持课外阅读的百分比高达93.97%,明显高于学生问卷反映出来的(过去时支持态度)77.26%,为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作了比较到位的前期宣传、动员准备,有利于学生和家长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施行。
对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建议:
一、 少些功利色彩,注重兴趣培养。
1、转变观念,少些功利色彩。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首先要努力转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课外阅读意义的片面认识。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阅读与学习的延伸,课外阅读的直接目标应该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有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便能较好较快的同化新的学习内容,学得更快,学得更好。课外阅读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必须明白,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同样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阅读与领悟。因此,课外阅读,绝不仅仅是多读几本书,简单地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作为老师,或是家长,绝不能把它当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或是学习成绩的制胜法宝。
② 关于小学行为习惯的课题有哪些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人类迈进了二十一世纪。她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她也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终身学习能力;她更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她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养成这个习惯,将成为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深层交流,不仅具有人与人的言语交际特征,而且突出地反映了人与文本的对话。因此,学生在读文章时对文章的感知、理解、体会、反思、运用更是体现为一种深层次的能力,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日倍增,教师应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让孩子从小开始发展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需要学校创设氛围,也需要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是一项系统的,重要的,持续性强的工作,经常训练,逐步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大量阅读有益知识,读后有所收获。
当前,受应试教育、多种媒体、功利化阅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家长对学生阅读的目的持功利性观点或否定态度的居多,大量的书写作业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导致可供其独立支配的阅读时间更是微乎其微,再加上电视媒体的消极影响,缺乏正确完整的阅读习惯培养体系指导,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学校阅读习惯培养的资源,针对学生现状,开辟多种途径,积极培养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改变目前小学生“做题多、读书少、兴趣淡、能力差”的状况,逐步达到课程标准。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小学生学会自主选择有意义的材料进行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伴侣。
三、现有研究水平
课题负责人曾经进行过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具有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参与本课题研究和实践的都是年轻老师,他们负有激情,充满朝气,有做好本项工作的强烈愿望,在加上他们观念比较新,方法比较多,这为本次课题研究成功提供了强有力准备。
四、可行性分析
学校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全体学生家长支持,具有阅读时间,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理论水平比较高,授课基本功比较扎实,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比较超前,工作热情比较高,相信他们能够团结在课题组周围,认真负责地、出色地完成这次研究任务。
五、过去一年所做的工作
(一)教育教学通力合作,进行资源整合
学校为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将能够整合的工作进行整合。阅读工程与习惯培养进行整合,就是其中之一。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宣传阵地的建设,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减轻了班主任的压力,使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一盘棋。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针对学生阅读空间小的现状,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了阅览室、读书吧、读书走廊。最大限度地开辟开放式的阅读空间。
(三)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
1、班级图书角
学校根据现有的条件,每学期把图书室的图书下发到各个班级,建立图书角,各班选派图书管理员,对图书进行管理和阅读登记。学生则利用午间、课间、自习的时间进行阅读。每学期图书更换一次。这样一来,解决了学校阅读空间小的难题,学生小干部也得到了锻炼,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阅读。每学期末,学校根据学生读书情况评选校级“读书小状元”,进行表彰。
2、发挥宣传阵地作用,搭建展示平台
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开辟了好书推荐栏目,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有意义的图书,介绍给大家,共同分享。学校少先队建立的队刊《心蕾》是奥运之前建立的校园刊物。奥运之后,学校将它作为宣传阵地之一,刊登学生的优秀作文、读后感,为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提供空间。
3、召开主题班会
为配合阅读工程的开展,德育处组织各班召开阅读兴趣、习惯为主题的班会。各班以读书成果汇报等形式开展活动,促进了阅读工程的开展。
4、与灾区小朋友共读一本书活动
暑假期间,三里屯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参与了远洋之帆基金会开展的“北京、四川灾区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学生在暑假中阅读有意义的图书,
③ 如何培养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的缘起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及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前书写技能。可见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本课题从了解目前农村幼儿阅读指导现状及存在问题着手,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着力提高农村幼儿阅读水平,为幼儿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国际上看,美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阅读研究,并对六岁儿童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具有阅读能力的儿童求知欲旺盛,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进行交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学者认为早期阅读不仅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儿童智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位学者米亚雷也提出:阅读就是理解,就是判断。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均提倡在幼儿阶段进行早期阅读,加强早期阅读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早期阅读在国内引起了学前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早期阅读是幼儿掌握与运用信息的第一步的观念已达成共识。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幼儿园对早期阅读研究都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有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问世。目前在早期阅读领域存在这样几种不同的观念:一种观念认为,学前阶段以发展儿童口头语为主,而阅读是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不必操之过急;另一种看法认为阅读等于识字,并主张幼儿提前识得一批字。
我们认为早期阅读是学前语言教育的重要方面,选取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阅读过程中有机渗透识字,让幼儿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认字。在注重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幼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幼儿表达、感受、倾听、分享的能力,让幼儿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二、研究目标
1.幼儿:
(1)为幼儿选择符合各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创设温馨、和谐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持久的阅读兴趣。
(2)开展多种方式的早期阅读活动,提高农村幼儿的阅读能力。
2.教师:
(1)通过研究,探索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式和途径。
(2)改善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形成一套富有成效的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方法,打造我园早期阅读特色课程。
三、研究内容:
(1)开展关于“桃园幼儿园家庭早期阅读现状”的调查。
(2)设计“提高农村幼儿阅读能力”的方案。
(3)创设与幼儿年龄相适宜的阅读环境。
(4)在幼儿园丰富的阅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指导。
(5)开展家园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家园携手,为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而努力。
