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答辩 » 王炜课题组

王炜课题组

发布时间: 2021-03-25 23:38:12

㈠ 王炜的科研项目

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学和软凝聚态物理系统中的动力学特性。近年来重点研究蛋白质分子体系的折叠、聚集、功能运动动力学和各种相互作用下的生物大分子组装微结构特性以及生物网络系统信号传导动力学特性相关问题。在国际重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要工作发表在PRL、NSB、PNAS和JACS等重要学术杂志上。目前承担科技部973项目“非线性科学核心问题及其重要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

㈡ 怎么写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

例1、华南师范大学化科院04级师范生麦裕华同学的本科论文答辩致谢 只是自己不再彷徨,反而像那些存在主义者们那样,开始思考那些看似庸人自忧但与生命真正相关的问题。摆脱梦寐恐怖,走出疑忌歧路,逐获正当尊荣,这不仅是一向的希冀,也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方向。值得庆幸的是,一路之上得到多位师长和同学的帮助。 首先感谢的是导师李景宁副教授。李教授渊博的知识和对教育教学的热情让我感受到大学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在师德逐渐消解的当下社会是难得一见的。李教授让我参与她主持的一项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源和各种学术活动机会。这些难以寻觅的良机使得我认真省思自己原本肤浅的教育认识,在实践中提升有限的水平。这一艰辛而收获丰富的过程将对我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教育活动建立了必要的基础。 肖信老师和罗秀玲老师在我开始接触教育学时给与指导,陈徽师姐和甘秋玲师姐对我的学习和成长一直给与关心。我难以忘怀吴全华教授和刘良华教授的讲课,如果说一位是批评家,另一位则是诗人。难以忘怀的,还有钱扬义教授的亲切期盼和那些烟,汪朝阳教授的快人快语,王辉博士对集邮的长年坚持,以及许多师长的印象。 我和许多人一样,在大学里寻找理想、学术道路和爱情,最后只能带着理想和学术信念离去。我不聪明,但是自我感觉颇是勤奋。自大学三年级开始坚持写作,作为表达自己思想和教育立场的方式;发表的多篇文章未必对学术有所助益,但是较能清晰地呈现自己的思想发展脉络。每当徘徊在图书馆的时候,绝不敢奢望自已有什么杰出的学术成就。只是越到毕业的时候,越有孤独寂寥的感叹。虽然还有很多遗憾,也知道这些遗憾一直存在,我还是走着自己的这些路。只是路途漫漫,现在只能说声: 再见,广州大学城!再见,华南师大!终有一天,我会卷土重来。 例2、南京晓庄学院04级师范生张丽娜同学的本科论文答辩致谢 写到这里已是论文的结篇之词,我突然没有了之前流畅的思路,敲击键盘的手指变得有些沉重起来,总结与回首总是令人感慨万千。翻看着这厚厚一叠的数万文字,想起曾经为了要写六千字的论文而发愁,我不禁对自己微笑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十六年的学子生涯亦将挥手告别。这一路走来的点滴片段,此时此刻如同影像般在心底回放,无论快乐、忧伤、收获还是挫败,都是那样的珍贵与温暖。能端坐于课堂,凝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能留连在图书馆,啃读册册文献;从一门门课程的学习到一行行论文的撰写,能拥有这段学习的机会,我有着难以言表的珍惜与努力,惟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学业有丝毫的懈怠,尽其所能不辜负老师、朋友和家人的期望与关怀。 感谢化学系的各位领导,感谢龙琪、陆国飞、宋怡三位化学教学论的老师,感谢你们在学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中的关心,你们学者的睿智和师者的风范,让我在热爱的化学教育领域的领悟更深一层!感谢张凤、胡应杰、鲜华、刘少贤、陈昌云等老师在实验场地、实验器材和药品上的帮助和实验技术方面的指导,毕业论文期间得到了你们太多的帮助,尤其是胡老师那一句实验要深入被奉为我设计实验的关键原则。 陈博同学的渊博学识、教育理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朱子丰同学的深厚科学素养、敏锐实验洞察力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他们共有的执着、热情,都是我学习的典范,也给予我投身实验研究的极大动力。他们在毕业课题实践过程中的交流、指导,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里诚挚地感谢他们。尤其是陈博同学在我实验失败时给予我巨大的精神鼓舞,让我更有信心站在今天的讲台上。 江虹、王炜祺、赵钧若、范淑平、蔡敏尧、马晓雯等学妹都是在相同课题组共同奋斗的成员,本篇之成文与她们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文中部分还参考了她们发表的部分成果。 青春靓丽、才华横溢的你们让我对晓庄的校园更加留恋。 谨以拙文向她们表示谢意。 例3、网络搜索结果1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本论文的所有研究工作从论文的选题、实现条件到论文的写作等阶段都是在简弃非副教授和张勇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两位导师在作者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学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两位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宽容的待人风范使作者获益颇多。谨向两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我认识的师兄弟、师姐妹们。需要一一感谢我的同学们,有幸与你们同学是我读研的最大收获:感谢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的李国超、孙绍云两位军队的老大哥;感谢陈会平,本论文撰写得到你不少帮助,从你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感谢我的合作者胡永飘;感谢给我帮助的叶子波;感谢双重校友刘海燕;感谢带给我多彩生活的梁立明;感谢关心和帮助我的冯长溪。同时还要感谢宿友叶艳辉。 愿把我的幸福和快乐都送给关心和支持过我的人,也愿他们一切如意。 例4、一个博士的论文致谢词 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下雪的深夜,我的父亲在床边生了一堆柴火,我的母亲躺在四周漏风的那间破屋角落的床上,咬紧牙关,生下了我。27年后,也是在一个下雪的深夜,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当我打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站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白天还吵吵闹闹、喧嚣的世界变成一片洁白,让人顿感清净。 我从进入大学到博士毕业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过得浑浑愕额。十年前,我身高170cm,十年后,我身高还是170cm;

