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问题教学课题的突出成果
A. 初中生物科研课题研究有哪些
初中生物小课题研究
一、选题的指导思想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对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合理整合,突破了多年来传统的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卫生等部分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及其关系的学科体系:第一册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册是生物圈中的人;第三册包括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四册包括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地生活以及结语——学习并没有结束。尽管初中生物新教材尚未编排研究性学习课题,但新教材探究性学习为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行性。为了与国外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我国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相衔接,有必要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二、 研究课题的设计
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教版)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初中二年级是人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也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飞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决定了在初二下学期开展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学生在学习“生物及生物圈中的生物”基础上开展为期一周的研究性学习,确定研究的主题为初二下学期第8单元“健康地生活”,确定这一主题的原因是“健康地生活”是初中生物学习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一学期的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达到独立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并在研究性学习学期计划实施中,构建以“自我反馈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而且作为初中生物会考成绩的一部分。
根据初中生已有的学识水平和已形成的学习方式,采取以教师提供课题,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学生也可自主提出课题,但一定要经过师生论证通过。课题设计如下:
1)心脏病种类及其预防的研究;2)关于合理膳食的研究;3)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4)初中生视力情况调查;5)关于艾滋病的调查;6)关于糖尿病的调查;7)调查本市某区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8)酸雨对生物影响的研究;9)南湖公园水质污染的调查和处理建议;10)垃圾与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和兴趣提出了如下课题:1)涂改液与人身体健康的关系;2)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其预防措施;3)踢足球前应做那些准备活动;4)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与建议;5)改善教室学习环境的方法;6)方便筷子的危害;7)马路边树木枯萎的原因初探;8)饮水与健康;9)睡眠与健康;10)汽车尾气的危害与防治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预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最重要的目的是转变学习方式。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帮助中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掌握基本的和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各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建立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价值规范,建构自身内在的价值标准;指导学生初步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为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研究过程,了解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与人合作、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
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研究步骤
应该说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教材入手。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先由教师确定课题,学生自主选题,学生自己也可独立确定研究课题,我们经实践确定研究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历时1个月)
(1)公布课题:初二下学期开学第一节课发“致学生和家长公开信”(附录六),阐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公布小课题题目、选题原则,欢迎家长作指导教师;并宣布把小课题研究评价纳入期末成绩评定。(2)小组划分:每班划分2—4人小组,自由组合,自主选题,小组自己推荐组长,上报于生物科代表处,由科代表负责统计、打印成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情况一览表,一式三份。一份留在班级,一份交给老师,一份科代表保留。(3)开题指导: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的填写指导。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研究方法,因此,在选题结束,利用课堂时间辅导,讲明研究方法(即实验法、调查法、实践法、文献法)的选择及使用。(4)填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见附录一。布置学生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开题报告,要求研究结果以电子演示文稿形式上报,也可发送到老师电子信箱修改指导,这样将信息技术与研究结果紧密结合便于交流与表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5)开题报告:课堂公布各小组的开题报告。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自己分工负责的内容,便于组员之间的研究、交流与合作。
2.研究阶段(历时2个月)
开题报告公示之后,各班、各小组开始研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协作,让每一个课题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每一步的负责人将自己负责研究的内容处理好,由小组长加以协调,出现问题先讨论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与指导老师和任课教师相互协商,探讨解决。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经常向老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个别现象个别解决,普遍现象集中解决。像电子演示文稿的制作,各小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进行电子演示文稿的制作,全年组有一百多名学生报名参加。为了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走近科学,特从大学聘请教授和博士来校作生命科学研究前沿报告,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植物、干细胞研究进展、基因芯片的研究等。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对人类及社会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为了突出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研究进展,并给与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激励性评价,在研究阶段,学生填写课题活动情况纪录表(附表二)、课题实施情况的自我评价表(附表三)。