四、研究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幼师认识,明确研究目的。
早期阅读是开启幼儿智慧的钥匙,而一提到早期阅读,诸多的商业运作出现了识字课本、识字读物满天飞的现象,导致许多家长包括教师走入识字的教育误区,使幼儿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也丧失读书的兴趣。其实早期阅读的概念何其广泛,是指那些与阅读和写作有关的一些技能,包括口语发展,对书面文字和口语之间的理解,识别简单的字词,手眼协调、小肌肉动作发展以及阅读兴趣的发展等。我们在开展研究之初,首先着重培训教师有关早期阅读的理论知识,改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对早期阅读的概念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明确研究的目的,使研究活动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并带动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共同投身于幼儿阅读活动中去。
(2)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思考。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主体应该是“师生共同体”,即幼儿园中的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幼儿的实际及自身的特点而对幼儿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活动中的培养研究,更注重实践中的尝试,包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孩子阅读活动的细致、深入的观察,了解存在于孩子阅读活动中的需要,然后在实践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切实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本园幼儿家庭阅读现状、对教师在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的指导进行调查。
(2)个案研究法:建立《幼儿阅读成长档案》,教师观察并记录个体阅读情况及个体心理变化,施以个别辅导。
(3)文献检索法:对国内外相关早期阅读的文献资料加以系统检索,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园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研究方法。
(4)行动研究法:以次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不断调整研究思路,使研究更有价值。
六、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
1.对本园幼儿家庭阅读现状、对教师在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的指导进行调查。
2.设计“提高农村幼儿阅读能力”的方案。
3.进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4.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家庭早期阅读环境。
(二)第二阶段:(2008年3月~2008年7月)
1.在中期汇报的基础上完善实施方案;
2.举办家长学校,利用多种活动向家长宣传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3.在幼儿园丰富的阅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指导
(三)结题鉴定阶段:(2008年7月~2009年6月)
1.开展家园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家园携手,为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而努力。
2.收集课题有关材料进行汇编;
3.撰写结题报告,组织结题活动。
七、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创设温馨迷人的书香环境,激发幼儿持久的阅读欲望
(1)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为幼儿提供阅读的物质保证。
要想让幼儿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那么优秀的幼儿读本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园抓住创建优质园的契机,多方筹措,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建幼儿图书资源库,打造丰富的阅读环境,为幼儿的阅读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依据优质园要求,幼儿图书必须达到生均10册以上,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购进一部分故事类、科普类、文艺类图书,同时积极动员社区、家庭为幼儿提供优秀的幼儿读物。在我园邻近地区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一位经理人听说我园图书还有一定的缺口,立刻为家乡幼儿园捐赠了三千多册图书,彻底改变了我们农村幼儿园图书严重缺乏的旧面貌。我们还倡导家长让幼儿将家中的图书带来与大家共享,在此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如何为幼儿选购图文匹配度高、插图精美、富教育意义的多种多样的书籍。由于家长的大力配合,班级的图书袋常换常新,“旺旺跳蚤小书市”“亲子阅读角”越办越兴旺,经常可以见到幼儿与家长流连于此、温馨共读的场景,幼儿图书室里摆放整齐的书架,淡雅清新的地毯,活泼俏皮的卡通小板凳、柔软舒适的靠垫为幼儿用心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就连花园里的蘑菇小桌、小凳子也成了幼儿读书的好去处,“理发店”“医院”的等待区、休息区到处可见可随手翻翻的图书,精心打造、灵活变通,寓教育于无形之间,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有了优秀的读本,我们还要巧妙安排时间,让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阅读,去体验。我们每周每个班级均安排了一节专门的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在科学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阅读的技能,掌握阅读的要领,平时区域活动我们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图书角活动,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区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社区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我园地处新镇区中心,毗邻文化站,我们充分利用文化站丰富的图书资源,经常组织幼儿参与文化站的读书活动,让幼儿走出园门,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开阔幼儿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幼儿的阅读体验。
(2)教师乐读精思,循序渐进指导幼儿阅读活动,形成和谐温馨的阅读心理环境。
阅读物质环境的创设固然重要,而积极互动的精神环境的创设也不容忽视,其中教师的影响尤为重要,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老师能带出一批批好学上进、酷爱阅读的幼儿。那么如何培养教师成为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呢?我们在购进大量教工图书之后,开展了“桃园书香”“暑期教育名著精读”等活动,促进教师从我做起,热爱读书,与书为友,学习先进理念,拓宽教育视野,从而将先进的理念引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精神环境的创设,主要还体现在开展与幼儿年龄特点相宜难易适中的阅读活动,如小班幼儿以阅读简单的图卡为主,辨认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汉字,表现出对图书的兴趣,中班幼儿则进行图文匹配,并点认对应的文字等,大班幼儿则应掌握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能根据故事的插图或部分情节预期故事的发展情节等。针对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在愉快而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最终养成阅读习惯,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
(二)科学指导,家园配合,切实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在开展早期阅读研究活动初期,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早期阅读教育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现象一:某老师开展阅读活动,自始至终一直将阅读材料放在视频仪上,小朋友端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述,间或回答一些老师提出的问题;现象二:老师利用故事大书进行故事讲述,尽管故事画面非常优美生动,可幼儿完全被老师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所吸引,并没有去细致观察图书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去细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现象三:有的老师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设计了许多教具、学具,活动开始,一件接一件教具的呈现,看得幼儿眼花缭乱,阅读的过程反而是一带而过,看似花哨,阅读的效果却不是很好。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了我们的老师对阅读的内涵、阅读的目标、阅读的指导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学习、研究、交流等科研手段,让教师尽快走出误区,提高早期阅读活动指导的艺术性。
1.加强早期阅读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
首先我们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幼儿阅读理论概念。我们采取集体学、分组学、个人学的形式鼓励教师学习理解幼儿阅读的真正含义,以及我园该如何实施阅读教学;其次,深入学习《纲要》关于语言教育及前阅读教育理论知识。充分透析《纲要》规定的要求与内容,理解其真正内在意义,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并进行了《纲要》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教师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再次,我们多次邀请市教研室幼教研究员及先进的姐妹园来我园进行早期阅读课题研究的指导,通过多方努力,我园教师的早期阅读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指导早期阅读活动的能力得到增强。
2.提倡人人参加早期阅读课题研究活动,个个探索早期阅读教育规律。