㈢ 梁治平的人物经历

1959年,生于湖北孝感
1975年7月-1978年9月,工人
1978年9月-1982年7月,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本科

1982年9月-198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外国法制史专业研究生
1984年,加入“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编委会,该编委会由甘阳任主编,苏国勋、刘小枫任副主编,成员还包括有王炜、王炎、赵越胜、周国平、陈嘉映、陈平原、徐友渔、陈来等
1985年7月-1993年6月,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1986年-1988年,为《读书》杂志撰写专栏文章
1988年9月-1989年1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纽约),访问学者
1989年2月-1989年4月,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92年9月12-14日,赴哈佛大学东亚系作研讨会报告“文化中国:诠释与沟通”(Culture China: Interpre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93年6月-1998年9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专职研究,并任该所研究员至今
1995年12月,赴香港大学法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行政法学系中国法课题组访问并讲演
1995年-1998年,创办并主持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任该中心主任至今;在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等机构轮流组织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会议(清华大学)、系列讲演(政法大学)
1996年,《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版,1996
1996年2月,赴澳门作大会报告“走向法律全球村?非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西方法”(Towards a Legal Global Village? Western Law in Non Western Cultural Contexts)
1996年10月9-11日,赴日本东京、京都作大会报告“第4次神户讲座暨第1届亚洲法理学研讨会:变化世界中的法律:亚洲的抉择”(The Fourth Kobe Lecture being The First Asia Symposium in Jurisprudence:“Law in Changing World: Asian Alternatives”);13日,赴日本九州大学法学部讲演
1996年-2002年,与贺卫方主编“宪政译丛”,11种,北京三联版。详见下文“作品提要”
1996年至今,主编“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已出10余种,中国政法大学版。详见下文“作品提要”
1997年,《梁治平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版,1997
《法律解释问题》(编),法律版,1997
《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校),北京三联版,1997
1997年11月13日,赴葡萄牙里斯本独立大学(Universidade Autonoma de Lisboa)作讲演会报告“中国法律发展趋势”(Trends of evolution of Law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5日,赴西班牙巴塞罗那独立大学(Universitat Autonoma de Barcelona)作同一主题的讲演会报告
1997年-1998年,编“法律文化研究中心通讯” (《法学》杂志);为《南方周末》报撰写专栏文章
1998年,《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合编),法律版,1998
《书斋与社会之间》,法律版,1998;第二版,2002
1998年4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访问教授。8日,14日,25日,在该院中国中心讲演
1998年6月14-17日,赴北京作研讨会报告“儒学论人性与人类尊严”(Confucianism on Human Nature and Human Dignity)
1998年7月10日,赴意大利Salerno-Ravello作大会报告“法的概念与人权:东西方比较”(Concept of Law and Human Rights:Comparison Between East and West)
1998年9月-1999年6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纽约),访问学者。1998年10月1日,在该院中国法律研究中心与张伟仁教授对话并撰文“中国法律传统与法律文化:与张伟仁教授对话”[Conversation on China's Legal Tradition and Legal Culture (with Professor Chang Weijen)]
1999年,《大自然的权利》(校),青岛版,1999
1999年3月-10月,赴美数所高校巡回讲学。3月23日,赴哥伦比亚大学(纽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讲演;3月27-28日,赴哈佛大学法学院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作大会报告“当代中国法律发展”(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Legal Development);4月13日,再赴哥伦比亚大学(纽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讲演;4月30日,赴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国际关系学院作研讨会报告“当代中国宪政主义研讨会”(Symposium on the Constitu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5月10日,赴加州大学洛杉玑校区中国研究中心讲演;8月8-22日,赴加利福尼亚州Santa Cruz,受邀参加“技术与人类发展研讨会”(Workshop on Techn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9月21日赴耶鲁大学法学院作课堂讲演“中国法”(Chinese Law);10月18日,赴纽约大学法学院作大会报告“中国法律与发展50年”(Timothy A.Gelatt Dialogue on Law and Development in Asia:“50 Years of Law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1999年10月-2000年7月,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部(美国,普林斯顿),研究员。1999年10月21日,在该部作“午餐讲演会”;1999年11月16日,在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院(Woodrew Wilson School)作课堂讲演“中国政治”(Chinese Politics);1999年12月1日,在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部的人权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2000年2月24日,赴华盛顿大学(美国,西雅图)东亚系讲演;2000年3月27日,赴哥伦比亚大学(纽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讲演;2000年4月12日,在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讲演;2000年4月20日,赴Rowan大学(新泽西州)法律系讲演;2000年5月22日,赴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作会议报告“中国宪政的本土根源”(The Indigenous Roots of Chinese Constitutionalism)
2000年9月-2001年6月,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0年10月26-28日,赴意大利佛罗伦萨作大会报告“法典:世纪末的反思”(Codes: A Reflection at the End of the Millennium);2000年10月30日,赴纽约大学法学院,受邀出席 “中国法的现代化”(The Modernization of Law in China)研讨会;2000年11月9日,在哈佛大学法学院作课堂讲演“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Role of Law in Chinese Society);2001年3月1日,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讲演(Ritholz讲座)
2002年2月-5月,香港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2年4月1-4日,赴香港城市大学作论文报告“社会网络与市民社会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Networks and Civil Society)
2002年5月13日,赴香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暨香港大学法学院作学术报告“一港两制:新界的土地、人民与法律”
2002年5月18-19日,赴北京清华大学法学院,应邀评议“德沃金教授法律哲学研讨会”
2002年7月,与吴敬琏、江平等成立上海法律与经济研究所,任该所所长至今
2002年-2003年,赴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制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而召开的多次政府间专家会议
2003年11月28-30日,在上海法律与经济研究所主持“国家、市场、社会:当代中国的法律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2004年至今,《洪范评论》(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政法大学版,详见下文“著、编、译”
2005年10-11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
2006年7月22日,赴北京作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聚讲坛”第二讲主讲嘉宾发表讲演