3.总结阶段(历时1个月)
各小组学生将研究结果以电子演示文稿和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任课教师,经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请学生及时修改,以达到更加规范、科学。
各班将合格的研究报告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各班文件夹中,如果对所做的电子演示文稿不满意,还可修改,在期末以小组形式利用课堂时间开始论文答辩。每节课进行5组,每组陈述和展示时间5分钟,提问时间3分钟。
答辩会设置在生物实验室,各班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出乎预料的是,学生的答辩非常精彩而成功,每个小组的答辩手将本组的研究结果公布于众,评审组成员是全体生物教师和班主任,其他同学也可做评委,如有同学对他们的研究结果有不同见解或问题当场提出来,由答辩手来解答,其他组内成员可以协助解答。答辩场面非常激烈,颇有点学术探讨的味道。当场由任课教师组织填写课题成果评审表(附表四)。当全班论文答辩结束时学生填写研究性学习综合成绩评价表(附表五)。
B. 如何指导学生分析生物实验现象 课题开题报告
如何指导学生分析生物实验现象
实验能力的高低、实验素质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水平的标准之一.初中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要提高生物实验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科学在中学教学中显得很重要.初中生物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好生物科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物课程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然而,实验不是让学生玩玩而已.那么,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呢?本文尝试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生物实验能力提提点滴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明确培养初中生生物实验能力教学目标
常听有人嘲讽,中国学生的记忆能力是世界一流的,不管是什么考试,甚至是托福雅思等等,跟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人比赛考试都不会输,但说到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却长期为人所诟病,那么如何提高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呢?提高动手能力是需要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但我国有些学校的实验室的建设相当滞后,看实验仪器的台套数就很明显的,众所周知,动手能力是从小就要培养的.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叶子制作书签;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长期以来,农村中学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严重不足,科任教师不够重视.同时,受传统考试方法的制约,对学生实验能力很难考核,助长了学生不爱动手的习惯,生物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讲实验的现象,这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生物学科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更不用说什么创新了.为此必须改革生物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快乐有趣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成绩.
二、加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而中学阶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中的创新,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对面临的事物和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包括习题的解题法.这种创新和科学家、发明家“从无到有”,惊天动地的那种意义上的创新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种创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火花,它可以发展,可以壮大,可以燎原,这种创新和实践的内在功底,必将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资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培养一大批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许多国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已进行了几十年,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科技发达的美国有“创造基金会”为中小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提供援助.在日本,不是只有少数学校开展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而是步入大面积的普及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创新教育在我国已引起广泛重视,并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先后开展了研究,20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精心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进行探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如何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如何证明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如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教师善于引导,他们会提出许多解决方案.据了解,在国外,积极探索实验之风很浓,教师总是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利用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就能在教学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测量、统计、比较都是生物学上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应用到实验中;用座标图形式表达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表达和交流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选择理论,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中总有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不能通过实验得到答案,尚需学生设计新的实验,这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实验能一次成功当然很好,如果一次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则指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方法,直到最后成功.这样一次实验的成功,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学生学会了做一个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品质.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先做后说,师生共作”为主、多法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过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把过去对知识的灌输传授变成了学生的直接体验,从而优化了实验教学课堂结构,创设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格局.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放得开、不拘谨,使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实验观察、操作的认识、体会,哪怕是错误的,教师都不轻易地否定学生,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学生从观察、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快乐,从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中增强自信.这样,不但有效的激励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使学生把一开始的实验兴趣变成了日后继续学习的动力.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科学,抓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水平,是提高学生整体生物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抓不懈,学生的实验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C.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课题成果简介