我园将早期阅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以集体备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对早期阅读活动设计进行集体备课,通过“一课三研”的形式,即一个年级由一人担任本周的早期阅读活动主备课人进行备课,然后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活动设计定稿,在各班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大家互相观摩,进行自我反思及集体研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探索出早期阅读的指导规律,在年终再开展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交流,互相切磋在活动中得出的经验,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3.多途径构建幼儿阅读氛围和机制,促进幼儿多元阅读能力的发展。
根据《纲要》精神:“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新观念,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运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方式,我们尝试运用设疑法、角色扮演法、情境设置法、回归自然法等,充分调动幼儿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早期阅读活动变得更丰富、更精彩。我园还通过“故事大王”“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语言能力增强了,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所看图书的内容,养成了按要求取书和放书的习惯,对书籍、阅读和书写有了一定兴趣,促进了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幼儿心智的发展。
4.倡导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全面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农村家长素质比以前高,对家庭教育比较重视,能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在早期阅读调查中发现,我园孩子的家庭图书、碟片的拥有量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出许多,平均图书拥有量是8本,碟片近10张,但在家庭早期阅读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重碟片轻图书”现象,幼儿回家看碟片的时间较长,看图书时间短,“重看轻说”,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家长陪伴的时间少,幼儿缺乏交流、表达的机会。我园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将家长请进幼儿园,一是请来专家为家长开设早期阅读讲座,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介绍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二是让家长现场观摩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从中获取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让家长参与早期阅读活动,不仅对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更是能增进亲子之间浓浓的爱意。
(三)亲子共读,打造早期阅读新特色。
1.开展家园共读快乐书系列活动。
(1)建立“家园阅读档案袋”,在档案袋中设有阅读意见反馈、阅读时间的记录、阅读方式的记载、阅读过程中孩子和家长的提问语言的简短记录等内容,通过看书、借书等活动,帮助家长和幼儿共同建立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2)开展“亲子读书日”的活动。每月一次的“亲子读书日”活动,在“家长故事会”“亲子阅读剧场” “图书交换角”的活动环节中吸引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参加阅读活动,互相交流指导早期亲子阅读中家长和幼儿阅读行为习惯养成的好方法。
(3)开展亲子自制阅读读本活动,培养阅读过程中的亲子对话习惯。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且贴近生活的主题,在不同年龄段尝试进行亲子自制阅读读本活动。利用班上、家中破损或脱页的图书,家长和孩子共同重新进行创作、整理、剪贴、制作,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对画面进行阅读理解,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最后装订成册,形成阅读读本。
2.收集亲子阅读活动中各年龄段具有典型阅读行为习惯特点的案例,并进行分析、解读、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亲子阅读行为习惯的指导策略。
3.教师指导下的亲子阅读,让家长、教师、幼儿在书香环境中得到提高,从2009年开始,为了提高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能力,让图画书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我们每月组织家长来园参与一次早期阅读活动,循序渐进教给家长指导亲子阅读的策略,参加活动的家长,认真观摩班主任老师的阅读活动,从怎样解读图画书、如何指导孩子按序号阅读、图画书对孩子情感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教师对家长如何在家和孩子一起阅读进行了指导,告诉家长:阅读是精神养分的供给,能让孩子更充实、更快乐!家长对来园参与阅读活动很感兴趣,认为对家庭阅读很有帮助,不仅为家长打开一扇开启孩子阅读智慧的窗口,提高了亲子间的协作,更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八、研究后的思考
(一)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漫长的完善过程
尽管本课题研究已将结题,但我们的课题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专家的引领,需要我们在实践研究中认真琢磨,更需要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借鉴同类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以使我们的研究活动更加深入开展。
(二)每一种教学活动都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本课题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本人的认识、理解和内化,更需要经过实践的印证和磨练,如此她们才能真正领会新《纲要》精神,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把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搞好。
在早期阅读课题研究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踏踏实实依据研究计划,实施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虽然在研究进程中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但经过我们的努力、领导同行的支持,我们更多的是品尝到研究的喜人成果:幼儿的阅读能力大大增强,幼儿园的图书室里幼儿安静地翻阅着图书,小声地交流着;幼儿经常将破损图书带到图书医院进行粘补;无论走到哪个班级,图书区经常可以看到幼儿流连的身影。阅读已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
④ 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方面的有什么研究课题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人类迈进了二十一世纪。她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她也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终身学习能力;她更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她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养成这个习惯,将成为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深层交流,不仅具有人与人的言语交际特征,而且突出地反映了人与文本的对话。因此,学生在读文章时对文章的感知、理解、体会、反思、运用更是体现为一种深层次的能力,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日倍增,教师应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让孩子从小开始发展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需要学校创设氛围,也需要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是一项系统的,重要的,持续性强的工作,经常训练,逐步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大量阅读有益知识,读后有所收获。
当前,受应试教育、多种媒体、功利化阅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家长对学生阅读的目的持功利性观点或否定态度的居多,大量的书写作业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导致可供其独立支配的阅读时间更是微乎其微,再加上电视媒体的消极影响,缺乏正确完整的阅读习惯培养体系指导,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学校阅读习惯培养的资源,针对学生现状,开辟多种途径,积极培养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改变目前小学生“做题多、读书少、兴趣淡、能力差”的状况,逐步达到课程标准。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小学生学会自主选择有意义的材料进行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伴侣。
三、现有研究水平
课题负责人曾经进行过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具有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参与本课题研究和实践的都是年轻老师,他们负有激情,充满朝气,有做好本项工作的强烈愿望,在加上他们观念比较新,方法比较多,这为本次课题研究成功提供了强有力准备。
四、可行性分析
学校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全体学生家长支持,具有阅读时间,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理论水平比较高,授课基本功比较扎实,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比较超前,工作热情比较高,相信他们能够团结在课题组周围,认真负责地、出色地完成这次研究任务。
五、过去一年所做的工作
(一)教育教学通力合作,进行资源整合
学校为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将能够整合的工作进行整合。阅读工程与习惯培养进行整合,就是其中之一。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宣传阵地的建设,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减轻了班主任的压力,使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一盘棋。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针对学生阅读空间小的现状,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了阅览室、读书吧、读书走廊。最大限度地开辟开放式的阅读空间。
(三)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
1、班级图书角