㈣ 怎么写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

例1、华南师范大学化科院04级师范生麦裕华同学的本科论文答辩致谢
只是自己不再彷徨,反而像那些存在主义者们那样,开始思考那些看似庸人自忧但与生命真正相关的问题。摆脱梦寐恐怖,走出疑忌歧路,逐获正当尊荣,这不仅是一向的希冀,也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方向。值得庆幸的是,一路之上得到多位师长和同学的帮助。
首先感谢的是导师李景宁副教授。李教授渊博的知识和对教育教学的热情让我感受到大学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在师德逐渐消解的当下社会是难得一见的。李教授让我参与她主持的一项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源和各种学术活动机会。这些难以寻觅的良机使得我认真省思自己原本肤浅的教育认识,在实践中提升有限的水平。这一艰辛而收获丰富的过程将对我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教育活动建立了必要的基础。
肖信老师和罗秀玲老师在我开始接触教育学时给与指导,陈徽师姐和甘秋玲师姐对我的学习和成长一直给与关心。我难以忘怀吴全华教授和刘良华教授的讲课,如果说一位是批评家,另一位则是诗人。难以忘怀的,还有钱扬义教授的亲切期盼和那些烟,汪朝阳教授的快人快语,王辉博士对集邮的长年坚持,以及许多师长的印象。
我和许多人一样,在大学里寻找理想、学术道路和爱情,最后只能带着理想和学术信念离去。我不聪明,但是自我感觉颇是勤奋。自大学三年级开始坚持写作,作为表达自己思想和教育立场的方式;发表的多篇文章未必对学术有所助益,但是较能清晰地呈现自己的思想发展脉络。每当徘徊在图书馆的时候,绝不敢奢望自已有什么杰出的学术成就。只是越到毕业的时候,越有孤独寂寥的感叹。虽然还有很多遗憾,也知道这些遗憾一直存在,我还是走着自己的这些路。只是路途漫漫,现在只能说声:
再见,广州大学城!再见,华南师大!终有一天,我会卷土重来。
例2、南京晓庄学院04级师范生张丽娜同学的本科论文答辩致谢
写到这里已是论文的结篇之词,我突然没有了之前流畅的思路,敲击键盘的手指变得有些沉重起来,总结与回首总是令人感慨万千。翻看着这厚厚一叠的数万文字,想起曾经为了要写六千字的论文而发愁,我不禁对自己微笑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十六年的学子生涯亦将挥手告别。这一路走来的点滴片段,此时此刻如同影像般在心底回放,无论快乐、忧伤、收获还是挫败,都是那样的珍贵与温暖。能端坐于课堂,凝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能留连在图书馆,啃读册册文献;从一门门课程的学习到一行行论文的撰写,能拥有这段学习的机会,我有着难以言表的珍惜与努力,惟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学业有丝毫的懈怠,尽其所能不辜负老师、朋友和家人的期望与关怀。
感谢化学系的各位领导,感谢龙琪、陆国飞、宋怡三位化学教学论的老师,感谢你们在学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中的关心,你们学者的睿智和师者的风范,让我在热爱的化学教育领域的领悟更深一层!感谢张凤、胡应杰、鲜华、刘少贤、陈昌云等老师在实验场地、实验器材和药品上的帮助和实验技术方面的指导,毕业论文期间得到了你们太多的帮助,尤其是胡老师那一句实验要深入被奉为我设计实验的关键原则。
陈博同学的渊博学识、教育理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朱子丰同学的深厚科学素养、敏锐实验洞察力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他们共有的执着、热情,都是我学习的典范,也给予我投身实验研究的极大动力。他们在毕业课题实践过程中的交流、指导,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里诚挚地感谢他们。尤其是陈博同学在我实验失败时给予我巨大的精神鼓舞,让我更有信心站在今天的讲台上。
江虹、王炜祺、赵钧若、范淑平、蔡敏尧、马晓雯等学妹都是在相同课题组共同奋斗的成员,本篇之成文与她们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文中部分还参考了她们发表的部分成果。
青春靓丽、才华横溢的你们让我对晓庄的校园更加留恋。
谨以拙文向她们表示谢意。
例3、网络搜索结果1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本论文的所有研究工作从论文的选题、实现条件到论文的写作等阶段都是在简弃非副教授和张勇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两位导师在作者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学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两位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宽容的待人风范使作者获益颇多。谨向两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我认识的师兄弟、师姐妹们。需要一一感谢我的同学们,有幸与你们同学是我读研的最大收获:感谢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的李国超、孙绍云两位军队的老大哥;感谢陈会平,本论文撰写得到你不少帮助,从你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感谢我的合作者胡永飘;感谢给我帮助的叶子波;感谢双重校友刘海燕;感谢带给我多彩生活的梁立明;感谢关心和帮助我的冯长溪。同时还要感谢宿友叶艳辉。
愿把我的幸福和快乐都送给关心和支持过我的人,也愿他们一切如意。
例4、一个博士的论文致谢词
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下雪的深夜,我的父亲在床边生了一堆柴火,我的母亲躺在四周漏风的那间破屋角落的床上,咬紧牙关,生下了我。27年后,也是在一个下雪的深夜,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当我打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站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白天还吵吵闹闹、喧嚣的世界变成一片洁白,让人顿感清净。
我从进入大学到博士毕业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过得浑浑愕额。十年前,我身高170cm,十年后,我身高还是170cm;