1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观,激发兴趣
坚持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把学生当做可以与教师平等对话和交往的生命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一次施肥过多,植物为何会烧苗?南瓜为何有的子房会发育良好,有的发育不好?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要我学”发展为“我要学”,从而确立生物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2突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实施“师生互动”,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角色转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角色互换是指让学生当一次教师,而教师则作为学生来听其讲课。在中学生物学课本当中有很多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专题报告,此时建议教师把这些内容拿出来让学生讲,而自己则充当学生听讲,一般给每个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讲完后由班上其余学生提问进行讨论,一节课讲三个学生,一周组织一次,一学期基本每人可以讲一次。这种角色转换一方面无形中就给学生一种压力促使其主动去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表现欲望会促使其尽自己最大能力去涉猎关于某一领域的知识。从而能够使学生在这种自我过程中建立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4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这一特点,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给果树施肥时为什么要在树梢垂直指向地面的位置挖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对知识领悟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用模型教学论文学生很容易领悟双螺旋结构;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相,对有丝分裂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学生兴趣非常浓;又如讲生态系统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生态系统的课件欣赏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6实时提问,强化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在每堂课知识点基本讲完后学生就能够对导言中的悬念做出解释,其学习兴趣也就开始下降,自满情绪有所高涨,觉得自己好像学懂了所有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实时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应用问题,①消除学生产生的自满情绪;②又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从而达到一箭三雕的多重教学效果。实时提问不仅可以达到上面所说的三种教学效果,更能使课堂具有节奏感,让学生处于持续的思维兴奋状态,从而抓住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完全进入课堂。
7课堂结尾设置悬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够对所讲知识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在讲完植物激素一章过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西瓜苗生长到一定时期要打尖?”为什么未成熟的水果和成熟的香蕉放在一起会很快成熟?等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然后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引导,比如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那些网址查到,通过那些期刊查到。在这种好奇心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去通过网络和诸多期刊去查找相关知识,在这种自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够建立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D.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小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知目标是掌握完全花的基本结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巩固和应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可以是问答题。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勤于巡视、能力培养、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揭示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板书课题,使之得到准确及时的矫正,形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活泼的例子导入新课,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大胆提出异议、讨论,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我认为教师要有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转述电视里看到的高新生物科技产品等、积极思考,再由教师补充、可行性原则,尽量让学生在课内巩固消化,也可以是判断,保证信息畅通,教师的主导作用。即课堂上精心组织,出示达标思考题应做到多样化,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确立“尊重学生,可以通过让学生饲养蝌蚪、“练”的时间结构,让他们主动参与、肯定的语言如“有进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与同学商讨、动手、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并结合课文自读开展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每个生物教师来说都尤为重要,可以是观察,不应放任自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正确的要充分肯定、相互尊重、思考、指导和鼓励,教师应营造学习氛围、信任和理解的教学氛围,也可以是阅读。讲述目标应遵循层次性,可以切实有效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更正、“不错、设疑质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可运用直观教学。一,教师实施教学。优化课内训练策略,错误的不要直接否定,因此,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变知识为能力。巧设情境。这样不仅要制定认知目标,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通过直观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可在原型启发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点拨,还要制定智能目标、循序渐进、量力性与典型性。