学校根据现有的条件,每学期把图书室的图书下发到各个班级,建立图书角,各班选派图书管理员,对图书进行管理和阅读登记。学生则利用午间、课间、自习的时间进行阅读。每学期图书更换一次。这样一来,解决了学校阅读空间小的难题,学生小干部也得到了锻炼,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阅读。每学期末,学校根据学生读书情况评选校级“读书小状元”,进行表彰。
2、发挥宣传阵地作用,搭建展示平台
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开辟了好书推荐栏目,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有意义的图书,介绍给大家,共同分享。学校少先队建立的队刊《心蕾》是奥运之前建立的校园刊物。奥运之后,学校将它作为宣传阵地之一,刊登学生的优秀作文、读后感,为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提供空间。
3、召开主题班会
为配合阅读工程的开展,德育处组织各班召开阅读兴趣、习惯为主题的班会。各班以读书成果汇报等形式开展活动,促进了阅读工程的开展。
4、与灾区小朋友共读一本书活动
暑假期间,三里屯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参与了远洋之帆基金会开展的“北京、四川灾区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学生在暑假中阅读有意义的图书,撰写读后感,并将读后感寄给灾区小伙伴。学校为鼓励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对上交的读后感进行了评选,奖励优秀的学生,在开学典礼上进行了全校的展示。这也是本学期学校读书工程的良好开始。
(四)培养师资力量
学校于2009年1月组织教师到香港吕明才小学进行学习考察。在手拉手学校,双方校长进行了阅读活动的交流汇报,教师走进班级听课,走到学生中间聊天,了解了西方阅读教学模式,对学校开展阅读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学期开学,教师收集整理了各自的阅读教学故事,学生阅读的案例,对现有资源进行了整理。
六、新学年的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为学生搭建了阅读的舞台,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但是,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还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因此,在幸福村学区的指导下,学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制定了研究计划。下面,我将我校下一阶段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汇报,请专家给予批评、指导。
(一)创设阅读氛围,完善学生阅读空间
本学期,学校将在本校、分校分别建立学生阅览室和阅读走廊。完善校园文化,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
(二)系统研究课题,做到科学严谨
1、研究内容
(1)调查、了解研究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等。
(2)对每个学生进行定性分析(具有阅读习惯成因、类型;不爱阅读成因、类型),并制定有针对性引导方案。
(3)实验班主任做好实学生方面的指导工作。
(4)对评价指标展开调查及数理统计,并对实施效果鉴定。
2、研究对象及评价指标
对象:三里屯小学全体学生
评价指标:各班学生阅读量统计;各班学生阅读时间统计;学生阅读种类统计;学生读后感统计;学生摘记字数统计;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统计。
3、研究方法
行为研究法
调查法
观察法
4、研究步骤(研究周期:一学年)
(1)准备阶段(2009.9-2009.10)
A、理论学习
B、制定研究计划
C、课题申报
(2)实施阶段
A、通过调查、访谈,了解研究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数、阅读时间、阅读书目、读书笔记记录情况等)。
(2009.10.1-2009.10.15)
B、对参与实验学生进行定性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指导方案。
(2009.10.15-2009.11.1)
C、试验班级实施方案,矫正方案,并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积累和记录。
(2009.11.5-2010.7)
D、对评价指标作数理统计、撰写结题论文和报告。
(2010.8-2010.10)
5、研究成果形式
本课题在实践研究的同时,重视有关材料、典型事例及数据的积累和采集,最后以研究报告形式结题,并附课题组人员工作体会与总结、学生读后感等有关材料。
6、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朱勇哲 课题负责人 把控、指导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总结工作。
沈春燕 课题负责人 指导课题研究,协调课题组成员工作,督查研究开展进度与效果。
李鸿丽、赵军、侯海涛、章锦 课题负责人 负责制定、调整研究计划,实施方案设计,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结题论文汇总和撰写。
佟艳宏 王秀梅 协助制定研究计划、撰写论文。负责理论学习,负责资料采编与积累。
实验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现状以及优化方案,对阅读效果等作定性分析,积累资料以备研究。
7、研究经费
学校为购买相关理论书籍及实验用品、邀请专家等进行资金保障。
(三)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
⑤ 如何高效的组织区角活动课题研究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什么要开展区域活动。因为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
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了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
《规程》与《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在完成每天的集体教学外,区域游戏是必来可少的,有效组织区域活动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
要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想象与创造,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机会。
但在区域活动组织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也使在组织区域游戏时产生了很多困惑和反思。
一、在一些区域活动中的组织中,幼儿兴趣不高,部分幼儿在各个区域游走,以往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区角的布置不合理,材料投放后也没有考虑到材料的适宜性和趣味性。
比如:数字角只投放数字卡及图片,结果是这一区域无人问津,而角色区却人满为患,孩子在各个游戏区域等待或游走,其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二、在区域活动中游戏的常规培养较差,老师无指导重点: 在活动中,对孩子们的游戏常规培养并不是太注重, 这个造成的结果是老师要各个区角都要指导,效果不佳、疲于奔命。
有时对某个区域进行指导,会忽略其他的区域,如有一天在活动中,花了大量的时间指导数学区的孩子按数取物和点数,等指导语言区的孩子时,发现孩子们已胡乱地翻看了很多本图书,其中有一个孩子一直是倒着翻书,书中有什么内容根本就不知道,而活动时间已经结束,这个活动虽然孩子们在图书角翻看了很多书,但却没有达到活动的效果。
三、区域活动中无规则或规则不明确,材料单调、重复 每当一提到区域活动,大家想到的都是一番热闹的场景,孩子们在各个区域热火朝天地游戏着,但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是一种假象,孩子们是在无序的游戏,孩子们的游戏是混乱而且无目的的,有的孩子在每个区角象蜻蜓点水地游了一圈,其实什么活动也没参加,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就是当投放的材料频繁而且单调,当游戏在无数次的重复后,这些区域活动似乎再也提不起孩子们的兴趣,虽然孩子们在游戏,但没有了游戏的快乐和兴趣。
针对在区域游戏组织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寻找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重点指导区域与常规区域相结合,合理设置区域。
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高效地参与到游戏中,调整了区域设置,每次区域活动开设 5-6 个区域,重点指导 1-2 个区 域,其余的设为常规活动区。
在过去,每次都是把活动分成若干区域,遍地开花,目的是想让孩子多进入到各区域进行游戏,每次投放大量的材料,老师奔走在各个区域中进行指导,这边才顺利组织孩子进行角色游戏,那边刺绣区的孩子又被针扎了手指,老师如同救火员,每次活动时疲于奔命,而有些活动孩子却被热闹的游戏所吸引而无人问津。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把活动区域进行划分,每次活动进行 5-6 个,加强幼儿游戏常规的培养,使孩子们在常规的区域活动中如结构区,每次活动老师只要给孩子一个主题,让孩子自由进行拼搭而不需要过多指导,幼儿又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拼搭,进行自建构,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老师就可以在其它的区域进行指导,完成重点指导的教育任务。
二、及时更新材料,不断激发幼儿的区域活动兴趣。
很多老师都体会到,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新颖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将一些主题活动中的集中教学活动延伸到区域活动中作为重点指导区域。
可以根据每个主题提供一些趣味性极强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活动“是健康宝宝”中在科学区提供身体各部位的拼贴图,在美工区,提供小手、小脚印画材料等,即和主题教育相吻合,又丰富了操作材料,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光有新颖的材料还不行,还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师要了解幼儿具体 的操作过程,在指导中找出问题所在进行正确引导。
有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即是指导者又是合作者,如数学区和科学区,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记录,并以记录表的形式呈现,这又为以后孩子学习记录打下了基础。
三、教师有目的进行重点指导,充分挖掘区域活动的内在价值。
在区域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区域活动的内在价值,每个区域活动都能培养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如角色游戏,通过孩子们对角色的扮演和模仿,能极大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但活动中过多的指导、干涉会对幼儿的思维、幼儿对活动的投入程度起到消极的作用。
所以,在区域活动的组织中,从组织、材料的投放及哪几种活动相配合都动了脑筋,如在小班的活动中,语言区是看图讲述: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故事叫《小兔乖乖》,把这个故事以看图讲述的形式在区域中展现,先投放图片背景,加入立体的小兔形象,引导幼儿在背景中插入角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讲述,并引导幼儿编排图片次序,将几幅图片的内容有机结合进行讲述,让幼儿将图片内容完整地清楚地表达出来。
在表演角里,让幼儿延续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到的律动《划船》,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