㈤ 提出著名论断“自行车的污染比汽车更大”的王炜教授还在东南大学任教吗

对啊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王炜教授

㈥ 王炜的研究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药物单-混-谱模式及TNF-α/NF-κB信号通路探讨土家药血筒抗RA药效物质基础研究”(81374062)70万 主持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主题项目“海洋传统药源生物(中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海洋生物来源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课题子课题八-海洋中药瓦楞子的质量标准研究 (SS2013AA09002) 33万 主持 长沙市科技局重点项目“六味地黄丸多指纹图谱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研究” (K1205019-31) 15万 主持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34323110004) 12万 主持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3K077) 6万 主持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215) 3万 主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2013693) 3万 主持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美国USDA):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Proct-Based Insect Management Compounds for Medical, Veterinary and Urban Concern (58–6408–7–228)$507,319 参与 9.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美国FDA):Science Based Authentication of Dietary Supplements (U01FD 002071-09)$552,000 参与
10.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博士基金 抗病毒药物奥芬奇的临床前实验研究(2003AA2Z3522)20万 参与
11.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口疮宁含片的开发研究(2002-k3-76)60万 参与
12.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中国内地与香港医药行业项目评估的研究 (990268) 20万 参与

㈦ "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自行车的污染比汽车更大",是谁说的

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自行车的污染比汽车更大。
—— 王炜
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王炜教授的研究成果。
第一这是由一家汽车公司资助研究机构搞环境研究,最后得到的结论。
第二,他的理由是“因为自行车引起交通不畅,导致汽车停滞,排放更多废气”。
王炜大教授的研究成果“自行车过多是道路拥堵根本原因,自行车是城市交通污染的主要原因”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骑自行车出行是绿色交通,既没有污染,又安全。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 “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王炜教授认为,自行车作为一类交通工具是绿色的,但它不是一种绿色交通方式。相反,正是因为自行车太多,影响了城市的道路交通,致使道路的利用率不高,机动车运行缓慢,尾气排放量增加,城市空气污染加剧。
王炜教授认为,影响南京城市交通进一步改善的原因是摩托车、自行车太多,(难道现在的汽车不多吗?)应该对摩托车的发展加以限制,严格控制自行车的数量(如果城市交通中有自行车、摩托车,仍然需要保留非机动车道,因此即使机动车道增加也不会有太大的空间,不知道王炜大教授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王炜大教授介绍,发达国家的道路行驶速度在50至60公里,道路利用率很高,而我国的城市道路行驶速度一般在20公里左右,道路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当汽车以时速20公里左右的速度行驶时,其消耗的功能最多、排放的尾气最多、占道面积最多。机动车已经成为城市污染最主要的来源。而道路行驶速度缓慢的根本原因,就是摩托车、自行车占道挤道,因此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王教授说,摩托车与自行车行驶在一起,自行车不安全;与机动车一起行驶,摩托车不安全。如果从安全得到保障的角度考虑,摩托车与机动车应该占有同样的道路面积,这就存在很大的浪费现象。(请问王炜大教授,目前摩托车和机动车占用了同样的道路面积吗?)
王炜大教授认为,要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应强化以公交出行为主体的交通方式,少骑自行车,不骑摩托车。南京的公交出行率大约在24%,离最佳城市交通状态尚有很大的距离。王教授说,当选择公交出行达到50%的时候,城市道路的利用率最高,污染最少。