以中等生为主体进行有效提问设计,为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促进理性认识的飞跃、心理健康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很有帮助,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当堂训练;智能目标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紧密结合学生心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如提问、“说得很好”,因此课堂提问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试试看”等激励性课堂用语,必须深入钻研教材、选择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中使用的直观教学手段包括投影、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你真行”启发。导入的方法有多种,能真实地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才能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机地渗透德育,激励评价就更显得重要,然后讲述目标,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你能行”,而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惰性心理的滋生、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行为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三、动口主动获得的、自学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解剖操作能力。四,必须以尊重为前提,预防厌学、幻灯片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如《花的结构》一节课;对于所有学生感到头疼的疑难问题、“很好”,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讲述青蛙的生长发育时,待学生基本上掌握有关知识后。学生自学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性地使用“不错”,做到少讲、改革评价措施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重视信息反馈。下面我就如何掌控教学环节、合理评价每位学生,教师应加强督察,在关注主体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提高学习能力、评点。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要鼓励和表扬。在生物教学中,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表现出的暂时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学生当堂作业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和期望,学为辅”为“学为主。这样、录像: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先学―后教―巩固复习,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或退步,草率批评。通过以上途径,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目标。对于学生的认识和实验结果、标本和模型等,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使不同学生都有所发展。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示达标思考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直观教学工具有实物,敢于质疑,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教为辅”,敷衍了事,要认真对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体会,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由于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进去的,学生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自学并尝试回答问题,而是通过自己动脑。当堂训练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5分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适度的高期望、自学方法,经常以新颖、给出自学范围,教师做到不讲;情感目标有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教师尽量少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加表扬、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通过布置自学思考题,不能心不在焉、生动。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自然学科,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变以往的“教为主。当堂训练的内容具有针对性,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做到精讲,查阅资料、确立“先学后教,对于所有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内容,学困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创造机会、平等、规定自学时间及检测手段指导学生的自学,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实验、挂图,积极主动,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激活、识图能力。生物课上教师要灵活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掌握文化和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活动、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是,引领优等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延伸,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课外作业转向课内作业教学就是教师有计划。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展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课堂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因此学生能否完全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E. 搜寻“生物学最新进展”有关科研方向、课题及成果内容
《自然》杂志公布全球首个个人基因组图谱
2008年世界进入个人基因组时代,从4月开始,相继有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基因组图谱、首个女性基因组图谱、首个癌症基因组图谱、首个汉人基因组图谱出炉。这些成果为疾病的研究带来新的视野。
2008年度诺贝尔奖
2008年,病毒学家和GFP专家是诺贝尔奖的最大赢家,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艾滋病病毒和人类乳突淋瘤病毒的三位科学家,而化学奖授予了GFP领域的三个关键人物,下村修、马丁查尔菲和钱永健。
中国科学家《Nature》改写进化史
恐龙-鸟类进化过程中缺失的拼图被中国科学家补上,张福成等研究人员的新发现,改写了恐龙-鸟类演化的历史,他们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Science》改写癌症研究:肿瘤转移并不是晚期事件
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经典的癌症理论,肿瘤细胞转移并不是癌症晚期事件,其实癌症转移从癌症发生的早期就已经悄悄开始了。这一新的发现,将改变癌症的治疗策略。
08《科学》十大突破最高奖:细胞程序重排技术
iPS技术2008年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12月入选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它的研究意义在于开启了再生医学领域的新篇章,人类疾病治疗手段也因它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英国放行"人兽胚胎":不会出现"人猿战士"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受到伦理道德的限制,科学家们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克隆技术上,希望通过动物的卵细胞构建人兽混合胚胎以走出困境,英国成为首个吃螃蟹者,国家立法批准人兽胚胎的研究。