而这两个区域也是在这次活动中重点指导的区域,而另外组织的区域活动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后让幼儿自由进行游戏,如娃娃家、结构游戏、益智区等。
而在另一个活动里指导的重点就放在建构区和语言区上,通过搭建房子,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让在合作中完成。
感受合作的快乐。
通过让幼儿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使故事的情节生动有趣。
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
小班区域活动一周活动安排: 活动主题:《爱上幼儿园》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活动区域 娃娃家、语言区、结构区、益智区、数学区、生活区 材料投放 娃娃家:娃娃家材料、废旧半成品材料;
语言区:故事盒、故事图片;
结构区:雪花片、积木;
益智区:动物拼图板、串木珠;
数学区:1 和许多操作板、图形分类操作板;
生活区:钮扣小鱼、小牛 重点指导区域 语言区 数学区 语言区 数学区 语言区 指导目标 能用简单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能区分1 和许多 同周一 同周二 同周一 通过以上的对区域活动的有效组织,使在区域活动的指导和组织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有效性有了极大的提升。
四、建立游戏规则,充分发挥区域教育的功能。
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的保障。
只有在规则化的环境中,区域教育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因此需要将各类规则 隐藏在环境和材料之中,用环境和材料的隐性规则来暗示幼儿区域活动中应遵守的规则。
1、制定规则控制各个区角的人数 在区域活动中往往发现有的区角人满为患,操作材料供不应求,而有的区角则无人问津。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对进入的人数进行规则提示,如理发室只能先进5 人,后来者不能再进入,要等有人出来才能进入。
而棋类游戏而是按要求的人数进行,这样一来可以利用规则来控制各个区角的人数,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在集中教学活动中完成不够好的幼儿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与指导,促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与指导。
2、通过隐形规则,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规定硬性规则,而是在根据游戏的要求让幼儿在游戏的环境中接受规则和要求。
如“小超市”的营业员、营业员员本身就被赋予了一定的责任和内涵。
再增加一个管理员的角色,管理员要负责这个游戏的全过程,而营业员要收钱不能随便离岗。
对于这样的规则,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能够理解和遵守,这样一来增强游戏角色的责任感,确保了游戏规则的实施。
3.划分区域、合理布置各区角 往往会发现,图书角的孩子跑到了结构区,而结构区的孩子又到了娃娃家,孩子们不知道他应该在哪,使游戏 活动非常混乱。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安排来设置区域,如柜子、挡板、桌椅、操作台等,幼儿能自觉地在这个范围内开展活动,而不至于越界。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尝试,孩子们的活动兴趣也在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形成,班的区域活动越来越规范有序,促进了幼儿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通过使用多种多样不同的玩具和材料,从而认识和掌握各种物体的性能和用途,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学会正确地处理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遵守角色本身的游戏规则,幼儿必须克服困难、约束自己,坚持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培养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尽最大可能挖掘幼儿潜能。
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与思考,意识到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探索与研究,就能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才能让孩子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得到更大的发展,让孩子们自己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想象与创造,让孩子们的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走得更稳、更远。
⑥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小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幼教界对早期阅读的关注.早期阅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当前,幼儿潜能开发与早期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它主要是围绕着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人才竞争而展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纲要主张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要求幼儿园应加强早期阅读的培养,否则将延误幼儿语言的学习.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他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能否顺利阅读的前提和基础.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著名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蒙台梭利也提出,3个月到一岁半的婴儿就对语言敏感,口语学习两岁时最强,直至5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标明,幼儿早期阅读、计算能力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这两项构成了一些幼儿的主要学习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随着学龄前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他们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不断增强,这使幼儿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游戏和学习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汉字难认,汉语难学”一直困扰着中国教育界,识字过晚,导致孩子阅读过晚;进而又导致孩子不爱阅读与不会阅读,因此,孩子的阅读能力不能得以快速提高;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也就无从形成;其智力也就更不能得以良好发展.美国幼儿能力开发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两岁以后,对于文字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念书,从两岁开始教育是最完美的”,这就充分说明,阅读教育提前至幼儿园阶段已是大势所趋.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在国际上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深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促进幼儿园语言的素质教育,我们从小班幼儿开始入手,对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进行研究.把视角聚焦于多元阅读,给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拓展早期阅读的范围和内容,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兴趣,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孩子喜欢阅读,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轻松愉快地阅读,不要有压力,不追求阅读的数量和深度.
(2)、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爱护图书.2、会整理图书,看完后会把书放回原处.3、认真看书,一页一页的看.4、初步学会倾听,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读书.
三、研究内容
1、阅读兴趣
让幼儿乐于与人谈话交流.
让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让幼儿喜欢识字
2、阅读习惯
让幼儿学会认真倾听
安静看书
爱护图书,轻拿轻放
看完一本再去拿,一页一页翻
不与他人争抢
乐意与同伴合作看书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了解幼儿早期阅读实施现状,.
(2)、个案研究法: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观察、分析、研究.
(3)、行动研究法:针对教学活动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而又灵活地解决,在活动中修正方案、提出意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 经验总结法:教师总结教学活动中的成功经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实验活动中.
(4)、文献法:广泛查阅有关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著作,以及幼教专家所著的有关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过程
我园拟定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07年月3月——2008年3月).
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5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组研究队伍的组建.针对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数据.提交申报表,落实研究任务.
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7年11月)
?对小班幼儿进行前测,选择适合小班阅读的图书材料;
在研究开始的初期,我们依据《纲要》的精神,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点,来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
?设计调查问卷;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
附:幼儿早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班级:蒙小一班 人数:30人
1、幼儿姓名2、您的孩子喜欢看书吗?3、您为孩子买过图书吗?买过类型的图书?4、您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问一些故事中的问题吗?