㈧ 徐新生的2001年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蠕变粘弹性问题的辛系统研究
本系统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原变量及其对偶变量 (混合变量) 为问题的基本变量,代替传统的单一变量方法;将辛系统引入到粘弹性力学中,在辛几何空间中研究正则问题;而在时域利用展开等化粘弹性力学诸问题为系列具有初应力或初应变的弹性力学问题。这样在时域空间两个方面力求创新,开阔粘弹性力学问题的求解思路。使求解体系上从传统的欧几里德几何形态进入到辛几何的形态。而计算方法上采用了满足守恒律的辛结构数值方法。使粘弹性力学问题解题方法和思路出现一个新的面貌。
力学中的Hamilton体系研究
哈密顿(Hamilton)体系是在拉格朗日体系的基础上引进对偶变量,利用哈密顿函数和拉格朗日函数的特殊关系导向哈密顿体系连续介质力学中的正则方程。由于哈密顿体系采用了混合变量并且系统具有守恒性,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些优势。引入了哈密顿体系后,力学问题可以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进行研究,如弹性力学、结构的振动与波动以及结构的稳定性、流体力学、水波问题、复合材料力学、断裂力学等。从拉格朗日体系向哈密顿体系的换代,其意义在于从传统的欧几里德型的几何形态进入到了辛几何的形态之中,突破了传统观念,从而可使混合变量方法进入到应用力学的广大领域。
力学中的Birkhoff体系研究
力学中的Birkhoff 体系所研究的问题,包括保守系统问题和非保守系统问题。Birkhoff体系下仍保留了辛的性质。由于在Birkhoff体系下也可将研究的问题在辛几何空间加以讨论,因而许多辛正交,归一及展开等数学工具就可以充分利用。用全状态空间变量概念讨论振动诸问题是一个新的设想,更适合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对其理论和计算方法的需要。构造诸问题的Birkhoff基本方程,然后建立辛几何空间进行求解方法,进一步借助于辛几何理论的数学工具,与辛矩阵所伴随的守恒性,形成一套计算方法。将其应用到工程问题中。
非线性浅水波理论及辛数值方法研究
在理想流体非线性浅水波理论中,波高与速度势恰好为一对对偶函数,因而哈密顿体系可以引入到非线性浅水波问题中。这样一类变量的范围内以高阶偏微分方程为标志的拉格朗日体系方法可以由全状态空间变量表示且具有守恒律的正则性控制方程辛方法代替。建立一种一般性的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和辛数值方法。进一步解决流固耦合问题,并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如三峡工程升船机船厢的稳定性,中国文物力学的“龙洗”机理研究等。向流体力学其他问题渗透并建立求解基本体系和数值方法。
应力波传播过程中的前屈曲和后屈曲研究
结构的动态屈曲是系统运动失稳的主要形式。人们通常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是以结构整体振动观点采用相应的方法。而课题组认为 1) 当结构受到冲击载荷时发生屈曲现象应该是从一个局部开始的,而不是整体的屈曲,因而以有局部效应的应力波传播过程中发生局部屈曲的观点更能揭示发生屈曲的关键所在;2)用分叉观点可确定临界载荷及屈曲模态是理想的方法;3)结构动态的前屈曲是零本征值问题,而后屈曲是非零本征值问题。基于上述出发点可以研究弹性和弹塑性梁、板、圆柱壳等端部轴向受到冲击时发生局部屈曲的一系列问题和对称弹塑性桁架结构称冲击载荷作用下出现非对称失稳等问题。这些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与工程实际问题。
近期主要部分学术论文
[1] Wang Minzhong and Xu Xinsheng, 1990, A generalization of Almansi's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 Appl. Math. Modelling, Vol.14, No.5, 275-279
[2] Xu Xinsheng and Wang Minzhong, 1991, General complete solutions of the equations of spatial and axisymmetric Stokes flow, Q. JI. Mech. Appl. Math., Vol.44, Pt4, 537-548