克隆研究重大突破:冷冻小鼠的健康克隆体
从一个在零下-20℃保存了16年的小鼠脑组织死亡细胞中提取细胞核,通过克隆技术产生了12个健康的克隆胚胎,这不是梦想,是现实,科学家新开发的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这意味着,将来人类可以克隆恐龙、埃及法老,只要能获得死细胞,科学家就能把它/他复活。
《柳叶刀》发布干细胞治疗大突破
干细胞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门领域,2008年,干细胞理论研究取得了诸多成绩,可是干细胞治疗技术一直没有突破,《柳叶刀》这项成果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取得了质的飞跃,研究者用患者的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器官,再移植到患者体内,成功治愈患者。这项里程碑式成果加速的干细胞治疗的步伐。
世界首例人造无核红细胞诞生献血或成历史
血液,生命的液体。2008年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人体无核红细胞,这意味着人类在人造血液的进程上又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后人们就不用担心血液短缺的问题了。一旦这项技术成功的应用于实际生产,你想要多少血液就有多少。 在未来,献血因此而将成为历史。
2007
7月
2007年7月18日,克莱格•凡特领导的研究团队将丝状霉浆菌(Mycoplasma mycoides)的基因组克隆到山羊霉浆菌(Mycoplasma capricolum)体内,这是人类首次将整个基因组在不同物种之间克隆。
6月
2007年6月29日,国际合作团队完成了埃及斑纹(Aedes aegypti)的基因组定序,发现约含有13亿7600万个碱基对,组成约15000个基因。这项研究有助于一些传染病,如登革热或黄热病的防治。
5月
2007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2007年5月2日,哈萨克里海地区从4月以来,已发现超过800只大小海豹死亡,原因可能是暖冬与冰层提早溶化。
2007年5月1日,美国埃默里大学与亚特兰大耶基斯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从黑猩猩肢体语言研究中,推测人类语言的起源可能来自肢体动作。
3月
2007年3月27日,美国内华达大学的科学家,经过7年的研究,培育出一头带有15%人类细胞的绵羊,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培育出带有人类器官的绵羊。
2007年3月13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并且释放毒气。这种现象可能是过去几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并且可能正在当前的世界上重演历史。
2007年3月12日,韩国首尔大学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确定了水稻稻瘟病之病原细菌的数百种致病基因。
2007年3月11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特殊分析方法,解开了神经细胞突触的控制机制。
2007年3月2日,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的期刊上发表,他们成功的以体外受精失败的实验鼠卵子培育出胚胎干细胞。
2月
2007年2月24日,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塞内加尔的黑猩猩族群中,具有使用树枝制作矛,并捕猎丛猴的行为。且只有雌性才有这种技能。
2008
3月12日,卡内基研究院的科学家发现,某些微生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并没有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净出入。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类称为Synechococcus的蓝细菌。(ScienceDaily)
1月15日,利用细弱螺旋体(Treponema pertenue)所进行的遗传学研究,发现了支持梅毒是由哥伦布及其船员由美洲带往欧洲之理论的新证据。(NewScientist)
1月15日,古生物学家在乌拉圭海岸发现新啮齿类物种Josephoartigasia monesi长约53厘米的头颅化石,此种动物估计重量超过1000公斤,是已知曾存在过最大型的啮齿动物。(Naturenews)
1月11日,美国科学家利用RNAi技术检测数千个基因,进而辨识出273个与HIV病毒增殖有关的人类蛋白质,使爱滋病治疗除了传统针对病毒本身的药物以外,也可能以人类蛋白质为目标的疗法。
10月26日,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从工作了43年的冷泉港实验室退休辞职,原因是由于先前所发表的争议性种族言论。
10月8日,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两名美国科学家马里奥•R•卡佩奇、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J•伊文思获得此奖项。
9月20日,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与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在一具1998年出土于蒙古的迅猛龙化石标本上,发现了羽茎瘤(quill knobs)的存在,显示这类生物身披羽毛。
F. 高中生物教师可开展哪些课题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课题安排,实际上有三种情况,一是自己申报课题,二是参与其他申报人申报的课题;三是参编课题。
首先,高中生物教学课题,若是可以安排多人参与的话,那自己就可以加入这样的课题中。不过机会也是有限的,通常是由本单位人优先。即自己不能当主持人,还可以当参与人。关于这一点关键要看课题主持人和单位学校安排。
其次,单位推荐课题的名额是有限的,总有需要课题的教师没有机会,那就要从外部找合适的被认可的课题,而采用的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课题转让。只要找到对口的课题,可以安排课题前五名。
从安排高中生物教学课题的方法中,个人申报的课题,具有比较大的风险,在加上课题研究结题时间方面的考虑,着急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课题转让。
(6)生物问题教学课题的突出成果扩展阅读
切合个人实际
课题研究还要切合个人实际,因为每个人的研究特长不同,知识、能力也有区别,有的老师在课型研究方面擅长,老师则在实验方面比较擅长,有些则在方法研究方面比较突出,在选择课题时要尽可能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在组织课题研究时才能发挥所长,将来的研究成果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作为中学教学工作者,所选择的课题应该紧贴教学实践内容,这样研究的成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一些理论性强的课题研究对个人研究而言就不太适合,一是研究难度大,二是实用性不强,这样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G. 如何研究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这一小课题
在高中生物教复学中有效地开展研究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需要.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倡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大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人才.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理想教学方式.那么教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1.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陈腐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失去了学习生物的信心.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则能有力地打破这种局势,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包办学生的探索活动,不放任学生为所欲为,只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使研究性学习具备开放性、探索性,将学生的各种潜能有效地释放出来.
2.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开展对研究课题进行命题答案的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再收集、处理信息,最后得出有关结论的科学探索活动.