我们从调查问卷中得到:有40%的孩子喜欢看书,并且家长也给买过图书.70%的孩子喜欢听故事,但只有一少部分的孩子喜欢问问题.大部分的家长都给孩子买过图书,而且买的基本上是以图画为主的书籍.
?适时研讨,作好记载,并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全面进行论证;
?举行早期阅读观摩活动,逐步积累教育活动案例,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总结阶段(2007年2月——2008年3月)
总结,提炼.写出课题结题报告,并整理课题相关资料.
六、研究结论及成果
(一)对阅读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现象:在课题实施前,小班幼儿对阅读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幼儿拿到图书后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到前面,看了些什么却不知道.
指导策略:我挑选了几个短小、有情趣、画面色彩鲜艳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失时机的介绍图书,有意识的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面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一张仔细翻看;在图书角里摆放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突出、画面背景单一、内容浅显贴近幼儿生活的书,同时孩子们也会将自己家里最喜爱的图书放置在图书角里,在丰富班级图书内容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另外,将阅读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让阅读自然而然成为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孩子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
成果:教师观察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午餐后到图书区拿书看的明显增多,近50%的幼儿对一些熟悉的图书,他们还能坚持从开始看到结束.另外,幼儿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开始要求妈妈给她讲书上的故事.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们确确实实是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二)有较好的阅读习惯
现象:区域活动时,有的孩子看书东翻一本,西翻一本;有的孩子打开书,胡乱地翻了几页,不到一分钟就又换了一本书;有的孩子干脆坐在座位上拿着一本书,和其他小朋友大声的说笑;有的孩子倒着书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孩子拿着书趴在椅子上或是跪在地上看;有的孩子是拿着书离开了区域边走边看;还有的孩子在图书区乱翻了几本书后离开了……
指导策略:《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首先,我们给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其次,我们在图书的选材上也加以调整.在选材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为小班幼儿选择的图书最好是单页单幅画面,内容简单生动,形象较大而清晰、图意明确、便于指认的,幼儿感兴趣的图文并茂的故事图片,意义突出且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文字,都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最后,在幼儿阅读时教师有意识地对幼儿加以引导,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充实阅读区的内容.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目的、任务,教给幼儿一些保持注意的方法.参与幼儿的阅读,并随时给予指导.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从而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看书、认真看书的榜样.及时鼓励认真看书的幼儿,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成果:通过阅读指导,幼儿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看书时不再象以前那样频繁换书,随意翻阅,取放图书的习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小朋友知道了书从什么地方拿要放回什么地方,并能把它们按类摆放.由于孩子对图书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因而自然而然变得爱护图书了.更可喜的是幼儿能按照阅读指导活动那样去翻阅图书.不管是自由活动时间还是集体阅读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拿到书后,几乎是100%的幼儿都会拿正书,用手指着书名念,并仔细观察封面,然后一页一页翻看,而且主动自觉地观察画面,根据画面进行讲述.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但由于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目的、任务,教给幼儿一些保持注意的方法,因此幼儿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
七、结论
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建立幼儿良好的自信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八、讨论与分析
(1)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⑦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申报书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幼教界对早期阅读的关注.早期阅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当前,幼儿潜能开发与早期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它主要是围绕着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人才竞争而展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纲要主张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要求幼儿园应加强早期阅读的培养,否则将延误幼儿语言的学习.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他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能否顺利阅读的前提和基础.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著名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蒙台梭利也提出,3个月到一岁半的婴儿就对语言敏感,口语学习两岁时最强,直至5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标明,幼儿早期阅读、计算能力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这两项构成了一些幼儿的主要学习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随着学龄前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他们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不断增强,这使幼儿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游戏和学习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汉字难认,汉语难学”一直困扰着中国教育界,识字过晚,导致孩子阅读过晚;进而又导致孩子不爱阅读与不会阅读,因此,孩子的阅读能力不能得以快速提高;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也就无从形成;其智力也就更不能得以良好发展.美国幼儿能力开发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两岁以后,对于文字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念书,从两岁开始教育是最完美的”,这就充分说明,阅读教育提前至幼儿园阶段已是大势所趋.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在国际上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深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促进幼儿园语言的素质教育,我们从小班幼儿开始入手,对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培养进行研究.把视角聚焦于多元阅读,给幼儿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拓展早期阅读的范围和内容,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兴趣,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孩子喜欢阅读,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轻松愉快地阅读,不要有压力,不追求阅读的数量和深度.
(2)、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爱护图书.2、会整理图书,看完后会把书放回原处.3、认真看书,一页一页的看.4、初步学会倾听,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读书.
三、研究内容
1、阅读兴趣
让幼儿乐于与人谈话交流.
让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让幼儿喜欢识字
2、阅读习惯
让幼儿学会认真倾听
安静看书
爱护图书,轻拿轻放
看完一本再去拿,一页一页翻
不与他人争抢
乐意与同伴合作看书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了解幼儿早期阅读实施现状,.
(2)、个案研究法: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观察、分析、研究.
(3)、行动研究法:针对教学活动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而又灵活地解决,在活动中修正方案、提出意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 经验总结法:教师总结教学活动中的成功经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实验活动中.
(4)、文献法:广泛查阅有关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著作,以及幼教专家所著的有关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过程
我园拟定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07年月3月——2008年3月).
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5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组研究队伍的组建.针对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数据.提交申报表,落实研究任务.
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7年11月)
?对小班幼儿进行前测,选择适合小班阅读的图书材料;
在研究开始的初期,我们依据《纲要》的精神,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点,来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
?设计调查问卷;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
附:幼儿早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班级:蒙小一班 人数:30人
1、幼儿姓名2、您的孩子喜欢看书吗?3、您为孩子买过图书吗?买过类型的图书?4、您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问一些故事中的问题吗?
我们从调查问卷中得到:有40%的孩子喜欢看书,并且家长也给买过图书.70%的孩子喜欢听故事,但只有一少部分的孩子喜欢问问题.大部分的家长都给孩子买过图书,而且买的基本上是以图画为主的书籍.
?适时研讨,作好记载,并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全面进行论证;
?举行早期阅读观摩活动,逐步积累教育活动案例,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总结阶段(2007年2月——2008年3月)
总结,提炼.写出课题结题报告,并整理课题相关资料.