[3] Xu Xinsheng and Wang Minzhong, 1993, On the completeness of solutions of the generalized axisymmetric Stokes flow equations,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Vol.13, No.4, 222-228
[4] 徐新生、苏先樾、余同希,1993,纵波在率相关塑性软化材料中的传播,中国科学,(A辑),23卷10期,1062-1069
[5] 徐新生、王敏中, 1993,关于弹性力学中Boussineq-Galerkin解和胡海昌解的等价性,力学学报,25卷2期,237-241
[6] 王炜、徐新生、王敏中, 1994,横观各向同性弹性体轴对称问题的通解及其完备性,中国科学,(A辑), 24卷6期,586-598
[7] Xu Xinsheng, Zhong Wanxie and Lu Yulin, 1995, Study of nonlinear long wave approximation in uniform channels via Hamiltonian structure, J. Hydrodynamics, (Ser.B) Vol.7,No.1, 66-76
[8] 徐新生、苏先樾、王仁,1995,弹塑性圆柱壳在轴向应力波下的动态屈曲,中国科学,(A辑),25卷2期,166-173
[9] 徐新生、钟万勰、吕玉麟,1995,Hamilton 体系下的二维非线性浅水波,大连理工大学学报,35卷6期,796-800
[10] 钟万勰、徐新生、张洪武,1996,Hamilton 体系与弹性力学Saint-Venant 问题, 应用数学和力学, 17卷9期, 781-789
[11] 徐新生、钟万勰、张洪武,1996, 弹性曲梁问题的直接法,工程力学,13卷4期, 1~8
[12] 徐新生、刘书田、刘凯欣、李云鹏,1997,弹性圆柱壳在轴向应力波传播过程中的非对称屈曲,爆炸与冲击,17卷3期,249-253
[13] 徐新生、吕玉麟、钟万勰,1997, Hamilton 体系与多层流体中的非线性浅水波,水利学报, 21卷 增刊, 127-136
[14] 徐新生、张洪武、齐朝晖、钟万勰,1997,关于弹性回转体问题的直接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学报,37卷5期,683-687
[15] 徐新生、刘书田、刘凯欣、郭杏林,1997,在轴向应力波传播和反射过程中弹性有限长圆柱壳非对称动态屈曲,计算力学学报,14卷5期,383-388
[16] Xu, X.S., Zhong, W.X. and Zhang, H.W. ,1997, The Saint-Venant problem and principle in elasticity, Int. J. Solids Structures, Vol.34, No.22, 2815-2827
[17] Xu, X.S., Xu, J.Y., Liu, S.T. and Liu, K.X.,1997, Dynamic axisymmetric and non-axisymmetric buckling of finite cylindrical shells in propagting ang reflecting of axial stress waves, J. Phys iv France, 7, C3-617 - C3-622
[18] Xu Xinsheng, Yu Tongxi, Su Xianyue , 1997, Propagation of wave in rate-dependent plastic softening rod and beam, J. Engineering Mechanics, Vol.123, No.3, 190-195
[19] Xu, X.S., Zhang, H.W. and Zhong, W.X.,1998, A Direct method for the problem of the solid cylinder in elasticity, Q. J. Math. , Vol.11, No.2 454-465
[20] 徐新生、郑新广、张洪武、哈密顿体系与弹性楔体问题,应用力学学报,1999,16卷2期,140-144