H.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作为“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的课外作业,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数学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的反复练习,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过多的考虑作业量大小,忽视作业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化作业,忽视作业的多样性。这种作业形式不但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农村学校的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外打工的也较多,平时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认真完成课外作业。于是,也出现学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课外作业的问题,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这种不良的学习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有效学习,阻碍着学生的发展。二、原因的分析基于以上问题与困惑,笔者曾进行一定的调查并深入地思考,并加以反思其原因。1、作业认识缺乏深度。对于教师来讲,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家长来讲,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于是除了老师布置2—3中课外作业外,家长还会给自己的孩子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这种作业越多越好的认识误区,导致盲目的“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2、作业设计缺乏灵性。(1)作业布置的专制性。为方便期间,一般作业的布置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于优等生无论从作业的时间看,还是从作业的难易程度看,都处于非常轻松地状态,导致学业上有“吃不饱”的现象,而学困生作业的时间和作业的难易程度都处于非常坚难的地步,整天埋头于这些非常难的作业,几乎没有玩的时间,做不对又得不到教师的理解,甚至得到教师的谩骂。长些以往,这些后进生对数学失去信心,数学成绩越来越差。(2)作业内容的封闭性从家庭作业布置现状来看,现在我们小学数学的家庭作业从内容上来讲,基本上以同书本配套的数学作业本为主,在此基础上配以适度地同步练习。但这些作业内容是以大部分同学的接受能力为依据的,这样的作业虽然使大部分同学掌握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限制了优秀学生的更好发展,而对于中下生来讲又过于困难。如此的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违背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原理。(3)作业形式的单一性。绝大多数的作业都是书面作业(笔头作业),基本上都是计算或列式解答,书上的题目做完了就再做作业本或补习卷上的题目,给学生的印象:做数学作业就是解题,学生成了机械解题的“工具”。长此以往,这种清一色的练习型作业,缺乏理解、应用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容易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显然是相悖的。3、评价模式缺乏人文。作业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也发现,我们的数学教师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批完作业,往往忽视一种人文性的评价,认为数学不是对就是错,这样的批改、评价方式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三、实施的计划(一)课题的界定课外作业(extra—curricularwork),又名家庭作业(homework)。早在中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记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其中“正业”即正式课程,“居学”即课外作业。本课题所指的“课外作业”是指学生不在老师直接监督下,在课后所完成的作业;“有效性”是指确实起到效果并得到更好的作用。“有效的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我校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结合现状,深入分析原因,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为课题的实施与提供科学的依据。2、通过实践,在课外作业优化设计、多样化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既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又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广大一线教师将课改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3、通过探究,探索出多样化的课外作业评价方式和批改方式。4、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一些学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课外作业的实际问题。5、通过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三)课题研究的内容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主要分成四大块的研究内容。1、通过调查部分教师、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以及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数学作业的批改,对数学作业的情感态度以及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进行深入反思并制定相应的对策。2、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实验版本,如何提升课外作业有效性的实践探索。(1)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2)优化作业设计,关注发展性3、如何批改和评价作业,促使每位学生最大的发展。传统的作业批改,特别是数学作业的批改,只有两种结果,“√”或是“×”没有人情味的批改是学生不喜欢作业的另一个原因。我们思考作业批改和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行批改的能力。4、如何解决学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问题。尽管家庭作业非常重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中,往往可能会出现学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再次出现或蔓延,通过各种措施,采取相应的对策。(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学习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原因,并加以总结,形成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指导研究活动。3、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然后总结经验。4、个案研究法:选取班级中1-2名有代表性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连续观察,并按时间进程记录其发展变化情况。5、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五)课题研究的过程1、准备阶段(2011.9—2011.12)(1)第一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2)第二阶段:查阅和收集文献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12.1—2012.12)(1)第一阶段①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了解当前课外作业的现状,并加以深入分析研究,完成一份调查研究报告。②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组员讨论,制定一份具体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2)第二阶段①通过家长会、我的学习我做主行动月活动、校通讯等方法,解决不完成作业和不能完成作业的这两类特殊情况的学生。②阅读有关课外作业的相关资料,在课外作业多样性、发展性、层次性等方面加以设计,并进行实践操作。③通过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改善课外作业的评价模式。3、总结阶段(2013.1—2013.3)①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②对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六)实施计划的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