六、研究结论及成果
(一)对阅读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现象:在课题实施前,小班幼儿对阅读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幼儿拿到图书后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到前面,看了些什么却不知道.
指导策略:我挑选了几个短小、有情趣、画面色彩鲜艳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失时机的介绍图书,有意识的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面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一张仔细翻看;在图书角里摆放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突出、画面背景单一、内容浅显贴近幼儿生活的书,同时孩子们也会将自己家里最喜爱的图书放置在图书角里,在丰富班级图书内容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另外,将阅读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让阅读自然而然成为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孩子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
成果:教师观察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午餐后到图书区拿书看的明显增多,近50%的幼儿对一些熟悉的图书,他们还能坚持从开始看到结束.另外,幼儿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开始要求妈妈给她讲书上的故事.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们确确实实是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二)有较好的阅读习惯
现象:区域活动时,有的孩子看书东翻一本,西翻一本;有的孩子打开书,胡乱地翻了几页,不到一分钟就又换了一本书;有的孩子干脆坐在座位上拿着一本书,和其他小朋友大声的说笑;有的孩子倒着书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孩子拿着书趴在椅子上或是跪在地上看;有的孩子是拿着书离开了区域边走边看;还有的孩子在图书区乱翻了几本书后离开了……
指导策略:《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首先,我们给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其次,我们在图书的选材上也加以调整.在选材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为小班幼儿选择的图书最好是单页单幅画面,内容简单生动,形象较大而清晰、图意明确、便于指认的,幼儿感兴趣的图文并茂的故事图片,意义突出且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文字,都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最后,在幼儿阅读时教师有意识地对幼儿加以引导,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充实阅读区的内容.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目的、任务,教给幼儿一些保持注意的方法.参与幼儿的阅读,并随时给予指导.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从而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看书、认真看书的榜样.及时鼓励认真看书的幼儿,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成果:通过阅读指导,幼儿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看书时不再象以前那样频繁换书,随意翻阅,取放图书的习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小朋友知道了书从什么地方拿要放回什么地方,并能把它们按类摆放.由于孩子对图书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因而自然而然变得爱护图书了.更可喜的是幼儿能按照阅读指导活动那样去翻阅图书.不管是自由活动时间还是集体阅读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拿到书后,几乎是100%的幼儿都会拿正书,用手指着书名念,并仔细观察封面,然后一页一页翻看,而且主动自觉地观察画面,根据画面进行讲述.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但由于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目的、任务,教给幼儿一些保持注意的方法,因此幼儿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
七、结论
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建立幼儿良好的自信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八、讨论与分析
(1)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⑧ 教研课题《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营造学习氛围》
一 问题的提出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对学习环境而言,校园文化环境(如讲座、报告、阅览室、图书馆、活动)、课堂和课本、教师和教学、班级和学生、共同构成学习的资源和条件。语文是生活语文是海洋,我们希望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语文环境(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中接受教育,然而现实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在领导的关心与示范下,我校近年来对语文教学的重视与日俱增。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有限制,农村学生无法改变的视野局促,理科先行的惯有思维,种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呼唤语文老师必须有所作为,从日常工作做起,从小事做起,改善学校的语文环境。
二 活动过程
1、教研组讨论。各抒己见,从个人的实践到他校的经验,广泛交流,选择精华并形成可行性报告,向高中三个备课组传达。
2、备课组实践。备课组长牵头,在思想上强化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从点滴做起。
3、成立核心老师小组,各备课组核心教师为主要力量,设计方案,编组材料,全组老师一起跟上。
4、、教研组每学期组内交流,互通互评良好的做法,推广经验。
5、、结合组内各级课题研究(农村中学生作文失序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寄宿制高中学生文学阅读的限与度,农村重点高中学生语文习惯的养成与优化研究等)上升到理性层面,深入研讨,理论升华,沉淀成教研组文化。
三、具体是实践内容及方案示例
1、开阅览课,扩展阅读视野。教研组规定每学年度阅读范围,各备课组每学
期规定必读篇目;教研组规定阅读课纪律,阅读活动组织章程。
2、办文学社,激发语文兴趣。选择语文学习积极分子参加,选择优秀教师精心组织讲座
3、 装备阅览室,优化阅读外部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优化学生阅读行为。
目前我校阅览室有可供两个班学生120人同时阅读的规定读物近20种,是无锡市内规范阅读的典范。
4、 出版作文集,印编学生作品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5、 及时推荐优秀读物,辅导学生订阅报刊。
6、 开设班级读书角,举行课前演讲
7、 举行年级读书比赛,作品以橱窗形式展示。
8、 举行校作文大赛,积极规范的组织江苏省高中生作文大赛以及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
9、以年级为单位开设读书专栏,将阅读点滴渗透进学生每天的生活,以编讲义的形式,督促、规范、引导学生的日常阅读。高一的读书专栏名为“古今博览”[高二读书专栏名为“天籁”,高三名为“晨读夜颂”。
四、反思与总结
1、 如上做法早就有人实践,但又无效果全靠能否坚持及如何落实。我们强调“日
常”,就是将这些教学行为渗透到教师每天的教学工作中,渗透到每天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中,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存方式。
2、 以上做法依然有开发研究的余地,优化工作出效率。
3、 本着以上两点想法,教研组继续深入探讨实际操作的整体规划与精益求精,在阅览课开设、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学生阅读作文习惯的优化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意见,并以文字的形式与全组老师见面,来使全组32位老师统一思想,并便于操作。
例1、附天一中学高中部阅览课管理建议