㈨ 广州农林下路北京同仁堂王玮教授的简历

医生名字: 王玮
医生职称: 副教授
所在医馆: 广州中医馆
医生介绍: 曾任中国高教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学会委员
六十年代毕业于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本科,学制六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五年。八十年代曾师从江南祖传四代名医何氏妇科,甚得真传,并得到过中医泰斗何任、朱良春、焦树德教授们的临床指导。九十年代曾被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委作为业务骨干重点培养。经过多年努力,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方面造诣深厚,尤以诊治内科、妇科病症最为盛名。
主治:中医内科、妇科、男科、儿科、皮肤科及疑难杂病
擅长诊治:
内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病、心律失常、痛风、肝胆病、呼吸道疾病
、胃肠病、肾病、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术后综合症、颈腰骨关节病、
亚健康、疲劳综合症等。
妇科:月经失调、子宫出血、痛经、闭经、不孕症、附件炎、盆腔炎、习惯性流产、
乳腺病、人流术后诸症、产后诸症,及妇科养颜保健等疑难杂病。
男科: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男性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早泄、阳强)、
不育症。
儿科:小儿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鼻炎、肺炎、厌食、疳积、遗尿、腹泻、
发育不良等。
皮肤科:带状疱疹、湿疹、银屑病、痤疮、荨麻疹等。

第2诊室 应诊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30
逢星期四休息

热点内容
涂鸦论文 发布:2021-03-31 13:04:48 浏览:698
手机数据库应用 发布:2021-03-31 13:04:28 浏览:353
版面217 发布:2021-03-31 13:04:18 浏览:587
知网不查的资源 发布:2021-03-31 13:03:43 浏览:713
基金赎回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2:08 浏览:489
悬疑故事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2:07 浏览:87
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范文 发布:2021-03-31 13:01:48 浏览:537
战略地图参考 发布:2021-03-31 13:01:09 浏览:463
收支模板 发布:2021-03-31 13:00:43 浏览:17
电气学术会议 发布:2021-03-31 13:00:32 浏览:731