1、 教研组长领导语文组核心老师负责高中生必读篇目的拟定及购买。凡是必读篇目中的精粹,均每册装备150册,可供两个班级同时阅读,另由30册供外借,以编学生课外继续研究。(例王尚文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共六册每册150本,余秋雨《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各150册,沈从文《湘行散记》200册,朱光潜《谈美书简》150册,南怀谨《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各100册等),阅览室已有经教研组严格遴选的精华书籍近30种2000册
2、重视规定篇目的阅读,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有宏观调控的阅读计划,例如:
高一必读: 《新语文读本》1、2、3、4册 《文化苦旅.》《中学生优秀作文》
《湘行散记》《时文选萃》1、2、3、4、;
电子阅读《辛德勒的名单》《巴黎圣母院.》 《边城》 《雷雨》
高二上学期 新语文读本》5、6 选修教材*《人物传记选编 》《鲁迅小说研究》
《新课标人文读本》1、2、3《时文选萃》5、6 《培根散文选》
电子阅读《阿Q正传》
高二下学期 《红楼梦选读》《名人传》《中外名著选读》《平凡的世界》
《谈美书简》《论语别裁》《孟子旁通》
3、 重视阅读指导:
每节阅览课的内容必须在当天早读课或午休时公布,不能出现学生进入阅览室乱翻等毫无阅读准备的状态。
课前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或激趣,或提具体阅读要求
4、关注后续理解,重点阅读篇章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或写读后感,或课上讨论,或组织专栏写作在校橱窗展示
5、规范阅读行为,优化阅读习惯:每周检查一次阅读摘录,督促同学写作时活用资料
指导阅读笔记的几种形式:摘录、点评、资料汇编、读后感
6、高一期中期末考试考查阅读效果,一问答题,占分5分。
例2、附文学社活动总结
1、活动必须强调大语文的学习观,让语文知识是海洋的意识深入人心。除了各种语文讲座外,我们积极地开设影视欣赏、名画欣赏、名曲欣赏等鉴赏活动,将语文与史哲艺术打通。 “文艺复兴三巨人”名画欣赏活动最受学生喜欢,他们对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热爱,对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的关注均超出了教师的预计,写出了高质量的研究性报告
2、活动的开展必须强调“文化”,这是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基点。为此我们重视专题活动的开设:文学大家及作品的专题性阅读,相同题材的中西文学的比较阅读等,力求引导学生进入文化鉴赏层次。在这些文化专题探讨中,“当代女性作家及作品”颇受欢迎。我们的目的是促成文化积淀。
3、培养写作尖子是当务之急。我们意图借助这一强大的文学阵地,发掘一披写作尖子,固定一支较高水平的写作队伍,通过参加各级作文竞赛以及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提高天一的知名度,成为天一的荣耀,天一的品牌。
4、以熏陶引领为办社宗旨,文学社的活动不再是精英教学,她以开放式、平民化的姿态出现在同学的身边,每期40人,每学期一轮,通过一期一期学生的参与,以点促面,带动全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我们使文学社的作文竞赛扩展成年级作文比赛,上学期举行了两届,本学期起决定举办校级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作文比赛,得奖者发获奖证书,其作品在学科橱窗展示。
4、 成果展示激励学生,体验成功。从85 年起,蓓蕾文学社刊每学期出版,学生们将他看
作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主阵地。在学生的一致要求下,今年我们一改社刊油墨印刷、版面陈旧的旧面貌,由厂家专门印刷。紧张学习中,学生还能挤出时间,自发地写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作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感到欣慰,也被学生的精神感动。每一篇习作,我们都将给予稿费。专人负责认真办好语文学科橱窗,两周一期,展示近期学生佳作,推荐专题阅读作品,介绍学校文学活动动态,借此与学生对话,让更多的学生感到语文就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在良好的语文氛围中受到熏陶。
例3、以备课组为单位,开设读书专栏。以年级为单位开设读书专栏,将阅读点滴渗透进学生每天的生活,以编讲义的形式,督促、规范、引导学生的日常阅读。高一的读书专栏名为“古今博览”[高二读书专栏名为“天籁”,高三名为“晨读夜颂”。
附读书专栏编写指导意见
读书专栏的选文原则举隅
1、经典意识 学生阅读轻思想,尚感觉;轻严肃,尚调侃;轻深刻,尚轻松,读书专栏里必须渗透贯穿经典介绍意识。阅读经典,本质上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思想和语言的大师对话,占据精神上的制高点。以求在读书中“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2、综合意识 目前的分科教学导致了学生知识的狭窄孤立化,思考问题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要注意选文的广度,实施大语文阅读,有文学阅读,也应有历史、艺术、哲学、人文地理以及科学的阅读,选择各领域内顶尖学者所撰写的有丰富内涵并有一流文字的作品推荐,对有文采的科技类文章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注。
3、贴近与提高的意识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阅读实际的内容,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阅读心理不妨满足他们,保护兴趣永远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的教学在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时还应当有一定的超前性。“跳一跳摘果子”的教育原则是科学的,阅读内容保持一定的深度广度,在长期的坚持中定能激发学生的语文潜力,提高他们的理解、想象、思辨的能力。
读书专栏形式略谈
菜单与专题相结合
三年的读书活动也应当有实施目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在积累中生成切合学生的读书教学目标,在全面考虑学生兴趣和需要,读书活动阶段性与整体性目标的关系,以多类别、多层次的优化组合为原则,配置一份阅读套餐菜单,既照顾个人口味,又讲究营养丰富合理,以补缺型、拓展型、提高型皆备的作品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品味。
留给学生的地盘 专栏中留白三分之一,名曰“我的地盘”,鼓励学生对读物中自己特别喜爱并深有感触的部分作出富有个性的点评。
专栏留白中,学生每周每期点评,每月一个专题后总结,每学期组织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文字加工和简单的美术编辑,编成文集进行阅读成果的交流,在交流中“缘文会友”,激发思想火花,提高阅读境界。
五、重新认识
1、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的主要条件是教师、书籍和学生。在三个条件中,教师的条件是主动可变,因此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我能为学生读书提供怎样的便利?我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怎样的语文环境?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如果能让孩子一生与好书为伴,那他的灵魂就不会空虚,他的头脑就不会愚笨。
作为老师的我们首相要为学生营造充满书香的环境:
学生有了兴趣,但如果无书可读,岂不大煞风景。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我们可以设立教室图书角,让学生即使是在下课的短短十分钟中也可以感受到书卷的油墨气息。可以开展很多活动,让学生感受书的魅力。
同时,这也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的“大方”,我们要舍得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比如我就利用每天下午的二十分钟让学生阅读背诵《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劝学篇》《皮皮鲁和鲁西西》、《成语故事》等等读物,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名言’论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评比”、“文学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老师如果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整天忙于应付,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有闲心去进行课外阅读。
2、 引导学生读书,是个可开发的系统工程。书从哪里来?读什么书?怎样指导
读书?如果以上的思考依然找不到出路,不妨先从老师力所能及的做起。
3、 也不妨回到课堂上教师自己主导的课堂里。语文教学要“举一反三”还要“举
三反一”这个三是个多数,是对教材补充。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的语文补充资源极其匮乏。一篇课文,用了三课时,除了对千把字的细细分析外,在无其他关联内容,这能有阅读效果吗?
4、 将生活与语文学习打通,以阅读来带动其他语文素养的提升是牵一发动全身
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